医院手术部位识别标示管理制度
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及流程

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及流程为了进一步提高手术安全管理水平,我们特制定了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及流程。
以下是具体内容:一、对于涉及到双侧、多重结构(如手指、脚趾、病灶部位)以及多平面部位(如脊柱)的手术,必须在手术侧或部位做标记。
二、临床医生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术前讨论制度》及《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三、经治医生在术前必须明确手术切口位置、手术方式及手术目的。
四、在手术患者离开病区前,主治医生必须使用蓝色或黑色、不会损伤皮肤的记号笔在即将手术的患者身体切口位置做标示。
这个标示必须准确、清晰,铺单后清楚可见,但不能留下永久性痕迹,并且需要与患者或家属共同确认及核对。
对于新生儿和婴儿,需要防止色素沉着。
通用标记方法:在手术体表切口部位使用记号标示。
开腹手术使用“─”、“|”标示,腹腔镜使用“+”标示,乳腺手术使用“+”标示。
特殊标记方法:1)妇科:阴式手术(含宫腔镜手术)在下腹耻骨联合上方使用“↓”标示。
2)剖宫产手术按要求进行标记。
3)多指(趾)手术:在手术侧使用蓝色或黑色记号笔以“L↓”或“R↓”标示。
4)疝气手术:在手术侧使用蓝色或黑色记号笔沿手术切口走向划“╱”或“╲”标示。
五、手术室工作人员在接患者时必须查看即将手术的患者是否有记号笔标示。
如果没有标示,禁止将患者接到手术室。
六、麻醉医生在为手术患者进行麻醉术前,必须严格遵守《查对制度》,同时必须查看即将手术的患者是否有标示,并核对术前标示是否和患者即将手术的部位一致。
如果没有标示或标示与手术部位不一致,麻醉医生必须拒绝为患者进行麻醉手术,直到经治医生标示清楚方可进行麻醉。
七、附图为手术部位识别标示流程。
流程包括:术前讨论、手术患者、确定手术部位、主治医生离开病区前、蓝笔标识手术部位、检查标识、手术室护士有标识、麻醉医师接入手术室、查对切口。
通过这个制度及流程,我们可以更好地保障手术患者的安全。
手术标识的管理制度

手术标识的管理制度一、手术标识的定义手术标识是指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身份识别并标记的一项工作,目的是确保手术患者的身份准确无误,并避免因身份混淆而导致手术错误的发生。
手术标识通常包括手术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日期、手术部位等信息,这些信息是手术过程中的重要参考依据,能够有效地减少手术风险,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二、手术标识的管理原则1. 严格执行“三核对”原则“三核对”是指手术患者身份的核对、手术部位的核对和手术项目的核对。
在手术标识管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三核对”原则进行操作,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得到有效验证,避免出现任何疏漏和失误。
2. 标识信息的准确性手术标识的信息必须准确无误,并与患者的实际情况一致。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和录入机制,确保手术标识的信息准确性,提高标识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3. 标识的完整性和持续性手术标识必须保持完整性和持续性,确保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都能清晰可见。
医疗机构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手术标识在手术过程中脱落或遗失,确保手术标识的持续使用和作用。
4. 使用标准化的标识方式手术标识的内容和格式应当遵循标准化的规范,统一规定标识的形式和要求,使医护人员能够清晰、明了地识别和使用手术标识,避免因标识不规范而引发手术错误。
5. 加强人员培训和监督医疗机构应当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其手术标识管理意识和技能水平,确保他们能够正确使用手术标识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操作。
同时,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监督机制,加强对手术标识管理过程的监督和检查,及时纠正问题,确保手术标识的质量和有效性。
三、手术标识的管理流程1. 术前准备在手术患者入院后,医疗机构应当尽快对其进行身份验证和信息收集,准确录入手术标识的相关信息。
医护人员应当在入院后第一时间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并进行手术部位的标记,确保手术标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术中核对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严格按照“三核对”原则进行操作,确保手术患者的身份、手术部位和项目信息的准确性。
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及流程

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及流程一、目的为确保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避免手术过程中患者及手术部位出现识别差错,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手术部位的识别和标识工作,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手术患者,涉及双侧、多重结构(如手指、脚趾、病灶部位)、多平面部位(如脊柱)的手术均需进行手术部位识别和标识。
三、制度内容1. 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1)手术前,由手术医师根据手术通知单、病历资料和患者实际情况,确定手术部位。
(2)手术医师应在手术当天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前,征得患者和(或)家属同意后进行手术部位的标识。
急症手术应在确定手术方案后于术前由手术医师在取得患者和(或)家属同意后进行标识。
(3)手术部位标识由手术医师进行,主刀医师进行确认。
必须在取得患者和(或)家属的同意后、患者家属或监护人在场的情况下方可进行。
如患者意识不清且无家属在场的情况下,须有至少2名手术医师共同确认标示。
(4)手术操作开始前,手术医师应再一次根据病历资料,结合手术部位标识,进行核对。
2. 手术部位标识流程(1)术前一日夜班护士认真检查手术患者的术前准备情况,核对患者腕带标识是否与医嘱相符。
(2)接病人时,手术室人员依据手术通知单和病历,与病房护士及患者或家属三方共同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疾病诊断等信息。
(3)手术室工作人员到病区接患者时必须查看即将手术患者的身体切口位置是否有记号笔标示,若无标示,禁止将患者接到手术室。
(4)麻醉医生在为手术患者进行麻醉术前,严格遵守《查对制度》,同时必须查看即将手术的患者身体切口位置是否有标示,并查对术前切口标示是否和患者即将的手术部位一致。
若无标示或标示与手术部位不一致,麻醉医生拒绝为患者进行麻醉手术,直至经治医生标示清楚方可进行麻醉。
四、管理与监督1. 医院手术部位标识识别制度由手术室、病房、麻醉科等相关部门共同负责实施和监督。
2. 各部门应定期对手术部位识别和标识工作进行检查,确保制度的落实和执行。
手术标识制度

手术部位标识制度为避免手术部位错误,根据《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22版)》、《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2023版)》等,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手术部位标识标准(WS/T813-2023)》制定本制度。
各手术科室必须遵守《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严格按照制度所规定的内容对手术部位进行标识。
一、标识原则:1.主刀医师对确保在正确的手术部位进行手术负最终责任。
2.患者和/或家属、授权委托人、监护人宜参与标识。
3.患者由接送人员转运到手术室前,病房护士核实,应标识而未标识的患者不能转运,核对正确后送达手术室交接区。
在交接区手术室护理人员再次核对并确认标识情况。
在手术室内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遵循三方核查制度。
4.涉及左右侧的器官(如:左右侧的眼、耳、鼻腔、胸壁、肺、肾、附件等)、多重结构(如:四肢、足趾、关节等)和多节段部位(如:脊柱等)以及非正常解剖部位的器官或组织的手术,在患者身体的相应位置分别进行标识。
5.患者消毒前,手术部位标识应清晰可见。
6.不做手术部位标识的情况:a.需紧急抢救手术时;b.单孔自然腔道内镜手术(消化道内镜、支气管镜、膀胱镜、宫腔镜等);C.开放性骨折、损伤;d.经人体自然腔道(阴道、尿道、直肠)的手术;e.心脑血管介入;f.唯一正中的器官或组织。
二、标识人员:主刀医师或经主刀医师授权执行手术部位标识的手术医师。
三、标识时间:进入手术室之前完成手术标识。
四、标识工具:外科手术皮肤记号笔。
五、标识方式:1.在手术部位上以标识,直径23cm;2.一般标识于体表;3.眼科手术标识于患侧眉弓上方正中;4.口腔手术可在相对应的面部皮肤进行标识;5.患处已有纱布、石膏、牵引器等,统一标识于包扎物上;若在进入手术室之前已去除包扎物,宜在患处标识。
手术部位标识制度(2022修订)

重庆武隆福康医院手术部位标识制度
2022年1月修订
为加强手术患者安全管理,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保证手术部位精准,防止手术过程中患者及手术部位差错,结合医院的实际,制定手术部位标识制度。
一、标识时间:
手术患者经上级医师查房、术前讨论、会诊等确定手术方案后,由经治医师根据患者具体手术方案,在术前做好手术部位标识。
二、手术部位标识统一标准:
1、开放手术切口标识:
在手术切口部位以“-﹢-﹢-﹢-”标示手术部位。
涉及左右双侧结构者应以汉字“左”、“右”标示。
2、腔镜手术:
在开孔处以“⊙”标示,如涉及双侧结构者仍应以汉字“左”、“右”标示,或“R”、“L”标示。
3、开放性骨折以包扎或固定作为标示。
4、腔道手术以“↓”指向标示。
三、注意事项:
1、手术标识应以油性笔标示,避免消毒过程中显示不清或消失。
2、手术标识前应向患者沟通,征得患者配合。
3、对确实不适于进行体表标记的特殊患者,医务人员必须进行书面交接,严格落实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4、手术室接病人时,应依据手术通知单和病历与病房护士及患者或家属三方共同核对并核对手术部位标识,无标识,不得接进手术室(特殊情形向上级汇报)。
5、手术医师、麻醉师、手术室护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严格按照《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进行三步安全核查。
2022年1月24日。
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

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
1目的
确保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防止手术过程中患者及手术部位出现识别差错
2范围
适用于涉及双侧、多重结构(手指、脚趾、病灶部位)、多节段部位(脊柱)的手术时,对手术时病员手术部位标识的规范化管理。
3要求
3.1涉及有双侧、多重结构(手指、脚趾、病灶部位)、多节段部位(脊柱)的手术时,对手术侧或部位应做标记。
3.2手术病人暑期那必须做好识别。
手术前(送入手术室前)在病人清醒或有意识时由手术医师用划线笔(蓝色
或黑色)在病人手术部位进行体表标识,以“”好作为识别标识;应确保该标记在手术准备(消毒后)、铺巾后仍然清晰可见。
主动邀请患者及家属参与对手术患者及手术部位共同确认。
3.3对于不便在体表作手术部位识别标识的患者,则在手术患者左腕加以红色腕带,并与该腕带上注明患者姓名、性别、临床诊断、手术名称和手术部位。
3.4手术室工作人员在接病人是依据手术通知单和病历,
与病房护士及患者或家属三方核对,再次确认手术患者及手术部位识别标识
3.5手术医生、麻醉师、手术室护士在麻醉开始前和手术开始前,严格按照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进行三方核对,特别是涉及侧别和相邻的部位,再次确认手术患者及手术部位体表标识。
经反复核对正确后,方可开始麻醉、手术。
术后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再次核查实际手术方式是否与手术患者及部位相符。
切实做到手术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确认”
4相关文件
《医嘱制度》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与工作流程

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与工作流程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与工作流程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是医院实施医疗标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的意义、标示制度的要求、标示制度的实施流程及需要注意的事项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医院手术部门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
一、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的意义在手术中,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需要识别手术部位,以确保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如果手术部位的标记不清晰、存在疏漏,就会引发手术事故,给患者带来无法挽回的伤害和损失。
因此,建立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对于提高手术安全、规范医疗行为、降低医疗风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的要求1. 标记的明确性:标记要清晰、明确,以方便医护人员确认手术部位。
2. 标记的规范性:标记要按照规范化的标记要求进行标记,以避免标记差异化带来的手术风险。
3. 标记的可读性:标记要能够在手术场上方便读取,避免因为标记不清晰而引发误诊、误治。
4. 标记的时效性:标记要在手术前进行,手术时仍要保证标记的清晰可读。
5. 标记的确认性:标记的位置要经过医护人员确认后进行标记,以避免出现标记错误,引发手术事故。
三、标示制度的实施流程1. 手术确认:主治医生与患者共同确认手术部位,确认后填写手术确认单,并在患者皮肤上进行手术部位标记。
2. 患者身份确认:进行身份确认,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确认患者与手术确认单所填写的信息是否一致,确保手术操作的准确性。
3. 标记内容:标记是在手术部位上进行的,应该清楚明确地标注需手术切口的位置,包括左右、上下、前后等指示。
4. 标记人员:由进行手术操作的医生在洗手手术前,现场确认手术部位和标记,由第三人在标志后标记全称、病区、床号等信息。
5. 标记的检查:由现场医生定时检查被手术患者的手术标记,视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对标记进行重新标记。
6. 审核记录:手术科主任逐级审核核对手术部位信息,手术医生在手术记录上记录部位标识信息。
手术部位标识管理制度

手术部位标识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防止手术过程中患者及手术部位出现识别差错,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涉及有双侧、多重结构、多平面部位的手术时,对手术侧或部位应做标记。
第二条临床医师在医疗活动中要严格执行《术前讨论制度》及《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第三条主管医师在术前要明确手术切口部位、手术方式及手术目的。
第四条手术患者在离开病区到手术室前,手术医师必须用蓝色记号笔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形体表标示,与患者或家属共同确认及核对。
第五条手术室工作人员接患者时必须查看即将手术患者的身体切口部位是否有标示,若无标示,禁止将患者接到手术室。
第六条麻醉医师在为手术患者进行麻醉前,必须查看即将手术患者身体切口部位是否有标示,并查对术前切口标示是否和患者的手术部位一致。
若无标示或标示与手术部位不一致,麻醉医师应拒绝为患者进行麻醉,直至手术医师标示清楚方可麻醉。
第七条皮肤切开前,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再次确认病人身份、手术部位和手术方式、手术体位等项目,并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中确认签名。
附加说明:
需标识的情况:具有左、右双侧的组织、器官手术,如:肺、肾、卵巢等;四肢手术和手指、脚趾手术;具有不同平面的手术,如脊柱手术等。
以下情况可不作标识:非左右对称的单器官的手术(如心脏)、不能预先确定手术切口的手术、口内手术、已有明显伤口的手术、早产儿(易造成发育不全皮肤的永久性着色)或有皮肤疾病不能做标识的手术等。
科室未按规定执行,经医务科检查发现一次扣罚200元并向全院通告,如果因未执行手术部位标识规定而造成医疗纠纷按医院医疗纠纷处理条例处理。
手术部位标识管理制度

手术部位标识管理制度一、引言手术部位标识管理是医疗机构手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的目的是确保手术过程中准确识别手术部位,避免手术部位标识错误引发的医疗事故。
本文将介绍手术部位标识管理制度的相关要求和实施细则。
二、手术部位标识的规定1. 标识的内容手术部位标识应包含患者姓名、手术部位、手术日期、手术医生等信息,确保标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标识的形式手术部位标识可以采用贴纸、红色纱布、消毒棉签等方式进行标识,标识应清晰可见,不易脱落。
3. 标识的位置标识应标在手术部位周围健康皮肤上,避免标识直接粘贴在伤口上,以免影响手术操作和伤口愈合。
三、手术部位标识管理制度的要求1. 术前核实手术前,手术医生、护士和患者应共同核对手术部位标识的准确性,确保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的一致性。
2. 标识确认制度手术医生在手术前应再次确认手术部位标识的准确性,并在手术记录中详细记录确认过程,避免出现疏漏。
3. 防止标识脱落手术围手术部位应严禁使用含有酒精或溶剂性物质的消毒液,以免引起标识脱落。
手术医生应注意手术区域的湿度,及时更换标识,确保标识的持久性。
4. 术中标识监测手术过程中应由手术医生和护士共同监测手术部位标识的完整性,一旦发现标识有脱落、移位或不清晰等情况,应及时更换或补充标识,避免出现手术部位混淆的情况。
5. 手术结束标识确认手术结束后,手术医生和护士应再次核对手术部位标识的准确性,并在手术记录中明确标识情况,避免术后混淆。
四、手术部位标识管理的责任分工1. 手术医生责任手术医生负责准确核实手术部位标识的信息,术前术中术后均要确认标识的准确性,并在手术记录中记录相应情况。
2. 护士责任护士负责协助手术医生核对手术部位标识的准确性,术前核对患者身份以及术中术后监测标识的完整性,及时更换或补充标识。
3. 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责任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手术部位标识的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可控。
手术部位识别标识制度及流程

手术部位识别标识制度及流程Ⅰ目的为了确保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防止手术过程中患者及手术部位出现识别差错。
Ⅱ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临床科室。
Ⅲ制度一、有单侧、双侧、多重结构(手指、脚趾、病灶部位)、多平面部位(脊柱)的手术时,对手术侧和部位均应做标记。
二、临床医师在医疗活动中要严格执行《手术患者术前准备管理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及流程》。
三、经治医师在术前要明确手术切口位置、手术方式及手术目的。
四、手术患者在离开病区到手术部前,主管医师或手术医师必须在即将手术的患者身体切口位置用黑色记号笔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L”等形体表标识、标示,并与患者或家属共同确认及核对。
五、手术部工作人员到病区接患者时必须查看即将手术患者的身体切口位置是否有记号笔标示,若无标示,禁止将患者接到手术部。
六、麻醉医师在为手术患者进行麻醉术前,严格遵守《查对制度》,同时必须查看即将手术的患者身体切口位置是否有标示,并查对术前切口标示是否和患者即将的手术部位一致。
若无标示或标示与手术部位不一致,麻醉医师拒绝为患者进行麻醉手术,直至经治医师标示清楚方可进行麻醉。
七、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及手术部巡回护士按要求认真书写《手术安全核查表》,不得敷衍应付,不得提前书写。
八、因手术部位标示不清引起的延误手术等后果,由患者所在科室承担。
Ⅳ参考依据1.《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卫办医政发〔2010〕41号)2.《关于印发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8号)3.《关于进一步加强患者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8〕5号)4.《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9版)》5.《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10〕187号)Ⅴ附件1.《手术部位识别标识规范(试行)》2.《手术部位识别标识流程》附件1手术部位识别标识规范(试行)一、除少数不适于进行体表标记的患者外,手术患者术前均需要进行手术部位体表标记。
手术部位标识制度附流程标识图

室护士等。
03
特殊情况处理
对于无法直接标识手术部位的情况(如新生儿、意识不清患者等),需
采用其他方式进行明确标识,如使用腕带等。同时,在患者转运过程中
也需确保标识的清晰可见。
02
手术部位标识流程
术前评估与标识准备
01
评估患者病情及手术部 位,确定标识的必要性 。
02
向患者和家属解释标识 的目的和意义,取得其 同意。
03
准备标识笔、标识贴等 所需物品,并确保其处 于有效期内。
04
核对患者信息,包括姓 名、性别、年龄、手术 名称、手术部位等。
手术部位标识实施
01
Hale Waihona Puke 020304
在患者清醒状态下,由主刀医 师或第一助手用记号笔在手术
部位进行标识。
标识应清晰、准确,不易褪色 ,并注明左右侧及手术名称。
对于涉及多个部位的手术,应 分别进行标识,并注明手术顺
未来,手术部位标识制度还将与医学影像技术、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相结合,进一 步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挑战与对策
目前,手术部位标识制度的推 广和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和 挑战,如医护人员对制度的认 知不足、标识方法不规范等。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对医 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 们对手术部位标识制度的认识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其对手术部位标识制度的认识 和重视程度。
建立完善的监督和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持 续改进手术部位标识制度。
05
手术部位标识制度在医疗安全中 的作用
提高手术安全性
准确识别手术部位
01
通过明确的标识,确保手术团队能够准确识别手术部位,避免
发生手术部位错误。
手术部位识别标识管理制度

手术部位识别标识管理制度1.目的:为保证手术患者正确、手术部位正确、手术术式正确,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出现差错,保证手术安全,医院实施手术病人手术部位标识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2.使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开展的手术及有创操作。
3.定义:3.1手术: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机构使用手术器械在人体局部进行操作,以去除病变组织、修复损伤、植。
3.2有创操作: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进行的各种诊断、治疗性操作(如胸腔穿刺、腹腔穿刺等)。
3.3手术部位标识:手术医师向患者和/或家属说明手术标识目的,并邀请患者和/或家属参与,核对患者身份、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等信息无误后,对手术部位体表所做的标识,不宜在体表进行标识的可做书面标识,以避免手术错误的发生。
4.内容:4.1 手术部位标识要求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前完成,并由手术医生负责。
应使用黑或蓝色医用皮肤记号笔或龙胆紫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体表标识,并与患者或家属共同核对,并确认。
病房护士必须于手术当天送病人前检查确认,并与手术室护士交接。
4.2 涉及有双侧、多重结构(手指、脚趾、病灶部位)、多平面部位(脊柱)的手术时,对手术侧或部位应做标记。
4.3 各科手术部位标识及要求:4.3.1 普通外科——以“﹢”号或手术切口作为识别标识,用记号笔标记于相应手术部位体表。
经自然腔道(如肛门)手术的,在邻近位置体表(如骶骨区)以“”为标识,箭头指向手术部位方向。
4.3.2 骨科——以“﹢”号或者手术切口作为识别标识,标示于手术部位体表;患者已有纱布、石膏、牵引器等统一标识于包扎物上。
脊柱手术应另注明手术椎体节段。
4.3.3 耳鼻喉头颈外科——以“﹢”号或沿手术切口划线为标识,标示于患侧手术部位体表。
4.3.4 泌尿外科——以“﹢”号或手术切口划线作为识别标识,用记号笔标示于手术部位体表;如“膀胱、前列腺、阴茎、阴囊”等部位,于耻骨区体表以“”为标识,箭头指向手术部位方向;涉及双侧结构的可在手术标识旁另外注明“R”或“L”。
手术部位标识与确认制度

手术部位标识与确认制度一、手术部位标识2.手术部位标识应在患者清醒之前进行,且应在进入手术室时再次核对确认。
操作人员应与患者核对手术部位,并确保标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手术部位标识应由至少两名独立核对的医务人员进行,其中一人为无关手术操作的人员。
4.手术部位标识应明确记录在病历文书或手术记录中,以备后续的追踪和参考。
二、手术部位确认1.手术部位确认应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与手术团队一同进行。
手术团队成员应依次报告手术部位,无误后进行确认。
2.手术部位确认应至少由两名医务人员进行,其中一人为无关手术操作的人员。
确认应明确指出手术部位的具体位置和范围。
3.手术部位确认不仅包括手术部位本身的确认,还须确认患者身份,手术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其他特殊情况和问题。
4.手术部位确认应在手术开始前进行,且在每个阶段均需进行确认。
三、手术部位标识与确认的管理措施1.医疗机构应制定明确的手术部位标识与确认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确保制度的全面实施。
2.医疗机构应配备专门的人员负责手术部位标识与确认的管理和监督,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评估,改进制度和操作流程。
3.医疗机构应注意手术部位标识与确认的文书管理,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应建立相关的信息系统,便于追踪和管理手术部位标识与确认的情况。
4.医疗机构应鼓励患者和家属的参与,让他们能够理解手术部位标识与确认的重要性,并与医务人员一同核对和确认手术部位。
总之,手术部位标识与确认制度是医疗机构保障手术安全性的关键环节。
通过明确的标识和确认流程,以及相关的管理措施和培训,能够有效地减少手术中的错误发生,提高手术质量,保障患者的利益和安全。
这是医疗机构必须高度重视和全面落实的制度。
手术标识管理制度

手术标识管理制度
一、目的
本制度旨在明确手术标识的管理流程,确保手术标识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提高手术安全水平,保障患者权益。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手术标识的管理工作。
三、职责
医务部门:负责制定和监督执行手术标识管理制度,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理。
手术科室:负责按照规定进行手术标识的张贴和记录,确保标识准确无误。
护理部门:负责协助手术科室进行手术标识的张贴和记录,确保标识准确无误。
其他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助医务部门进行手术标识的管理工作。
四、管理规定
标识种类
(1)红色标识:表示一类手术,即重大、复杂、风险性较高的手术。
(2)黄色标识:表示二类手术,即中等风险性手术。
(3)绿色标识:表示一类、二类手术以外的其他手术。
标识张贴位置
(1)手术通知单上应醒目标识手术类别(红、黄、绿)。
(2)手术室门口应张贴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及拟实施的手术类别(红、黄、绿)。
(3)手术部位应标记明确,并在适宜的位置张贴标识条,以确保在实施手术时能够正确识别患者及手术部位。
标识条上应注明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床号、手术部位(左右)、手术日期等。
标识使用要求
(1)各科室应严格按照规定使用手术标识,不得擅自更改或混用。
(2)在实施手术前,手术医生和护士应核对手术部位标识与患者实际情况是否一致,如有疑问应及时与相关医生沟通确认。
未进行核对或核对不一致时,不得实施手术。
手术部位标识管理制度手术医生满意度调查管理制度复岗管理制度手术室护士准入管理制度

手术室制度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目录手术部位标识管理制度手术医生满意度调查管理制度手术室复岗管理制度手术室护士准入管理制度-制定目的防止手术过程中出现患者或手术部位标识识别差错,确保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
二适用范围手术室人员、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患者三主要内容1标识范围除单纯剖宫产手术外,所有手术术前均应做标识。
2标识时机2.1急症手术手术者或一助在确定手术时即可进行标识。
2∙2择期手术手术者或一助在手术当天,手术室人员接患者前完成标识。
3标识者手术标识由手术者或一助向患者及家属沟通,讲明手术标识的目的并主动邀请患者及家属参与,核对患者身份、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等信息无误后,方可在手术侧或手术部位进行标识。
4标识笔手术标识统一使用黑色标识笔。
5例外情况如遇过敏体质或皮肤状况不适宜标识或患者拒绝做手术部位的皮肤标识,以及无法直接进行皮肤标识的,可在患者的X线检查等影像学资料上做标识(注意区分正反面),同时在《术前医患沟通记录》中说明。
如患者无X线检查等影像学资料,亦可在患者的《术前医患沟通记录》中说明。
6手术室接送人员在病区接患者时,发现体表无标识且《术前医患沟通记录》中未说明原因,禁止将患者接入手术室。
7标识方法7.1体表有皮肤切口的在相应手术切口临近位置划"+"标识(u+∙,直径为1-2cm,以下相同)。
7.2开放性创面(包括已给予包扎或固定者)应在手术部位临近位置划“+”标识。
7.3眼部手术标识于患者眉弓上方,以标识。
7.4口腔或经口腔手术在手术侧口角以标识;鼻腔或经鼻腔手术在手术侧鼻翼以标识;外耳道或经外耳道手术在手术侧耳垂以标识。
7.5会阴部或经自然腔道或窦道手术在耻骨联合上方用长约3-5Cm 标识。
7.6介入手术在相应皮肤穿刺处以标识。
7.7腔镜手术在镜头穿刺口位置以标识。
-制定目的为加强手术室与手术科室医生的沟通交流,不断提高手术室人员的服务意识及护理工作质量,满足手术需求,提高专业技术能力,更好的服务于手术病人,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特制定满意度调查制度。
手术部位标识管理制度

手术部位标识管理制度
1、按照原卫生部《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患者安全目标》等文件精神,为保证医疗安全,防止手术患者及手术部位部位错误,特制定本办法。
为了保证正确的手术部位,各手术科室应按要求做好手术部位的标识。
2、标记范围是左右部位、左右肢体、手指、足趾、左右眼、耳、鼻腔、左右器官、脊柱平面等需要标记。
3、由术者、第一助手或经治医师在术前1天进行标识。
标识过程应有责任护士、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
急诊手术酌情由接诊医生或会诊外科医生进行标识。
4、部位标记使用不褪色记号笔,要求手术铺巾后标记仍清晰可见。
5、一个切口时,在患者切口位置标直线:多个切口时,在患者切口位置标直线,并在直线一端使用2位数字表明切口总数和切口顺序(例如:“3.2”表示共三个切口,标记处为第二个切口);腔镜手术,在切口位置画“+”。
6、如患者手术部位已有纱布、石膏等包扎物时,应统一标识在包扎物上方。
7、未行术前手术部位标识,或标记不清,视为术前准备不充分,不得接患者进入手术室(急诊除外)。
8、经管主治医师标记手术部位,患者和家属参与核对,病区护士检查,医疗组成员核对,手术室护士、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在手术
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核对。
9、麻醉前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术前做手术标识医师必须参与核查。
手术部位标识管理制度

手术部位标识管理制度一、引言手术是医疗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在确保手术安全和术后疗效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手术过程中如果手术部位标识不清或错误,可能导致严重的医疗事故和患者的不良后果。
因此,为确保手术过程中手术部位标识的准确、可靠和标准化,制定手术部位标识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手术部位标识的概念和重要性1.手术部位标识的概念:手术部位标识是指在手术前,在患者的身体上做出明确的标记,以确定手术的部位和范围。
通过正确标识手术部位,可以帮助医护人员避免手术错误、混淆和误操作,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手术部位标识的重要性:(1)有效防止手术错误:手术部位标识可以避免手术前后出现混淆、误诊等错误,减少手术风险。
(2)提高手术效率:手术部位标识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快速准确地找到手术部位,提高手术的效率。
(3)保障患者权益:正确的手术部位标识可以保护患者的权益,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操作和患者痛苦。
三、手术部位标识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为了确保手术部位标识的准确性和标准化,制定手术部位标识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内容和要求:1.标识操作的程序和要求:(1)手术部位标识的时间:手术部位标识应在手术前进行,在患者清醒的状态下,医生和患者共同确认手术部位。
(2)标识的方式:手术部位标识可以通过标签、划线或其他可靠的标记方式进行,确保标识持久可见。
(3)标识的位置:手术部位标识应位于手术部位的周围,以便手术人员清晰辨识,避免混淆。
2.操作人员的要求:(1)手术医生:手术医生是手术部位标识的主要责任人,应全面了解手术部位标识的重要性,具备正确标识手术部位的技能。
(2)护士:护士在手术部位标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应根据医生的指示,准确标识手术部位。
(3)其他操作人员:其他参与手术过程的人员也应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积极配合手术部位标识工作。
3.标识结果的确认和核对:(1)手术医生负责最终确认手术部位的标识结果,并与患者进行再次确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手术部位识别标示管理制度
手术部位术前标示是避免术式错误的有效屏障,也是保障患者手术安全的重要举措。
为严格防止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的发生,特别是对具有对称脏器和肢体实施的手术,杜绝严重医疗事故的发生,准确无误的完成手术操作和治疗,制定本制度。
一、标示原则
(一)临床医生在医疗活动中要严格执行《术前讨论制度》及《围手术期管理制度》,所有手术前均应在切口部位做标记;
(二))对涉及有双侧、多重结构(手指、脚趾、病灶部位)、多平面部位(脊柱)的手术时,对手术侧或部位应做标记。
具体包括: 1左右脑手术
2.左右耳手术
3.左右眼手术
4.左右侧颈部手术
5.左右侧乳房手术
6.左右侧胸腔手术
7.左右上肢术
8.左右下肢手术
9.左右侧肾脏手术
10.脊椎融合手术
11.周边血管手术
12.其他需做以上手术部位,不管是否有伤口、纱布、石膏、牵引等,均需执行手术部位标记。
(三)凡涉及双侧、多重结构、多平面手术者,手术标记执行率应达到100%。
二、标示时机
(一)急诊患者:由经治医师诊治后取得病人及家属同意,方可实施标记。
(二)住院患者:手术前一天由经治医师取得病人及家属同意后,方可实施标记。
三、标示过程:
(一)所有标示行为均需取得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同意后方可实施;
(二)标示实施者:患者经治医师;
(三)标示工具:统一选用不掉色的黑色标记笔;
(四)标示方法:
各专科标示符号及要求如下:
1.普外科—一以“一”号或手术切口作为识别标识,用记号笔标记于相应手术部位体表。
2.泌尿外科一一以“一”号,或者“R”、“L”作为识别标识,用记号笔标记于手术部位体表,如“膀胱、前列腺”等部位,标示于耻骨区体表。
3.会阴部经自然腔道或窦道手术(NOTES手术)在耻骨联合上方用长约3-5cm“↓”标示。
4.骨科―一用记号笔在手术切口旁4-5cm处,做识别标识;手术为开放性骨折(或其他外伤)以包扎或固定侧作为标识。
5.妇产科一一开腹手术纵切口在下腹正中线用“|”标示,横切口用“一”标示,双侧结构标明“R”、“L”。
6.神经外科、整形科和心外科—一用记号笔沿手术切口划线为标记,标示于患侧头皮或手术部位体表。
7.胸外科——以“—”号作为识别标识,用记号笔标示于患侧腋中线,若病变位于纵膈,如需劈胸骨,用记号笔标示于胸骨正中;如需使用胸腔镜,则用记号笔以“+”号标记胸腔入路侧。
8.耳鼻喉科一—用记号笔标示于手术侧体表,分别以“T”(代表喉),“E”+“LR”(代表左/右耳),“N”+“L/R”〔代表左/右鼻)标记。
9.眼科——用记号笔沿着手术侧眉弓划线作为标记。
10.口腔科―一以口裂线及面部中线为坐标,分四个象限,“一”标示于同侧的上唇或下唇,必要时注明齿号;或者以手术切口作为标示。
11.所有腹部腔镜手术和介入手术在体表入路部位以“+”号标记,涉及双侧结构的还应在手术体表部位注明“R”或“L”。
12.当患处有纱布、石膏、牵引等,统一标注位置为包扎物上方4-5cm,并注明“LR”侧。
四、手术部位辨认说明
(一)确保患者送达手术室时,已经做好手术部位(或切口)标
示;
(二)病人送达手术室时,由对接护理人员再次确认手术部位(或切口)标示;
1.意识清醒的病人,请病人说出即将执行手术的部位,护理人员核对手术病人交接单及确认手术部位标示是否正确。
2. 未成年、老年人或意识不清者,请病人家属说出即将执行手术的部位,护理人员核对手术通知单及确认手术部位标示是否正确。
3.资料不完整时,及时联络经治医师,完成手术部位(或切口)标示工作。
4.未标示者拒绝接入手术室。
(三)手术室巡回护士应再次重复进行上述过程;
(四)正式手术前,主刀医生、手术助手、麻醉人员、手术室护理人员需要共同再次辨认手术标示以确保手术部位的正确。
五、医务处定期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凡涉及双侧、多重结构、多平面手术者,手术标记执行率应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