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学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三峡实习报告(5篇)
三峡实习报告(5篇)第一篇:三峡实习报告三峡实习报告2013年3月4日——3月7日,我们在三峡进行了为期四天的毕业实习。
本次实习的行程安排为:3月4日上午从学校坐车出发,下午到长江三峡工程展览馆参观。
3月5日上午现场参观三峡五级船闸和三峡库区的建设,下午听了一位参与三峡大坝建设的老教授的讲座。
3月6日上午参观了三峡大坝建设时的起重机设备。
3月7日上午,我们参观了葛洲坝水利工程及其发电厂。
一、三峡水利枢纽概况三峡水利枢纽坝址位于西陵峡中段的三斗坪,距宜昌市28㎞,是一座集防洪、发电、航运、灌溉、供水及养殖等综合效益为一体的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
三峡水利工程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具体包括一座混凝土重力坝,两岸坝后式水电站,右岸地下厂房,一座永久性五级船闸和一架一级垂直升船机。
大坝坝顶宽度为15米,底部宽度为124米,从右岸非溢流坝起点至左岸非溢流坝段终点,大坝轴线全长2309米。
坝顶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充分发挥其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的关键性骨干作用,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
坝后式水电站左岸设机组14台,右岸设机组12台,右岸地下厂房设机组6台,机组总装机32台(注:地下厂房还有2台单机容量为5万千瓦的厂用发电机组),单机容量7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
,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
航运能力提高到5000万吨,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
通航建筑物——双线五级船闸和单线一级垂直升船机位于左岸。
三峡工程分三期完成,总工期17年。
一期工程5年(1992—1997),主要工程除准备工程外,主要进行一期围堰填筑,导流明渠开挖,修筑混凝土纵向围堰,修建左岸临时船闸(120米高),并开始修建左岸永久船闸、升船机及左岸部分混凝土坝段的施工。
一期工程在1997年11月8日大江截流后完成,长江水位从原来的68米提高到88米。
地质工程实习报告四篇
地质工程实习报告四篇地质工程实习报告篇1地点:__市__县东汤峪一、实习目的:1).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在野外识别各种地质现象的能力同时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鉴别和观察常见的岩石,矿物特征及工程性质。
3).学习运用罗盘仪器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4).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年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以及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和冲刷成河谷的过程。
5).了解地质构造的内容,实践其现场的判断方法。
二、实习内容:地质概况: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下元古界宽坪群和从中更新统到全新统的第四系。
另外,还有少量第三系出露。
该区出露的侵入岩包括酸性、基性和超基性岩,主要有花岗岩、辉长岩和辉石岩。
该区位于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的北缘(黄邦强等,1984),宽坪群具多期变形特征。
早期褶皱近东西向,呈同斜紧闭褶皱,局部出现平卧褶皱,发生轴面片理s1及肠状褶皱、勾状褶皱等,伴随早期中基性脉岩侵入,为前寒武纪变形。
中期褶皱也为近东西向,与早期褶皱枢纽交角不大。
地质工程实习报告篇2地点:西安市蓝田县东汤峪一、实习概况:二、实习目的:1).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在野外识别各种地质现象的能力同时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鉴别和观察常见的岩石,矿物特征及工程性质。
3).学习运用罗盘仪器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4).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年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以及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和冲刷成河谷的过程。
5).了解地质构造的内容,实践其现场的判断方法。
三、实习内容地质概况: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下元古界宽坪群和从中更新统到全新统的第四系。
另外,还有少量第三系出露。
该区出露的侵入岩包括酸性、基性和超基性岩,主要有花岗岩、辉长岩和辉石岩。
该区位于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的北缘,宽坪群具多期变形特征。
三峡地质实习报告
前言三峡地区号称天然的地质和地貌博物馆,地层、、古生物、岩石、地质构造和地质的内容非常丰富,各种现象比较集中,是一个理想的地质实习基地。
三峡地区各种类型岩石非常丰富,从碎屑岩到石灰岩,从基性岩到酸性岩,从浅变质岩到深变质岩应有尽有,同时出露了扬子地台的结晶基底,由目前华南地区所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石。
2010年7月30日,老师们率领着地科系09级的同学们踏上了三峡实习的旅程。
怀着满腔热情和好奇心,寻觅惟妙惟肖的“黑锅”,登高俯瞰西陵峡美景,近距离接触随时崩塌的链子危崖,在三峡坝区,纪念园为我们展现了三峡工程曲折的历史;在观景台,三峡大坝,高峡平湖尽收眼底;一路披荆斩棘,横穿白果树瀑布。
一路下来我们学到了许多课堂上无法获得的知识,养成野外考察的能力。
第一次野外实习,第一份实习报告,笔力难免稚嫩,望老师多多指正。
以下是实习区域地质图:下幅是三峡坝区地图:考察点具体特征2009.8.1 星期日多云~晴秭归县城、横墩岩隧道至棕岩头隧道口沿线001茅坪滚装船码头旁人工采石场,长江200О方向30О50'N,110О57'E,204m位于黄陵背斜核部的前震旦控岭群杂岩体。
节理: 70О∠70О杂岩体形成于小于2亿年到几千万年前,由正长石、石英构成,黑云母角闪石较多,呈碱性。
花岗岩形成于4.5亿年前,冷凝速度快致矿物晶体微小,侵入以斜长角闪石为主的围岩中,穿插暗色矿物造成表面显红色,为氧化铁质。
边缘地带带状岩脉穿入,在围岩中有烘烤边。
路边散落有风成球状花岗岩。
正断层:275О∠37О属于小型断层,擦痕较小,具有正、反阶步,擦痕面,形成低温变质矿物叶腊石。
又因为其上盘下移,属正断层。
该点为长江流域仅有的黄陵花岗岩地带,基本生成于8.4亿年前左右,属前寒武纪,具10多公里的侵入岩脉,均为黄陵背斜地段。
002001点以西200m的采石场30О51'N,110О57'E,199m岩脉:332О∠84О,斜长石为主,少量正长石,宽约80cm,有烘烤边。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范文(2篇)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范文【实习单位名称】工程地质勘察设计院【实习岗位】工程地质实习生【实习时间】2021年6月1日-2021年8月31日一、实习单位概况工程地质勘察设计院是一家专业从事工程地质勘察与设计的科研机构,成立于2003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知名的工程地质勘察设计单位之一。
院内拥有一批优秀的工程地质专家和技术人员,具备先进的勘察设备和实验室条件。
二、实习目标与任务1. 实习目标:通过参与实际工程地质项目,了解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并掌握相关的实施技术。
2. 实习任务:(1) 参与实地地质调查,包括地貌地貌、岩性分析、地下水调查等;(2) 学习并参与地质钻探和岩土取样工作;(3) 学习并参与岩土试验和室内地质测试;(4) 学习并参与地质报告的编写和整理工作。
三、实习总结在实习过程中,我主要参与了一个将建成的水库工程的地质勘察项目。
通过这个项目,我对工程地质勘察的流程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提升了实际操作能力。
1. 地质调查在实地地质调查中,我学会了使用地质调查工具和仪器,如航测、划线仪、平板磁感仪等。
通过观察山体的地貌特征、分析岩性以及采集现场水样等,我能够对工程地质环境进行初步判断,为后续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2. 地质钻探和岩土取样在地质钻探和岩土取样工作中,我学会了操作钻探机、岩土取样器等设备,并学会了识别和记录岩土样品的性质和特征。
通过这些工作,我能够了解地下岩土的组成和分布情况,为后续的地质试验提供样品。
3. 岩土试验和地质测试在岩土试验和地质测试环节,我学习并参与了常见的岩土力学性质测试、土壤水分测试、土壤颗粒分析等工作。
通过这些试验和测试,我能够获取地质样品的性能参数,为工程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4. 地质报告的编写和整理在地质报告的编写和整理过程中,我学习了工程地质报告的基本要求和结构,并参与了实际的报告编写和整理工作。
通过这个环节,我学会了规范的报告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了文献整理和概念表达的能力。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范文(精选8篇)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范文(精选8篇)工程地质范文篇1一、实习概述:工程地质实习是港航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实习实践教学和课堂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作用,工程地质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实习使学生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质问题的能力。
实习任务:1、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理论联系现场实际,再回归到理论上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现场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解矿物和岩石的形成过程、结构、产状等,掌握野外判断能力,加深对其认识3、运用自己所观察到的具体的实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加深对地质学习的系统理解。
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积极主动的优良品质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实习时间:两天(周六、周日)实习地点:周六:小铁路青龙群人工剖面(背斜、向斜、褶皱等)、大石碑公园(汤山公园)(断层等)周日:地质博物馆(各类矿物、岩石等)实习完成情况:由于实习期间小雨淅沥,第一天去青龙群人工剖面和汤山公园的时候,行途艰难,但实习任务都完成了,第二天由于天气情况原定于去方山后临时改去地质博物馆,实习任务完成良好。
二、习地区地质概况1、地层岩性(部分)青龙群(T1+2q)厚度约500m,与大隆组整合接触。
在棒槌山西端人工剖面其下部暴露清楚,称为下青龙组(T1x),可分为三部分:下部为黄绿色页岩、泥岩,夹薄层微晶灰岩,产蛇菊石、克氏蛤。
中部为灰色薄层微晶灰岩与黄绿色页岩,黄褐色泥岩互层,层理清晰,产佛来明菊石等。
上部为灰色中厚层、薄层微晶灰岩夹黄褐色泥质微晶灰岩、钙质页岩及薄层瘤状微晶灰岩、微晶砾屑灰岩。
顶部为厚层微晶灰岩,被覆盖,在死虎岩附近山包上出露清晰。
在各层灰岩中,缝合线构造均很发育。
青龙群上部称为上青龙组(T2s),厚度约300m。
剖面在死虎岩附近山包上出露完整,可分为三部分:下部为灰色中薄层微晶灰岩,泥质微晶灰岩夹紫红色泥质微晶灰岩及瘤状灰岩数层(4~7层),产多瑙菊石、荷兰菊石等化石。
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5篇
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5篇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1接下来我们前往飞鹰古道。
在前往飞鹰古道的狭窄道路上,梁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斜坡面上一些岩石的性质和组成。
其中一些岩石是具有砾状结构的砾岩。
其成分相对复杂,常由多种岩石的碎屑和矿物颗粒组成。
其胶结物有硅质、泥质、钙质及铁质等。
硅质砾岩抗压强度高,泥质砾岩胶结不牢固,而铁质砾岩易风化。
在这条道路上,一些岩体产生了节理裂隙(图2),岩质变坡的失稳和隧道洞顶的坍塌往往与节理有关;还有一些岩体沿破裂面两侧发生了明显的位移,形成了断层。
此断裂构造对岩体的稳定和渗漏影响很大,也常对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评价和规划选址、设计施工方案的选择起控制作用。
在飞鹰古道里,岩层是由红色砂岩组成的,是典型的沉积岩,它形成于白垩纪上统时代。
这些红砂岩为砂质结构,层状构造,层理明显。
砂岩易于加工开采,多数强度较高,耐风化,是工程上广泛采用的建筑石料。
参观完飞鹰古道后,我们来到了观音岩。
此观音岩为人工开凿出来的岩洞,呈水平层理。
观音岩的岩性为沉积岩中的粉砂岩,其层理构造明显。
接下来我们跟着老师来到了八仙岩(图3)。
八仙岩为一岩石群,板状形态不一,但错落有致,层理构造明显,岩性为沉积岩中的粉砂岩。
我们可以看到岩石下部的岩石碎片风化成粉粒,堆积成土状,其工程地质性质极差,这种风化成土的岩石不宜用作建筑工程的基础持力层。
穿过了碧莲池,我们就来到燕子岩了。
燕子岩是古采石场的精华所在,它由两片高高的岩石组成,两片岩石本为一体,经古人采石将下部凿开,形成了两片岩石高耸在湖面上壮观景色。
与燕子岩相连的就是古采石场了,这个采石场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采石场的悬崖峭壁,奇岩异洞,似乎以鬼斧神工开凿而成。
古采石场岩体水平层理构造明显,倾斜节理尤为突出,其宽度大长度长,采石场底下由于地势低而形成洼地,长年积累地表水而形成水湖。
进过老师几小时的介绍和讲解,让我们对莲花山的地质形成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午饭过后,我们开始了自由活动。
关于地质工程实习报告范文集锦5篇
关于地质工程实习报告范文集锦5篇地质工程实习报告篇1一、前言通过这六天的实习,加深了我对工程地质这门课的认识,让我从书本中走了出来,亲眼见到了真实的地质现象,了解了断层、背斜和滑坡等重要的地质现象,亲自观察了和体验了各种岩石的分布和形态,让我从本质上对三大岩石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实习让我们在自然中更好的理解了原来抽象的概念,使知识具体化,印象更深刻。
实习丰富了我们的学习生活,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实习的过程激发了我在将来学习的热情。
所以,实习对我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我们对这次实习也做了缜密的部署: 1。
时间:20某某年5月4日—20某某年5月9日2。
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市柳江盆地国家地质公园3。
路线:1)。
秦皇岛市石门寨镇2)。
秦皇岛市祖山东门3)。
秦皇岛市北戴河区鸽子窝公园海滩4。
目的:1)。
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在野外识别各种地质现象的能力同时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鉴别和观察常见的岩石,矿物特征及工程性质;3)。
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年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以及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和冲刷成河谷的过程;4)。
学习运用罗盘仪器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二、实习地区概况1。
柳江盆地地质概况柳江盆地为我们在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的主要区域。
它位于秦皇岛市区北侧,其中心距秦皇岛市28km,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
区内有纵贯南北的公路及地方窄铁路与秦皇岛市区相通,交通极为方便。
该盆地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其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高山所包围。
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自西北流向东南,出盆地后在山海关的南侧入渤海。
盆地内丘陵一般海拔200—300m,最高的山为老君顶,海拔493。
7m。
本区年降水量为400—1000mm,其中70%集中于7、8月份,所以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
有关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三篇
有关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三篇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篇11、实习概况:10月,我们土木工程专业进行了工程地质实习,工程地质实习是整个工程地质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
2、实习目的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
通过简短的野外地址实习,巩固学过的《工程地质》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随地址科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
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实地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联系。
3、实习内容:昌乐火山口昌乐火山口,距今1800万年是新生代第三纪玄武岩火山口。
火山口呈圆锥形,石头呈红褐色,气势极为壮观,数万根六棱石柱,由山底到山顶,直插云天。
此火山口是火山筒内充填的玄武岩栓,经过200多万年的长期风化剥蚀,被剥露出地面,岩栓柱状节理发育,呈辐射状,向上收敛,向下散开,形象地记录了当时火山喷发的自然景观,展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据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考证认定,该火山口为第三纪玄武岩火山口,距今约1800多万年,它的发现,对地求物理和地震科学研究都有很大参考介值。
一色的红褐圆棱柱石,竖指苍天,凡经开凿者皆显露出明显的喷发纹理,表明其成因于火山喷发,近百平方公里内的几十座山包构成了蔚为壮观的远古火山群。
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山东省临朐县城东约22公里处,面积约13平方公里。
地质公园地处鲁中隆起区中的临朐凹陷,公园内总体由两个次级小盆地组成,即解家河盆地和包家河盆地,其外围均为由玄武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较大。
为季节性河流。
地质公园以闻名世界的山旺古生物化石及反映其形成环境的火山地貌为特色。
三峡大学工程地质实习
一、前言实习目的与任务:(1)巩固和加深在课堂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了解岩层产状及其形成过程和发展情况,分析沿途所见的岩石的性质以及该地区的地质发展演变简史。
(2)学会野外观察地质现象和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初步能力。
通过实习,掌握工程地质的基本知识,了解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
为学习后续课程、从事专业工作、扩大知识面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实习时间:2011年1月4日——2011年1月6日实习地点: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实习时间计划和路线安排:(1)1月4日:秭归县郭家坝采石场,三道拐(2)1月5日:秭归县国家地质公园,链子崖(3)1月6日:秭归县九畹溪二、基本知识与具体实习内容1、罗盘仪的认识与使用:罗盘仪可以测走向、倾向、倾角,即产状三要素。
它有上下刻度,上刻度从0到360度配合圆形水准器测量走向和倾向,下刻度从0到90度,配合短柱形水准器测量倾角。
(1)测走向:将罗盘上盖打开到极限位置,放开磁针,将罗盘的长边靠到需要测的岩层面上,调整圆水准泡居中,读出磁针所指的度数,即为走向。
(2)测倾向:将罗盘上盖打开,放开磁针,将罗盘的上盖靠到需要测的岩层面上,调整圆水准泡居中,读出磁针所指的度数,即为倾向。
也可以由实地确定倾向的大体方位,然后利用走向加上或减去90度来确定倾向。
(3)测倾角:在测量走向的位置上,将罗盘上盖打开到极限位置,固定磁针,将罗盘侧边垂直走向紧贴到岩层面上,调整长水准泡居中,读出长水准泡下面的白刻度线所指示的读数,即为倾角。
2、岩石的基本知识:(1)沉积岩的基本知识沉积岩是在地表环境中,先前存在的化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风化的物质、有机物质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等地址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的结构按其组成物质、颗粒大小及形状等方面的特点,一般分为碎屑结构、泥质结构、结晶结构及生物结构四种。
沉积岩的构造按其各个组成部分的空间排列和组合方式等方面的特点,一般分为层理构造、块状构造、鲕状构造、层面构造。
三峡大学土木工程地质实习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指导老师:王孔伟专业:土木工程姓名:……班级:20091045学号:……时间:2011年6月27日从2011年6月25号到27号我们土木工程专业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工程地质实习,实习地点在秭归县,下面是这次实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天的实习中,也是做事最多的一天。
漫长的车程,颠簸的山路,让人很不舒服。
到了之后,老师首先介绍这个地方大致的地形地貌。
据老师所说,这里起初是二叠纪的溶洞地貌,后来由于地质变化,溶洞坍塌,从而形成了现在的地貌,之后便讲了罗盘的使用方法,测定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便分小组测量。
我们来的第一个地方是郭家坝第一采石厂,岩石是灰岩。
图示是其中的一个节理面:小组几个人测了几组数据后便,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这里和刚刚的有所不同,这里可以明显看得出褶皱的情况。
地理坡度较大不易进行实地的岩层产状,测量,所以我们只是进行了简单的观测就继续向山上行进。
再次转移到最后一个地方,据老师介绍这里是侏罗纪砂岩,质地松软。
然后我们去了郭家坝第二采石厂,在那里,有更多的层面结构,我们则测了数组层面的产状走向,倾向以及倾角!然后去的第三个点是天道拐,那里是一个人为的缺口,通过这个缺口,我们可以一览自然的雄壮,天下的浩荡!通过那个缺口我们可以看到那里的岩石是粗砂岩,是侏罗纪的!然后去了另一个点,是在荒口坪的断层地貌,那里是一个长达数公里的大型南北断层地貌,在那里我们可以近距离观察到平移断层,岩石的小型褶皱!还有第一天的最后个点是黑岩屋!那是一个逆断层,上盘是二叠纪岩石,下盘是白垩纪岩石,形成了一个明显较大的逆断层!第二天,我们在近三个小时的颠簸之后终于到了第二天的第一个点,是九畹溪村的九畹溪畔,在那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志留纪的层岩构造,其中在老师的教育下我们学到了如何画地质图,其中我们还看到了三峡大坝的175高度线,在175线的上面有多层几乎和水平线平行的岩层,其中多为志留纪的页岩,在岩层向东边走的过程中,出现有倒转褶皱,之后再在往东边走的过程中出现了断层,很清晰的断层线,之后往南走向中出现了多处平卧褶皱,在老师的教导下我们画了地址图!在往前走我们看到了我们今天最重要的构造——杨家岭推覆构造,那是一种逆断层,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我们可以看到,奥陶纪的灰岩岩层被推倒了志留纪泥页岩层的上面,这便是一种逆断层,画成示意图如下:由于那个奥陶纪的岩石的上移,形成的是近乎一个圆型的断层面,那块奥陶纪的岩石体被称为推覆体!之后在行走的过程中我们看到有很多 白垩纪的巨大砾岩体在山上的田野转石间,在老师的提醒之下,我们知道它的形成机理:因为志留纪的泥页岩层比较松软,在坚硬的白垩纪的巨大砾岩的压力上,使其发生变形,从而使砾岩发生断裂,出现裂纹在风化的作用下进一步发生粉碎,从而发生了崩塌!今天在老师的教导之下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地质图,观察岩层产状,断裂层等现象,学到了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虽然热,但是充实,虽然累,但是有收获!第三天的主要目的地是链子崖,由于人比较多,开始等了一会儿才上去。
2023地质工程实习报告5篇
2023地质工程实习报告5篇地质工程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1、为了熟悉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各种结构、构造特征,以及当地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等各种地质地貌,比如:片麻岩、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等岩石的熟悉,识别节理、断层,层理、层面构造,河谷发育及形成等。
以及去武安的沿途出现的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沉积岩构造等。
2、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态及其发生、发展、结构和分布规律。
3、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认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构象作出基本的解释,并能正确地推算当地的地质演变历史。
二、实习概况我们的这次地质实习从2__x年10月8号开始到10月21号结束。
10月8号到10月19号为准备期,包括老师在教室给我们介绍本次实习的地点,实习目的以及实习时应该注意事项,例如注意安全,带够足够食物和水,并概况性地介绍京娘湖地区和莲花洞地区的地质情况,让我们对本次实习之地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以便在实习中留心观察;讲解完毕后我们搜索实习地点地质资料及图片以便更好完成实习。
10月20号为野外实习期,我们在古武当山地区和莲花洞地区的天乳山中实习。
10月21号为资料整理期,把自己记录内容整理成为实习报告。
三、实习内容(1)实习地区的地形地貌本次实习区域位于太行山东麓南段,西连太行山地,东接华北平原,为太行山与华北平原过渡带。
西部、西北部和中部鼓山为陡峻的断块山地,山峦起伏,向东逐渐过渡为丘陵、平原。
总的地势是西北、西部高,东南、东部低。
1.古武当山古武当山位于河北武安市西北处,距邯郸市70公里,是一座道教历史名山。
山顶一唐代古碑上记载有“古武当山”字样,经专家考证认定是久为国内道教界寻找的著名的北方武当山,其历史早于国内其他武当山。
古武当山自然风光秀美,文物古迹众多,山势奇特,五峰相望,顶顶有庙,峰峰插天,杆被繁茂,满山葱郁。
三峡大学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三峡大学2013年夏季野外地质实习报告姓名:某某某学号:2011104400学院:土木与建筑学院带队老师:某某实习时间:2013.6.27-2013.6.282013年夏季野外地质实习报告摘要:2013年6月26日至27日,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三个班的同学赴秭归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地质实习。
实习过程中主要联系课堂所学内容对沿岸公路的地质构造以及岩溶现象、链子崖危岩体的治理情况和新滩滑坡进行了认知与了解,是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得以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实习概况:2013年6月27日星期三阵雨转多云线路概况:早上七点半从学校出发经过约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链子崖景区的另一侧。
在向链子崖行进的过程中,由老师向我们讲解了沿途看到的各种地质现象。
在此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地质罗盘仪测定岩层的产状,同时也熟悉了长江两岸的地质地貌情况。
在链子崖,则较为详细的了解了关于链子崖危岩体的治理、监测情况。
同时,老师也向我们介绍了关于长江对岸新滩滑坡的有关情况。
地质现象:从一开始,我们所接触到的大都是灰岩,由于道路的修建,我们不用借助地质锤就可以看到岩石的新鲜面。
从整体上看,该地区的的灰岩解理较为发育,同时部分地区可以地表灰岩风化作用较为严重看到明显的溶蚀现象。
灰岩成分:几乎由纯的方解石构成,其它成分的总含量常在5%以下,其中较为常见的是粘土矿物、石英粉砂、铁质微粒、海绿石、有机质等。
其中有几处可以明显看到其硅质结核和风化作用后留下的黄色粘土。
资料:石灰岩简称灰岩,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碳酸盐岩。
有时含有白云石、粘土矿物和碎屑矿物,有灰、灰白、灰黑、黄、浅红、褐红等色,硬度一般不大,与稀盐酸反应剧烈。
结构较为复杂,有碎屑结构和晶粒结构两种。
碎屑结构多由颗粒、泥晶基质和亮晶胶结物构成。
颗粒又称粒屑,主要有内碎屑、生物碎屑和鲕粒等,泥晶基质是由碳酸钙细屑或晶体组成的灰泥,质点大多小于0.05毫米,亮晶胶结物是充填于岩石颗粒之间孔隙中的化学沉淀物,是直径大于0.01毫米的方解石晶体颗粒;晶粒结构是由化学及生物化学作用沉淀而成的晶体颗粒。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4篇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最新4篇实习的收获与体会:篇一能把自己在教科书上所学到的东西用到实际中,是最令人开心的一件事了。
学有所用,是广大学子的幸事。
工程地质学的实习在于通过实习学习使学生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质问题。
通过这次的实习我对这门工程地质学的了解更深一层,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初步能够在野外认识识别矿物和岩石,加深了对岩石的层理,结构构造的理解,学会了对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能力。
实习期间,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了解和认识了实地勘察的方法和所要注意的方面,并且通过回归课本加深理解,对以后更好地将地质学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在工程建设中有很大的帮助。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篇二一、实习概况:本次实习为期一周,实习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和提高同学土木工程专业的热忱和爱好。
实习包括课堂讲解和实地考察两部分。
在课堂中,老师简洁讲解实习内容及各种地质相关内容,在现场依据详细状况姚老师深化分析,细心讲解,不仅使我们把握了野外实习的基本要领,还使我们对课程理论学问有了感性熟悉并加以巩固和深化。
二、实习内容:岩石及边坡工程地质问题,地质实习本质就是讨论各种地质状况,其中一大块内容便是岩石和及其构成边坡的工程地质问题,因此,此次实习最大的内容就是观看各种岩石和分析其构成的边坡状况。
实习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跟岩石和边坡打交道,老师也花了大半部分的精力讲解这部分的学问。
我们看到了由残积土形成的土质边坡,其下的坡积物颗粒大小悬殊,工程性能很复杂,需要压实的能量相当的大。
由于该坡的坡角和坡度均不大,这里只实行了最简易的边坡防护方式——铺一层水泥砂浆和插上一些排水管,但好像还是让人有些担忧。
我们知道由于岩浆喷出地表后,快速结晶,以致其形成的岩石具有肯定的流淌性,并且排列有序,在此就可以用肉眼看到。
该岩体结构是整体块状结构,强度较高,并且风化程度低,属于微风化程度,故此边坡稳定性相对较高,但由于该坡的结构面倾向和坡面倾向相同,且倾角小于坡面倾角,导致该坡存在潜在滑动问题。
关于大学生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三篇
关于大学生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三篇大学生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篇1实习报告是野外实习全部工作的系统整理、分析与总结。
是反映同学实习与教学效果的最后成果。
因此,要求同学很好地进行总结,认真地讨论编写,真正地反映同学们的劳动成果。
同时也要求同学实事求是,要运用自己所观察到的具体实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编写报告要文字叙述精炼,图件整洁清晰、能说明问题。
一、概述实习日期、地点(包括野外观察范围)、内容、目的及要求,完成的情况。
实习地区的交通、经济、地形、水系、气候等自然地理条件。
二、实习地区地质概况1 、实习地区在大地构造单元的位置及其基本特征,实习地区的地貌特征,附位置图。
2 、地层的时代、名称、代号、分布、岩性特征、成因、风化特征,岩层构造与地貌的关系等,附地层柱状图。
3 、地质构造本区地质构造总的.特征。
褶皱:名称、位置、组成地层、产状、类型特征、成因分析,附图。
断层:名称、位置、类型、特征(断距、破碎带、伴生裂隙等),附图说明。
节理、劈理、卸荷裂隙等发育情况。
本区构造应力场的简要分析。
三、岩溶现象岩溶现象的分布情况,发育在何种地层中。
岩溶的形态特征:地貌和地下洞穴,通道。
岩溶发育的规律性:地层、位置,发育的阶段,垂直分带性,与断层、节理、层理的关系。
对工程的影响:水库渗漏、坝基及绕坝渗漏,洞室围岩稳定,地下水水源。
四、边坡岩体稳定问题据下苇甸电站及担礼隧道等地所见,试述本地区边坡破坏的类型和特征。
影响岩质边坡稳定的因素都有哪些?在这几处都是哪些因素起控制作用?试分别论述。
对下苇甸Z3J岩体边坡,试用赤平投影法,分析其稳定性。
五、隧洞岩体稳定问题就实习所见,试述影响洞室围岩稳定的因素。
试估算原军——三铁路线隧洞的山岩压力及围岩自稳时间,并评价分析其稳定性。
试评述斜河涧铁路隧洞围岩稳定性及喷锚支护措施的原理,施工时应注意的问题及优缺点。
六、陈家庄坝址工程地质条件陈家庄坝址地质条件概述:地貌、地层岩性,构造等。
如选定为土坝坝型,试选择确定溢洪道、电站及隧洞的位置,并评价其工程地质条件。
2024年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样本(五篇)
2024年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样本1.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2.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时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等。
3.学习运用罗盘仪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野外的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实习内容:根据教学安排,学校为我们路桥专业安排了为期1天的卧虎山水库地质实习。
主要学习罗盘的使用及对各种地质构造的认识。
1.排除干扰,专心听。
2.要做到五勤:勤敲打,勤观察,勤测量,勤记录,勤追踪。
3.熟练操作罗盘。
对地质罗盘,要求了解其结构原理,掌握使用方法4.积极参加现场讨论和及时整理野外记录。
(一).卧虎山水库及其概况:卧虎山水库历城南部山区,山环水绕,名川有三,曰锦绣川、锦阳川、锦云川。
三川风景秀丽,为历代所称赞。
三条大川经仲宫镇并渡口村汇入卧虎山、黄花山狭长地带,称为玉符河,北注黄河。
1958年于卧虎山、黄花山之间,筑起一条长985米,高37米的大坝,拦截玉符河水,落成卧虎山水库。
因湖水清亮如镜,人称“镜儿湖”。
水面面积270多公顷,蓄水量1.1亿立方米。
湖中盛产鱼虾,珍贵飞禽天鹅也落户于此。
站在坝上,举目远眺,波光浩淼,清澈蔚蓝。
卧虎山水库这里,景色绮丽。
山坡除天然山花丛林之外,还植有苹果、柿子、梨树等,秋季一片金黄。
周围群山连绵,葱茏叠翠,山村炊烟,若隐若现,构成一幅美妙的山水村野画图。
水库北为卧虎山,形似猛虎雄踞,翘首东望。
清人钟廷瑛在《咏卧虎山》诗中描写道:“山上白鸟盘空烟,山下阴穴流春泉。
何年老虎屹不去,蹲成万古蛟龙渊。
”水库大坝南首西侧,为黄花山。
因山上多产野黄菊,故名。
山姿奇伟,松柏青翠。
山腰有一溶洞,曰“黄花洞”,坐东朝西,深约7米,宽3米余,高4米。
洞壁上,镌刻佛像、罗汉等造像25尊,题记19则,其中一则年代为金承安二年(1197年)。
三峡地质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质工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地质工程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我们一行人于2023年6月1日至6月10日,在三峡地区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地质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加深对地质知识的理解,提高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二、实习目的1. 熟悉三峡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和岩性特征;2. 学习野外地质调查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野外生存能力;4. 深化对地质工程实践的理解和应用。
三、实习内容1. 地质概况三峡地区位于我国湖北省西部,地处长江中游,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大坝所在地。
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齐全,岩性多样,是我国重要的地质研究区和工程地质实践基地。
2. 实习路线本次实习路线主要包括以下地点:(1)三峡大坝:了解三峡大坝的工程概况、地质构造和岩性特征;(2)西陵峡:观察峡谷地貌、地层分布和岩性特征;(3)神龙溪:考察神龙溪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和岩性特征;(4)三峡地质博物馆:了解三峡地区的地质历史、地层发育和地质工程实践。
3. 实习活动(1)野外地质调查:通过实地考察,了解三峡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和岩性特征,学习野外地质调查的方法和技巧;(2)地质剖面观测:在实习地点进行地质剖面观测,记录地层岩性、厚度、层理特征等,分析地质构造;(3)地质素描:绘制地质剖面图,记录地质现象,分析地质构造;(4)地质讨论:结合实习内容,讨论地质问题,提高地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习成果1. 深入了解了三峡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和岩性特征;2. 掌握了野外地质调查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野外生存能力;4. 提高了地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习体会1. 地质实习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让我对地质工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2. 野外地质调查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但也是锻炼意志、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3. 团队合作是完成地质实习的关键,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4. 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地质工作的严谨性和重要性,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峡大学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三峡大学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一学期的工程地质学习随着这两天的实习画上了句号,都说学无止境,没学习地质课之前根本不会去关心岩石的岩性以及岩体的构造,顶多赞叹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学习之后走在如画的风景里就不止是去流连忘返于美色里面了,我想以后和家人一起旅游的时候我就可以小小展示自己的一点知识了。
2014年6月23日天气晴早早的坐上了巴士,然后换乘船来到了屈原镇龙马溪,老师说今天的任务是观察这里的岩层和地质构造,分析滑坡等地质现象发生的原因.从老师那里知道了龙马溪朝西汇入长江,由背斜抬升造成龙马溪的地形地貌,位于黄陵背斜西部,第四纪来整体抬升,旁边有沉积岩,成层状,破碎,朝西倾斜约30°,易造成崩塌和滑坡。
第一站是沉积岩,它是S系页岩,易软化、崩塌,朝西倾斜30度;页岩是一种沉积岩,成分复杂,但都具有薄页状或薄片层状的节理,主要是由黏土沉积经压力和温度形成的岩石,但其中混杂有石英、长石的碎屑以及其他化学物质,根据其混入物的成分,可分为:钙质页岩、铁质页岩、硅质页岩、炭质页岩、黑色页岩、油母页岩等其中铁质页岩可能成为铁矿石,油母页岩可以提炼石油,黑色页岩可以作为石油的指示地层.页岩形成于静水的环境中,泥沙经过长时间的沉积,所以经常存在于湖泊、河流三角洲地带,在海洋大陆架中也有页岩的形成,页岩中也经常包含有古代动植物的化石。
有时也有动物的足迹化石,甚至古代雨滴的痕迹都可能在页岩中保存下来。
第二站是人工高边坡,采用挂网喷锚技术;据了解锚喷支护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岩石边坡坡面工程防护措施,它是依靠锚杆、钢筋网和喷射混凝土共同负荷来提高边坡岩体的结构强度和抗变形刚度,以减少岩体侧向变形,增强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和耐久性,从防护与加固的角度整治高陡岩石边坡坡面易产生的坠石、崩塌、滑落等病害.它适用于岩性较差、坡面岩石易风化,坡面岩体切割破碎严重的硬岩式岩状结构的不连续地层及坡面岩体与基岩分离、节理发育易受自然营力影响而产生危害的岩石边坡坡面防护.接着是砂岩层,硬质岩,层理发育好,层厚大,向西倾斜30度,两组解理。
三峡大学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23年1月9日至12日实习地点:秭归实习单位:三峡大学实习内容:地质实习一、前言本次实习是我们在三峡大学的一次重要实践活动,通过地质实习,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了解地质学的基本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涂老师、白老师和罗三位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赴秭归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地质实习。
二、区域地质背景条件2.1构造演化历史秭归地区位于三峡地区,该地区的构造演化历史悠久,经历了多个地质时期的构造运动,形成了复杂的地质结构。
2.2水文气象秭归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河流发育。
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对水文气象条件产生了重要影响。
2.3地形地貌秭归地区地处长江三峡峡谷地带,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包括山地、丘陵、平原等地貌类型。
这些地貌类型对地质构造和岩矿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2.4构造格局及形迹秭归地区的构造格局主要表现为NE-SW向和NW-SE向的两组断裂构造。
这些断裂构造控制了地质体的分布和地质构造的发展。
2.5新构造运动及区域稳定性秭归地区的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喜马拉雅运动和第四纪构造运动。
这些构造运动对区域稳定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2.6其他地质背景除了上述地质背景条件外,秭归地区还含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非金属矿和能源矿等。
这些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地质构造和岩矿组合密切相关。
三、实习区的自然地理经济条件3.1地理位置秭归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地处长江三峡峡谷地带,地理位置优越。
3.2交通状况秭归地区的交通状况便利,有铁路、公路和水路等多种交通方式,为地质实习提供了方便的交通条件。
3.3自然经济秭归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等。
这些资源为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3.4气象水文秭归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河流发育。
这些气象水文条件对地质构造和岩矿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3.5实习区工程概况秭归地区有许多重要的工程建设项目,包括水利工程、交通工程和能源工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大学2013年夏季野外地质实习报告姓名:某某某学号:2011104400学院:土木与建筑学院带队老师:某某实习时间:2013.6.27-2013.6.282013年夏季野外地质实习报告摘要:2013年6月26日至27日,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三个班的同学赴秭归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地质实习。
实习过程中主要联系课堂所学内容对沿岸公路的地质构造以及岩溶现象、链子崖危岩体的治理情况和新滩滑坡进行了认知与了解,是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得以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实习概况:2013年6月27日星期三阵雨转多云线路概况:早上七点半从学校出发经过约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链子崖景区的另一侧。
在向链子崖行进的过程中,由老师向我们讲解了沿途看到的各种地质现象。
在此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地质罗盘仪测定岩层的产状,同时也熟悉了长江两岸的地质地貌情况。
在链子崖,则较为详细的了解了关于链子崖危岩体的治理、监测情况。
同时,老师也向我们介绍了关于长江对岸新滩滑坡的有关情况。
地质现象:从一开始,我们所接触到的大都是灰岩,由于道路的修建,我们不用借助地质锤就可以看到岩石的新鲜面。
从整体上看,该地区的的灰岩解理较为发育,同时部分地区可以看到明显的溶蚀现象。
灰岩成分:几乎由纯的方解石构成,其它成分的总含量常在5%以下,其中较为常见的是粘土矿物、石英粉砂、铁质微粒、海绿石、有机质等。
其中有几处可以明显看到其硅质结核和风化作用后留下的黄色粘土。
资料:石灰岩简称灰岩,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碳酸盐岩。
有时含有白云石、粘土矿物和碎屑矿物,有灰、灰白、灰黑、黄、浅红、褐红等色,硬度一般不大,与稀盐酸反应剧烈。
结构较为复杂,有碎屑结构和晶粒结构两种。
碎屑结构多由颗粒、泥晶基质和亮晶胶结物构成。
颗粒又称粒屑,主要有内碎屑、生物碎屑和鲕粒等,泥晶基质是由碳酸钙细屑或晶体组成的灰泥,质点大多小于0.05毫米,亮晶胶结物是充填于岩石颗粒之间孔隙中的化学沉淀物,是直径大于0.01毫米的方解石晶体颗粒;晶粒结构是由化学及生物化学作用沉淀而成的晶体颗粒。
石灰岩主要是在浅海的环境下形成的。
石灰岩按成因可划分为粒屑石灰岩(流水搬运、沉积形成);生物骨架石灰岩和化学、生物化学石灰岩。
按结构构造可细分为竹叶状灰岩、状灰岩、团块状灰岩等。
石灰岩的主要化学成分是CaCO3易溶蚀,故在石灰岩地区多形成石林和溶洞,称为喀斯特地形。
有生物化学作用生成的石灰岩,常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地表灰岩风化作用较为严重 明显可见的硅质结核残骸。
石灰岩中一般都含有一些白云石和黏土矿物,当黏土矿物含量达25%~50%时,称为泥质灰岩。
白云石含量达25%~50%时,称为白云质灰岩。
链子崖:链子崖距长江三峡电站大坝26.5km ,与新滩滑坡隔岸对峙。
危岩区河谷深切,岸坡陡峭,山顶高程1000m 至1300m ,岸坡30°至40°。
危岩体自动向西依次出露志留系(S )、泥盆系(D )和二叠系(P )地层,斜坡上为第四纪(Q )堆积物。
志留系为薄层至中层砂页岩,泥盆系为厚层砂岩泥岩,地貌上形成陡崖,二叠系以厚层灰岩为主,夹薄层岩质页岩,构成危岩体,其底部为马鞍组煤系组成危岩体的软基和大面积采空区。
危岩体东、北两面临空,西、南两面与山体相连但大部分被裂隙切割。
危岩体南高北低,长约700m ,南窄北宽,宽度30m 至180m 不等,被30多条裂缝切割,大的裂缝又13条,分别为0至12号,总体链子崖危岩体远观链子崖上的检测设施危岩体上部锚固治理措施积约300万m3。
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有:8至12号缝段,5万m3破碎危岩体变形明显,失稳可能性最大,切可能引起整体性破坏;0至6号缝段危岩体可能发生崩塌,应防止其入江;7号缝危岩体体积2万m3,表现为座崩破坏形式,危害性较小。
针对以上问题,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加固整治:煤层采空区进行回填,设置城中阻滑工程,面积达3000m2;5万m3危岩体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并在此基础上对崖壁表层裂隙密集部位作喷网锚加固;对雷劈石滑坡则主要采取地表排水工程进行整治;另为防止西侧6、7号缝段危岩体崩塌石块入江,在斜坡上修筑了防冲拦石坎。
整个加固整治工程工期三年,目前危岩体已经稳定,通过监测表明,链子崖危岩体主体工程从锚固开始到竣工以来,其岩体变形已趋于稳定,危岩体已停止了持续20多年朝长江临空方向的变形,有的缘缝已逐渐闭合。
其中1996年从施工开始就朝锚固方向移动1.2至5.7毫米,1997年向锚固方向移动6至10毫米,1998年运移基本稳定。
1999年防治工程全面竣工到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135~139米后,通过了4个水文年的监测。
从变形趋势分析,危岩体在防治工程结束以后,通过岩体应力重新调整,变形趋势逐步稳定,防治工程已经发挥效力。
这是我国的第一个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新滩滑坡:随后,在危岩体上,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对岸的新滩滑坡以红房子和“民”子为界,后面为山尖,上半部东南走向,下半部西北走向,呈牛角尖状。
这是我国地质灾害预报的开始,同时也是我校唯一一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项目。
新滩滑坡与1985年6月12日发生滑动,滑坡体总体积约3000万m3,滑动面积1.1km2,正对岸涌浪爬坡高达48m。
为巨型推移式滑坡滑坡,主要由后缘崩蹋,坡脚泥化地层引起,具有周期性。
由于进行了预报,,居住在滑坡体上的新滩故镇上的1371名居民才得以及时撤离,幸免于难。
但在湘西河口处,4艘渔船被打翻,8人死亡。
也正是因为这次滑坡,在之后的滑坡预报中扩大了警戒范围。
2013年6月28日星期四晴线路概况:早上从水电楼前出发,去秭归茅坪港换乘船到实习地。
①途查看三峡水库库岸改造情况,查看沿途出露地层;②在新滩离船登岸,沿途查看地层、地质构造,边坡防护工程、桥梁及小水电站、小城镇规划等地质及三峡护岸工程情况。
地质现象:在新滩离船登岸后,老师顶着烈日给我们讲解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可概括如下:测量岩层走向时,先把罗盘放水平,指向要测量的方向,让气泡居中,读出罗盘的北针读数就是要测讲解地质罗盘的使用量的走向。
测量倾角时,将罗盘垂直放在要测量的物体上,调整角度测量手把,让气泡居中,读坡度数即可。
志留期砂岩:砂岩质地坚固,若岩石被节理切呈块状,则形成高陡地貌,泥岩因为质地较软,因而常常形成地平地貌。
右图是一个小规模的背斜,高约3米,宽约5米。
轴面有45°左右的倾角,是一个较典型的倾斜褶皱;从断面上的出露岩层的相互关系可看出,褶皱枢纽呈小角度倾斜,属倾伏褶皱;岩层呈圆弧状弯曲,这与“高3宽5”的尺寸特征是相符的,因此属于圆弧褶皱,但转折端处圆弧半径较小,呈较好的流线型;另外从岩石特征和岩层特点来看,其组成成分为泥灰岩和页岩,通过焙烧这里的龙马溪志留期泥页岩形成的轻骨粒材料,是高桥和大楼的材料,全国仅上海和宜昌有这样的陶粒场。
左图是一个断层,规模很小,但也比较清晰。
在老师的讲解下,我又巩固了一下断层的相关知识。
从图中可以看出,断层面呈约30°倾角,根据岩层的位置关系可以大致判定为正断层;另外老师还讲到了另一种判断方法,即根据断层面处上下盘岩层断口的几何形状来判断,若断口处有逆向岩层翘起的弯曲,则说明是逆断层,若端口处岩层顺着岩层弯曲或无弯曲,则为正断层。
左图上部为泥页岩高边坡,当边坡高度大于8米时,被节理切呈块状的砂岩小规模的背斜即为高边坡。
此处高边坡高度约为20米左右,高边坡的治理方法一般依靠挂网喷锚和排水,在岩壁上都设有排水孔并两侧修建排水沟,中间设有伸缩缝。
此处下部为挡土墙,挡土墙是指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构造物。
挡土墙的修建一般有如下特点:设有排水孔以排除土体的积水;必须建造在稳定的地基上;设置有收缩沉降缝,以防地基不均匀沉降;最大高度不超过15m,否则则要分级修建。
随后,我们参观了的道路边坡的治理以及后期监测工程、龙马溪水电站、长江沿岸的三峡库区护岸工程对于以后的课程学习又多了一份宝贵的实地经验。
实习体会及建议:对于一直都只是从书本上学习知识的我们来说,本次实习可谓是受益匪浅,实习机会也是难能可贵。
通过本次的实习,在认识岩石标本的基础上加深了对地质现象的认识。
特别是通过链子崖和新滩滑坡深刻的认识到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学好工程地质这门课程龙马溪水电站 小山区水电站的典型 高边坡的治理对将来的工作所必须的。
土木工程项目的前期地质勘查对于建筑的安全和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更是重中之重。
在第一天链子崖及周边的实习过程中,首先,体会到了地质工作者的不易。
但正是这些人的工作,保障的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试想如果不是有链子崖的危岩治理工程,岩体再次发生崩塌,在长江流域通航以及三峡库区蓄水等等方面,将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
同时,在老师的带领及讲解下,更加认识了三峡地区的地质构造情况:三峡地区是全国少有的地质构造丰富的地区,在这里有很多地质年代的质运动所留下来的地质现象。
也正因为如此,有很多这方面的学者常年驻扎在这里进行学术研究工作。
在第二天的实习中,虽然天气炎热,但仍然从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地质罗盘的使用、边坡等等。
更加深化了对岩层的认识,比如皱褶等。
在乘船的过程中,通过沿江两岸的地质现象,让我了解了长江沿岸的大致地质情况。
我认为这两天的实习选址很好,丰富的地质现象对我们的学习认识有很大的帮助。
遗憾的是在经过三峡大坝的时候未能更加走近它,实地了解一下这一我们学校乃至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伟大工程。
其次,希望以后的实习中能够走更多的地方,了解更多。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