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教案(供参考)
经济学基础教案设计
经济学基础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1.2 教学内容经济学的定义和起源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经济学的应用领域1.3 教学活动引入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经济学的理解和认识1.4 教学资源教材:经济学基础案例分析材料多媒体教学课件1.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经济学应用领域的短文第二章:供需分析让学生了解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因素和图形表示2.2 教学内容市场需求的概念和原理供给的概念和原理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因素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图形表示2.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利用图形和图表讲解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因素和图形表示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应用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原理分析实际问题2.4 教学资源教材:经济学基础案例分析材料多媒体教学课件图形和图表资料2.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分析一个实际问题,运用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原理进行解答第三章:价格机制让学生了解价格机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价格机制的作用和影响3.2 教学内容价格机制的概念和原理价格机制的作用和影响价格控制和价格管制的效果分析3.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价格机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利用图形和图表讲解价格机制的作用和影响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价格控制和价格管制的效果3.4 教学资源教材:经济学基础案例分析材料多媒体教学课件图形和图表资料3.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分析一个实际问题,运用价格机制的原理进行解答第四章:消费者行为4.1 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消费者需求的变动因素和图形表示4.2 教学内容消费者行为的概念和原理消费者需求的变动因素消费者需求的图形表示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和计算4.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消费者行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利用图形和图表讲解消费者需求的变动因素和图形表示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应用消费者行为的原理分析实际问题4.4 教学资源教材:经济学基础案例分析材料多媒体教学课件图形和图表资料4.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分析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消费者行为的原理进行解答第五章:生产者行为5.1 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生产者成本的变动因素和图形表示5.2 教学内容生产者行为的概念和原理生产者成本的变动因素生产者成本的图形表示生产者剩余的概念和计算5.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产者行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利用图形和图表讲解生产者成本的变动因素和图形表示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应用生产者行为的原理分析实际问题5.4 教学资源教材:经济学基础案例分析材料多媒体教学课件图形和图表资料5.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分析一个实际问题,运用生产者行为的原理进行解答第六章:市场结构与竞争6.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市场结构的基本特征让学生掌握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市场的区别6.2 教学内容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和运行原理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和运行原理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和运行原理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和运行原理市场效率的概念和评估6.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市场结构的基本特征利用图形和图表讲解不同市场结构的运行原理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应用市场结构的原理分析实际市场情况6.4 教学资源教材:经济学基础案例分析材料多媒体教学课件图形和图表资料6.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分析一个实际市场情况,判断其市场结构类型并评估市场效率第七章:生产要素市场7.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生产要素市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和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7.2 教学内容生产要素市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劳动力市场的特征和运行机制资本市场的特征和运行机制土地市场的特征和运行机制收入分配公平与效率的关系7.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产要素市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利用图形和图表讲解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和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应用生产要素市场的原理分析实际问题7.4 教学资源教材:经济学基础案例分析材料多媒体教学课件图形和图表资料7.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分析一个实际问题,运用生产要素市场的原理进行解答第八章: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与政策8.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8.2 教学内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和测量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概念和测量宏观经济政策的类型和目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8.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利用图形和图表讲解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应用宏观经济学的原理分析实际经济问题8.4 教学资源教材:经济学基础案例分析材料多媒体教学课件图形和图表资料8.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分析一个实际经济问题,运用宏观经济政策的原理进行解答第九章: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9.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政策和影响因素9.2 教学内容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贸易政策的类型和目标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的概念和原理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和国际市场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和运行原理9.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利用图形和图表讲解国际贸易的政策和影响因素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应用国际贸易的原理分析实际国际贸易问题9.4 教学资源教材:经济学基础案例分析材料多媒体教学课件图形和图表资料9.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分析一个实际国际贸易问题,运用国际贸易政策的原理进行解答第十章:经济学的应用与未来发展10.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学在实际领域的应用让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10.2 教学内容经济学在实际领域的应用:如政策制定、企业决策、金融市场等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如行为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经济学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学生个人职业规划与经济学的关系10.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经济学在实际领域的应用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分享经济学的发展第十一章:行为经济学1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行为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行为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挑战和补充11.2 教学内容行为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行为经济学中的主要现象:如参照依赖、心理账户、偏好反转等行为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挑战:如不完全理性、非静态偏好等行为经济学的应用领域和实践案例11.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行为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利用图形和图表讲解行为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挑战和补充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应用行为经济学的原理分析实际问题11.4 教学资源教材:经济学基础案例分析材料多媒体教学课件图形和图表资料11.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分析一个实际问题,运用行为经济学的原理进行解答第十二章:计量经济学1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和应用12.2 教学内容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假设检验和置信区间的概念和方法面板数据和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和应用12.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利用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和假设检验的演示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应用计量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实际问题12.4 教学资源教材:经济学基础案例分析材料多媒体教学课件计量经济学软件(如R、Stata等)12.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一个实际问题第十三章:环境经济学1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环境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应用13.2 教学内容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外部性、公共物品和市场失灵的概念和原理环境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如成本效益分析、环境评估方法等环境经济学的应用领域和实践案例13.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利用图形和图表讲解环境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应用环境经济学的原理分析实际环境问题13.4 教学资源教材:经济学基础案例分析材料多媒体教学课件图形和图表资料13.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分析一个实际环境问题,运用环境经济学的原理进行解答第十四章: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1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重要人物和理论14.2 教学内容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经济学家的主要思想和理论:如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等经济史的重要事件和变迁:如工业革命、大萧条、全球化等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对现代经济学的影响14.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利用图形和图表讲解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重要人物和理论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应用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原理分析实际问题14.4 教学资源教材:经济学基础案例分析材料多媒体教学课件图形和图表资料14.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分析一个实际经济问题,运用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原理进行解答第十五章:经济学伦理与职业素养15.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学伦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经济学家的职业素养和道德规范15.2 教学内容经济学伦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经济学家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经济学研究中的道德规范和伦理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经济学基础教案设计,涵盖了十五个章节的内容,包括引言、供需分析、价格机制、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市场结构与竞争、生产要素市场、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与政策、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行为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以及经济学伦理与职业素养。
《经济学基础》教案
《经济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定义、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使学生掌握供求关系、市场均衡、价格机制等基本经济分析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经济学基本概念:资源、需求、供给、市场、竞争等。
2. 微观经济学主要内容: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市场结构、价格机制等。
3. 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国民收入、通货膨胀、失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经济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学理论。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提高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经济学基本概念及其内涵2. 第二课时:供求关系与市场均衡3. 第三课时:价格机制与市场失灵4. 第四课时:消费者行为与生产者行为5. 第五课时: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五、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六、教学内容(续)4. 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续):经济增长、国际贸易、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等。
七、教学方法(续)1. 比较分析法: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现象,深入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原理。
2. 数据解析法:分析宏观经济数据,如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以增强学生对宏观经济的感性认识。
八、教学安排(续)1. 第五课时: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及其内涵2. 第六课时: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3. 第七课时:国际贸易与经济全球化4. 第八课时:宏观经济政策分析5. 第九课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九、教学评价(续)1.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分析宏观经济问题的能力。
2. 经济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宏观经济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案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1.2 教学内容经济学的定义和重要性经济学的两个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经济学的十大原理1.3 教学方法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1.4 作业和评估课后阅读材料课堂讨论和提问第二章:市场与竞争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市场和竞争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市场供需分析和竞争策略分析的方法2.2 教学内容市场的定义和特征市场供需分析:需求曲线、供给曲线和市场均衡竞争的类型和影响竞争策略分析:价格战、差异化策略和市场定位2.3 教学方法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图形和数据辅助教学小组讨论和分享2.4 作业和评估课后阅读材料和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提问小组报告和分享第三章:消费者行为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消费者行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需求曲线和价格弹性分析的方法3.2 教学内容消费者需求的定义和影响因素需求曲线和需求函数价格弹性:弹性需求和非弹性需求消费者剩余和消费者福利3.3 教学方法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图形和数据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3.4 作业和评估课后阅读材料和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提问小组报告和分享第四章:生产与成本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生产和成本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生产函数和成本分析的方法4.2 教学内容生产的定义和要素生产函数:劳动、资本和技术短期和长期生产分析成本的定义和分类: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短期和长期成本分析4.3 教学方法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图形和数据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4.4 作业和评估课后阅读材料和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提问小组报告和分享第五章: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5.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市场结构和竞争策略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不同市场结构的特点和竞争策略的制定方法5.2 教学内容完全竞争市场:价格接受者和产品同质性垄断市场:市场垄断者和价格制定权寡头垄断市场:少数卖家控制市场竞争策略: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差异化策略和市场定位5.3 教学方法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图形和数据辅助教学小组讨论和分享5.4 作业和评估课后阅读材料和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提问小组报告和分享第六章:宏观经济学概述6.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让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基本工具6.2 教学内容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重要性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国民收入的测量、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工具:供需平衡、国民收入核算、宏观经济政策分析6.3 教学方法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图形和数据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6.4 作业和评估课后阅读材料和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提问小组报告和分享第七章:供需平衡与市场机制7.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供需平衡和市场机制的基本原理让学生掌握供需分析、价格形成和市场出清的方法7.2 教学内容市场供需的基本原理价格形成和市场出清机制供给和需求的外部影响因素:政策、技术、消费者偏好等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7.3 教学方法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图形和数据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7.4 作业和评估课后阅读材料和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提问小组报告和分享第八章:国民收入的测量8.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国民收入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让学生掌握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和分析8.2 教学内容国民收入的概念和重要性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方法:生产方法、收入方法、支出方法GDP的经济解释和分析:GDP增长、GDP波动等8.3 教学方法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图形和数据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8.4 作业和评估课后阅读材料和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提问小组报告和分享第九章:通货膨胀与失业9.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基本概念和原因让学生掌握通货膨胀和失业的经济效应和政策应对9.2 教学内容通货膨胀的定义、原因和测量失业的定义、原因和测量通货膨胀和失业的经济效应:购买力下降、资源浪费等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政策应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9.3 教学方法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图形和数据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9.4 作业和评估课后阅读材料和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提问小组报告和分享第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10.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区别让学生掌握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和战略选择10.2 教学内容经济增长的定义、测量和原因经济发展的概念和层次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人力资源、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等我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战略选择: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等10.3 教学方法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图形和数据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10.4 作业和评估课后阅读材料和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提问小组报告和分享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一章:引言重点关注内容:经济学的定义和重要性,经济学的两个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经济学基础教案设计
一、第一章引言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b. 让学生了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支。
c. 激发学生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a. 经济学的定义和作用b.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c. 经济学的分支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b. 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支。
4.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引发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3)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支。
5.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阅读相关教材,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二、第二章供需分析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供需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b. 让学生掌握供需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c. 培养学生运用供需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a. 供需的概念和影响因素b. 供需分析的方法和技巧c. 供需在实际经济中的应用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供需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b.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掌握供需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4.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供需分析的兴趣。
2) 讲解:讲解供需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掌握供需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4) 应用练习:让学生运用供需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5.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完成供需分析的应用练习。
三、第三章市场结构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市场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b. 让学生掌握不同市场结构的特征和影响。
c. 培养学生分析市场结构的能力。
2. 教学内容:a. 市场结构的概念和分类b. 不同市场结构的特征和影响c. 市场结构在经济中的应用a. 讲授法:讲解市场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b. 比较法:比较不同市场结构的特征和影响。
4.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市场结构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市场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经济学基础全册电子教案
经济学基础全册电子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理解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掌握经济学的两大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3. 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1. 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3.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引起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
2. 讲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了解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3. 介绍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如供需分析、成本效益分析等。
作业与练习: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经济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经济学定义和研究对象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认识。
第二章:市场与竞争教学目标:1. 理解市场的概念和类型。
2. 掌握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
3. 了解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教学内容:1. 市场的概念和类型:产品市场、要素市场等。
2. 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供求关系、价格机制等。
3. 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垄断、外部性、公共品等。
教学活动:1. 讲解市场的概念和类型,让学生了解市场的基本构成。
2. 分析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如供求关系和价格机制。
3. 探讨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作业与练习: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市场和竞争的理解。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市场概念和类型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市场竞争的认识。
第六章:消费者行为教学目标:1. 理解消费者行为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2. 掌握需求曲线的形成和变动原因。
3. 了解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和计算。
教学内容:1. 消费者行为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偏好、预算约束等。
2. 需求曲线的形成和变动原因:价格、收入、品味等。
经济学基础教案
经济学基础教案本教案旨在为学生提供经济学基础知识的系统化学习,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一、引言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研究了人类在生产、分配和消费资源方面的行为和决策。
本教案将以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为主线,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二、经济学的定义与范畴1. 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人类为满足有限资源而不断做出选择的一门社会科学。
2. 经济学的范畴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层面。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宏观经济现象,而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和资源配置。
三、经济学的基本原则1. 稀缺性原则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需求是无限的,因此经济学研究了如何在有限资源下做出最优化的决策。
2. 机会成本原则决策的机会成本是指放弃某种选择所付出的最高价值的机会。
经济学分析了机会成本的概念及其决策影响。
3. 边际分析原则边际分析是指在决策中对额外增加或减少的收益和成本进行比较。
经济学通过边际分析帮助人们做出决策时考虑额外变动的影响。
四、经济学的主要概念1. 供给与需求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产者愿意提供的特定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愿意购买的特定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需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形成。
2. 价格弹性性价格弹性性是指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量变动的敏感程度。
价格弹性性的理解对于企业产品定价和市场营销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3.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买方和卖方的数量、大小和相互关系等因素。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等。
五、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1. 政府经济政策经济学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例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
2. 企业经营决策经济学对企业经营决策具有指导作用,例如成本控制、定价策略和市场营销等。
3. 国际贸易经济学研究国际贸易的理论和政策,帮助实现国际间资源的有效配置。
2024版经济学基础教案完整版
2024/1/27
26
06
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
2024/1/27
27
关键知识点回顾总结
2024/1/27
微观经济学基础
包括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市场结构等关键知识 点。
宏观经济学基础
包括国民收入核算、总供给与总需求、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经济 增长与经济发展等关键知识点。
国际经济学基础
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理论、国际经济关系等关键知识点。
消费者均衡
分析消费者在既定收入和各种商品 价格条件下,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 的商品组合选择。
9
生产者行为理论
生产函数
描述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投入量与最大可能产出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2024/1/27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 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 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能力目标
02
能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03
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念,尊重市场规律,关注社会公平和可持续
发展。
5
课程安排与时间
2024/1/27
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导论、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四个部分, 每个部分包含若干章节和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2024源自1/2712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01
02
03
生产法
通过计算一个国家或地区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 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 和来核算国民收入。
经济学基础全册电子教案
经济学基础全册电子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与概述介绍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思维方式理解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2 经济学的历史发展回顾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了解经济学的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1.3 经济学的分支学科阐述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介绍其他重要的经济学分支学科第二章:供需分析2.1 市场与竞争解释市场的概念和类型探讨竞争的作用和市场效率2.2 供给与需求分析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绘制供给和需求曲线图2.3 价格与市场均衡推导市场均衡的条件和结果讨论价格变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第三章:消费者行为与生产者行为3.1 边际效用与需求解释边际效用的概念及其与需求的关系分析边际效用递减规律3.2 生产要素与生产成本探讨生产要素的分类和作用计算短期和长期生产成本3.3 短期与长期成本分析比较短期和长期成本的差异分析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现象第四章: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4.1 完全竞争市场描述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和条件推导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和产量决定4.2 垄断市场解释垄断市场的形成和原因分析垄断市场的价格和产量决定4.3 竞争策略与市场效率探讨竞争策略的形式和效果评估市场效率的标准和条件第五章: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与政策5.1 国民收入的测量介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方法分析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5.2 通货膨胀与失业解释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概念及其成因探讨通货膨胀和失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5.3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工具和目标评估宏观经济政策的成效和局限性第六章:国际经济学基础6.1 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介绍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理论解释国际贸易的决定因素6.2 国际贸易政策探讨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的政策分析国际贸易组织和国际贸易规则6.3 国际金融市场描述国际金融市场的功能和结构探讨国际汇率的决定和国际金融政策第七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7.1 经济增长的含义与测量解释经济增长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介绍经济增长的测量方法7.2 经济增长理论概述索洛增长模型和新经济增长模型分析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7.3 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探讨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和实施评估经济发展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第八章:财政与税收政策8.1 财政政策的基本概念解释财政政策的定义和目标探讨财政政策的工具和传导机制8.2 税收政策的设计与分析分析税收的基本原则和类型讨论税收政策对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的影响8.3 财政与税收政策的案例研究研究特定国家或地区的财政与税收政策案例评估案例中政策的成效和挑战第九章:货币与货币政策9.1 货币与利率探讨货币的定义和功能分析利率的决定和作用9.2 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解释货币政策的目标和传导机制探讨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和效果9.3 货币政策案例分析研究特定国家或地区的货币政策案例评估案例中政策的成效和对经济的影响第十章:经济危机与经济政策10.1 经济危机的类型与影响分析金融危机、经济衰退和滞胀等经济危机类型探讨经济危机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10.2 危机应对政策讨论危机时期政府的应对措施分析危机政策对经济恢复的作用和争议10.3 经济政策的长远挑战预测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讨论长远经济政策的方向和策略重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经济学基础的全册电子教案,包括十个章节的内容。
经济学基础教案
经济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供需关系、市场均衡、价格机制等。
2、掌握经济学分析方法,能够运用经济学视角看待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3、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决策能力,理解经济学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内容1、经济学定义与研究对象2、供求关系与市场均衡3、价格机制与资源配置4、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概述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市场均衡的形成机制,价格机制的运作原理。
重点:供求关系与市场均衡,价格机制与资源配置。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互动问答。
2、教学手段:PPT演示、实物展示、视频播放、在线互动。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学问题。
2、讲解新课:详细阐述经济学概念、原理和方法。
3、巩固练习: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4、归纳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六、评价与反馈1、评价方式:考试、作业、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等。
2、反馈方式:针对学生作业和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1、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
2、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对以后的教学进行改进和提高。
经济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供需关系、市场均衡、价格机制等。
2、掌握经济学分析方法,能够运用经济学视角看待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3、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决策能力,理解经济学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内容1、经济学定义与研究对象2、供求关系与市场均衡3、价格机制与资源配置4、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概述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市场均衡的形成机制,价格机制的运作原理。
重点:供求关系与市场均衡,价格机制与资源配置。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互动问答。
2、教学手段:PPT演示、实物展示、视频播放、在线互动。
《经济学基础》教学教案
《经济学基础》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经济学基础》教材的第五章第一节,主要讲述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运行机制。
具体内容包括:市场经济体制的定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点、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概念,知道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和运行机制。
2. 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念,提高学生的经济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
2. 教学重点: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运行机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经济学基础》、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供需关系。
2. 知识讲解:介绍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运行机制。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关的例题,如市场竞争对价格的影响。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价格变动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竞争策略。
7. 板书设计: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运行机制。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教材内容,解释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
2. 答案: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
价格机制是指在市场竞争中,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供求机制是指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供应与需求相互制约,形成价格。
竞争机制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通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等方式,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知识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运行机制。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今后需要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经济学基础教案(推荐5篇)
经济学基础教案(推荐5篇)第一篇:经济学基础教案《经济学基础》教案一、本课程教学总体设计与思路1、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与考核方式的设计本课程总学时为32,每周授课1次,每次3学时。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其中出勤占20%、作业成绩及课堂表现占20%2、各部分的学时分配与安排本课程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部分,共计11章,具体各章学时安排见第二部分。
3、本课程教材及教学内容的取舍与增补本课程最后选定的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西方经济学简明原理》(叶德磊编著),从其包含的章节内容看,涵盖了宏观和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内容深度也较适合非管理经济类的学生学习。
结合学时考虑,除5、7、13章内容大部分省略外,其他11章内容基本不进行过多的取舍与增补。
四、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本课程共包括11章内容,讲授时将采取先微观后宏观的顺序。
导论重点介绍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为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一章至第五章为微观经济学部分内容,其中第一章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中心,其他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中心展开的。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物品的消费上,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这一部分是对决定价格的因素之一——需求的进一步解释;第三章生产、成本理论和第四章不同市场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研究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物品的生产上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这一部分是对决定价格的另一因素——供给的进一步解释;第五章分配理论研究商品按什么原则分配给社会各集团与个人,这一部分是运用价格理论来说明为谁生产的问题。
第六章至第十一章为宏观经济学部分内容。
第六章~第八章围绕国民收入决定核算和决定的内容展开,因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第九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是各国经济中最重要的问题,将其与国民收入联系起来,分析其效应与相互关系,以便找出解决这两个问题的途径,第十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要分析国民收入短期波动的原因,长期增长的源泉等问题,以期实现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第十一章财政与货币政策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具体的措施,4、各部分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案例分析、讨论和习题巩固。
经济学基础教案
经济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如稀缺性、机会成本、边际分析等。
2、帮助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如供求关系、市场均衡、弹性理论等。
3、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机会成本的计算和理解。
边际效益递减规律。
2、难点弹性理论的应用。
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进行分析。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经济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约 10 分钟)提问学生日常生活中与经济相关的现象,如商品价格的波动、就业选择等,引起学生对经济问题的兴趣。
讲述一个简单的经济故事,如“一个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选择种植小麦还是玉米”,引出经济学中的稀缺性概念。
2、经济学基本概念讲解(约 30 分钟)稀缺性:解释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强调这是经济学产生的根源。
机会成本:通过具体例子,如一个学生选择参加社团活动而放弃学习的时间,让学生理解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其他东西的价值。
边际分析:以企业生产为例,说明企业在决定是否增加生产时会考虑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
3、经济学基本原理讲解(约 40 分钟)供求关系:详细讲解供给和需求的概念,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决定商品的价格。
通过绘制供求曲线,直观地展示供求变化对价格的影响。
市场均衡:解释市场均衡的概念,即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和数量。
分析当市场偏离均衡时,如何通过价格机制实现自我调整。
弹性理论:介绍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实际数据让学生理解不同商品的弹性大小对价格和产量的影响。
4、小组讨论与案例分析(约 30 分钟)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 4-5 人。
案例:给出一个关于市场供求变化的案例,如“猪肉价格的上涨与下跌”,让学生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2024年《经济学基础》教学教案
06
课堂互动环节与拓展思考
2024/2/29
27
课堂互动环节设计思路
提问与回答
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通过回答问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 掌握。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经济学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 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角色扮演
设计经济学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模拟演练,加深学生对经 济学原理的理解和体验。
贸易自由化政策
探讨降低关税和消除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以及全球 化背景下贸易自由化的趋势。
18
汇率制度及影响因素
汇率制度类型
介绍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等不同类型的汇率 制度及其特点。
汇率决定理论
分析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等理论对汇率决定的 解释。
汇率影响因素
探讨经济基本面、政策因素、市场心理等因素对 汇率波动的影响。
《经济学基础》教学 教案
2024/2/29
1
目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微观经济学基本概念 • 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 • 国际经济学基本概念 • 经济学方法论与实证研究 • 课堂互动环节与拓展思考
2024/2/29
2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2024/2/29
3
《经济学基础》课程简介
课程性质
《经济学基础》是经济学专业的 入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
2024/2/29
19
国际金融市场及风险
2024/2/29
国际金融市场概述
介绍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主要参与者和交易工具。
国际金融风险类型
分析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不同类型的国际金融风 险。
国际金融风险管理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案(全)
《经济学基础》课程概述课程性质《经济学基础》是经济学专业的入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和分析方法。
课程内容课程涵盖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包括需求与供给、市场均衡、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市场结构、宏观经济指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
课程地位作为经济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知识目标掌握基本的经济学概念和原理。
理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01能力目标02能够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
03能够进行基本的经济计算和图表分析。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方式和分析能力。
提高学生的经济素养和决策能力。
参考书目《微观经济学》(作者:XXX ,出版社:XXX )《现代经济学原理》(作者:XXX ,出版社:XXX )《宏观经济学》(作者:XXX ,出版社:XXX )教材:《经济学基础》(作者:XXX ,出版社:XXX )教材及参考书目0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即商品的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商品的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
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化,即商品的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商品的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小。
供给定理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这时该商品的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均衡价格需求与供给理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01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消费者均衡02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无差异曲线03表示在偏好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获得满足程度相等的商品组合点的轨迹。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经济学基础》教案
《经济学基础》教案一、第一章:引言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对经济学产生初步的认识。
2. 教学内容:a. 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b. 经济学的两大分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c. 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d.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及主要经济学家3. 教学活动:a. 课堂讲解b. 学生讨论c. 案例分析4. 课后作业: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著名经济学家的主要贡献。
二、第二章:供需分析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供需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和市场均衡,能够运用供需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a. 需求分析:需求的概念、需求曲线、需求弹性b. 供给分析:供给的概念、供给曲线、供给弹性c. 市场均衡: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d. 市场变动: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3. 教学活动:a. 课堂讲解b. 图形演示c. 学生实验:模拟市场交易4. 课后作业:分析现实生活中供需变动的实际案例,运用供需理论进行解释。
三、第三章:消费者行为与生产者行为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特点,掌握边际效用理论、生产要素组合原理等。
2. 教学内容:a. 消费者行为:边际效用、无差异曲线、预算约束线b. 生产者行为:生产要素、生产可能性、生产要素组合c. 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总成本、平均成本d. 成本效益分析:利润最大化与成本最小化3. 教学活动:a. 课堂讲解b. 图形演示c.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具体案例,运用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4. 课后作业: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不同行业生产要素组合的实例。
四、第四章: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不同市场结构的特点,掌握竞争策略及其应用。
2. 教学内容:a. 完全竞争市场:市场特点、企业行为、市场均衡b. 垄断市场:市场特点、企业行为、价格歧视c. 寡头垄断市场:市场特点、企业行为、竞争策略d. 完全垄断市场:市场特点、企业行为、公共政策3. 教学活动:a. 课堂讲解b. 图形演示c. 学生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市场结构下的企业竞争策略4. 课后作业: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市场竞争案例,运用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理论。
经济学基础教案
经济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 了解经济学的定义、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经济学的主要分支和研究方法;3. 了解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基本原理和区别;4. 理解经济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学的概述1.1 定义与特点1.2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及其解决方法1.3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2. 经济学的主要分支2.1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及联系2.2 其他重要分支领域的简要介绍3.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3.1 归纳法与演绎法3.2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4.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4.1 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和特点4.2 计划经济的基本原理和特点4.3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比较5. 经济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5.1 经济学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5.2 经济学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5.3 经济学在个人决策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 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2. 理解市场经济原理和计划经济原理的基本内容;3. 了解经济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1. 理解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基本原理和区别;2. 理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等内容;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讲解经济学在政策制定、企业经营和个人决策中的应用;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4.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使用多媒体课件和相关视频等辅助材料,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
五、教学资源本节课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1.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2. 多媒体课件:包括经济学概述、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等内容的课件;3. 相关案例:包括政策制定、企业经营和个人决策等方面的案例分析材料。
六、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按以下步骤进行:1. 导入:通过提问和引入相关案例,引发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和思考。
《经济学基础》教案(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经济学基础》教案课程名称:经济学基础适用专业:经济学系各专业规定学时: 60 学时开课学期:一年级下学期任课教师:经济学课程组第一讲学时2第一章经济学导论【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该明确什么是经济学,了解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掌握经济学十大原理,了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含义与运用,经济学十大原理的含义与理解。
【教学内容】第一节什么是经济学一、经济学的定义导入案例1—1:关于水资源短缺问题——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学的重要性水,一个沉重的话题。
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300吨,为全球人均拥有量的1/4。
城市贫水状况更为严峻:全国660多座城市中有380座城市缺水,128座城市严重缺水,每年城市缺水量达58亿立方米,由此损失的工业产值达2300亿元。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水资源的缺口也越来越大。
据测算,到2010年,我国城市年缺水量将达200亿立方米。
几乎全世界所有主要城市在进入21世纪时都将面临水危机。
素有"东方水都"之称的上海,三面临水,头上还顶着"一盆"太湖水,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可近些年由于苏州河和黄浦江一些河段受污染,导致该城市水厂取水口"节节败退"。
每到枯水季节,太湖流入黄浦江的水减少,加上受潮水顶托,黄浦江下游的污水和东海咸潮上溯,造成向江浙两省"借水"吃的窘境。
导入案例1—2 《南柯一梦西》——人的欲望的无限性与选择性的关系终日奔忙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天地少根基;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做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若要使人心理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问题1:空气、水、食物、钻石任你选择你最喜欢哪样?分析:据说,人如果3分钟不呼吸就会憋死,3天不喝水会渴死,7天不吃饭会饿死,对于人的生存来讲,空气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水和食物,没有钻石照样能好好活着。
《经济学基础》教案
《经济学基础》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概述介绍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解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核心问题概述经济学的主要分支和应用领域1.2 经济学的基本假设说明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如理性人假设、市场出清假设等探讨这些假设对经济学分析的影响和局限性1.3 经济学的两大定律介绍供需定律和市场均衡的概念解释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对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影响第二章:微观经济学2.1 市场和竞争探讨市场的定义和类型,如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等分析竞争的作用和市场效率2.2 消费者行为介绍需求曲线的概念和影响需求的因素解释消费者剩余和边际效用理论2.3 生产者和成本讨论生产者的目标和经济利润分析短期和长期成本曲线的变化及其对生产决策的影响第三章:宏观经济学3.1 宏观经济指标介绍国内生产总值(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分析这些指标对经济状况的反映和重要性3.2 国民收入的determination解释国民收入的概念和核算方法探讨总需求和总供给对国民收入的影响3.3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分析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定义、目标和工具讨论这些政策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就业的影响及可能的副作用第四章:国际经济学4.1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与政策介绍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好处与产生原因探讨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如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生产要素禀赋理论4.2 贸易制度与国际经济组织分析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其他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和影响讨论贸易政策工具,如关税、配额、补贴等,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4.3 汇率与外汇市场解释汇率和外汇市场的概念探讨汇率决定理论,如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等,及政府干预对汇率的影响第五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5.1 经济增长的含义与衡量解释经济增长的概念及衡量指标(如GDP增长率、人均收入增长率等)分析经济增长的意义和重要性5.2 经济增长理论介绍新古典增长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探讨技术进步、人力资本、资本积累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5.3 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讨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分析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政策,如绿色经济、低碳发展等第六章:市场经济与政府干预6.1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分析市场失灵的情况,如公共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探讨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和方式,如制定法规、提供公共品、调控市场等6.2 社会保障与福利制度介绍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分析这些制度对缓解贫困、保障公民基本生活等方面的作用和争议6.3 市场秩序与市场监管讨论市场秩序的重要性及其维护手段分析市场监管的策略和措施,如反垄断法、质量监管、价格干预等第七章:劳动经济学7.1 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概念与结构解释劳动力市场的概念和基本要素分析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变动及其对工资和就业的影响7.2 劳动力市场的歧视与平等就业探讨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现象及其表现讨论反歧视政策和劳动平等的原则与实践7.3 劳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介绍劳动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如工资基金理论、劳动力需求理论等分析劳动力市场政策,如最低工资法、工时制度等,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第八章:环境经济学8.1 环境问题的经济分析探讨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影响分析环境资源的使用和配置问题,如水、土地、空气等8.2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介绍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和方法,如外部性理论、环境价值评估等讨论环境政策的工具和效果,如污染税、排放交易制度等8.3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分析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内涵和实践探讨绿色经济的发展模式、挑战和机遇第九章:金融经济学9.1 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解释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和类型探讨金融工具的功能和风险,如股票、债券、衍生品等9.2 金融机构与金融体系分析金融机构的类型和作用,如银行、保险公司等讨论金融体系的风险管理和监管机制9.3 利率与货币政策解释利率的决定和影响因素探讨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和效应,如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调整等第十章:行为经济学10.1 行为经济学概述介绍行为经济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分析行为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的主要差异和互补性10.2 行为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探讨有限理性、心理账户、代表性启发等行为经济现象讨论行为经济学在决策、判断、偏好等方面的应用和影响10.3 行为经济学与政策设计分析行为经济学在政策设计中的应用,如默认选项、助推等探讨如何利用行为经济学原理改善公共政策和市场机制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五章中“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定义与衡量:这一部分需要重点关注经济增长的概念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区别,以及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体系。
《经济学基础》教案
《经济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
2、使学生掌握供求关系、市场均衡等基本原理。
3、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思维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需求与供给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市场均衡的形成和变动。
2、难点(1)弹性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2)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约 10 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如商品价格的变动、市场上商品的供应与需求等,从而引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重要性。
2、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约 30 分钟)(1)讲解经济学的定义,强调其是研究如何配置稀缺资源以满足人类无限欲望的学科。
(2)介绍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3)解释机会成本、边际分析等重要概念。
3、需求与供给(约 40 分钟)(1)需求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定义需求,即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分析影响需求的因素,如商品自身价格、消费者收入、消费者偏好、相关商品价格、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等。
以具体商品为例,如汽车,说明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其需求。
(2)供给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定义供给,即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分析影响供给的因素,如商品自身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水平、相关商品价格、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等。
以农产品为例,说明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其供给。
(3)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画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直观展示价格与需求量、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解释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和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原因。
4、市场均衡(约 30 分钟)(1)市场均衡的定义及形成当市场上需求量等于供给量时,市场达到均衡状态,此时的价格称为均衡价格,对应的数量称为均衡数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基础》教案课程名称:经济学基础适用专业:经济类专业规定学时: 48学时开课学期:大一上学期任课教师:周扬程第一讲学时2第一章经济学导论【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该明确什么是经济学,了解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掌握经济学十大原理,了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含义与运用,经济学十大原理的含义与理解。
【教学内容】第一节什么是经济学一、经济学的定义导入案例1—1:关于水资源短缺问题——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学的重要性水,一个沉重的话题。
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300吨,为全球人均拥有量的1/4。
城市贫水状况更为严峻:全国660多座城市中有380座城市缺水,128座城市严重缺水,每年城市缺水量达58亿立方米,由此损失的工业产值达2300亿元。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水资源的缺口也越来越大。
据测算,到2010年,我国城市年缺水量将达200亿立方米。
几乎全世界所有主要城市在进入21世纪时都将面临水危机。
素有"东方水都"之称的上海,三面临水,头上还顶着"一盆"太湖水,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可近些年由于苏州河和黄浦江一些河段受污染,导致该城市水厂取水口"节节败退"。
每到枯水季节,太湖流入黄浦江的水减少,加上受潮水顶托,黄浦江下游的污水和东海咸潮上溯,造成向江浙两省"借水"吃的窘境。
导入案例1—2 《南柯一梦西》——人的欲望的无限性与选择性的关系终日奔忙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天地少根基;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做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若要使人心理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问题1:空气、水、食物、钻石任你选择你最喜欢哪样?分析:据说,人如果3分钟不呼吸就会憋死,3天不喝水会渴死,7天不吃饭会饿死,对于人的生存来讲,空气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水和食物,没有钻石照样能好好活着。
那么现在假如让你选择,你会要哪个?勿容置疑,当然会是钻石了,是不是你的价值体系出现了错误?如果你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而不要付出任何代价,也就是说这个世界所有资源十分充裕,丝毫不存在“稀缺”那么你还有偏好吗?你还能够作出选择吗?当然事实并非如此,没有资源的稀缺就不会有经济学,因此经济学认为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满足欲望所需的资源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无论社会还是个人,稀缺性都是普遍存在的。
任何社会和个人都无时不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稀缺性问题,经济学正产生于稀缺性的存在,正因为存在稀缺性,满足不了人们所有的欲望,才会产生研究它分析它的意愿以便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经济学的研究目标也正是由这种稀缺性决定的。
问题2:如果给你一个小时时间你将用来做什么?时间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如果给你一个小时时间,你可以用来学习,或睡眠、娱乐,或打工赚钱。
俗话说“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
在此时间是宝贵的,你必须将你的时间作最合理的安排。
要求企业减少污染的法律增加了生产物品和劳务的成本,由于成本提高,结果企业赚到的利润减少了,支付给工人的工资降低了,出售产品的价格提高了,最终尽管污染管制给予我们的好处是更清洁的环境,以及由此引起的健康水平的提高,但其代价是企业所有者、工人和消费者的收入减少了。
因此,这就面临一个抉择的问题,经济学所研究的就是稀缺性所引起的选择问题。
定义: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之间如何进行分配的一门学科。
经济学即是一门古老的科学,也是一门比较年轻的科学。
说它古老,是因为人类一开始就面临着经济问题;说它年轻,是因为在亚当·斯密以前,经济学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关思想或理论往往是哲学、法学或其他什么科学的副产品。
如果把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的出版作为经济学形成的标志,那么至今经济学不过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然而,由于经济生活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基础地位和经济问题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困扰,致使经济学成为近代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
经济学的定义后隐含了经济学的两大核心思想,即物品是稀缺的,社会必须有效率地利用他们的资源。
1. 稀缺性(scarcity):资源稀缺与无穷欲望的基本经济矛盾,是前提,决定价格。
稀缺性指社会资源的有限性,相对于人们无限的需要而言,社会提供的再多的资源也是不够的。
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的,相对与人们无限的需要,资源总是稀缺的。
但这并不否认人类的无穷欲望。
没有无穷的欲望人类社会和文明就不会进步,但是也造成了很多问题,如污染,过度开发等,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威胁。
基本假设:(1)人类的欲望是无穷的。
需要wants:就是人们想要得到的任何东西,包括物品、劳务、娱乐、旅游和某种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必须被满足的需要层次,其范围从基本的生理要求到爱、乃至尊重自我实现。
需要的有限性limit:同一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对同一种物品(如牛奶或面包)的需要是有限的,但从整体看,人类需要是无限的。
“欲壑难填”,“贪心不足,蛇吞象”(2)资源是有限的。
资源:生产要素即投入要素,用来生产满足需要的物品的东西和劳务。
可分为经济资源economic goods和免费资源free goods.经济资源:劳动labor、土地land、资本capital和企业家精神和才能Enterpriumship。
①劳动:由人类提供的所有努力,包括体力和脑力②土地:一切自然资源的简称。
包括由大自然提供的一切,诸如土地本身、空间场所、矿产、森林、水域。
土地和劳动常称为“初级生产要素”。
③资本:由劳动和土地生产出来、再用于生产过程的生产要素。
包括厂房、机器、设备、道路、原料和存货等。
是一种投入品。
④企业家才能,这是指企业家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努力创新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总和,有时将之简称为“企业家”或“管理才能”。
以上四种经济资源又被称为“生产四要素”。
2. 资源配置:经济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资源的稀缺性和欲望的无限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就是经济学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资源配置问题。
即研究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出最多的产品,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需要。
这个定义与经济学的定义比较类似,因为经济学研究的就是资源配置问题。
(1)选择(Choice):资源的多用途性muliti-purpose与需要的轻重缓急:如:土地可以生产粮食,又可以作为建筑基地,还可以作为交通用地和绿地。
资源的稀缺性,用于生产某一种物品多了,生产其他物品的资源就会相应减少。
因为稀缺,人们不能得到所有想要的东西,不得不在有限的资源下做出选择。
这是稀缺的结果。
(2)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在某种意义上说,经济学就是一门关于如何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做出最佳选择的学问。
任何选择都是有代价的。
一旦某一选择已定,便会招致机会成本。
因此,机会成本是用所失去的最佳选择来度量的成本或收益。
经济学研究就是使决策者在现有信息的情况下,如何使机会成本更小一些。
我们将上述讨论总结图1.1之中机会成本是用所有的选择中的最佳选择的价值来度量的;或者用所失去的最佳选择的价值来度量。
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这是选择的结果。
3. 经济学要解决三大基本经济问题经济学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或曰选择要解决三大基本经济问题。
(1)生产什么生产什么问题实质上包括了生产什么品种、生产多少、什么时间以及什么地点生产等四个方面的问题。
何谓生产呢?生产是将投入转为产出的活动。
一个经济系统必须决定产出的水平和构成:生产什么和多少。
一吨钢铁生产什么,汽车还是飞机?若生产飞机,生产多少最好?所谓资源配置就是将生产要素按一定比例进行组合用于生产的活动。
主要是有两种调节资源配置的方式:计划配置和市场配置。
(2)如何生产一个经济系统必须决定采用什么样的生产方法或资源配置方式来生产预期水平和构成的产品,如何生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由谁来生产;其二,用什么资源生产;其三,用什么技术生产;其四,用什么样的组织形式生产怎样生产。
如蔬菜,用大棚生产还是传统的生产?是资本密集型生产,还是资金、技术密集型生产?也要做出选择。
(3)为谁生产为谁生产是指谁来享有生产出来的商品的问题。
商品的分配取决于收入的分配。
收入高的就比收入低的人可以消费更多、更好的商品。
为谁生产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国民收入的分配和消费问题。
效率与最优化要想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出最多的产品,在生产时必须做到有效率:在不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一项经济活动如果不再有可能增进任何人的经济福利,那么这项经济活动就是有效率的,称帕累托效率。
二、经济体制和两个基本的经济模型1、市场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如何解决三大基本经济问题1)生产什么的问题是消费者的“货币选票”所决定的。
消费者选择购买某种商品,就是用货币投入这种商品及其商品生者一票。
同时,消费者所支付的货币又成为该企业支付生产要素所有者的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来源。
2)企业之间的竞争决定着如何生产的问题。
对生产者来说,迎接价格竞争、实现利润极大化的最佳方法就是采用最为有效的生产手段使之成本极小化。
3)为谁生产的问题是由生产要素的价格所决定的。
要素市场的供需联合决定着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它们被称作为生产要素的价格。
将所有的要素收益加总便得到了总收入。
因此,人们的收入分配取决于所拥有的要素数量、质量以及要素的价格。
市场机制市场机制中最重要的就是价格体系。
在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看来,价格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协调着人们的经济行为及其活动。
市场机制之所以会使经济活动有序地进行,就在于价格在市场经济中有两大相关的功能。
第一,价格提供了信息。
价格的相对高低在市场经济中反映了商品和生产要素的稀缺程度,它为消费者、生产者以及中间商提供了各自所需的信息。
第二,价格提供了激励。
正是价格所提供的信息,加上企业的利润动机,生产者便需决定该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如何生产。
由此可见,价格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资源配置的功能。
如果价格扭曲,便会出现资源设置失当。
计划经济制度——由中央计划来安排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资源的充分利用也依靠计划来实现。
混合型经济:以一种经济制度为主,辅助以另一种经济制度。
一方面是市场机制或者说是由一保看不见的手无意识地协调着人们的经济行为;另一方面,政府也在对一些经济活动进行有意识地干预(即一只“看得见的手”),这势必对人们的经济行为产生影响。
这种由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经济便是一种混合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