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心衰伴发心律失常怎么用药

心衰伴发心律失常怎么用药心力衰竭是指心室功能下降,心衰患者经常有气促、乏力、心悸等不适症状,病情严重的话,极易发生心脏性猝死。
可以这样说,心力衰竭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心力衰竭作为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最终阶段,室性心律失常是该疾病发展过程中最容易引发的并发症,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统计,心衰患者伴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70%以上,并且心室功能的恶化程度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几率成正比。
除此之外,不当使用心衰药物也是引发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因素,比如,排钾利尿剂、洋地黄等治疗心衰药物,一旦使用不当,都有可能引发室性心律失常。
因此,心衰伴有心律失常的治疗已经成为临床治疗中最为棘手的问题,那么,到底该如何正确使用治疗心衰伴发心律失常的药物呢?1、西药治疗心衰伴发心律失常已经陷入两难境地室性心律失常最常见为室性早搏,而治疗室性早搏最主要的西药为胺碘酮,这类药物具有负性肌力的作用。
然而,心力衰竭患者本身缺乏心肌力量,如果再服用具有负性肌力作用的药物,就会导致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力量更加低下,这样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即便如此,胺碘酮是唯一具有正性肌力作用的药物,对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有着显著的效果,但是对心力衰竭患者来说有着非常大的服用风险,这是因为心力衰竭患者服用该药物之后,可产生非常多的副作用,对患者身体健康影响特别大,尤其是心脏外的副作用,一旦产生很难再通过药物调理过来,根治基本无望,以至于很多心力衰竭患者在服用的过程中不得不停止治疗。
心力衰竭本身属于一种进展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中途停药,大大影响了该疾病的治疗效果。
2、中药治疗心衰伴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伴发心律失常已经成为世界医学界的治疗难题,基于西药治疗的种种弊端,我国中医临床心血管专科研究团队以中医脉络学为指导,研制出一种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药新药——参松养心胶囊。
该治疗药物包含了十多味中药成分,包括人参、麦冬、丹参、甘松等,最大的特点为快慢兼治、整合调节心律失常,其中人参作为该药物中的主要成分,具有改善心肌代谢、增强心肌能量储备的作用,对机体内DNA、RNA的合成起着积极促进的作用,从而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和血浆中的cAMP水平,有效增强心力衰竭患者机体心肌收缩能力,使血小板聚集得到有效抑制。
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疗 。通过镇静 、 吸氧 、 利尿等治疗大多可以减少
心律失常。纠正低钾血症 、 低镁血症等电解质 紊乱状态对室性心律失常 的治疗也有一定效
和预防室性早搏和室速的发生。但长期使用具 有导致心律失常和负性 肌力作用 , 并不能改善
预后 。 I 类药物可延长 Q a T间期 , 同时有抗胆
果。许多临床试验指出 B受体阻断剂 、 血管紧
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 Ⅱ受体拮抗剂 和醛固酮拮抗剂可 以减少心衰患者的死亡和猝 死。这些药物可以从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上进 行根本治疗 , 被称 为上乘治疗。 B受体阻断剂 中的卡维地洛、 美托洛尔、 比
碱作用 , 时需要注意。 I 用 b类药物美西律在
此类 为 B受体 阻 断剂 , 前所 述 对 于 心衰 如 合并的心律失常治疗有效 。 3 Ⅲ类抗 心 律失 常药 .
此类药 物属 于 钾 通道 阻 断剂 , 过 延 长 动 通
胺碘酮尽管不能降低 心梗慢性期 的死亡率, 却
能够有 效抑 制亚 急性期 室 性心律 失 常的发生 。 严 重 室性 心律 失 常 ( 持续 性 室速 、 颤 ) 室 患 者 ID治疗 是必要 的 , 时应 用 胺 碘酮 减 少发 C 同 作次数 的例 子也 不少见 。 国外 报道胺 碘 酮 的注射 剂可用 于难 治性室
1本医学介绍 2 0 3 0 7年第 2 8卷第 5期
0 0 ) 试验 中途 停止 。 .5 , 2 Ⅱ类 抗心 律失 常药 .
( MA E I T试验 ) P= .5 ) 心 梗后 6~ 5天应 ( 0 00 , 4
用者, 室颤 或 其他 心 律 失 常所 致 的死 亡可 下 降
4 .% ( A A 8 5 C MI T试 验 , 0 0 6 。 由此可见 , P= . 1 )
简述洋地黄类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洋地黄类药物使用注意事项洋地黄类药物是一类常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药物,它们对心脏具有明显的正性肌力作用并能够调节心脏节律,因此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使用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使用。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简要介绍洋地黄类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
一、用药前的注意事项1. 临床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前应明确患者的心功能状态、肾功能和电解质水平,尤其是血钾和血镁水平。
2. 患者应告知医生自己是否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肝功能不全等病史,以便医生能够综合评估患者的适用性。
3. 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老年患者,应慎重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因为这些群体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可能存在差异。
二、用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 洋地黄类药物的用量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重进行个体化调整,严禁擅自增减用药剂量。
2. 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心脏超声等指标,随时调整用药方案。
3. 患者在用药期间应避免吃含钾高的食物,如香蕉、土豆等。
还应远离波动较大的环境温度,避免出现脱水状态。
三、用药后的注意事项1. 患者在用药期间如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乏力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2. 如患者出现洋地黄类药物中毒的症状,如视力模糊、心律失常等,应立即就医进行处理。
3. 在患者需要长期使用洋地黄类药物时,应定期做心电图检查、肝肾功能检查,并由专业医生评估病情和用药效果。
洋地黄类药物是一类重要的心脏疾病治疗药物,但其毒副作用较大,因此在临床应用中需格外小心。
患者在用药前、用药中和用药后都应密切关注自身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并遵医嘱用药,以确保洋地黄类药物的安全有效使用。
洋地黄类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心脏疾病的重要药物,它们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在临床上需要严格掌握使用注意事项,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用药效果。
临床应用药物前需要明确患者的心功能状态、肾功能和电解质水平。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是指用于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药物,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多种疾病。
在临床实践中,合理用药是保障患者治疗效果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手段。
临床上存在着一些常见的问题,比如药物选择、用药时间及剂量的调整等方面的困惑和误区。
本文将对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中的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进行介绍,希望对临床医生和患者有所帮助。
一、常见问题及分析1. 药物选择在心血管内科治疗中,常用的药物主要包括抗凝药、抗血小板药、降压药、利尿剂、心血管激素及心血管营养素等。
在进行药物选择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病情特点来选用。
高血压患者可以选择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进行治疗;冠心病患者可以选择硝酸酯类药物、ACEI、ARB等进行治疗。
药物选择应根据患者病情、合并症以及对药物的耐受性来进行综合考虑。
应避免多药合用导致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2. 用药时间及剂量调整在心血管内科用药中,用药时间及剂量的调整是非常重要的。
抗凝药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凝血指标及病情变化来调整用药时间及剂量;降压药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来调整用药时间及剂量。
在用药时间及剂量调整时,应注意患者的肝肾功能以及合并症等情况,避免用药不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3. 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在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中,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一些药物会导致胃肠道不适、头痛、眩晕等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会导致肝肾功能损害等。
一些药物也会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药效减弱或增强,甚至产生毒性反应。
在用药过程中,应对患者的药物过敏史、用药史以及现有用药情况进行全面评估,避免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二、合理用药分析1. 综合评估病情及患者特点在进行心血管内科用药时,应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及个体特点,包括年龄、性别、病史、合并症及肝肾功能等情况。
不同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及治疗效果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引言•抗心律失常药物概述•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建议•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挑战和对策•案例分析•总结与展望目录01引言心律失常可导致患者出现心悸、胸闷、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律失常的常见症状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出现耐药性,且副作用较多。
药物治疗的局限性背景介绍控制症状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控制心律失常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预防并发症有效的药物治疗可以预防心律失常并发症的发生,如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等。
药物治疗的重要性报告目的本报告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以提高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报告结构本报告分为药物治疗基本原则、药物治疗方案建议和结论三部分。
报告的目的和结构02抗心律失常药物概述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钠通道阻滞剂,包括Ⅰa(如奎尼丁、普鲁卡因胺)、Ⅰb(如利多卡因、苯妥英钠)、Ⅰc(如氟卡尼、恩卡尼)。
Ⅰ类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包括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等。
Ⅱ类钾通道阻滞剂,以胺碘酮为代表。
Ⅲ类钙通道阻滞剂,包括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
Ⅳ类通过阻滞钠通道,减少钠离子内流,从而减缓心脏传导,降低心肌收缩力。
Ⅰ类通过阻滞β肾上腺素能受体,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
Ⅱ类通过阻滞钾通道,延长心脏动作电位时程,减少心律失常发生。
Ⅲ类通过阻滞钙通道,调节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
Ⅳ类各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制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良反应心血管反应如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
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神经系统反应如头昏、眩晕等。
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等。
呼吸系统反应如咳嗽、呼吸困难等。
03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1药物治疗的总体原则23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应针对患者的具体病因进行治疗,以提高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
针对病因治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一般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以达到长期缓解症状的目的。
浅谈抗心律失常药物静脉使用的注意事项

浅谈抗心律失常药物静脉使用的注意事项心律失常是常见的临床情况,一些严重的心律失常尤其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往往需要临床上做出迅速的诊断和处理,目前除了心脏电复律、电除颤、电起搏、导管射频消融术外,最常规的处理是静脉给药,以便迅速地纠正或控制心律失常的发作。
静脉药物的特点是使用方便、作用迅速、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但是临床上由心律失常药物引起的不良事件也时有发生。
因此,在临床静脉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过程中应对以下问题予以注意:①明确诊断导致心律失常的诱因。
研究显示,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均可促进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首先明确患者的疾病状态,并应严格遵循指南要求,心肌梗死患者避免应用普罗帕酮,治疗前QT间期>480ms患者不应用依布利特等Ikr阻滞剂。
电解质紊乱或某些代谢性疾病可诱发或加重心律失常,在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应注意。
②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是指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引起或加重心律失常的作用。
如胺碘酮可引起QT间期延长,引发尖端扭转性室速;ⅠC类药物心律平等可使心功能恶化、室内传导延缓、室速等。
为减少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监测患者血钾和血镁等电解质水平及用药后患者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③药物的心脏外副作用。
如静脉应用利多卡因可能出现语言不清、意识改变、肌肉搐动、眩晕等神经系统症状;应用三磷酸腺苷常有颜面潮红、头痛、恶心、呕吐、咳嗽、胸闷、胸痛等副作用。
因此,在静脉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除了密切监测患者的心血管反应之外,还应注意药物心脏外副反应的发生。
④局部不良反应。
与口服用药相比,静脉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还可引起局部注射血管或注射部位不良反应的发生。
如在静脉应用胺碘酮的过程中就常引起局部静脉炎的发生;静脉应用艾司洛尔渗出血管外可引起局部皮肤的坏死。
因此,在静脉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还应注意静脉注射部位的变化。
另外,对特定类型的心律失常还应注意选用有效药物,用药过程中规范用药。
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碘胺酮治疗中的护理

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碘胺酮治疗中的护理(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南通226000)【摘要】目的:对临床应用胺碘酮对患有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进行护理的方法和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抽取88例患有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4例,在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综合性针对性护理。
结果:b组患者在用药后所取得的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治疗后病情出现再复发现象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 组患者。
结论:临床应用胺碘酮对患有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关键词】胺碘酮;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护理【中图分类号】r54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318-01 本次研究过程中我们对临床应用胺碘酮对患有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进行护理的方法和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帮助临床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情特征进行详细的掌握,以便临床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更加有效治疗和更加周到的护理,使临床治疗所取得的效果显著提高。
现将研究分析的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分组研究方法,在过去一段时间内(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抽取来我院就诊的88例患有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两组。
划分在a组中的研究对象有23例男性和21例女性;该组研究对象中年龄最大者81岁,年龄最小者27岁,平均年龄51.6岁;抽样患者中病程最长者9年,病程最短者2年,平均病程4.7年;划分在b组中的研究对象有24例男性和20例女性;该组研究对象中年龄最大者79岁,年龄最小者29岁,平均年龄52.4岁;抽样患者中病程最长者11年,病程最短者1年,平均病程3.9年。
强心剂增强心脏收缩力适用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强心剂增强心脏收缩力适用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强心剂是一类可以增强心脏收缩力的药物,广泛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
本文将讨论强心剂的作用机制、适应症及使用注意事项。
1. 强心剂的作用机制强心剂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增强心脏收缩力:a) 提高心肌细胞的钙离子内流:某些强心剂可以抑制钙离子从心肌细胞内外的转运,使心肌收缩时的钙离子浓度增加,从而提高心肌收缩力。
b) 增强心肌细胞的收缩力:强心剂可以增加心肌细胞内的挤压力,使心脏每次收缩时排出更多的血液。
c) 增加心肌细胞的收缩频率:部分强心剂能够加快心肌细胞的收缩频率,提高心脏的泵血效率。
2. 强心剂的适应症强心剂适用于以下情况:a)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以足够的力量将血液泵出,导致心脏功能下降。
强心剂可以增强心脏收缩力,改善心脏泵血功能。
b)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异常,如心房颤动、心室颤动等。
强心剂可以通过提高心脏收缩力和调整心脏节律,恢复正常心律。
c) 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氧。
强心剂可以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供血情况。
3. 强心剂的使用注意事项使用强心剂时需注意以下几点:a) 剂量调整:用药时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遵守剂量调整规定,不得自行增减剂量。
b) 注意不良反应:强心剂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心律失常、低血压等。
如有不适应立即就医。
c) 并发症处理:部分心力衰竭患者可能合并有肾功能损害、肝功能异常等病症,使用强心剂时需密切监测,并按医生的建议进行并发症处理。
d)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某些药物可能与强心剂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
在用药时应告知医生所有已经使用的药物,避免相互作用。
总结:强心剂是一类能够增强心脏收缩力的药物,适用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
使用强心剂时需要按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并注意剂量调整、不良反应、并发症处理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选用合适的强心剂,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

02
临床血流动力学状态分为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室速和不稳定的室速。
03
持续时间和临床表现,室速分为非持续性(<30s)室速和持续性室速
性心衰患者非持续性室速发病率30—80%。
心梗后,频发室早或非持续性室速是SCD的 高危因素(不考虑EF)
室早>10次/小时对于心脏病患者发生SCD的 风险更大,我国每年心衰患者有60万人猝死。
01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心力衰竭合并 缓慢心律失常
02 房室传导阻滞 ; 03 房颤伴慢心室率 ;
04 室内传导阻滞 .
性心衰发生缓慢心律失常的机会增加。
○ 美国密西根大学统计,10%慢性心衰合并缓慢性心律失 常。
慢性稳定性心衰左束支阻滞发生率约25%,是 心衰预后不良和猝死的独立预测因子。
(2)控制心室率
心衰合并房颤的治疗
(3)抗凝治疗
持续时间<48小时或左室功能正常的孤立性房扑,可仅 给予阿司匹林。射频消融成功后的房扑,抗凝治疗4~6 周即可。
治 疗(3)
2.房速治疗
心室率治疗可选择β受体阻滞剂。 对于药物无效或无休止房速,可进 行导管消融。
于多源性房速,电复律、抗心律失 常药物或导管消融疗效均欠佳。
持续性房颤 >7d 永久性房颤 初发房颤
床上10%—35%慢性心衰患者伴有房颤
○ 国外研究显示心功能I级房颤发病率约为4%,心功能 II—III级房颤发病率为10—26%,III—IV级20—29%, 而心功能IV级患者房颤发病率增加到50%。
○ 我国房颤患病率约为0.61%。>800万
1/3为阵发,2/3为持续或永久
学
附
属
中
山
医心
老年心衰合并常见心律失常100例治疗重点

老年心衰合并常见心律失常100例治疗重点【摘要】目的降低老年患者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致死率,改善症状和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预防疾病的进展,减少住院次数。
方法100例心力衰竭的老年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
结果老年人心衰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不同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用药治疗侧重不同。
结论老年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应因病施治,因症施治,心律失常的治疗是把双刃剑,治疗时要抓住重点。
【关键词】老年人;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重点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1.014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1-0016-02老年心衰患者常常合并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按冲动起源异常可分为①窦性心律失常;②异位心律失常,按冲动传导异常可分为①生理性传导障碍;②病理性传导障碍;③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如预激综合症;④还有人工心脏起搏性心律失常。
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antiarrhythmicdrug,add)按其电生理作用(vaughanwillian 分类)可分为4大类:ⅰ类(阻滞快钠通道为主,兼有某些阻滞钾通道的作用,代表药物为阻滞强度中等的ⅰa类奎尼丁、阻滞强度弱的ⅰb类美西律、阻滞强度强的ⅰc类普罗帕酮等);ⅱ类(阻滞β-肾上腺素受体,包括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纳多洛尔等);ⅲ类(阻滞钾通道为主,延长复极时间,如胺碘酮、索他洛尔、伊布利特、多非利特等)、ⅳ类(阻滞l-型钙通道,代表药物有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1]很多老年患者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常互为因果,恶性循环,导致病情急剧恶化。
故笔者就建科以来收集的老年心衰合并常见心律失常100例患者治疗重点总结如下,以期能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1临床资料1.1资料来源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门诊及老年科病房收住的老年患者中,经美国acc/aha的a.b.c.d.心衰分期及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的分级,收集明确诊断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00例,男60例,女40例,年龄65-93岁,平均年龄79.2岁。
β受体阻滞剂在心律失常领域中的临床应用以及注意事项

β受体阻滞剂在心律失常领域中的临床应用以及注意事项 在1978~1988年的10年间,在心律失常的外科和介入治疗迅猛发展的同时,人们对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热情也在稳步高涨,直到1989年CAST试验结果公布。
CAST试验发现,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尽管患者的心律失常得到不同程度控制,但死亡率反而增高。
这一结果使人们开始深刻反思,使Ⅰ类药物应用受到质疑,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逐渐降温。
近年来,令人十分关注的是某些其他类型抗心律失常药物,预防心律失常死亡甚至比抗心律失常本身更有效,例如Ⅱ类抗心律失常药—β-受体阻滞剂(以后简称β阻滞剂)未必减少室性早搏,但可明显减少急性心肌梗死(AMI)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猝死。
近年来,β阻滞剂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地位及重要性逐步上升,目前已成为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中流砥柱。
其最大的特点是疗效肯定,副作用小,这与它治疗心律失常的机制密切相关。
β阻滞剂已被推荐为多种心律失常治疗的I类和Ⅱa类应用指征,又多是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合并用药的首选药物。
循证医学的资料证明,其能有效地治疗各种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是唯一被证明可以降低由心律失常所致心源性猝死(SCD)的药物。
临床医生提高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和重视,才能更好地应用β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
一、β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时的特点β阻滞剂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很多,尽管至今尚未完全明确,除了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外,目前已经能够明确的其他作用机制包括:防止儿茶酚胺的心脏毒性作用、抗心肌缺血作用、改善心脏功能和左室结构、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过度激活及抗高血压作用、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降低心肌氧化及应激作用等。
β阻滞剂的多重作用针对心律失常不仅能够“治标”,还能够纠正或改善心律失常发生病因,起到“治本”的作用,是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所不能比拟的。
β阻滞剂这些独特的抗心律失常机制,使其在心律失常治疗中具有以下特点。
1.广谱的抗心律失常药物β阻滞剂对心房肌、心室肌、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的作用广泛,应用后可使心脏上述部位的传导减慢,不应期延长。
心血管内科患者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及其合理用药分析

心血管内科患者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及其合理用药分析心血管内科是研究心脏和血管疾病的临床科室,患者常见的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在治疗过程中,药物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但在临床实践中,患者常常存在用药不规范、用药不适等问题。
本文将从常见的心血管内科患者临床用药常见问题以及合理用药分析进行探讨。
一、常见问题1. 用药不规范心血管内科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常常存在用药不规范的情况。
部分患者一方面在服用降压药的又随意服用其他药物,如中草药、保健品等,导致药物相互作用,甚至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有些患者在出现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时,依然未按医生建议的用药方案及时服药,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2. 用药不合理部分患者在用药时存在用药不合理的情况。
在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有些患者由于怕心脏负担过重,临床上往往出现“欠压”现象,即担心血压过低,停药不规范,导致血压失控。
又如,在治疗心力衰竭时,有些患者经常出现用药剂量不足的情况,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
二、合理用药分析1. 个体化用药不同的心血管内科患者,其临床表现和生理状况各异,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应该个体化用药。
在治疗高血压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症等情况,选择不同种类的降压药物。
在治疗心力衰竭时,也应根据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和肾功能状况进行用药选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 合理用药剂量合理用药剂量是确保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科学调整用药剂量,避免用药剂量过高或过低而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或药物不良反应。
在长期用药过程中,医生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剂量,以维持较稳定的治疗效果。
3. 预防药物相互作用许多心血管内科患者患有多种疾病,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
在用药的过程中,容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情况。
为了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对治疗效果造成不利影响,医生在用药过程中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用药史并进行评估,同时对可能引起药物相互作用的药物加以警觉,避免同时使用具有相互作用的药物。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与注意事项

临床症状改善
预防心血管事件
部分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降低心血管 事件风险的作用,如β受体阻滞剂可 降低心肌梗死后猝死风险。
对于伴有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的 心律失常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 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禁忌症列举
严重心动过缓
心力衰竭加重
对于心率明显减慢的患者,如病态窦房结 综合征、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应禁用可 能进一步减慢心率的药物。
、抗过敏等。
及时就医
建议患者尽快就医,以便得到 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记录并报告
详细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药品不良
反应报告。
06
患者教育与随访管理
患者教育内容
药物知识
向患者详细介绍抗心律失常药 物的作用机制、适应症、用法 用量和可能的不良反应。
用药依从性
强调按时按量服药的重要性, 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
部分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加 重,如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中的某些品种 ,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应慎用或禁用。
过敏反应
其他禁忌
对抗心律失常药物过敏的患者应禁用相关 药物,以免引发严重过敏反应。
根据具体药物的不同,还可能存在其他禁忌 症,如妊娠期、哺乳期妇女禁用某些药物等 。
特殊人群用药注意事项
老年人
β受体阻滞剂
作用机制
通过抑制心脏β肾上腺素能受体, 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 ,减少儿茶酚胺对心脏的损害, 从而治疗心律失常。
常用药物
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 等。
钾通道阻滞剂
作用机制
通过抑制心肌细胞钾通道,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从而发挥 抗心律失常作用。
常用药物
老年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的治疗

患者年龄 >8 0 岁 ,且男性人群患病率 稍高 。心力衰竭 患者因心肌重塑 可合 并多 种心率失常 ,而心率失常反 过来又可诱发 或加 重心力衰竭 。
在这些心律失常中又以窦性心动过缓和心房颤动 ( A F )最多见,室性
换酶抑制剂 ( A C E I )等,有利于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控制。 2 . 2老年心力衰竭伴 心律 失常时抗心律 失常药物应用 原则 】 ①对无症状 非持续性室上性 和室性心动过速 ,不主张积极抗 心律 失常 药物治疗 。②心力 衰竭合并室性期前 收缩 :控制心力衰竭 可控制 室性 期前收缩 。在心力 衰竭 中应用抗心律 失常药物 出现不 良反 应更为 常见 ,这 是 由于老年人 的肝脏代谢和药物 的清除率发生 了变化 ,使药 代动力学 发生改变 。因此 ,老年人用抗心律 失常药物的初始剂量 应从
志, 2 0 0 5 , 1 2 ( 8 ) : 2 6 5 5 .
[ 3 ] 湛永毅 , 方 立珍 . 护 患沟 通 技 巧 [ M] . 长沙: 湖 南 科 学 技 术 出版
社, 2 0 0 4 : 2 6 .
[ 4 ] 吴蓉 , 孟 美珠 . 健 康 教 育在 手 功 能康 复 中的应 用 [ J ] . 中华护 理 杂
国眶蛋匿—国同
2 0 1 3 年9 月第 1 1 卷 第2 6 期
・
管理 ・ 教育 ・ 教学 ・ 来自 8 7 患者的叙述 ,耐心向患者介绍 治疗 过程及注意 事项 ,帮助患者及 家属
积极 配合治疗和护理 ,主动加强功 能锻炼。健康教育使 患者 获得 了肢 体康 复的最佳功 能,个性化心理护理 消除了患者紧 张、焦虑、烦躁不 安 、恐 惧 、脆弱等情 绪上 的波 动 ,促进骨 科住 院骨折 患者 的早 日康
心力衰竭常见病因及合并症的处理(完整版)

心力衰竭常见病因及合并症的处理(完整版)心力衰竭(心衰)是心血管疾病的严重阶段,常出现多种合并症。
心衰病因与合并症如未得到及时处理和纠正,将显著增加患者住院和死亡风险。
《心力衰竭常见病因及合并症的基层处理专家建议》对基层医院常见心力衰竭病因与合并症(包括心血管疾病和非心血管疾病两大类)临床治疗内容予以更新,并对及时向上级医院转诊提出专家建议,指导基层医师临床实践。
心衰的心血管病因与合并症处理1. 心律失常去除诱因与心衰优化管理:①早期处理诱发因素,如甲状腺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和感染等;②尽早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衰,有利于恢复正常窦性心律。
(1)房颤/房扑预防血栓栓塞A.如无禁忌,所有心衰合并房颤/房扑患者均应长期抗凝,尤其CHA2DS2VASc评分≥2(男性)或≥3(女性)的患者。
B.首选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但患有中重度二尖瓣狭窄和(或)机械瓣膜置换者应选择华法林抗凝。
考虑转诊:有口服抗凝药禁忌证、拟行左心耳封堵术。
心室率控制A.心衰合并快速房颤/房扑时,心室率控制目标为60~100次/min;B.首选β受体阻滞剂,若仍控制不佳或禁忌/不耐受,可加用或使用地高辛,或加用胺碘酮;C.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患者可用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控制心室率;D.严重心衰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静脉应用胺碘酮或洋地黄类药物可降低心室率。
考虑转诊:疑似心动过速心肌病和(或)药物控制不佳/不耐受、拟导管消融。
节律控制A.紧急电复律:房颤/房扑导致心衰急性加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B.胺碘酮药物复律:房颤/房扑导致心衰急性加重,血流动力学稳定且排除心房血栓。
考虑转诊:药物禁忌、控制不佳/不耐受、拟房室结消融+双心室起搏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2)室性心律失常A.积极纠正低钾血症、药物作用、酸碱平衡紊乱等可逆因素。
B.首选β受体阻滞剂以减少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患者猝死风险。
阿托伐他汀钙在慢性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治疗中的效果你知道多少

阿托伐他汀钙在慢性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治疗中的效果你知道多少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显著提升,人们对疾病治疗的方式关注较多。
同时现代化生活方式的改善,也带来较多的各种疾病,其中,慢性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的发病率不断增高,在临床治疗中,慢性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十分常见,该病的治疗方式也较多样,同时慢性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给人们带来的影响较大,所以要重视对这一疾病的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的常见病症是呼吸困难、手脚乏力或腿部水肿等,严重的情况下会并发心肌梗死,危及患者的生命。
那么,你可能想问了:慢性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的治疗方式是什么呢?不同治疗方式带来的效果怎么样呢?阿托伐他汀钙在慢性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治疗中的效果如何呢?要弄清这些,我们首先要了解慢性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疾病。
慢性心律衰竭并心律失常从原因上看,多与心肌损伤有密切的关系,当患者出现心肌损伤时,会促使心肌结构与功能出现变化,这样一来,心室泵血功能会下降,进而演变为心血管病。
多数器质性的心脏病最后都会发展为心力衰竭,威胁患者的生命,从临床上总结特征,当患者出现心脏左室功能减弱,神经内分泌失调或出现全身水肿血瘀时,则患者极有可能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疾病。
随着心力衰竭的长期存在,影响心肌重塑以及心室射血功能,输血减少,导致心室不断肥厚,减慢的心肌细胞,直接影响心室的收缩与舒张功能,出现明显的心肌纤维化,QTD增大,进而便出现了心律失常的并发症。
在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常出现慢性心力衰竭,同时常并发心律失常,该病的致死率高,所以要重视对该病的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在临床上的治疗多采用利尿、强心等方式,从治疗效果来看,并不突出。
因为慢性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在发展中常出现部分因子参与作用,进而使得抗炎因子减少,那么针对慢性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的患者而言,在治疗的过程中如果仅仅使用阿托伐他汀钙来治疗,效果并不突出,要在治疗的过程中使用胺碘酮来治疗,在胺碘酮的参与下,抗炎因子的数量增多,能较好的抑制心室重塑,达到较好的双重治疗效果,同时胺碘酮的功能主要在血管扩张上,当血管扩张后,将较好的帮助心肌排血,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目的;与此同时,阿托伐他汀钙的功能是平衡细胞因子,减少细胞因子给心脏带来的迫害,降低心肌出现肥厚现象,改善QTD和QTC。
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心力衰竭( 简称心衰) 时由于心肌结构重塑和电重构致
各类心律 失常的发生 率较高 。其 中, 临床上最常见是 心衰合
并心房 颤动( 简称房颤 ) 和室性 心动过速 ( 简称室速 ) 。心律 失 常的发生不仅 加重 心衰患者的病情 , 而且还严重影 响心衰 患者的预后 。因此 , 对心 衰合并心律 失常的患者应及 时给予 有效的治疗 。
维普资讯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 电生理 杂志 20 07年第 2 卷第 1 l 期
・ 9・
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温华知 江 洪
[ 摘要 ] 心力 衰竭 ( 简称心衰 ) 患者 易发各类心律失 常 , 中 , 其 以合并 心房颤动 ( 简称房颤 ) 室性心动 过速 ( 和 简称 室速 ) 为最常见 。对 于心衰并发 心律 失常的患者 而言 , 胺碘酮 和 1 3受体阻滞剂 是既有效 、 又安 全的药物 选择 ,I 类 抗心律失常药不宜使用 。其他非抗心律失常药物 , 如他 汀类’ 、 血管 紧张素转换酶抑制 剂 、 血管 紧张素 Ⅱ受 体拈抗剂 等. 对心 衰并 发心律失常的患者也是大有裨益的。 [ 关键词 】 心血管病学 ; 心力 衰竭 ; 综述 ; 心律失 常; 抗心律失常药 中图分类号 R 4 . l R 4 . 5 16 5 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07—25 (07 O —00 6 9 2 0 ) 1 0 9一o 2
警 标志。另外 , 基于心律 失常抑 制试 验 ( A T 揭 示抗心 律 CS ) 失 常药物具有不 良效应 , 故对 于无症状 频发 室性早搏 者 , 尚 无 立即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必要 。然而 , 于陈旧性 对
为心衰患者。荟萃分析的结果表明, 无论心衰的病因如何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12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
结果:治疗以改善心功能为主,多数心律失常病人在未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情况下,随着心功能的改善也得到较好的控制。
结论: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病人,治疗原发疾病和中断诱因是关键,一般不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031
资料与方法
心力衰竭均按nyha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
112例病人心功能均为ⅲ级以上。
男74例,女38例。
年龄38~82岁。
发病时间1个月~31年。
其中冠心病5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1例,扩张型心肌病17例,风心病5例,病毒性心肌炎3例。
心律失常类型:经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诊断证实,快速型心律失常(心率>115次/分)27例;过缓型心律失常(心率5次)26例;频发房性早博19例;心房颤动16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其他类型4例。
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伴发因素:伴发感染25例,低血钾21例,低血钠19例,低血镁及低血钙9例,高血糖15例,贫血9例,甲状腺功能异常6例,其他8例。
治疗方法:112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病人均在治疗原发病
及发病诱因的基础上,改善心功能。
如控制感染,降低血压,缓解心绞痛,祛除风湿活动,调整血糖,平衡血电解质,纠正贫血和甲状腺功能异常。
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和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酌情使用利尿剂及小剂量洋地黄制剂。
其中频发室性早博(每分钟>5次)26例,频发房性早博19例。
仅对有症状的频发室性早博给予胺碘酮。
对室性心动过速给予电复律后胺碘酮维持,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反复晕厥者置入永久起搏器。
结果
经过治疗后,随着心功能的好转,心律失常也得到较好的控制。
频发室性早博(无症状)、频发房性早博及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在未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情况下,随着心功能的改善而明显减少或消失;频发室性早博(有症状)和室性心动过速均应用胺碘酮控制发作;并发心房颤动者,用洋地黄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室率而改善症状。
讨论
心肌细胞的自主神经系统兴奋性改变或其内在病变,均可导致不适当的冲动发放。
诸如心肌缺血、药物、电解质紊乱、儿茶酚胺增多等均可导致自律性异常增高而形成各种快速心律失常[1]。
慢性心力衰竭时发生心律失常可能与调节机制异常、交感神经活性改变、电解质紊乱、衰竭的心肌慢性伸展等有关。
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是:对心力衰竭
合并心律失常的病人,一般不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主要是侧重于基础病因和伴发因素的干预,首先要治疗基本疾病,改善心功能,纠正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如应用β受体阻滞剂、acei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2]。
在治疗中适当补镁,可以增强疗效。
使用洋地黄类药物时,要注意给予适宜剂量。
剂量过大,会使心律失常难以纠正,并促使其发生和加重。
对于过缓型心律失常,使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及氨茶碱等药物,会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
随着心衰加重,贫血患病率也增加。
贫血越严重,心衰就越难控制。
总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最为重要的是治疗原发疾病和中断诱因。
准确了解每个病人的发病机制和基本病理类型,认真分析病情,合理选药,就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路再英,钟南山,主编.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83.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2007,35(12):1076-1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