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统计学课程设计报告
管理统计教学设计
管理统计教学设计一、背景介绍管理统计是管理学、经济学等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它是现代管理科学的重要基础和决策依据。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等技术的应用成为了企业决策和管理的重要手段。
因此,管理统计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学目标1.了解管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理论知识;2.掌握管理统计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3.培养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管理统计学基础1.1 基本概念 1.2 数据类型 1.3 描述统计 1.4 概率统计基础 1.5 统计推断2. 数据分析和挖掘2.1 数据探索 2.2 数据清洗 2.3 数据可视化 2.4 数据挖掘方法 2.5 实践项目演示四、教学方法本教学设计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件等形式,讲解管理统计学基础和数据分析等知识点。
2. 实践操作在课程中安排实践项目演示,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
3. 讨论互动采用小组讨论、案例讲解等形式,加强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方式本节课程采用以下教学评价方式:1. 作业考核每周安排作业,包括理论课程作业和实践项目作业。
2. 课程测试每学期安排一次课程测试,测试内容涵盖管理统计学基础和数据分析等知识点。
3. 实践项目安排实践项目,通过项目演示和报告来评价学生的成果和实践能力。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1. 教材曾令发等著,《管理统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参考书目胡剑锋,金行峙等著,《SPSS统计分析实战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郭宗明,徐峰等著,《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
七、总结通过本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管理统计学基础和数据分析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研究提供重要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教学设计也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改善,以适应新时代和新形势的需要。
管理统计学第三版课程设计
管理统计学第三版课程设计课程概述管理统计学是一门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管理科学课程,主要关注如何运用统计学方法和技术解决问题。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统计学概念和理论,并通过实际案例和数据分析工具,教授如何应用这些概念解决管理问题。
本次课程设计将针对商业案例进行分析,学生需要自行选择公司进行研究,分析其销售、财务和运营数据,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出相应的管理问题和解决方案,最后撰写一份完整的报告。
课程目标•掌握基本的统计学概念和理论;•熟悉常用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能够对现实生活中的商业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和报告能力。
课程安排第一部分:理论授课(2周)本部分将主要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统计学的定义、样本与总体、参数与统计量、抽样方法、假设检验等。
第二部分: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2周)本部分将主要介绍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法、数据可视化、基本统计分析方法和适用于商业问题的数据分析工具。
第三部分:案例分析和报告撰写(5周)本部分将以团队为单位,选定一家公司进行研究,对其销售、财务和运营数据进行分析。
学生需要共同协作,确定分析范围、搜集数据、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管理问题和解决方案,并撰写一份完整的报告。
第四部分:报告展示和分享(1周)本部分将组织学生进行报告汇报,展示分析过程和结果,并与其它团队进行分享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同时也可以从其他团队中学习到更多的分析方法和经验。
课程要求•学生需要自组成3-5人的团队,自行选择研究公司和问题;•团队需要在课程第三周前提交研究报告提纲,报告的内容需要包括研究问题、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团队需要在课程第八周前提交最终报告,报告的内容需要包括研究问题、数据来源、分析方法、实证结果和管理建议;•报告撰写需采用学校规定的格式和标准,并在校内网上上传报告电子版;•学生需要参加报告汇报和分享环节,并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学生需要认真完成课堂作业和所分配的任务,并按时提交。
管理统计学基础课程设计
管理统计学基础课程设计1. 课程背景管理统计学指的是将统计的方法和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领域。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管理统计学已逐渐成为了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管理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通过实际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
2. 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1.帮助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帮助学生理解统计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3.帮助学生掌握常用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如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等;4.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1.统计学基础;2.数据的收集和整理;3.概率分布和统计推断;4.假设检验;5.方差分析;6.回归分析;7.质量管理;8.风险管理。
4.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授课: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2.实践: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应用课程知识;3.协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项目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5. 评估标准本课程的评估标准包括:1.期中考试(占总成绩40%):主要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2.期末考试(占总成绩60%):主要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3.课堂表现(修正系数,占总成绩10%):包括出勤率、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6. 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1.课件:包括教学PPT、案例分析等;2.教材:参考教材为《管理统计学》;3.软件:使用Excel等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4.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获取实际案例和数据。
7. 参考文献1.Montgomery, D. C., & Runger, G. C. (2014). Appliedstatistics and probability for engineers (6th ed.). John Wiley & Sons.2.Hill, T., & Hill, A. (2012). Essential of operationsmanagement (2nd ed.). Palgrave Macmillan.3.宋文华. (2015). 统计学概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4.罗斯.塔布林格. (2011). 商业统计分析. 机械工业出版社。
管理统计学的课程设计
管理统计学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管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解统计学在管理决策中的作用。
2. 学生能够运用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对数据进行正确分析,解释统计分析结果。
3. 学生能够掌握常用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并运用图表进行数据可视化。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能独立完成数据分析报告。
2. 学生能够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数据解读和预测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统计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培养对统计学的兴趣。
2. 学生在数据分析过程中,能够遵循客观、严谨、负责任的态度,树立正确的数据伦理观。
3.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勇于探究、乐于创新的精神,增强自信心。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管理统计学课程性质,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教学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据分析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帮助学生和教师明确课程预期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统计学基本概念:涵盖统计学定义、数据类型、变量、概率等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全貌。
2. 描述性统计分析:介绍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分布形态等,包括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等指标的求解方法。
3. 推断性统计分析:讲解抽样分布、假设检验、置信区间估计、相关与回归分析等,培养学生推断性思维能力。
4. 统计图表制作:教授常用统计图表(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散点图等)的制作方法,提高数据可视化能力。
5. 统计软件应用: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掌握Excel、SPSS等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教学大纲进行安排:1. 第一周:统计学基本概念与数据类型2. 第二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3. 第三周:推断性统计分析方法4. 第四周:统计图表制作与数据可视化5. 第五周:统计软件应用与实际案例分析本章节教学内容与教材相关章节紧密关联,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管理统计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与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对数据分析和管理的需求日益增长。
管理统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数据分析工具,能够帮助企业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辅助决策。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管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数据分析能力,为今后从事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以某制造企业为例,通过以下步骤进行管理统计:1. 数据收集与整理收集该企业近一年的销售数据、生产数据、人力资源数据等,并对数据进行清洗、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计算均值、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中位数、众数等,以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3. 推断性统计分析运用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验证企业运营过程中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或异常情况。
4. 回归分析建立销售量与广告投入、生产效率与设备投资等变量之间的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对业务绩效的影响。
5. 时间序列分析对企业销售数据、生产数据等进行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业务趋势。
三、实验步骤1. 数据收集与整理- 利用企业内部信息系统或公开数据平台,收集相关数据。
- 使用Excel等软件对数据进行清洗、整理,确保数据质量。
2. 描述性统计分析- 利用Excel中的统计函数,计算均值、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中位数、众数等。
- 绘制直方图、箱线图等图表,直观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3. 推断性统计分析- 利用Excel中的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功能,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为企业管理提供依据。
4. 回归分析- 利用Excel中的数据分析工具,建立回归模型。
- 分析各因素对业务绩效的影响程度,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5. 时间序列分析- 利用Excel中的数据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
- 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业务趋势,为企业制定战略规划提供依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描述性统计分析- 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解到该企业近一年的销售数据、生产数据、人力资源数据等的基本情况。
管理统计学实验报告
《管理统计学》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名称:1、案例2.2迎宾商场 X品牌手机销售数据统计2、2009年中国上市公司50强营业收入数据统计(省略)实验指导老师:信息学院张建桃学生班级:10工业工程2班学号:20103111020x学生姓名:hqhsks一、实验目的:1、了解熟悉spss软件的使用,让学生用spss对数据的简单处理2、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3、通过操作加深学生理论与实际操作向结合的能力二、原理简述1、spss集数据整理、分析功能于一身。
SPSS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管理、统计分析、图表分析、输出管理等等。
SPSS统计分析过程包括描述性统计、均值比较、一般线性模型、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对数线性模型、聚类分析、数据简化、生存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多重响应等几大类,每类中又分好几个统计过程,比如回归分析中又分线性回归分析、曲线估计、Logistic回归、Probit回归、加权估计、两阶段最小二乘法、非线性回归等多个统计过程,而且每个过程中又允许用户选择不同的方法及参数。
SPSS也有专门的绘图系统,可以根据数据绘制各种图形。
三、仪器设备Spss软件(英文名称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四、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1、启动spss软件,在变量视图里面把实验中涉及到的变量名称输进去2、返回数据输入窗口把数据输进去进行排序为7组,且应该是是点击转换窗口再点击重新编码为不同变量窗口4、紧接着上面一步进入数据分组画面,分为7小组了解数据的走势我采取了直方图5、显示出来的直方图然后双击直方图即可进行折线图的显示6、进行全体数据的统计(包括中位数、众数和标准差等等数据特征)问题: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说明金额分布属于哪个类型?答:根据上面的图可以大概属于正态分布五、实验心得1、通过实验更加熟悉操作了spss软件,另外也加深自己对这个软件的操作,另外我也深深感到spss软件对数据处理的威力之大,所以以后还是会进一步借助工具简化自己的工作。
管理统计学课程设计
管理统计学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背景管理统计学是现代管理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研究如何使用数学统计方法有效地解决管理和决策问题。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管理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够运用相关技能在实际管理中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设计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熟悉管理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掌握管理统计学常见数据分析技巧;3.理解管理决策过程中数据分析的重要性;4.能够独立运用管理统计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管理问题。
课程设计内容第一周:管理统计学概述本周主要介绍管理统计学的概念和基本术语,以及其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
第二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本周主要介绍如何采集和整理不同类型的数据,并将其转换为适合分析的形式。
第三周:数据分布和可视化本周主要介绍数据分布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介绍如何使用图表等可视化工具展示数据。
第四周: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本周主要介绍常用的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方法,让学生能够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推断。
第五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本周主要介绍如何使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探究数据之间的关系,并进行预测和决策分析。
第六周:质量管理与SPC本周主要介绍SPC方法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如何进行流程控制以及如何改进和优化流程。
第七周:案例分析和综合应用本周将提供一些实际案例,并引导学生运用管理统计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课程设计方式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除了理论授课外,还将提供一定量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独立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并要求学生撰写报告或口头汇报。
课程设计评价课程设计的评价主要有两方面:1.学生表现评价–出勤率–作业质量–口头汇报质量–项目报告质量2.教师评价–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合理性–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管理问题,为其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管理统计学教学设计
管理统计学教学设计前言管理统计学是管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培养管理人才必不可少的课程。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介绍如何进行管理统计学教学设计,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管理统计学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既要满足国家教育部的指导思想,又要符合管理学专业特点和实际需求。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帮助学生具备基本的统计思维,理解管理实践中的常用统计方法和模型。
2.培养学生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能够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和工具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实际团队项目中发挥自身实践能力和领导才能。
4.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在未知情况下进行问题诊断和解决。
教学内容管理统计学的教学内容应该覆盖常见的统计方法和工具,以及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如下:1.基本统计分析:包括统计描述、概率分布、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等。
2.多元统计分析:包括多元线性回归、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
3.时间序列分析:包括趋势分析、季节分析和周期分析等。
4.离散数据分析:包括卡方检验、列联表分析和逻辑回归等。
5.整合应用:结合具体管理实践案例,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和工具进行实际数据分析和决策。
教学方法管理统计学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实践和案例分析,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具体方法如下:1.授课方式:采用讲授和互动的方式,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实践环节:通过小组项目、实验和真实数据的分析实践,培养学生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结合管理实践案例,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和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加强理论和实际之间的联系。
4.网络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数据分析平台和开源统计软件等,增强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总结以上是管理统计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旨在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和不断变化的管理环境。
管理统计学实验报告_2
103.2
108.9
107.1
105.7
106
104.9
103.9
108.8
110.6
120.6
105.5
131.8
108.8
105.3
109.6
110.3
பைடு நூலகம்110
105.1
105.9
113
106.2
99.5
104.8
103.1
105.9
103.8
【结果分析】
结果如上图所示,通常包括三列和一个频数分布图、一个饼图,第一列是数值的区域范围,第二列是数值分布的频数(不是频率),第三列是频数分布的累积百分比。
【实验小结】
通过实验,对统计学的有关知识点的复习也与之同步。在将课本知识与实验过程相结合的过程中,实验步骤的操作也变的得心应手。也给了我一个启发,在实验前应该先将所涉内容梳理一遍,带着问题和知识点去做实验可以让我们的实验过程不那么枯燥无味。同时在实验的同步中亦可以反馈自己的知识薄弱环节,实现自己的全面提高。
第4步:当对话框出现后,在“输入区域”方框内键入A2:A41,在“接受区域”方框内键入C2:C9,所所有数据分成8组,把各组的上限输入该区域内。在“输出区域”方框内键入E2,也可以在其他地方位置重新建表。对话框中,还要选择“累计百分率”和“图表输出”,然后点击“确定”。
第5步:选择“插入”下拉菜单中的“图表”选项,并在图表类型中选择“饼图”。然后在子图表类型中选用系统默认的方式。然后单击下一步按钮,打开源数据对话框。
2.熟悉统计软件EXCEL操作过程,使用EXCEL进行分组,并作频数分布表、直方图和饼图。
【实验软件】EXCEL
【实验要求】要求熟练掌握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学会频数分布表、直方图和饼图的制作。
质量管理统计方法课程设计
质量管理统计方法课程设计1. 课程设计背景质量管理是现代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在生产过程中实现质量的控制和提高。
统计方法是质量管理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有效的统计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提高产品的质量。
因此,质量管理统计方法课程的学习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围绕质量管理统计方法课程设计展开讨论和分析。
2. 课程设计目标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合适的实际案例,贯彻统计方法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和统计思维。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和实现过程;2.熟悉统计质量控制的概念、工具和方法;3.能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生产质量问题;4.了解如何使用SPC(统计过程控制)工具实现质量控制。
3. 课程教学3.1 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
理论部分主要包含以下内容:•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质量控制过程的实现•统计质量控制的概念、工具和方法实践部分主要包含以下内容:•案例分析和探讨•实际操作•SPC(统计过程控制)工具的使用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和反复演示操作法。
在理论部分中,通过介绍理论概念、工具和方法,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们的质量管理思维;在实践部分中,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们感受到统计方法的魅力,从而更好地掌握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技巧。
3.2 教学流程安排课程的教学流程安排如下:教学环节时间内容第一节课2小时讲解质量控制基本概念第二节课2小时讲解质量控制过程的实现第三节课2小时介绍统计质量控制的概念、工具和方法第四节课2小时案例分析和探讨第五节课2小时实际操作第六节课2小时SPC(统计过程控制)工具的使用4. 课程评估在课程设计的最后,我们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主要从知识掌握程度和技能应用效果两个角度进行评估。
具体实施方案如下:4.1 知识掌握程度评估知识掌握程度评估主要通过期末考试已及平时作业得出。
管理统计学实验报告
管理统计学实验报告《管理统计学实验报告》在现代管理中,统计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探讨如何运用统计学的方法来分析管理数据,并得出有效的结论。
首先,我们收集了一份关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调查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例如,我们发现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年限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工作年限越长的员工,工作满意度也越高。
这一发现对于管理者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因为他们可以根据员工的工作年限来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其次,我们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员工绩效评价数据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我们发现了绩效评价与培训时长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这意味着员工接受的培训越多,其绩效评价也越高。
这一发现为管理者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他们可以通过加强员工培训来提高整体绩效水平。
最后,我们还对员工离职率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我们发现了一些离职率高的部门和岗位。
这为管理者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他们可以通过调整人员配置和改善工作环境来降低离职率。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如何运用统计学的方法来分析管理数据,并得出有效的结论。
这些结论对于管理者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他们可以根据这些结论来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从而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水平。
希望我们的实验报告能对管理者们有所启发,帮助他们更好地运用统计学的方法来管理和优化组织。
管理统计学报告(含案例分析)
管理统计学报告目录一、管理统计学概述 (1)二、实验分析步骤 (1)(一)数据的搜集 (1)(二)数据描述 (2)(三)参数估计 (4)(四)假设检验 (4)(五)方差分析 (5)(六)回归分析 (5)(七)时间序列分析 (6)三、正确看待数据 (7)四、心得体会 (7)一、管理统计学概述统计分析是收集和解释数据,以发现模式和趋势。
它是数据分析的一个组成部分。
统计分析可用于收集研究解释,统计建模或设计调查和研究等情况。
统计分析涉及收集和仔细检查一组项目中的每个数据样本,从中可以抽取样本。
在统计学中,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代表性选择。
统计分析的目标是确定趋势。
例如,零售企业可以使用统计分析来查找客户数据中的模式,这些模式可用于创建更积极的客户体验并增加销售额。
管理统计学是一门以经济管理理论为基础,以一般统计学为工具研究社会和经济管理的应用科学。
它通过研究如何有效地收集、整理和解释反映社会和经济管理实践的数据,即管理统计学是通过应用统计学方法和理论研究管理问题、经济问题,其本质特点是将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有机结合,并融合经济与管理理论,来处理宏观和微观经济管理问题。
二、实验分析步骤本文将以1990年到2008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数据为例,进行实验数据分析。
(一)数据的搜集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两种渠道:一种是来源于别人的调查或实验数据,称为间接数据;另一种是来源于科学实验或者直接的调查数据,称为直接数据。
本案例是通过别人调查或实验的数据来分析的。
下图数据为从1990年到2008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
(二)数据描述1.数据可以通过统计图来描述,统计学中有很多种数据图来描述,各有优点。
本案例采用了折线图来描述数据,如下图所示:2.数据也可以通过统计指标来描述。
统计指标包含: 平均值、标准误差、中位数、众数、样本标准差、样本方差、峰度值、偏度值、级差、最小值、最大值、样本总和、样本个数和一定显著水平下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
质量管理统计方法课程设计 (2)
质量管理统计方法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质量管理统计方法是一个重要的质量管理工具,它可以帮助企业进行质量管理及生产效率提升。
在实践中,使用质量管理统计方法可以通过收集数据和分析结果来优化生产流程和提高产品质量。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生产调度、问题定位和持续改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质量管理统计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以下技能:1.了解质量管理统计方法及其应用;2.掌握质量数据分析方法;3.掌握向上管理和问题解决方法;4.能够解决质量工程的实际问题。
三、课程内容1. 质量管理基础在此部分中,我们将介绍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例如质量、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
我们还将探讨如何使用不同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来监测生产过程,并制定改进计划。
2. 数据收集方法在此部分中,我们将介绍数据收集方法,包括数据抽样、测量和可视化。
我们还将学习如何使用不同的数据分析工具来理解数据并制定改进计划。
3. 统计方法在此部分中,我们将介绍统计方法,包括基本的统计概念和方法,如正态分布、偏度和峰度等。
我们还将学习如何使用这些方法来分析质量数据,并识别可能的变化或趋势。
4. 质量指标管理在此部分中,我们将介绍如何使用质量指标来监测和改进生产过程。
我们还将学习如何构造指标、分析指标、制定指标预警和实施质量度量计划等。
5. 质量问题解决方法在此部分中,我们将介绍质量问题解决方法,包括质量问题定义、原因框架、根本原因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内容。
我们还将学习如何使用这些方法来识别潜在的问题并建立解决方案。
6. 应用案例在此部分中,我们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展示质量管理统计方法的应用。
这些案例将包括生产调度、品质管理和持续改进等领域。
四、课程设计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课程设计将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任务:1.选择一项现实问题并收集相关数据;2.使用所学的质量管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3.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改进计划;4.撰写课程报告,包括问题描述、数据收集方法、数据分析、结果和改进计划等。
管理统计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管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实验原理管理统计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统计学。
它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搜集:通过调查、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管理活动中的原始数据。
2. 数据整理:对搜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筛选、分类、编码等处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3.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推断性分析等。
4. 结果解释: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对策。
三、实验内容1. 数据搜集本实验以某企业为例,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搜集该企业2019年的销售额、利润、员工人数等数据。
2. 数据整理将搜集到的数据输入Excel表格,并进行以下处理:(1)数据清洗:删除异常值和缺失值。
(2)数据分类:根据销售额、利润等指标,将企业分为不同类别。
(3)数据编码:对员工人数、部门等变量进行编码。
3. 数据分析(1)描述性分析对销售额、利润等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计算均值、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等。
(2)推断性分析运用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类别企业之间的差异。
4. 结果解释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针对不同类别企业,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2)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3)加强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四、实验结果1. 描述性分析结果(1)销售额:平均销售额为100万元,标准差为20万元。
(2)利润:平均利润为10万元,标准差为2万元。
(3)员工人数:平均员工人数为50人,标准差为10人。
2. 推断性分析结果(1)不同类别企业销售额差异显著(p<0.05)。
(2)不同类别企业利润差异显著(p<0.05)。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管理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了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管理统计学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摘要: (1)一、项目背景 (2)1.1研究目的 (2)1.2研究意义 (2)1.3项目调查对象 (2)1.4项目调查时间 (2)二、数据收集 (3)2.1问卷调查 (3)2.2问卷结构 (3)2.3数据收集方式 (3)2.4数据处理方式 (3)2.5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就业意向调查问卷 (3)三、数据分析 (4)3.1根据调查结果,对调查数据进行整体分析 (4)3.2就业意向相关分析 (7)3.3回归分析 (8)3.4对调查结果的认识 (10)四、结果与结论 (10)4.1、调查研究的建议: (10)4.2总结: (11)摘要:本文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学生就业中的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尝试性地构筑了就业意向的初步结构,并就此作了实际的调查研究,阐明了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变化及其与现实要求之间存在的差距,强调了应进一步加强“就业意向”的研究和就业指导工作。
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尤其是“一次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各个高校的社会声望以及招生和办学的前景。
从教育经济学理论来看:川这个问题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一般性就业问题或总量性就业问题,其表现为职业岗位总量不足;第二.结构性就业问题,其表现为有职业岗位存在而缺乏胜任的人选;第三,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其表现为既有职业岗位存在,也有胜任的人选,而求职者不愿填补此岗位。
第一个问题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有关,后两个问题与教育本身的关系密切。
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践来看,部分毕业生不能如期就业和部分用人单位不能如愿招聘,常常使学校就业指导机构和人员处于尴尬局面,这样的现象往往是由于结构性就业问题和选择性就业问题交织而成的。
一般而言,学校作为人才产品的生产者,通过调整专业方向和提高教学质量,来解决结构性问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是不容怀疑的。
但仅此还不够,学校办学上的努力往往会进一步带动毕业生择业要求的提高,而加剧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
虽然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最终将通过实现就业而得到暂时解决,但往往是以毕业生错失最佳就业时机和离校后独自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为代价的,同时也影响着高校的“一次就业率”。
管理统计学实验报告
管理统计学实验报告管理统计学实验报告引言管理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方法来解决管理问题的学科。
在现代管理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实验报告旨在探讨管理统计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局限性。
一、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管理统计学的第一步,它涉及到选择数据源、确定采样方法以及收集数据的过程。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家小型餐厅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观察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我们收集了顾客的消费金额、用餐时间、服务评分等数据。
二、数据整理与描述统计在收集到数据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整理和描述统计。
通过使用Excel等工具,我们将数据进行了清洗和整理,得到了一份干净的数据表。
接着,我们计算了各项指标的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以便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分布和变化。
三、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管理统计学的核心环节,它旨在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并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等方法来研究顾客消费金额与用餐时间、服务评分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析数据,我们发现消费金额与用餐时间呈正相关,而与服务评分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
四、结果解释与管理建议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对结果进行了解释,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由于消费金额与用餐时间呈正相关,我们建议餐厅在繁忙时段增加服务人员,以提高服务效率,从而增加顾客的消费金额。
另外,我们还建议餐厅加强服务质量的培训,以提高服务评分,从而吸引更多的顾客。
五、实验的局限性与改进方向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局限性。
首先,由于样本容量有限,我们的结论可能不具有普遍性。
其次,我们只考虑了消费金额与用餐时间、服务评分之间的关系,而未考虑其他潜在因素的影响。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其他因素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管理统计学的实际应用。
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是管理决策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顾客需求和行为,从而制定更有效的管理策略。
然而,我们也意识到实验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管理统计学实验报告
管理统计学实验报告1. 简介本实验旨在探讨统计学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
通过对实际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将运用统计学的方法来解决一个具体的管理问题,并从中得出结论和建议。
2. 研究问题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个常见的管理问题:员工流失率(员工离职率)的影响因素。
我们希望通过统计学的方法,找出影响员工流失率的主要因素,并为公司的管理层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3. 数据收集为了进行实验,我们从一家公司收集了相关的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员工的个人信息(如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等)、工作相关信息(如岗位、工龄、绩效评估等)、公司提供的福利待遇以及员工是否离职等。
4. 数据分析我们使用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首先,我们对数据进行了清洗和预处理,包括处理缺失值、异常值和重复值等。
然后,我们运用统计学中的各种方法,如描述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来探究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5. 结果与讨论经过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年龄、工作岗位和绩效评估是员工离职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年龄越大、工作岗位越低、绩效评估越低的员工更容易离职。
2.婚姻状况和工作满意度对员工流失率也有一定影响。
已婚员工和工作满意度较高的员工离职率相对较低。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向公司的管理层提出以下建议:1.对于年龄较大的员工,可以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培训,以增加员工的工作动力和满意度,降低离职率。
2.需要重视岗位排名较低的员工,通过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和晋升机会,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从而减少离职率。
6.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运用统计学的方法来解决了员工流失率的问题,并为公司管理层提供了针对性的建议。
这显示出统计学在管理决策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我们鼓励更多的公司和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运用统计学的方法,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管理统计学》实验报告
《管理统计学》实验报告一、引言《管理统计学》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统计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企业管理领域的课程。
本次实验报告旨在总结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统计学知识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分析某公司近几年的销售数据,预测该公司未来一年的销售情况,并为公司的营销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三、实验原理和方法本次实验主要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通过移动平均法和指数平滑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移动平均法是一种通过计算连续几个时期的平均值来预测未来的方法,而指数平滑法则是通过赋予近期数据更大的权重来预测未来。
四、实验过程与数据我们选取了某公司过去三年的销售数据,包括每个月的销售量、销售额和利润率。
我们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清洗,以去除异常值和缺失值。
然后,我们对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包括计算移动平均值和指数平滑值。
我们根据处理后的数据,预测了该公司未来一年的销售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比移动平均法和指数平滑法的预测结果,我们发现两种方法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该公司未来一年的销售情况。
但是,指数平滑法的预测结果更加准确,因为这种方法更能够考虑到数据的变化趋势。
具体来说,指数平滑法的预测结果与实际销售数据的误差较小,而移动平均法的预测结果则存在较大的误差。
六、结论与建议本次实验表明,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在预测未来销售情况方面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我们建议公司在制定营销策略时,应该充分考虑历史销售数据的变化趋势,尤其是近期数据的变动情况。
公司还可以运用其他统计学方法,如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从更多角度对销售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以制定更加科学和有效的营销策略。
《操作系统》存储管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深入理解和掌握操作系统的存储管理功能,通过实践操作,熟悉和掌握存储空间的分配和回收、转换、存储保护等基本概念和技能。
二、实验原理操作系统的存储管理负责处理系统的存储空间,包括分配、回收、转换、保护等。
管理统计学报告
管理统计学报告《管理统计学》综合性实验报告题目:大学生消费情况综合分析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综合实验报告评分标准评分项目比例得分所有同学每月生活费的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10%值男生、女生每月生活费的平均值,最大值和最10%小值所有同学每月生活费的茎叶图频数分布表方差分析部分聚类分析部分语言表达与排版 10% 10% 40% 10% 10%实验报告总评(用A,B,C,D和E表示)一、实验目的:1. 通过综合性实验检验对SPSS的掌握情况,并作为期末的考核标准之一。
二、实验内容:1. 2. 3. 4. 5. 6.用SPSS分别计算农村学生的比例,女生比例用SPSS计算出所有同学每月生活费的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
用SPSS分别计算出男生、女生每月生活费的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
作出所有同学每月生活费的茎叶图。
整理所有同学每月生活费数据,制作一个频数分布表(分成5组)。
从每个班中随机抽10人,这10人每月生活费可以看作本班的一个随机样本,试分析信管1班,2班,3班,4班,工业工程1班,2班之间的每月生活费的方差是否齐性,判断每个班同学的月均生活费是否有显著差异;分析户口所在地、性别对每月的生活费的影响是否显著。
(显著性水平为0.05)7. 以每月平均生活费、伙食费所占比例、生活费来源中家庭给予所占比例为观测变量,对本专业学生进行聚类分析。
三、实验详细过程与结果问题1解:采用频率分布表解答。
将户口与性别放入变量中,得到户口与性别的频率统计答:由上面得到的第二个表格得出农村学生的比例为48.8,女生的比例为37.7。
问题2解:采用频率分布表解答。
在统计量选项中勾中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
答:根据上述步骤得出的表格,可得均值为1029.94,最少值为200元,最大值为4000元。
问题3解:采用分析中的均值分析解答。
将性别作为自变量,每月平均生活费作为因变量,再在选项中将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选入。
实验报告模板(管理统计学(B))
2.用Excel建立回归方程
①在一个Excel工作表中建立名为distance与time的两个变量,并录入样本数据;
②选中“工具/数据分析/回归”,单击“确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相关信息,然后单击“确定”,输出如下结果:
Durbin-Watson stat
0.753343
Prob(F-statistic)
0.000028
(三)实验结果分析
1.从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的散点图观察,二者之间的正线性相关关系明显;
2.用最小二乘法由Excel和SPSS估计出的运输时间对距离的回归方程为:
= 0.118129 +0.003585
残差
8
1.843379
0.230422
总计
9
18.525
Coefficients
标准误差
t Stat
P-value
Lower 95%
Upper 95%
下限 95.0%
上限 95.0%
Intercept
0.118129
0.355148
0.33262
0.74797
-0.70084
0.937101
-0.70084
SUMMARY OUTPUT
回归统计
Multiple R
0.948943
R Square
0.900492
AdjustedR Square
0.888054
标准误差
0.480023
观测值
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1)一、项目背景 (2)1.1研究目的 (2)1.2研究意义 (2)1.3项目调查对象 (2)1.4项目调查时间 (2)二、数据收集 (3)2.1问卷调查 (3)2.2问卷结构 (3)2.3数据收集方式 (3)2.4数据处理方式 (3)2.5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就业意向调查问卷 (3)三、数据分析 (4)3.1根据调查结果,对调查数据进行整体分析 (4)3.2就业意向相关分析 (7)3.3回归分析 (8)3.4对调查结果的认识 (10)四、结果与结论 (10)4.1、调查研究的建议: (10)4.2总结: (11)摘要:本文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学生就业中的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尝试性地构筑了就业意向的初步结构,并就此作了实际的调查研究,阐明了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变化及其与现实要求之间存在的差距,强调了应进一步加强“就业意向”的研究和就业指导工作。
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尤其是“一次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各个高校的社会声望以及招生和办学的前景。
从教育经济学理论来看:川这个问题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一般性就业问题或总量性就业问题,其表现为职业岗位总量不足;第二.结构性就业问题,其表现为有职业岗位存在而缺乏胜任的人选;第三,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其表现为既有职业岗位存在,也有胜任的人选,而求职者不愿填补此岗位。
第一个问题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有关,后两个问题与教育本身的关系密切。
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践来看,部分毕业生不能如期就业和部分用人单位不能如愿招聘,常常使学校就业指导机构和人员处于尴尬局面,这样的现象往往是由于结构性就业问题和选择性就业问题交织而成的。
一般而言,学校作为人才产品的生产者,通过调整专业方向和提高教学质量,来解决结构性问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是不容怀疑的。
但仅此还不够,学校办学上的努力往往会进一步带动毕业生择业要求的提高,而加剧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
虽然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最终将通过实现就业而得到暂时解决,但往往是以毕业生错失最佳就业时机和离校后独自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为代价的,同时也影响着高校的“一次就业率”。
本文对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的关键环节—就业意向做初步的探索,以期共进。
一、项目背景1.1研究目的“民以生为本,以业为基,有业为乐,无业为祸”。
就业是大学生人生一次重要的选择,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在社会上能有一个合适的位置,为社会、家庭做出贡献,实现自身价值。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阶段,我国每年的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上升,大学生就业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式,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大三的我们即将毕业,面临就业问题,此次我们研究的课题就是关于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统计分析。
1.2研究意义对大学生自身而言,如此就业韩流的形势下,大学生们该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以适应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是我们调查的重点,同时,也是为深入了解当前信管专业求职意向和对就业观的研究以及对当今就业形势的分析,从而了解就业意向与影响就业的因素,指导和帮助我们就业,并为信管专业学生提供一定参考数据,安徽新华学院信心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2班于近期开展了信管专业就业方向的调研方向。
本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40份。
经过综合汇总、分析比对调研资料。
1.3项目调查对象安徽新华学院11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班全体同学1.4项目调查时间2014年4月17日至2014年4月23日为了考虑与大学生就业教育和指导工作实际的结合,我们对大学生就业意向现状进行了初步调查,我们做了关于11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就业意向的初步调查,基本做法是:2.1问卷调查: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于2014年4月15日在安徽农业大学安徽新华学院对11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班的全体学生进行调查,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40份。
2.2问卷结构:问卷主要有基本情况和‘就业意向的基本构成”两个部分,问题形式全部为封闭式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题。
“就业意向的基本构成”主要结合平时掌握的学生思想动态,根据学生自身所具备的的知识和技能,拟定了20个问题。
为了防止选项兼容和就业意向偏高,我们设计了“你对第一份工作的期望薪金值”、“影响选择的主要因素”、“你认为自己目前所欠缺的素质”等问题。
2.3数据收集方式:利用本专业技能,制作电子调查问卷,采用班级群发的方式,让每位同学都能够参与进来,加大此次调查的准确度与可信度。
2.4数据处理方式:运用SPSS软件及相关统计学知识对数据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分析,并依据以得到的数据根据趋势进行合理的预测。
2.5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就业意向调查问卷见附件3.1根据调查结果,对调查数据进行整体分析,其分析如下:(1)信管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分析:依据性别,对信管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显示,仅有4.55%的男生和16.67%的女生对未来职业生涯有比较明确的规划,而大多数的人对未来有较模糊的规划,更有高达22.73%的男生对未来没有规划,走一步算一步。
(2)信管专业学生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所学知识对就业的作用比重分析从上图可以看出,52.5%的学生认为,本专业所学知识对就业作用最大的是计算机相关知识,32.5%的人认为是企业管理相关知识,有高达7.5%的人认为所学的知识对就业没有作用,(3)毕业去向分析:根据上图数据分析,总体上,67.5%的学生毕业后选择求职就业,2.5%的人选择考研继续深造,10%的人选择暂缓就业,10%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
可见,在就业形势日趋激烈、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今天,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学生已经改变了逃避就业的想法,把着眼点放在了就业上。
(4)影响就业的因素:从直方图可以看出,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就业时,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个人的发展空间,其次是单位的发展前景和个人的兴趣爱好,虽然对就业形势有了一定的分析,对薪金的要求降低了一些,但是薪金的高低对毕业生选择就业是仍然有很大影响(5)期望的薪酬调查数据显示,72%左右的同学的期望薪金在2000~2999之间,16%的同学则认为自己的期望薪金在3000元以上,而只有12%的同学的期望薪金在1000~1999元之间。
(6)就业时欠缺的素质调查显示,高达25.19%的同学把缺乏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看作是是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质,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欠缺仅占6.67%,工作和实习经验欠缺仅占5.19%,同时,有19.26%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是沟通协调能力。
在这个社会中,为了更好的就业,应该加强自己的素质修养、提升基本技能。
3.2就业意向相关分析,其分析如下:(1)根据性别和目前所具备的的技能对现在就业形势的看法分析:的学生对现在的就业形势保持乐观态度,同时,也有高达21.7%的男同学对就业不乐观。
总的来说,70%的同学保持一般的态度,只有10%的同学对就业保持乐观态度。
(2)考察就业形式看法与期望薪金之间的相关分析:从上表可知,就业形式看法与期望薪金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71,对相关系数的检验的双侧P值大于0.05,所以可以认为两变量间的关系是正相关的,就业形势看法越乐观,对期望的薪金越高。
3.3回归分析(1)、就业形势的心理准备与期望薪金之间的关系:Anova a际值的相关系数为0.171,Anova给出了检验所拟合的模型是否在整体上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显然该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同时由系数模型统计可以得出y=1.460+0.273x,面对就业的心理准备与期望薪金成正相关,心理准备越乐观对期望薪金越高。
(2)、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做了各种就业意向顺序的排列在就业意向分析时,有67.5%的同学选择直接就业,有10%的同学选择暂缓就业,而就业生之中,有78.9%的同学想要进入外企,62.5%的同学想要进入国家机关,72.2%的同学想要进入事业单位,67.6%的同学想要进入集体企业,也有65.5%的同学想要进入私企,70%的同学想要进入国有企业。
3.4.对调查结果的认识:(1)与原有就业观念的比较:a.大学生对就业压力已有所认识,他们想通过继续升学和在一段时间内实现就业来加以缓和;b.大学生实现就业的主动性已明显增加, c.专业对口的观念已不占主导(2)与现实要求的比较:a在就业地点上,期望去港澳台、珠江三角洲、广东等地、以及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的占绝对优势,而愿意去其他省会城市的只有17.5%,与省属院校的“服务本省,服务基层”的目标相差甚远:d.在期望薪金上要求在2000~2999元约占85%,远远高于本省职工平均工资,而且也高于许多省外招聘单位给出的条件:。
四、结果与结论4.1、调查研究的建议: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有比较清醒的认识,自我定位比较准确,就业态度趋向务实,就业选择较为理性,但是也发现部分学生存在对就业形势悲观、就业准备不足、就业态度较为被动,择业观期望值较高等问题。
针对就业意向意向调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我们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工作:(1)调整就业压力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多数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压力比较大,对就业前景感到忧心忡忡,自信心不足,所以,对学生进行就业压力疏导刻不容缓,一方面通过就业指导课程进行全面心态指导,另一方面以学院咨询为平台,以就业方向的指导为核心,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
(2)提升职业规划意识和能力就业意识,就业素质只有通过长时间的教育和训练才能形成,坚持实施从大一到大四的职业规划教育,四年不断线,贯穿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4.2总结:通过此次的就业方向调查,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了我专业学生的就业意向。
总的来说,学校要积极研究就业形势,积极采取相应措施,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服务。
在校生尽可能多的参加实践活动,加强自身素质培养,提高就业技能,转变就业观,降低就业期望值,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