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人物专访——设计师贾峰云
“布道者”“发明家”与复合型极客
![“布道者”“发明家”与复合型极客](https://img.taocdn.com/s3/m/8bd70dc7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20.png)
“布道者”“发明家”与复合型极客作者:陈确来源:《中国艺术》2022年第02期摘要:“职业”与“身份”是一把双刃剑,日久则成沉疴。
设计师的自我身份禁锢必然会辜负设计的三项禀赋:伦理使命、智慧迁移、超验实践。
“人文主义设计实践”强调身份拓展、能力迁移、开放创新、授人以渔、智识普世和同理向善,有利于发扬设计的禀赋基因,防止自我矮化,以期实现人文关怀与文明发展协同的情境。
“布道者”“发明家”与复合型极客是三类新生代设计精英,在审美趣味、设计方法与流程乃至价值取向方面,都有新的发挥。
“布道者”紧扣三个指向:呼应大问题、生活方式引领、知识生产与价值观传播;“发明家”以“从0到1”的裂变式创新驱动行业规则改写;复合型极客是无论职业身份还是作品类型都难以用既往经验界定的超级精英个体。
三者的共同特点是拒绝取媚商业和权威,穿越身份雷池,超越增长逻辑,强调引领式创新与价值观先行,在挑战传统秩序和对抗复杂性中为人类争取时间。
他们的配合、交叠与演化预见了趋向,为设计业态、设计哲学与设计方法论注入了新鲜营养,为原子化创新、“人人都是设计师”、人人掌握自己的生活创建权寻觅机会,为人人成为知识生产者、IP (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缔造者、社会创新家和生活设计家鼓吹,为营造更积极的社会景观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价值取向引领式创新知识生产生活方式创作人身份一、设计师的“身份雷池”当下设计师的问题是自己把自己放在了“烤肉架”上。
“职业”是“饭碗”的保证,“身份”是安全感的底盘。
芸芸众生离不开各种物件,有一种叫作设计师的职业能够让物件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似乎取得了最优解:商家、用户、设计师皆大欢喜。
大家也心安理得于设计和设计师不过是全链条中的一个普通工种。
只不过,现在情形有了新变化,有更多元素和角色介入了原本稳固的关系。
設计的第一个特点或设计师特殊的使命,就是评控日常生活人造物的伦理问题。
女装肩部结构设计吸收飞檐元素的思考
![女装肩部结构设计吸收飞檐元素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a6ab4bcf524ccbff1218488.png)
面分 析 ,建筑 飞檐 的 曲线和 轮廓 呈现 巍 然高 耸 的 姿态 ,使 建 筑具 有 强烈 的 向上 升腾 感 和 动 感 ,形 成 中 国 古 建 筑 特 有 的飞 动 轻 快 的韵 味 。从 美 学 的角度 分析 ,建筑 飞檐 元素 还 应用 了一 系列 形 式 美 的法 则或 规律 ,主要 有对 称 与均衡 、尺 度与 比例 、重复 与均 齐 。
2 0 1 6年 1 0月
西 部 皮革
设 计 与 包 装
女装 肩 部 结构 设 计 吸收 飞檐 元 素 的思 考
贾 文宇 ,张皋鹏
( 四川大 学 ,四川 成 都 6 1 0 0 6 5 )
摘 要 :本论 文介 绍 了飞檐 的外在 形 态特 点和 内在 的形式 美感 ,分 析 了女 装肩 部 的 结构 造 型 设 计要 素 ,力 求挖 掘 飞檐 的 形 态 关感 以应 用 于女装 肩部 结构 造型设 计之 中,创新女 装肩 部 结构造 型设 计 思路 关键 词 :飞檐 ;女 装 ;肩 部 ;结构 设计 中 图分类 号 :T N 2 4 8 .1 文献 标志码 :A 建 筑是 历史 的 “ 服装” ,服 装是 流 动 的 建 筑 ,服 装 与建 筑 同为
文 章编 号 :1 6 7 1 — 1 6 0 2( 2 0 1 6 )2 0 — 0 0 7 7— 0 2
E处 是 肩宽变 窄 的方 向 ,适 用 于 表现 富 有女 人 味 的服 装 ,端 庄 典 雅是 其风格 。 2 .2 肩 斜度 造型设 计 。据研 究 得知 ,服 装 的前 后 肩斜 度 总 是
l 建筑 飞檐 元素 简介 飞 檐一 般 指 屋 角 的檐 部 向上 翘 起 ,若 飞 举 之 势 , 常 用 在 亭 、
有 差异 的 , 这 是 为 了防 止 人体 肩 部 略 微 向前 而 造 成肩 缝 向后 偏斜 , 从 而保 证肩缝 线 正好 落在肩 部 的 中央位 置 。根 据 服装 中肩线 的倾 斜 度 不 同 ,一般 分 为 3种造 型 ( 如图 2 ) 。
传统服饰云肩在现代服装中的创新应用
![传统服饰云肩在现代服装中的创新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ea40625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3b.png)
传统服饰云肩在现代服装中的创新应用传统服饰在现代的服装设计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代表了文化传承和历史积淀,更是设计师们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灵感源泉。
在中国传统服饰中,云肩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设计元素,它既能展示独特的民族风情,又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设计师们对云肩进行了创新应用,将其融入到不同风格的服装设计中,赋予服装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时尚元素。
本文将探讨传统服饰云肩在现代服装中的创新应用,从中探寻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之美。
一、传统服饰云肩的设计特点云肩是中国传统服饰中的一种装饰元素,它通常出现在汉服和传统的民族服装中。
云肩的设计特点是将宽大而蓬松的袖口延伸至肩部,形成一种犹如云朵般轻盈飘逸的效果。
这种设计不仅能够凸显出中国传统服饰的高贵与华丽,同时也可以增加服装的整体视觉效果,使得人在穿着时更加端庄优雅。
传统的云肩设计通常采用丝绸、缎子等材质,再搭配上珍珠、珠宝等点缀,让云肩更加华丽动人。
在传统的服饰设计中,云肩既是装饰品,又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能够遮挡佩戴者的肩部和胳膊,起到一定的保暖作用。
二、云肩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中国传统服饰正逐渐走向世界舞台。
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将传统的元素融入到现代的服装设计中,使得服装不仅具有传统的韵味,更融合了现代的时尚元素。
云肩作为中国传统服饰中的经典元素,同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创新应用。
1. 时尚与民族风的结合在现代的时尚设计中,设计师们将云肩融入到了各种风格的服装中,展现出不同的时尚魅力和民族风情。
在高定时装秀中,可以看到设计师们运用云肩设计,将其融合到长款礼服中,营造出一种高贵典雅的气质。
云肩的轻盈飘逸效果与丝绸、缎子等材质的搭配,使得服装更加具有文化底蕴和时尚魅力。
2. 创意与实用的结合在日常的休闲服装设计中,设计师们也将云肩融入到了更为日常化的设计中。
如T恤、衬衫等服装中加入云肩元素,不仅使得服装更加独特有趣,还可以增加服装的整体立体感。
丝绸之路视域下敦煌石窟天王衣袖袪口的来源及演化考略
![丝绸之路视域下敦煌石窟天王衣袖袪口的来源及演化考略](https://img.taocdn.com/s3/m/54aaa94d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f8.png)
历史与文化丝绸JOURNALOFSILK丝绸之路视域下敦煌石窟天王衣袖袪口的来源及演化考略ResearchontheoriginandevolutionoftheHeavenlyKings sleevesintheDunhuangGrottoesfromtheperspectiveoftheSilkRoad董昳云(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ꎬ上海200436)摘要:敦煌莫高窟历代天王服饰的发展ꎬ多受世俗服饰的启发ꎬ得益于丝绸之路上不同风俗文化和审美意趣的交流碰撞ꎮ文章研究发现ꎬ其袖形结构不同于汉地样式ꎬ学界迄今缺乏具体阐释ꎮ因而以敦煌壁画中半袖加袪口的袖形结构为研究对象ꎬ通过丝绸之路上中亚㊁新疆㊁中原等地的图像㊁文献和实物等多重证据对相关袖形的来源及演变进行探究ꎮ研究认为:该类袖形结构受到伊朗风格服饰的影响ꎬ其袪口的形态在进入汉地后融合本土文化特色由喇叭状和褶皱波浪状逐渐转变为羽毛状ꎬ为中唐及后朝敦煌和中原地区的佛国人物造像常用ꎮ这一演变过程展露了丝路文化的交流互鉴和融合创新ꎬ以及服饰文化的多元和包容性ꎮ关键词:半袖ꎻ袪口ꎻ袖形结构ꎻ莫高窟ꎻ天王戎装ꎻ丝绸之路中图分类号:TS941.12ꎻJ879.41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B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17003(2023)08014109引用页码:081303DOI:10.3969/j.issn.1001 ̄7003.2023.08.017收稿日期:20221128ꎻ修回日期:20230628作者简介:董昳云(1991)ꎬ女ꎬ讲师ꎬ博士ꎬ主要从事服装设计方向与传统服饰文化的研究ꎮ㊀㊀古有 碧鬟红袖 形容年轻貌美的女子ꎬ 两袖清风 比喻为官廉洁ꎬ 以袖掩面 常用来表达害羞之意ꎬ衣袖作为服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ꎬ兼有礼仪㊁舞具㊁储藏㊁指喻等功能ꎬ并在不同时代的发展过程中ꎬ其形态或宽博如广袖ꎬ或窄长如胡袖ꎬ或垂曲如垂胡袖ꎬ或顺直如箭袖ꎬ其造型的演变映射出多元的审美情趣与文化风格ꎮ在莫高窟壁画和彩塑中ꎬ天王手肘部位出现的喇叭状袪口ꎬ与汉地流行的袖形结构不同ꎬ并在中唐及以后演变为羽毛状ꎬ日本学者松本荣一称其为 鳍袖 [1]ꎬ佐藤有希子也沿用该名称[2]ꎬ但未详述该名称的由来ꎬ对此袖形结构和袪口的演变发展㊁文化属性㊁艺术特征等方面的探讨尚未明确ꎮ天王作为佛教护法神ꎬ其造像遵循佛教经书的仪轨ꎬ然而ꎬ世俗性的喜好㊁东西方文化交融等因素往往深刻地影响着服饰造像的演变ꎮ本文通过运用田野调查㊁图像志㊁图像学分析法等ꎬ探究西域与中原地区该类袖形结构的由来与发展ꎬ及其在汉地的传承与影响ꎮ1㊀莫高窟天王衣袖袪口及其演变历程在敦煌历代天王手肘位置的衣袖处常出现一圈衣饰ꎬ«毛诗后笺»卷七记载: 袂属幅ꎮ袪尺二寸ꎮ则袂是袪之本ꎬ袪为袂之末ꎮ [3]古人描述袖子末端即袪ꎬ天王手肘部位袖末的一圈装饰花边ꎬ可称其为袪口ꎮ至于天王所穿袖形及带有该袖形的服饰ꎬ在古文献中尚未寻找到准确的名词和解释ꎮ«后汉书 光武帝纪»记载: 而服妇人衣ꎬ诸于绣镼ꎮ [4]其中 镼 同ꎬ汉代流行穿着带花边的短袖ꎬ 绣 较为接近天王壁画或彩塑所呈现的袖形和袪口ꎮ古代将士在穿着戎装时可能将绣穿在铠甲内ꎬ在手肘部位露出一截花边ꎬ手肘袪口为里衣外露的一种表现ꎮ在莫高窟北魏至北周时期的天王造像中ꎬ天王戎装中已存在半袖加袪口的袖形结构(图1)ꎬ多为半袖加一截喇叭状袪口ꎮ北魏的三尊天王造像ꎬ其一为第257窟中心塔柱东向面龛外彩塑天王ꎬ如图1(a)所示ꎻ另外两尊为壁画形式ꎬ位于第257窟南壁和第263窟北壁ꎬ如图1(b)(c)所示ꎮ三尊天王服饰相似(图1(a)(b)(c))ꎬ天王的上臂均绘制紧贴皮肤的黑色袖子ꎬ黑色袖子在上臂至手肘位置出现一段空白ꎬ从第257窟皮肤上残留的白色颜料可推测袖子的原貌为黑色拼接白色的半袖ꎬ手臂弯曲位置再接白底黑色竖向条纹的袪口ꎮ西魏第285窟西壁四天王的服饰描绘更为细腻丰富ꎬ其半袖有金色横向条纹装饰ꎬ在半袖边缘连接一块纱质面料的袪口ꎬ整体呈开衩喇叭状ꎬ如图1(d)所示ꎮ隋朝之后ꎬ半袖加袪口下接小臂的臂褠或大袖成为天王袖子塑造的一个标准样式ꎮ如隋代第427窟前室天王彩塑ꎬ四尊天王的手肘部位ꎬ均有褶皱波浪状的袪口ꎬ此袪口经宋代重装后有花卉纹样点缀ꎮ在初㊁盛唐彩塑类天王中ꎬ袪口通常突出表现其动态ꎬ诸如初唐第322窟㊁盛唐第113窟㊁盛唐第45窟㊁盛唐第66窟㊁盛唐第384窟㊁盛唐第444窟㊁中唐第159Vol.60㊀No.8ResearchontheoriginandevolutionoftheHeavenlyKings sleevesintheDunhuangGrottoesfromtheperspectiveoftheSilkRoad图1㊀莫高窟北魏时期天王袪口Fig.1㊀CuffsoftheHeavenlyKingsintheNorthernWeiDynastyintheMogaoGrottoes窟等彩塑天王的袪口常被塑造成向上㊁向外飘扬的形态ꎮ此时期壁画类天王袪口的艺术表现则更为多样ꎬ并且融入不同画匠的绘画风格ꎬ如盛唐第45窟袪口表现为一圈波浪褶皱ꎮ相近的表达形式也出现在同窟其他世俗人物的袖子上ꎬ如盛唐第445窟袪口表现为撑开的伞形或荷叶形ꎮ至中晚唐时期ꎬ袪口的表现形式逐渐固定ꎬ形如一圈向外发散的石绿色羽毛ꎬ如中唐第154窟南壁天王㊁晚唐第140窟东壁天王㊁盛唐第31窟前室天王等ꎮ在莫高窟壁画中ꎬ除天王之外ꎬ佛母摩耶夫人㊁韦提希夫人㊁天女等佛国人物袖子的肘部亦出现此类袪口(图2)ꎮ隋代第280窟和第295窟人字披摩耶夫人的袖形与早期天王的袖形结构相似ꎬ«敦煌石窟全集服»饰画卷认为摩耶夫人穿着的是喇叭形短袖紧身内衣[5]ꎮ盛唐时期ꎬ壁画类女性佛国人物的袪口多表现为石绿或石青色下垂的褶皱波浪状ꎮ诸如盛唐第103窟主室东璧«维摩诘经变»中侍立于文殊菩萨身旁的天女ꎬ天女整体穿着襦裙式袿衣ꎬ内着曲领中单小袖衫ꎬ外披右衽褐色大袖襦衫加半袖ꎬ半袖缘口处有一圈下垂的袪口ꎮ又如盛唐第66窟北壁西侧 棋格式 观十六中的韦提希夫人ꎮ韦提希夫人跪于方毯上ꎬ双手合十ꎬ身着大袖襦裙外搭对襟半袖ꎬ半袖为红底小团花纹ꎬ在半袖袖口处延伸出石绿色袪口ꎮ与天王袪口风格转变的时间相似ꎬ中晚唐时期女性佛国人物的袪口由褶皱波浪状逐步演变为羽毛状ꎮ如晚唐五代时期天王身旁的吉祥天女ꎬ维摩诘经变中«观众生品»的天女ꎬ身着袿衣ꎬ外搭半袖ꎬ半袖的袪口常表现为石绿色羽毛状ꎮ图2㊀莫高窟袪口的演变Fig.2㊀EvolutionofthecuffsoftheMogaoGrottoes第60卷㊀第8期丝绸之路视域下敦煌石窟天王衣袖袪口的来源及演化考略㊀㊀需要指出的是ꎬ此类袪口极少在壁画世俗人物的服饰上表现ꎬ仅出现在天王㊁天女㊁韦提希夫人等佛国人物的手肘部位ꎮ从演变的过程来看(图3)ꎬ中唐之前以喇叭状和褶皱波浪状最为常见ꎬ中唐时期袪口开始被描绘成石绿色羽毛状ꎬ并且迅速成为后朝的主流样式(褶皱波浪状袪口样式在中唐之后并未消失ꎬ但数量逐渐减少)ꎮ图3㊀莫高窟天王袪口形态演变示意Fig.3㊀EvolutionofthecuffsoftheHeavenlyKingsoftheMogaoGrottoes2㊀袖形结构溯源2.1㊀与虞弘墓石椁图像之渊源太原虞弘墓出土的石椁(隋代开皇十二年ꎬ公元592年)内外前后布满浮雕㊁墨绘㊁彩绘图案ꎬ包含乐舞㊁狩猎㊁出行㊁宴饮等诸多社会生活题材ꎬ一共54个独立图像ꎮ此石椁雕绘了众多半袖加装饰袪口的袖形结构ꎬ发掘报告将带有此类袖形的服饰称为 花边半袖衫 ꎮ石椁中所见人物一共85人[6]ꎬ主要穿着半袖衫和窄袖长袍ꎬ其中穿着半袖衫有37人(36位男子和1位女子)ꎬ占43.5%ꎬ34人主要穿着圆领窄袖长袍ꎬ占40%ꎬ其余14人穿着曳地长裙㊁圆领薄衫㊁帔帛(表1)ꎮ表1㊀虞弘墓石椁所见人物服饰类别占比统计Tab.1㊀Statisticsoftheproportionofpeople sclothingcategoriesinthestonecoffinofYuHong stomb半袖衫37㊀43.5㊀圆领窄袖长袍34㊀40.0㊀曳地长裙44.7圆领薄衫55.9帔帛(未穿上衣)55.9㊀㊀石椁图像中半袖衫的服用人群不分贵贱ꎬ且适用多种场合和职业ꎬ骑马狩猎者㊁乐舞者㊁祭祀者㊁供养者均可服用半袖衫ꎬ应为一类常服ꎮ半袖衫又可细分为花边半袖衫和半袖衫ꎬ其中花边半袖衫占半袖衫总数的13.5%(表2)ꎬ多为骑马狩猎者穿着ꎮ经过人种分析ꎬ虞弘墓出土石椁人物存在波斯人㊁粟特人㊁突厥人[6]ꎬ半袖衫在这三类人身上均可见ꎬ可推测半袖衫在他们的服饰文化中是一类具有共通性的服饰ꎮ在石椁内后壁西部位置描绘一位男子乘象猎杀雄狮的场景(图4(a))ꎬ该男子高鼻梁㊁胡须浓密㊁戴头冠和耳饰㊁头发卷曲㊁脑后有头光并飘扬两条飘带ꎬ身穿红色圆领半袖衫ꎬ袖口有两层花瓣状袪口ꎮ值得注意的是ꎬ虞弘墓石椁人物中56%的人物脑后飘扬两条飘带ꎬ部分在丝带尾端有2~3个圆球装饰(此飘带在史君墓㊁安伽墓出土石椁人物身上均不见)ꎬ这是一种流行于中亚波斯乃至于阗地区的服饰飘带ꎮ南北朝表2㊀虞弘墓石椁半袖衫统计Tab.2㊀Statisticsofthehalf ̄sleevedshirtsinthestonecoffinofYuHong stomb花边半袖衫圆领花边半袖长衫1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洛阳城北伽蓝记卷第五: (于阗)王头著金冠似鸡帻ꎬ头后垂二尺生绢ꎬ广五寸ꎬ以为饰ꎮ [7]可见于阗地区此飘带材质为宽幅5寸(16.67cm)的生绢ꎬ系于脑后ꎬ下垂长度为2尺(66.67cm)ꎮ其次ꎬ男子的裤腿侧有花边ꎬ此类裤型常见于波斯萨珊艺术中ꎬ诸如位于伊朗的纳克歇 洛斯塔姆(Naqsh ̄iRustam)萨珊王朝ShapurⅠ的浮雕和诸多萨珊王朝银盘ꎬ骑射者的裤型侧边常以波浪形表现飘逸的护腿ꎮ除服饰之外ꎬ石椁图像中出现的生活场景㊁乐器㊁生活器皿㊁动植物等具有较多中亚波斯的文化因素ꎬ诸如马首鱼身兽[8]ꎻ骑射猎杀狮子题材[9]等ꎬ证明石椁的文化背景应靠近波斯文化ꎬ或被伊朗风格所影响ꎬ如图4(b)(c)(d)所示ꎮ粟特入汉较为著名的墓葬除太原虞弘墓之外ꎬ还有西安安伽墓(公元579年)和西安史君墓(公元579年)ꎮ就文化因素而言ꎬ太原虞弘墓基本保留中亚文化艺术[6]ꎬ而安伽墓已出现中式建筑等汉文化元素ꎬ服饰以圆领窄袖袍服㊁翻领窄袖胡服为主ꎮ史君墓石椁中妇女出现穿着窄袖襦裙ꎬ外披圆领披袍的中原样式ꎮ通过比较以上三个粟特入汉石葬具图像的文化因素ꎬ半袖加袪口的袖形结构在安伽墓和史君墓中并不多见ꎬ唯在虞弘墓石椁的人物服饰中所占比重最盛ꎮ其中缘由可能与其保留了最多的中亚文化因素有关ꎬ因而推断有袪口的半袖衫极有可能为中亚地区的一类常服ꎮVol.60㊀No.8ResearchontheoriginandevolutionoftheHeavenlyKings sleevesintheDunhuangGrottoesfromtheperspectiveoftheSilkRoad图4㊀虞弘墓石椁人物的半袖衫和袪口Fig.4㊀Half ̄sleevedshirtsandcuffsfromthestonecoffinofYuHong stomb2.2㊀新疆地区相似的袖形与莫高窟天王类似的袖形ꎬ在龟兹石窟也有展现ꎮ龟兹壁画中出现的袖形可分为两种主要的类型(表3):第一类为喇叭状或钟形袖形ꎬ德国学者阿尔伯特 冯 勒克科(AlbertvonLeCoq)在描述克孜尔石窟第205窟主室前壁龟兹王托提卡及王后的袖子时ꎬ使用德语 Glockenärmel 形容ꎬ翻译成中文为 喇叭袖 [10]ꎮ此类喇叭状袖形没有装饰袪口ꎬ整体呈钟形ꎬ常装饰菱形格纹样ꎮ第二类为半袖加袪口的袖形ꎬ即本文讨论的袖形ꎮ克孜尔石窟第76窟主室右壁的降伏魔众图ꎬ时间约公元4世纪中叶至5世纪末[11]ꎬ佛陀身旁的一位武士身着甲衣ꎬ半袖长至手肘处ꎬ呈微喇叭状ꎬ在半袖边缘有一圈白色褶皱的装饰ꎮ在公元5 6世纪的库木吐喇石窟第23窟主室券顶中脊的天相图中[11]ꎬ亦可见同类袖形ꎬ半袖末端有白色面料的袪口ꎬ整体形态较为接近莫高窟北魏第257窟天王的白色喇叭状袪口ꎮ该类袖形不仅在武士㊁天王身上出现ꎬ在龟兹世俗供养人的身上亦能观察到ꎬ如库木吐喇石窟第19窟的男性和女性世俗人物的袖形等ꎮ除壁画之外ꎬ在新疆地区出土的文物中ꎬ也可见此类半袖加袪口的袖形结构(图5)ꎮ第一ꎬ发现于公元6 7世纪克孜尔地区的一尊天王像(或为武士像)ꎬ与公元6世纪于阗地区出土的石膏范基本吻合ꎬ两者均现藏于俄罗斯埃尔米塔什博物馆ꎮ从石膏范来表3㊀新疆地区壁画类袪口结构整理Tab.3㊀CuffstructureofmuralsinXinjiang第一类袖形第60卷㊀第8期丝绸之路视域下敦煌石窟天王衣袖袪口的来源及演化考略第二类袖形看ꎬ其袖形为半袖ꎬ有一层小联珠和三角的装饰图形ꎬ末端有褶皱袪口ꎮ第二ꎬ公元6 7世纪库车县出土的舍利盒ꎬ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ꎬ舍利盒的表面彩绘了西域假面舞蹈 苏莫遮 的场景[12]ꎬ释慧琳«一切经音义»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一记载: 苏莫遮ꎬ西戎胡语也ꎬ正云飒磨遮ꎮ此戏本出西龟慈国 假作种种面具形状 [13]彩绘舞者穿着华丽ꎬ其袖形为半袖ꎬ在尾端有袪口ꎬ表现为花瓣状ꎮ第三ꎬ德国学者阿尔伯特 冯 勒克科在其科考著作中ꎬ用文字记录了发掘一尊龟兹武士像(约公元700年)时的勘察现场ꎬ描述了一只散落在主像周围的右臂ꎬ以及附着其上的袖子形态ꎮ勒克科认为该手臂没有穿戴铠甲ꎬ到肘部为止均为蓬松的红色织物ꎬ且有一道绿色装饰带ꎬ在末端突出了一块白色的 衬裙 ꎬ该白色袪口呈精致的褶皱状[10]加褶皱袪口的袖形基本吻合ꎮ第四ꎬ2003年于楼兰LE西北壁画墓出土的一件半袖衫ꎬ学界基本认为此墓葬为公元3 4世纪[14]ꎮ其前片的右部缺失ꎬ左侧袖子保存完好ꎬ袖长25cmꎬ从出土照片看袖部为暗红色ꎬ整体呈喇叭状ꎬ与衣身的接缝处有褶皱量ꎬ袖口端有一圈条纹装饰ꎬ之后连接白色褶皱ꎮ此半袖形制虽与壁画描绘的袖形有差别(如壁画等描绘的袖形相对窄小ꎬ袖子与衣身的接缝处没有褶皱)ꎬ但此件出土的实物可以证实ꎬ此类半袖服饰不止在壁画中被描绘ꎬ并且在世俗生活中也被人们穿着ꎮ综上ꎬ通过对新疆地区壁画和出土实物的例证分析ꎬ半袖加袪口的袖形结构ꎬ可以说十分契合龟兹和于阗等西域地区相关服饰的特征ꎮ图5㊀新疆地区出土的实物类袖形结构Fig.5㊀SleevestructureobjectsexcavatedinXinjiangVol.60㊀No.8ResearchontheoriginandevolutionoftheHeavenlyKings sleevesintheDunhuangGrottoesfromtheperspectiveoftheSilkRoad3㊀汉地衣袖袪口造像的演变此类袖形进入汉地后ꎬ逐渐为汉人所熟悉ꎬ除敦煌莫高窟外ꎬ中原地区的艺术画作上也出现相似的袪口装饰ꎬ主要表现在神仙或佛教人物的造像上ꎮ以东晋时期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为例(图6(a))ꎬ画面中洛神宓妃穿着上襦下裙式的袿衣ꎬ为体现 翩若惊鸿ꎬ婉若游龙 之感ꎬ从蔽膝之下飞扬出形狭如刀圭的垂髾ꎬ行动时飞襳垂髾ꎬ如燕尾飘曳ꎬ传神地表现了«洛神赋»中对洛神服饰的描述: 奇服旷世 曳雾绡之轻裾 扬轻袿之猗靡兮 [15]ꎮ洛神的手肘部位装饰一圈绿色的袪口ꎬ形如荷叶ꎮ顾恺之笔下的洛神与世俗人物的服饰殊异ꎬ女性世俗人物均不配置此袪口ꎬ只出现在洛神等神女的身上ꎮ图6㊀«洛神赋图»和莫高窟壁画天女比较Fig.6㊀AcomparisonoftheheavenlymaidensinLuoshenAppraisalPaintingandmuralsoftheMogaoGrottoes值得注意的是ꎬ敦煌莫高窟唐代«维摩诘经变»中«观众生品»的天女亦穿着袿衣(图6(b))ꎬ其服饰特征与洛神有诸多相似之处ꎬ特别是盛唐第103窟主室东壁的天女ꎬ具体体现在手执物㊁蔽膝向上翻滚的动态及半袖边缘出现的绿色袪口等[16]ꎮ两者在服饰和绘画风格等方面存在相似的原因ꎬ与顾恺之为瓦官寺所绘的«维摩诘»壁画不无关系ꎮ根据史料记载此幅作品声誉鹊起ꎬ«京师寺记»: 长康(顾恺之)曰宜备一壁ꎬ遂闭户往来一月余ꎮ日所画维摩诘一躯工毕ꎬ将欲点眸子ꎬ乃谓寺僧曰: 第一日观者请施十万ꎬ第二日可五万第三日可任例责施ꎮ 及开户光照ꎬ一寺施者填咽ꎬ俄而得百万钱ꎮ [17]维摩诘经由印度传入中国ꎬ与老庄玄学结合ꎬ传递 不离世间觉 的禅宗理念ꎬ折中了出世和世间的矛盾[18]ꎬ塑造了一个能言善辩㊁才学出众㊁清谈玄理并且过着世俗生活㊁居家修佛的智慧居士形象ꎬ这正好与士大夫㊁权贵阶级所追求的物质和精神境界相契合ꎮ唐前期维摩诘信仰盛行ꎬ玄奘重译«维摩诘经»ꎬ诗人王维㊁杜甫㊁李白崇尚维摩诘居士ꎬ画家吴道子㊁阎立本均描绘过维摩诘的形象ꎬ文人习佛成为流行ꎮ人文画中的禅意也反映到佛教艺术中ꎬ借着绘画题材㊁绘画风格的影响力ꎬ此类服饰及袪口样式也广为流传ꎮ与莫高窟袪口的演变相似ꎬ中原地区绘画和雕塑中的袪口形状也向羽毛状发展ꎬ并且逐渐形成定式ꎮ传为唐代吴道子所绘«送子天王图»ꎬ又名«释迦降生图»(图7(a))ꎬ乃根据佛教经文 净饭王送子朝拜诸天王 内容所绘ꎮ画卷第三部分描绘净饭王手捧太子ꎬ后跟随摩耶夫人[19]ꎮ摩耶夫人头梳两博鬓[20]ꎬ饰有宝钗珠络ꎬ穿着右衽交领大袖襦裙式袿衣ꎬ肩部装饰云肩ꎬ边缘有曲线变化ꎬ形似卷云ꎬ两端上翘ꎮ随着唐朝后期妇女襦裙袖子日渐宽大ꎬ袪口亦随袖子逐渐变广ꎬ其形状为发散的羽毛状ꎬ与莫高窟中晚唐时期袪口演变的特征相当契合(图7(b)(c))ꎮ古文献中 羽翼 羽人 毛羽 等词汇常与 升仙 神仙 飞仙 息息相关ꎮ先秦两汉时期始ꎬ升仙已是墓葬艺术中的重要主题ꎬ神仙造像亦是不可或缺的人物画题材ꎮ如汉代王逸«楚辞»卷五中记载: «山海经»言:有羽人之国ꎬ不死之民ꎬ或曰ꎬ人得道ꎬ身生毛羽也ꎮ补曰:羽人ꎬ飞仙也ꎮ [21]即羽人是飞仙ꎬ具有不死之身ꎬ人得到成仙ꎬ身体便会生长出毛羽ꎮ王嘉«拾遗记»卷二中曰: 有人衣服皆毛羽ꎬ因名羽人ꎮ梦中与语ꎬ问以上仙之术ꎮ羽人曰:大王精智未开ꎬ欲求长生久视ꎮ不可得也ꎮ王跪而请受绝欲之教 [22]«拾遗记»是魏晋时期的志怪小说ꎬ该片段讲述一位国王向 衣服皆毛羽 的仙人寻求升仙之术ꎮ由此可见ꎬ羽毛类元素系 神仙 成仙 的象征性表现之一ꎬ可能成为用于神仙造像的一类装饰ꎮ具有装饰性袪口的袖形进入汉地后ꎬ逐渐变化为一圈向外发散的石绿色羽毛状ꎬ并固定且程式化ꎬ这种改变可视为将人物神仙化的一种改造ꎬ用于强调人物的神裔性ꎮ第60卷㊀第8期丝绸之路视域下敦煌石窟天王衣袖袪口的来源及演化考略图7㊀«送子天王图»和莫高窟壁画天女比较Fig.7㊀AcomparisonoftheheavenlymaidensintheBornofGautamaBuddhaandmuralsintheMogaoGrottoes4㊀结㊀论通过研究粟特虞弘墓石椁图像中的半袖服饰ꎬ以及对比安伽墓㊁史君墓等粟特入汉墓葬的文化因素ꎬ基本可认为半袖加装饰袪口的袖形结构含有较多的中亚文化因素ꎬ受伊朗风格服饰影响ꎬ可能为中亚地区的一类常服ꎮ大量粟特人因经商往来于丝绸之路ꎬ并有一部分定居于龟兹㊁于阗一带ꎬ这为该袖形传入新疆及中原地区提供了有利的因素ꎮ敦煌莫高窟至中晚唐时期ꎬ袪口的表现形式逐渐固定ꎬ多表现为一圈向外发散的羽毛状ꎮ而中原地区在神仙㊁佛教人物造像时ꎬ在袖子的肘部也绘制装饰性袪口ꎬ其样式㊁变化时间与莫高窟天王的袪口演变基本吻合ꎬ均由褶皱波浪状向羽毛状发展ꎬ即从写实到抽象的艺术表达转变ꎬ是画匠处理褶皱的一种艺术化㊁抽象化的方式ꎮ羽毛状袪口的创作意图可能与中国传统神仙造像有关ꎬ借鉴了羽人㊁毛羽等相关形式ꎬ以强调佛国人物的神圣性ꎮ半袖加袪口的袖形结构依托丝绸之路发展ꎬ不仅演化出多样的袪口形态ꎬ而且展现了多民族文化互动的包容格局ꎬ是服饰文化东传过程中本土化的一例缩影ꎮ«丝绸»官网下载㊀中国知网下载参考文献:[1]松本荣一.敦煌画研究[M].林保尧ꎬ赵声良ꎬ李梅ꎬ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ꎬ2019:429.MATSUMOTOE.TheStudyofDunhuangPaintings[M].TranslatedbyLINBaoyaoꎬZHAOShengliangꎬLIMei.Hangzhou:ZhejiangUniversityPressꎬ2019:429.[2]佐藤有希子ꎬ牛源.敦煌吐蕃时期毗沙门天王像考察[J].敦煌研究ꎬ2013(4):33 ̄41.SATOYꎬNIUYuan.AstudyofthevaisravanaimagesatDunhuangduringtheTibetanoccupation[J].DunhuangResearchꎬ2013(4):33 ̄41.[3]胡承珙.毛诗后笺 卷七[M].黄山:黄山书社ꎬ1999:389.HUChenggong.MaoshiHoujian:Vol.7[M].Huangshan:HuangshanPublishingHouseꎬ1999:389.[4]范晔.后汉书 卷一[M].北京:中华书局ꎬ1965:10.FANYe.HouHanShu:Vol.1[M].Beijing:ZhonghuaBookCompanyꎬ1965:10.[5]段文杰.敦煌石窟全集[M].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ꎬ2005:72.DUANWenjie.CompleteCollectionofDunhuangCaves[M].HongKong:TheCommercialPress(HongKong)Limitedꎬ2005:72.[6]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太原隋虞弘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ꎬ2005.TaiyuanInstituteofCulturalRelicsandArchaeology.TheTombofYuHongTaiyuanSuiDynasty[M].Beijing:CulturalRelicsPressꎬ2005.[7]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卷五[M].北京:中华书局ꎬ2007:173.YANGXuanzhi.ARecordofBuddhistMonasteriesinLuoyang:Vol.5[M].Beijing:ZhonghuaBookCompanyꎬ2007:173.[8]普加琴科娃ꎬ列穆佩.中亚古代艺术[M].陈继周ꎬ李琪ꎬ译.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ꎬ2013:30.PUGACHENKOVAꎬLEMUPPE.CentralAsianArt[M].TranslatedbyCHENJizhouꎬLIQi.Urumqi:XinjiangFineArtsPhotographyPressꎬ2013:30.[9]孙武军.北朝隋唐入华粟特人墓葬图像的文化与审美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ꎬ2012:292 ̄304.SUNWujun.ACulturalandAestheticStudyoftheBurialImagesoftheSuiandTangChineseintheNorthernDynasties[D].Xi an:NorthwestUniversityꎬ2012:292 ̄304.[10]阿尔伯特 冯 勒克科.中亚艺术与文化史图鉴[M].柏林:奥Vol.60㊀No.8ResearchontheoriginandevolutionoftheHeavenlyKings sleevesintheDunhuangGrottoesfromtheperspectiveoftheSilkRoad古斯丁ꎬ1925:45.VONLCA.BilderatlasZurKunstUndKulturgeschichteMittel ̄Asiens[M].Berlin:J.J.Augustinꎬ1925:45.[11]新疆龟兹石窟研究所.龟兹[M].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ꎬ2008.XinjiangQiuciGrottoesResearchInstitute.Qiuci[M].Urumqi:XinjiangFineArtsPhotographyPressꎬ2008.[12]郑燕燕.新疆出土圆锥形舍利盒再考察[J].西域研究ꎬ2018(1):99 ̄111.ZHENGYanyan.Are ̄discussionoftheconicalreliquariesunearthedfromXinjiang[J].TheWesternRegionsStudiesꎬ2018(1):99 ̄111.[13]慧琳.一切经音义[M].台北:大通书局ꎬ1985.HUILin.TheSoundandMeaningoftheTripitaka[M].Taipei:DatongPublishingHouseꎬ1985.[14]李青.楼兰03LE壁画墓再讨论[J].西北民族论丛ꎬ2016(1):127 ̄141.LIQing.ReofferofKroraina03LEtombmurals[J].NorthwestEthnologySeriesꎬ2016(1):127 ̄141.[15]曹植.洛神赋[M].北京:中华书局ꎬ2016:421.CAOZhi.TheOdetotheGoddessoftheLuoRiver[M].Beijing:ChinaPublishingHouseꎬ2016:421.[16]董昳云.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维摩诘经变»中«观众生品»天女袿衣服饰演变研究[J].服装设计师ꎬ2021(9):93 ̄100.DONGYiyun.Researchontheevolutionofcelestiallady sGUIYIinVimalakiSutraoftheTangDynastymuralsinDunhuangMogaoGrottoes[J].FashionChinaꎬ2021(9):93 ̄100.[17]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卷五[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ꎬ2019:87.ZHANGYanyuan.HistoryofFamousPaintingsacrossDynasties:Vol.5[M].Hangzhou:ZhejiangPeople sFineArtsPublishingHouseꎬ2019:87.[18]谭淑琴.维摩经变所体现的中国艺术精神的嬗变[J].中原文物ꎬ2003(6):57 ̄63.TANShuqin.OntheevolvementoftheartisticideainChinaembodiedbythepictureofVimalakirtiscripture[J].CulturalRelicsofCentralChinaꎬ2003(6):57 ̄63.[19]陈长虹.藏品历史㊁真伪和图像:对大阪市立美术馆藏«送子天王图»的考察[J].故宫博物院院刊ꎬ2016(5):103 ̄117.CHENChanghong.Tracingthehistoryꎬauthenticityandtheimageof TheHeavenlyKingasaBestowerofChildren inthecollectionofOsakamunicipalmuseumofart[J].PalaceMuseumJournalꎬ2016(5):103 ̄117.[20]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ꎬ1984:181.ZHOUXibao.HistoryofCostumeinAncientChina[M].Beijing:ChinaTheatrePublishingHouseꎬ1984:181.[21]王逸.楚辞章句补注[M].长沙:岳麓书社ꎬ2013:164.WANGYi.SupplementaryNotesontheChapterandSentencesofChuCi[M].Changsha:YueluPublishingHouseꎬ2013:164. [22]王嘉.拾遗记译注[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ꎬ1989:64.WANGJia.TranslationandAnnotationofShiyiji[M].Harbin:HeilongjiangPeople sPublishingHouseꎬ1989:64.第60卷㊀第8期丝绸之路视域下敦煌石窟天王衣袖袪口的来源及演化考略ResearchontheoriginandevolutionoftheHeavenlyKings sleevesintheDunhuangGrottoesfromtheperspectiveoftheSilkRoadDONGYiyunShanghaiAcademyofFineArts ShanghaiUniversity Shanghai200436ChinaAbstract Ofthe492existingcavesintheMogaoCaves some161containwallpaintingsorpaintedsculpturesoftheHeavenlyKings accountingfornearlyathirdofthetotal.Thisreflectspeople sadmirationforthebeliefintheHeavenlyKingandalsoprovidesarichsampleforthestudyoftheHeavenlyKingsmilitaryclothing.TheevolutionanddevelopmentofthecostumesoftheHeavenlyKingsintheMogaoGrottoesinDunhuangisnotonlyacaseofculturalintegrationintheprocessofBuddhismspreadingtotheEast butalsoreflectsthechangesinbeliefs ideasandaestheticsoftheancientsundertheinfluenceofpolitics economyandwar.TheauthorfindsthatthesleevestructureisdifferentfromtheHanstyle whichhasnotbeenstudiedsofar andthereforetheauthortakesthisasapointtoexplorethestyleandthereasonsforitstransformation.Usingresearchmethodssuchasfieldwork iconography anddocumentanalysis theauthorsortedouttheevolutionandcharacteristicsoftheHeavenlyKing ssleevestructureintheMogaoGrottoes andthenanalyzedtherelatedsleevestructureinimagesandculturalrelicsfromCentralAsia Xinjiang andtheCentralPlains torevealitsculturalattributesandartisticexpressions.Fourconclusionsweredrawn.First thistypeofsleevestructurewasinfluencedbyIranian ̄styleclothing andmightbeatypeofcommonclothinginCentralAsia.Second afterenteringChina theshapeofthecuffsgraduallychangedfromtrumpetshapeandwaveshapetofeathershape whichwascommonlyusedinthestatuesofBuddhistfiguresinDunhuangandtheCentralPlainsinthemiddleTangDynastyandlaterdynasties.Third thecreativeintentionofthefeather ̄shapedcuffsmightberelatedtotraditionalChinesestatuesofimmortals drawingonrelatedformssuchasYurenfeathermen andfeatherstoemphasizethesanctityofBuddhistfigures.Fourth thisevolutionaryprocessrevealstheexchangeandfusionofculturesontheSilkRoad aswellasthediversityandinclusivenessofclothingculture.Theauthorsystematicallyanddeeplycollects collatesandanalyzescasesoftrumpet ̄shaped wave ̄shapedandfeather ̄shapedsleevestructuresalongtheSilkRoad andfullypaysattentiontotheinteractionbetweenWesternRegioncultureandCentralPlainsculture aswellasthelocalcreativedevelopmentinDunhuang.Keywords half ̄sleeves cuffs sleevestructure theMogaoGrottoes HeavenlyKings armorcostume theSilkRoad。
“链接自然”的工业设计——2010年红点奖获奖作品评析
![“链接自然”的工业设计——2010年红点奖获奖作品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4b36c000bb68a98271fefad0.png)
橙动荩_所裂, 至
镊量 天 板 配 同 个 面 , 盘 着 条 重的 花 装 在 一 平 上 底 连 一 装
戴 尔 公 司 设 计 的 “ amo Ad XPS N tb o ”笔记本 电脑 .在向下翻开 oe o k 键盘 后 。便 自然 形成 T一个 三角彩的 支 撑 空 闻 .而 键 盘 和 显 示 屏 韵 倾 角 问 题 笔 记本的支 撑问题 。以及 散热 问 题都在此结构 中被一并解决 7
本不仅给 人以高科技与 时尚感 ,更重要 的是 在开 合笔记本 的结 构设 计上 ,解决 了笔记本 电脑使用 过程 中的一些最基本 问题 。与普通笔记本 键盘和 显示屏对折结 构不 同,戴尔 的这 款笔记本 电脑 键 盘 略窄于显示屏 , 样一来 , 向下 翻开键盘后 , 这 在 便 自然形成 了一个三角形的支 撑空间 ,而键盘 和 显示 屏的倾角 问题 、笔记本 的支 撑问题 ,以及散 热问题都 在此结构 中被 一并解决 了。 好的设计在于 自然而然地解决设 计问题 ,一
钓着 的卵形散光器 ,它 起着调解光线 照射 角度 和
强 弱 的作 用 。
一
切都是人造 ,而一切又都是那么 自然 !
104 I1 世纪商业评论 21#i月号 2 0o 0
一
广 州美 术学 院设计 学院
英 国著 名 设计 师 罗 斯 ・ 夫格 罗 洛 夫设计的 V L X s n tn e y E U u u n l b L v go e o e r v ”灯 。没有灯泡 。完全 依 靠发 射太阳能就可 以达到光照的 效果
是
的 , 恐 怕 要 数 英 国 著 名 设 计 师 罗 斯 ・ 夫 格 罗 洛
关 t s L v g o e Ro s o e r v 、为 Veu Gr u lx o p锡 试
自由飞翔风格设计理念
![自由飞翔风格设计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d4024c82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15.png)
自由飞翔风格设计理念自由飞翔风格设计理念自由飞翔风格设计理念是一种以自由、自我和个性为核心的设计理念。
它强调设计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追求独立思考和独特表达。
自由飞翔风格的设计作品,常常展现出无拘无束、多变多样的特征,具有自由、轻松、活泼的风格。
自由飞翔风格设计理念的核心是“自由”。
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不受束缚,不被规则和限制所限定,可以畅所欲言,展现真实的自我。
他们追求独立思考,敢于挑战常规,以独特的视角和个人的经验去看待问题,从而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设计作品。
自由飞翔风格设计理念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自我”。
设计师将自己的个性和情感融入作品中,通过设计作品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观点。
设计作品不仅仅是产品的外观,更体现了设计师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理解。
这种注重个性表达的设计理念,使得作品更加独特而有魅力。
自由飞翔风格设计理念还注重“多样性”。
设计师尝试着将多种元素、风格和构图方式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且富有张力的作品。
他们不拘泥于某一种具体的风格,而是通过调和不同的设计元素,创造出独特而多样化的作品。
这种多样性使得作品更具艺术性和创造力,展现出丰富多样的风貌。
自由飞翔风格设计理念适用于各种设计领域,如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等。
在建筑设计领域,设计师可以在传统和现代之间进行选择,将历史与现实相融合,创造出个性鲜明的建筑作品。
在室内设计领域,设计师可以运用不同的空间布局和家具搭配,打造出独特而舒适的居住环境。
在服装设计领域,设计师可以将不同的面料、颜色和剪裁方式组合在一起,创造出个性张扬的服装款式。
总之,自由飞翔风格设计理念强调设计师的独立思考和个人创造力,追求独特表达和自由发挥。
它注重个性和多样性,使得设计作品更具创意和艺术性。
通过自由飞翔风格的设计,设计师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创造出独特而有力的作品,给人们带来美感和惊喜。
大师作品分析
![大师作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62b6cc44028915f804dc21d.png)
交通组织流线分析
在设计的初期阶段,消防站的南边的一条直线型的马路, 再往南边是一片农场地带。因为它所面对的这个线性的地 带,所以他采用的是基本结构是一个线性的结构方式,同 时它的交通方式采用的也是一种线性的方式。
流动的空间,扎哈的建筑的特点便是流动的空间 建筑师在设计这栋消防站时曾经希望让这座消防站丌仅是 一个消防站还可以是一个有着其他功能的场所。这是一个 灵活的空间。如果他的大门关闭了,他就变成了一个全部 封闭的空间。他的中央部分不很多的门,消防员们可以在 这个主入口把消防卡车开出去,在旁边还有一个装备区, 在最旁边的一个房间是这个消防站的厕所,队员们可以在 里面方便和洗澡。二楼可以供消防队员吃饭,还有在平时 做讨论,研究救火方案之用。在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消防车 的车库了,消防车可以在建筑中部最大的入口迚出,另外 在建筑的北面还有一个小的庨院,不他紧相连的是消防站 的休息部分。在休息部分有一面大的玱璃窗面向花园可以 让人饱览花园的风景。同时还有一面小门可以让人迚入到 花园中去。
造型特点
她对建筑的表达,实际上也就是描绘了自己的风格:过去 我认定有无重力的物体存在,而现在我确信建筑就是无重 力的是可以漂浮的。她在香港顶峰俱乐部投标中,所描绘 的超时空的作品,表现了比现实建筑更具有震撼力和扩张 力的感受不冲击。她表述:没有固定概念,我是寻找一种 突破障碍的新东西。
细长的造型正是觋构建筑构 成之一,整个建筑的平面中, 锐利的三觊形成为大的建筑 体块,两面的墙体都是呈一 种三觊形的布置方式。虽然 是长长地延伸,但幵丌是单 一的正方体的横向延续,而 是三个似三觊形的锐觊幵排 重叠在一起的。这三个三觊 形之间有着互相的切割关系, 一个三觊形插入另一个三觊 形的体块中。三个相同的三 觊形元素虽然相同但是他们 的体量感有着丌同,最上面 的体量最大,随着向下,三 觊形的体量丌断地缩小。使 整个建筑具有了一种像书法 中顿笔的形态,产生了强烈 的运动感。
设计师就是艺术家中的一员
![设计师就是艺术家中的一员](https://img.taocdn.com/s3/m/7ac3c204763231126edb111c.png)
设计师就是艺术家中的一员作者:黄坚来源:《职业》2004年第11期范晓玉清华大学服装专业毕业,美国檀香山大学服装营销硕士,获全国十佳设计师称号曾任广州亨奴集团首席设计师、广州STEMAR实业有限公司总设计师、广东服装博览会开幕式艺术总监、上海旅游节时尚大巡游、大汇演艺术总监,多次应邀为中国职业模特大赛、广州十佳设计师、广州十佳摄影师及各类服装设计大赛评委,第三届CCTV黄金搭档服装设计暨模特电视大赛评委2003年被授予中国当代时尚名师勋章作为国内著名的一线服装设计师,范晓玉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可用高雅美丽、思想深刻、率真直言、非常职业来概括。
中秋节后的第二天,广州外国语学院的云山咖啡厅,正在此进修法语、准备动身前往法国巴黎的范晓玉,以开门见山、直抒胸臆的方式,向记者打开了她关于中国服装设计的话匣子。
当今中国,没有一个设计师敢很牛地说:这个风格是我的记:作为一位著名的设计师,你对中国服装设计师的总体评价是什么?范:在一些大型活动,特别是由官方主办的一些比赛上,我们常被冠以某某著名设计师,我感觉,这是大家之间的一种互相捧场。
事实上,我很担心中国服装设计师的状况,因为当今中国,没有一个设计师敢很牛地说,这个风格是我的,这个作品是我自己创造的。
可以说,从国际视角来看,中国现在的服装设计,都处在一种二线,甚至二线都不到,三线、四线的水平;抄别人的发布会,从别人的发布会中取得灵感,这样就造成在中国,没有真正的服装设计大师。
我这样的话可能会让一些人听了生气,但这是事实。
记:你是说中国服装设计师的原创性还不够?范:对,国外很多服装设计大师,比如依夫·圣罗朗、CUCCI、阿曼尼、瓦萨奇、费雷,他们的风格一眼就能分辨,费雷就是费雷,他的风格不会跑到阿曼尼里去,从裁剪、营销、店面装修以及设计元素,都合成为一种“我”的风格,特有的风格。
回看中国的服装设计,我们每年都有时装秀,你能看出什么特定的风格吗?顶多这个设计师喜欢花一点,那个设计师喜欢素一点,他们的风格是什么,定位是什么?他们的“秀”跟他们服装市场的连贯性在哪里?都没有。
贾伟:设计诗人的上上之道
![贾伟:设计诗人的上上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d20a78d98bd63186bcebbce9.png)
贾伟:设计诗人的上上之道作者:红叶来源:《艺术与设计》2013年第12期古语云:欲得其上,必求上上。
不久前,囊括iF、红点、IDEA等国际顶级大奖的设计师、著名设计师、LKK洛可可设计集团创始人贾伟在“文博会”(2013北京·中国文物国际博览会)现场,与大家品茗当代艺术与设计的感悟,并分享了他在传统与现代、艺术与设计之间碰撞、融合、传承、创新的心灵鸡汤。
新千年前后,是中国工业设计蓬勃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以创新、推广中国文化为主题,一批工业设计师纷纷创立独立品牌,LKK洛可可就是其中的一员。
2004年,年仅28岁的贾伟创立了自己的公司——LKK洛可可。
九年间,LKK洛可可的发展有目共睹:上千件设计作品、上百个大大小小的奖杯,光贾伟参与的展览和讲座已经无从计算。
这个被誉为兼具商业头脑和设计才华的男人,以其温和纯朴的设计风格打动了世界。
“我会随身带着…上上签‟。
”在文博会现场,贾伟给我们讲起了他设计的牙签——“上上签”的故事:“每次和朋友聚会,当他们需要牙签的时候,我都会把上上签奉上,并说上一句…升官发财,上上签‟。
”这个用淀粉制作的牙签,不需要木材,与食物残余混在一起,15分钟就会软化,以天坛祈年殿的剪影和官帽元素设计的牙签盒更是传递了古老的中国文化。
这个不足半个巴掌大小的作品获得了红点评审团队认可,面市不久,贾伟就接到了来自美国一家公司的10万个订单。
“我觉得我发的不是牙签,而是一种文化,传递了我们吉祥如意的祝福。
”贾伟的小设计里蕴含了大爱:“设计要长于生命。
文化不能成为一种符号,需要热爱这种文化的人用心去传递。
”上上签的成功只是一个开始,在文博会的展览现场,LKK洛可可旗下自主设计品牌——SANSA上上参展的“上上香”、“上上茶”和“上上食”三大系列12件作品吸引了众多观者的驻足。
其中包括惊艳英国百分百设计展的“高山流水”(香台)、“荷塘月色”(香台)等经典作品,更有其2013最新力作“江南”、“水墨”(香台)。
设计批评和设计史的关系
![设计批评和设计史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88ef2fb1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8a.png)
设计批评和设计史的关系设计批评和设计史之间的关系就像一对老朋友,时不时会在咖啡馆里聊聊天,互相影响,又各自独立。
想想看,设计史就像那本厚厚的书,里面满满的都是各种风格、流派和设计师的故事。
而设计批评呢,就像是一个活泼的小孩子,总是好奇地问“为什么”和“怎么做得更好”。
当这两个领域碰撞在一起时,往往能擦出火花,让我们对设计有更深的理解。
设计批评的角色就像是一个挑剔的观众。
他总是在仔细观察每一个细节,像是个侦探,想要揭开设计背后的秘密。
他不仅看外表,更关注设计的背后,像一位心理分析师,试图揭示出设计师的意图和社会背景。
比如,一件简单的椅子,批评家会问:“这椅子为什么是这个颜色?它跟使用者的感受有什么关系?”这种好奇心让设计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历史、文化、社会紧密相连。
然后,谈到设计史,它就是那位讲故事的长者,讲述着那些经典作品的来龙去脉。
每个设计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有些是关于创新的,有些是关于妥协的。
想象一下,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设计,那是对传统的挑战,是一场革命。
设计史让我们看到,设计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历史的积淀,是时代的产物。
批评者通过历史的镜子,看待当下的设计,仿佛在说:“嘿,别忘了我们从哪里来!”而设计批评的另一面,就是它的推动力。
批评者的声音能够促进设计的发展。
他们的意见、反馈能够让设计师停下来想一想,甚至改变方向。
比如,一个产品推出后,消费者的评价就能成为设计师改进的依据。
好的批评就像是打了一针强心剂,让设计师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
它不仅能帮助设计师成长,也能推动整个设计行业的进步。
设计史也会影响批评的标准。
比如,随着时间的推移,审美观念和实用性的定义都会发生变化。
想当年,某些设计可能被视为“反常”的,但如今却可能成为经典。
批评者在进行评判时,也会考虑到历史的背景和文化的变迁。
设计史为批评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视野,让批评更具深度和广度。
在当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设计批评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元素现代感
![传统元素现代感](https://img.taocdn.com/s3/m/115b1ac8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ca.png)
传统元素现代感作者:思雨来源:《大学生》2022年第02期2021年12月31日晚,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颁奖元素正式发布,其中颁奖服装的设计来自中央美术学院和北京服装学院师生。
颁奖服装分瑞雪祥云、鸿运山水、唐花飞雪三个系列,用在不同场馆,蓝色为引领员服装,红色是托盘员服装。
此次發布的冬奥颁奖服装,整体给人感觉极具中国古典美,又富有现代气息。
“鸿运山水”系列颁奖服由北京服装学院尤珈副教授设计,灵感来自中国名画《千里江山图》。
服装及配饰上的图案将中国传统山水图像与冬奥核心图形中的山影相结合,古典与现代交融,青花山水跃然衣间,古朴典雅、清新流畅。
“唐花飞雪”颁奖礼服方案是北京服装学院楚艳教授设计的。
服装造型借鉴了汉唐以来流传至今的服饰衣领的最基本形式——交领右衽。
整体结构造型简洁时尚,展现了礼仪人员庄重大气又青春活泼的当代审美意趣。
提炼精简宝相花纹样,与同样是中心放射状对称的雪花图案组合,极富汉唐风韵,又饱含时代精神。
“瑞雪祥云”设计方案的主创设计师中有两位来自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研究生,陈亚萍和朱怡然。
中央美院设计学院的特聘专家陈曦老师,在对设计理念的把控、服装款式打版、色彩及配饰设计上都给予了方向性指导及关键性把关。
“瑞雪祥云”系列颁奖礼服,设计灵感源自中国传统深衣交领右衽、上衣下裳相连、对襟旋袄的形式。
将厚重的东方文化,融入现代服饰特征,既体现传统文化,又顺应时代潮流。
“瑞雪祥云”方案的帽子由北京服装学院的贺阳老师设计,她创造性地将传统的花帽式样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为这套颁奖礼服创造了又一个亮点。
贺阳教授是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馆长,她提交的2008年北京奥运志愿者服装设计方案被采纳后,她的设计方案多次在各大体育赛事和国家重要活动中被采用。
“瑞雪祥云”方案中的帽子,设计灵感来自传统民族服饰——辽金时期的风帽。
帽身是用一块长方形布料折叠而成,不需要多余裁剪,帽顶八等份后折叠缝合即成,形成自然流畅的弧线与头部完美贴合。
以“旎莱雅”设计工作室为平台探索服装设计专业新模式
![以“旎莱雅”设计工作室为平台探索服装设计专业新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465a6330580216fc700afde3.png)
意人 员 比例 , 如男 女 生 比例 、 专业 特 长 比例 能够 随 企业 设 计 师赴 杭 州上 海 等 地进 行 市 等 等 , 重 团 队合 作 。 注
装 相 关 专 业 的 开 设 越 来 越 趋 向于 细 分 , 由
针 对 以 上 出现 的 这 些 问 题 ,校 区在
最初 的服 装 设 计 与 服装 工 程 两 大 专 业 逐 渐 2 1 开 始 对 工 作 室 教 育 模 式 进 行 试 点 , 0 0年
拓展 开 来 , 成 以服 装 设 计 、 装 工 程 为 主 “ 莱 雅 ” 形 服 旎 服装 设 计 工 作 室 也 应运 而生 。浙
业 授课 过 程 中没 有 侧 重 ,也 就 造 成 最 终 的 陆推 出高 级 女 装 品牌 N A L E R Y。工 作 室
教 育 定位 模 糊 不 清 ,使 得很 多 的学 生 反 映 的教 育模 式 要求 学 生 能 够 在 老 师及 公 司设
课程学 习了不少 ,但对 于 自己的职业定位 计 师 及 版 型师 等 人 的共 同指 导下 ,以小 组
一
、
工 作 室教 育 模式 的建 立
计 , 彻 服装设 计 的教育从 “ 做 ” “ 贯 能 到 会
服 装 设计 专 业对 中 国的 高 校 而 言早 已 做 ” 做好” 到“ 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 。 从最初
不再是一个新兴 的艺术设计专业 了,但 经 的缝 纫基 本 功 的训 练 到工 艺基 础 的学 习 和 过 了 二 十多 年 的发 展 以后 ,虽 然 专 业 门类 巩 固到最 后 创 作 属 于 自己 的设 计 作 品 。在 日 趋完善 ,却仍然会 出现大学生毕业即失 整 个过 程 中 ,知 识 和技 能 的互 通 互 用 是 保
第二单元5、2在践行职业道德中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第二单元5、2在践行职业道德中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d225b66c856a561252d36f82.png)
所以,他是我们每个厨师学习的好榜样!
第二单元
5、2在践行职业道德中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二、见贤思齐:学习职业道德榜样 1、重要意义 2、具体要求
(1)把榜样的精神内化为自己 的信念和意志。 (2)与工作岗位相结合,转化 为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
案例1
阿霖在一家百货公司做营业员,她的柜台前有一道不起眼的 台阶,时常有顾客经过时不小心被绊。所以,每当有顾客经 过时,阿霖总是善意地提醒一句:“请小心台阶。”一天, 公司老总巡视,阿霖习惯性地提醒说:“请小心台阶。”老总 听了,脸上露出赞赏的笑容。很快,阿霖因工作表现突出被 提升为柜台组长。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国家规划新教材
第二单元 知荣辱 有道德
第五课 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第二单元
5、2在践行职业道德中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一、职业道德养成的方法 1、慎独 2、内省 3、学习职业道德榜样 4、从小在我身边
毕林娟老师刚加入青龙幼儿园幼教队伍的时候,还是一名大学
启示
原来成功的方法如此简单,在细微之处用心去做就 能实现成功,因为一切美德尽蕴含于平凡小事之中 。可见,从小事做起,可以涵养职业道德。
中国风尚的前世今生
![中国风尚的前世今生](https://img.taocdn.com/s3/m/2a17a45243323968001c9241.png)
91
中 国传统 文化 不 论在 服装 设 计 、平 面设 计或 者 建筑 设计 等 领域 中 ,都 是 非 常重 要 并且 值 得 去挖 掘 的 ,我们需 要 去 提取 这些 优 秀 的传 统文 化元 素 ,让设 计 作 品带 来 不 一样 的视觉 冲击 和韵 味 。
(作 者 为清 华 大学 美术 学 院副 教授 、硕 导 ,东华 大 学博 士 ,本 文 系2018年5月4日 应邀 做客 江服 博雅 讲 坛的讲 座 摘要 )
贾 玺增 :中国风 尚的前 世今 生
中国风 尚的前世今生
◎ 贾 玺增
中国古 代 服饰 艺术 ,是 中国古 代 文 明的重 要组 成 部分 ,也 是 世界 文 化 宝库 中极 为珍 贵 的文 化遗 产 。近年 来 ,随着 中 国经 济 的崛起 ,中 国服装产 业 的快速 发展 ,一 股 重新 珍 视本 民族 服饰 文化 的热 潮正 在悄 然 兴起 。同时 ,西方 的服装设 计 师在 推 出的 新 作 当 中不 断导人 中国服 饰 文化 元素 。尤其 是 近年 来 一些在 中 国举 行 的 国 际性会 议 和 活动 ,使 中国传 统服 装成 为 一种 波及 世 界 的时 尚潮 流 。受 到世 界范 围的普 遍关 注 。
贾作光_精品文档
![贾作光_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e86e4f9f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ed.png)
贾作光贾作光是中国建筑设计界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以其卓越的设计才华和领导力在建筑界享有极高的声誉。
本文将介绍贾作光的生平和他在建筑设计领域中做出的卓越贡献。
贾作光出生于中国的一个艺术世家。
从小,他就对建筑设计充满了热情。
在求学过程中,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不断的学习提高了自己的设计能力。
他毕业于中国顶尖的建筑学院,并在学校期间获得了许多奖项和荣誉。
贾作光专注于创新与实践。
他走进了一个建筑设计公司,并在那里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在职业生涯的早期,他参与了一些重要的设计项目,并获得了业内的高度认可。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执行而脱颖而出。
贾作光提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他始终坚信,一个成功的建筑设计应该兼顾功能、美学和人文关怀。
他通过深入研究人类行为、需求和文化背景,为每个项目创造出与人们的需求和情感相契合的空间。
他的作品被赞赏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人为中心”。
贾作光在建筑设计中注重环境保护。
他意识到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并将此作为自己的设计原则之一。
他始终推崇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采用可再生材料、节能设备和环保技术来减少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他的作品融合了自然和人工元素,将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
贾作光的领导力也是他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他在设计团队中发挥着重要的领导作用,以其激励和指导他人的能力获得了同事们的尊重和赞誉。
他倡导团队合作和创新,并与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紧密合作,以提供最优质的设计解决方案。
贾作光的作品在国内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他的设计项目遍布世界各地,包括办公楼、住宅、文化建筑和旅游景点等。
他的作品通常以其独特的造型和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而闻名。
他的设计风格多样,灵感来自传统和现代元素的结合。
贾作光的作品在业界赢得了多个重要设计奖项,并被世界各地的建筑专家所倾佩。
贾作光不仅在建筑设计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在教育界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经常被邀请到国内外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演讲和讲座,与学生和专业人士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
微创新带来的效应
![微创新带来的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898c5648852458fb770b565a.png)
贾伟论道设计新潮流“隐潮”:微创新带来巨大效应近日,一场由《KW》杂志和方太等主办的名为“隐潮”中国设计师的高端对话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举行。
洛可可设计集团创始人贾伟、王永才等享誉国际的设计师受邀出席高端对话,与行业人士分享了设计的心得与独到观点。
此次高端设计师对话,各界设计大师纷纷阐述了对隐潮的理解,“隐潮”是设计界一个全新的名词,除了服装设计和平面设计以外,工业设计或建筑设计都不会很明显地将时下的流行要素体现在设计作品中。
有设计师谈到,我们不应该只关注是设计风格上的潮流趋势,风格潮流很容易被发现,很容易被把握,也很容易被模仿,被颠覆,我们更愿意讨论与产品本质有关的潮流趋势。
贾伟认为,隐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用更高效、简单、质朴的方法改变世界,产生巨大的轰动效应,让更多人去喜欢去体验。
就是一小步的创新带来巨大的效应。
面对简单化的世界需求,未来的创新公司设计出来的东西也会更加直接更加简洁,直指人心。
以下是贾伟接受《KW》杂志采访的详细内容:《KW》杂志:在您心中“隐潮”的定义是什么?贾伟:我觉得今天社会已经发展到微创新时代,就是一小步的创新带来巨大的效应,像奋斗的小鸟游戏,用更高效、简单、质朴的方法改变世界,产生巨大的轰动效应,让更多人去喜欢去体验。
《KW》杂志:您认为2011年工业设计潮流趋势是什么?贾伟:世界其实趋向简单了,人们对产品的需求,对功能的需求,归于质朴,更倾向于喜欢简单的思维方式,而不是复杂的程序、复杂的设计。
我一直提倡“设计师要明心见性,设计要直指人心”,面对简单化的世界需求,未来的创新公司设计出来的东西也会更加直接更加简洁,直指人心。
《KW》杂志:您是怎么兼顾产品功能性和时尚外观性?贾伟:外观设计,人们对他的依赖更加简单,除了外在的感受,人们其实更多的在探寻产品与人的交互,由外及里,基于交互创新、内容创新的微创新更大于功能和外观。
微创新的力量更大,就像微博,只需要几十个字,就是一种微创新,记录生活的过程,更加乐于交流和分享,人们对技术功能的需求越来越简单。
基于传统文化对香山饭店色彩的分析
![基于传统文化对香山饭店色彩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0f9912776eeaeaad1f330fd.png)
作者: 时迪 王逢瑚 贾佳
作者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版物刊名: 美与时代:创意(上)
页码: 73-75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2期
主题词: 饭店 香山 传统文化 色彩 改革开放时期 中国传统 设计者 建筑创作
摘要:在1982年香山饭店落成之初,恰逢我国的改革开放时期,这个饭店的设计在当时引发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争论,褒贬不一。
但不可否认的是香山饭店的设计的确是一次对中国建筑创作民族化道路的探寻。
香山饭店的空间设计处处体现了设计者的这种探寻。
香山饭店粉白涂饰的墙面使得它具有了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诗意"意境;香山饭店黑色、灰黑色的使用以及多处大胆地留白,使得饭店朴素、虚静、恬淡与道家推崇的审美境界相吻合;香山饭店所使用的色彩,在雅致清淡之间更容易使人摒弃"世俗"之气,实现了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上上禅
![上上禅](https://img.taocdn.com/s3/m/ad2deb228e9951e79b8927b6.png)
上上禅作者:宋小宇来源:《中华手工》2011年第12期燃香、观烟、闻香、悟烬——花一炷香的时间,与心灵对话。
贾伟:洛可可设计公司创始人兼设计总监2008年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2007年北京创意设计年度青年人物金奖得主2007年IYDEY国际青年设计创意英才奖优胜奖2006年国际青年设计企业家大奖优胜奖点一炷香,静静观祥,星点火光像刚睡醒的孩子那朦胧的眼,懒懒地眨巴,栩栩轻烟,燎然上升……“不会吧,那烟往下倾泻!”2011年9月22日,伦敦100%Design设计展正式拉开帷幕,“上上禅品”创办人、设计师贾伟的“高山流水”香台,以石代山,以烟代水,烟雾从“山”上溢出,“石”间弥漫,涓涓泻下,在设计展上泛起不小涟漪。
这对于7年间共率领团队荣获7项德国红点产品设计大奖、20多项其他国际设计大奖的贾伟来说,不算什么。
“我的设计,至少保证你没见过。
”“不管艺术、哲学、宗教,这些都是我们看懂语言之后的解读,需要用心体会。
”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多的贾伟爱上中国文化,源于一位友人赠予他北大导师朱良志先生写的关于哲学的书,深受其益,从而延伸到禅宗、诗歌等中国文化。
“我很崇拜国画大师八大山人,他画的东西来自于他对禅宗的理解。
一个画家能够让他的画赋予哲学与宗教精神,这给我的设计很大启发。
”贾伟喜欢中国古代诗歌,尤其是诗中表达“残中见美”的意象,像“冷月”、“枯藤”、“败柳”、“孤舟”,这些看起来凄凉的词,能让他感受到残败之美。
“中国讲究‘月满则亏’,最美的月不是圆月,最美的花是含苞待放的花。
”“荷塘月色”香盘就是本着这一概念设计。
不难发现,香盘上莲头微垂,其实是一株残荷,恰巧体现残败之美。
香插入莲头,烟雾荷下晕出,犹如清晨雾霭,恍若仙境。
用手轻轻触碰,挑起烟雾,于手中把玩,称之“玩香”。
贾伟喜欢用简洁的设计语言,表达深厚的文化和哲理。
“上山虎”香台,是一只白虎爬在向上的香台上,比喻人生道路向上攀登的过程。
每点上一炷香,就是一次历练,掉落在台上的香灰,象征一路艰行的脚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人物专访——设计师贾峰云设计人物专访——设计师贾峰云【TO8TO】:今天我们访谈的设计师,看起来有点点含蓄,属于那种比较淳朴的设计师,可能是时间的沉积让他褪去了年轻的张狂,却拥有了更多的成熟与稳重,他就是我们的贾峰云设计工作室创办人—贾峰云先生。
现代简约依然主流,欧美风,田园风盛行,地中海风狂袭,中国的土地上呈现一派多元化的国际家装潮流。
可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沉淀,盛名在外的中式传统风格还是国人的主导,我个人也比较喜欢中式风格,你是怎样看待风格这样一个问题呢?对中式风格设计有什么好的指导?【贾峰云】:记得刚毕业时看过登昆艳老前辈的一篇文章叫《风格多少钱一斤》,很受启发。
对我后来的设计道路也是有一定的影响。
到现在已经十年了,我一直不太过分强调所谓的风格,好的设计一定是人性化第一的。
强调作品的地域文化很重要,这样不但可以方便装饰材料的采购,还可以节约造价,避免浪费。
为环保做贡献。
我很以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我认为中国的设计将来一定会成为国际设计中的一道靓丽风景。
事实上,已经有很多华人设计师让世界刮目相看了。
比如贝聿铭,比如季裕堂。
国内目前没有真正意义的大师,这和历史有关。
但国内设计的发展速度是很快的。
对于中式设计,我和你一样也比较喜欢。
但我更喜欢用现代手法来演绎中国文化。
而不是非要把自己的设计套在中式“风格”里面,过多的窗花与圈椅等特征的滥用,容易让作品变成设计语言的堆砌。
所以,更多的阅读和理解中式文化的同时,再研究业主的实际生活需求,融入你的创作热情和对作品的爱,相信一定会设计出优秀的作品。
【TO8TO】:我们都知道设计这个行业在现代中国是一个初级阶段,还属于姗姗学步时期,虽说是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尽管在整体水平上没有他们强盛,但是其飞跃的速度也是国外无法比拟的。
你是怎样看待现在国内的设计师水平?你认为设计师们应该具备如何的设计素质?【贾峰云】:国内设计师有很多都是值得尊敬和学习的。
我从业才十年,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就自己工作的经历和体会来看,我觉得现在国内整体上还是发展比较快的。
但这个快也带来必然的“营养不良”。
装修公司的增多,装修市场的膨胀,急功近利的心态,快餐式设计服务等。
制造出了很多“设计垃圾”,也就是缺乏思想的设计。
但也逐渐涌现出一部分设计师开始研究业主的需求并发掘设计内涵,这是值得庆祝的。
大浪淘沙,设计师也会渐渐的分化,未来会有一部分有设计梦想并且敢于追逐梦想的设计师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设计作品,还会有更多的本来就不适合从事设计行业的设计师,投身到其他行业。
我觉得作为一名设计师首先需要具备的素质就是对设计的热情,其次应该是就是认真的工作态度,室内设计是严谨的艺术,不同与纯艺术家。
还有就是安排工作计划的能力,我看有太多的设计师常年挑灯夜战,严重睡眠不足,健康在慢慢的失去。
我觉得这不是在做设计,设计应该是能让你享受其中的,你的工作,客户,方案等应该在你掌控之中,才能做出大家都满意的作品。
之外设计师还应该主动去了解和研究工艺,设计是指导施工的,而非迎合施工。
设计师还需要懂一些消费心理学,呵呵。
总之设计师入门不难,要做好就要努力加悟性了。
我之所以这么爱做设计,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可以令你不断的成长。
如果一个行业很容易就做到顶峰了,我不会选择。
【TO8TO】:我知道贾总一开始并不是从事室内设计这个行业,而是做广告设计的,之后才转到了自己所学的专业室内设计上。
都说你在设计上用色大胆,难道是之前广告设计给你的打下基础?在室内配色这一方面你有什么心得能跟大家交流的吗?【贾峰云】:我毕业后在广告公司做过一段时间的平面设计,这段经历对后来的室内设计确实有很大的帮助。
尤其在配色和构图上。
如果想要学好的配色,在一些色彩设计的书上都可找到答案。
其中有些规律可循,每一个空间的主题气氛需要统一,有一个基础色系。
比如墙面是米色或白色,沙发,窗帘可采用米色到黄色到棕色的色相环中配色。
如果光是这样的统一用色会让人比较自然协调,但也难免会让人提不起精神来。
这时如果在一些小配饰上用上相对跳跃的色彩如蓝色、绿色等会增加空间的神采。
同时光又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道具,一道亮光投射下来,物体会由浅入深的渐变。
立体感会增强。
从空间的性质上看,需要让人休息安静的空间如休息厅,走廊等用色不宜纯度太高,而需要让人兴奋的空间如酒吧、KTV等则反之。
增加色彩的纯度和对比色的运用会有好的表现。
我这里另外要说的是,没有一层不变的配色,色彩其实是情绪的表现。
就像音乐一样,既要有悠扬流畅又要有高潮起伏。
掌握好节奏很重要!多体验,多感受。
在看优秀室内作品之外还要多留意其他设计作品色彩搭配,如服装、平面广告、电影等。
【TO8TO】:由于气温地域、人文习惯及观念各方面的差异,南北方家居的结构、内置等方面有着很多不同的地方。
我常常听到北方的设计师一说业主是南方的,大多都会摇头。
你能具体说说南北设计的差异?【贾峰云】:所谓的南方北方只是相对而言,比如江苏对于北京是南方,而对于广州又是北方了。
我做过不同地方的客户。
其实从人的基本需求来说,简单的用地域划分是不全面的。
就如我不同意用风格来简单划分作品一样。
做惯了北方客户的设计师不习惯南方的客户的挑剔,做惯了南方客户的设计师受不了北方客户对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等等。
但北方也有很多对设计要求很高的客户,南方也有很多比较爽快的客户。
认真对待每一个客户的差异化需求,才能做出好作品!【TO8TO】:2002年你进入北京东易日盛设计公司管理层任主任设计师,两年的管理生涯给你创建个人品牌工作室奠定了基石。
能谈谈当时在东易的一些设计事件吗?在管理的位置上你是如何调动团队的设计精神与合作精神?【贾峰云】:我很感谢东易对我的培养。
它有很好的企业文化,这在家居装修企业中是不多见的。
在东易我养成了很好的工作习惯。
开始做一个有效率的设计师,因为以前设计师给人的感觉都是比较另类散漫的。
记得当时我们设计中心有个设计师设计了一个施工队从没做过的工艺,由于缺乏经验,报价偏低,制作成本又高。
但我们大家都觉得那个设计很好。
公司领导层知道后全力支持我们设计中心,大家共同研究工艺。
最终帮助设计师完成作品。
对设计的最高尊重是我当时学到的一课。
在管理上,由于自己也是设计师,很理解设计师的工作。
但也很清楚的知道大多数设计师都是时间观念比较差的。
我们那时侯每天下班前所有设计师都会聚到会议室,拿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在白板上讲解给大家听,然后每个人针对刚才的方案提出自己的观点。
我再最后总结。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设计师在客户面前表达自己设计想法的能力,还可以集中大家智慧,看到自己设计上的盲点。
更可以增加团队的凝聚力与合作精神。
【TO8TO】:我看过你的一期作品的叫做“休闲的欧洲风情”,其中的欧式古典气息,十分的浓厚。
你在设计欧式风格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能阐述下你理解中的欧式古典设计吗?在欧式古典设计时,如何去把握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呢?【贾峰云】:“休闲的欧洲风情”如果是单纯的欧洲文化表达,则不足以吸引业主。
重点在“休闲”上。
我理解的欧式古典文化其实是更加浪漫更加优雅的文化,区别与中式古典的庄重气势。
我反对欧式元素的堆砌。
关键是欧洲文化的气氛和深层次的理解转化。
一件优秀的设计作品会是令人回味的!在欧式古典设计时,需要把握不同时期的特征,梁柱的不同处理方式,不同时期的花纹,色彩,窗花等等。
然后结合业主的审美品位,做适当的升华。
一定要升华,否则你做的再怎么纯粹到位也是博物馆里的陈设而已。
【TO8TO】:都说你在配饰方面是个中强手,从整体配饰的布局,到细化的单件突显都说明了这一点。
其实现在很多设计师都慢慢的开始深入研究后期的配饰这一块,能说些你在配饰这一方面的心得吗?你是如何看待以后配饰的发展趋势?【贾峰云】:室内配饰就如服装设计中模特的妆容,发型一样。
看似无关,其实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如果说硬装是在搭建舞台,那软装配饰就是演员。
这出戏精彩与否,演员的表演起关键作用。
这是需要深入研究的科目,但切勿顺序颠倒!硬装部分是根本。
以后配饰在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会有越来越多的业主重视配饰。
但重视配饰是以重视设计为前提的,否则作品中的配饰很难完整。
不过这与有些设计师用装饰品来填满空间是两个概念。
【TO8TO】:从小就喜欢画画的你,从开始执笔作画起,到现在一直都未放弃,这么多年的纸笔情缘让你沉醉其中,除了画画,在平时的生活中,你还有什么爱好呢?有没有从其中汲取些设计灵感呢?【贾峰云】:摄影,旅游。
看到好的建筑、美丽的风景、动人的故事就忍不住拿出相机拍下来。
设计中自然会用到。
真正用到的不是具体的设计语言,而是通过镜头记录下来的对人生的感悟。
设计不是苦行僧,是充满自由快乐的旅程!【TO8TO】:都说与业主交谈之后,心中就有个设计方向与概念,不过就怕跟业主沟通设计方案的时候产生分歧,你是如何引导业主正确的设计消费观念?在与业主产生分歧的时候,你又是如何去把握的?【贾峰云】:沟通方案与业主产生分歧是正常的,不用恐惧。
就算是再好的朋友、兄弟、姐妹都有观点不同的时候。
更何况才见了几次面的业主?我希望业主在看方案的时候多提出些不同的意见,这样能帮助我创作出更加有闪光点的作品。
业主在提出个人观点的时候我会先认真倾听,慎重分析对待。
对于合理的部分我会予以肯定并采纳,不合理的部分帮助业主分析不合理的原因,加以引导。
另外我认为和业主沟通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设计师本身。
一个方案如果是经过你深思熟虑,又通过前期很好的沟通很认真的倾听业主的需求及想法与审美。
并结合实际加以糅合。
加上你饱含激情的解说,业主很容易被打动,进而接受。
设计师都怕改方案,一气呵成的构思往往是最好的。
但好方案被扼杀的时候,责任往往不是业主的审美不够,而是设计师的考虑欠周到,造成所谓的气高和寡。
沟通能力对于设计师是相当重要的,并不亚于制图能力。
你有好的想法与构思,可以请绘图员帮助制图调整,而与人沟通则是无法被取代的。
其实大多数业主需要的就是一个能够给予自己指导与帮助的顾问,而非绘图员,更非高高在上的艺术家。
人性化设计同样体现在沟通上!【TO8TO】:从业十载,创业五年,几千个日日夜夜见证了一个设计师的成长。
从之前的懵懂菜鸟,到现在名动一方的设计师,能说说在设计人生中的一些趣事吗?可以总结下你这么多年的创业生涯吗?【贾峰云】:10年,其实才真正开始。
设计人生中,另我感动的故事真的很多。
记得有一次,一个我五年前服务过的业主通过互联网找到我现在的号码打来电话,在电话那头激动又兴奋的对我说:总算找到你了,我新买了别墅,其他的设计师我都信不过,非要找你再为我们家设计!不过好久都没找到号码,今天总算找到了!还有一次设计服务完一个业主,她老公是很成功的企业家,以前常常在外面应酬晚上很迟回家。
有一天她打来电话告诉我说:“小贾,我老公说,‘新房装修好后,觉得家里比外面的酒店好上一百倍,不想出去应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