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之胃痛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PPT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编辑增删页面
中医内科学之胃痛
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友情提示
感谢您不吸烟
手机调成静音
欢迎随时提问
[概 述]
• 一、定义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
痛为主症的病证。 特点: • 1、自觉症状:疼痛 • 2、部位: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
二、文献摘要
3.胃痛与腹痛 腹痛是以胃脘部以下,耻骨毛际以上整个位置疼痛为主症。胃 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要从其疼痛的主要部 位和如何起病来加以辨别。
• 三、 相关检查
• 1. 电子胃镜或纤维胃镜、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等检查 可作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黏膜脱垂等 的诊断,并可与胃癌作鉴别诊断。
• 2. 幽门螺旋杆菌(HP)检测可查是否为(HP)感染。
• 3. 胆红素、转氨酶、淀粉酶化验和B超、CT等检查 可与肝、胆、胰疾病作鉴别诊断。
• 4. 腹部透视可与肠梗阻、肠穿孔作鉴别诊断。
• 5. 血常规可协助与阑尾炎早期作鉴别。
• 6. 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心电图检查可与冠心病心 绞痛、心肌梗死作鉴别诊断。
脾胃虚弱 运化失职
胃失温养
或中阳不足, 中焦虚寒
不 荣 则

热病、火郁、药物
损伤胃阴 胃失濡养
• 三、 病机小结
• 1、 病位: 病变部位在胃,但与肝、脾的关系极为密切。
• 2、 病理因素:胃痛的病理因素主要有气滞、寒凝、热郁、 湿阻、血瘀。
• 3、 病机关键:基本病机是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 病性及转归:胃痛早期由外邪、饮食、情志所伤者,多为实
代表方: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常用药: 加减:
证;后期常为脾胃虚弱,但往往虚实夹杂。
[诊查要点]
• 一、 诊断依据 • 1.主证:上腹近心窝处胃脘部发生疼痛为特 征,其
疼痛有胀痛、刺痛、隐痛、剧痛等不同的性质。 • 2.兼证:常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嘈杂泛酸,嗳
气吞腐等上消化道症状。 • 3.发病年龄:以中青年居多。 • 4.病史:多有反复发作病史,发病前多有明显的诱因。
[辨证论治]
• 一、辨证要点 • 1. 辨虚实寒热,在气在血,还应辨兼夹证。 • 实者:病程短,起病急,多痛剧,固定不移,
拒按,脉盛; • 虚者:病程长,痛势徐缓,痛处不定Baidu Nhomakorabea喜按,
脉虚。 • 寒证:胃痛遇寒则痛甚,得温则痛减。 • 热证:胃脘灼痛,势急迫,遇热则痛甚,得寒
则痛减。
初病在气
气滞:多见胀痛,或涉及两胁,或兼见恶心呕吐, 嗳气频频,疼痛与情志因素显著相关;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代表方:保和丸加减。
常用药:
加减:
3.肝气犯胃证 症状:胃脘胀痛,痛连两胁,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嗳气、 矢气则痛舒,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
舌脉:舌苔多薄白,脉弦。 证机概要: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阻滞。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加减:
• 二、 病证鉴别 1.胃痛与真心痛
真心痛是心经病变所引起的心痛证。多见于老年人,为当胸而 痛,其多刺痛,动辄加重,痛引肩背,常伴心悸气短、汗出肢 冷,病情危急。
2.胃痛与胁痛 胁痛是以胁部疼痛为主症,可伴发热恶寒,或目黄肤黄,或胸 闷太息,极少伴嘈杂泛酸、嗳气吐腐。肝气犯胃的胃痛有时亦 可攻痛连胁,但仍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
4.湿热中阻证 症状: 胃脘疼痛,痛势急迫,脘闷灼热,口干口苦,口渴而 不欲饮,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不畅。
舌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机概要:湿热蕴结,胃气痞阻。
治法:清化湿热,理气和胃。
代表方:清中汤加减。
常用药:
加减:
5.瘀血停胃证 症状:胃脘疼痛,如针刺,似刀割,痛有定处,按之痛甚 痛时持久,食后加剧,入夜尤甚,或见吐血黑便
舌脉: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证机概要:寒凝胃脘,阳气被遏,气机阻滞。
治法:温胃散寒,理气止痛。
代表方:香苏散合良附丸加减。
常用药:
加减:
2.饮食伤胃证 症状: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
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 及便后稍舒。
舌脉:舌苔厚腻,脉滑。
证机概要:饮食积滞,阻塞胃气。
病名:“胃脘痛”之名最早记载于《内经》。 1.《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胃病者,腹膜胀,胃脘当心而痛。”
并首先提出胃痛的发生与肝、脾有关。 2.《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
唐宋以前文献多称胃脘痛为心痛,与属于心经本身病变的心痛相混。 宋代之后医家对胃痛与心痛混谈提出质疑。 金元时代,《兰室秘藏》首立“胃脘痛”一门,将胃脘痛的证候、病
因病机和治法明确区分于心痛,使胃痛成为独立的病证。
明清时代进一步澄清了心痛与胃痛相互混淆之论,提出了胃痛的
治疗大法,丰富了胃痛的内容 。
三、范围
现代西医学中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黏膜脱垂等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 者,属于中医学胃痛范畴,均可参考本节进行辨证论治,必 要时结合辨病处理。
[病因病机] • 一、病因 • 1.外邪犯胃 • 2.饮食伤胃 • 3.情志不畅 • 4.脾胃素虚
• 二、病机
寒、热、湿诸邪 内客于胃 气机阻滞,胃气不和

饮食不节,过饥过饱 五味过极,辛辣无度
损伤脾胃
胃气壅滞,胃失和降
通 则

忧思恼怒,伤肝损脾 肝失疏泄 ,横逆犯胃
脾失健运,胃气阻滞
胃失和降
素体脾虚 ,劳倦过度 久病脾胃受损 肾阳不足 药物损伤
舌脉: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
证机概要:瘀停胃络,脉络壅滞。
治法:化瘀通络,理气和胃。
代表方: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
常用药:
加减:
6.胃阴亏耗证 症状: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 消瘦乏力,口渴思饮,大便干结。
舌脉:舌红少津,脉细数。
证机概要:胃阴亏耗,胃失濡养。
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气虚:指脾胃气虚,除见胃脘疼痛或空腹痛明显外, 兼见饮食减少,食后腹胀,大便溏薄,面 色少华,舌淡脉弱等。
久病在血:疼痛部位固定不移,痛如针刺,舌紫暗或有瘀斑, 脉涩,或兼见呕血、便血等。
二、治疗原则 治疗以理气和胃止痛为主。
• 三、 证治分类 1、寒邪客胃证 症状: 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淡不 渴,或喜热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