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社会工作模式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总体来说,任务中心模式的主要取向是为矫正服务对象提 供短期有效的服务。任务中心模式旨在确认要解决的问题, 认识问题的意义,并将之转化为可以了解和采取行动之任 务,了解有哪些问题解决工作阶段和技术。
源自文库
• 1、基本假设
• 任务中心模式认为:人类是有自我意志的不是内在及外在操 纵下的产物。人们的困扰来自于处理问题暂时能力的缺损, 此困扰正是引发改变的动力。
• 第四、重视专业关系的建立和运用; • 第五、矫正服务对象要参与问题的研判和处置计划; • 第六、直接协助矫正服务对象改变自己来影响环境。
• 4、主要治疗技术
• 直接治疗技术有以下几项: • 第一,支持性的技术 • 第二,直接影响的技术 • 第三,探讨、描述与宣泄的技术 • 第四,反应性讨论的技术
• 任务: • 第一,澄清内在沟通; • 第二,解释认知行为的运作模式; • 第三,指定家庭作业; • 第四,强调体验学习; • 第五,运用逆向操作; • 第六,运用动态的思考和反思
• 4、介入策略
• 第一,辨认失能或扭曲的思考方式和想法,以及该想法如 何导致负面的情绪和失调的行为。
• 第二,自我监控负面思考方式或自我对话。 • 第三,探索负面思考方式与潜在感觉和信念之间的关系。 • 第四,尝试不同的具有正面功能和不扭曲的思考方式类型。
• 4、问题类别 • 第一,人际冲突。 • 第二,社会关系不协调。 • 第三,与正式组之间的问题。 • 第四,角色执行困难。 • 第五,决定的问题。 • 第六,反应性情绪压力。 • 第七,资源不足问题。 • 第八,其他未分类的心理或行为问题。
• 认知行为治疗者认为引起人们行为人们问题的原因不是 事件本身,而是人们对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即人们对事 件的认知,认知、情感和行为相互联系和影响。
• 认知疗法策略,在于帮助矫正服务对象重新构建认知结 构,重新评价自己,重建对自己的信心。
• 2、治疗目标 • 1、改变错误认知或不切实际的期待,以及其
• 第五,检验个人重新对自我、世界、未来的基本假定,在 因应行为及环境调适上的有效性。
• 第六,当矫正服务对象的生活形态和行为模式一旦确立, 符合日常生活作息的常规与要求,则目标达成,可以结案。
第二节任务中心模式和现实治疗法
• 这两个模式的共同之处即相信矫正对象对于问题的解决是 有责任和自主能力的。他们认为人的行为是受外在支配, 人不应推诿自己生活的责任。而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人也有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
• 第三、增强矫正服务对象的自我适应技巧和 “人在情景”系统的功能;
• 第四、增强矫正服务对象的自我实现和满足 感,改善环境以解决问题等。
• 3、实施的原则
• 第一、服务计划应随着对矫正对象了解程度的不同,以及 “人在情景中”的改变而不断修正;
• 第二、提供社会心理服务应以个别化为原则;
• 第三、问题研判的焦点释放在矫正对象目前与过去生活功能 表现与生活环境互动关系方面;
• 人之所以有问题是因为能力暂时受到限制,而非病例因素所 致;
• 解决问题的障碍主要是环境或资源不足; • 人陷入困境时就会产生改变动力,但人有适应问题之本能; • 人有改变的动力,但只想减轻困难到可以忍受为止,而非根
本改变;
• 个人了解到有问题,且处于不平衡状态下,会使个人采取行 动解决。
• 2、基本特质和原则 • 第一,经验取向。 • 第二,整合性。 • 第三,焦点。 • 第四,系统与脉络。 • 第五,短期性。 • 第六,合作关系。
而形成独特之行为方式; • 第五、个人对环境的认知是个人对环境的期望与事实两部分的整合; • 第六、人之所以 会发生适应问题,是来自社会适应失败; • 第七、如果矫正服务对象的人格成为一个开放系统,那么他的自我是可
以改变和成长的。
• 2、治疗目标 • 第一、减低矫正服务对象的焦虑和不安; • 第二、减低“人在情景中”系统的功能失调;
第一节、心理社会和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 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 1、基本假设 • 第一、要了解和预测人的行为必须了解个人与整个形态中的所有人的互
动; • 第二、人类所生活的环境为一个系统,系统内彼此成员间的交互反应和
相互影响,成为一个连锁反应。 • 第三、个人行为反应来自他对环境之知觉、认知和内在心理感受; • 第四、个人出生时即具有独特的本能驱力和攻击性,并与环境相互作用
• 3、焦点
• 第一,问题解决的焦点必须放在矫正服务对象的需求和 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上,即焦点是矫正服务对象所认 为的最重要和最能够去解决的问题,而非机构所认为的 最重要的问题。
• 第二,为了保护矫正服务对象免于一直处于开放的、无 止境的问题处置过程中和关系过度介入,工作者和服务 对象必须对问题进行切割。实际行动应该是部分的、有 焦点的,要一个一个解决,必须把力量集中在达成之目 标上。
• 间接治疗技术主要是针对矫正服务对象的环境做改善或修 正。
• 主要技术包括运用直接干预技巧影响矫正服务对象环境中 有关系的重要他人、重要系统及重要环境方面的工作。
• 二、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 1、基本假设
• 认知行为治疗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 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改变矫正服务对象不良认知和 行为的治疗模式。
矫正社会工作模式
• 从矫正对象的角度看,他们通常面临社会适应欠佳、心理冲 突、行为偏差、社会关系失调等问题,需要给予积极辅导和 矫正治疗,以此改变其行为偏差,增进其社会适应能力,促 使其早日回归社会。
• 各类社会工作模式的形成深受一个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和社 会文化发展的影响,每个服务模式的背后,隐含着各种哲学 思潮的不同取向,以及社工专业自身的使命追求。
他非理性的想法;
• 2、修正非理性的自我对话; • 3、加强问题解决和对策抉择的能力; • 4、加强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
• 3、社工的角色和任务
• 作为教练,社工应协助矫正服务对象懂得如何运用此种 理论与技巧来检验本身各种认知改变与行为修正的成效。
• 作为伙伴,社工必须与服务对象共同探讨其思考运作的 方式,并对其认知错误之处及修正目标与策略达成共识, 以及透过协助矫正服务对象逐步养成正向的因应行为, 提供示范作用促使矫正服务对象学习和规划适合自己的 生活形态与行为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