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单元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第一节基本概念

1.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

(1)食源性疾病

①是指通过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

类疾病。

ⅰ食物是传播疾病的媒介。

ⅱ病原物是食物中的致病因子。

ⅲ临床特征为急性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

ⅳ包括食物中毒、经食物而感染的肠道传染病、食源性寄生虫病以及由食物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所引起的中毒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可分为生物性(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化学性和物理

性三类。

(1)生物性病原物:污染食物的微生物(细菌及其毒素、真菌及其毒素、病毒)、寄

生虫及其卵都可引起人类食源性疾病。

(2)化学性病原物:主要包括农药残留、兽药(抗生素)残留、环境污染物(二噁英、

生物毒素、氯丙醇、氯化联苯)及雌激素和重金属等,均可通过植物或动物进入食物链,并

引起人类的疾病或健康问题。

(3)物理性病原物:主要来源于放射性物质的开采、冶炼,在国防、生产活动和科学

实验中使用放射性核素时,其废物的不合理排放及意外性的泄露。

(2)食物中毒

①指人经口摄入正常数量的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物或把有毒有害物质

当作食物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或亚急性疾病,属食源性疾病的范畴。

②不包括:

ⅰ暴饮暴食而引起的急性胃肠炎;

ⅱ已知的肠道传染病(如伤寒、痢疾);

ⅲ寄生虫病(如旋毛虫、囊虫病);

ⅳ食物过敏;

ⅴ慢性毒害的疾病(如致癌、致畸、致突变)。

③发病特点:

ⅰ潜伏期短,发病突然;

ⅱ临床症状相同或相似;

ⅲ发病与食物有关;

ⅳ人与人之间不传染。

可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包括:被致病菌和(或)毒素污染的食品;被有毒化学品污染的

食品;外观与食物相似而本身含有有毒成分的物质,如毒蕈;本身含有有毒物质,而加工、

烹调不当未能将毒物去除的食品,如河豚鱼;由于贮存条件不当,在贮存过程中产生有毒物

质的食品,如发芽的马铃薯、霉变粮食等。

2.食物中毒的分类

①细菌性食物中毒

②有毒动、植物中毒

③化学性食物中毒

④真菌毒素和霉变食物

3.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

①病因——细菌性最常见、其次为化学性;

②引起中毒的食物——动物性食物多见;

③季节性和地区性(夏秋季多发)

ⅰ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及河豚鱼中毒——沿海地区;

ⅱ木薯中毒——广东、广西等南方地区;

ⅲ霉变甘蔗和酵米面食物中毒——北方;

ⅳ肉毒梭菌毒素中毒——90%以上发生在新疆地区。

发病特点:发病潜伏期短,来势急剧,呈暴发性;发病与食物有关,患者有食用同一污

染食物史;中毒患者一般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临床表现;中毒患者对健康人不具传染性,即人与人之间不直接传染。

第二节细菌性食物中毒

一、流行病学特征、发病原因与中毒机制

(1)流行病学特征

①发病率高,病死率低;

②夏秋季发病率高;

③动物性食品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

肉类及其制品、变质禽肉、病死畜肉。

(2)发病原因

①细菌污染;

②繁殖、产生毒素;

③食用前未烧熟煮透或生熟交叉污染或从业人员污染。

(3)中毒机制

①感染型:食入含有大量活菌的食物而引起的。

②毒素型:细菌污染食品后,在食品中繁殖并产生大量外毒素(如肠毒素)人体食入含有大量细菌外毒素的食物而发生的中毒。

③混合型:既有活菌,又有肠毒素。

二、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

1.沙门菌属食物中毒(感染型)

(1)病原:鼠伤寒、猪霍乱、肠炎沙门菌,致病性最强的是猪霍乱沙门菌,其次是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

①最适温度20~30℃,鼠伤寒和肠炎沙门菌可产生肠毒素。

②100℃时数分钟死亡,70℃经5分钟可被杀死,60℃15~30分钟,55℃1小时可以杀死。

污染食物后无感官性状改变。

(2)中毒食物:多为动物性食物。

①畜肉类及其制品,其次为禽肉、蛋类、奶类及制品。

②来源:肉类(生前感染和宰后污染)、蛋类(禽类感染和肛门腔内污染)、生熟交叉

污染、带菌者污染、乳类(患沙门菌病的奶牛其乳中可能带菌或受污染)。

(3)症状

①潜伏期 4~48小时,长者可达72小时。

②分五型:胃肠炎、类霍乱、类伤寒、类感冒、败血症。

③发热(39℃以上)、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水样便)。

④病程3~5天,预后良好。

2.变形杆菌食物中毒(感染型)

(1)病原:普通、奇异和莫根变形杆菌

①55℃时经1小时可被杀死。

②可产生肠毒素。

③莫根变形杆菌可产生脱羧酶,使组胺酸脱羧产生大量组胺引起过敏性组胺中毒。

(2)中毒食物:动物性食品

①熟肉以及内脏的熟制品,其次为凉拌菜、剩饭、水产品。

②来源:人类带菌者、生熟交叉污染。

(3)症状

①急性胃肠炎型:潜伏期12~16h,恶心、呕吐、头痛、阵发性剧烈腹痛、腹泻(水样

粘液便)、不发热或低热,病程1~3天,预后良好。

②过敏性组胺中毒:潜伏期30~120min,主要表现为面部和皮肤潮红、头晕、头痛、

荨麻疹,病程短,预后好。

3.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毒素型)

(1)病原: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肠毒素。生长繁殖最适pH为7.4,最适生长温度为30~37℃,可以耐受较低的水份活性。金葡菌对热具有较强的抵抗力,70℃需1小时方被灭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