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日文
日本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ppt课件
(广东)有学者认为:没有一个国家 像日本在西方经济和军事技术优势的挑 战面前做出这样迅速成功的“反 应”,19十九世纪中期,日本面对西方 挑战作出的“反应”是( ) A、实行大化改新 B、废除农奴制 C、实行明治维新 D、颁布《权利法案》
(天津)1873年的一天,侍奉日本天 皇的女宫例行给天皇梳理头发时吃惊 地发现,天皇已将自己的长发剪掉。 这件事主要反映了天皇决心 A.革除封建礼仪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C.带动文明开化 D.进行政治制度改革
戊戌变法: 清政府对内依靠汉族官僚地主,对外 妥协退让,共同绞杀人民革命,守旧 势力强大,高度中央集权的专制模式, 对社会变革阻力比较大。
明 治 维 新
明治维新:世界处于自 由竞争了一个较有利的 国际环境资本主义时期, 夺取殖民地的高潮尚未 开始,中国太平天国运 动对西方列强力量的牵 制,为明治维新提供。 戊戌变法: 世纪资本主义向帝 国主义阶段过并开 始瓜分中国
日本明治维新
日本明治维新
一、明治维新背景
二、明治维新的过程
三、明治维新措施
四、明治维新的影响
背
天皇 将军
大名
只是傀儡,毫无实权
景
掌握政权,组成幕府
幕府
有些从事工商业
国 内
武士
幕府统治 经济状况恶化
不满情绪增强 经济实力增强
新兴
政治权利较少 地主、 商人 生活日益贫困 农民、城市平民 进行反抗斗争
D
)
1868年,某日本官员说:“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 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 文明带入国内。”日本人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的 措施是( )
①废藩置县 ②建立天皇制 ③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④提倡文明开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十大差别
佟平
1868年的明治维新把一个封建、落后、分裂的日本迅速改造成了一个文明、科学、发达、统一的日本,1898年的戊戌变法不但没有能有效扭转每况愈下的中国,甚至连变法者自己的生命都不保。没有任何成功经验可以借鉴的日本明治维新为什么能成功?有了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经验借鉴的中国戊戌变法为什么反而失败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科书的回答是:戊戌变法的失败“主观方面,中国资产阶级发展不彻底,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客观方面,中国封建反动势力太强大,严重阻碍变法 。”也有专家提出了新的观点,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改革激进造成的,就像苏联激进改革导致苏联解体一样。同时认为明治维新的成功是因为日本得到了西方列强的支持,而戊戌变法的失败则是中国遭到了西方列强的反对。个人觉得,上述观点都是错误的,这些错误观点的形成和流行,我想除了意识形态的因素之外,主要还是对明治维新的真相缺乏足够的了解。我注意到,在中国介绍日本明治维新的绝大多数资料中,都看不到对明治维新的成功起着绝对重要作用的灵魂人物坂本龙马的名字,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绝大多数中国人对明治维新的了解是多么不足。
戊戌变法不但在变法前时间极短,在变法后更是只维持了103天。戊戌变法这一如此鲜明的“不可持续性”本身,就注定了其必然失败的命运。由此可见, 戊戌变法的实际价值是被中国人过分夸大了,其真正的价值我只能说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综上所述,明治维新的成功和戊戌变法的失败都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在今天,当这两次社会变革都走入历史之后,我们来分析比较其利害得失,不是为了褒贬谁,而是希望能为我们今天的改革提供一个参考。个人觉得,中国改革真正可以和日本的明治维新相提并论的,不是戊戌变法,而应该是邓小平所领导的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日本的明治维新用了5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了200年时间才走完的工业化道路,那么中国的这次改革需要用多少年才能走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了200年才走完的工业化道路呢?这是我们可以观察的一个要点。
浅谈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
浅谈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浅谈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110年前,中国发生了戊戌变法运动。
140年前,日本发生了明治维新运动。
明治维新的成功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一跃成为东方唯一的资本主义强国。
而戊戌变法只是昙花一现,中国依然挣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同时维新,为何结局不同?仔细分析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会发现其实有着诸多不同。
一、国际环境不同。
明治维新前夕的国际环境对日本极为有利。
英国忙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美国处于南北战争期间,法国处于普法战争前夕,沙俄则因克里米亚战争败北,元气大伤。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它在远东的侵略对象主要是中国,对日本较为放松。
而在戊戌变法时期,19世纪末,世界资本主义列强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通过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已经基本把世界瓜分完毕,中国成了列强在东方争夺的“惟一富源”。
列强纷纷在中国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出现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时帝国主义列强绝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二、封建统治势力与维新派实力的强弱不同:在日本明治维新前夕,幕府统治的基础—武士阶层,不仅在上层存在着尖锐复杂的矛盾,而且广大下级武士也因自身经济状况的日趋恶化,对幕府统治越来越不满,甚至发展到“恨主如仇”的严重程度,一部分武士开始向资产阶级转化,这就使幕府陷入极端孤立的地位。
此外,强藩的离心倾向也越来越大。
1864、1865年幕府两次发兵征讨长州藩,标志着幕府与强藩的矛盾也已公开化。
维新势力以中下级武士为核心,抬出天皇为旗帜,与反幕府的强藩相结合,既有基地,又有军队,广大农民和市民也积极参加和支持反幕武装,因此组成强大的维新阵营,一举推翻了幕府旧政权。
中国自秦朝以来,基本上是一个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明清时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辛酉政变后四十多年,清廷实权一直牢牢掌握在慈禧手中。
晚清时虽出现过地方实力派,但关键时刻都无一例外地效忠慈禧。
明治维新的内容
明治维新的内容
明治维新的内容
问题:
明治维新的资料
答案:
明治维新的资料:
1。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颁布宪法;
2。经济上:“殖产兴业”:发展近代工业,兴办工业企业。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科技技术;
3。社会上:采取“改历”,“易服”,“剪发”等措施;
4。军事上:改革封建军制,建立近代化军队,日本军人进行武士道教育。实行征兵制,建立一支崇尚“武士道”精神、效忠天皇的军队。
入党誓词的内容是什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和平共处五项原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
5。文化上:派遣留学生到欧美国家学习,效仿西方建立从小学到大学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向学生灌输忠君爱国思想;
6。思想上:大力吸收西方的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努力改造落后愚昧的社会风气。确立了国民皆学的方针。打破了传统的身份等级制度,在政府“求知识于世界”的开放政策下,掀起了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
【相关阅读】
改革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的意义
• 积极:(1)它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使日本社 会由落后的封建历史发展阶段过渡到资本主义的 阶段,并在这个基础上使日本仅用半个世纪的时 间就发展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2)它为日 本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创造了条件,使日本 成为亚洲唯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因 此,明治维新基本上完成了民主和民族革命的任 务,扭转了日本民族的历史命运,是日本历史上 具有重大进步意义的事件。
象,而是两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有着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本
文就两国变革条件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其一成一败的原因.
主要从以下几点分析
1 2
国内环境 时代背景 文化观念
3 4 5
领导阶级
社会力量
国内环境
惊 破 太 平 梦
几 只 蒸 汽 船
• 第一,日本实现近代化的条件优于中国。由于社会生产力 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两国封建社会内部都已孕育着资本主 义的萌芽。但在19世纪中叶,这两个国家都还不具备进行 资产阶级革命的充分的社会经济前提。只是由于遭到西方 国家的殖民侵略,日中两国才被迫将“采用资产阶级的生 产方式”的任务提上自己的历史议事日程。由于日本经济 发展的普遍水平略高于中国,因此它实现近代化的条件也 比中国更有利一些。 • 第二,日本幕府统治与清朝统治虽然同样面临严重的危机 ,但情况有所不同。在明治维新前,日本幕府统治已成为 众矢之的。其危机主要体现在:一是日本存在着猛烈而持 续的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它有力地冲击着幕府的统治和 腐朽的封建制度。二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和分化也日益 激烈。
明治天皇
明治维新
中国维新派都自幼成长在书斋,参加社会实践 少,改革的依据来源与书本,虽富于献身精神 ,但对政治斗争的残酷性缺乏清醒的认识和足 够的准备,他们的个人经历也相对较少坎坷, 斗争的决心与日本维新派相比差距甚远。除谭 嗣同,康广仁等少数人外,其余的人都没有足 够的魄力同封建势力一决雌雄。此外,以谭嗣 同为首的领导人物缺少谋略。在短短的103天 内,依靠着没有实权的傀儡皇帝雪片般地颁布 了100多道诏令,不分轻重缓急,主次先后, 令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更糟的是,这些条 令没有一条能够扎实的贯彻下去。
近代史戊戌变法明治维新联系与区别
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区别和联系中国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是指自1898年6月11日起,并在此后的103天开展的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维新活动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日本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这两场维新运动虽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具有明显的区别。
从这两个运动的起因和背景来看,有许多相似之处。
中国和日本都是在处于内忧外患和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精神和物质文明的强烈冲击的情况下,由一些思想比较前卫的维新派人士带领,不得不开展的维新运动。
但中国的危机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中国的民族觉醒来自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所造成的伤痛;而日本的危机来自美国黑船的汹汹来袭和幕府政权对人民的剥削和独裁。
日本开始侵略周边国家的时间仅仅发生在其在被美国黑船打开国门之后的20年,由此可见明治维新的成效。
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在持续103天之后,便在慈禧太后发动的戊戌政变下以失败告终。
两个维新运动的内容都涉及很广,各个方面的改革措施都囊括其中,如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教育方面,军事教育方面。
中国戊戌变法的政治方面决定开放言路,精减机构,任用新人;经济方面以工商立国,鼓励民办企业,倡办实业,促进生产。
教育方面废八股,兴西学;创办京师大学堂;设译书局,派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军事方面裁减绿营,改练新式陆军,采用西洋兵制。
日本明治维新经济方面设立工部省管理工商业;改革土地制度,统一货币,设立银行,撤消工商业界的行会制度和垄断组织;教育方面设立文部,发展近代资产阶级性质的义务教育,灌输武士道、忠君爱国等思想,并外派留学生出国留学;军事方面改革军队编制,学习英国和德国,实行军国主义和武士道精神;司法方面仿效西方制度,订立商法刑法等。
除此之外,日本还十分重视社会文化和宗教方面的改革纵观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成果和意义可知,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它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当时的民族资本主义太过孱弱。
戊戌变法&明治维新ppt
日本成功的原因
• 1.日本的封建统治基本比较薄弱.(政治) • 2.日本的倒幕派掌握了较大的实权,拥有中 下级武士的广泛支持.(革命力量) • 3.倒幕派推翻幕府统治后采取了教为有力的 措施摆脱了民族压迫实现.(措施) • 4.列强忙于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革命提 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客观环境)
戊戌变法&明治维新
的原因
日本的维新(1868) • 收到社会基层的响应 • 基于制度的维新,改革社 会体制 • 维新势力以中下级武士为 核心,抬出天皇为旗帜, 与反幕府的强藩相结合, 既有基地,又有军队 • 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 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 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 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
中国的维新(1898)
• 维新层的一厢情愿 • 基于技术成果的维新 • 中国的维新势力仅以有资产 阶级倾向的士大夫知识分子 为核心,依靠没有实权的皇 帝,联合少数官僚。既没有 基地,也无兵权、财权 • 发生在19世纪的90年代末, 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 义阶段过渡,中国成了列强 在东方争夺的对象,出现了瓜 分中国的狂潮
戊戌变法(1898) 失败
一:维新派自身的局限
性 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 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 三:资本主义发展不充 分资产阶级力量薄弱
不敢否定封 建主义
• 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寄希光杆皇帝光绪身上,以获取廉价 的胜利。 • 未触及封建主义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 提倡学习西学却打着孔子的旗号
对帝国主义 抱有幻想
• 维新派尽管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但对帝国主义本质缺乏认识, 一度曾向英、日、美寻求援助,希望他们干涉后党政变,支持中国 变法,结果落空。
惧怕人民群 众
• 他们害怕革命,始终眼睛朝上,使变法运动缺乏一个广泛的群众基 础,结果顽固势力略一反攻,就使自己立刻陷入孤立无援的绝境。
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文化差异(合集五篇)
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文化差异(合集五篇)第一篇: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文化差异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文化差异日本明治维新:吸纳欧美文化,以欧美为师。
了解和掌握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在国内大力兴办现代教育,包括强制推行小学义务教育制,通过政府扶持的形式兴办高等教育。
废除士、农、工、商身份等级制度,倡导四民平等。
移风易俗,开化文明,确立“万民皆学”的方针,重视教育,国内强制推行小学义务教育制,大力兴办高等教育。
日本向西方派遣了留学生日本的留学生回国后从基层开始层层改革。
从文化来说日本天皇具有精神领域的绝对统治地位虽然在政治上权利由幕府统治但是天皇的一道诏书可以对社会造成很大影响凭借功绩成为军政界的重要人物,日本的维新收到了社会基层的响应。
中国戊戌变法:虽然中国经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及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但大都士大夫抵触外来文化,视欧美为蛮夷之邦,鄙夷其文化。
中国都向西方派遣了留学生,中国的留学生回国后则被改革者视为瑰宝任以要职,但是由于中国派系的关系却最终没有被任命在关键的官职上。
加上军政界的社会风气留学生大多很快腐化同流合污。
从观念来说中国的维新是基于技术成果的维新花大笔银子购置西洋军火购用西洋顾问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洋技术。
第二篇:浅析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异同浅析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异同摘要:1868年,日本发生了明治维新运动。
1898年,中国发生了戊戌变法运动。
两次运动都是挽救民族危亡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但明治维新的成功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一跃成为东方唯一的资本主义强国。
而戊戌变法只是昙花一现,中国依然挣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同时改革,结局却一成一败。
本文试图从两者的比较中探讨两国改革运动的异同,通过比较内部条件之不同、个人和组织的权力资源掌握程度之不同以及运行效用之不同,将有关因素进行调理归结阐述了当时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改革,论证了变法中社会基础的重要性,得出了其一成一败的原因。
戊戌变法与同时期的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点及认知
戊戌变法与同时期的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点及认知
比较戊戌变法与同时期的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点及认识。
(1) 相同点:①历史背景相同:都遭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②领导阶级相同:都以最高统治者为首。
(2) 不同点:①时代背景不同:中国戊戌变法时期,世界资本主义已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开始瓜分中国,不愿意中国强大起来;国内的封建顽固势力掌握着清朝实权。
而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世界正处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期,从而使明治维新有一个很好的国际环境;国内的幕府极端孤立,日本的倒幕派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为变法扫除了障碍。
②变法的领导者及其实力不同:中国是具有资产阶级倾向的知识分子和士大夫,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进行变法,力量比较薄弱;而日本是具有革新精神的中下级不共戴天,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明治天皇拥有实权,力量强大。
③改革措施及落实情况不同:明治维新的措施得力有效,戊戌变法的措施大部分无法落实。
④结果不同:中国的戊戌变法仅维持了103天就失败了,而日本的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日本强大起来,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注:以上①②③点是中国戊戌变法失败、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3) 认识:改革就意味着一种新事物要代替旧事物。
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阻力。
社会要发展,就必须要排除制约发展的因素。
变革要想成功,就要敢于果断,并注意发动群众。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改革,事实证明,改革促进经济的发展,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比较(PPT文档)
3重人才,因为明治政府改革的成功,离 不开像大久保利通这样人物的智慧,另 外,日本一个使团出使西方学习的都是 些脑子里有东西的人,对于中国来说, 就是科教兴国,人才战略等等了。
4要与时俱进才能赶上潮流。
5 政府集权,才能领导落后国家飞速发 展。
6 现在落后并不可怕,只要全力改革, 短期内可以超越。
1德川幕府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之下,已经 摇摇欲坠,变法的进行没有受到封建势力太大 的阻力,可以说是势如破竹。
2而中国的封建势力比日本的封建势力 强大的多。中国的封建制度在各个领域都占有 绝对的统治地位,有着完整的封建主义体系。 光绪皇帝只不过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傀儡。
1明治维新不但有“大政奉还” 的高明策略,而且有具体可行简明扼 要的方案.
改革六大不同
一 变法背景 二 变法准备 三 变法条件 四 变法内容 五 对列强态度 六 变法依靠力量
一
1明治维新前期,德川幕府控制着整个 日本。加上西方列强的侵略,日本民族存亡未 知。当时的“尊王攘夷”运动风起云涌连续几 十年。幕府后期,日本发现西洋文明似乎更为 优越,尤其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惨败,使得 日本在一定程度上开始了西学运动。
戊戌变法维新派一直希望得到外国势力 的帮助。
可以说明治维新的成功,正是因为摆脱 了西方列强的介入。
日本倒幕派是利用人民的力量,通过国内战争的手段取得政 权的,正所谓是得民心者的天下,而且也不把希望寄托于外 国势力。
而中国的维新派,把自己的活动范围局限于帝党官僚和士大 夫阶层的少数人的小圈子里面。同时,在第五点中也提到维 新派太依赖西方列强的力量,不但没有从中得到好处,反而 激起了内部矛盾。另外,他们害怕革命,甚至仇视农民革 命.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末日本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目录[隐藏]1 时间断限2 事件背景3 倒幕运动4 革新措施o 4.1 明治维新领导人物o 4.2 政治o 4.3 经济4.3.1 革新成果o 4.4 文化5 历史意义6 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7 参考资料8 外部链接[编辑]时间断限关于“明治维新”作为一历史时期的时间断限,说法不一。
狭义地说,“明治”维新从1868年10月23日(旧历9月8日)宣布改元明治开始。
但一般通常把前一年的1867年大政奉还、王政复古等许多政治变动都包含在内。
其下限则也有废藩置县(1872年)、西南战争结束(1877年)、实施内阁制(1885年)、确立宪法(1889年)等多种主张。
[编辑]事件背景黑船之一的萨拉托加号在19世纪中期的亚洲,日本处于最后一个幕府—德川幕府时代。
掌握大权的德川幕府对外实行“锁国政策”,禁止外国传教士、商人与平民进入日本,只有荷兰与中国的商人被允许在原本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长崎继续活动;此外德川幕府亦严禁基督教信仰。
同一时期,在日本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开始出现家庭手工业或手工作坊。
作坊内出现了“雇佣工人”制,形成资本主义的生产体系。
在商品经济型态的快速扩展下,商人阶层,特别是金融事业经营者的力量逐渐增强。
商人们感觉到旧有制度严重制约着他们的发展,于是开始呼吁改革政治体制。
具有资产阶级色彩的大名(藩地诸侯)、武士,和要求进行制度改革的商人们组成政治性联盟,与反对幕府的基层农民共同形成“倒幕派”的实力基础。
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休·培里(Matthew Calbraith Perry)率领舰队进入江户湾(今东京湾)岸的浦贺,要求日本开国通商,史称“黑船事件(日文:黒船来航)”。
1854年1月,日本与美国于神奈川签订了《日美神奈川条约》,同意向美国开放除长崎外的下田和箱馆(函馆)两个港口,并给予美国最惠国待遇等。
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相同点和不同点:
中国戊戌变法(1898年)与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1)背景相同:改革前两国都是落后的封建国家,资本主义都有一定发展,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2)方式相同:都是本国封建主自上而下进行的;(3)性质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4)内容相似: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了重大措施;(5)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6)作用相同: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不同点:(1)民族危机程度不同:中国在甲午战争后,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帝国主义在华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而日本被美国打开大门后,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化的危机;(2)依靠力量不同:中国依靠的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敢发动和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而本国封建派势力又过于强大,而日本则是在推翻本国幕府统治后,下层的大名、武士纷纷支持变法;(3)结果不同:戊戌变法失败了,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4)影响不同:戊戌变法没有改变中国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但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而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并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不久后,对中国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
简要对比分析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成败原因
简要对比分析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成败原因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是日本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时期,两者都对日本的现代化和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进行简要对比分析,探讨其成败原因。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变革,它标志着日本从封建社会向现代国家的转变。
明治维新始于1868年明治 Restoration,结束于1912年明治天皇去世。
一方面,明治维新的成功得益于日本当时内外部因素的积极助力。
明治维新之初,日本在遭遇外国侵略和内部动荡的情况下,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正是在这个时候,以明治维新为代表的一批志士乡绅率先发动了变革,他们通过推翻幕府政权,恢复天皇的统治地位,实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变革。
明治维新的成败也与日本吸收西方文明的能力密不可分。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大量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制度,积极吸收借鉴了西方的生产力和管理经验,这为日本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戊戌变法是日本历史上的另一次变革尝试,它发生在明治维新之后,是日本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次重要举措。
戊戌变法始于明治十一年(1878年),结束于明治十四年(1881年),是日本明治时期一场政治改革的代称,由日本政府领导人,大久保利通等实施。
与明治维新相比,戊戌变法却并未获得成功,其成败原因也颇为值得深思。
首先要明确的是,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成败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内部因素方面,明治维新日本实行了积极的变革政策,解决了封建体制和藩国割据的问题,推行了近代国家制度,使日本朝着现代化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而戊戌变法,则由于政府领导者的意气用事,对国家政策缺乏深刻的认识,导致了改革政策的不适时宜和不成熟。
在外部因素方面,明治维新日本在国际风雨飘摇的时代里,通过西方列强的压迫和威胁,发展了一系列相关的国家政策,比如文明开化、摊丁入亩等,使日本发展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
而戊戌变法,则由于外部环境不利,导致诸多变革举措无法得到顺利实施。
比较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
比较戊戌变法与日本的明治维新1868年日本的明治维新和1898年中国的戊戌变法,两次改革都是挽救民族危亡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19世纪60年代起,日本进行的这场资产阶级性质改革,不仅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而且使其一跃成为近代的亚洲资本主义强国。
但是,19世纪末中国所进行的资产阶级革命——戊戌变法,却并未扭转中国每况愈下的情况,也没有摆脱民族危机。
相同点:1. 历史背景相似:二者改革时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
戊戌变法时,中国经历了鸦片战争、甲午战败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列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人民面临着民族和民主的双重革命任务。
美国的佩里叩关、黑船来航事件打开了日本紧闭的国门,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使日本面临着民族和民主革命的双重任务。
中日两国在这种内忧外患的社会状况下进行了改革。
2. 目的相同:二者都要求摆脱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使国家走上富强之路。
戊戌变法希望通过学习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形态,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国家富强。
明治维新希望建立起天皇制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使国家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3. 性质相同:二者都是在最高统治者的领导下进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希望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4. 改革内容大致相同: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在政治上都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经济上提倡兴办实业,发展资本主义;文化上提倡科学,兴办新式教育等。
二者的改革措施都不是局部性的,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较为全面。
5. 列强态度相似:戊戌变法中,广学会对戊戌变法的推动起到了不小作用。
英美日驻华使馆,在政变时保护过部分维新领袖,政变后,康梁等人得到了列强的保护。
英美处于自身利益考虑,对明治维新竞相扶植,政治上偏袒强藩,经济上提供资金等,帮助日本训练军队等。
不同点:1. 社会基础不同:戊戌变法时,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基础,顽固派势力根深蒂固。
比较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比较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摘要]近代中日两国所面临的许多问题,都有相似之处。
而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也都是作为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而出现的。
它们在两国历史上都有重大的意义。
但是,它们对两国历史的实际影响,却不可同日而语。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在中日两国近代化进程中均占有重要地位,两者有类似起因,戊戌变法仿效了明治维新的变法内容,性质均为流血但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变法,但是结果大相径庭,一个改变了国家命运,另一个却被顽固派镇压失败。
戊戌变法虽然最终失败,但在唤醒国民独立、自强意识等方面仍具有积极意义。
日本的明治维新虽然成功,但却为日本最终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埋下伏笔。
[关键词] 维新戊戌变法明治维新一、历史背景相近:两次维新都发生在19世纪中后期,中日两国都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断。
外来侵略导致被迫“对外开放”,民族矛盾不断上升。
西方侵略客观上带来的先进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力地冲击了原有的封建生产方式和伦理纲常,催生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和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潮。
二、目标性质类似:都是向西方学习,通过政府命令自上而下推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目的是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
三、领导阶级相同:两国的维新领导人都出生在封建家庭,同时又是深受西方资本主义影响的知识分子,他们的行为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四、列强态度相似:英美出于自身利益要求对明治维新竞相扶植,政治上偏袒强藩,经济上源源提供工业品和武器,并帮助培养人才、训练军队、改善军备。
戊戌变法中,广学会对戊戌维新的兴起有不小推动作用。
英美日驻华使馆,在政变时援救保护过部分维新领袖。
政变后,日本政府和政界要人,继续为维新派提供了活动场所和部分经费。
五、政策措施雷同:两国都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方面实施改革。
戊戌维新实际上就是以明治维新为榜样、亦步亦趋进行的。
然而,两者的成效和结局却大为不同。
明治维新的成功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一跃成为东方唯一的资本主义强国。
日本的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戊戌变法异同有哪些
日本的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戊戌变法异同有哪些日本的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戊戌变法都是向西方学习的一种改革,那么日本的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戊戌变法有何异同呢?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日本的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戊戌变法异同,欢迎大家阅读。
日本的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戊戌变法异同一、区别:①社会背景不同日本方面-人民反抗持续而猛烈,新兴的阶级力量相对较强,统治阶级内部发生较大分化;中国方面-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比较强大。
②领导力量不同日本方面-中下级武士拥有较大武装力量,通过武装倒幕,使天皇掌握实权,改革的阻力相对较小。
中国方面-改良派不能发动群众,寄希望于毫无实权的皇帝,虽颁布了一系列措施,但根本无法实施。
③国际环境不同日本方面-明治维新期间,世界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争夺殖民地的高潮还未形成,西方列强正加紧侵略中国,客观上也为日本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中国方面-维新变法期间,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迫切需要开拓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掀起了瓜分了中国的狂潮,在这样的情况下,变法图强,为帝国主义所不容。
④结果不同日本方面-明治维新获得成功,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中国方面-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维新变法失败,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相同点:①都是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进行;②都是资产阶级发动;③都促进了思想的解放;④都准备走君主立宪制的道路。
日本的明治维新的内容在日本的社会体制方面,明治天皇将有皇室血脉的人一律称之为“皇族”,原先的贵族则称呼为“华族”,那些贵族们的门客、幕僚被称为“士族”,其他人则全部统称为“平民”。
这虽然只是形式上的平等,并且允许各阶级之间进行交往,但显而易见仍然存在阶级的分别。
在教育方面,明治天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许多大学、中学和小学,争取让每个孩子都能受到教育,并且在课本中大量灌输军国主义、武士道思想,这也为之后日本的全民军国主义思想打下了基础。
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
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摘要: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
明治维新指19世纪末日本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在当时日本与中国都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然而,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成功从封建自然经济转变到资本主义社会,成功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而中国最终却以失败告终,没能推翻封建社会建立新的政权。
关键词:维新变法,日本赶超中国。
隋唐时期,日本为了打破封闭和孤寂,发展本土文化、扩展生存空间和加强对外联系,多次派遣隋唐使出使大唐,像我国学习。
由此可见,在当时日本是以我国为学习对象的。
然而却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迅速崛起,甚至有超越中国之势。
总的来说,日本的维新改革,促使日本的迅速发展,是日本历史上重大事件之一。
两次变法,虽然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仍有许多不同。
中国的戊戌变法之所以失败,与当时的国际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19世纪末,世界资本主义列强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通过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已经基本把世界瓜分完毕,中国成了列强在东方争夺的“惟一富源”。
列强纷纷在中国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出现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时帝国主义列强绝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所以,戊戌变法是顶着巨大压力艰难前行。
而日本处在改革期间,对日本极为有利。
英国忙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美国处于南北战争期间,法国处于普法战争前夕,沙俄则因克里米亚战争败北,元气大伤。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它在远东的侵略对象主要是中国,对日本较为放松。
发起改革的人、势力也有所差别,我国领导改革的是一些没有任何权利的文人墨客,当时,这些文人仅仅只是依靠统治者对自己的信任、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的重大作用和缺乏实践经验的改革。
更何况当时光绪帝没有任何实质的权利,几乎一切的权利都掌握在慈禧的手中,而康有为在改革中深深触及了奴隶主和旧贵族的势力和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治維新と戊戌の変法――近代化の成功と失敗
文科出身としての私は明治維新と戊戌の変法についての歴史を学んだことがある。
私から見れば、日本の明治維新は成功で、中国の戊戌の変法は失敗だ。
これらは単なる歴史と政治だけでなく、両国の近代化に大きく役を立ったと言っても言い過ぎない。
明治維新とは江戸幕府が崩壊して、天皇を中心とする新政府が成立する過程だ。
つまり、日本に近代国家を創出したために、行政制度のみならず教育・産業・金融などを含めた総合的な改革だ。
戊戌の変法とは光緒帝の全面的な支持の下、若い士大夫層である康有為・梁啓超・譚嗣同らの変法派によって、近代化を目指して行われた政治改革運動を言う。
改革の日数があまりに短いので、「百日維新」と呼ばれることもある。
両方の内容は似ているが、結果はまったく異なる。
日本では政治上、廃藩置県と大政奉還が実施されて、中央集権化が進み、憲法が制定された。
経済面では、近代の資本主義経済を目指すことになった。
殖産興業が実施されて、西洋式工業技術が導入された。
社会制度面では、グレゴリオ暦の採用とか断髪令とか改服令などがある。
軍事面では、徴兵令が実施され、近代的な常備軍が創設された。
思想文化面では、文明開化政策が実施され、小学校から大学までの男女に等しく国民教育を施すことを目指して、自由主義や個人主義などの近代思想が流行してきた。
それから、明治政府が成立し、中央集権化も強くなり、政府主導の産業育成が始まり、軍隊と文化と法律と宗教と思想なども発展してきた。
短期間の内に西欧列強に比肩する国家を築き上げ、富国強兵を実現させた。
その上で、明治維新は欧米列強に抑圧されたアジア諸国にとって近代化革命の模範ともなった。
要するに、明治維新のおかげで、日本は成功裏に封建国家から資本主義の国家へ渡し、民族の危機をまぬがれ、当時のアジア唯一の近代国家になったのだった。
しかし、それに対して、戊戌の変法はどうなったか。
中国は、政治上、立憲君主制をとって、総裁・議定・参与の三職からなる資本主義社会の機構確立させるという改革を行った。
経済面では、資本主義的な工業と農業と商業を保護した。
軍事面では、古い「绿营兵」を近代陸軍に移行させた。
思想文化では、科挙制度を廃止して、学校と学会を創立して、留学生を派遣した。
しかし、これらは変法派の夢にすぎなかった。
中国を豊かにすることがてきなかったのだ。
結局、光緒帝は幽閉されて、譚嗣同ら6人の官僚は菜市口で処刑された。
改革の施策のほとんどが、戊戌の政変の後に廃止された。
要するに、国政の本格的な近代化を目指す変法自強運動は中国の封建制度を根本的に変化させることはなく、保守派の反撃に遭って打倒された。
この運動からして、当時中国の近代化は失敗だった。
この二つの改革は両国の近代化に異なる効果をもたらしてしまった。
なぜなら、その時の内部と外部の環境が異なっていたからだ。
明治維新は1860年代に行われたが、外部環境的には、世界はまだ資本主義の自由競争の時代だった。
その時の欧米列強は中国を目指しており、日本は改革のための時間的余裕が与えられた。
だから、日本は辛うじて植民地化の危機を免れた。
一方、戊戌の変法は1890年代に行われたが、当時資本主義がもはや帝国主義の段階に向かっており、中国を分割しようという機運が列強の中に高まっていた。
そのような状況下において、列強は絶対に中国が改革を通じて、アジアの新しい独立した国家になることを許さなかった。
内的要因としては、改革の条件と手段とか、維新勢力を形成する層の広がり具合の違い
とか、西洋文化への態度の違いとか、制度の実施などだ。
まずは改革の前提条件だと思う。
日本では、明治維新以前から、資本主義の商品経済がすでに全国的に盛んだった。
さまざまな商人たちは、農村からの独立性が高くて、封建勢力と外国資本への依存度が低く、改革精神が旺盛だった。
それと比べて、戊戌の変法以前は、中国の資本主義はあまり発展していなかった。
洋務運動があったが、経済の形式はあまり変わらなかった。
新たに生まれた民族資本階級も、封建勢力や外国勢力と対峙するにあたり、改革性より妥協を選ぶ傾向の方が強かった。
二番目は改革の手段だと思う。
明治維新では暴力をもちいて権力掌握が行われたが、戊戌の変法では暴力が使われず、実際の権力がなかった光緒帝に依頼するかたちで急激に行われた。
三番目は維新勢力を形成する層の広がり具合の違いだと思う。
明治維新以前は、資本階級のほか、新興地主の利益も幕府に認められず、保守勢力からの反対にあっていた。
そして、農民や武士たちなども幕府の統治に対する不満が高まっていた。
西南地方の強い藩侯も倒幕運動を支持した。
その結果、明治維新では中下級武士を中心としつつ、藩侯からの協力、天皇という大義名分の御旗、農民と市民からの支持もあって、強い倒幕勢力が生まれた。
一方、戊戌の変法以前の中国では、地主の利益が封建的な土地制度と密接に繋がっていた。
地主たちが封建制度の支持者だったのだ。
金持ちと商人が自分の利益を求めるために土地に投資して、地主にもなった。
実は変法はただ尐数の知識階級が支持しただけだった。
それに対して、西太后のもと、地主や商人や官僚などが強大な保守勢力を形成し、また、外国侵略勢力も保守勢力を支持した。
だから、保守勢力が反撃したら、維新勢力はすぐ瓦解した。
四番目は両国の西洋文化への態度の違いだと思う。
当時の日本は外国の文化を喜んで全面的に吸収した。
それに対して、中国は儒家思想からの影響が多すぎた。
外国からの新しい思想や物事に対する拒否感が強かった。
だから、中国で維新を推進することは簡単なことではなかったのだ。
最後は両方の制度の実施だと思う。
明治維新では実際の権力のもとに、様々な改革措置がスムーズに実施されたが、戊戌の変法で提案された措置は保守勢力からの妨害で無効になった。
以上の様々な外的および内的要因のため、日本の明治維新は成功した。
そして、日本を強国へと導いたのである。
しかし、それを真似ようとした戊戌の変法は、ただ歴史の悲劇を演じる以外はなかった。
近代化は、その未来は明らかだが、そこまでの道のりは紆余曲折だと言われている。
日本の明治維新は急激に行われたため矛盾も尐なくなく、士族や農民の不満を招いた。
中国の戊戌維新は失敗したが、中国における根底からの改革という流れはもはや止めることができなくなった。
その後、孫文・黄興らは漢民族による新政権が必要であるとの認識の下、革命運動に身を投じて、中国の近代化の実現を求めたであ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