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西南情韵
西南情韵
教唱《阿西里西》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教学难点
理解歌曲所表达的生活内容,掌握混声合唱的相关知识,懂得歌曲中衬词的作用。
教学方法
欣赏,教唱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光盘,电子琴
通用教案
个性化修改
情景设计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劳动最光荣,那么大家热爱劳动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唱一首关于劳动的歌曲《阿西里西》
当泼水刚开始时,彬彬有礼的傣家姑娘一边说着祝福的话语,一边用竹叶、树枝蘸着盆里的水向对方洒过去。“水花放,傣家狂”,到了高潮,人们用铜钵、脸盆,甚至水桶盛水,在大街小巷,嬉戏追逐,只觉得,迎面的水,背后的水,尽情地泼来,一个个从头到脚全身湿透,但人们兴高采烈,到处充满欢声笑语。一段水的洗礼过后,人们便围成圆圈,在锣和象脚鼓的伴奏下,不分民族,不分年龄,不分职业,翩翩起舞。激动时,人们还爆发出“水、水、水”的欢呼声。有的男子边跳边饮酒,如醉如痴,通宵达旦。
3.音乐知识
傣族和傣族音乐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部靠边境的弧形地带,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元江、新平等自治县。人口103万(1990)。傣族地区处于云贵高原的西端,高黎贡山、怒山、哀牢山等形成天然屏障,澜沧江、怒江、元江蜿蜒宽阔,湍流不息。在这山水之间,散布着许多峡谷平坝(小平原),是傣族人民居住的地方。在这美丽的平坝里,河流纵横、土地肥沃,生长着许多热带、亚热带作物和珍贵药材。稻谷生产是傣族的主要传统作物,西双版纳和德宏素有“滇南谷仓”的美誉。
一.歌曲创作背景
二.教唱歌曲的简谱
三.教唱歌曲
教学反思
问题聚焦
歌曲的演唱
探究与展示
1.作者简介
范禹(1923—)歌词作家。1952年入中央民族歌舞团从事歌词创作。1962年转到贵州黔南文学艺术研究室。
最新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下第二单元《西南情韵》word教案
第二单元西南情韵(一)课时分配建议本单元用3课时。
可考虑将学习歌曲《阿西里西》和《歌唱美丽的家乡》安排一个课时;《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与《五月蝉虫唱得好》安排为一课时;聆听《瑶族舞曲》与演奏的部分内容安排为一课时。
此外,也可以另作考虑安排,如只重点唱好一首歌,另一首歌曲改为欣赏;欣赏也精听一首,另两首只作浏览性的粗听即可。
(二)学唱《阿西里西》和《歌唱美丽的家乡》1.要让学生完整地聆听录音或范唱。
必要时可多听几遍。
2.学习这两首歌曲时,可先直接学唱歌词(在听录音或范唱的基础上,用听唱、模唱的方法)。
然后再对照降B调和D调唱名位置练习唱歌曲的曲谱。
可以在歌谱开始句的音符上方加注唱名的标记(唱名标记:do=d、re=r、mi=m、fa=f、sol=s、la=l、si=si)。
必要时在全曲曲谱的个别音上也加注唱名标记。
参看课本“实践与创造”的第一题谱例。
这种做法体现了“降低识谱难度”、“重在感受、体验音乐”的理念。
3.在唱熟(能够背唱)歌曲后,如有条件可按彝族、苗族服饰或苗族舞蹈动作进行化装表演唱。
4.学习《阿西里西》时注意9—12小节的大跳音程要唱准。
即:为了表现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除注意歌曲的速度外,务必注意其力度变化的层次。
此外,也可以采用固定音型或固定节奏为歌曲伴唱、伴奏。
如:5.学习《歌唱美丽的家乡》时,注意苗族飞歌的节奏自由、曲调悠扬的特点,尤其要注意任意延长音()和下滑音()的运用。
特别是第9小节和第18小节的两个降音,一定要唱好。
必要时要用琴或范唱加以辅助。
6.结合学习苗族飞歌《歌唱美丽的家乡》,可让学生听小提琴曲《苗岭的早晨》(或片段)。
(三)聆听《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和《五月蝉虫唱得好》1.要完整地聆听全歌,感受、体验歌曲的基本情绪,并认识歌曲的体裁形式——混声合唱。
对这首合唱来说,还应引导学生知道它包括了哪些声部及合唱中的领唱形式。
2.可以引导学生唱一唱这首歌的两段音乐素材,初步体验歌曲的风格及衬词的作用。
八年级音乐 第二单元《西南情韵》(第一课时)教案 人音
激发学生
学习此曲的
兴趣,在主体
的参与实践
中学会歌曲。
4、
艺术
创作
1、出示固定节奏
2、用固定节奏为歌生分组合作练习。
3、学生表演。
培养合作
能力,在实践
中表现音乐。
5、
师生合作
师钢琴伴奏
学生表演
情感升华
课外作业:收集一些有关瑶族的资料(地理的、历史的、民俗的文字、图片等)
解的西南少数民族做简单介绍。
创设气氛,
激发兴趣,为
课堂做铺垫。
教师总结并简介西南少数民族的风土
人情。
2、
欣赏《远
方的客人
请你留下
来》
1、简介歌曲及背景知识。
2、播放歌曲提问:歌曲的体裁形式?歌
曲的基本情绪如何?
1、认真聆听,并能用简单的动作
或语言表达感受的情绪。
2、回答问题。
让学生在
参与中,通过各种方式更好的体验、感受音乐。
第二单元 《西南情韵》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歌曲《阿西里西》
教学目标:1.能够感受、体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的音乐情绪,理解歌曲所表达的生活内容,掌握混声合唱的相关知识。
2.能够用自然圆润、略带弹性的声音和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阿西里西》,并能用固定节奏为歌曲伴奏。
1、媒体出示歌曲的两个基本素材
2、分组讨论,设计动作。
1、跟钢琴伴奏哼唱。
2、设计简单的动作,表演感受。
3、
学习
歌曲
《阿西
里西》
1、简介歌曲相关知识。
2、教师范唱。
提问:歌曲的音乐情绪 ?
第二单元西南情韵教材分析3
第二单元西南情韵教材分析1-1(一)《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1.作者简介范禹(1923—)歌词作家。
1952年入中央民族歌舞团从事歌词创作。
1962年转到贵州黔南文学艺术研究室。
麦丁(1927—)作曲家。
现在中央民族歌舞团从事专业作曲工作。
代表作有《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56个民族56首歌》等。
2.歌曲分析《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作于1953年。
1954年由中央民族歌舞团及中央歌舞团相继演出。
当时,前者采用撒尼语演唱,后者采用汉语演唱。
1957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中,这首歌获得了金质奖章。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这首混声合唱是根据撒尼(彝族的一个支系)民歌及彝族民间艺人金国富的歌曲改编而成的。
歌曲表现了云南彝族人民在丰收后的节日里,与远方的客人共度佳节的欢乐心情,同时也表现了彝族人民热情好客的习俗与风尚。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的基本素材是两个曲调。
即:这首歌是一道混声合唱曲。
在演唱过程中有女声领唱参与其中。
歌曲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大部分由三个乐段(A、B、B′)组成。
第一乐段(引子后第1—10小节)先由女高音声部呈现第一个音乐素材,然后由男高音声部稍作变化地予以重复。
在这个乐段里,鲜明地展现了丰收在望的美景,也充分地表现了人们无比喜悦的心情。
第二乐段(第11—19小节)由女声领唱切入主题——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而后由混声合唱予以呼应,不仅主人欢迎,连老圭山也在欢迎。
第三乐段(第20—28小节)是第二乐段的变化重复。
第二大部分(即第三段歌词部分)与第一大部分基本上相同,但第一乐段有所减缩,后面又加了一段尾声。
在这部分里,进一步展示了彝族人民幸福生活的景象,也进一步表达了彝族人民对美好未来、对伟大祖国的衷心祝福。
在这首优美抒情的歌曲里,一直贯穿着一种欢快活泼、热情洋溢的情绪。
其中,那颇具民族风格的衬词及其旋律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当然,那推向高潮的尾声也是这首歌画龙点睛的重要一笔。
新课标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第二单元《西南情韵》教案
新课标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第二单元《西南情韵》精品教案教学设计思路:《西南情韵》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琳琅满目,多姿多彩,但是在有限的一两节课内,不可能把西南每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讲得面面俱到,因此,我认为本单元的内容在备课时应该重新整合,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突出教学重点难点,进行教学。
如本节课我以歌唱教学为重点,又以西南的歌、舞、乐的欣赏为辅,多方位多层次地让学生感受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
课型: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使学生多角度地感受绚丽多姿的西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并培养学生对西南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和体验西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一)欣赏舞蹈《雀之灵》录像片段讲课之前,先让我们来共同欣赏一段优美的舞蹈。
[课件](二)提问:片中舞蹈造型模仿的是什么动物?杨丽萍跳的孔雀舞是哪个民族的代表性舞蹈?……(三)导入课题《西南风情》我国的西南地区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在这片面积不大的国土上星罗棋布地分布了30多个兄弟民族,从而构成了这一地区五彩斑斓,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这里,山美水美歌舞更美。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音乐去旅行,共同领略这多姿多彩的西南情韵。
[课件——西南情韵]二、欣赏:(一)简介侗族大歌首先,我们走进贵州的黔东南,侗族居住的地方来看一看。
有民谚说,“侗人文化三样宝:鼓楼、大歌和花桥。
”其中的大歌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用耳朵和心灵去捕捉与欣赏的民间音乐,这个,也正是今天我今天要让大家认识的。
在侗家山寨里,到处可见这样千年的古榕。
这些倔强的生命所造就的离奇景观令人叹为观止,同学们也一定会从中体会到这个民族别样的风情吧。
让我们来听听姑娘们的歌声吧[课件]你最初的感受是什么?演唱方法是什么?[初听]学生:原生态质朴纯朴整齐高昂明亮老师:对,不要小看了侗族大歌,这是侗族大歌的特点,也是侗族传统文化最精粹的部分,是当今世上唯一无文字、无乐谱、无指挥、无伴奏的多声部自然和声。
天津市佳中学八年级音乐《第二单元 西南情韵》教案
第二单元西南情韵第 2 课时知识与技能:能够感受、体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的音乐情绪,理解歌曲所表达的生活内容。
过程与方法:掌握混声合唱的相关知识,懂得歌曲中衬词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喜欢西南地区的民族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重、难点: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生活内容。
学法指导:通过利用范唱,音响资料等手段的示范性,启发学生探索歌曲的情感处理。
教学方法:聆听、模唱、体验。
探究内容:通过欣赏,体会作品内涵。
互动内容:讨论作品的情感表达。
实验及教具使用:录音机、钢琴教学过程:一、欣赏、学习《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1.作者简介:范禹:歌词作家。
1952年入中央民族歌舞团从事歌词创作。
1962年转到贵州黔南文学艺术研究室。
麦丁:作曲家。
现在中央民族歌舞团从事专业作曲工作。
代表作有《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56个民族56首歌》等。
2.歌曲分析:《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作于1953年。
1954年由中央民族歌舞团及中央歌舞团相继演出。
歌曲表现了云南彝族人民在丰收后的节日里,与远方的客人共度佳节的欢乐心情,同时也表现了彝族人民热情好客的习俗与风尚。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的基本素材是两个曲调。
这首歌是一道混声合唱曲。
在演唱过程中有女声领唱参与其中。
歌曲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大部分由三个乐段(A、B、B′)组成。
第一乐段(引子后第1—10小节)先由女高音声部呈现第一个音乐素材,然后由男高音声部稍作变化地予以重复。
在这个乐段里,鲜明地展现了丰收在望的美景,也充分地表现了人们无比喜悦的心情。
第二乐段(第11—19小节)由女声领唱切入主题——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而后由混声合唱予以呼应,不仅主人欢迎,连老圭山也在欢迎。
第三乐段(第20—28小节)是第二乐段的变化重复。
第二大部分(即第三段歌词部分)与第一大部分基本上相同,但第一乐段有所减缩,后面又加了一段尾声。
在这部分里,进一步展示了彝族人民幸福生活的景象,也进一步表达了彝族人民对美好未来、对伟大祖国的衷心祝福。
最新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西南情韵》ppt课件
阿鲁阿卓,彝族,贵州省毕节市人。
总政歌舞团青年独唱演员、中国音乐家 协会会员、中国声乐最高奖“金钟奖” 通俗唱法金奖、中央电视台“全国青年 歌手电视大奖赛”金奖得主。
何洁,中国内地著名流行女 歌手、影视演员,亚洲新一代小 天后。2005年因参加湖南卫视超 级女声比赛荣获年度第四名随后 出道,实力与偶像兼具,内地唯 一一位选秀出道“影视歌全面发 展嘚三栖人气偶像”,内地乐坛 无可匹敌嘚最佳情歌代言人,
代表作品:
《你一定要幸福》《 希望》
《 我多么怀念 》《请不要对我说sorry》 《那年夏天》《经过》(陈楚生合作)
曲比阿乌,出生在四川省凉山 彝族自治州, 自幼喜欢唱歌,年 仅16岁时就进入当地歌舞团任歌 舞演员。
1979年参加四川省文艺汇演获 奖; 1980年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 艺汇演获优秀表演奖;1982年毕 业于天津音乐学院,当年调入中 央代民表族作歌:舞团任独唱演员至今。
制作小乐器——摇铃或鼓
乐器名称:摇铃
材料准备:准备一些小东西, 如小石子、生嘚米粒、纽扣、 螺丝钉、螺丝帽、回形针、 弹珠、塑料小颗粒、干燥嘚 豌豆、图钉
制作过程及方法:
把其中一种小东西倒一点到 瓶子里,然后把瓶子摇一摇。 接着再轮流放入其他嘚小东 西,看看哪一种东西可以发
乐器名称:鼓
材料准备:空嘚容器 (如塑料 盒)、厚纸板卷成嘚棒子、塑料 提袋、坚固嘚绳子、胶带、剪 刀、细棒子
歌曲分为两大部分: 1.第一部分由三乐段构成,即ABB` A:女高声部呈现第一个素材,然后由男高声部稍作变化加以重 复,展现了丰收在望嘚季节,表达喜悦心情; B:女生领唱切入主题,后由混声呼应,不仅主人欢迎,连老圭 山也在欢迎; B`:第二乐段嘚变化重复;
2.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基本相同,稍加缩减,加了一段尾声。 进一步表达了彝族人民幸福生活嘚景象,及其对美好未来、对 伟大祖国嘚衷心祝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西南情韵(3课时)第一课时《阿西里西》一、教学目标:1、学习和了解西南地区彝族的民间音乐,感受这个民族的音乐特色。
2、欣赏彝族民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了解混声合唱的一般知识。
3、能用自然圆润、略带弹性的声音和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阿西里西》,并能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设计演唱形式。
二、教学重点:通过欣赏《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能够了解彝族的民族音乐特色。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地把握歌曲情绪,并加以完美表现。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琴、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导入。
导入:同学们好!请看一段视频资料(彝族火把节),说说:(1)、这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2)、他们在庆祝什么节日?2、彝族和彝族音乐(1)、(讲授)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
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
(2)、彝族音乐丰富多彩,富有特色,舞蹈多与歌唱相伴。
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塑造了一位美丽、勇敢、坚贞的撒尼姑娘的形象。
(出示课件,简单介绍)(3)、彝族的民间乐器有30余种,流传最广的有无膜短笛、葫芦笙、三弦、月琴,以及巴乌、马布和口弦等(出示课件)3、欣赏《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1)、做于1953年,1954年由中央民族歌舞团及中央歌舞团相继演出,1957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中,这首歌获得了金质奖章。
(2)、仔细聆听这首歌曲,回答下面的问题:①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②歌曲采用了哪种演唱形式?③歌曲表达了彝族人民怎样的心情。
(3)、进一步欣赏,加深理解。
这是一首混声合唱曲,在演唱过程中,有女声领唱参与其中。
歌曲可分两大部分:(一)、三个乐段(A、B、B1),A----女高音声部呈现,男高音声部予以重复;B女声领唱,而后混声合唱予以呼应;B1是第二乐段的变化重复。
(二)、第二部分基本与第一部分相同,但第一乐段有所减缩,后面又加了一段尾声。
在这一部分里,进一步展示了彝族人民幸福生活的景象,也进一步表达了彝族人民对美好未来、对伟大祖国的衷心祝福。
4、学习彝族民歌《阿西里西》(1)、老师范唱歌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歌曲情绪是怎样的?老师在演唱时的声音是怎样的?(3)、歌曲中的衬词有什么作用?(4)、采用视唱法学习歌曲,锻炼学生的能力。
(5)、根据老师的提示,完整演唱歌曲。
5、实践创编:请你根据你对歌曲的理解设计演唱形式6、感受体验:同学们,彝族的歌唱多与舞蹈相伴,我们听到这样活泼欢快的歌曲,会很自然的想跳起来,那么,彝族的舞蹈是怎样跳的呢?(老师示范:三步一跺、三步一跳、吸跳、击掌等等),让我们随着音乐跳起来吧!(播放彝族歌曲{赶圩归来阿哩哩},进一步加深对彝族音乐的理解)7、课堂小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枝朵花,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每一朵花都开得那么绚烂美丽。
下节课,老师还要带领你们去领略西南地区其他少数民族的风采,这节课的内容就到这里了,下课。
(在《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的歌声中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本课内容涉及彝族民族音乐,学生对这个民族的音乐特点知之甚少,因为怕学生产生不能理解的现象,所以,我只选取了两首歌曲:一首为欣赏,一首为学唱。
课后总结看来,内容稍显单薄。
设计学跳彝族舞这个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彝族舞蹈的动作要领,对加深他们对彝族音乐的理解很有帮助。
今后,应该探索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二单元西南情韵(3课时)第二课时歌唱美丽的家乡一、教学目标:1、学习和了解西南地区苗族的民间音乐,感受这个民族的音乐特色。
2、能用自然圆润、略带弹性的声音和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阿西里西》。
3、能以饱满的热情演唱苗族民歌《歌唱美丽的家乡》。
4、欣赏侗族民歌《五月禅虫唱得好》,了解侗族大歌的一般知识。
二、教学重点:通过演唱《歌唱美丽的家乡》、欣赏《五月禅虫唱得好》,能够了解苗族、侗族的民族音乐特色。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地把握歌曲情绪,并加以完美表现。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琴、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导入。
复习彝族民歌《阿西里西》,能用自然圆润、略带弹性的声音和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
2、苗族歌曲:《歌唱美丽的家乡》[问题]:这是哪个民族呢?手里的乐器叫什么名字?[课件]从他们的动作、神态和表情来看,大家猜得到此刻他们的心情吧?一定是愉悦的,高兴得!那么,猜猜他们在干吗?(跳芦笙舞,过芦笙节。
)苗族人民最喜欢吹芦笙,他们在过芦笙节呢。
[课件]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芦笙舞是苗族人民最喜爱的乐舞形式,舞蹈者也是芦笙的演奏者,自吹自舞,技艺很高。
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花山节”、“四月八”、“龙船节”。
舞蹈主要就是喜庆时的集体舞蹈,以群舞为主,芦笙伴奏,一种是芦笙舞,由芦笙手边吹边舞。
苗族民歌丰富多彩,可分为情歌、酒歌、婚俗歌、劳动生产歌等。
苗族音乐分为两大类:民歌和器乐。
今天,我们来感受一首苗族民歌《歌唱美丽的家乡》(第一遍聆听)⑴歌曲适合在什么地方演唱?回答:只在山岗野林与田间地头演唱,音调高昂,结构短小——这种民歌的节奏和旋律是非常有特点的,下面,就让我们来分辨一下。
(第二遍聆听)[出示课件] 选择正确答案节奏:宽广自由——规整划一旋律:悠扬起伏——活泼轻巧引出“飞歌”的定义。
[出示课件]⑵苗族的飞歌多是青年男女游方道别后隔山对唱,或是劳作间隙隔河对唱,第一乐句最具这种特点。
让我们来听一听,唱一唱⑶歌曲的第一句是全曲的主题,也是最具苗族飞歌特点的一句。
让我们单独听一听,注意最后的甩腔 [课件]在谱子里有一处在一个半圆形的中间加上一个圆点,这个记号就是延长音记号。
正是这个记号,使得演唱者在演唱时可以自由发挥。
[课件]老师:这个第一乐句共出现了四次,每次又做了微妙细致的变化,后面的三句和这一句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学生:……老师:出示旋律线……[课件]总结:为什么会只有一句发展而来?因为民歌都是口头创作,一传十,十传百,流传下来的。
苗族飞歌形成的原因:回答:与他居住的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生存环境、生产方式、宗教信仰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⑷学生随录音学唱歌曲《歌唱美丽的家乡》。
3、补充欣赏小提琴独奏《苗岭的早晨》苗家秀优美的自然风光一直吸引着众多前去采风的作曲家们,从而也就产生了大量的优秀音乐作品。
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首创作于七十年代的一首器乐作品《苗岭的早晨》[课件]⑴请问乐曲的引子你熟悉吗?我们在哪里听过?⑵音乐创作与民歌的关系:[课件]五彩缤纷的民歌是博大精深的乡土文化的浓缩,是散发着泥土芳香的民间艺术瑰宝,民歌是我们的母语,民歌是我们的乡音,民歌是音乐的源头活水。
4、简介侗族大歌首先,我们走进贵州的黔东南,侗族居住的地方来看一看。
有民谚说,“侗人文化三样宝:鼓楼、大歌和花桥。
”其中的大歌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用耳朵和心灵去捕捉与欣赏的民间音乐,这个,也正是今天我今天要让大家认识的。
在侗家山寨里,到处可见这样千年的古榕。
这些倔强的生命所造就的离奇景观令人叹为观止,同学们也一定会从中体会到这个民族别样的风情吧。
让我们来听听姑娘们的歌声吧[课件] 你最初的感受是什么?演唱方法是什么?[初听]学生:原生态质朴纯朴整齐高昂明亮老师:对,不要小看了侗族大歌,这是侗族大歌的特点,也是侗族传统文化最精粹的部分,是当今世上唯一无文字、无乐谱、无指挥、无伴奏的多声部自然和声。
为什么侗族会创造出这样的民间艺术?长期以来,西南地区由于地域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以至于一直远离工业文明,几乎与世隔绝,也因此使他们创造了诸多独特的原始文化,为人类留下不少珍贵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侗族大歌”就是其中之一。
属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华音乐的活化石”。
老师:侗族大歌是这样的珍贵,就让我们再一次聆听,体会这里面的玄机吧。
[问题] 1.在没有指挥的情况下,歌手们是如何开始起唱的?2.领唱的声音出现的时候,合唱部分的声音是如何变化的? [复听] 学生:……[老师] 侗族大歌“众低独高”、复调式多声部合唱方式是中外民间音乐所罕见的。
老师:一直以来,世界音乐界认为中国没有多声部和声艺术,复调音乐仅存于西方。
1986年贵州侗歌合唱团赴法国演出时引起轰动,音乐界惊叹这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重大发现,从此国际上关于中国没有复调音乐的说法也不攻自破。
作为多声部民间歌曲,侗族大歌在其多声思维、多声形态、合唱技艺、文化内涵等等方面都属举世罕见。
如今,它已飞出山寨,飞出国门,成了侗家人展示给外界的一道“原生态文化美餐”。
同时,侗族大歌也多次代表中国的民间艺术,参加世界上的各种比赛,从来也是站在最高的领奖台。
5、课堂小结: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今天我们只能欣赏其中之一,更多的还需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去发现、领会与感受。
第二单元西南情韵(3课时)第三课时《瑶族舞曲》一、教材分析:1、本课选用的教材是八年级音乐教材第二单元《西南情韵》中的《瑶族舞曲》。
2、作品简析:《瑶族舞曲》是一首以我国西南部的少数民族——瑶族的民间歌曲为素材而写的管弦乐曲。
全曲共分三部分,四个主题,运用了音色,速度,力度变化等音乐表现手段,生动的描绘了瑶族的青年男女在节日的夜晚,身穿盛装,欢歌曼舞的场面。
3、教学思路:本课主要依照“创设情境,聆听感受,表现创造”的教学模式设计教学环节。
首先,通过少数民族歌曲和图片,文字资料为学生创设聆听情境;其次,通过律动,演唱等实践体验环节,以及对比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感受情绪;最后,在学生获得了音乐感受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作品主题创编出他们喜欢的民族音乐,并能用演唱的方式表达出来。
二、教学目标:欣赏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熟悉作品各部分主题旋律,掌握曲式结构并能背唱a主题,积累音乐语汇。
了解瑶族特色民族乐器长鼓,能根据《瑶族舞曲》的音乐特点,设计恰当的节奏为作品伴奏。
在熟悉音乐主题的基础上,尝试进行音乐创造与表现。
三、教学重点:1、熟悉《瑶族舞曲》各部分主题旋律,背唱a主题。
2、体验作品音乐要素的变化,感受音乐情绪,想象音乐场景。
3、根据各主题的音乐特点,设计恰当的长鼓节奏为音乐伴奏。
教学难点:在熟悉作品主题旋律,体验音乐情绪的基础上,尝试用作品主题进行填词,改变节奏,速度等音乐创造活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创设情境:1、播放:《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音乐热身。
2、导入瑶族音乐。
(二)了解瑶族和瑶族的乐器长鼓:1、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瑶族资料。
2、认识长鼓。
3、学生敲击桌面和桌边模拟长鼓音色,并为老师弹奏的乐曲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