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阶段分析控制
施工阶段的安全控制(三篇)
施工阶段的安全控制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预防和减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事故和风险,保障工人和现场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在施工阶段的安全控制中,需要综合考虑施工现场的特点和工作过程,包括施工场地的环境条件、施工人员的数量和素质、施工设备的状况等因素。
下面将从施工计划、设备管理、人员培训等几个方面具体分析施工阶段的安全控制。
首先,施工阶段的安全控制需要在项目启动前进行详细的施工计划编制。
施工计划中应包含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和工序,以及每个环节和工序对应的安全控制措施和安全要求。
施工计划的编制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工程特点,具体到每个工作岗位和操作流程,同时与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相符合。
其次,施工阶段的安全控制需要对施工设备进行管理和监控。
施工设备是施工过程中重要的安全因素,必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针对每一台设备,需要定期检查并记录设备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同时,需要对设备使用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确保他们熟悉设备操作规程,并按照规程进行操作,提高设备的安全性能。
第三,施工阶段的安全控制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和管理。
施工人员是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源,他们的安全意识和素质直接影响施工安全控制的效果。
因此,施工阶段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定期培训,包括安全操作规程、紧急事故处理、急救知识等方面的培训。
同时,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严格控制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避免疲劳作业和人为错误。
此外,施工阶段的安全控制还需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和监督。
施工现场是安全风险最高的地方,必须建立健全的现场管理制度。
这包括加强现场巡查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组织现场人员参与安全生产的管理,落实责任到人;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和标示牌,提醒现场人员注意安全;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防止意外伤害。
最后,施工阶段的安全控制还需要建立健全事故处理机制。
即使在严格的安全控制下,仍然无法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事故处理机制。
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3篇)
第1篇一、质量控制的重要性1. 保障工程质量:施工阶段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关键阶段,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可以确保工程达到设计要求和使用功能。
2. 提高施工效率:良好的质量控制可以避免返工和维修,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3. 保障施工安全: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有助于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消除,保障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二、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主要任务1. 材料构配件质量控制:严格控制进场材料、构配件的质量,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
2. 施工方案及机械设备质量控制:审查施工方案,确保施工方案合理、可行;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检查、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3. 施工工序质量控制:对施工工序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每道工序都符合质量要求。
4. 施工环境质量控制:优化施工环境,确保施工现场整洁、安全、有序。
三、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方法1. 事前控制:在施工前,对施工方案、材料、机械设备、施工环境等进行审查,确保其符合质量要求。
2. 事中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工序、材料、机械设备、施工环境等进行实时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事后控制:对已完成的工程进行质量验收,对不合格的工程进行整改,确保工程质量。
四、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1. 施工准备阶段:审查施工方案、材料、机械设备、施工环境等,确保符合质量要求。
2. 施工过程控制:对施工工序、材料、机械设备、施工环境等进行实时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施工验收阶段:对已完成的工程进行质量验收,对不合格的工程进行整改。
五、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1. 制定质量控制计划:明确质量控制目标、任务、方法、措施等。
2. 建立质量控制体系: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质量责任,确保质量控制落实到位。
3. 加强质量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质量意识,提高施工技能。
4. 完善质量检查制度:对施工过程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 强化质量考核:对施工质量进行考核,对不合格的工程进行追责。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分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三个阶段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分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三个阶段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分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三个阶段1. 事前控制阶段1.1 施工前准备1.1.1 设定质量目标和标准1.1.2 制定质量控制计划1.1.3 分配质量控制责任1.2 材料采购1.2.1 制定材料采购计划1.2.2 选择合格供应商1.2.3 进行材料验收1.3 施工前准备工作1.3.1 检查施工设备和施工环境1.3.2 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应技能1.3.3 完成施工准备2. 事中控制阶段2.1 施工过程监控2.1.1 定期检查施工现场2.1.2 记录施工活动和质量问题2.1.3 及时纠正施工偏差2.2 施工材料控制2.2.1 监督材料供应商的质量管理 2.2.2 进行材料检验和抽样测试2.2.3 处理不合格材料2.3 施工人员控制2.3.1 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2.3.2 监督施工人员的工作质量2.3.3 建立施工人员的绩效评估机制3. 事后控制阶段3.1.1 对施工成果进行全面检查3.1.2 发现和整改质量问题3.1.3 完成施工质量报告3.2 施工质量评估3.2.1 进行施工质量评估和分析3.2.2 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3.2.3 更新质量管理文件和标准3.3 施工质量总结3.3.1 汇总施工质量数据3.3.2 完成施工质量总结报告3.3.3 交付施工质量资料档案【附件】:1. 施工质量控制计划模板2. 材料验收记录表3. 培训和指导记录4. 施工质量问题记录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 施工前准备:在施工工作开始之前进行的准备工作,包括设定质量目标和标准、制定质量控制计划等。
2. 施工过程监控: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检查、记录施工活动和质量问题,并及时纠正偏差的工作。
3. 材料控制:监督材料供应商的质量管理,进行材料检验和抽样测试,并处理不合格材料。
4. 施工人员控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监督施工人员的工作质量,并建立绩效评估机制。
6. 施工质量评估:进行施工质量评估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并更新质量管理文件和标准。
施工各阶段的质量控制
施工各阶段的质量控制在建筑工程领域,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败以及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确保施工质量达到预期标准,对施工各阶段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施工的各个阶段以及相应的质量控制要点。
一、施工准备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基础,这一阶段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和最终的质量成果。
1、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在施工前,设计单位应向施工单位进行设计交底,使施工单位充分理解设计意图、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同时,施工单位要对施工图纸进行仔细会审,检查图纸中是否存在错漏、矛盾或不合理之处,并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解决。
2、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方案的编制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技术要求,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要明确施工的总体部署、施工进度计划、资源配置等;施工方案则要针对具体的分项工程,如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等,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法、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措施。
3、施工场地的准备施工现场的准备工作包括场地平整、道路修筑、临时水电设施的安装、施工围挡的搭建等。
要确保施工现场具备良好的施工条件,为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4、材料和构配件的采购与检验施工所需的材料和构配件的质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因此,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进行采购,并对进场的材料和构配件进行检验和复验。
检验合格的材料和构配件方可用于施工,不合格的要坚决退场。
5、施工机械设备的准备根据施工需要,选择合适的施工机械设备,并确保设备性能良好、运行正常。
同时,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以保证其在施工过程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基础施工阶段基础工程是建筑物的根基,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土方工程土方开挖要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进行,控制好开挖的深度、坡度和尺寸,避免超挖和扰动基底土。
在土方回填时,要选用合适的填土材料,分层夯实,确保回填土的密实度符合要求。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一、材料质量控制在施工阶段,材料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关键。
为了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材料的采购,并确保供应商提供的材料符合标准要求。
同时,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的材料入库管理制度,对进场的材料进行检验,确保其质量合格,并及时处理不合格材料。
二、施工工艺控制施工工艺是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
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文件和工艺要求,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明确每个施工环节的要求和控制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应及时处理施工中出现的偏差和问题,并进行记录和整改,确保施工工艺符合要求。
三、质量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施工单位应加强对质量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质量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掌握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并能够有效地组织和执行质量控制工作。
同时,施工单位还应定期对质量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补充培训。
四、质量控制文件的建立和管理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文件,明确各个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要求和措施,并进行有效的管理。
质量控制文件应包括工程质量验收计划、质量控制方案、施工工艺文件等。
同时,施工单位还应做好质量控制文件的更新和修订工作,确保其与实际施工相适应。
五、施工现场的巡检和监督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巡检和监督,确保施工质量的实际控制。
巡检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中的问题和隐患,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监督人员则应密切关注施工单位的施工现场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六、质量纠纷的处理和解决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质量纠纷。
施工单位应及时处理和解决质量纠纷,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在处理质量纠纷时,应依法进行,注重公正、公平,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并在后续的施工中加强质量控制,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七、施工质量评价和总结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应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质量评价和总结。
通过对施工质量的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进一步改善施工质量。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分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三个阶段范文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分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三个阶段一、事前控制1.1 设计控制在施工前,应对建筑设计进行全面审查,核对设施的选型、布局和细节,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法规和规范。
对于没有相关建筑法规和规范的情况,应根据经验和技术评估制定相应的性能指标。
同时,需要对施工现场的环境和条件进行详细评估,预防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并对影响建筑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有效控制。
1.2 预算控制进行预算控制是为了保证建筑项目在施工期内按照质量和工期完成,也为企业和业主提供节约成本的保障。
在进行预算控制时,应从材料选用、工人工资和人力、设备租赁等方面全面控制项目费用,确保不会因为低价竞标而淘汰了项目质量。
1.3 施工管理控制为确保项目策划得以无误地执行,施工管理就成为重中之重。
在施工阶段中,施工团队需要确保施工计划、人员管理、材料管理、设备管理等各方面被有效控制。
这些措施将能保证项目按照计划、按照高效程度进行,有效地改善施工节奏和质量标准。
二、事中控制2.1 日常监测控制施工阶段中的监测,包括对各种资料的搜集和防冻、温度、工作人员身份信息等各类主要设备是否正常工作的检测工作。
监测的结果常常反映了施工项目的进展程度和质量状况,对建筑质量安全管控和追溯至关重要。
2.2 施工阶段实测实看控制施工阶段的实测实看控制是为了对工作现场进行记录、测量、、记载及检查等一系列的行动。
同时可以通过安装摄像头等设备来实时对项目进度进行追踪,对质量和工程构造进行评估。
2.3 协调管理控制施工过程中,一般存在着许多研究开发部门和施工现场之间的沟通协调问题。
为减小这些难题的影响,施工现场管理团队必须发挥常识、理性、创造性,不断进行协调管理,缓解影响项目进度和质量的各项风险。
三、事后控制3.1 验收控制施工阶段完成后,应进行验收控制,以确保建筑物的品质、设施的正常工作等各方面均符合国家、地区和业主的确切要求。
3.2 后续服务和质保控制为确保建筑物能持续高效地运作,可专门提供后续服务和质保保障;其中大部分的服务都是针对小问题进行的,但是对于影响全局、复杂的问题需要修理、代替或重新制造,还有专署管控建筑功能的指令系统,尤其值得注意。
施工各阶段风险控制及应急措施
一、施工前期风险控制及应急措施在施工前期,主要风险包括土地准备、环境评估、设计规划等方面。
为了确保施工顺利进行,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应急措施:1. 土地准备阶段:- 风险:可能存在土地污染、地基不稳等问题。
- 应急措施: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土地勘察和土质测试,如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并调整施工计划。
2. 环境评估阶段:- 风险:环境评估不达标将会影响后期施工。
- 应急措施:提前进行环境评估,并与相关部门进行交流,确保符合施工要求。
3. 设计规划阶段:- 风险:设计不合理、施工图纸存在错误等问题。
- 应急措施:加强设计审查,确保施工图纸准确可靠,避免后期因设计问题导致的风险。
二、施工过程中风险控制及应急措施1. 施工人员安全:- 风险:施工人员在高空作业、机械作业等环节存在安全风险。
- 应急措施:严格执行施工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教育培训,设置安全警示标识,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2. 施工材料质量:- 风险:使用劣质材料会影响工程质量。
- 应急措施:严格把关材料采购渠道,加强对材料质量的检测验收,及时发现问题材料并进行替换,确保施工质量。
3. 施工现场管理:- 风险:施工现场混乱、管理不到位会引发安全问题。
- 应急措施:建立健全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规范施工作业流程,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检查,督促整改存在的安全隐患。
三、竣工验收阶段风险控制及应急措施1. 工程质量验收:- 风险:工程质量不达标。
- 应急措施: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工程验收,确保工程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2. 安全环保验收:- 风险:未通过安全环保验收将影响后期使用和运营。
- 应急措施:加强安全环保工作,做好相关验收前的准备工作,确保通过验收。
4. 用户验收:- 风险:用户对工程使用功能不满意。
- 应急措施:加强与用户的交流和协调,及时解决用户的使用问题,确保用户满意度。
通过以上风险控制及应急措施的有效实施,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隐患,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并最终达到预期效果。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措施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措施一.控制措施1.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国家有关验收规范和强制性条文等的要求,设置W、H、S控制点,对关键部位和隐蔽工程实施旁站并做好旁站记录、对所有分部分项工程采取巡视、平行检验和指令性文件等手段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理和旁站监理,实现对现场的有效控制。
2、定期检查施工承包商的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计量设备的技术状况,确认其精度、配备情况和计量校验证件是否符合要求并满足工程的需要。
3、监督施工承包商提交经审查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安全文明施工措施并检查落实及重点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工艺和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的现场执行情况。
4、检查现场施工人员对技术交底的掌握情况。
5、检查特殊工种作业人员是否与上报的人员相符并持证上岗。
6、检查施工承包商的质量活动的运转情况,记录是否真实、及时。
7、根据施工承包商报送的隐蔽工程报验申请表和自检结果进行现场检查,符合要求予以签认。
对未经监理人员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序,监理人员应拒绝签认,并要求施工承包商严禁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8、对混凝土、砂浆试块及钢筋焊接试件、导地线连接试件的制作进行见证,并监督送检,审查确认试验结果。
9、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并主持分项工程质量验评工作,审核施工承包商报送的资料,符合要求并经现场检验合格后予以签认。
10、总监理工程师组织监理人员对施工承包商报送的分部工程质量验评资料进行审核和现场检查,符合要求后予以签认。
IL在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按照监理部制定的检查巡视制度,进行现场巡视检查,收集工程质量信息,解决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12、现场重点检查施工承包商是否按照规范、标准、图纸、工艺进行施工;是否严格执行自检、互检、专检,发现〃三检〃贯彻不力,通知施工承包商整改。
13、检查施工中所用的原材料、构配件是否与设计规格、型号相符。
14、对施工中的质量通病进行分析采取对策。
对发生有设计变更的部位,检查是否按已批准的变更文件进行施工。
施工阶段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要点
施工阶段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要点一、前期准备阶段在施工阶段的前期准备阶段,高质量的施工管理与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点如下:1. 确定质量标准:在施工前,必须确立明确的质量标准。
这包括设计图纸、规范要求以及相关技术标准等。
准确而清晰的质量标准对于后续的施工工作至关重要。
2. 制定施工计划: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
合理的施工计划可以合理安排施工队伍、物资供应和施工进度等。
同时,必须考虑到施工期间的风险因素,制定应对策略。
3. 确定监督与质量控制机制:在施工阶段,监督与质量控制机制必不可少。
这包括建立质量检测机构、合理分工监督人员以及确保监督与质控机制的顺利进行。
二、材料验收与施工过程控制材料验收与施工过程控制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
要点如下:1. 严格材料验收标准:在施工阶段,严格的材料验收标准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基础。
必须对所有进入工地的材料进行验收,并确保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2. 施工工艺控制:施工过程控制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
必须制定详细的施工工艺流程,并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控制。
例如,采用适当的施工方法、合理的工艺参数以及正确的施工顺序等。
3. 实施质量巡查:质量巡查是施工阶段的重要环节。
必须定期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同时,还应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没有任何安全隐患。
三、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
要点如下:1. 制定质量管理制度:施工阶段必须建立明确的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工地管理、质量记录、施工规范和施工流程等。
同时,还应设立质量管理部门,并配备专职的质量管理人员。
2. 建立质量管理档案:建立质量管理档案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重点。
必须定期记录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情况,并及时整理和归档。
这些档案包括施工记录、验收报告和质量纪录等。
3. 实施质量管理培训:施工阶段还应加强质量管理人员的培训。
通过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质量意识,使其能够更好地控制施工质量。
施工阶段风险管理及控制措施
施工阶段风险管理及控制措施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及控制措施包括从施工计划、人员安全、质量控制、项目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处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及控制措施:1.施工计划风险管理:在项目启动前,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并通过合理的资源调配、工序安排等方式,减少工期压力和进度延误的风险。
同时,根据天气、环境等因素,及时调整施工计划,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人员安全风险管理:施工现场是一个复杂的工作环境,人员安全风险较高。
需要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同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安全帽、安全绳等,减少意外伤害。
3.质量控制风险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对材料的选择、施工方法的控制等需要严格把关,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制定质量控制计划并进行实施,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4.项目管理风险管理:对于复杂的项目,需要进行有效的项目管理,包括沟通协调、资源分配、风险评估、问题解决等。
制定项目管理计划和控制措施,建立健全的项目管理体系,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的控制。
5.供应链管理风险管理:施工过程中,涉及到较多的材料供应商和承包商,需要建立有效的供应链管理体系,确保材料的供应和施工进度的协调。
与供应商和承包商签订明确的合同,并进行供应商和承包商的资质审核,减少合作风险。
6.环境保护风险管理: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避免对附近居民和环境造成影响。
采用环保材料、控制噪音和粉尘等污染物的排放,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减少环境风险。
7.经济风险管理:施工阶段经济风险主要涉及施工成本和工期控制。
建立合理的财务管理体系,对施工过程中的成本进行监控和控制,避免因施工延误或成本超支导致经济风险。
在施工阶段,风险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来减少和控制风险的影响。
通过科学的规划、管理和协调,可以提高施工过程的效率和质量,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方法及措施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方法及措施摘要:质量控制是施工过程中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和要求的关键环节。
本文以施工阶段为切入点,分析了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和常用措施,旨在为项目管理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
一、引言施工阶段是工程项目的关键阶段,质量控制对于确保工程质量的达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施工阶段的角度出发,探讨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措施,以提高工程质量。
二、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1. 设立质量控制小组针对每个工程项目,建立专门的质量控制小组,负责规划、协调和监控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
质量控制小组应由质量工程师、项目经理和监理等人员组成,确保质量控制工作的全面性和专业性。
2. 制定施工质量管理计划在施工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质量管理计划,明确质量目标、控制措施和责任分工。
质量管理计划应与项目整体管理计划相衔接,确保质量控制与项目进度、费用等其他要素的协调。
3. 进行质量培训和教育对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进行质量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质量控制的认识和能力。
培训内容可包括工程质量标准、施工工艺和质量检验方法等方面,以提高工作人员对质量问题的识别和解决能力。
4. 建立质量检验和评估机制建立质量检验和评估机制,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和关键工序进行抽查和全面检查。
通过内部审查和第三方检测,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质量问题,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和要求。
5. 进行施工质量管理评估定期进行施工质量管理评估,评估方法可以包括现场检查、质量指标分析和用户满意度调查等。
评估结果可反馈给质量控制小组和相关部门,以改进和完善质量控制措施。
三、常用控制措施1. 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对施工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和评估,确保材料符合标准和要求。
应建立健全的材料进场登记制度,对每批次的材料进行检验,并进行统一管理和储存。
对于检验不合格的材料,应及时进行返工或更换。
2. 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建立详细的施工工艺文件,明确施工工艺流程和要点。
对关键的施工工艺和工序进行技术交底和技术验收。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建筑工程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的过程。
以下是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内容: 1. 施工计划:编制详细的施工计划,并根据计划严格执行,确保施工进度合理、质量可控。
2. 施工检查: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检查,包括材料、设备、施工工艺、人员素质等方面,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3. 现场管理:加强现场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卫生、安全防护、交通组织等工作得到落实,避免因管理不善而造成事故或影响施工质量。
4. 质量验收:对施工中的关键节点进行质量验收,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
5. 质量记录:建立完整的质量记录,包括施工图纸、工作日志、质量检查报告等,以备后续的监督和管理。
6. 与监理单位、业主代表等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及时汇报施工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解决。
总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科学规范的施工流程、严格的监督检查与验收、完善的记录管理等方式,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
工程施工阶段控制
工程施工阶段控制是确保工程项目按照预定的时间、质量和成本完成的关键环节。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阶段控制主要包括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等方面。
本文将对工程施工阶段的控制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投资控制是工程施工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施工阶段,投资控制主要通过工程款控制、工程变更费用控制、预防并处理好费用索赔等措施来实现。
为了有效控制投资,需要特别熟悉所要实施的项目,制定周密严谨的施工合同,加强工程量计量控制,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做好施工索赔和反索赔工作,采用合适的工程造价计价方式,建立建筑材料市场价格寻价网络等。
此外,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科学的计价方法和切合实际的计价依据,合理确定投资,使之不断完善成熟,提高投资效益。
其次,进度控制是工程施工阶段的另一个关键任务。
施工阶段进度控制的总任务是在满足项目总进度计划要求的条件下,审核不同工种的施工进度计划并在执行过程中进行计划值与实际值比较。
通过对人、机、料、环、法五方面的综合分析,提出监理意见和建议,确保工程总工期目标的实现。
为了实现进度控制,需要审核施工总进度计划,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进度计划,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总平面图,督促和协助合同各方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分析影响工程进度的风险因素等。
第三,质量控制是工程施工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
质量控制的主要任务是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审查质量责任制的建立与落实,进行进场材料、设备、构配件的检查与验收,审查分包单位资质,组织检验批、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组织单位工程的竣工预验收,签署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和参与竣工验收与质量事故处理等。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严格控制,审查施工过程控制,施工后进行检测、检验,并进行砌体质量评定。
最后,安全管理是工程施工阶段不可或缺的任务。
在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主要包括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施工质量三阶段控制措施
施工质量三阶段控制措施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具体落实,其主要是对施工各阶段及施工中的各控制要素进行质量上的控制,从而达到施工质量目标的要求。
1、施工阶段性的质量控制措施施工阶段性的质量控制措施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并通过这三阶段来对本工程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进行有效的阶段性质量控制。
1.1、事前控制阶段事前控制是在正式施工活动开始前进行的质量控制,事前控制是先导。
事前控制,主要是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编制《质量保证计划》,制定现场的各种管理制度,完善计量及质量检测技术和手段。
对工程项目施工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进行质量检查和控制,并编制相应的检验计划。
进行设计交底,图纸会审等工作,并根据本工程特点确定施工流程、工艺及方法。
对本工程将要采用的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均要审核其技术审定书及运用范围。
检查现场的测量标桩,建筑物的定位线及高程水准点等。
1.2、事中控制阶段事中控制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质量控制,是关键。
主要有:完善工序质量控制,把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都纳入管理范围。
及时检查和审核质量统计分析资料和质量控制图表,抓住影响质量的关键问题进行处理和解决;严格工序间交换检查,作好各项隐蔽验收工作,加强交检制度的落实,对达不到质量要求的前道工序决不交给下道工序施工,直至质量符合要求为止;对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按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进行检查、验收;审核设计变更和图纸修改;同时,如施工中出现特殊情况,隐蔽工程未经验收而擅自封闭,掩盖或使用无合格证的工程材料,或擅自变更替换工程材料等,主管工程师有权向项目经理建议下达停工令。
1.3、事后控制阶段事后控制是指对施工过的产品进行质量控制,是弥补。
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对完成的单位工程,单项工程进行检查验收;整理所有的技术资料,并编目、建档。
在保修阶段,对本工程进行维修。
2、各施工要素的质量控制措施2.1、施工计划的质量控制鉴于本工程工期紧,施工条件不利,故在施工中应树立起工程质量为本工程的最高宗旨。
施工阶段分析控制
施工阶段分析控制功能输入施工阶段分析的各种控制数据。
MIDAS/Civil中施工阶段分析可以考虑的事项如下: 时间依存材料特性材龄不同的混凝土构件的徐变。
材龄不同的混凝土构件的收缩应变。
混凝土抗压强度随时间的变化。
钢束预应力的各种损失。
施工阶段的定义结构模型的变化(结构组的激活和钝化)。
荷载条件的变化(荷载组的激活和钝化)。
边界条件的变化(边界组的激活和钝化)。
命令从主菜单中选择分析 > 施工阶段分析控制...。
输入施工阶段分析控制对话框最终施工阶段决定哪个施工阶段为最终施工阶段。
只有在最终施工阶段,才能与其他荷载工况(如地震、移动荷载等)进行组合。
最后施工阶段定义的施工阶段中,排在最后的施工阶段。
其它施工阶段在已经定义的施工阶段中选择施工阶段。
设置施工阶段接续分析设置施工阶段分析的接续阶段。
对已分析完的施工阶段分析模型,修改第N个阶段的荷载条件后,可以从第N阶段开始接续运行施工阶段分析,节约了重复进行施工阶段分析的时间。
:在列表重选择重新开始的阶段。
在这里勾选的阶段,将作为接续开始点保存结果。
如果勾选所有施工阶段,将会影响总体分析时间,故建议仅选择关键的几个阶段作为接续点。
接续分析使用方法:1)在“施工阶段分析对话框“勾选”重新开始施工阶段分析”,点击“选择重新开始的阶段...”选择所需的施工阶段(可多选。
但考虑数据量,建议合理选择);2)运行分析;3)查看结果后,回到前处理状态,对接续分析之后的施工阶段进行荷载组、边界组以及结构组的调整;4)调整后点击主菜单“分析/运行施工阶段接续分析”。
可根据需要选择是否执行PostCS的分析,比如移动荷载、风荷载、温度荷载的分析。
注意事项:在对接续分析之后的施工阶段进行荷载、边界以及结构的调整时,在施工阶段定义对话框中只能添加或删除最初模型已经定义好的结构组、边界组以及荷载组,而且不能定义新的边界和结构,只能定义新的荷载。
固在最初模型中,预先要定义好可能要修改的边界组以及结构组、荷载组以及相应的荷载、边界、单元。
施工阶段的划分及节点控制计划
施工阶段的划分及节点控制计划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将其划分为三个主要施工阶段,即:基础施工阶段、主体结构施工阶段、装饰施工阶段。
一、基础施工阶段
该阶段施工是本工程的重点,它包括:测量定位、桩基施工、基础结构、土方回填等工作。
1、桩基施工由专业施工单位施工。
质量达到优良,工期控制在25天以内。
2、桩基施工结束后,施工基础。
质量达到优良,工期控制在15天以内。
二、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该阶段是本工程的主要施工阶段,它包括:主体结构施工、外脚手架施工、围护墙砌筑。
1、将主体结构划分为一个施工段,组织流水施工。
流水网络计划图见主体结构分段流水施工网络计划图。
质量达到优良,工程控制在100天以内。
2、脚手架采用落地架,随主体上升而逐层向上搭设。
3、主体结构施工到结顶,开始砌筑内隔墙及填充墙。
三、装饰施工阶段
该阶段具有工作面宽、作业人员分散、多工种交叉作业、成品保护困难等特点,是本工程施工组织和管理比较困难的阶段。
它包括:屋面防水、
外装饰、内抹灰、门窗安装、楼地面施工、水暖电安装及室外总体施工。
工期控制在45天以内。
四、清理竣工阶段
该阶段工作量不大,但工作较为繁琐。
因此,安排15天用于工程的最后清理及竣工工作。
水电安装的预埋及安装施工配合土建进行。
附属工程施工与主体工程穿插进行。
以上一个施工阶段各有其特点,现场施工指挥人员应统筹考虑,抓住关键工序,对施工场地,周围材料及机构设备使用合理安排,避免出现资源浪费及延误工期。
施工阶段三大控制要点和说明
施工阶段三大控制要点和说明一、质量控制在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保证工程的质量达到预期目标,并且尽可能降低可能存在的质量风险。
在实践中,应该基于如下三大控制要点进行质量控制:1. 规范根据不同的工程特殊要求和工程标准,工程应该在规范的条件下进行。
在施工阶段,需要仔细审批施工图纸和技术文件,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设计合理的施工流程。
这样有助于保证工作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以及减少计划外的工程修改,从而降低潜在的质量风险。
2. 过程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应进行过程控制以保证工程的质量。
对于施工的每个阶段或每个工程环节,都应进行有序的计划、组织和监管。
这个过程应该包含如下方面:•工序控制:需在施工过程中,对各个工序进行控制和管理,避免出现质量问题。
•原材料控制:要保证工程的所有材料都符合规范,能够达到预期质量要求的标准。
•设备控制:保证施工设备在运行时不会损坏材料或造成其它不必要的质量风险。
3. 质量检查质量检查可以帮助找出施工中的缺陷和不良品,并在及时修正,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
在质量检查中,需要在关键环节、重要生产过程中,对过程数据进行样本检验和抽样检查,并对成品进行综合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并避免潜在的质量问题。
二、环境控制环境控制是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维护施工现场周边环境和防止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
在施工期间,环境因素的控制,对保证项目的质量和工期都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控制要点如下:1. 垃圾处理和清理施工现场的垃圾处理和清理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
在施工现场,应严格执行垃圾分类、垃圾包装、垃圾清理等措施,有效避免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和对施工的影响,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美观。
2. 水处理对于施工现场的水,应进行有效的处理和排放。
在处理过程中,需采取适当的水处理技术,缓冲、分离、蓄水或回收,以保证节约水资源和环境保护。
3. 噪音控制施工现场的噪音是对民生的一种影响。
需要控制施工场地和机械设备产生的噪音,确保噪音不超过规定标准,且不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干扰和危害。
施工阶段的施工风险预警与控制
施工阶段的施工风险预警与控制深化现代城市建设,施工阶段所涉及到的施工风险成为了各大建筑工程管理者和承包商的头痛问题。
如何做好施工阶段的施工风险预警与控制,保障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十二个角度,对施工阶段的施工风险预警与控制进行论述。
第一,前期施工风险预警在施工之前,我们需要对施工所涉及到的风险进行充分的预估和评估。
这包括对工程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地质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以及对工程的施工工艺、设备、材料等进行科学的选择和配置。
第二,工期和进度风险预警工期和进度是施工阶段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我们需要在施工前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同时,要做好供应链和施工队伍的管理,确保材料、设备和人员的到位,以避免工期的延误。
第三,质量风险预警施工质量是保证工程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
我们需要对施工所涉及到的工序、工艺、材料等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监督。
并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
第四,安全风险预警施工安全是保障工人生命安全和工程资产安全的首要任务。
我们需要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和预防。
并提供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工人具备安全意识和技能,减少事故的发生。
第五,现场管理风险预警现场管理是施工阶段的重中之重。
我们需要对现场施工秩序、施工环境、施工设备等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
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和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现场问题和纠纷。
第六,环境保护风险预警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和废弃物,对环境产生影响。
我们需要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方案,减少施工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并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的环境监测和评估,确保环境指标符合要求。
第七,财务风险预警财务风险是施工阶段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我们需要制定合理的财务预算和计划,控制施工成本和费用支出。
并对施工过程中的财务问题和风险进行及时的监控和应对。
第八,供应链风险预警供应链是施工阶段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工阶段分析控制功能输入施工阶段分析的各种控制数据。
MIDAS/Civil中施工阶段分析可以考虑的事项如下:时间依存材料特性材龄不同的混凝土构件的徐变。
材龄不同的混凝土构件的收缩应变。
混凝土抗压强度随时间的变化。
钢束预应力的各种损失。
施工阶段的定义结构模型的变化(结构组的激活和钝化)。
荷载条件的变化(荷载组的激活和钝化)。
边界条件的变化(边界组的激活和钝化)。
命令从主菜单中选择分析> 施工阶段分析控制...。
输入施工阶段分析控制对话框最终施工阶段决定哪个施工阶段为最终施工阶段。
只有在最终施工阶段,才能与其他荷载工况(如地震、移动荷载等)进行组合。
最后施工阶段定义的施工阶段中,排在最后的施工阶段。
其它施工阶段在已经定义的施工阶段中选择施工阶段。
设置施工阶段接续分析设置施工阶段分析的接续阶段。
对已分析完的施工阶段分析模型,修改第N个阶段的荷载条件后,可以从第N阶段开始接续运行施工阶段分析,节约了重复进行施工阶段分析的时间。
:在列表重选择重新开始的阶段。
在这里勾选的阶段,将作为接续开始点保存结果。
如果勾选所有施工阶段,将会影响总体分析时间,故建议仅选择关键的几个阶段作为接续点。
接续分析使用方法:1)在“施工阶段分析对话框“勾选”重新开始施工阶段分析”,点击“选择重新开始的阶段...”选择所需的施工阶段(可多选。
但考虑数据量,建议合理选择);2)运行分析;3)查看结果后,回到前处理状态,对接续分析之后的施工阶段进行荷载组、边界组以及结构组的调整;4)调整后点击主菜单“分析/运行施工阶段接续分析”。
可根据需要选择是否执行PostCS 的分析,比如移动荷载、风荷载、温度荷载的分析。
注意事项:在对接续分析之后的施工阶段进行荷载、边界以及结构的调整时,在施工阶段定义对话框中只能添加或删除最初模型已经定义好的结构组、边界组以及荷载组,而且不能定义新的边界和结构,只能定义新的荷载。
固在最初模型中,预先要定义好可能要修改的边界组以及结构组、荷载组以及相应的荷载、边界、单元。
分析选项考虑非线性分析:考虑几何非线性进行施工阶段分析。
独立模型:将各个施工阶段形成独立模型来进行分析。
独立模型的几何非线性分析和考虑时间依存特性的分析不能同时进行。
此时,除了非线性分析控制选项之外的其它选项不能设定。
(常用于悬索桥的非线性分析)累加模型:累加各个施工阶段的结果来进行非线性分析。
进行累加模型的几何非线性分析时,可以考虑时间依存特性的效果和索初拉力类型(体外力、体内力),还可以考虑施工阶段新激活构件的初始切向位移(包括未闭合配合力)。
(常用于斜拉桥的施工阶段分析)包含平衡单元节点内力:考虑平衡力进行非线性分析。
注:累加模型几何非线性分析注意事项:累加模型的几何非线性分析必须是以实际总位移(请参考结果>位移>位移中的说明)为基准进行的,所以必须要勾选“赋予施工阶段中新激活构件初始切向位移”选项。
就算用户不选择此项,程序内部自动选择。
进行斜拉桥的几何非线性分析时,在激活拉索的阶段,不能同时激活其它单元、除索张力以外其它荷载、其它边界条件。
施工阶段中激活一般支承(或连接、弹簧等)边界条件时,应在相应构件激活之前一个施工阶段激活。
构件和边界条件同时激活时,边界条件将考虑前一个施工阶段引起的变形,结果会有很大的误差。
先激活构件后激活边界条件时,在激活边界条件时应选择“变形前”选项。
注:几何非线性分析时,仅输出单元I/J两端的结果。
只考虑P-Delta效应:只考虑P-Delta效应进行施工阶段分析。
不能与几何非线性分析同时进行。
考虑时间依存效果(累加模型):考虑材料的徐变和收缩、抗压强度的变化。
当选择了"考虑时间依存效果"时徐变和收缩考虑徐变和收缩中的任何一项时,选择此项。
类型选择是要只考虑徐变(或收缩),还是同时考虑徐变和收缩。
当选择"徐变"时徐变分析时的收敛控制迭代次数:最大反复计算次数。
达到最大迭代次数时,程序停止运算。
收敛误差:满足收敛误差时,程序停止运算。
使用用户定义的徐变系数使用用户在施工阶段徐变系数中定义的徐变系数。
徐变分析加载时间步骤数该加载步骤与施工阶段的步骤数无关,仅是将徐变系数曲线划分为一些步骤。
注该步骤数仅用于内部徐变计算上,程序不提供各步骤分析结果的输出。
自动分割时间当某施工阶段的持续时间过长时,程序自动将其划分为一些施工步骤。
钢束预应力损失(徐变和收缩)决定是否考虑徐变、收缩引起的钢束预应力损失,摩擦损失、锚固端和钢筋内缩损失、预应力钢筋松弛损失是在"钢束特性值"内决定。
考虑钢筋的约束效果是否考虑钢筋对徐变和收缩的约束。
钢筋的数据在"PSC截面钢筋"输入。
抗压强度的变化通过抗压强度的变化曲线,可以得到弹性模量的变化。
抗压强度的变化可以在"时间依存材料(抗压强度)"中定义。
钢束预应力损失(弹性收缩)决定是否考虑因混凝土弹性收缩引起的钢束预应力损失。
当选择了"考虑非线性分析"时当选择了在施工阶段分析中考虑非线性分析时,应输入下列数据。
各加载阶段最大迭代次数:最大反复计算次数。
达到最大迭代次数时,程序停止运算。
收敛条件:选择收敛的控制条件。
能量控制:输入能量(力*位移)标准的收敛控制误差。
位移控制:输入位移标准的收敛控制误差。
荷载控制:输入荷载标准的收敛控制误差。
注为了能反映各自由度方向的收敛,一般使用下面的收敛控制方法。
以位移控制为例,当某分析阶段的位移为{D1},所有阶段的累积位移为{D2}时,计算,当该值小于或等于收敛控制误差时,表示在该阶段收敛。
索初拉力控制体内力:将索的初拉力视为内力。
在拉索阶段,索两端连接的构件发生变形,拉索长度相应发生变化,拉索内力也会发生变化。
(类似于先张法预应力)体外力:将索的初拉力视为外力。
索的外力被视为作用在与索两端连接的构件上。
因此在拉索阶段,索的初拉力大小与初拉力值相同。
(类似于后张法预应力)注初拉力荷载(荷载>预应力荷载>初拉力荷载)是通过桁架单元的变形来考虑的荷载形式。
相当于将原来的桁架单元缩短长度后,连接两端构件同样的道理。
因长度变短,两端的构件将受到拉力。
缩短长度与输入的初拉力以及桁架单元的刚度有关(L =(P*L)/(E*A)) 。
选体内力类型,程序中将桁架单元缩短一定长度后(初拉力对应缩短)添加到模型中,根据拉索两端构件的刚度,结构发生变形。
桁架单元的长度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变短则拉索内力变小,变长则拉索内力变大。
选体外力类型,程序中将初拉力荷载做为外荷载加载在索的两端。
使最终拉索内力达到某值的加载方法。
即,激活初拉力的阶段的拉索内力等于输入的拉索初拉力值。
当有其他荷载与初拉力同时激活时,也会使拉索内力达到输入的初拉力值。
故建议激活初拉力时,不建议同时激活其他构件或其他荷载。
添加:将初拉力添加到索上。
将新张拉的初拉力,添加给再次张拉之前的拉索内力。
替换:以新加到索上的初拉力替换原来的初拉力。
对与斜拉桥有多次张拉的情况时,一般取用此方法。
不需要考虑第一次拉索后的内力发生多少的变化,直接替换最终索力即可。
杆系输出计算杆系当前内力选择是否输出施工阶段中单元的同时发生内力,即决定在计算构件的最大、最小内力(强轴力矩)时,是否计算相应的其它内力成分(剪力和轴力)。
计算输出联合截面各部分结果选择是否计算输出联合截面各组成位置的应力和内力。
不选时,则只计算输出整个联合截面的应力和内力。
从施工阶段恒荷载中分离出荷载工况(施工荷载)一般在施工阶段分析中,恒荷载是所有荷载中最主要的部分。
除了徐变、收缩和预应力松弛,所有的荷载工况结果都累加到CS:恒荷载中。
在此,可以选择特定的荷载工况从恒荷载中分离出来,相应的结果保存在CS:施工荷载中。
荷载工况选择从恒荷载中分离出来的荷载工况。
分离出的“CS: 施工荷载”的荷载类型定义从“CS:恒载中”分离出来的“CS:施工荷载”的荷载类型。
本功能适用于利用荷载组合的自动生成功能。
不使用自动生成功能时,此选择不起作用。
注1施工阶段分析后,将自动生成以下荷载工况。
注2钢束一次(CS)与钢束二次(CS)钢束一次为张拉力引起的内力,二次为张拉力与结构的超静定条件产生的内力。
查看结果时前者和后者可看作为内力和外力,设计时考虑中和轴的移动重新计算一次内力作为内力,外力直接取2次内力即可。
初始内力控制转换最终施工阶段构件内力为PostCS阶段构件的几何刚度的初始荷载:在施工阶段分析中,将最后施工阶段最后一步骤的构件内力转化为初始内力,形成成桥阶段结构的初始几何刚度。
转化的初始内力可在荷载>初始荷载>小位移>初始单元内力(CS)中查看。
对悬索桥、斜拉桥进行正装施工阶段分析后,可将最后一阶段的索单元内力作为几何刚度,进行成桥荷载的分析。
当初始单元内力与初始单元内力(CS)时,前者(初始单元内力)起作用。
只有当勾选了“在施工阶段中适用初始内力”一项时,无论任何情况都会有限取用后者-初始单元内力(CS)。
桁架单元针对桁架单元或索(当选择累加模型非线性分析时)单元考虑初始单元呢里。
梁单元针对梁单元考虑初始单元内力。
在PostCS阶段将索单元转换为等效桁架单元:包含索单元的斜拉、悬索桥施工结束后,在成桥阶段还需考虑其它的静力荷载、移动荷载、支座沉降、反应谱荷载等。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移动荷载、支座沉降、反应谱等荷载是必须要满足线性叠加原理的。
所以对于移动荷载进行分析时,不能考虑随内力的变化几何刚度发生变化的索单元。
因此程序对于此类荷载将自动把索单元转换为桁架单元来计算。
但其它的静力荷载可以根据分析类型考虑索单元的特性来计算(如非线性分析时采用悬索单元、线性分析时采用等效桁架单元)。
采用不同刚度计算的结果是不能进行荷载组合的。
为了查看荷载组合的结果,对于其它静力荷载也需要将索单元转换为桁架单元来计算。
所有成桥荷载都采用相同刚度的桁架单元计算后,荷载组合结果是正确的。
为了尽可能的考虑索单元的非线性特性,也可利用最终施工阶段的索单元内力作为计算成桥荷载的刚度。
勾选此项时:利用最终施工阶段的索的内力计算索单元的等效刚度,同时会反映到成桥荷载的计算中。
对成桥荷载进行分析时,不进行刚度修正。
不勾选此项时:根据荷载的类型选用不同的单元类型来计算。
对于线性静力荷载,考虑非线性时采用悬索单元、线性分析时采用等效桁架单元来计算。
对于移动荷载、支座沉降荷载、反应谱荷载,将采用普通桁架单元来计算。
在施工阶段中适用初始内力:将初始单元内力表格中的初始内力适用于施工阶段分析中。
相应单元被激活时,被赋予初始单元内力。
可用于从任意阶段开始进行施工阶段分析的情况。
将开始之前阶段的内力作为初始单元内力,继续进行后阶段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