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群书治要》浅谈西方民主的弊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群书治要》浅谈西方民主的弊端
现代西方的民主制度,被很多人视为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政治制度之一。一人一票,人人都能参与竞选,更是追求平等自由的青年人向往的理想目标。然而,研读《群书治要》可以发现,中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民主制度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弊端。学习《群书治要》,可以帮助我们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根据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建立和完善一套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
【庙筭不精,而穷兵以侵邻。】
这句话出自《群书治要》卷五十《抱朴子》。意思是:朝廷对国家大事的谋划不当,却竭尽兵力去侵犯邻国。这就好像割掉禾苗以消灭蝗虫,砍掉树木以消灭蛀虫,吞下毒药以杀死跳蚤、虱子,拆除房舍以驱逐麻雀和老鼠一样。
一个国家竭尽兵力去侵犯邻国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缓解或转嫁国内的危机。看到这句话,我们就立刻联想到当代的美国。美国由于采取了高福利、高待遇、高保障的政策,造成了财政透支,直接导致了高消费、高浪费的快速发展模式,而这种模式已经走到了泛滥的地步。为了保持高消费的生活方式,就必须靠借债维持。二0一一年,美国的国债已经达到了十四点二九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触及到国会所允许的上限。为什么屡次敲响警钟,而国债问题却屡屡解决不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西方的民主选举制度。因为如果一个政党候选人选择的施政方针影响到选民的利益,选民就不投他的票了。为了争取选民、获得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意采取增加税收、降低福利的措施,而这种措施才是解决国债危机的出路。
一人一票的民主选举制度,被许多人认为是至今历史上最合理的政治制度。但是如果我们研读了《群书治要》之后,就发现其实并非如此。因为现代社会的民主选举,至少有以下几个弊端是难以避免的:
第一,以言取人。
民主制是通过什么来了解参选人、选举领导人?主要是通过参选人的演讲。这就会导致我们古人所说的「以言取人」的倾向。
在《论语》中有很多关于言语的经典论述,譬如说,「巧言令色,鲜矣仁」。一个人花言巧语,伪装出和善的面目,善于逢迎取悦别人,这样的人就缺乏仁德之心。又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在言语上应该谨慎、迟缓,但是在行为上要敏捷、雷厉风行。正是因为一个人巧言令色,鲜有仁德之心,所以「君子不以言举人」,
不因为他说得很好听,就对他委以重任。因为虽然他能做出很多承诺,但是一旦被选举上来,诺言却很难兑现。所以孔老夫子也说,「有言者不必有德」,这个人言语很好听,但是他不一定有真正的德行。所以我们既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
在《群书治要.中论》上也有一段关于言语和德行的论述,说得非常有道理。它说:「夫利口者,心足以见小数,言足以尽巧辞,给足以应切问,难足以断俗疑,然而好说不倦,谍谍如也。」能言善辩的人,他的心智足以洞察到微细之处,言辞也非常巧妙、很有修饰,伶牙俐齿足以应对急切的追问,对人反驳也足以让世俗之人信服,但是他喜欢言谈,不知疲倦,喋喋不休。「夫类族辨物之士者寡,而愚闇不达之人者多,孰知其非乎?」然而在世间,那些可以按类归纳推理、明辨事物的人是很少的,而愚钝的、容易被蒙蔽的人是多数,那谁知道他说得正不正确?因为他的口才很好,甚至还有很高的学历,讲出话来头头是道,普通世俗之人就很容易听信他的话。但是他所说的可能是有违大道的。「此其所以无用而不见废也,至贱而不见遗也」,这就是为什么他没有什么实际价值,却不被废黜、遗弃的原因所在。
「先王之法,析言破律、乱名改作、行僻而坚、言伪而辨者杀之,为其疑众惑民而浇乱至道也。」古圣先王的法律规定,巧说诡辩而曲解法令、混乱礼法名分使其失去原意、行为邪僻却坚持不改,言语虚伪、强词夺理的人,要处以死刑。就像孔老夫子,他当了大司寇没有几天,就把「行僻而坚,言伪而辩」的少正卯诛杀了。因为正是少正卯的口才非常好,致使孔老夫子的很多弟子都被吸引去听讲。这些弟子跟着孔老夫子学习很长时间了,但是少正卯一发表异论,他们都被吸引迷惑,分不清楚哪一个是符合道的了。为什么?就是因为少正卯的口才好,能言善辩,把不符合自然规律和人性的歪理邪说讲得头头是道。即使孔子的弟子也都被迷惑了,更何况是没有听闻大道的百姓呢。所以对于这样的人,只有把他处决掉。为什么?因为他会使民众对大道产生怀疑,分不清是非、善恶、美丑,使伦理道德的标准动摇,这样就会造成社会人心的混乱。所以,古人绝不以言取人。
在《汉书》中记载,时任廷尉的张释之,和汉文帝一起出行到虎圈(饲养虎的地方),汉文帝向上林苑的主管询问禽兽簿上的事项。结果他问了十多个问题,上林尉吞吞吐吐,一个都回答不上来。而在旁边有一个官职很低的啬夫,就代替上林尉来回答这些问题。皇上所问这些问题他是有问必答,而且滔滔不绝,看得出他对禽兽簿很熟悉,而且口才也很好。文帝听了之后,忘记了孔老夫子「君子不以言举人」的教诲,于是就说:「当官吏的难道不就应该是这样吗?」因此他就准备下诏,拜这个啬夫为上林令(上林令是管理上林苑的最高长官,比上林尉的职位还要高)。
张释之看了之后,立即上前劝谏。他问文帝:「您觉得绛侯周勃是什么样的人?」周勃是西汉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也是西汉的功臣,绛侯是他的封号。文帝说:「他
当然是长者了。」长者就是年高德劭的人。张释之又问:「东阳侯张相如是怎样的人?」张相如也是因为有战功才被封侯的,他在西汉的一百四十三位功臣中列居一百一十八位。文帝回答说:「他当然也是长者。」张释之就说:「绛侯、东阳侯都是德高望重的长者,但是他们两个人在朝廷上书言事的时候,竟然说不出话来。哪像这个啬夫喋喋不休?秦国任用了只会舞文弄墨的刀笔之吏,这些人行事急迫严苛,却没有恻隐之心。秦始皇由此积累了深重的祸患,到秦二世时,天下就土崩瓦解了。现在陛下因为这个啬夫能言善辩,就越级提拔他,我恐怕天下会随风响应,争相去炫耀口才,而不求实德。况且下级顺从上级的速度就像响之应声、影之随形一样的迅速。因此,皇帝的一个政策、一个举动都不能够不谨慎小心。」文帝听了之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放弃了提拔啬夫的打算。所以古人评判一个人才,不会仅仅从言语就下定论。
在《群书治要.傅子》上也说:「上好德则下修行,上好言则下饰辩。」如果君王喜欢的是德行,那么属下都会纷纷的去修养自己的品行;如果上面的人喜欢言辞,下边的人都会争相的培养自己的口才。「修行则仁义兴焉,饰辩则大伪起焉」,如果人人都重视修养,重视道德和品行,天下的仁义之风就兴起来了;人人都去学能言善辩,虚伪的风气就会兴起,这是必然的征兆。「德者难成而难见者也,言者易撰而易悦者也」,但是真实德行的成就是很难的,即使成就了也很难被发现;而言语却很容易出口,也容易取悦于人。「先王知言之易,而悦之者众,故不尚焉」,古圣先王都知道口才、文辞容易练就,而且爱听好话的人很多,所以并不崇尚言谈。「不尊贤尚德、举善以教,而以一言之悦取人,则天下之弃德饰辩以要其上者不尠矣」,如果不尊崇贤德之人,也就是通过尊师重道、举荐和褒奖善人教导百姓向善,却只以言辞说得好、能够取悦于人的标准来选用人才,结果天下背弃道德,只追求言辞修饰、能言善辩,并以此来向君主邀功请赏的人就不会少了。
「德难为而言易饰也」,德行很难修养、很难成就,但是言语却很容易修饰。例如,一个人克服一个过恶,比如说嫉妒心强、容易傲慢、动怒,都得十年、二十年的工夫。但是我们只要学一学演讲术,很容易就可以上台去演讲。所以古人看到了这些问题,告诉我们不要因为一个人言语好听,就对他委以重任。但是西方的民主选举,确实主要是根据一个人的演说来选举一个人。
第二,结党营私。
民主选举就是服从多数人的意愿。一人一票的结果是很难避免结党营私,而且选举出来的人不一定是最合适的德才兼备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