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师宗县竹基中学张琳
【关键词】音乐、语文教学、重要作用
【内容摘要】
单纯的语文教学,虽然会让学生学到知识但却觉得无趣;单纯的音乐,虽然会让学生感到快乐但却很少能学到知识。有没有一种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呢?那就是把语文与音乐结合起来,让二者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用音乐为语文课画龙点睛,用音乐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获得丰富的语文知识。
音乐和语文有什么关系吗?我想有些人会不以为然,把音乐和语文拉到一起,能把语文学好吗?我认为,适当的音乐,对语文教学是很有帮助的。
在我刚走上语文讲台不久,发生了一件事,让我更加对这种看法确定,我们使用的教材,是由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写人的记叙文,正好里面的文章都涉及到“爱”这个主题,我就想到了设计一次以“母爱”为主题的配乐朗诵的活动。因为这是一所乡镇中学,学生都来自农村,又刚进入初中不久,他们以前几乎没有搞过什么朗诵比赛,更何况配乐朗诵,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我先是指导学生写文章,然后再根据他们的文章帮他们找合适的音乐,我们整整准备了三个星期,配乐朗诵才真正开
始了!
台上的同学在优美的音乐中朗诵着自己的文章,情到深处,不禁落下了热泪,台下的同学也被深深感染,也不禁潸然泪下,整个教室都沉浸在对母爱感恩的情绪中。我作为一名老师,我也不禁为着这样一群可爱的孩子所感染。他们的感情,是如此的纯真;他们的内心,是如此的丰富。活动过后的很长时间,他们都还会对我说:“老师,那次活动真好,让我们知道了要多孝顺父母,我们什么时候再搞一次啊?”我想如果只是一次普通的朗诵,也许收不到这样良好的效果。为什么配乐朗诵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我想是因为我把音乐与文字相结合,让语文走近音乐,让语文走近音乐,让他们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用音乐渲染教学情景,用音乐为课文画龙点睛,用音乐激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学到丰富的知识。
《毛诗序》中曾说过:“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在原始社会,人类还没有文字,没有丰富的文学种类及表现手法,唱歌和舞蹈便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音乐就是通过有组织的、在时间上流动的音响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或意境,表达人们的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它最善于细腻地表达人们不同的情感,溶解各种思想。贝多芬说:“音乐能使人的灵魂爆发出火花”。
文字产生后,文学渐渐也成了人们表达感情的重要方式,《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实则
是作者充沛感情的自然流露,任何一篇作品都包含作者的情感。
由于音乐长于表达感情,也最容易触发听者的感情,在音乐欣赏中很容易引起欣赏者的共鸣,因此,把音乐引入语文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学好语文,陶冶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艺术素养,能在艺术感受中学会和掌握知识。
一、音乐能够营造气氛,渲染教学环境。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恰当的使用音乐,以音乐营造气氛,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便更容易调动学生的情感,促进其理解。在教学《背影》这篇文章时,我的导入方法就是播放歌曲老男孩的《父亲》:“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再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一生要强的爸爸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微不足道的关心收下吧······”在这优美的旋律中,学生都被感染了。看着他们的神情,我就知道学习这篇课文的感情基础有了很好的着落,至于后面的教学效果就显而易见了,学生在歌声中进入了知识的殿堂。
另外,在结束课文时,也可使用恰当的音乐,比如《我的老师》,在结束语中我这样说:“海伦她能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与她的老师有着很大的关系,与她心存感激之心有关系。我们也需要如此,感谢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感谢他们抚养我们长大成人;感谢别人在我们需要帮助时伸出友爱的手······我们要永远有一颗感恩的心。”随后播放歌曲《感恩的心》学生先是小声的跟着哼,后面就大声地唱出来。至此,我们的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在学生的歌声中,我们结束了一堂课。
二、配乐朗诵,培养学生语感,丰富情感体验
中学语文具有很强的情感色彩,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文章的字里行间与结构安排及意境渲染中倾注了作者的情,寄托着作者深深的爱。在教学中,老师就应当努力引导学生去发掘作者的情感,我认为,音乐就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1、播放现成的配乐朗诵。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要想找到一篇配乐朗诵的课文是很容易的,老师可以在课前就做好准备。在学生新接触一篇课文之前,我通常会让他们听听名家的配乐朗读,在教学古诗文时,效果会更明显。这些文章由于离我们太遥远,学生在朗读时都会遇到同一个困难,就是不会断句,这时让他们听听比较规范的朗读,对他们是很有帮助的。学生一边听一边就可以在自己的课本上划分停顿,这样以来,不但可以解决这个难题,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语感。另外,配乐朗读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2、为课文配置背景音乐
老师根据文章的风格、意境、情感等选择恰当的背景音乐,同时向学生简介所选曲目的名称、风格、主题,引导学生欣赏乐曲,接着再引导他们自己进行配乐朗读。因为前面已经听过了别人的朗读,欣赏有了良好的基础,就能进一步感知文章的情感,激发学习热情,领悟文章的主旨。
语文课中,虽然音乐的功能很大,但也要注意:选准音乐很重要,一定要“配”,宁缺毋滥,一定要考虑到细节,要使音乐与课
堂融为一体,不能太“粗”。如《三峡》可配上《深山掬水》;《爱莲说》可配上《莲花谣》;《陋室铭》可配上《禅院钟声》;《湖心亭看雪》可配上《阳春白雪》;《曹刿论战》可配上《十面埋伏》······这些曲子都是古香古色的古筝曲或琵琶曲,很适合古文的背景音乐。另外,还有一些比较抒情的现代文,可以选择轻音乐,或钢琴,或小提琴······只要选准了音乐,可以使一个个意象变成一幅幅画面在同学们眼前一一展现,让人身临其境,流连忘返,文章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带给学生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三、用音乐激发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但是这一重要内容或者会被老师所忽视,或者就是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本文通过······表现了······揭露了(赞扬了)·······”学生却在下面难以接受,甚至是无动于衷,这与单一的教学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这时如果有音乐会怎样呢?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可以渲染特定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共鸣。如《阿炳在1950》这篇文章,很多同学连阿炳为何许人也都不知道,如何对他产生同情呢?于是我播放了阿炳的名曲、同时课文中也出现过的《二泉映月》。如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说:“弦弦掩抑声声思,诉尽人间不平事”。它仿佛是一声深沉痛苦的叹息,仿佛作者在用一种难以抑制的感情向我们讲述他一生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