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教学中音乐的妙用
![语文教学中音乐的妙用](https://img.taocdn.com/s3/m/913afd233169a4517723a36b.png)
黄
强调要注重语 文应用 、 与探
斌
《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新课程标准 ( 实验稿) 效果 。吟诵也不拘泥于某种流派 , 》 因为它实际上
只是一种优美 的抒发 , 长声吟之 , 即能闪烁 出美
吟诵艺术用得好 , 语文课堂上的诗就有 了生
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 出“ 提 能初 步理 学光 彩 。 发展个性 , 丰富 自己的精神世界” “ 赏文学作 命 , ;欣 仿佛是让那些平 面的文字都站了起来 , 平平 品, 能有 自己的情感体验”“ ;诵读古代诗歌 , 有意 仄仄地更突现了高低远近的视感, 抑扬舒疾 中也 识地在积累 、 感悟和运用中 , 提高 自己的欣赏 品 更容易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深度 。在这种音乐时 位和审美情趣 ” 。从这个意义上说 , 文教 育应 间“ 和虚拟的音乐三维空间里, 语 流” 学生诵读作品
效果。如朱 自清 的《 , 曾经让学生 自选配乐 都能够得到最广阔 、 自由的发展。因此在语文 春》我 最
朗诵 , 组织了一次朗诵 比 。学生在 自 赛 己喜欢的 审美教学 中引入音乐这一载体 , 无疑有助于学生
音乐 声中声情并茂地 朗诵 , 形成 了一次诵 读热 展开想象的翅膀 , 进入更为广阔的审美时空。 潮 。声与乐的配合 自然 营造 出了审美 的教学时 空, 更不用说那些在古代就可以因声起韵 的经典
乐的旋律产生审美的共振 , 可以在语文审美教学
注意社会环境给教学对象带来的冲击 , 有选 探 的过程 中使学生敛容沉思 , 砥砺志 向, 陶冶情操 , 择地优化语文教学所处 的社会环境 , 尽可能利用
京文化艺术中心的音乐厅 , 听“ 聆 唐诗宋词名家
震撼心灵 , 使之情感丰富、 敏锐 , 善于感受万事万 有 限的审美教学资源。我 曾把一些学生带进南
浅谈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e51ca176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23.png)
浅谈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音乐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来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注意力,使他们更加专注地听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朗读。
音乐的美妙旋律和动人旋律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愉悦,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音乐还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语言表达,提高学习效果。
音乐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听力和语感。
语文是一门言语交流的艺术,“听”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听音乐、欣赏音乐,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听力,培养语言的感觉和节奏感,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语言的韵律和语气。
在学习古诗词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播放古诗词的朗诵以及配合古典音乐来帮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情感和意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引入音乐,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
音乐是一种表达情感、传递情感的艺术形式,能够让人们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音乐的播放和欣赏,学生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内涵,进而产生情感体验,增强自身情感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音乐,学生还能够在课堂上进行情感交流,共同分享音乐带来的愉悦和心灵感动,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凝聚班级的情感凝聚力。
音乐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创作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而音乐可以为学生的作文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创作素材。
通过音乐的欣赏和分析,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了解音乐的基本结构、表现手法和创作特点,从而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
学生还可以通过欣赏音乐和学习音乐的表达方式,提高自身的文章表现能力,使自己的作文更加生动、有力和感染力。
音乐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音乐的欣赏和分析,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和语感,增强课文的感受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同时还能够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音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音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辅助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89d5d34e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4a.png)
音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辅助作用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一直以其特有的韵律、节奏和情感表达方式吸引着人们的注意。
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音乐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工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素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音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难以保持长久的注意力。
而音乐作为一种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的教学工具,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儿歌、歌曲或乐曲,通过播放音乐来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二、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对文字、词汇和语法的讲解,更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音乐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文化内涵的歌曲或乐曲,通过播放音乐来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音乐活动,如歌唱比赛、音乐剧表演等,鼓励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素质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情感表达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美感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音乐来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儿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儿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d3a7434d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00.png)
儿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儿歌是一个包含了丰富文化内涵的音乐艺术形式,也是儿童学习、交流的重要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一种教育工具,通过儿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记忆力、语文素养和语感。
下面我们将就儿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一、儿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喜欢听歌、唱歌,在小学生群体中,儿歌就是最好的学习语文的工具。
儿歌的旋律优美、歌词生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地学习语文知识。
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学生会不自觉地接受到丰富的语言输入、音乐素养熏陶和情感教育。
二、儿歌能够帮助学生记忆语文知识儿歌具有简单易懂、易于记忆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快速、准确地掌握知识点。
在学习汉字、词语和语法等知识点的时候,可以通过儿歌教学来协助记忆。
比如儿歌《拼音歌》,通过其形象生动的歌词,将汉语拼音与日常生活中的场景相结合,帮助学生加深对汉语拼音的记忆。
儿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改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综合素养。
首先儿歌是通过歌词来传达信息和感情的,学生在接受儿歌教学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对情感表达的感知和理解。
其次儿歌歌曲可能涉及到历史、文化、科学等方面知识,可以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和知识面。
最后,学生通过合唱、合作等形式参与儿歌教学,能够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与个人领导才能。
儿歌不仅仅是一个用于传递信息的工具,还是一个用于塑造语感的艺术形式。
学生在学习儿歌时,不仅可以借此培养语言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可以学习到音韵、节奏、抑扬顿挫等音乐方面的知识,养成良好的音乐素养和语感。
总之,儿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语文素养和语感,还能够在儿童心理、情感、认知等多个层面上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对于儿童的语言发展和人格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浅谈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e93f1f65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12.png)
浅谈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音乐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可以增添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本文将从音乐与语文教学的互动关系、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将音乐融入语文教学中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音乐与语文教学的互动关系音乐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它通过声音的表达形式传递情感,而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音乐与语文教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音乐能够丰富语文课堂的氛围,通过声音、旋律的表达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音乐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让学生更愿意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
音乐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音乐与语文教学之间具有着良好的互动关系,可以相互促进,共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音乐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多种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语文教学是一项需要大量记忆的任务,而音乐具有独特的声音与旋律,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 培养语感和修辞能力: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它通过声音的表达方式传递情感,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表达能力。
学习音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语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感情色彩,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促进阅读理解:音乐能够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其对文字的理解与记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意义深层次,提高阅读效果。
三、如何将音乐融入语文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发挥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将音乐融入到语文教学中:1. 利用音乐辅助课文教学: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选择适合的音乐进行配合,比如配合朗读课文、讲解词语和句子等环节。
通过音乐的声音和旋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背景音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背景音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c90ff046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62.png)
背景音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1. 提高学生情感投入:语文课程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感。
合理的背景音乐可以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帮助学生投入到故事情节、诗歌韵律和文学情感中,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情感体验。
2.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背景音乐有助于创造出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音乐中更好地学习,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3. 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研究表明,背景音乐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更加生动、丰富的记忆,通过与音乐形成的联想,加深对语文知识的记忆,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1. 配合课文朗读:在课文朗读中,适当的背景音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课文情感,提升朗读的韵律感和情感表现力。
比如在朗读古诗时,可以配合古乐进行背景音乐的设计;在朗读散文时,则可以使用轻柔的钢琴曲等音乐进行配搭。
2. 联想拓展: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播放背景音乐来引导学生联想,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比如在讲述课文中的风景时,通过播放描绘大自然的音乐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描绘的场景。
3. 课文欣赏:在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背景音乐来增加学生对文字情感的体验。
比如在讲述一首诗歌时,播放与诗歌情感相符的音乐来加强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4. 情感联接:通过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课文。
三、使用背景音乐需注意的问题1. 选择合适的音乐:在使用背景音乐时,要选择与教学内容相符的音乐,不宜选择过于复杂或情感过于激烈的音乐。
尽量选择简单、轻柔、优美的音乐,不要让音乐脱离课文内容而成为一种干扰。
2. 控制音量:在使用背景音乐时,音量不宜过大,以免影响学生对老师讲解的听力。
音乐的音量应该是轻柔的,令人愉悦的,而不是压倒性的。
3. 合理使用时长:背景音乐的使用时长应该适当,在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情感和意境的不要让音乐成为学生的依赖,或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
乐文相依,相得益彰——小学语文课堂与音乐的有效融合
![乐文相依,相得益彰——小学语文课堂与音乐的有效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4bade7d9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c6.png)
卷首语07乐文相依,相得益彰——小学语文课堂与音乐的有效融合吴秋萍音乐可以舒缓我们的压力,慰藉我们疲惫的身心。
音乐的相伴使我们感到惬意,使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总之我们的生活需要音乐。
在我们的生活里,音乐无处不在。
对于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有了音乐的点缀,我们的课堂会更有温度,有了音乐的陪伴,一切知识都可吟唱。
配乐吟诗是我们自古以来就传承下来的优良习惯,从诗经到宋词再到元曲。
音乐这门艺术为小学语文课堂起到了辅助教学的作用,音乐使用的合理得当,会让课堂气氛更加放松和愉悦,使教学效果得到提升,艺术的享受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还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音乐与语文的结合使这两个学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怎样才能将音乐有效地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中呢?针对小学语文课堂与音乐的有效融合的应用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具有借鉴意义。
一、利用熟悉的音乐,导入语文课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导入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迅速地将学生的思绪拉回到课堂中。
如果将学生们最感兴趣的音乐导入到语文课堂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大多数的教师都忽视了语文和其他各个学科的整合,没有得到有效地利用,各学科的融合可以使专业知识得到拓展,打破了传统课程的局限性,使各学科得到更好的发展。
单一乏味的文字由于缺乏一定的情感融合,所以无法达成理想的教学成效。
比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一段比较有广西壮族特色的音乐,随着音乐的响起,清亮的芦笛声将学生们的思绪渐渐地吸引到课文中,教师在音乐的伴奏声中,开始进行领读,有了音乐的引导,让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老师娓娓的介绍,学生们对桂林山水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
通过音乐的导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教师在课前的准备工作中,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探究,要让学生在切实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对教学中出现的疑点、难点、重点进行精心的设计。
浅谈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1dd43810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06.png)
浅谈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1. 引言1.1 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音乐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音乐的艺术表达和情感共鸣,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意境,从而更深入地解读和体会文学作品的内涵。
音乐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操和情感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应当进一步加强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促进学生成为综合发展的优秀人才。
2. 正文2.1 音乐对语言学习的促进作用音乐在语言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效果。
音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掌握单词和句型。
通过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学生可以更容易地记住文字,并且在学习中感受到愉悦和动力,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音乐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学生可以感知语言的韵律和语调,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准确地运用词汇和句型。
音乐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探索语言的奥秘,从而更好地提高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音乐的引导和辅助,学生可以更轻松地完成语言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使语文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2.2 音乐对情感的表达和理解音乐能够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
音乐的旋律和歌词往往能触动人的情感神经,引发出各种情绪,如喜悦、悲伤、愤怒等。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情感内涵的理解。
音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
许多文学作品都是以抒发情感为主题的,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人物情感、环境氛围等要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作者的用意。
而通过配合音乐欣赏,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文学作品所传达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品味文学作品。
音乐对情感的表达和理解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音乐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音乐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877ede9d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93.png)
音乐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通常对音乐具有天生的好奇和热爱,教师可以通过在语文阅读课堂中引入适合课文内容的音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的节奏感和美感往往能够让学生更加投入到故事情节或者诗歌的表达中,从而更加专注地聆听和阅读。
2. 帮助学生感受情感音乐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通过音乐的情感表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在阅读一首感人的诗歌时,老师可以播放响亮激昂的音乐来帮助学生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而在阅读一篇抒情散文时,可以播放柔和动人的音乐来帮助学生感受文字中的柔情蜜意。
音乐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情感,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共鸣。
3. 提高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在语文阅读课堂中,通过与音乐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课文内容。
音乐可以增加学生对课文的印象深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音乐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涵,通过音乐的情感表达,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意义和内涵。
二、音乐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具体应用方式1. 通过音乐欣赏引入课文在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音乐来引入课文,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故事或者诗歌的氛围。
在学习一篇描写大自然的散文时,可以播放自然风光的音乐;在学习一首抒情诗时,可以播放柔和动人的音乐。
通过音乐的欣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文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课文的内涵。
2. 采用音乐朗诵课文在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音乐的形式来朗诵课文,以增强课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学生可以自己进行音乐创编,根据课文的节奏和情感编写适合的音乐配搭,并结合朗诵课文,以独特的音乐形式表达课文内容。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增强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
三、教学策略和方法1. 选择适合的音乐在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和情感表达,选择适合的音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背景音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背景音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29a1cceb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e0.png)
背景音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1. 引言1.1 背景音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背景音乐的运用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
背景音乐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一种舒适和愉悦的氛围,帮助他们更专注于学习任务上。
背景音乐还能够调节学生的情绪,让他们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习的效率。
在语文教学中,背景音乐的选择也可以根据所教授内容的特点进行精心搭配,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体验。
背景音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合理运用背景音乐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环境,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1.2 背景音乐对学生学习情感的影响背景音乐能够调节学生的情绪,使学习氛围更加轻松愉快。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有时候学生可能会感到无聊或者疲倦,这时候适当的背景音乐可以让他们感到放松,提高学习效率。
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变化,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专注于学习任务。
背景音乐具有情感共鸣的作用,能够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和情感体验。
柔和悦耳的音乐会温暖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对于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使得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音乐的情感表达,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语文作品中的情感色彩,进而更深入地理解和领会文学的内涵。
背景音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对于学生的学习情感产生积极影响,能够使学习更加愉快、情感更加丰富、艺术修养更加深厚。
正确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学习内容的音乐,结合教学内容和情感体验,将背景音乐融入语文教学中,必将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 正文2.1 背景音乐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背景音乐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因为它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帮助他们进入专注的状态。
在语文教学中,适当选择轻柔优美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他们更容易沉浸在学习中。
特别是对于那些容易分心或者情绪波动较大的学生来说,背景音乐可以起到稳定情绪、平复心绪的作用。
论流行音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论流行音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d2056e3172ded630b1cb6f5.png)
了 更 好 地 使 学 生 与 文 章 所 表 现 的 情 感 达 成 共 鸣 , 播 放 我
了崔 京浩 的《 亲 》 “ 是 我 小 时 候/ 坐在 父 亲肩 头/ 父 :那 常 父 亲 是 那 登 天 的 梯 / 亲 是 那 拉 车 的 牛 / 不 了 粗 茶 淡 饭 将 父 忘 我 养 4 / 不 了 一 声 长 叹 半 壶 老 酒 / 我 长 大 后 /I 孩 <忘 等 L里 j 子 往 外 走 / 儿 时 一 封 家 书 千 里 循 叮 嘱 / 儿 归 一 袋 闷 烟 想 盼
至 深 、 人 泪 下 的 著 名 散 文 , 其 是 父 亲 翻 越 栅 栏 为 儿 催 尤 子 买 橘 子 的 画 面 , 今 已 定 格 为 一 个 经 典 。 在 教 学 中 为 至
初 中语 文 课 程 标 准 总 目标 提 出 :学 生 要 关 心 当 代 文 化 生 活 , 重 多 样 文 化 , 取 人 类 优 秀 文 化 的 营 养 。 中 华 尊 吸
五 千 年 的 文 化 积 淀 为 我 们 留 下 了 璀 璨 的 传 统 文 化 ,在 要 求 学 生 了 解 传 统 文 化 的 同 时 .也 需 要 引 导 学 生 对 多 样 文
化 有 正 确 的 认 识 。 行 音 乐 作 为 多 样 文 化 的 一 种 , 得 我 流 值
们关注。 流 行 音 乐 是 指 某 一 时 期 或 是 很 长 时 期 内 被 人 们 广 泛 传 唱 , 至流 传后 世 的音 乐 。 内容 通俗 , 近生 活 , 映 甚 它 贴 反 时代 热 点 , 随 时代 潮 流 , 式 自由活泼 , 感 真挚 。 其 跟 形 情 尤
211 号 旬' 0年1 中 -夫敖资 1 月 7 J
-
i " , 行 音 乐 在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中 的 作 用 e流
浅谈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3c0ed30f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12.png)
浅谈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音乐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音乐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区别。
音乐通过旋律和节奏表达情感,而语言通过词汇和句法来表达思想。
学习音乐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和把握语言中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培养他们的文化修养和审美素养。
学习音乐可以拓宽学生的词汇量,丰富他们的语言表达方式,使他们在写作和口语表达方面更加自如,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音乐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音乐与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都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通过让学生分析和理解音乐作品的主题、意境、情感等要素,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与艺术魅力。
通过让学生比较音乐作品和文学作品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音乐来进行学习活动设计。
通过播放音乐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情感色彩,通过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音乐中的词汇和句法来拓宽学生的语言基础。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或合作演唱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音乐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利用音乐资源,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把语文课上成音乐课——音乐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把语文课上成音乐课——音乐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3deff22383c4bb4cf7ecd157.png)
145Email :jiaoyuluntan@现在的语文课要得到学生的喜欢,需要想点办法,而把语文课和音乐结合起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可以把音乐用到语文课前、课中、课后;可以把音乐和语文的思想教育、朗读、背诵、作文、修辞等基础知识结合起来。
这就要求老师要掌控好语文课堂,要求老师要有扎实的音乐等素养。
一、问题的提出现在的中小学语文老师都感叹:语文课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不重视,上课昏昏欲睡。
我结合自己近二十年的中小学语文教学,觉得要使语文课得到学生的喜欢,需要想点办法,而把语文课和音乐结合起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音乐的伟大每个老师,只有树立了威信,你讲的知识学生才会学。
而语文老师光知道讲几个语文题目是很难赢得学生的尊重的。
如果你有一定的音乐表演才能,并且把音乐和语文紧密地有机结合起来,不愁学生不敬佩你。
谁都喜欢音乐,音乐有着无穷的力量。
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英国诗人、剧作家、文学批评家约翰•德莱顿也说过:“有什么样的激情是音乐所不能燃起或抑制的?”可见,音乐能燃起学生的激情,能调动学生的兴趣,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把语文课上成音乐课 (一)音乐在语文课的不同时段都大有用场1.课前音乐现在学生很少在课前唱歌了,课前教室里往往很吵闹。
如果课前根据上课的内容选择好不同风格的音乐放一放,能够让学生很快地进入课堂内容。
上婉约派词人柳永的《雨霖铃》词,可以选择比较哀伤的钢琴曲;上《地震中的父与子》前,可以播放刘和刚演唱的《父亲》;上苏轼的《念奴娇•赤壁赋》,可以播放杨洪基演唱的《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上课文《长城》,可以播放歌曲《长城长》……效果应该非常不错。
把语文课上成音乐课—音乐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横岗高级中学 欧明学2.课中音乐课堂上,把课文的歌曲反复播放,或老师学生自己演唱,学生既有兴趣,又便于理解课文。
浅谈音乐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浅谈音乐与语文教学的整合](https://img.taocdn.com/s3/m/f2a2f2fc998fcc22bcd10d93.png)
浅谈音乐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摘要音乐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就是把音乐巧妙地整合到语文教学的课堂中,使课堂显得自然而又艺术。
它的提出弥补了语文教学过去对情感因素关注较少的不足。
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鼓舞斗志,振奋精神,培养人们的高尚情操,而且不同类型的音乐能调动人不同的情感。
高中语文新课标提倡“以情优教”,这表明了新课标对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得到重视,而且得到了它的认同。
音乐语文运用一、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是语文教学和音乐教学结合的实践者《诗》是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
这些诗歌当时都是配乐演唱的歌词,是文学和音乐结合的最完美的形式。
《诗》成书的时代正是孔子生活的时代,孔子一生又酷爱音乐。
他在齐国与乐师们论乐,听到《韶》乐,他说:“学之,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把《诗》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势必关注《诗》中的音乐因素,孔子的课堂上一定是书声朗朗、歌声悠扬的。
孔子是大教育家,他们的课堂就在河边,最好的教学方法是唱歌。
歌词是文学的,曲子是音乐的。
由此可知,音乐和文学是孔子教学的重要内容,并常常使两者融为一体。
在孔子的课堂上音乐与文学相融,分离是不可思议的。
二、音乐应用于语言教学具有科学理论依据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更新内容,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新课标的这个要求告诉我们,可以用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手段辅助语文教学,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新课标还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新课标把审美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而音乐对审美意识的构建起重要作用,它不仅能提高人的美的鉴赏力和美的创造力,而且能启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
据此,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将音乐引进语文课堂,用别开生面的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借音乐的力量感受语文之美——浅谈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借音乐的力量感受语文之美——浅谈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辅助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8a4e113f3968011ca3009189.png)
,
下 ; 氛 曼 这 篇 文 章所 展 现 的生 命 的 意 义 就不言一 而 喻了。在这节课上 , 教 :
,
… …… 师不需要 长篇 大论 , 通过音乐 的渲 染 , 学生 就能明 白, 珍惜生命首 : ( 0 5 ) ・
]
… 一…
设 学 习 音 狮陕 乐 情 , J 、 学 时 代 : 教 师 , 2 0 1 1 …一 …境 …. 。 ~ … … … 一
2 0 1 3 - 0 3
教 学实践
借 音 乐 的 力量 感受语 文 之芙
浅 谈 音乐 在 语 文 教 学 中 的辅 助 作 用
文/ 吕 洁
语文是- -l " 7 闪耀着人文光芒 的学 科 , 是 一个 具有丰 富的生命 : 其实 , 音乐是文言文课 堂教学 的好帮手 。比如 , 在进 行《 鸿 门宴》 的 情 感的世界 , 要将万种 思绪 、 千般 柔情传达 给学 生 , 固然需 要教师 教学时 , 先播 放了一 曲《 十面埋伏 》 。 这一曲子 紧张激烈 , 扣人心弦 , 的教学魅力 与学生 的情感体悟 ,但 是教 师首先要点燃学生飞扬的 : 能让人体会到杀声 四起 , 危机 四伏。教师不失时机地导入 : 鸿门宴
激情 , 这就需 要一个有效 的媒介 。 正所谓未成 曲调先有情— —直抵 : 上, 刘邦究竟 能否 突破项羽为其布下的罗网而生还 ? 勇士樊哙是否 学生心灵 , 让学生 自然而迅速地进人状态 , 而音乐 的作用就 凸显 出 : 能凭其勇气护主成 功? 这样使学生带着种 种问题 , 怀着这样的激动
还 可 以 缓解 一下 学 习 的 压 力 , 让学生感 教 学 过 程 本 身应 该 是 一 个 和谐 愉 快 的 过 程 , 教 师 对 学 生 的 进 以 给学 生 带 来 欢 乐 与 笑 声 ,
音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
![音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008f61e30c22590102029db5.png)
音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作者:甘红喜来源:《甘肃教育》2017年第13期【关键词】语文教学;音乐;运用【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3—0088—01音乐与语文的有机结合,是在学科间综合教学法中新颖且典型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适应了当前教育事业与国际接轨的潮流,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音乐与语文的有机结合,改变了传统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活跃了课堂气氛,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体验。
现笔者针对音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音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1.音乐能安抚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持续时间不是很长,一堂课上,很少有学生能自始至终注意力高度集中。
因此,采用积极有效的措施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成了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将音乐引进课堂,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安抚他们的情绪,从而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可以在上课预备铃响后,播放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一起唱歌。
在节奏轻快的歌声中,就连最调皮的学生都能迅速放好学习用品,做好上课的准备工作。
2.音乐能增加参与度,活跃学生思维。
语文教学同样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只有在双方充分的理解之下,才能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学生作为语文学习的主体,能够通过音乐,发挥自己的表演和表达欲望。
同时,通过音乐也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语文教学的直接性和丰富性。
二、音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1.通过配乐朗读,活跃课堂气氛。
配乐朗诵时文学、音乐、有声语言三位一体的艺术传播形式,更符合人的审美心理,给人以三合一的艺术享受,能带给人愉悦共鸣之感。
配乐作为对语言的一种渲染,是反映作品情意与表达内容的载体。
采用配乐朗读的形式,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
进行配乐朗读时,应注意乐曲的意境、格调和旋律。
音乐与语文课教学的互渗与融合
![音乐与语文课教学的互渗与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3e0e371fe2bd960591c67711.png)
音乐与语文课教学的互渗与融合内容导读:学生的学习兴趣,铺垫情感,使学生更加有效地集中精力,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语文课教学中,把文学与音乐两者结合起来,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
选取的音乐,要与文本语言相契合,以便能达到以音乐渲染特定情境,使学生引起共鸣的目的。
音乐的引入,可以在新课开始时播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摘要音乐与文学可谓一对孪生姊妹,尽管它们形态各异,但在很多方面却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
尤其在语文课教学中,假如能将两者的共通之处加以有效利用,帮助学生提高文学修养,培养鉴赏艺术作品的能力,那么一定能让学生在诠释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更加轻松自如的领悟和体现艺术作品的真谛。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学与音乐一直是相伴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的,音乐中蕴含着丰富的语言,它往往更易于激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也能陶冶人的情操,在教学中灵活正确地运用音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铺垫情感,使学生更加有效地集中精力,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语文课教学中,把文学与音乐两者结合起来,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
选取的音乐,要与文本语言相契合,以便能达到以音乐渲染特定情境,使学生引起共鸣的目的。
音乐的引入,可以在新课开始时播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带他们走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也可以在讲授重点段落时,通过音乐启发学生发挥想象,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以而更好地理解课文语言。
1用音乐导入新课:注入了音乐的开场白,能起到抛砖引玉、创设氛围的作用中国古代诗词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具有重要作用,而“艺术的审美想象必须要动情”。
①以情先入,能够让学生置身于诗歌所呈现的意境中,更加贴近真实而独特的感受,扩大想象的空间,步入诗境。
例如,在讲授被誉为“乐府双璧”之一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味诗的主题和文学价值,我们可以尝试选用世界名曲《梁祝》来导入课文,这支曲子悠扬婉转,让人愁肠百结,能很快把学生带入凄婉缠绵的氛围中,有助于学生感受文本的意境,浅析作品所蕴藏的深刻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师宗县竹基中学张琳【关键词】音乐、语文教学、重要作用【内容摘要】单纯的语文教学,虽然会让学生学到知识但却觉得无趣;单纯的音乐,虽然会让学生感到快乐但却很少能学到知识。
有没有一种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呢?那就是把语文与音乐结合起来,让二者相互补充,相互强化。
用音乐为语文课画龙点睛,用音乐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获得丰富的语文知识。
音乐和语文有什么关系吗?我想有些人会不以为然,把音乐和语文拉到一起,能把语文学好吗?我认为,适当的音乐,对语文教学是很有帮助的。
在我刚走上语文讲台不久,发生了一件事,让我更加对这种看法确定,我们使用的教材,是由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写人的记叙文,正好里面的文章都涉及到“爱”这个主题,我就想到了设计一次以“母爱”为主题的配乐朗诵的活动。
因为这是一所乡镇中学,学生都来自农村,又刚进入初中不久,他们以前几乎没有搞过什么朗诵比赛,更何况配乐朗诵,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我先是指导学生写文章,然后再根据他们的文章帮他们找合适的音乐,我们整整准备了三个星期,配乐朗诵才真正开始了!台上的同学在优美的音乐中朗诵着自己的文章,情到深处,不禁落下了热泪,台下的同学也被深深感染,也不禁潸然泪下,整个教室都沉浸在对母爱感恩的情绪中。
我作为一名老师,我也不禁为着这样一群可爱的孩子所感染。
他们的感情,是如此的纯真;他们的内心,是如此的丰富。
活动过后的很长时间,他们都还会对我说:“老师,那次活动真好,让我们知道了要多孝顺父母,我们什么时候再搞一次啊?”我想如果只是一次普通的朗诵,也许收不到这样良好的效果。
为什么配乐朗诵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我想是因为我把音乐与文字相结合,让语文走近音乐,让语文走近音乐,让他们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
用音乐渲染教学情景,用音乐为课文画龙点睛,用音乐激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学到丰富的知识。
《毛诗序》中曾说过:“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
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在原始社会,人类还没有文字,没有丰富的文学种类及表现手法,唱歌和舞蹈便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
音乐就是通过有组织的、在时间上流动的音响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或意境,表达人们的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它最善于细腻地表达人们不同的情感,溶解各种思想。
贝多芬说:“音乐能使人的灵魂爆发出火花”。
文字产生后,文学渐渐也成了人们表达感情的重要方式,《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文章实则是作者充沛感情的自然流露,任何一篇作品都包含作者的情感。
由于音乐长于表达感情,也最容易触发听者的感情,在音乐欣赏中很容易引起欣赏者的共鸣,因此,把音乐引入语文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学好语文,陶冶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艺术素养,能在艺术感受中学会和掌握知识。
一、音乐能够营造气氛,渲染教学环境。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恰当的使用音乐,以音乐营造气氛,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便更容易调动学生的情感,促进其理解。
在教学《背影》这篇文章时,我的导入方法就是播放歌曲老男孩的《父亲》:“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再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一生要强的爸爸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微不足道的关心收下吧······”在这优美的旋律中,学生都被感染了。
看着他们的神情,我就知道学习这篇课文的感情基础有了很好的着落,至于后面的教学效果就显而易见了,学生在歌声中进入了知识的殿堂。
另外,在结束课文时,也可使用恰当的音乐,比如《我的老师》,在结束语中我这样说:“海伦她能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与她的老师有着很大的关系,与她心存感激之心有关系。
我们也需要如此,感谢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感谢他们抚养我们长大成人;感谢别人在我们需要帮助时伸出友爱的手······我们要永远有一颗感恩的心。
”随后播放歌曲《感恩的心》学生先是小声的跟着哼,后面就大声地唱出来。
至此,我们的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在学生的歌声中,我们结束了一堂课。
二、配乐朗诵,培养学生语感,丰富情感体验中学语文具有很强的情感色彩,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文章的字里行间与结构安排及意境渲染中倾注了作者的情,寄托着作者深深的爱。
在教学中,老师就应当努力引导学生去发掘作者的情感,我认为,音乐就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1、播放现成的配乐朗诵。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要想找到一篇配乐朗诵的课文是很容易的,老师可以在课前就做好准备。
在学生新接触一篇课文之前,我通常会让他们听听名家的配乐朗读,在教学古诗文时,效果会更明显。
这些文章由于离我们太遥远,学生在朗读时都会遇到同一个困难,就是不会断句,这时让他们听听比较规范的朗读,对他们是很有帮助的。
学生一边听一边就可以在自己的课本上划分停顿,这样以来,不但可以解决这个难题,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语感。
另外,配乐朗读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2、为课文配置背景音乐老师根据文章的风格、意境、情感等选择恰当的背景音乐,同时向学生简介所选曲目的名称、风格、主题,引导学生欣赏乐曲,接着再引导他们自己进行配乐朗读。
因为前面已经听过了别人的朗读,欣赏有了良好的基础,就能进一步感知文章的情感,激发学习热情,领悟文章的主旨。
语文课中,虽然音乐的功能很大,但也要注意:选准音乐很重要,一定要“配”,宁缺毋滥,一定要考虑到细节,要使音乐与课堂融为一体,不能太“粗”。
如《三峡》可配上《深山掬水》;《爱莲说》可配上《莲花谣》;《陋室铭》可配上《禅院钟声》;《湖心亭看雪》可配上《阳春白雪》;《曹刿论战》可配上《十面埋伏》······这些曲子都是古香古色的古筝曲或琵琶曲,很适合古文的背景音乐。
另外,还有一些比较抒情的现代文,可以选择轻音乐,或钢琴,或小提琴······只要选准了音乐,可以使一个个意象变成一幅幅画面在同学们眼前一一展现,让人身临其境,流连忘返,文章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带给学生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三、用音乐激发情感《语文课程标准》中说:“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但是这一重要内容或者会被老师所忽视,或者就是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本文通过······表现了······揭露了(赞扬了)·······”学生却在下面难以接受,甚至是无动于衷,这与单一的教学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
这时如果有音乐会怎样呢?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可以渲染特定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共鸣。
如《阿炳在1950》这篇文章,很多同学连阿炳为何许人也都不知道,如何对他产生同情呢?于是我播放了阿炳的名曲、同时课文中也出现过的《二泉映月》。
如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说:“弦弦掩抑声声思,诉尽人间不平事”。
它仿佛是一声深沉痛苦的叹息,仿佛作者在用一种难以抑制的感情向我们讲述他一生的苦难遭遇。
乐曲如同一个老艺人,在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上徘徊,流浪,而又不甘心向命运屈服。
他在倾诉着在所处的那个时代所承受的苦难压迫与心灵上一种无法解脱的哀痛,他在讲述着他辛酸悲苦而有又充满坎坷的一生,毫不掩饰地表达出作者心中的真挚感情。
我们仿佛可以听到阿炳从心灵底层迸发出来的愤怒至极的呼喊声,那是阿炳的灵魂在疾声呼喊,是对命运的挣扎与反抗,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悲怆的乐曲中,学生如何不动容!学习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时,结合写作背景,播放《松花江上》,那低沉、缓慢而又充满无限伤感的旋律缓缓流出,犹如苦难的东北大地和被凌辱的中国人民重新出现在我们面前,苦难的中国急需我们奋起反抗日本侵略者。
课堂上,同学们个个正襟危坐,神情肃然,满脸激愤,内心充满了对饱受灾难的祖国的无限热爱。
又如在学习席慕蓉的《长城谣》的时候,播放她的又一诗歌——由蔡琴演唱的《出塞曲》,学生就很容易体会到作者的思乡之情,爱国之心。
除了一些合适的歌曲以外,还可以用一些轻音乐,像瑞士乐团班德瑞、神秘园,他们的乐曲就很适合用到一些很抒情的篇目上。
音乐像文学一样,蕴含着丰富的“语言”,它往往比语言来得更直接,更贴切,更深入,因而更容易使学生激起与课文相似的想象和联想。
在实践中,应用音乐渲染情境,更容易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音乐为学生插上记忆的翅膀语文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80篇,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众多的背诵内容,使学生感到头痛,这时我们也可以请音乐来帮忙。
因为音乐旋律往往是连贯记忆的,记得旋律也就记住了词,所以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时,我教学生唱王菲的《但愿人长久》;;学习陆游的《游山西村》时,教唱《游山西村》······如此,学生歌曲学会了,词也就会背了,记得轻轻松松。
总之,语文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让语文走近音乐,让音乐走近语文,使语文和音乐完美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插上联想的翅膀,让思维超越时空,飞进那美妙的语文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