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登高》创新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蜀道难》《登高》创新学案
◎语林撷英
李白、杜甫名篇名句摘录
1.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李白《侠客行》) 2.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李白《古风》) 3.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李白《日出入行》) 4.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李白《拟古十二首(其九)》] 5.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6.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上李邕》) 7.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杜甫《赠李白》) 8.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杜甫《柏学士茅屋》) 9.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杜甫《戏为六绝句》) 10.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11.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杜甫《客至》) 1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 ◎诗海拾贝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①。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②。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①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②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赏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李白的赞誉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充满着对李白诗文深深的怀念。
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开头四句,一气贯注,都是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第二句是说他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接着赞美李白的诗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
第三联两句通过写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表现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唯见远处的树色,表现出两人的离别之恨。
上面将离情写得极深极浓,这就引出了末联的热切希望:“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欢聚,像过去那样,把酒论诗啊。”把酒论诗,这是作者最难忘怀、最为向往的事,以此作结,正与诗的开头呼应。
全诗以赞诗起,以“论文”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过渡,极其自然,通篇始终贯穿着一个“忆”字,把对人和对诗的倾慕怀念,结合得水乳交融。以景寓情的手法,更是出神入化,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写得深厚无比,情韵绵绵。
◎作者档案
【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
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
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742),供奉翰林。
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被“赐金放还”。“安
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
府。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
赦。晚年漂泊困苦,卒于当涂(今安徽马鞍山)
【作品】《静夜思》《秋浦
歌》《望天门山》《梦游天姥
吟留别》《行路难》《蜀道难》
等
【评价】唐代杰出的浪漫
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巩县(今河南巩
义市),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
少陵。“安史之乱”后被俘,逃出后任左拾遗,后弃官移
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一度任剑
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作品展
现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作品】著有《杜少陵集》。代表
作:《月夜》《春夜喜雨》《茅屋为
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
北》,“三吏”“三别”等
【评价】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
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
依市而居的“仙人”
一钩弯月在冷凝处低悬,片片浮萍碎成摇曳的翡翠。诗人一声长叹,涌起层层墨香。李白因为没有模
仿世俗的不堪之流而名留青史;因为舍弃了“钟鼓馔玉”,而做了一回真正的自我。他的人生是成功的。如果他像当时的士大夫之徒一样追求金钱和名利,而违背自己的灵魂,那么祖国的山河里便不再有他的飘逸长衣,历史里也便不再有他的名篇佳句为世人所吟咏。他把一个真实的自己写进了历史。
流浪的杜甫
他的一生都在流亡,被生活放逐,又被苦难追赶。他甚至还不曾抓住盛唐的最后一缕余光,就被离乱的秋风,吹往落木萧萧的江畔。当百姓的血泪最终融汇于战火,天地间只剩下踉跄的步履,辗转于破碎的山河,辗转于饥饿和病痛,辗转于旅途的满目疮痍的忧愁。异乡的屋顶洒满月光和露水,露从今夜白,白发连着秋草。而秋草瑟缩于一个人的消瘦。
只有草堂在蜀中等他,这世间唯一的栖息地,将在宿命中迎来一个漂泊者的孤独灵魂。他不再是一个诗人,他只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在妻子无助的泪眼里,承受着稚子新亡的巨大哀伤,并承受着命运,或被命运摆弄的结局。一个用身躯支撑着王朝的人,却被堂上坠落的瓦片击伤,一个一生热爱祖国的人,却始终被祖国遗弃。
没有什么再能够拯救,包括笔端的千万间广厦,也将注定坍倒。所有的泪水朝向一个褴褛者滂沱。
◎背景探寻
《蜀道难》
创作于天宝初年,即李白第一次入长安的时候,当时表面繁荣的唐朝隐伏着政衰、变乱的危机。藩镇割据,怀觊觎之心者,非徒安、史。诗末抒发的感慨,当是针对时局,寄寓着诗人的隐忧。诗歌借助神话传说和民谚,驰骋丰富奇特的想象,运用夸张手法,近乎完美地描写出蜀道的奇和险,反映了蜀地的易守难攻,透露了诗人对社会的忧虑和关切。
《登高》
写于大历二年(767)秋,是杜甫在夔州时所写。其时,安史之乱刚刚结束,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杜甫此时“漂泊西南天地间”,家道艰辛,个人多病,尤其是壮志未酬。他的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等又相继去世。适逢秋日登高,夔州水急、风大、猿啸的萧瑟景象,触动了杜甫的情怀,使他发出如此人生慨叹。
◎掌握常识
乐府诗
乐府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和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广义的乐府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狭义的乐府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李白的《蜀道难》就属于前者。
一、字音
噫吁嚱
...(yī)(xū)(xī)天梯石栈.(zhàn)
猿猱.(náo) 扪参
..历井(mén)(shē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