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考察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关于海绵城市的调研报告

关于海绵城市的调研报告

关于海绵城市的调研报告篇一海绵城市,又称水弹性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海绵城市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究其发展趋势和前景,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

二、调研对象本次调研的对象包括海绵城市相关的政策制定者、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居民等。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文献资料等多种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海绵城市相关的企业和居民,访谈则主要针对海绵城市相关的专家学者和政策制定者,文献资料则主要涵盖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报告和政策文件等。

四、调研结果海绵城市的发展现状海绵城市的概念提出以来,全球范围内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

在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目前,全国多个城市都在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建设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海绵城市项目。

例如,北京的奥林匹克公园、上海的世博园区等都成为了海绵城市的典型代表。

海绵城市存在的问题尽管海绵城市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资金投入不足。

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目前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缺乏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

其次,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一系列复杂的技术支持,但目前相关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

最后,管理难度大。

海绵城市的建设涉及到多个领域和部门,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管理难度较大。

发展趋势和前景未来,海绵城市的发展将更加注重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随着生态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将更加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因此海绵城市的建设将更加注重生态环保。

另一方面,随着可持续发展的不断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将更加注重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海绵城市的建设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五、结论和建议结论本次调研发现,海绵城市的发展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海绵城市建设考察调研报告

海绵城市建设考察调研报告

海绵城市建设考察调研报告海绵城市建设考察调研报告一、背景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的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

城市的非自然面积的扩大和生活用水量的增加都导致了城市自来水压力的增大,使原本能够自然渗透的土壤和地下水层逐渐变得无法容纳过多的雨水,最终导致城市内部的洪涝问题的日益加剧。

海绵城市建设成为了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缓解洪涝灾害的一种新型的城市规划方式。

二、调研目的为了了解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目前的情况,并为进一步推动海绵城市建设进程提供参考,本人考察了广东省的一些重点城市,包括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等。

三、调研内容及结果1.广州市广州市在过去几年中积极推动海绵城市建设,采取了多种措施来缓解城市水资源问题,比如推广雨水利用,建设吸水绿地,增加城市水资源保护区域等。

通过调研发现,广州市的海绵城市建设成效明显,不仅缓解了城市水资源问题,更将城市生活环境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2.深圳市深圳市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虽然还有一些不足,但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比如,在城市道路的建设上,深圳市采用了透水耐磨路面,将雨水自然渗透到地下,有效缓解了城市洪涝灾害的风险。

但是,在城市公共空间绿化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

3.珠海市珠海市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走在了前面。

珠海市政府提出了“山海相连、人水共荣”的发展理念,采用生态工程的方式吸引了大量的雨水进入地下水层,缓解了城市水资源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城市空气质量。

四、建议1.进一步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居民环保意识;2.精细规划城市建设,将海绵城市建设考虑在城市规划中;3.加强技术研发,不断完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4.加强政策支持,逐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立法。

五、结论海绵城市建设是未来城市规划的重要方向,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对于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缓解洪涝灾害具有积极作用。

作为城市规划者和建设者,我们应该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多的作用,为我们的城市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六、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及挑战1. 意义(1)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厦门海绵城市调研报告

厦门海绵城市调研报告

厦门海绵城市调研报告《厦门海绵城市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厦门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美丽而特别的城市,因其独特的海岸线和繁华的港口而闻名。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厦门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环境挑战,包括城市内涝和水体污染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厦门市政府于近年来推动了海绵城市建设,以期改善城市的水资源管理和环境质量。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深入了解厦门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和成效,探讨其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前景,为其他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三、调研内容1. 海绵城市建设的背景和理念2. 厦门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情况3. 海绵城市对城市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影响4. 海绵城市建设的问题与挑战5. 海绵城市建设对市民生活的影响6. 海绵城市建设未来发展的展望四、调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厦门海绵城市建设取得的成果和遇到的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虽然海绵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如资金投入不足、技术标准统一难等问题。

此外,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环境的改善和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包括减少内涝的风险、改善城市热岛效应等。

五、建议为了促进厦门海绵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建议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加强相关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此外,需要加强对市民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和支持,以及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和投入到海绵城市建设中。

六、结语厦门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公共事业,对保护城市水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期待通过本次调研和建议,能够有助于推动厦门海绵城市建设的更好发展,并为其他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2024年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范文

《2024年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范文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篇一一、引言海绵城市,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建设理念,旨在通过模拟自然的水文特征,促进城市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排水模式逐渐难以满足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海绵城市建设逐渐成为了中国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点工程,而关于其现状和问题也逐渐受到广大科研和建设人员的关注。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1. 政策支持与推动近年来,中国政府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各地开展海绵城市建设。

这些政策不仅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还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指导。

2. 实施进展与成效在政策推动下,全国各地纷纷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通过建设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等措施,有效缓解了城市内涝、雨水径流污染等问题。

同时,这些措施也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1. 资金投入不足尽管政策对海绵城市建设给予了支持,但部分地区仍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由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项目周期长、投入大,一些地方政府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投入仍显不足,影响了项目的推进和实施效果。

2. 技术标准不统一目前,海绵城市建设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尚未完全统一。

不同地区、不同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差异,导致建设效果参差不齐。

同时,这也增加了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技术交流的难度。

3. 后期维护与管理不到位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不仅在于建设过程,更在于后期的维护和管理。

然而,目前部分地区在后期维护和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如部分绿地被占用、雨水花园被填埋等,导致建设效果大打折扣。

四、对策与建议1. 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继续加大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建设。

同时,应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和资金来源,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和实施效果。

2. 统一技术标准与规范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统一的海绵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明确建设目标和要求。

海绵城市调研报告

海绵城市调研报告

海绵城市调研报告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城市水资源的问题,海绵城市已逐渐成为了解决方法之一。

本调研报告对海绵城市进行分析和调查,探究其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介绍:海绵城市,可以理解为“有渗透性城市”,是指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植被、土地利用、水处理等手段,使城市成为一个更加绿色和可靠的生态系统。

目前,全球已有许多城市开始尝试推广实施海绵城市建设。

方法: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

调研内容主要包括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建设方向、建设成效以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等方面。

结果:现状:海绵城市建设已经逐渐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有许多城市开始了相关的试点工作。

方向:海绵城市建设需要依托多种技术手段,涉及到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排水疏浚等多个领域。

成效:海绵城市建设可以有效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具有广泛的社会经济效益。

困难和挑战:海绵城市建设依赖于较高的技术水平和投资成本,同时也需要涉及到政策落地和市场推广等多个层面。

建议:1.加大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提高城市应对气候变化和水资源压力的能力。

2.多渠道扩大海绵城市建设的知名度和普及度,促进其快速推广和应用。

3.探索落实相关政策和标准,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和标准体系。

结论:海绵城市建设可以有效解决城市水资源的问题,能够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落实好相关政策和标准、提高投入和支持力度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和协同合作,加速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和普及。

《2024年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范文

《2024年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范文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海绵城市作为解决城市水问题的重要途径,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应对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弹性”,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城市水循环系统,使城市能够有效地应对降雨带来的水问题。

本文旨在研究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近年来,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许多城市已经开始实施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注重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通过建设雨水花园、湿地公园、透水铺装等措施,提高城市的蓄水能力和排水能力。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投入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然而,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部分地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规划和管理机制;另一方面,由于技术和资金的限制,部分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出现了“假海绵”现象,即只注重表面的建设和形象工程,而忽视了实际的生态效益和水资源的保护。

三、存在的问题1. 规划和管理的不足部分地区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规划和管控制度。

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项目的实施效果参差不齐。

此外,部分地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导致项目无法达到预期的生态效益和水资源保护效果。

2. 技术和资金的限制当前的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仍面临技术和资金的限制。

虽然科技发展推动了海绵城市的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但在实际的项目实施中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部分地区由于经济条件和技术的限制,无法有效地实施海绵城市建设项目。

3. 假海绵现象假海绵现象是当前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些地方为了追求表面的建设和形象工程,忽视了实际的生态效益和水资源的保护。

这些项目往往只注重表面的绿化和美化,而忽视了其实际的功能和效果。

《2024年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范文

《2024年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范文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洪涝灾害频发,传统城市建设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海绵城市理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即通过模拟自然地形地貌,利用低影响开发技术,实现城市水资源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从而有效缓解城市内涝、雨水径流污染等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海绵城市建设现状近年来,我国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并实施海绵城市建设,特别是在一些水资源匮乏、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

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推广,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参与度不断提高。

在政策层面上,国家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大,为相关项目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

然而,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目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地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项目实施进展缓慢;此外,由于技术、资金等方面的限制,部分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质量不高,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三、存在的问题1. 认识不足:部分地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项目实施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技术瓶颈:虽然我国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技术成果,但仍存在一些技术瓶颈,如低影响开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等。

3. 资金问题: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部分地区由于财政困难,无法满足项目实施的需求。

4. 管理和维护难度大: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管理和维护难度较大,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制度。

四、对策建议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全社会的参与度和责任感。

2. 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低影响开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海绵城市建设的科技含量和水平。

3. 多元化资金筹措:通过政府投资、企业参与、社会捐赠等多种途径筹措资金,保障海绵城市建设的资金需求。

海绵城市建设考察调研报告

海绵城市建设考察调研报告

海绵城市建设考察调研报告海绵城市建设考察调研报告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水资源缺乏、水污染、城市内涝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进行了海绵城市建设考察调研。

本调研报告将就海绵城市的概念、建设策略、国内外案例等内容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导语海绵城市是中国提出的一种新型城市规划理念,它的核心是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能力,将城市转变为一个具有高效的水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城市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我们的考察调研主要分为海绵城市概念的介绍、建设策略的研究以及国内外案例的调查等三个部分。

三、海绵城市的概念海绵城市的概念最早来自于新加坡,它强调的是城市应具备接纳、储存并可再利用降雨的能力。

在海绵城市中,通过合理设计城市的绿地和建筑物,以及采用透水铺装等措施,将雨水合理收集和利用,达到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海绵城市的建设要以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提升城市的防洪能力和水源保护能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四、建设策略1. 城市规划: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合理规划城市的绿地系统和水系统。

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地表径流和洪水的排放问题,通过合理安排建筑物和绿化带的位置,实现洪水的自然排放和雨水的自然渗透。

2. 水资源管理:海绵城市建设中,水资源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收集和利用雨水,减少径流量,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同时,还可以利用植物和土壤来净化雨水,改善城市环境。

3. 建筑设计:建筑物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关键环节。

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采用透水铺装、屋顶绿化、天井设置等措施,增加绿地和透水面积,实现雨水的自然渗透和利用。

同时,还可以在建筑物上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供冲厕、浇花等用途。

4. 生态系统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生态系统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要保护好城市周边的湿地、河流和水源地,改善水体环境质量。

海绵城市长春考察报告

海绵城市长春考察报告

海绵城市长春考察报告第一篇:海绵城市长春考察报告长春海绵城市考察报告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要求,“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了重要意见,在加快长吉一体化进程中,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与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更是密不可分。

海绵城市建设不是一个单纯的目标,而是一个综合目标,即城市发展理念和建设方式转型。

吉林省人民政府对于长春市海绵城市的建设发表了重要指示:到2018年,全省海绵城市建设全面开展,长春市等城市先行先试建设取得成效,城市内涝积水点基本得到解决,建设区域实现径流控制率达80%以上;到2020年,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技术及规范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目前长春市正在加快推进海绵城市的各项工程建设,所有的项目正在按照计划稳步的推进。

南溪湿地项目:南溪湿地位于长春市南部新城核心区域,南溪湿地是长春市海绵城市申报试点区域,占地面积310公顷,计划将把文化、生态和游憩有机结合,建设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生态保护、教育展示、防洪减灾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湿地公园,项目计划总投资34.5亿元。

作为长春的城市之肾,南溪湿地公园南起南绕城高速公路桥,北至南三环路桥,西起伊通河东岸规划滨河路,东至伊通河东岸规划堤防路,南北距离约3公里,规划占地面积约3.1平方公里。

该工程依托河道建湿地,将创造一个模拟自然生态湿地的人造湿地系统,能够有效降解水体污染,净化空气,是城市生态重建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

建成后,它将成为长春市的一个新地标。

按照工程计划,2015年主要实施土方调配和部分防洪工程。

南溪湿地公园建设工程16年6已经正式开工,重点开展了理顺前期、推进征拆、筹集资金等工作。

目前,项目可研已编制完成,土地规划、环评等前期手续正在办理。

海绵城市建设考察调研报告_转换

海绵城市建设考察调研报告_转换

海绵城市建设考察调研报告_转换海绵城市建设考察调研报告 2017 年 10 月 26 日至 31 日,市住建局总工程师黄正文率相关工作人员共计 7 人,赴国家级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厦门市和遂宁市进行了海绵城市建设考察学习。

在为期六天的行程中,考察团深入学习了两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近距离感受了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面貌的改善。

一、厦门、遂宁海绵城市建设情况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的重要内容。

厦门市和遂宁市是首批进入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范围的城市,在两年多的建设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厦门市厦门市域由厦门岛、鼓浪屿及内陆沿海地区组成,全市现状土地面积;常住人口 425 万人,常年平均降雨量。

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面积,年径流总量目标控制率为 70%,其中,翔安南部新城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面积,海沧马銮湾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面积。

此次考察以翔安新城为主,翔安新城试点区存在水环境质量较差、水系生态退化严重等问题,无内涝点,针对性地采取重点控制面源及径流污染的措施,保证水环境、水生态良好。

1.制度建设(1)领导机构组成。

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市长为组长,常务副市长及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发改、财政、规划、建设、市政园林、环保、水利及各区政府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住建局。

(2)职能部门分工。

按照《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海绵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规划的编制、审查和监督管理工作,负责指导和监督项目设计方案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和要求,做好项目设计、施工等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项目土地供给及相关地势、地形、地貌基础数据提供等工作;市政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市政雨污水管网、道路透水铺装、道路雨水滞流等工作;园林绿化、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园林绿化等设施的建设运行维护,确保符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水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核把关涉及河湖水系的项目建设,确保符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2024年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范文

《2024年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范文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内涝、水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海绵城市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建设理念,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海绵城市旨在通过模拟自然的水文循环过程,实现城市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改善。

本文将就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的研究与讨论。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1. 政策支持与推广近年来,国家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和支持各地开展海绵城市建设。

同时,各地政府也积极响应,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城市发展规划,推动相关项目的实施。

2. 实践案例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多个城市开展了海绵城市建设,如北京、上海、深圳等。

这些城市通过建设雨水花园、渗水砖、生态湿地的等多种措施,实现了雨水的有效收集和利用,改善了城市水环境。

三、存在的问题1. 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当前,海绵城市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各地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差异和不平衡。

有的地区过度强调人工干预,忽略了自然修复能力;有的地区则缺乏对区域水环境特征的考虑,导致建设效果不佳。

2. 投资与收益问题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短期内难以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

因此,部分地区在资金筹措方面存在困难,影响了项目的推进。

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评估机制,部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浪费现象,进一步加大了投资压力。

3. 公众参与度低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然而,当前公众对海绵城市的认知度较低,参与度不高。

这导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和反馈机制,影响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四、未来发展方向1. 制定统一的建设标准与规范为了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应制定统一的建设标准和规范,明确各项技术指标和要求。

同时,还应加强对区域水环境特征的考虑,确保建设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多元化资金筹措与利用为解决资金问题,应采取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方式,包括政府投资、企业参与、社会捐赠等。

海绵城市建设报告

海绵城市建设报告

海绵城市建设报告海绵城市是指将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融入城市规划建设中,通过科学的控制与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化进程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提高城市对水资源的保护利用能力,增强城市的抗洪排涝能力,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城市建设模式。

以下是针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报告。

一、海绵城市建设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频发等。

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因此需要转变城市建设模式,向海绵城市转型。

海绵城市建设可以提高城市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城市的抗洪排涝能力,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则和思路1.掌握水资源的调控和利用: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实现对水资源的调控和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构建自然生态系统:将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融入城市规划建设中,通过植被覆盖、湿地恢复等手段,构建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以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3.实施低影响开发: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土地的占用和开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采用低影响开发的方式,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

4.水资源综合管理: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实施水资源的综合管理,包括调控水量、监测水质、净化和循环利用等,以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

三、海绵城市建设的具体措施1.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可通过种植树木、草坪等方式,提高城市的绿地覆盖率,有利于吸收雨水和改善城市气候。

2.构建雨水收集系统:建设雨水收集系统,收集和利用雨水资源,减少地表径流,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建设湿地系统:建设湿地系统,恢复湿地景观,有利于水质净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4.提升城市排水系统能力:改善城市排水系统,提升城市抗洪排涝能力,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5.推广城市雨水渗透技术:推广城市雨水渗透技术,通过道路、屋顶等表面的透水铺装,提高城市地表的渗透性,减少地表径流。

海绵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海绵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海绵城市建设调研报告一、背景和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加剧,城市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城市洪涝灾害频发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建设成为了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和成果,为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收集了大量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资料。

同时,还对国内海绵城市进行了实地考察,深入了解了该城市的建设情况。

三、海绵城市建设的原理和目标四、海绵城市建设的案例介绍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采用了一系列创新的措施。

首先,通过建设大面积的海绵公园和湿地公园来增加城市的绿化率,并有效地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其次,通过构建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城市绿化、景观湖等方面的供水。

此外,该城市还建设了多层次的地下蓄水系统,将雨水储存起来,用于城市的供水和景观用水。

通过这些措施,该城市有效地解决了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灾害等问题。

五、海绵城市建设的挑战和对策首先,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提高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水平。

其次,政府应加大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经济投入,通过政策扶持和财政支持等方式,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进展。

再次,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和支持。

可以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开展教育培训等方式,普及海绵城市建设的知识,增加公众的参与度。

最后,要加强合作与交流,吸取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可以开展多方合作,加强交流,促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

六、结论海绵城市建设是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灾害等问题。

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克服一系列的挑战,如技术难题、经济投入和人口迁移等问题。

为了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进展,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加大经济投入、加强宣传教育和加强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范文

《2024年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范文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篇一一、引言近年来,海绵城市作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建设方向之一,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这一理念旨在模仿自然界的水文循环机制,让城市空间与水系统能够更好地协同运作,减轻城市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生态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然而,当前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状况及面临的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就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与讨论。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1. 政策推动与实施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海绵城市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与规划,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地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通过政府的引导和资金的投入,我国多个城市已经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海绵城市建设。

2. 实施成效通过多年的努力,部分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如雨水收集利用、雨水排放系统的优化、城市内涝的缓解等,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同时,海绵城市的建设也带动了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领域的进步。

三、存在的问题1. 认识不足与缺乏统一标准目前,仍有许多人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不足,导致在实际建设中存在偏差。

同时,我国在海绵城市建设上尚未形成统一的建设标准,导致各地区建设水平和质量存在较大差异。

2. 资金和技术支持不足海绵城市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技术需求巨大,许多城市面临资金和技术支持的双重困境。

此外,对于新技术和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也存在不足,影响了海绵城市建设的质量和进度。

3. 后续管理与维护困难虽然许多城市在初期建设阶段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在后续的管理和维护上存在困难。

缺乏专业的管理和维护团队,导致一些已经建成的海绵设施不能得到有效的维护和保养,影响其长期效益的发挥。

四、解决策略与建议1. 加强宣传与教育通过媒体、宣传活动等途径,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的认知度。

同时,鼓励和支持学术研究,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

2. 制定统一的建设标准与规范建立统一的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和规范,确保各地区在建设中能够遵循相同的指导原则。

海绵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海绵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海绵城市建设调研报告海绵城市建设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挑战,海绵城市建设成为中国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新方向。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和内容采用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研内容包括海绵城市基本概念和内涵、发展现状、问题和挑战以及相关政策和实践等。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基本概念和内涵海绵城市是指以生态系统为基础,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最大程度地减少城市雨洪对生态环境和城市设施的破坏,实现城市自然水循环和生态环境的修复与重建。

海绵城市的内涵包括水的存储、净化和利用、城市景观生态构建、城市防洪和灾害风险管理、低碳能源利用等。

2.发展现状和问题目前,我国各地海绵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整体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海绵城市理念尚未深入人心,相关技术应用和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

其次,部分地区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理念模糊、重视程度不够、实施力度不足等问题。

另外,海绵城市建设需要跨部门、跨领域的协同推进,相关协调机制尚未健全。

3.政策和实践为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我国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文件,鼓励和支持海绵城市的规划和建设。

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实施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并积极探索可行性和有效性。

同时,一些大型开发商也开始关注和实践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推动绿色低碳的城市发展。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1.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2.加强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落实,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治保障。

3.加大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力度,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技术和设施的研发和应用。

4.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建立海绵城市建设的协调机制,形成合力。

5.加强国际合作和经验交流,借鉴国外成熟的海绵城市建设经验和技术。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和问题,为相关决策提供了参考。

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强海绵城市建设,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2024年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范文

《2024年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范文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海绵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模拟自然水循环过程,构建城市水循环系统,以实现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现代化城市。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1. 政策支持与推动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海绵城市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和支持各地开展海绵城市建设。

这些政策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2. 实施成果目前,全国已有多个城市开展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例如,一些城市的雨水积存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城市内涝灾害发生频率降低,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三、存在的问题1. 认识不足部分地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不足,认为这只是城市排水系统的一个小部分,未能充分认识到其对于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

2. 规划与实施脱节部分地区在海绵城市规划与实施过程中存在脱节现象,导致实际建设效果与规划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3. 技术与资金瓶颈海绵城市建设需要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大量的资金投入,部分地区存在技术水平和资金支持不足的问题。

四、解决策略1. 提高认识,完善政策法规应提高各地对海绵城市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2. 加强规划与实施的衔接在规划阶段应充分考虑实际建设条件和技术水平,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在实施过程中应加强监督和评估,确保实际建设效果与规划目标相一致。

3. 引进先进技术,拓宽资金来源应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技术水平。

同时,应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建设。

五、结论及展望当前,海绵城市建设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未来,应继续加强政策支持、提高认识、完善规划与实施、引进先进技术和拓宽资金来源等方面的工作,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考察调研报告

海绵城市建设考察调研报告

海绵城市建设考察调研报告海绵城市建设考察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缺乏、洪涝灾害和水污染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各国开始探索建设海绵城市。

因此,本次调研旨在对海绵城市建设进行深入了解,以为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调研内容和方法1. 调研内容:1.1 海绵城市的定义和特点;1.2 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则和目标;1.3 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1.4 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和经验;1.5 海绵城市建设的挑战和问题。

2.调研方法:2.1 网上查找相关文献;2.2 实地走访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2.3 参加相关学术研讨会。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 调研结果:1.1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多种手段,如调整城市布局、合理规划道路、建设绿色屋顶和景观湿地等,将城市转变为一个可持续利用和处理雨水的“海绵”,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消耗、降低洪涝风险和改善水质。

1.2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海绵城市的建设原则和目标有所不同,但一般包括减少雨水径流、增强水的蓄滞能力、改善水质、提高城市生态和提高城市抗灾能力等。

1.3 海绵城市建设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并在一些发达国家取得了显著成效。

1.4 一些成功的海绵城市建设案例包括新加坡、荷兰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一些城市。

他们通过改造城市水系、建设储水设施和绿化城市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城市的水资源和环境问题。

1.5 海绵城市建设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资金短缺、技术难题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等。

2. 调研分析:通过调研可以看出,海绵城市建设在解决城市水资源和环境问题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为了推广和应用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加强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增强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提高政府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

四、建议和展望1. 建议:1.1 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通过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推广和应用。

《2024年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范文

《2024年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范文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篇一一、引言海绵城市是一个以自然生态为基础,以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的城市规划理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涝、水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海绵城市建设的提出与实施对于缓解这些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与建议。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1. 政策支持与推广近年来,国家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和支持各地开展海绵城市建设。

在政策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 实践案例分析以某城市为例,该市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建设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绿色屋顶等措施,有效减少了雨水径流量,提高了城市排水能力。

同时,该市还加强了雨水收集与利用,将雨水用于绿化、冲厕等方面,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三、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1. 规划设计与实施脱节部分地区在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存在脱节现象,导致实际效果与规划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这主要表现在规划设计不科学、不系统,缺乏对地域特性和实际需求的深入分析。

2. 技术应用与标准不统一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到多项技术与应用,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不同地区、不同项目在技术应用上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效果参差不齐。

3. 资金投入与维护管理不到位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部分地区由于财政困难,导致资金投入不足。

同时,建成后的海绵城市设施维护管理也存在一定问题,如缺乏专业维护人员、维护经费不足等。

四、解决方案与建议1. 加强规划设计与实施衔接在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地域特性和实际需求,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同时,要加强规划设计与实施的衔接,确保实际效果与规划目标相一致。

2. 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与规范针对海绵城市建设涉及的多项技术与应用,应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确保各地在技术应用上保持一致,提高建设效果。

海绵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海绵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海绵城市建设调研报告《海绵城市建设调研报告》调研时间:2021年10月调研地点:中国各大城市一、调研背景海绵城市建设是指城市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注重保护和恢复自然水系,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城市水灾风险,实现城市内部水资源平衡的一种城市规划和建设理念。

为了解我国各大城市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的进展情况,本次调研团队前往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进行实地考察和访谈。

二、调研内容1. 海绵城市规划调研组发现,各大城市在海绵城市规划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注重绿地建设、湿地恢复、雨水收集利用、透水铺装等措施的推广,已经成为各大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

例如,在北京市的城市规划中,大量的绿地和湿地被纳入了城市设计之中,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2. 海绵城市建设成果在实地考察过程中,调研组发现各大城市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例如在上海的市区,城市屋顶和道路上普遍安装了雨水收集设施,可以有效地储存雨水资源,并用于城市绿化和农田灌溉。

而在广州和深圳等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已经贯穿了整个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大大改善了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灾风险。

3. 政策和机制支持调研组发现,政府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

例如,各大城市政府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推动了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鼓励企业和市民共同参与海绵城市建设。

三、调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我国各大城市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

2.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市民共同参与,共同推动城市建设的不断改善。

3. 为了进一步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我们建议政府应该出台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和市民共同参与海绵城市建设,推动城市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

海绵城市建设考察调研报告

海绵城市建设考察调研报告

海绵城市建设考察调研报告【摘要】本文通过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考察调研,总结了海绵城市的定义、特点、重要性及面临的挑战。

同时,还介绍了一些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的案例,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海绵城市的建议。

【引言】海绵城市建设是应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洪水、水源枯竭、水质污染等问题提出的一种综合性解决方案。

本次考察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海绵城市的建设现状,为未来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和优化建议。

【一、海绵城市的定义和特点】海绵城市是指通过改善城市内水循环、降低洪涝风险、改善水质等措施,实现城市与自然环境水资源的平衡的城市。

“海绵”一词体现了城市应该有如海绵一般,通过吸纳、储存和利用雨水,实现自我维持和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的特点包括:水量控制、水质净化、水循环、景观与生态相结合等。

【二、海绵城市的重要性】海绵城市建设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海绵城市可以解决城市洪涝灾害问题,减少水害损失。

其次,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改善城市水质,保护水资源。

此外,海绵城市建设还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增加城市的生态景观。

【三、海绵城市建设的挑战】海绵城市建设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传统城市规划缺乏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考虑,需要改变现有的规划模式。

其次,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技术支持,资金来源和技术应用亟待解决。

此外,海绵城市建设还需要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主动参与度。

【四、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案例】本次调研还总结了一些国内外的海绵城市建设案例。

比如,新加坡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典型代表,通过建设水池、雨水花园等措施,有效地应对了城市洪水和水资源问题。

国内的宜宾、杭州等城市也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五、进一步发展海绵城市的建议】为了进一步发展海绵城市,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政府需要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推动海绵城市的建设。

然后,加强科研和技术支持,推动相关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此外,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绵城市建设考察调研报告赴国家级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厦门市和遂宁市进行了海绵城市建设考察学习。

在为期六天的行程中,考察团深入学习了两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近距离感受了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面貌的改善。

一、厦门、遂宁海绵城市建设情况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的重要内容。

厦门市和遂宁市是首批进入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范围的城市,在两年多的建设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厦门市厦门市域由厦门岛、鼓浪屿及内陆沿海地区组成,全市现状土地面积1573.16km2;常住人口425万人,常年平均降雨量1335.8mm。

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面积35.9km2,年径流总量目标控制率为70%,其中,翔安南部新城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面积15.4km2,海沧马銮湾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面积20.5km2。

此次考察以翔安新城为主,翔安新城试点区存在水环境质量较差、水系生态退化严重等问题,无内涝点,针对性地采取重点控制面源及径流污染的措施,保证水环境、水生态良好。

1.制度建设(1)领导机构组成。

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市长为组长,常务副市长及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发改、财政、规划、建设、市政园林、环保、水利及各区政府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住建局。

(2)职能部门分工。

按照《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海绵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规划的编制、审查和监督管理工作,负责指导和监督项目设计方案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和要求,做好项目设计、施工等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项目土地供给及相关地势、地形、地貌基础数据提供等工作;市政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市政雨污水管网、道路透水铺装、道路雨水滞流等工作;园林绿化、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园林绿化等设施的建设运行维护,确保符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水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核把关涉及河湖水系的项目建设,确保符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3)过程管控。

一是用地规划许可阶段,通过“多规合一”项目行政审批系统开展联评联审,发改委在项目建议书、科研报告批复中,对海绵建设可行性作出判断,规划局在规划选址意见书中明确是否建设海绵城市项目,对符合要求的项目在用地规划许可中明确海绵建设目标,国土局在用地审查中审查海绵建设目标。

二是工程规划许可阶段,市海绵办在方案审查环节审查海绵建设技术方案,市政园林局和规划局分别在雨水排放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环节对海绵技术方案进行核查。

三是施工许可证环节,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海绵建设专篇,建设局见到海绵施工图审查合格文件发放施工许可。

四是施工管理阶段,建设局指导监督海绵建设进度和质量。

五是竣工验收阶段,建设局等相关职能部门核查海绵建设工程质量是否达标,建设过程资料是否齐全。

六是工程评价阶段,市海绵办对建设成效进行评价,组织试点考核。

七是运营维护阶段,养护责任主体进行海绵设施的日常运营维护。

2.技术保障(1)组建技术指导团队。

厦门市海绵办以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为技术支撑单位,主要负责设计规范、技术导则、建设规划等指导性文件的编制,为设计单位提供规划服务、对接,保证“海绵”落实,另外聘请了上海、北京等专业设计院做技术指导。

厦门市财政提供技术服务经费。

(2)建立技术规范标准。

厦门市于2015-2016年先后发布试行了海绵城市建设系列规范和标准,结合厦门市实际情况编制了《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范》,《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图集》《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标准》《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材料技术标准》等规范和标准。

3.资金筹措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资金估算为72.1亿元,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有国家财政专项奖补资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PPP模式合作融资、社会资本投入及其他相关项目可整合资金。

先后出台了《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厦门市海沧区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厦门市海沧区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使用检查办法》、《关于海沧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工程资金审核拨付有关事宜的通知》、《翔安区海绵城市建设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海绵城市建设为PPP模式提供了展示的舞台,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打造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保障能力。

以翔安新城为例,翔安新城海绵城市建设PPP项目包含整个港汊流域的市政道路、水系岸线、公园绿地等市政配套工程。

实施业主为厦门市市政工程管理处,政府出资方为市政开发总公司。

由于建设项目体量大,故分两个标段实施,分别为方案设计、项目PPP实施两阶段进行。

4.实地考察洋塘保障房(鼓锣水系上游)流域海绵城市改造示范工程已完工并投入使用,初步显现连片示范效应。

通过改造小区绿色屋顶、可渗透路面、透水广场等渗透项目,采用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带、植草沟、雨水罐、下凹绿化带等低影响开发措施进行源头消减和分散控制,将雨水引入道路下雨水管网系统及联通水系的明渠、旱溪等中途转输系统,直至排入小区雨水回用系统、鼓锣公园内的人工湖进行末端调蓄,通过总调蓄容积为4807m3的人工湖,调水位为0.6m,并设置溢流堰,有效保证本片区内32mm雨水不外排,实现75%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要求。

同时,利用水源预处理(人工湿地前置塘)、底质生境改良(杂草清除、积水排净、底质消毒改良)、水生植物净化系统(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水生动物调控系统(滤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虑食性软体动物、刮食性软体动物)、微生物系统营造(除藻类生物制剂)等一系列净化措施,确保水质稳定,最终实现雨水收集净化与利用的综合效益。

5.亮点总结(1)顶层设计:绘制海绵城市蓝图厦门将海绵城市建设作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首先在规划领域进行了一系列顶层设计,着力将海绵城市六大要素融入环境保护、水资源利用、园林绿化、功能分区、市政和交通基础设施等规划建设中。

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厦门已完成《厦门市防洪防涝规划》《厦门市水资源战略规划》《道路交通专项规划》等专项规划。

以《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为引领,全面提升城市“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能力,支撑美丽厦门建设。

(2)机制创新:把试点工作引向深入原有的政务审批体系中,没有海绵城市建设的内容,面对这种情况,市委市政府创新机制,成立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部署全市海绵城市建设推进工作。

厦门还成立了市海绵城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全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导、指标审核单位。

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规范标准,建立了七大建设管控措施,确保每个环节都能落实海绵措施,部门配合得力,审批实行“多规合一”,为海绵城市试点工作保驾护航。

(二)遂宁市遂宁属典型丘陵地区,全市土地面积5325平方公里,总人口380万,常年平均降雨量887.3~927.6mm。

选定25.8平方公里(市河东新区21.9平方公里,老城区2.4平方公里,圣莲岛1.5平方公里)作为试点区域,年径流总量目标控制率为75%。

遂宁市建设局副局长王明华介绍,2015年4月,遂宁市成功申报成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之一。

海绵城市是一场基于城市建设的观念变革,也是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优化。

1.制度建设(1)政府主导。

遂宁市成立海绵城市推进工作小组,以市长为组长、相关副市长为副组长的推进领导小组,建立了“条块结合”、职责明确的工作推进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住建局。

按照《遂宁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市发改委负责将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市本级政府性投资项目纳入年度投资计划和招标管理,指导项目单位做好各项前期论证工作;市规划局负责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和审查工作,制定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和设计图则,将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则、目标和技术要求落实到建设项目规划条件、方案审查、监督管理等环节中;市住建局(市海绵办)负责将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要求落实到施工图审查、工程监管、竣工验收、项目运营维护管理等环节;市城管局负责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实施监管和维护工作;市水务局负责城市水利工程的审批和推进工作,协调城区河湖沟渠等涉水建设相关工作;市财政局负责制定海绵城市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及奖励政策,积极探索和创新海绵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市国土局负责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土地供给等相关工作,并按照规划部门出具的规划条件,将海绵城市建设相关要求纳入《规拨决定书》或《土地出让合同》;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园区管委会负责海绵城市项目的初步审查,项目推进和具体实施工作。

(2)其他制度。

遂宁市海绵办重视现场工作,构建现场工作协调管理制度,市海绵办组员高频次检查现场工作,市四大班子领导均多次视察海绵现场。

同时,制定了领导小组会议、工作协调会议、工作例会、研讨会、现场办公等制度。

市委、市政府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召开海绵城市建设推进会议、联席会议,市海绵办每周定期举行工作例会,研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此外,市目标绩效督查室出台了《遂宁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考核办法》,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纳入相关县区和部门目标考核体系并定期进行现场督查与通报。

2.技术保障(1)坚持规划引领。

遂宁市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修订《遂宁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遂宁市综合交通规划》、《遂宁市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遂宁市河东新区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相关规划,确保各层级规划相互支撑衔接,为海绵城市建设指明方向。

修编控规,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转换成规划条件落实到城市规划区域的每个地块。

(2)制定技术标准。

遂宁结合实际,充分借鉴国内外经验及现有研究成果,制定了《遂宁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遂宁市海绵城市设计图则》及《遂宁市海绵城市植物名录》《遂宁市城市蓝线管理办法》《遂宁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等技术标准。

遂宁市还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其下属的水务与工程研究院已派骨干团队长期入驻遂宁开展相关工作。

(3)人才储备。

遂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积极培养本地海绵城市建设管理人才。

组织人员积极参加全国各种培训和考察活动,学习外地经验和办法;邀请住建部、中规院等专家到遂宁现场指导和培训;组织本地技术力量,会同中规院参与试点项目设计以及施工图审查工作。

3.资金保障遂宁市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建设,目前共计吸引各类社会资本近105亿元参与海绵城市建设。

一是积极采取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