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和风带ppt

合集下载

气压带和风带(36张PPT)

气压带和风带(36张PPT)

交通出行
01
航空运输
气压带和风带对飞机航行的时间和路线有直接影响。航空公司需要了解
这些因素,以制定安全、高效的飞行计划。
02
海上运输
在海上,风是主要动力来源之一。了解风带的特点对于船舶航行和货物
运输至关重要。
03
公路和铁路运输
在长途运输中,天气条件(如风暴)可能会影响交通工具的正常运行和
安全性。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活动有助于预测这些天气事件并采取相应
对人类的意义与价值
提高灾害预警能力
对气压带和风带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气象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减少灾害对人类 生命财产的损失。
指导气候变化应对策略
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趋势和规律,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气候变化应对策略,保护生态 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发展
对气压带和风带的研究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如气象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其研究成 果可以促进这些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的预防措施。
06
未来研究与展望
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
数据获取的局限性
目前的气象观测站分布不均,导致某些地区的气压带和风带数据 缺失或不足,影响研究的准确性。
模型预测的精度
现有的气象模型在预测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和变化方面仍存在一定 的误差,需要进一步提高模型的精度和准确性。
对非线性过程的理解不足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变化涉及到复杂的非线性过程,目前的研究 对其理解仍不够深入。
未来研究方向
1 2 3
增强观测能力
通过建设更多的气象观测站和利用卫星遥感技术, 提高对气压带和风带的观测精度和覆盖范围。
改进模型预测
研发更精确的气象模型,提高对气压带和风带变 化的预测能力,为气候变化研究和灾害预警提供 更可靠的依据。

气压带和风带 (共25张PPT)

气压带和风带 (共25张PPT)
(1)冬季: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冷空气源地)。 (2)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影响中国东部降水。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 /8/520 21/8/5T hursda y, August 05,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 1/8/52 021/8/5 2021/8 /58/5/2 021 8:58:05 PM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 1/8/52 021/8/5 2021/8 /52021 /8/5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副极地低压带


西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 风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西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掌握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方法:
1.气压带形成机制:
热力成因(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
动力成因(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
2.高低气压:相间分布,且南北对称
3.风向:
极地高压
北半球:箭头指向低压
冬季:干冷 夏季:湿热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 季风气候
冬季:蒙古西伯利亚 夏季:太平洋
冬季:强 夏季:弱
南亚季风
冬季东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西南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冬季:东北风 夏季:西南风
冬季:干暖 夏季:湿热
热带季风气候
冬季:蒙古西伯利亚 夏季:印度洋
冬季:弱 夏季:强
拓展:冬、夏季气压中心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课件

《气压带和风带》课件
地球表面温度和湿度的差异
由于地球表面温度和湿度的差异,导致大气密度的变化,进而形成 气压带和风带。
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对气流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类型的形成
气压带和风带是形成各种气候类 型的重要因素,如热带雨林、温
带海洋性气候等。
降水分布
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降水分布有重 要影响,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和降 水特点与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和强 度有关。
详细描述
东风带的气流在地球自转的作用下形成偏东风,在北半球盛行东南风,在南半 球盛行东北风。东风带的形成与地球自转和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有关,是气候 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04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影响
Chapter
形成原因
地球自转与公转
地球自转和公转导致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是地球大气环流的 主要动力来源。
为什么研究气压带和风带
01
02
03
气候变化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和变 化直接影响气候变化,研 究它们有助于预测天气和 气候变化。
航行安全
航海和航空中,了解气压 带和风带的分布和变化规 律,有助于航行安全。
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和气压带、风带 的分布和变化密切相关, 了解它们有助于合理安排 农业生产。
02
气压带
详细描述
西风带的气流在地球自转的作用下形成偏西风,在北半球盛 行西南风,在南半球盛行西北风。西风带的形成与地球自转 和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有关,是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东风带
总结词
东风带是高纬度地区常年盛行的风带,主要受到极地高气压带的影响,气流从 高气压带流向低气压带,形成稳定的东南风和东北风。
副热带高压带是指位于副热带地区的相对稳定的高压带。它通常出现在 南、北半球的20°-30°纬度范围内,对全球气候系统具有重要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课件(共17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课件(共17张PPT)

留在海洋上。
LOGO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副极地低压
低压 副热带高高压 压
赤道低压
副热带高压 副极地低压
夏季:大陆增温快于海洋 陆地形成低L压OGO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亚速尔高压
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LOGO
1、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东北风
凉爽干燥
西南风
高温潮湿
夏季风强
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我国西南地区
热带季风
LOGO
LOGO
----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冰岛
低压大 副
西
蒙极古-地-西伯低利亚气高压压
亚欧大陆
阿留申60N
带太 低压 平


30°N
一月
LOGO
1、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大 西
亚速尔洋
高压
60N

亚欧大陆 平
LOGO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高压副极地低低压压
副热带高压
赤道低压
副热带高压 副极地低压
冬季:大陆冷却快于海洋,形成高压 LOGO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冰岛 低压
亚洲高压(蒙古--
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60°附近原为副极地低压带,冬季陆地表面形
成高气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低压只保
副亚洲热(带印度高)气低压压
带洋夏威夷

《气压带与风带》课件

《气压带与风带》课件

低纬度地区的气压带
低纬度地区主要受到赤道 低气压带的影响,该气压 带是由于地球自转和热力 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在低纬度地区,由于受到 太阳辐射的影响,地表温 度较高,空气上升形成低 压中心。
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大致 在0°纬线附近,随着季节 的变化,其位置会有所移 动。
中纬度地区的气压带
中纬度地区主要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该气压带是由于地球自转和热力因素 共同作用形成的。
中纬度地区的西风带
总结词
中纬度地区由于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引,空气自西向东流动,形成盛行西风 。
详细描述
中纬度地区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较小,空气较为稳定。在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 下,空气自西向东流动,形成盛行西风。这种风对中纬度地区的天气和气候产生 重要影响,如带来降水、影响气候类型等。
高纬度地区的极地东风带
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
总结词
描述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过程,包括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
详细描述
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主要受到地球表面温度和大气运动的影响。由于地球表面的温度分布不均,导致空气上升或 下沉,进而形成不同的气压带。而风带的形成则是由于气压带之间的压力差和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
气压带与风带的移动
总结词
总结词
高纬度地区由于受到极地高气压带的吸引,空气自东向西流 动,形成极地东风。
详细描述
高纬度地区由于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较小,空气较为稳定。 在极地高气压带的影响下,空气自东向西流动,形成极地东 风。这种风对高纬度地区的天气和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如影 响极地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04
气压带与风带的相互作用
总结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移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对气候的影响
描述气压带和风带如何影响降水、温度和 天气系统。 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如地中海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等。

高考地理第3章气压带和风带课件PPT

高考地理第3章气压带和风带课件PPT

全年高温,一
原气候 雨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年可分为干湿两季
热带季 风气候
干季时受因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而形成的东北季风控
全年高温,一 制,湿季时受气压带、风带
年可分为旱雨两季 北移而形成的西南季风的控 制
【真题1】(2010·上海)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 示意图,回答问题。
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
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 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 以这些黑人换取蔗糖、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 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贸易的航 程,大约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 利润。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 ——据艾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等
材料二 三角贸易示意图。
某船队1月份从欧洲出发,并如期回到里斯本, 说明该船队到达里斯本时,那里的气候特征及其 成因。
答:特征:到达里斯本时为7月(8月或7~8月), 气候干热(地中海气候)。
成因:受北移副热带高压控制,以下沉气流 为主。
第三章
必修Ⅰ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 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6课 气压带和风带对
气候的影响
考点1 气压带、风带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风带的性质 (见下表)
气压带 与风带
分布
极地高 南北纬 压带 90°附近
成因 热力原因
副极地 南北纬 气 低压带 60°附近 压 带 副热带 南北纬30
高压带 °附近
(202X·雅礼中学摸底)下图为大气环流示意图。据 此完成第3题。
3.当③形成的气压带被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切断 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澳大利亚西南部高温干燥 B.潘帕斯草原绿草茵茵 C.理论上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 D.西北太平洋温带大陆架海域上升流增强

气压带和风带精品课件(共76张PPT)

气压带和风带精品课件(共76张PPT)

季 风
冬季风—风—向东北风——性暖质干——影气暖响候热枯燥
成因 海陆热力 —— 性质差异
成因
——
气压带风
带的季节 移动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第二课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大气环流影响
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成因。 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 3、上下压中心分布规律 4、对大陆东岸影响---季风环流 〔1〕概念 〔2〕东亚季风 〔3〕东南亚、南亚季风 5、对内陆地区的影响
移动方向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一致
北极圈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夏至日 太阳位置
春秋分
低压带
南极圈
冬至日
高压带
移 动 规 律
90°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90°
春分日-夏至日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春分日-夏至日〕
60° 66.5ºN 30°
太平洋 阿留申低压 夏威夷高压
北美 大陆 高压
低压
大西洋 冰岛低压 亚速尔高压
在此条件下世界大气环流模式
气压带断裂成单个的高压中心、低压中心
形成季风
一月
冰岛 低压

西

七月 亚速尔 高压
冬:陆地降温快-冷-高压
副蒙极古--地西伯低利亚气高压压 带
夏:陆地升温快-热-低压
亚欧大陆
冬:陆地降温快-冷-高压
季风环流
冬季风
夏季风
1、冬季风影响范围大,还是夏季风影响范围大?
冬季风,因为内陆地区距离海洋远,且多高山高原阻挡,所以夏季风对内陆影响很小。

A 3、上下压中心分布规律

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地高面低冷纬热之
高压
低压
间热不量均差异
大气的垂直运动
低压
地面 受热
高压
冷却
水平气压差异 热 力 环 流 空气水平运动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2.单圈冷 极地高压带
请思考:
(1)赤道近地面的温度和 气压? (2)极地近地面的温度和 气压? (3)这两个气压带的形状? (4)高空风和近地面风产 生的原因?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3.三圈环流 ①判断下图中的气压带和风带: (2)变式图
②读图判断南北半球并说明判断依据:
前言问题:麦哲伦环球航行 3分钟
1、麦哲伦船队哪段航程是逆风航行? 麦哲伦船队航行至南美洲南端的海峡 时受盛行西风影响,船队逆风航行。 2、哪段航程最为轻松? 船队航行至东南信风带时,顺风航行, 这段航程最为轻松。 3、为什么船队在经过30°s附近海域 时十分艰难?
(2)规律: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移动幅度约为5°-10°,具有滞后性。
课堂练习
判断以下各图图示季节分别是?
0° 30° 60° 90°S
表示空气垂直运动的空气柱
60°N 30°N
小结
作业:①智库3.1 ②预习3.2
极地高气压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3.三圈环流 (3)变式图 读图分析:
1.在相应位置标出0°、30、60°和90°。 2.甲乙丙分别是什么环流? 3.①②③的风向分别是什么?
甲: 低纬环流 乙: 中纬环流 丙: 高纬环流

1


2
30°

3
60°
1 东北风/东南风 2 西南风/西北风
90° 3 东北风/东南风

气压带和风带ppt

气压带和风带ppt
极地附近
副极地低气压带
南、北纬60 º附近
副热带高气压带
南、北纬30 º附近
赤道低气压带
赤道附近
上 升↑
少 雨
多 雨
少 雨
多 雨
下沉↓
上升↑
下沉↓
风带分布及其性质对气候的影响
大 陆
风 带
风向 (低纬↔高纬)
干湿状况
降水量多少
极地东风带



中纬西风带


大陆西岸:▲
例题(武汉二调):若某地一年内至少有四个月的时间盛行西北风,该地不可能的是( ) A.澳大利亚的西北部 B.日本的北海道 C.南非的好望角 D.印度的德干高原
风 带
气压带

图d中,赤道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是
A.高温多雨 B.高温少雨 C.温和多雨 D.温和少雨

气候基本要素
气温
降水
气候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 地面状况 人类活动 气压带、风带
基础
决定
四、气候要素与影响因素
复杂化
干扰
气压带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
分布(纬度位置)
中心气流
降水量多少
极地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压带
移动规律
秋分日-冬至日
23.5ºN
23.5ºS

66.5ºN
冬至日-春分日
90°
60°
30°

30°
60°
90°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风带气流由较低纬度流 向较高纬度, 向较高纬度,运动中空气冷 有利于水汽的凝结、 却,有利于水汽的凝结、降 水的产生。 水的产生。 信风带、 信风带、极地东风带气流 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 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 气温升高, 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的凝 结和降水的产生。 结和降水的产生。
气压带、 气压带、风带和降水的关系
综合练习

60°N 60°


60° 60°S

课堂练习
1.具有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 A.台风 B.大气环流 C.热力环流 D.季风
B
)
2.关于低纬环流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2. ( A.位于大约纬度0°~60°的对流层大气中 B.近地面是东北信风(北半球)和东南信风(南半球) C.赤道附近为下沉气流 D.30°纬度附近有上升气流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的概念: 、大气环流的概念: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 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流,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2、形成原因: 、形成原因:
不同纬度地区所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而产 生的热量差异。 生的热量差异。
夏至日
春分日 秋分日
冬至日
66°34´N ° ´
23°26´N ° ´ 0° ° 23°26´S ° ´
66°34´S ° ´
归纳小结: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只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单圈环流 只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单圈环流 ---2、既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又考虑地转偏 既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 ---三圈环流 低纬环流、中纬环流、 三圈环流: 向力 ---三圈环流:低纬环流、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3、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4、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气压带、
原因: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原因: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北半球夏季北移, 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夏季北移 方向: 方向: 南半球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南半球夏季南移, 夏季南移
以亚洲地形为例,观察地球表面是否均匀? 以亚洲地形为例,观察地球表面是否均匀?
0° °
赤道低气压带 东南信风
30°S °
副热带高气压带 盛行西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东风 极地高气压带
90°S °
60°S °
3、地球上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带


西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西

副极地低压带
极 地 东 风
极地高压带
图中各字母所在气压带名称是: 图中各字母所在气压带名称是:
赤道
赤道
南极
理想状态下的地球表面的“单圈环流” 理想状态下的地球表面的“单圈环流”
想一想: 想一想:
现实中, 现实中,赤道和极地之间的热 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为什么? 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为什么?
(2)既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又考虑 )既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 地转偏向力,结果形成三圈环流。 地转偏向力,结果形成三圈环流。
①三低四高,相间分布 三低四高, ②六个风带(注意风向) 六个风带(注意风向)
气压带的成因: ③气压带的成因: 热力原因:赤道低压、 热力原因:赤道低压、极地高压 原因 动力原因:副热带高压、 动力原因:副热带高压、副极地低压 原因 各气压带、风带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④各气压带、风带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多雨: 赤道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 多雨 赤道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盛行西风带 少雨: 副热带高压带、极地高压带、信风带、 少雨 副热带高压带、极地高压带、信风带、 极地东风带
拓展知识
设问2: 设问 :高气压控制下的天气与低气压 控制下的天气相同吗?如果不同, 控制下的天气相同吗?如果不同,有 什么不同? 什么不同?
低气压区控制下容易降水﹙ 低气压区控制下容易降水﹙如赤道地 区和60°附近地区﹚ 在赤道地区, 区和 °附近地区﹚。在赤道地区,空 气辐合上升,气温降低有利于形成降水。 气辐合上升,气温降低有利于形成降水。 副极地低气压带由于冷暖空气相遇, 副极地低气压带由于冷暖空气相遇,暖 湿空气沿冷暖空气的交界面爬升, 湿空气沿冷暖空气的交界面爬升,易形 成降水。 成降水。 高气压区因气流下沉,气温升高, 高气压区因气流下沉,气温升高,不 易形成降水。例如,极地地区、 ° 易形成降水。例如,极地地区、30°附 近常年降水稀少。 近常年降水稀少。
撒哈拉沙漠常年受副 热带高压的影响, 热带高压的影响,降水稀 形成沙漠景观。 少,形成沙漠景观。
受季风影响, 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量多少和雨期长短存 在明显差异, 在明显差异,呈现出由东部向西北部逐渐减少的 趋势,因而对农业生产有重大影响。例如, 趋势,因而对农业生产有重大影响。例如,在长 江中下游地区及其以南地区,由于高温多雨, 江中下游地区及其以南地区,由于高温多雨,农 作物以水稻为主,一年2 我国华北、 作物以水稻为主,一年2-3熟。我国华北、东北 地区及西北地区东部,降水较少, 地区及西北地区东部,降水较少,以旱地农业为 农作物以小麦为主,其次是谷子、高梁、 主,农作物以小麦为主,其次是谷子、高梁、大 土豆等。 豆、土豆等。
冷高压 保留副极 地低压带
副热带 热低压 保留副热 的差异 高压带 带高压带 气压带基本上呈 带 状,因为 海洋 面积占
南半 绝对优势 球
西北季风) 2、东亚季风(冬季风—西北季风) 东亚季风(冬季风 西北季风
冬季—— 冬季 东亚盛行来自 蒙古蒙古-西伯利 亚高压前缘的 偏北风, 偏北风,低温 干燥, 干燥,风力强 劲。
大 西 洋
亚速尔 高压

亚 欧 大 陆
平 洋
亚洲(印度) 亚洲 带 高 气 压 副 热(印度)低压 带 夏威夷 30°N 30° 高压
七 月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气压中心的变化 影响气 位置 压分布 的因素 时 间 被切断的气 压带 亚欧大 陆
Hale Waihona Puke 太平洋副极地低 1月 月 压带
北半 海陆热 球 力性质 7月 月
高纬环流
10 6
5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中纬环流
9 3 7
8
盛行西风
2
低纬环流
副热带高气压带
4 东北信风
赤道低气压带
1
指向极地高空) (指向极地高空)
D
30˚N高空 高空
G
赤道 高空
G
30˚N
赤道
D
课堂活动:
你能否根据前面的讲 述,将南半球的三圈环流 画出来? 画出来?
南半球的三圈环流
七 多 个 雨 气 带 压
风带--风带 气压带 气压带


带 、 六 少 个 雨
带 气压带
风 带 带
气压带 风带、 风带、 风带


气压带的成因: 气压带的成因:
热力原因: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 热力原因: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 气的膨胀上升或收缩下沉运动, 气的膨胀上升或收缩下沉运动,使近地面 形成低气压区或高气压区。 形成低气压区或高气压区。如赤道低气压 极地高气压带的成因 的成因。 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成因。 动力原因:是在水平方向上, 动力原因:是在水平方向上,由于气流运 动造成空气在一定区域内辐合或辐散, 动造成空气在一定区域内辐合或辐散,导 致近地面气压发生变化。 致近地面气压发生变化。如副热带高气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成因 的成因。 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成因。
大 西 洋

亚 欧 大 陆
平 洋
30°N 30°
一 月
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 ----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
60°N 60°
冷、干 暖、湿 热、干 热、湿
热、干 暖、湿 冷、干
气压带、 4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观察气压 带、风带 的季节移 动图,回 动图, 答下列问 题
太阳直射点 1、气压带、风带随 气压带、 季节移动而南北移动。 季节移动而南北移动。 。 2、就北半球来说,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就北半球来说, 夏季北移,
冬季
600N 高压 冷
夏季
300N
低压 热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北半球冬、
副极地低压 高压
低压
副热带高压 赤道低压 副热带高压 副极地低压
冬季: 冬季:大陆冷却快于海洋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冰岛 低压 亚洲高压(蒙古-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附近原为副极地低压带,冬季因陆地气温低, 600附近原为副极地低压带,冬季因陆地气温低, 空气收缩下沉,陆地表面形成高气压, 空气收缩下沉,陆地表面形成高气压,把副极地 低气压带切断 副极地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 切断, 低气压带切断,副极地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使 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 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
3.关于中纬环流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30°纬度附近形成上升气流 B.60°纬度附近形成下沉气流 C.近地面形成西风带 D.高空中形成西风带
C)
C 4. 在南北纬30°附近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原因是( ) A.空气在这一带大量收缩下沉 B.近地面气压较低,使高空空气下沉补充 C.由赤道上空流来的空气在南北纬30°附近上空聚积产 生下沉气流 D.空气受热膨胀,产生上升气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