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居住区道路划分原则
居住区景观设计要求和原则

中心绿地 名称
设置内容
要求
最小规格 最大服务半径
(ha)
(m)
花木草坪,花坛水
面,凉亭雕塑,小
园内布局应有明确
居住区公园 卖茶座,老幼设施,
1.0
的功能划分
停车场和铺装地面
等
800-1000
小游园 花木草坪,花坛水 园内布局应有一定
0.4
400-500
面,雕塑,儿童设 的功能划分 施和铺装地面等
组团绿地
二、居住区景观设计要求、原则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居住区景观的要求不断提高,进而影响到开发商和设计
师对住区景观的设计有着更高的追求。在居住区的基本组成,规模等内容的基础上,我们以 住区(包括居住区级、小区级和组团级)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为点或面,以各级道路为线, 采用景观设计的手法和素材,对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要求、原则、方法以及近年来景观设计 的新趋势等内容进行介绍。
小区道路
路面宽 5-8m,建筑控制线之内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 14m,非采暖区不宜小于 10m
组团道路
路面宽 3-5m,建筑控制线之内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 10m,非采暖区不宜小于 8m
宅间小路
路面宽度不宜小于 2.5m
园路(甬、小游园、运动场、林荫道、小块绿地、成年人休息和儿童活
动场地等。 居住区公共绿地设置根据居住区不同的规划组织结构类型,设置相应的中心公共绿
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居住区级)、小游园(小区级)和组团绿地(组团级),以及儿童游 戏场和其他的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并应符合下表规定。(表内“设置内容”可根据具体 条件选用)
表 4-2 居住区各级中心公共绿地设置规定
居住区规划是在城市详细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计划任务和城市现状条件,进行城市中 生活居住用地综合性设计工作。它涉及使用、卫生、经济、安全、施工、美观等几方面的要 求。综合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为居民创造一个适用、经济、美观的生活居住用地条件。居 住区规划主要包括的内容有:(1)选择和确定居住区位置、用地范围;(2)确定人口和用地规 模;(3)按照确定的居住水平标准,选择住宅类型、层数、组合体户室比及长度;(4)确定公 共建筑项目、规模、数量、用地面积和位置;(5)确定各级道路系统、走向和宽度;(6)对绿 地、室外活动场地等进行统一布置;(7)拟定各项经济指标;(8)拟定详细的工程规划方案。 居住区规划应符合使用要求、卫生要求、安全要求、经济要求、施工要求和美观要求等。 一、 居住区基本组成
《居住区道路规划》

(c)应充分利用和结合地形,如尽可能结合自然分水线和 汇水线,以利雨水排除。在南方多河地区,道路宜与河流平 等或垂直布置,以减少桥梁和涵洞的投资。在丘陵地区则应 注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以节约投资。 (d)在进行旧居住区改建时,应充分利用原有道路和工程 设施。 (e)车行道一般应通至住宅每单元的入口处。建筑物外墙 面与人行道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1.5米,与车行道边缘的距 离不小于3米。
整理ppt
汽车坡道最小净高《汽设规》规定不小于2.2m。因地 下汽车库经常与地下锅炉房、水泵房、变电站等设备 用房毗邻,汽车坡道同时会兼做设备用房设备安装进出 口,所以此时设计净高应大于2.5m为宜。汽车坡道应有 良好的排水措施,通过实践,汽车坡道如设三道截水沟效 果非常好
在坡道开始站设一道截水沟,在设计0.1m~0.15m高反 坡段,有效防止室外水漫流进车道内。中间坡道开口部 位以内设计一道截水沟,把开口部位的雨水排出,坡道末 端设一道截水沟,把其它溅进或汽车带进的雨水排出。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金沙
整理ppt
整理ppt
人车分流
整理ppt
整理ppt
人车混行:采用分级组成道路网理论,居住区内各级
道路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服务区域和交通特征
整理ppt
整理ppt
人车局部分流
整理ppt
居住区静态交通的组织
一、居住区自行车停放组织 1、集中式自行车库 2、单间式自行车库 3.简易开敞式自行车棚 4.住宅底层自行车库
民的活动特征相符。
整理ppt
汽车停车设计
整理ppt
地下停车库设计
1.总平面设计 地下车库在总平面中的位置,应以方便进出,人行道严
居住区和商业街景景观设计方案说明

居住区和商业街景景观设计方案说明一、居住区景观设计(一)设计思路以人为本,体现生态性、舒适性、参与性,营造居民生活环境,反映现代人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愿景。
按照现代人对物质和精神需求,合理配置功能,力求满足人本要求,创造一个感性的、可观可游的园林景观环境。
(二)设计原则1、人性化原则环境设计要按照居住者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体现人本效应,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提倡居民参与意识,追求环境的舒适性、多样性,实现对居民的不同需要的满足。
2、协调性原则小区的景观设计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互协调,与主体建筑相协调,充分利用规划设计手段,将住宅、道路、绿化、公建配套、市政配套等在用地范围内进行精心合理的布置和组合,创造有序流动的小区空间系列。
3、整体性原则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灵魂”是居住小区的整体性。
通过整个小区的空间组织、住宅建筑群体布置、小区的整体色彩、绿化布局等,构造小区的整体形象。
另外,彼此间的协调也要加以保证,形成有变化、有韵律、疏密有致的居住空间。
(三)规划布局与功能分区规划场地为长条形,总体布局采用组团式布局,以游步道串联,形成大核心,小组团的景观布局结构,使每栋住宅楼的居民都享有均好的景观环境。
1、主要景观节点在两个组团之间形成主要节点,为人群集中的区域,以无视觉障碍的大形铺装为主,可以体现出小区内的地形开阔、清新,使人入目一新的感觉。
布置休息座椅、景观亭、大型景观树木等,营造热闹、闲适的生活环境;结合茵绿的草地,色彩缤纷的上层中型乔木,中层有观花小乔木及灌木,低层配以高贵的龙舌兰等,使整个节点广场显得高端、大气。
2、小组团以宅旁、楼间绿地空间为载体,就近布置儿童活动场地、运动场地、休闲场地等功能区,与主体建筑相结合,形成小组团,满足组团内居民的休闲活动需求。
3、消防扑救场地消防扑救场地占用了较大区域,是不可缺少的功能区,为使其与景观环境相融合,需对其进行了景观化处理。
一是铺装材料采用彩色透水混凝土,既丰富了地面色彩,又具有良好的生态效果。
居住区道路规划

第四 居住区步行系统规划设计
居住区步行系统是居住区内全部室外步行空间旳综合,涉及居住区级、 小区级绿地和公建中心,以及各级道路边上旳人行道。由步行道、小 广场、小游园、老年人或小朋友话动场地等构成。
一、步行系统旳规划设计原则
1、系统整体原则 步行系统应该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旳整体,使步行于其中旳行人免 受汽车旳干扰。建筑、活动场地、健身场地、绿地空间等应经过步行 系统融为一种有机旳整体。。
4、立交式
在居住区内部空间架设与各住宅楼相连旳架空平台,平台下为车行 道和车库,平台上作为步行空间和居民户外活动空间。
造价较高,人旳活动受到-定限制。
5、混合式
发挥以上不同模式旳特点,结合地形和建筑物布置,在不同旳区域 设置经济合理旳步行道布置方式。
三、居住区步行系统规划设计 平台、楼梯、广场、公园、绿地。 步行系统规划设计要考虑下列几种方面旳原因:
2、分组明确.逐层衔接
道路等级、宽度和断面形式,不同等级旳道路归属于相应旳空间层 次内,做到逐层衔接。
3、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路网
根据地形、气候、用地规模和四面旳环境条件以及居民旳出行方式,选 择经挤、便捷,合理旳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便民.利于通风日照 。利于设施旳安排,满足地下管线旳埋设要求。
在人车混行旳路网中,机动车、非机动车和步行三种交通共用同一条 道路,其中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使用同一空间——车行道;步行空间与 之分开,形成专门旳步行系统,井兼有散步休闲等功能。
人车混行与分行相结合旳路网中,一般小区级或组团级道路与人车混 行方式一致,组团或邻里生话院落内旳道路按步行道路设计,但应考 虑服务性车辆旳进出需求。
者结合使用。
在人车混行旳住区,一般使用完全人车混行或局部人车混行旳方式 布局道路。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

1 总则1.1 本导则是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满足21世纪居住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促进我国环境景观设计尽早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编制的。
旨在指导设计单位和开发单位的技术人员正确掌握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理念、原则和方法。
通过导则的实施让广大城乡居民在更舒适、更优美、更健康的环境中安居乐业,并为我国的相关规范的制定创造条件。
1.2 本导则遵循国内现行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住宅设计规范和其他法规,并参考国外相关文献资料编制的,具有适用性和指导性。
1.3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应坚持以下原则:1.3.1 坚持社会性原则。
赋予环境景观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通过美化生活环境,体现社区文化,促进人际交往和精神文明建设,并提倡公共参与设计、建设和管理。
1.3.2 坚持经济性原则。
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注重节能、节材,注重合理使用土地资源。
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并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达到优良的性价比。
1.3.3 坚持生态原则。
应尽量保持现存的良好生态环境,改善原有的不良生态环境。
提倡将先进的生态技术运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中去,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1.3.4 坚持地域性原则。
应体现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避免盲目移植。
1.3.5 坚持历史性原则。
要尊重历史,保护和利用历史性景观,对于历史保护地区的住区景观设计,更要注重整体的协调统一,做到保留在先,改造在后。
2 住区环境的综合营造2.1 总体环境2.1.1 环境景观规划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详细规划的要求。
要从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土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和市政配套设施等方面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2.1.2 依据住区的规模和建筑形态,从平面和空间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合理的用地配置,适宜的景观层次安排,必备的设施配套,达到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优化,达到住区整体意境及风格塑造的和谐。
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原则与要点

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原则与要点摘要:住宅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生态为本”的原则,根据建筑的风格、功能需求、周边环境等状况进行设计,才能更好与大自然生态景观融合。
本文主要对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及要点进行分析,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住宅小区;园林设计;原则1.景观规划在居住区规划中的作用目前居住区的居住空间不是很大,所以人们更注重空间环境设计的实用性。
各种空间都有不同的功能。
活动空间是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场所。
静态空间是人们户外交流、观看和休息的空间。
它通常与各级绿地结合使用。
有的可以在庭院或群体绿地的绿化中进行一些人工园林的绿化建设,形成人们交流活动、休闲和观赏的中心区域。
园林绿化特别注重室外空间的层次划分和空间序列的完整性。
注重环境设计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使整个居住区的空间序列更加完整,这也是人性化设计贯穿始终的重要关键。
绿色居住区应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生态化”的原则,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居住区的绿色景观生态系统成为由自然植物、微生物、动物和环境因子组成的有机整体,体现环境的多样性和景观的多样性。
社区外设置区域的过渡或广场绿地已成为社区内外绿地的过渡和延续。
作为居民放松和放松的场所,还需要形成一道绿色屏障,净化和美化社区环境,使文化景观和户外活动空间在其中得以体现,使生态环境、人文公共行为、视觉景观形象等多方面相辅相成。
2居住区景观设计原则2.1注重人性化原则居住区景观设计要人性化。
一切都要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以人的规模为基础,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追求优雅、轻松、安全的风格。
目前,一些社区常有水池,水池应成为具有观赏价值的景观,可在浅水池底部铺设卵石,形成天然护岸。
在没有水的情况下,游泳池也可以用作轮滑场或舞池,发挥其明显的优势。
2.2遵循“天人合一”的原则首先,以植物学、景观生态学、社会学、美学等学科为基础,遵循生态学原理,对那些陌生的自然景观要素有了新的认识。
包括:地形、植物、动物等,注重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人的发展为原则,形成人、动物、植物的有机整体,体现生物多样性。
小区规划: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小区规划: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一、居住区的性质与规模:建国以来,我国居住形态从初期由于缺乏经验而借鉴西方邻里单位,学习苏联街坊的布置,直到小区规划理论的出现并传入我国被广泛地采用及积极发展的今天,总结这段走过的道路,有必要给小区下个定义。
白德懋在《小区规划与居住区环境设计》一书中,将居住区划分为三级:居住区、小区和住宅组团。
1、居住区:居住区是指城市主要道路所包围的独立生活居住地段。
在居住区内设有比较完整的日常性和经常性的生活服务设施,这些设施能满足居民的基本物质和文化生活要求。
因此它的规模一般为1万至1。
5万户,3-5万人,相当于一个城市街道办事处管辖的范围。
居住区下可划分若干小区,也可不划分小区,而由若干住宅组团组成。
2、居住小区:简称小区,有别于工业或其他小区。
小区应是居住区道路(也可是城市一般道路)所包围的日常性生活居住单位。
小区内设有日常性的生活服务设施,以满足日常生活必须;但经常性的设施,如规模较大的邮局,购物超市、医院等还得去小区外解决。
它的规模约2-3千户,1万人左右。
小区下可划分若干住宅组团,或视具体情况不分组团。
3、住宅组团:是居住区的基本居住单位,由若干栋住宅组成。
其规模相当于一个居民委员会(或里弄委员会),300-700户,1000至2500人。
住宅组团内可设一些直接与居民日常生活有关的,如小百货、烟杂店、卫生站和自行车存放处等微型服务设施。
一般不设幼儿园、百货商店等公共设施,以免把嘈杂的人流、车流和噪音带进来而影响居住环境。
所以称之为住宅组团,以表示它的单纯居住性质。
二、居住区景观的构成:景观的使用几乎渗透到了居住区环境的各个角落,在景观设计中如何对这些设计元素进行综合取舍合理配置乃是景观设计的要点。
1、绿化:居住区绿化设计最早发展于西方发达国家,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工业的迅猛发展,破坏了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迫使相关国家开始重视环境设计。
70年代,日本率先制定了改善居住环境的方针政策,提出了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舒适、优美、安全、卫生、方便。
居住区道路布局形式分析

“围合式”布局的方式:
1.圆形围合式
南京万科光明城市总平面
2.带型围合式
景观轴
无锡华润太湖国际社区C1地块
3.复合围合式
南京宋都·美域鸟瞰图
优点
缺点
“围合 式” 居住 区规 划布 局方 式
路网结构清晰。
主干道
外环道路
居住组团
尽端道路
• 常见的类型2为双重环路的套用。多为内环道路与外环 道路的结合,以及两重内环道路的叠加。
• 这种类型的道路布局,主干道(居住区级的道路)路 通常在居住区内呈外环形或者内环形。第二重环形道 路系统从第一重道路系统衍生来。对于居住组团来说, 内部的道路(居住小区级或居住组团级道路)就为第 二重环形道路,环形道路发散出尽端路,通往各个住 宅群。因而整个居住区的道路布局呈现双重环路的道 路形态。
居住区道路分级
(1)居住区级道路 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米, 车行道一般为9米,人行道一般 在2-4米左右
居住区道路分级
(2)居住小区级道路 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10-14米, 车行道一般为7-9米,道路宽度 大于12米时,可以考虑设人行 道,人行道宽度一般在1.5-2米 左右
居住区道路分级
• 这种类型的道路布局方式比较自由,一般地,主干道 (居住区级的道路)路呈外环形,将整个居住区包围, 从外环的道路上发散出内环式和尽端道路。居住组团 集中在内环式和尽端道路周围。
• 居住区的布局常常结合地形,呈现出轻松自由的形态。
广州富力世外桃园规划 • 该居住小区由两块别墅群组成。 • 每个别墅群周边都有外环式的主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原则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原则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原则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在融入大环境大生态的同时,利用合理的规划,适当地设置水景景观,根据小区内绿化植物的生长特性,适当搭配,可营造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休憩生活境域,使久居闹市的居民获得重返自然的身心感受。
总之,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一切景观设计的宗旨,小区规划的环保意识提高有利于居住者的身心健康,同时促进生态平衡。
1.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原则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设计整体风格的主题,硬质景观要和绿化等的软质景观相互协调。
首先,设计的一般规律比如空间的开合、视觉走廊、路径、节点、轴线、对景等,对于园林设计和城市设计来说是通用的。
而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因不同居住区设计风格而产生,具体来说,具有地方历史语言的和地方特色造园思路和手法,适用于地方风格的住宅的设计中,而现代景观造景的手法适用于现代化风格的住宅的设计中。
根据生态园林的原理,在实现人们对居住区绿地使用基础功能的满足的基础上,对丰富的景观效果的创造也是应该努力的方向。
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与和谐是生态园林的景观性所必须要体现的。
顺应于自然规律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是景观的合理设计的源泉,一般来说包括不同气候、地形、土壤等影响与植物的相互关系,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要想从整体上更好将植物群落的美体现出来,必须要对园林美学的融合有深层次的理解。
我们设计园林景观的时候,我们才能以维护这种整体美为前提。
通过对造景的其他要素的综合运用,来丰富园林景观的内涵,这样使得园林设计既来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
园林景观设计,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是居住区绿地中创造丰富的动态景观效果,毕竟生态园林的景观要求人们必须把握和十分重视景观的动态性。
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基地的自然特色和地方特征。
我国幅员辽阔,文化地域和自然区域的特征差距很大,居住区景观设计要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要把握这些特点,如名人名家、历史事件、民族文化、当地的民风、南北方文化的`地域差异等。
同时,区域内的地形地貌特点也是居住区景观还要充分的加以利用的,从塑造出富有个性和创意的景观空间。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原则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原则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原则1、整体性原则居住区景观设计必须考虑与整个小区的风格协调统一。
在对整个小区环境进行规划设计时,要充分把握好设计要点,将小区景观内容、环境功能、结构布局、造型色彩等元素纳入到小区整体环境关系中进行考虑。
对小区各区域内的设计元素进行整体把握,对各空间关系的处理进行再创造,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与协调。
将小区居民和整个自然生态环境的客观要求视为一个完整和谐的统一体。
2、实用性原则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要满足交通、安全、休闲娱乐等基本功能。
在设计过程中,可根据居民的生活习惯和活动特点,不同的年龄层次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行相应的景观环境布局,为居民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务空间,如小区内部的交通系统设置、公共设施配套(儿童游乐场、健身运动场地、老年人活动场地、休闲广场)以及服务方式等。
兼顾各项设施、设备的安全性。
为居民提供完善、舒适的'服务设施和户外活动场地,使居民们在交往、休闲、活动、赏景时更加舒适、便捷。
3、生态性原则在设计之初,在尊重、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的前提下,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充分利用项目所在地的原生态山水、地形、树木花草、动物、土壤及气候因素等,合理布局、精心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避免盲目移植,使景观设计根植于地方土壤,设计出接近原生态的居住小区绿色景观环境。
大力提倡将目前较先进的生态技术运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中去,以利于可持续发展。
4、经济性原则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要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注重节能、节材,注重合理使用土地资源。
要在保证各项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造价。
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有针对性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达到优良的性价比。
既要考虑到环境景观建设的费用,还要兼顾到建成后的管理和运行的费用。
居住区规范

居住区道路及消防规范一、居住区的道路规划原则:1. 根据地形、气候、用地规模、用地四周的环境条件、城市交通系统以及居民的出行方式选择合适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
2. 小区内应避免过境车辆的穿行、道路通而不畅、避免往返迂回、并适于消防车、救护车、商店货车和垃圾车等的通行。
3.当公共交通路线引入居住区应进行阻隔减少交通噪声对居民的干扰.4.在地震烈度不低于六度的地区应考虑防灾救灾要求5. 城市旧城区改造其道路系统应充分考虑原有道路特点保留各利用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道。
二、居住区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
其道路宽窄,应符合下规定:1.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2.小区路:路面宽6M-9M 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 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
3.组团路:路面宽3M-5M 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 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
4.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
三、居住区内道路设置规定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该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该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联,机动车道对外出人口间距不应该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时,应设不小于4M*4M的消防车道路,当建筑物长度吵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2.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对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度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该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对接。
3.进入组团道路即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安。
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 纵坡不应大于2.5%5.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
四、消防车道1.消防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
转弯半径不应小于9~10m,重型消防车不应小于12m,穿过建筑物门洞时其净高不应小于4m,供消防车操作的场地坡度不宜大于3%。
景观设计导则

景观设计导则目录一、总体设计要求二、竖向设计三、道路景观四、绿化五、硬质景观六、场地景观七、架空层景观一、总体设计要求1、整体规划注重形成项目地貌,同时考虑的土方平衡。
2、要重点考虑小区内部之重点部位,如销售厅周边、会所周边及小区主入口等设计。
3、景观设计师要与建筑师进行充分的合作与沟通,配合建筑设计院对建筑立面风格设计、土方工程量、护坡、基础处理等提出合理化建议。
4、设计必须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发展商的预算范围内,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武汉地区的实际状况当地树种、当地材料、施工水平等因素,不应选用过于昂贵的装饰材科及过下繁琐的施工工艺,力争用较低的价格获得优良的效果。
处理地犁尽可能减少挡土墙的出现,减低其工程造价,并能提出巧妙构思解决高差问题。
5、项目环境设计适当考虑无障碍设计。
闹区内商业步行街及休闲广场存在高差处考虑无障碍设计。
6、本项目采取组团划分与分期开发,每期组团有各自的主题概念设计创造内向亲和的组团绿化休闲空间和外向流通、立体共享的安全、宁静的户外步行活动公共绿化休闲空间。
7、考虑武汉地区的气候环境,使园区环境具有四季景观。
二、竖向设计1、整体设计原则1.I要考虑未来建筑与场地的景观效果1.2非山地项目的原场地土方、地形地貌尽地利用,减少上地及景观资源的消耗和破坏1.3山地项目的原始地形、地貌不是最终的实施地形地貌时,要以场地现状来做为景观竖向设计和施工组织方案的条件,并应时时跟进调整1.4山地项目的景观竖向设计应保持与建筑设计的同步协调1.5望向设计要综合考虑上方平衡、边坡支护方案边坡支护方案要考虑建筑与道路的关系1.6景观的望向设计要结合室外的管线设计标高和坡向综合考虑。
2、设计原则2.1分项设计原则见表格三、道路景观1、设计原则1.1明确的导向性通过道路的尺度、路面质地、材料色彩的选择强调道路级别。
1.2强化观景视线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交叉口设置绿地环岛,内种植物,形成重要的视线焦点。
园林景观设计——小区园林设计

小区园林设计居住区的环境景观不同于旅游景点和城市公园,也不同于城市广场和企事业单位等大型公共建筑的室外场地,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质量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
尤其是近几年,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日益重视,对住宅区的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在对住宅区的园林设计中,我们最先要考虑的是居住者的需求。
应本着生态优先原则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原则文脉传承原则以人为本和经济适应原则,绿化美化居住区环境,给居民提供一个舒适怡心的住宅环境。
下面我就我自己的工作经历提出一些想法。
一、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原则1.以人为本居住小区景观最贴近居民生活,在规划设计中不仅要考虑植物配置与建筑构图的均衡以及对建筑的遮挡与衬托,更要考虑居民生活对通风、防火、采光等的要求。
住宅小区的建设目的,就是为居民提供住所,提供休闲、娱乐、交流等活动的空间环境和场所。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所创造的小区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综合规划,以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层次居民的不同需求。
目前很多园林设计一味地强调什么“欧陆风情”、“巴里岛景观”等等。
住宅小区的园林是人们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因此,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
在园林设计中“欧陆风情”、“巴里岛景观”这些可以借鉴,但是不一定要照搬,因为照搬就很容易与实际情况脱离实际情况,住宅园林设计中,应以当地特色植物为主,这样就更加符合本地人的口味,更加具有人性化。
2.因时制宜每个地方的气候特征不一样,植物所适应的气候也不尽相同,所以设计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特别是在经济和技术条件比较薄弱的地区,尤显重要。
切忌盲目引用北欧风情、海南风光。
3. 因地制宜一块场地有他的独特的内涵,在进行设计时要挖掘出所蕴涵的内涵,才能因地制宜地设计出合适的园林景观。
准确地把握场地特征、因势利导。
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小区的交通和人文关怀。
城市道路分类标准

城市道路分类标准城市道路分类标准通常按照道路的功能、交通流量、地理位置等因素进行划分。
以下是常见的城市道路分类标准:1. 按照道路功能分类:a. 交通性干道:主要承担城市交通的干道,包括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路等。
这些道路通常具有较高的车流量和速度限制,是城市交通的主要枢纽。
b. 交通集散道路:主要承担城市交通集散任务的道路,包括次干路、支路等。
这些道路通常连接交通性干道和居住区、商业区等城市功能区,起到交通集散的作用。
c. 居住区道路:主要服务于居住区的道路,包括小区路、宅间小路等。
这些道路通常较窄,限制车辆速度,方便居民步行和自行车出行。
d. 商业区道路:主要服务于商业区的道路,包括商业街、步行街等。
这些道路通常较窄,限制车辆速度,方便人们步行和购物。
e. 景观道路:主要承担城市景观功能的道路,包括公园路、滨水路等。
这些道路通常较宽,具有较好的绿化和景观效果,提供人们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2. 按照交通流量分类:a. 高流量道路:车流量和行人流量都很大的道路,包括交通性干道和商业区道路等。
这些道路通常需要采取措施来缓解交通拥堵和保障交通安全。
b. 中流量道路:车流量和行人流量适中的道路,包括居住区道路和部分商业区道路等。
这些道路通常需要满足基本的交通需求。
c. 低流量道路:车流量和行人流量较小的道路,包括部分居住区道路和景观道路等。
这些道路通常需要限制车辆速度和保障步行安全。
3. 按照地理位置分类:a. 市区道路:位于城市中心地带的道路,通常是早期建设的老路,交通繁忙且路幅较小。
这些道路通常需要采取措施来缓解交通拥堵和保障交通安全。
b. 城郊结合部道路:位于城市边缘地带的道路,通常是连接市区和郊区的交通要道,车流量较大且路幅较宽。
这些道路通常需要满足基本的交通需求。
c. 郊区道路:位于城市外围地带的道路,通常是新建的道路,车流量较小且路幅较宽。
这些道路通常需要限制车辆速度和保障步行安全。
住宅小区道路的类型和尺度

住宅小区道路的类型和尺度1居住区级别:(连接城市的主干道)最小宽度不应小于9m ,通行公共交通时,增至10~14m2居住小区级别:(小区内外联系的主要道路)中间车道,两旁是人行车行道宽度:6~9m人行道宽度:1.5~2.5m总宽度:9~14 m3组团级别(进出组团的主要道路): 一般是人车混行车行道:3~5m人行道:1~1.5m4邻里院落级道路(住宅院落及宅间道路): 进出住宅的最末一级道路,供居民平时出入,基本是自行车及人行的交通。
宽度:2.5~3m 5 休闲小路:各景点之间,或水边树林中,多曲折自由布置。
双人行走: 1.2~1.5m单人行走: 0.6~1m功能图解:泡泡图的绘制方法包括:各个功能区块(入口景观区、中心绿地区、宅间绿地)道路走向(主干道、次干道)围栏、绿化、出入口考虑因素1大小:画的同时要考虑到大小(任何不符合实际的功能分区对后续工作都是无意义的)2位置:图框的位置可表达居住区中各个分区之间的关系,如儿童区与老年人活动区临近,与入口景区相隔。
3比例:框图注意比例,等比例框图、不等比例框图等比例有种向心力,不等比例可以制造方向性和流动性流线用符号结合表示视线:框图和箭号表现居住区的视线分析。
景观细部设计1水景:瀑布、跌水、喷水、溪流、水池、涌泉、旱喷、泳池、驳岸等水景常常会以喷泉、水池、跌水等形式出现水景也常常以雕塑、花池相结合,布置在入口或广场处。
2建筑小品(岗亭、大门、廊架、花架、围墙)大门常常包括岗亭、水景、绿化、铺砖、景墙岗亭布置在居住区入口处、居住区的风格常常会通过岗亭的形式而透露出来。
3景观小品(景墙、花池、花钵、灯柱、雕塑、座椅景观柱)景墙:常常会与水、花钵、雕塑等结合出现在居住区景观中,景墙的材料风格也常常受到居住区风格的影响,呈现不同状态。
围墙:与铁艺景观灯等相结合雕塑小品:起到点亮整个场景的作用,例如巴厘岛风格的居住区中,摆放巴厘岛风格雕塑,从另一个侧面传递文化和风格。
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原则

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原则引言居住区道路规划是城市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
合理的道路规划不仅关乎居民的出行便利和交通安全,还关系到整个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原则,旨在为规划者提供参考,以创建一个功能齐全且安全的居住区。
1. 人性化设计原则居住区道路的设计应以人为本,追求人性化的考虑,使居民的生活更加方便和舒适。
1.1 步行者优先在设计居住区道路时,应以步行者为主要考虑对象。
鼓励步行,提供便利的行人通道和人行道,缩短步行距离,减少人与车辆的冲突。
合理设置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确保行人过马路的安全。
1.2 人车分流尽量减少机动车与行人的交叉,通过人车分流的设计,提高交通安全。
例如,设置封闭小区,仅允许居民车辆进入,限制外部车辆流量。
同时,合理设置车辆通行道路,减少车辆拥堵,并提供配套的停车位,方便居民停放私家车辆。
1.3 设计人性化交通设施在居住区道路设计中,应考虑到老年人、儿童、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的需求。
增设无障碍设施,如坡道、无障碍电梯,为残障人士提供便利。
设置儿童安全通道,保障儿童的出行安全。
此外,还可以设置休息区、公共广场等,为居民提供休憩和社交的空间。
2. 环保可持续设计原则居住区道路的设计应符合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1 绿色规划在道路规划中,应保留现有的自然环境,充分利用绿地和树木,提高居住区环境的质量。
合理规划绿色带和景观区,增加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2.2 节能减排通过设计合理的道路布局和交通组织,减少交通拥堵,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量。
同时,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非机动交通工具,减少汽车使用,并加强自行车道和公交车道的建设。
2.3 水资源管理在道路规划设计中应注重水资源的管理。
合理规划雨水收集设施和景观水系,以减少城市排水压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还应考虑水资源的再利用,如设置生态湿地用于水的净化和再生。
3. 安全优先设计原则居住区道路的设计应以保障居民的安全为首要目标,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和伤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分级
居住区道路一般可以分为三级或四级:
第一级居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的主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外交通的联系,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m。
车行道宽度不应小于9m,如需通行公共交通时,应增至10-14m,人行道宽度为2-4m不等。
第二级居住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的次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部的交通联系。
道路红线宽度一般10-14m,车行道宽度6-8m,人行道宽1.5-2m。
第三级住宅组团级道路——是居住区内的支路,用以解决住宅组群的内外交通联系,车行道宽度一般为4-6m。
第四级宅前小路——通向各户或各单元门前的小路,一般宽度不小于2.6m。
此外,在居住区内还可有专供步行的林荫步道,其宽度根据规划设计的要求而定。
居住区道路宽度
道路名称道路宽度
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小区道路路面宽5-8m,建筑控制线之内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14m,非采暖区不宜小于10m
组团道路路面宽3-5m,建筑控制线之内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10m,非采暖区不宜小于8m
宅间小路路面宽度不宜小于2.5m
园路(甬路)不宜小于1.2m
名称分级
一:小区级道路、
小区级道路断面以一块板主宜,辟有人行道。
在内外联系上要做到通而不畅,力戒外部车辆穿行,但应保障对外联系安全便捷。
二:组群级道路
一块板,不高人行道,重点考虑消防车、救护车、住房小汽车、搬家车以及行人通过。
三:宅前路
以人行为主,还应考虑少量住户小汽车、摩托车的进入。
在道路对内联系中要做到能简捷地将行人输送到支路上和住宅中。
此外,居住区内部街坊与街坊之间和街坊内部的道路,主要为居民参加生产、工作、学习、购买物品和参加娱乐活动服务,也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和货运交通所用。
为了保证居住区内的安静,尽可能不设公共交通路线,居住区道路可以直接与次干路相接,尽可能不与主干路(见城市道路)相接。
可通行小型货车,限制大型货车和过境车辆通行,车速一般不超过20公里/时,道路做平面交叉,可有断头道和回头路,局部线型也可设计成曲线。
道路横断面布置一般是单幅式,即在车行道两侧设人行道和绿地,道路宽度可根据建筑的楼层高度、沿街公共建筑物数量以及客流和货流多少而定。
道路宽度允许时,也可安排双幅式断面,即在路中间设1米左右隔离带,布置绿化。
车行道宽度为7米、9米或12米。
人行道和绿地每侧应为3~6米,要能满足埋设地下管线的需要。
若居住区面积大,主要道路较宽且长时,亦可设置公共交通路线,以减少居民步行距离。
3设计原则
1、道路——通而不畅的原则
2、分清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及宅旁小道的等级关系
3、根据实际情况,实现人车分流,车行道与步行道各成系统
4、在道路形式上有:内环式、环通式、半环式、尽端式、混合式几种.
4消防通道
消防通道是消防人员实施营救和被困人员疏散的通道,比如楼梯口、过道和小区出口处等。
而商家占用消防通道,私家车霸占居民区出口处,这些都是消防法规所不允许的,消防通道应该达到4.0米宽,并保持24小时畅通。
消防通道要随时保持畅通,如果发生火灾那可
能就是救命通道。
住宅小区来说的话,从室内到地面的楼梯,小区内到外面公路的道路都属于消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