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官方微博新闻评论探究
新闻评论“微博化”分析
![新闻评论“微博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ad8e0cd227916888486d7d3.png)
新闻评论“微博化”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也逐渐向着信息化发展。
微博、微信、QQ 等信息技术产物已经成为人们情感交流和信息获取的主要方式。
微信和QQ 的运用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促进人们的情感交流;而微博的运用则是方便了人们了解时事新闻,关注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
本文主要针对新闻评论“微博化”的问题进行分析,首先从新闻评论“微博化”的特点入手,结合新闻评论“微博化”所产生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总结出新闻“微博化”对于新闻评论的影响。
标签:新闻评论;微博化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不发达的时代,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电视和报纸。
而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使得传统媒体发展进入瓶颈期。
而微博的出现更是使得新闻的传播方式和评论形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对于新闻的关注也逐渐由传统媒体转向了微博。
新闻评论也随之进入“微博化”的形式。
一、新闻评论“微博化”的特点(一)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在微博的新闻发布方面,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随地地将自己身边的新鲜事或是突发事件发布到微博上。
时效性较强、更新频率快是微博新闻传播的主要特点。
现阶段的微博新闻,大多都是简短精炼,很少会像报纸上出现长篇大论的现象。
而且不仅是新闻的篇幅较短,评论也逐渐向着精短的方向发展。
比如几年前的汶川地震、三聚氰胺事件,近几年的青岛大虾等等问题都是最先由微博报道出来的,并且更新频率比传统媒体快。
在微博的传播方面,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和评论者,这也是微博新闻及评论具有较强时效性的主要原因。
(二)方便用户之间的信息共享在传统的新闻传播的方式下,人们对于信息的掌握只是通过对于新闻的阅读,了解到的只是新闻中报道出的信息,对于事件的发生原因和背景都不是很好了解[1]。
而在微博化的新闻评论中,人们可以充分的利用微博的评论、回复和私信功能,针对新闻提出问题,并可以将自己了解到的事件及时分享出去,实现信息的共享,确保新闻的价值能够最大程度的展示出来。
试论《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新闻评论的话语方式
![试论《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新闻评论的话语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c25a1a5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e5.png)
试论《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新闻评论的话语方式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新闻评论的话语方式。
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之一,《人民日报》的官方微博平台已成为公众获取新闻信息、参与社会讨论的重要渠道。
其新闻评论不仅体现了报纸的立场和观点,也反映了当代中国的社会风貌和舆论环境。
因此,研究《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新闻评论的话语方式,对于理解中国新闻媒体的传播策略、舆论引导方式以及公众话语权的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首先梳理《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其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和地位。
随后,本文将重点探讨《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新闻评论的话语特点,包括其使用的语言风格、表达方式、观点立场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进一步分析这种话语方式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和传播策略,揭示其在中国社会舆论场中的影响力和引导力。
本文将对《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新闻评论的话语方式进行反思和展望,探讨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方向。
二、《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新闻评论的话语特点《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作为传统主流媒体在新媒体平台上的重要延伸,其新闻评论的话语方式具有鲜明的特点。
这些特点不仅体现了传统党报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也充分展现了微博这一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性和即时性。
话语立场坚定,权威性强。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在发布新闻评论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在党和国家的立场上,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旋律。
其评论语言严谨、准确,对于社会热点问题和重大事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给出权威解读,引导社会舆论。
话语风格多样,贴近群众。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在保持权威性的同时,也注重话语风格的多样化。
它善于运用网络语言和群众语言,使评论更加贴近群众,易于理解和接受。
同时,微博的短小精悍的特点也使得评论更加简洁明了,方便网友快速获取信息。
再次,话语互动性强,注重引导。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新闻评论在发布后,往往会引发网友的热烈讨论和互动。
浅析微博的新闻评论功能——以新浪微博为例
![浅析微博的新闻评论功能——以新浪微博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50372dce9ec3d5bbfd0a743e.png)
f媒 专
浅析 微博 的新 闻评论功能
以新 浪微博为例
刘 扬
摘 要 :微博 自 07 20年进入 中国 ,至今 已拥有无 数的注册用户。微博 以其 自身的特点和传播特 色得 到 了全社会各类人群
的关注 。微博作为 网络产 品之一 ,标榜 随时随地分享身边 的新鲜事 ,也具 有新 闻评论 的功 能 ,而且这种功 能较 之传 统媒体 甚至是一些新媒体 而言都更具优势 与影响力 。 关键 词 :微博 ;新闻评论 功能;新闻传 播
微博 作为舶来 品 ,在短短 四年 的时间 内,已经 在中 国 拥 有 了上 亿的注册用 户 ,其影 响力与 日俱增 。据新 浪公 司 公布 ,新浪微博 自2 0 年8 0 9 月开始对 外公测 以来 ,至2 1年 00
1 月底 , 其 注 册 用 户 数 量 已达 N 5 o 万 。 从2 1年 4 2 日 O oo 00 月 8 到8 8 月2 日,新浪微博平均每 月新 增5 0 0 万用户 ,从8 8 月2 日
民除 了是各种 信息 的接 受者 ,也是评论 的提 供者 ,两种 身 份 合 二 为一 。而 微博 ,作 为一 种 “ 草根 ”阶层 话语 的 代 表 ,实行 的就 是没有 门槛 的准入 ,没有 内容 限制 ,可 以随 时随 地 分 享 。
部或作者 对最新发 生的有价 值的新 闻事 件和有普 遍意义 的 紧迫 问题 发表 的议 论,有着鲜 明针对性和 引导性 的一种新
性。
传统媒体官方微博发展思路探析
![传统媒体官方微博发展思路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bacbac6a27284b73f24250ff.png)
微博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技术和传播平台,其信息传播上的优势和特点,打破了传统传播局限。
一方面,信息的碎片化使管理人员难以进行有效的议程设置,人们被淹没在杂乱无章的信息海洋中;另一方面,由于微博上人人皆为“自媒体”,每一条信息都有可能被大范围传播,信息的正确性难以保证,微博上虚假信息泛滥。
相对于此,信息筛选、真实客观恰恰是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
传统媒体将自身的信息筛选能力、多年累积的公信力和微博的快速、互动、便利等传播特点相整合,可以在真伪莫辨的海量微博信息中占据制高点,将“个人力”和“群体力”相结合,构建多级传播体系。
目前,很多传统主流媒体都在新浪、腾讯等平台上开通了官方微博。
而寻求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冲击下的长远发展,提升传统媒体官方微博的核心竞争力还面临诸多问题。
一、设置专业团队开放经营视野微博的出现开辟了一条特殊的新媒体道路,传统媒体自然地把其当做延伸平台,一体两翼运营,决定其影响力发展。
基于传统媒体的品牌特色,官方微博展示的媒体态度更方便读者进行清晰定位,选择关注。
作为中共辽宁省委机关报,辽宁日报在注重权威性、指导性的同时,本着贴近读者、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于2013年7月,在新浪网、腾讯网同时开设官方微博,10月又在人民网上线。
辽宁日报官方微博的定位是“见证时代、传播辽宁”,在官方微博内容适应的范围内,采用轻松、有趣的表达方式增加内容的可读性,精准围绕主题思想,积极正面地表达党报态度,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媒体的亲和力、影响力。
短短半年的时间里,辽宁日报官方微博三大网的粉丝量就超过百万,更跻身省级党报官博前十。
其借助微博全面的信息承载能力,综合文字、图片、gif动图、视音频、网页链接等方式,立足本土,监控舆情动向,关注热点新闻、突发新闻。
对重大新闻事件及时发声,传递正能量价值观,如:对抚顺洪水灾情、救灾情况的报道,十二运系列报道等;策划引起网友关注的话题,形成互动,如:《中国志愿者力量评估》、《说说家乡哪最美》等;在社会新闻、民生服务等方面,也有可喜探索和不俗表现,如:以“早安励志,晚安贴心”的理念,发布颇具特色的早、晚安帖,赢得了较高的转发率。
传统媒体如何应对“微新闻”挑战
![传统媒体如何应对“微新闻”挑战](https://img.taocdn.com/s3/m/23c169d0d15abe23482f4d4f.png)
联 系 , 至 面对 面对 话 交 流 , 网站 工 甚 使
态 互 动 活 动 。 当 网友 数 量 发 展 到一 定 时候 . 以 有 意 识 地 去 培 养 、 建 网 民 可 组
组织 . 如爱 心 志 愿 者 组 织 、 明巡 访 团 文
我 们 讨 论 的话 题 。
[ 词】 关键 微新 闻 微博
新 闻媒体
挑 战
和 问题 的 解 决 起 到 了不 可 忽 视 的推 动 作 用 。微 博 中 国化 发 展 及 其 日益 壮 大
一
、
微 博 开 启 的“ 新 闻 ” 微
二 、 微 新 闻 ” 带 来 的 挑 战 与 “
机 遇 所 谓 “ 新 闻 ” 是 指 以微 博 为 主 微 ,
一
媒 体 无 法 比 拟 的 。第 三 , 息 扩 展 快 、 信 广 。微 博 新 闻 发 布 后 ,通 过 他 人 或 粉
丝 的转 发 、 享 . 以达 到病 毒 式 的 高 分 可速 传 播 。 最 后 , 性 化 、 动性 强 。微 个 互
博 正 是 凭 借 在 信 息 源 、 效 性 、 播 速 时 传
一
性 ,迎 合 了 时 下 网 民 的 心 理 诉 求 。 微
博 用 户 可 以 通 过 多 种 渠 道 : B、 . wE E
种 亲呢称 呼 。微博 的草根 性 、 民 亲
源 头 。 次 , 效 性 更 强 。每位 微 博 _ 其 时 } _ f J
户 都 是 潜 在 的 “ 根 者 ” 都 有 可 能 草 , 成 为 最 前 端 的信 息 源 , 能 做 到 随 时 并 随 地 、 天 候 同 步 直 播 新 闻 . 是 传 统 全 这
重拾话语权——《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实证分析
![重拾话语权——《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实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1924e99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df.png)
重拾话语权——《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实证分析邮件等功能。
除此之外,在发布信息的方式上,用户可以用文字,也可以通过“表情”,还可以通过“@”的提醒和转发来实现各种形式的迅速扩散传播。
在微博上分享信息、进行社交、表达个人感受,往往都能够得到其他微博网友即时、迅速的反馈。
这种网状传播方式是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交互式传播。
因此拥有高度的灵活性,同时也因为不同网友的转发而具有一定的多样性。
在这种传播模式下,微博实现了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的兼容。
在这种传播模式的下,传统媒体开始纷纷开设微博账号。
除了发布一些自身媒体相关新闻报道,还试图构建一批网络受众群体,以此推广母报品牌,再者,也是借用自媒体的特点,实现文字、图片、视频三面的传播,弥补自身传播方式上的缺陷。
(三)《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诞生2012年,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上线。
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传统主流媒体微博账号的登陆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关注。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原本是定于7月26日上线,北京那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使得微博提前四天上线。
“北京暴雨,整夜无眠。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与大家共同守望。
为每一位尚未平安到家的人祈福,向每一位仍然奋战在救援一线的人致敬!北京,加油!”7月22日凌晨4点26分,@人民日报与每一个人同在,第一时间以“气象播报”、“第一现场"、“救援动态”的形式报道暴雨信息,并提供援助。
随后还转发了一名网友制作的《北京暴雨时微博传递爱》的视频。
首条微博发出后,加v转发人数即达203,其中各大主流媒体对其进行的迅速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
23人民日报非常巧妙的借助这一时机开通微博,称得上是顺应民心。
作为中国第一党报,人民日报微博从成立初就已经明确了自己应当的社会责任。
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人民日报以良好的政治和新闻敏感,最大化地利用网络传播的高速快捷,积极报道最前线新闻。
党的十八大,全国两会这些重大的国内政治事件,“上访妈妈’’唐慧被劳教案,陕西“表哥”杨达才事件,宁波PX事件、H7N9禽流感……这一系列重大、突发、敏感事件,@人民日报都做到了23明廷栋,王琪,沈阳.@人民日报:对接两个舆论场的有益尝试[J].新闻实践,2012,10:15~17.12第二章官方微博的出现直面热点话题,引导舆论。
传统媒体与微博
![传统媒体与微博](https://img.taocdn.com/s3/m/1848b9a7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f3.png)
传统媒体与微博传统媒体与微博与传统媒体的权威性相比,微博客更多崇尚的平等主义,是主观意愿的表达,而不是客观和被动。
它秉承了一种年轻的自由精神,突显创新和个性,是一种新的文化现象。
微博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新闻源。
由于信息量丰富,渠道广泛,获取容易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微博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新闻来源。
细心观察则不难发现,在微博客的页面上一般都设置有:一小时话题榜、人气关注榜、草根人气榜、热门话题,焦点人物等板块以便博友搜索,在这里你不仅可以利用follow跟踪有关用户,还可以跟踪(follow)中外媒体如CNN、BBC、湖南卫视等,关注热点话题和焦点人物,从而得到自己需要的新闻源。
在汶川地震发生时,首先在世界范围内传出信息是Twitter。
2009年2月9日元宵夜,中央电视台新址发生的火灾是由网友第一时间通过微博客图文并茂地发布到互联网上的,引发了网友大量的跟帖和议论,比传统媒体报道时间都要早,随后,新华网才证实了这个消息的准确性。
由此可见,微博客的速度和影响力不容小觑。
传统媒介应该加强与微博客的联系,在辨别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关注微博客中出现的热门话题,从而扩大自身的新闻源,丰富自身新闻线索。
微博的议程设置功能得到充分彰显。
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肖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断。
即传播媒介对外界的报道不是“镜子”式的反应,而是一种有目的的取舍活动,选择出它们认为重要的部分或者方面进行加工,从而影响到人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判断。
对于我国的大众传媒而言,旗帜鲜明地引导舆论是一项基本任务,而“议程设置”是舆论导向的第一个阶段。
但在当前新的媒介生态下,传统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相比新媒体在逐渐地减弱,很多新闻事件都是由网络媒体率先报道,而后传统媒体才进行跟进,继而掀起舆论高潮。
传统媒体官方微博新闻评论探究
![传统媒体官方微博新闻评论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bdf1a42981c758f5f61f67e2.png)
传统媒体官方微博新闻评论探究-新闻学传统媒体官方微博新闻评论探究【摘要】如今,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在微博平台上开设了微博账号,发布消息与评论。
本文通过对传统媒体官方微博及独立的官方评论微博的研究,分析认为传统媒体官方微博的新闻评论以其“短、平、快”的特点让评论更具时效性,符合当前碎片化阅读的趋势,微博评论与传统的评论形成互补,能够保持和扩大传统媒体原有的影响力。
并针对官方微博表现出来的优势及不足进行讨论,提出发展改进建议。
关键词传统媒体官方微博新闻评论2013年新浪媒体微博报告显示,2013年新浪微博媒体机构认证数量同比增加40%,其中传统媒体占总数的70.4%。
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在微博平台上开设了微博账号,发布消息与评论。
传统媒体在官方微博中加入评论版块,即官方微博以发布消息为主,消息发布间隔中夹有热点新闻的评论。
新闻评论内容以当天的新闻热点为主,时发时评,多数传统媒体的官方微博都采用这种方式。
如@人民日报的“你好,明天”、“微评论”,@南方都市报“南评晚钟”,都产生了良好的传播及社会效果。
笔者在分析传统媒体官方微博基础之上,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建议。
一、官方微博新闻评论的优势1、扩大自身影响力,与传统媒体形成互补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微博在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方面,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媒体依靠独家新闻取胜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能否提供真正有价值的观点进行“观点传播”将决定媒体的兴衰成败。
因此,新媒体时代的新闻评论,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①微博的用户越来越多,受众也越来越广泛,微博成为一个影响力巨大的舆论场,也是主流舆论引导、发酵、扩散的一个新阵地。
办好官方微博,做好新闻评论,不仅可以抢占网络舆论“市场”,而且会将受众对传统媒体在微博上的积极评价,潜移默化地转移到媒体本身,可谓“一箭双雕”。
传统媒体与官方微博各持所长,互相补充,势必会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与社会效果。
传统媒体与微博:从相互渗透到和谐共生
![传统媒体与微博:从相互渗透到和谐共生](https://img.taocdn.com/s3/m/ce534ef4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c7.png)
传统媒体与微博:从相互渗透到和谐共生传统媒体与微博:从相互渗透到和谐共生2011/7/26/9:5来源:《青年记者》杂志作者:姜军旗【慧聪广电网】5月4日上午,2011年《中国社会心态蓝皮书》正式发布。
蓝皮书对于微博给出了如此描述:中国微博用户不断增加,微博逐渐向大众普及,超七成用户愿意将微博作为获取新闻的重要平台。
由此可见微博的媒体效应在进一步凸显。
微博带来信息传播方式颠覆性变革的同时,也对传统媒体带来了冲击。
而对于传统媒体和作为新媒体的微博的关系,正如新浪微博事业部总经理彭少彬所言:“微博与其他媒体不是取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
微博的许多资讯来自于传统媒体,传统媒体可以借助微博更好地传播资讯,提升影响力。
”微博成为传统媒体的重要新闻源微博使世界进入一个“人人可以发声,人人都是新闻源”的时代。
在微博上,每个人既是信息的生产者,也是信息的消费者。
突发事件的不可预见性使得记者不可能正好在事发现场,因而建立热线、发展线人和通讯员网络,成了传统媒体获得新闻线索的最主要途径。
而微博的出现使得信息发布的门槛进一步降低,任何人,任何时间,只要拥有一部手机,就能将身边发生的事通过互联网进行直播,庞大的用户群和裂变式的传播方式,使得微博成为信息传播尤其是突发事件传播的利器。
对于传统媒体,微博带来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从更深层面来讲,微博带来的机遇多于挑战。
传统媒体及其从业人员可以通过微博扩展新闻线索渠道,也可以利用微博发布信息,实现新闻的二次传播,扩大媒体影响。
如何认识、如何利用微博,将成为传统媒体在“新战役”中胜败的关键。
调查发现,微博的核心用户以年轻、高学历的职业中产者为主,其中早期活跃用户大多从事与媒体相关的工作。
实名用户中,媒体从业人员占据相当份额,而且他们大多主动公开自己供职的媒体单位。
新闻从业者更倾向于将微博作为获取信息、传播信息的平台。
由于微博与移动通信的无缝对接,使信息传播进入了“全民记者时代”,新闻的传播突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
微博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微博对传统媒体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27e7e40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00.png)
微博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微博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微博的迅猛发展对于部分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其实,传统媒体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有微博技术所赋予的新机遇。
传统媒体可以在既定的传播结构内,通过调整自身的传播内容和样式,谋取自身影响力的最大化和新的发展支撑点。
下面店铺准备了关于微博对传统媒体的影响,欢迎大家参考!1.微博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微博发布信息的门槛低、传播迅速、方式灵活,在新闻传播功能上大大超越了传统媒体,而且具有强大的舆论造势和社会动员能力,它能够使信息蔓延至社会各个角落、广泛影响人类生活。
(1)即时性强、互动性好,传统媒体无法比拟对于新闻事件的报道,微博可以用短小的字句、单张图片或者小段视频及时再现新闻事件当时的原貌,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突出的现场感。
微博打破了传统媒体僵化生硬的主客体关系。
微博一经发表,可能会被感兴趣的博友看到,引发大量接力的转帖和评论。
传播的过程就是主客体实时互动的过程,互动的效果越好,传播得越广泛深入。
(2)传统媒体话语垄断地位被打破互联网等新媒体为公众话语权的实现提供了渠道,作为网络新媒体的代表,微博的意义是多元的。
微博为民众提供了一个发表自己看法、自由传播信息的平台,“尤其在话语权领域,微博打破了传统媒体对公共话语权的垄断,给予了公众更多的'话语权。
”(3)新闻和舆论的传播力超越了传统媒体每一个用户可以用微博又短又快、随时随地地发布新闻,包括对新闻事件的发生进行“爆料”和“直播”乃至评论,新闻采写的同时即开始传播,省去了修改、审阅、编辑、签发、印刷、发行等诸多费时费力的环节。
其传播速度之快与影响范围之广大大超越了传统媒体。
人们登录微博的主要是发微博、了解热点话题和参与热点讨论。
“调查数据显示:微博用户中73%以上的人将微博作为重要的新闻和消息来源,微博目前已经成为媒体跟踪突发事件消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③微博目前已经成为成为一个大事件、突发事件的舆论传播中心。
2.传统媒体应对策略面对微博的影响和挑战,传统媒体还应该抓住微博在中国刚刚兴起这一历史机遇,切实转变思路,认真研究微博的运行和盈利模式,主动加大与微博等新媒体的整合力度,利用其优势增强与受众的互动,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
微博与传统媒体新闻生产互动关系的探讨
![微博与传统媒体新闻生产互动关系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036d4eb1b9f3f90f76c61bd7.png)
2018.1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新闻实践在新媒体时代里,微博的交互性、便捷性、快速性以及自主性等特点,使得微博的用户量不断提升和扩大。
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微博的作用立竿见影。
微博中丰富的内容再现能力和内容生产能力等,都使得传统新闻的触角得以延伸和拓展,传统媒体在新闻生产的过程中,可以从微博中发现线索,可以通过自身的微博平台,接受受众反馈和线索提供,也可以“问计于民”,或者就某一热门话题,进行议题设置,改变传统媒体与受众互动性不强的缺陷。
总而言之,微博与传统媒体具有非常强的交互性,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不仅能够切实推动传统媒体的发展,不仅能够切实推动传统媒体新闻生产的优化,同时还能够提升传统媒体的发展格局,改变传统媒体的时效性不足、互动性不强等诸多缺陷。
在微博用户量不断扩大的新媒体形式下,传统媒体应该积极运用微博这一新颖的新媒介方式,不断优化传播策略,不断更新传播手段,积极寻求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之路。
一、微博在传播新闻过程中凸显的特点分析相比于微信等社交平台,微博的产生相对较早。
在2009年微博就已经进入我国,并逐步成为当时最主流的社交平台。
微博本身具有一定的特点,比如发布字数的限制性,用户与用户之间较强的交互性,用户与大V用户的平等性等。
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微博同样具有比较显著的特点。
首先,微博在进行新闻传播时,受限于字数的限制,使得用户在发布信息,特别是一些媒体用户,在发布新闻信息时,需要去粗取精,将最简洁的内容呈现出来,这本身也便于其他用户在浏览新闻信息时能够快速地掌握其核心要领。
同时,微博在发布信息的过程中具有随时随地的特性,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信息的零碎和零散化,但却能够提升新闻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充分满足当前快速阅读和全民新闻的新环境。
其次,微博的信息渗透能力和新闻再生产能力非常强。
微博的用户群体庞大,微博的用户分属于不同的阶层,当某一信息在微博上进行传播时,其发酵能力和渗透能力是非常强大的。
传统媒体对微博的运用研究—以福建的新闻媒体为例
![传统媒体对微博的运用研究—以福建的新闻媒体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bcea7ce3cc22bcd126ff0c69.png)
传统媒体对微博的运用研究—以福建的新闻媒体为例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根据CNNIC第32次互联网报告,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即时通信网民规模达亿,比2012年底增长了2931万,中国微博网民规模达33077万,使用率为56%。
微博等应用使用率整体上升。
福建的纸质媒体数量较多,普遍涉足微博的时间较短,也在不断的探索传统媒体与微博的互动。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在12月发布了《2013年度新浪政务微博报告》显示目前新浪认证的政务微博总数超过10万个,较去年同期增加4万余个,增长率约为67%。
多个网络调查报告均显示微博已成为中国影响大的发布平台。
[1] 福建的新闻媒体也慢慢的在微博上有所作为,传统媒体正在积极展开对微博这一新兴媒介形式的开发和利用,以实现微博对传统媒体的借力发展。
[2]目前在微博上有注册的福建官方微博如下图表1所示:福建媒体名称微博粉丝数福建日报粉丝:270000海峡都市报粉丝:173469每周大象文摘粉丝:32210每周文摘健康生活粉丝:22846福建新闻广播fm1036 粉丝:237752 三明日报粉丝:530厦门日报粉丝:30000海峡都市报闽南版粉丝:149468海峡导报粉丝:20000东南早报粉丝:110000福州新闻网粉丝:33592法制今报粉丝;5486石狮日报粉丝:10000晋江经济报粉丝:14868晋江新闻网粉丝:57251东南快报粉丝:400000晨报读者粉丝:339平潭晚报:粉丝:16597宁德晚报粉丝:541东快博学粉丝652金太阳理财粉丝460福州晚报粉丝948闽北日报粉丝71226东快微报粉丝80745海西晨报粉丝81082福州晚报粉丝110994南平广播粉丝:3612财经961 粉丝96772中国经营网粉丝17958闽西新闻粉丝8799泉州电台粉丝9569福建之窗粉丝62667福建东南网粉丝:74938图表1图表1中可看出福建快报的粉丝数量是最为庞大的。
网络新闻评论,以新浪微博为例
![网络新闻评论,以新浪微博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9617650f915f804d2b16c1f9.png)
说意识以及家庭情况造成的影响,另一面评论也有着憎恶电信诈骗的压倒性趋势。
微博迅速把这一事件推向网络深处。微博热搜榜也是其中值得关注的,微博在这 件事上发挥了其他媒体无法替代的作用。微博大多反映的是人们现实生活中的焦
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身陷其中却无力解决。这为网络新闻评论增添了诸多民生
议题。假如没有微博,传统媒体可能不太关注这些信息,他们评论也许一如既往。
3
微博的新闻评论对于传统媒体的影响
四、存在的不足
可能导致媒介伦理问题。信息过剩,网络暴力容易从中迸发。如乔任梁事 件的微博网络评论造成的网络暴力直接导致井柏然退出微博 网评篇幅过短,表达力要求高。在网络传播中,短文章更受网民欢迎。网 评不必像传统媒体那样追求艺术手法、气势等,只要评论的新闻具有典型 性或普遍性,都可以发表网评。比如@人民日报,@新华网,@央视网, @人民日报评论,却表明了自身的观点的观点,同时也贴近人们对事件的 看法,深化了对新闻评论方式的理解。
案例
准确及时 快速反应
2
微博的新闻评论的特点
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微博在网络新闻评论的传播过程中,全程全方位地提供新闻信息,有力地 推动了新闻评论的多元展开。对任何一个新闻事件和任何一个具有新闻意 义的变革来说,在媒体之外,有更多更亮的眼睛,有更深更新的思考。可 以说,媒体之外的见证者,观察者,评论者的分析会更加生动形象,更加 精辟深刻。毕竟人多力量大,集体的智慧是无尽的。微博技术平台上集中 的新闻评论有效拓展了新闻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尽可能还原新闻的真实性, 客观性,公正性,丰富性和深刻性。
案例
140字,有链接和图片,有些有视频,问题说的更清楚
3
微博的新闻评论对于传统媒体的影响
一、用户广泛和用户体验程度高
传统媒体利用微博的思考
![传统媒体利用微博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c96528184868762caaed5fc.png)
息 的疏理 和重新 组织 , 热点话 题更 使
文 章 的链 接 。 2 发 挥 微 博 动 态 更 新 的特 点 , . 补 充 传 统 报道 的 不 足 。
集 中、 贴近受众 。 更
微 博 虽 然 是 一 个 新 型 的互 联 网 交
流 互 动 平 台 , 许 许 多 多 的 优 势 和 特 有 点 , 从 信 息 传 播 的 角 度 看 , 有 它 的 但 也
万 。虽 然 微 博 粉 丝 数 量 不 是 一 切 , 而 且 其 中 也 含 有 一 定 水 分 , 微 博 的 影 但
南 非 世 界 杯 网 民 调 研 数 据 显 示 : 非 南 世 界 杯 期 间 ,2 的 网 友 通 过 微 博 发 5% 表 观 点 、 与 互 动 。 在 阿 根 廷 与 德 国 参 比赛 的 两 个 小 时 内 , 关 新 浪 微 博 数 相
媒体与微博 融合 的现 状与发展趋 势。 [ 词] 统媒 体 关键 传 微博
仅 仅 两 年 的 时 间 ,微 博 已 成 为 互 联 网 信 息 传 播 的 最 大 亮 点 和 人 们 传 播 与 分 享 信 息 的重 要 方 式 。
如 果 说 互 联 网 把 人 们 带 人 一 个
局 限 性
在传统媒 体 中,有不少信 息 由于
各 种 原 因 未 能 报 道 , 时 微 博 可 以 作 此
为 一 个 补 充 渠 道 . 那 些 没 有 报 道 的 将
( ) 字 数 的 限 制 难 以 把 事 情 说 1因
深说透 。 目前 ,多 数 网 站 对 微 博 字 数 的 限
成 了 更 具 时 效 性 的 “ 介 ” 由“ 元 集 媒 , 一 中 ” 向 “ 元 分 散 ” 由 “ 对 多 ” 广 式 多 。 一 的 播 式 向 “ 对 多 ” 互 动 式 转 变 , 实 多 的 确
微博新闻评论探析
![微博新闻评论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5aee35c6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b0.png)
. 现以A即,l通l时过完R手成i机新g、h闻便t评携s论电的R脑e传等s播e移。r动v终ed端.就可
4、草根化
微博新闻评论给了人们发布见解和 看法机会,人们的观点、见解在这里得到 了激烈的碰撞、交流。微博新闻评论的草 根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评论主体 的草根化。目前各大媒体和网站的评论专 栏,多是精英阶层之间的对话,由于其设 置的门槛较高,草根阶层即使有参与讨论 的权利,真正进入其中进行评论互动的几 率却很小,而在微博平台上,新闻评论不 再只是专家、学者以及新闻专业人士的专 利,发言不讲求专业性,只要你有观点看 法你就可以成为草根的意见领袖,人人都 有了发声的机会;二是评论内容的草根 化。传统的新闻评论一般来源于编辑部的 议程设置,内容选择上往往带有较强的主 观性与局限性。网络评论的兴起打破了传 统媒体单一的议程设置模式,增加了更多 的民间议题,只要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都 能够引起探讨。
传 媒 e 时 代 NEWS WORLD
微博新闻评论探析
○王昱力
【摘 要】微博的迅速发展,带来一种新兴的新闻评论方式—— —微博新闻评论。本文主要围绕着微博新闻评论简短有力,互动性 强,传播速度快,草根化的特点,以及其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力、逐渐成为了一种良好的舆论监督方式,也成为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一 种优质的新闻资源等重要意义展开,继而对微博新闻评论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做出反思。
微博的诞生以及被广泛运用,更促进 了传媒的变革。人们不再仅仅担任信息接 受者的角色,而是广泛参与到信息传播的 每个过程。在新媒体背景下,网民通过 “围观”、“跟帖”、“转帖”、“转发”等方 式表明自己的立场,进而逐渐形成了网络 新闻评论这一文本的主要形式。其主要有 以下特点:
传统媒体微博新闻叙事刍议——以“新华社中国网事”为例
![传统媒体微博新闻叙事刍议——以“新华社中国网事”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b39bbc20e2bd960590c67780.png)
文体 的诞 生 。 ( 三) 即 时传播 , 现 场呈 现 。与 传 统媒 体 相 比 , 微 博 的优 势在 于 时效 性 。 由于其 文 字简 短 、 发 布便 捷 , 因 而可 以 实现 与新 闻 同步播 报 。传统 媒 体 官方 微博 代表 一 个 机构 发 声 ,因而微 博 报 道 既要 抢 占先 机 又
数突破 1 1 万个 , 其 中包 括 1 7 2 2 1个媒 体官 方微 博 。囟 “ 新 华 社 中 国网事 ”是 新 华 社 在 新 浪 开通 的官 方 微 博, 旨在 聚 焦 网 事 、 走近 网民、 讲 述 网语 、 影响网络 。
人们 不再 受知 识 鸿沟 限制 , 可 以 自由分享 观点 。对 于 媒体 机 构 而言 , 在 1 4 o个 字 的 有 限篇 幅里 讲 清事 实 , 则 必须 做 到对 核 心 事件 的高度 提 炼 和概 括 .这 对 新 闻机 构叙 事模 式 的创新 提 出 了新 要求 。 ( 二) 形 式丰 富 , 多媒体 融合 。超 文本技 术 使微 博
一 一
刃剑 . 需要 我们 理 性 思 考 , 扬 长避 短 . 以此 推 动 微 博 性 、 断裂性 , 内容结 构 的松 散 性 、 缺 少 内 在逻 辑 等 特 新 闻叙 事 的优 化和发 展 。 征使 得受 众很 难形 成整 体认 识 , 分不 清 主次 。 微 博 新 闻传播 特性 ( 五) 互动 传 递 的“ 背对 脸 ” 。虽 然微 博 主 可 以实
浅析传统媒体对微博信息平台的运用
![浅析传统媒体对微博信息平台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2426b4b21ed9ad51f01df2e0.png)
浅析传统媒体对微博信息平台的运用本文认为,传统媒体要加强对微博信息平台的运用,其途径是:获得新闻线索,便利采访;与母媒体在形式与内容上互补;使微博内容成为报道内容。
标签:传统媒体;微博;信息利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迅速崛起,极大的挑战着传统媒体的主导地位。
作为新媒体的佼佼者,微博近年来发展迅猛,正以其用户的广泛性,传播的即时性、速度性、便捷性、传播形式的多样性极大冲击着传统的新闻传播形态和传播秩序,在公共事件、突发事件、娱乐事件上的突出表现不容忽视,而在发现新闻、创造新闻及制造舆论的能力上也愈发显现出强劲的实力。
传统媒体渐渐意识到微博有着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纷纷积极探索与微博的最佳结合方式,希望能充分利用微博这个信息平台来实现自身的新发展。
微博庞大的用户基数以及海量的信息生产,搭建起了一个无比广阔的传播平台,这对生产和传播新闻的传统媒体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宝藏。
若能有效利用这个宝藏,将成为传统媒体更新更快更丰富的信息来源。
传统媒体对微博的信息利用,主要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出发。
一、获得新闻线索,便利采访微博是信息集散地,也是民众舆论场,每个人的微博都是一个“自媒体”,每个微博博主都是记者,广布于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有可能将自己的所见所感发到自己的微博上,而这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正是消息源,是记者发现新闻线索的又一条新的且快速的渠道。
[1]在很多事件中,传统媒体都将微博这种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宜黄拆迁自焚案发生后,钟家姐妹在去北京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被敏锐的记者从微博直播中捕捉到新闻线索并成文的事件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
2010年9月16日,钟家姐妹在家庭惨剧发生之后,准备北上接受凤凰卫视的采访,不料在南昌机场遭遇宜黄数十位干部围堵,不得不躲入女厕,用手机向媒体求救。
这一状况被《凤凰周刊》的记者邓飞通过微博进行直播,迅速引起广泛关注,《现代快报》记者在看到事件直播的微博后,立刻意识到事情的重大性,于是一面关注微博内容,对信息进行梳理,一边通过电话采访到当事方进行核实,很快,当事件解决时记者同时也掌握到了足够的资料,第一时间发出关于钟家姐妹事件的报道和评论,造成很大影响。
传统媒体及其官方微博的新闻价值取向比较——以《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的“两会”报道为例
![传统媒体及其官方微博的新闻价值取向比较——以《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的“两会”报道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e782b321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6c.png)
2015年第7期微博,是Microblog 的简称,它是建立在Web2.0基础上的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以140字以内的文字发布信息并及时分享信息。
微博作为新媒体时代的宠儿和自媒体时代的典型代表,以传播迅速及时、内容简洁易懂、形式丰富多样的优势和强大的“发布”“搜索”“转发”“私信”“@”“点赞”等功能迅速发展。
《人民日报》是我国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大报,作为国内的第一大报,在国内和国际上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以下简称@人民日报)作为《人民日报》在微博领域的延伸,是党报类报纸在微博领域经营最为成功的官方微博之一。
@人民日报自2012年7月22日开办以来,截至2015年4月1日粉丝数已超过3000万人,平均每天发布约50条微博。
无论是传统的《人民日报》还是新兴的@人民日报,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两者在各自的领域有巨大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并且探索出一条成功的融合发展的方法。
2015年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历届两会的召开都会成为万众关注的焦点和各路媒体大展身手的平台。
两会期间,@人民日报与传统纸媒《人民日报》相互协调与配合,共同进行了一场全方位多角度的两会报道。
因此选取《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的两会报道进行新闻价值的比较研究,具有代表性和可行性。
一、媒介研究视域下的新闻价值研究传统媒体与其官方微博在新闻价值取向方面的异同,首先要了解新闻价值的含义。
新闻价值就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
对于新闻价值的含义,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第一,新闻价值是以人为本,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的的。
从新闻的传播效果来看,新闻价值反映的是新闻事实本身与社会、与受众的关系。
新闻价值的大小最终是由受众来做最后的评定。
第二,新闻价值是事实构成新闻的标准,是传播者与传播机构衡量和取舍新闻的标准。
解析传统媒体微博新闻的传播特性
![解析传统媒体微博新闻的传播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011f84373968011ca3009131.png)
收稿日期:2011-05-16;修回日期:2011-05-23作者简介:高冬可(1971-),女,河南郑州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理论、网络传播。
第28卷第6期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1月Vol.28No.6Journal of 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Nov.2011解析传统媒体微博新闻的传播特性高冬可(中原工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郑州451191)摘 要:当前,传统媒体借助于微博平台发表新闻越来越受到关注。
选取不同类型且多个地域的传统媒体的微博新闻作为样本,对其传播特性作深入的分析,指出这类微博新闻预示了传统新闻媒体电子化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官方微博;微博新闻;传统媒体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9476(2011)06-0148-03 微博是传统博客的一种变体,用户可以通过手机、E-mail、Web等多种方式向个人微博发布短消息,实现即时分享。
当前,微博已经作为一种深具影响力的新闻传播平台,传统媒体对于微博的使用也相当积极。
新浪网于2010年9月10日发布了《中国微博元年市场白皮书》,其中透露,截至2010年8月,共有466家主流新闻机构开通了新浪微博,通过微博即时发布信息。
其中包括118家报纸、243家杂志、36家电视台和69家电台。
这些传统媒体利用微博进行的新闻报道,既具新闻的专业性,又呈现出微博平台独有的色彩,从而代表了传统媒体电子化的未来发展方向。
本文选取不同类型且多个地域传统媒体的微博新闻作为研究样本(为媒体利用新浪网微博平台开设的官方微博)。
对其传播特性作出深入的分析,以期对传统媒体的未来发展之路提供启示。
一、碎片化传播碎片化是微博新闻区别于其他新闻最为显著的特点,它是指完整的信息被切割成许多零碎的小块[1],微博新闻的碎片化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由单篇微博新闻来看,微博在用户使用这个关键环节中体现出“零门槛”,这种“零门槛”表现在写作要求上,即“零编辑、零语法、零文采、零形式”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媒体官方微博新闻评论探究-新闻学
传统媒体官方微博新闻评论探究
【摘要】如今,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在微博平台上开设了微博账号,发布消息与评论。
本文通过对传统媒体官方微博及独立的官方评论微博的研究,分析认为传统媒体官方微博的新闻评论以其“短、平、快”的特点让评论更具时效性,符合当前碎片化阅读的趋势,微博评论与传统的评论形成互补,能够保持和扩大传统媒体原有的影响力。
并针对官方微博表现出来的优势及不足进行讨论,提出发展改进建议。
关键词传统媒体官方微博新闻评论
2013年新浪媒体微博报告显示,2013年新浪微博媒体机构认证数量同比增加40%,其中传统媒体占总数的70.4%。
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在微博平台上开设了微博账号,发布消息与评论。
传统媒体在官方微博中加入评论版块,即官方微博以发布消息为主,消息发布间隔中夹有热点新闻的评论。
新闻评论内容以当天的新闻热点为主,时发时评,多数传统媒体的官方微博都采用这种方式。
如@人民日报的“你好,明天”、“微评论”,@南方都市报“南评晚钟”,都产生了良好的传播及社会效果。
笔者在分析传统媒体官方微博基础之上,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建议。
一、官方微博新闻评论的优势
1、扩大自身影响力,与传统媒体形成互补
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微博在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方面,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媒体依靠独家新闻取胜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能否提供真正有价值的观点进行“观点传播”将决定媒体的兴衰成败。
因此,新媒体时代的新闻评论,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①
微博的用户越来越多,受众也越来越广泛,微博成为一个影响力巨大的舆论场,也是主流舆论引导、发酵、扩散的一个新阵地。
办好官方微博,做好新闻评论,不仅可以抢占网络舆论“市场”,而且会将受众对传统媒体在微博上的积极评价,潜移默化地转移到媒体本身,可谓“一箭双雕”。
传统媒体与官方微博各持所长,互相补充,势必会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与社会效果。
所以,妥善经营官方微博是传统媒体增强自身影响力和公信力的一条捷径。
2、撰写方便,发布快捷,保证时效性
新闻事件发生之后,受众一时间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与评论,迫切需要一个权威性的媒体做出引导,微博评论的时效性很好保证了这一需求。
传统媒体在新闻评论的发布过程中,从选题到发布过程中还须构思、找材料、写作、审核等诸多程序。
而微博评论从选题到正式发布,几十分钟甚至几分钟就可完成。
传统媒体相对于微博评论的发布周期就显得格外长,微博新闻评论在时效性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3、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
传统的新闻评论是一个单向传播的模式,信息传递的能量极其有限,而微博新闻评论类似于核能的裂变模式,它实现了以一带多,以多带更多的,最大化的裂变式扩散,实现大众传播。
②相较于微博互动性强这一特点,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的新闻评论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性较弱,甚至没有互动,仅仅是一种灌输式的单向传播。
微博新闻评论可以实现快速的回应作用,互动性很强,传播及反馈的效果更好。
网友可以随时进行评论、表达看法、参与互动,这是微博的显著特点。
《人民日
报》微博善于通过开展网上调查、投票,或设置互动话题等,吸引网民参与到微博话题的互动中。
这是微博吸引网民的手段,也是了解网民对某事件看法的途径,为微博的话题设置、舆论引导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形成了博主与博友之间的良性互动。
二、官方微博评论的不足之处
1、不深入,缺乏逻辑论证
由于“微”的限制,精彩只停留于某个灵光一现的论点、角度、比喻、对比、铺陈、概括或反讽,并没有深入分析和严密推理的空间。
③缺乏论证、逻辑,是网民在进行评论时的通病,也是媒体官方微博新闻评论难以突破的瓶颈,观点很难实现清晰、全面表达。
经笔者对@人民日报“你好,明天”进行文本分析后发现,其大部分评论都是首先运用精练的语句来阐释新闻事实,再增加一到三句新闻评论。
在这么短的篇幅内,再优秀的评论员也无法写出既深入又经过严密逻辑论证的评论,只能在几者之间做出一些取舍。
2、迎合粉丝意见,忽视自身的角色定位
微博平台中充斥着各种草根和明星舆论领袖。
如果言论得到认同,转发量越大,产生的影响力也越大,粉丝数也会相应增加。
在这种环境下,微博言论的发表变得功利起来,如果不能引起粉丝的转发,就会减缓增加粉丝的速度,甚至失去粉丝。
在微博平台上,受众可以自由发表自己对新闻事件的看法,经过微博编辑的选择和整合,更大程度吸纳了多方观点、尤其是草根观点,同时对微博评论的碎片化、非理性化等缺陷也有所弥补,这值得肯定。
因此,评论的撰写与发布过程中,部分媒体评论随大流,就会变得缩手缩脚,被粉丝“牵着鼻子走”,舆论引导功能弱化,达到的传播效果与社会效果严重不平衡。
3、部分微博编辑素质偏低
微博维护团队是千挑万选出来的,但通过评论也不难发现少数编辑素质不高的事实。
以近期中国青年网官方微博为例,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发射成功,22:06分,中国青年网新浪官微博转发@人民网关于“嫦娥三号”成功落月的新闻并评论:“这样的问题,该如何回答。
当中国还有几千万城乡特困人口的时候,当贫困地区的孩子连午餐都成问题时,花这么多钱搞嫦娥登月,有什么意义?”中青网微博评论的模糊立场与设问式的引导方式,引发了舆论的声讨,给其媒体的公信力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官方微博新闻评论发展探讨
1、独立评论账号与官方微博“大号”合理运用
微博新闻评论的发布,采取“大小号”兼顾的方式,以《南方都市报》为例,评论发布后,《南方都市报》官方微博与@南都评论账号互相转发。
由于@南方都市报微博的粉丝基数明显大于@南都评论,主要是为实现对“南都评论”影响力的提升。
《人民日报》则是典型的“大号评论”,放弃@人民日报评论账号,集中精力对@人民日报进行维护。
@人民日报的每条微博的评论质量较高,再加上其“接地气”的消息写作风格与纸媒原有的影响力,是@人民日报开通一年来拥有上千万粉丝的重要影响因素。
两种方式都有其各自优势与弊端,在同一平台中,用“大小号”兼顾还是专注维护“大号”,还须根据媒体自身的情况与特点进行取舍。
2、探索微博评论文本长度
探索微博新闻评论文字长度,实现新闻评论社会效果与传播效果的平衡是微博评论面临的一大难题。
由于微博字数的限制,造成了微博缺乏逻辑,论证不充分
的弊端。
但是仅仅把传统媒体的社评以网页链接或“长微博”的形式直接粘贴在微博中,也不妥当。
虽然解决了微博字数限制的问题,但等于自动放弃了微博评论的部分功能与优势。
因此,如何保证论证充分,讲清道理,又能够符合微博人群的阅读习惯与传播规律,使微博能够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成了摆在微博运营人员面前的难题。
找到这一平衡点,还需要微博运营者与学界继续进行探索。
3、注重舆论引导功能
媒体在社会舆论中除了监督功能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引导舆论。
在微博上能否发挥舆论引导的功能,是检验微博成功与否的一大标准。
在碎片化时代,对微博的意见表达很难进行议程设置,也削弱了意见领袖的作用,但却很容易出现另外一种极端:群体极化现象。
④很多微评中只能读到情绪、极端和段子,理性客观和解决方案反而无人问津。
要解决网络舆论的非理性问题,还需要传统媒体避开微博纷杂的功利性,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4、提高微博编辑人员的素质
微博编辑的素质对微博评论的质量起着关键作用。
传统媒体历来重视评论的质量,对评论员综合素质要求也高。
媒体官方微博的维护多采取团队模式,由于微博发布自身审核机制的简化,团队成员素质良莠不齐,发布的新闻评论水平有高有低。
然而受众对一个媒体的整体印象“短板效应”发挥着作用。
某一两个水平较低的编辑发布的评论有可能就代表着媒体在受众眼中整体形象。
因此,如何改进团队运营机制,提高团队的整体专业水平也是媒体官方微博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①董天策,《试论人民日报官方新闻评论的特征》[J].《当代传播》,2013(4):14
②廖宇飞,《试论微博新闻评论》[J].《新闻爱好者》,2012(3):80
③曹林,《微评冲击下媒体评论的创新空间》[J].《中国记者》,2012(7):39
④蒋永峰,《微博——碎片化时代的意义表达》[J].《新闻世界》,2013(9):143 (作者: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