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综合训练》课程设计指导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综合训练指导书
(工业设计专业)
长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业设计系
2014年7月
一、综合训练的目的与任务
《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综合训练是在学完设计素描、设计色彩、构成设计基础课程之后,进行的一项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对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基础知识的综合检验。它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和掌握工业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熟悉一个“设计项目”由构思创意到实际动手制作完成的全部过程。另一方面能巩固、拓展对所学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毕业设计进行综合训练作准备。
学生通过《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综合训练可以在下述方面得到锻炼:
1.通过市场调研、资料查阅,培养分析问题、产品定位的能力。
2.熟练掌握素描、色彩的基本特点与表现手段,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3.掌握立体构成模型制作的方法。
4.熟悉一件工业设计产品的开发设计流程。
5.在训练中,培养学生对形体结构的了解、认识,掌握由二维到三维,由感知、分析、理解到表达,创造性地综合运用三门课程所学的技能和方法,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开拓新的设计思路。
二、综合训练题目要求及工作量
题目要求:
《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综合训练的题目一律定为:××××灯具创意设计。
工作量:
1.铅笔手绘方案草图3张(8开素描纸);
2.素描图1张(4开素描纸);
3.选材、配色方案1份(手写200字左右,选材叙述1段、配色方案叙述1段);
4.立体构成功能模型吊灯1件;
5.色彩写生1张(4开水粉纸);
6.设计说明书1份(不少于5000字汉,B5手写);
三、训练内容及要求
1.铅笔手绘方案草图3张
要求:通过市场调研、查阅资料,确定造型创意草图共3张,每张绘制一个设计方案,纸张尺寸为8开素描纸。
2.素描图1张
要求:通过分析,从以上3个方案中,筛选出一个新颖、别致,富有创意的灯具造型(教师指定)画详细的素描图,结构素描或全因素素描均可,纸张尺寸为4开素描纸。
3.选材、配色方案文字稿1份
要求:本内容是在模型制作前,提交的计划方案文字稿,字数在200字左右。文字内容包括:模型的选材(为什么选择此材料,材料特性是什么为1段)、配色方案(遵循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的什么原理为1段),经老师同意后方可进行立体构成模型制作。
4.制作立体构成功能模型吊灯1件;
要求:
①将“内容2”中的素描图运用《构成设计》课程中学到的构成方法(线——垒积、
框架、线织面,面——层面排出、单形插接,块——垒积、多面几何形体——单元的增值减削或垒积、柱式构成),遵循形式美法则,进行立体构成功能模型吊灯的独立创作。
②模型主体可作360°旋转运动,有发光源,可以点亮。
③模型参考尺寸:主体高度不超过30cm,宽度、深度要与高度比例恰当。
5.色彩写生1张
要求:对最后完成的构成模型灯具,任选一角度,进行色彩写生,背景色可以运用《色彩构成》课程中学到的色彩构成理论,独立进行色彩设计,以突出主体模型灯具。纸张尺寸为4开水粉纸。
6.设计说明书1份
要求:手写字数不少于5000汉字(8页左右)。
7.拍照并彩喷
要求:将最后完成的精细素描图(自行拍照)、水粉写生图(自行拍照)、构成模型灯具(统一拍照)三件作品,均彩喷A4小样(包括素描图一张、水粉图一张、模型关灯一张、模型开灯一张)。
8.填写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档案袋
要求:整理所有资料,填写课程设计任务书,字迹书写规范、整洁。
四、进度计划表
本次训练的时间为2周,从2014年7月7日至2014年7月18日,进度安排如下:
7.7(am)市场调研、产品定位
7.7(pm)~7.8 手绘方案草图
7.9 详细的素描图
7.10 确定选材及配色方案
7.11~7.15 立体构成功能模型吊灯制作
7.16 色彩写生,素描图、水粉图自行拍照,模型统一拍照
7.17 书写设计说明书
7.18 填写课程设计任务书、打印、提交资料
五、成绩评定
以出勤率和完成作品的质量进行考核,成绩评定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六、参考资料
[1]《设计素描》,刘骧,海洋出版社,2008.3第一版
[2]《基础色彩全程训练·入门篇·初识色彩》,王弛,安徽美术出版社,2004.12第一版
[3]《平面构成》,汤雅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9第一版
[4]《色彩构成》,黄缨,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10第一版
[5]《立体构成》,孙明海、陈茜,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1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