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乡土地理-安徽省地理概况

合集下载

乡土地理高考知识点

乡土地理高考知识点

乡土地理高考知识点乡土地理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地球上各个地方的特点、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乡土地理是一个必考的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掌握。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对乡土地理有更深入的理解,不仅可以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还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乡和全球各地的差异。

接下来,我将从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两方面,分别阐述乡土地理的相关知识点。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乡土地理的人文地理方面。

人文地理是研究人类在地球上分布、活动和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乡土地理中,人文地理主要包括人口、聚居地和农业等方面的内容。

人口是一个地区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乡土地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口分布的特点取决于诸多因素,如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等。

在乡土地理中,我们需了解人口密度、人口迁移和人口结构等概念。

例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而西部内陆地区的人口密度相对较低。

这种分布特点与地理环境因素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聚居地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

在乡土地理中,要了解聚居地的类型和分布规律。

聚居地可以分为城市和乡村两种。

城市是人口聚集、经济发达、社会资源集中的地方,而乡村则以农业为主导,人口和经济活动较为分散。

各地区的聚居地分布呈现出多样性,例如,我国的一线、二线和三线城市在发展水平上有明显差异,以及山区、草原和沿海地区等地的乡村特点也各不相同。

农业是乡土地理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类最基本的物质生产活动之一。

在乡土地理中,我们需要知道各地的农业类型和特点。

农业可以分为种植业和畜牧业两类。

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了各地农业特点的不同,例如,北方地区相对适宜发展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而南方地区则更适宜发展水稻、茶叶等作物。

此外,乡土地理还需要了解农田资源的分布情况、农产品的流通和农业发展的问题等。

除了人文地理,乡土地理中还包括了自然地理方面的内容。

自然地理主要研究的是地理环境、地貌和气候等自然要素对人类生活和活动的影响。

安徽高一地理知识点

安徽高一地理知识点

安徽高一地理知识点安徽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东部,东临江苏、浙江,南接江西,西连湖北,北靠河南,有很多独特的地理特点和知识点。

下面将介绍一些与安徽高一地理相关的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安徽位于中国的中东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

全省总面积为139600平方公里,属于典型的江淮平原和江南丘陵地貌。

安徽县城地势较为平坦,气候多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二、主要地貌类型安徽的地貌类型丰富多样,主要包括:1. 江淮平原:位于安徽省东部,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这里地势平坦且土壤肥沃。

2. 岳西丘陵: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地势较高,地形起伏,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地貌。

3. 长江南岸丘陵: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势较高,有许多丘陵和山地,地貌多样。

三、气候特点安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具体特点如下:1. 夏季炎热多雨,气温高,降水充沛,常有暴雨和雷电天气。

2. 冬季寒冷,但比较干燥,气温较低,有时会出现严寒天气。

3. 春季昼夜温差大,气温逐渐回暖,降水逐渐增多。

4. 秋季温度适宜,降水适中,是安徽的旅游旺季。

四、主要河流和湖泊安徽有许多著名的河流和湖泊,包括:1. 长江:安徽省东部流经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对安徽的水资源和交通运输起着重要作用。

2. 淮河:安徽省中部主要河流,是淮河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3. 徽水:又称小江,是安徽省的支流,是安徽省的母亲河,流经多个城市和县。

4. Chaohu湖:安徽四大淡水湖之一,是中国淡水渔业的重要产地。

五、地理景观和名胜古迹安徽有很多著名的地理景观和名胜古迹,包括:1. 黄山:是安徽最著名的山脉,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名山之一,以其奇松怪石、云海日出而闻名于世。

2. 風景名勝區:包括九华山、皖南古村落等,有着独特的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

3. 历史文化名邑:如徽州和古村落宏村,保留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民居建筑。

安徽乡土地理

安徽乡土地理

安徽乡土地理刘瑜一、基本概况:安徽位于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

安徽清初(康熙6年:公元1667年)建省时,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得名。

境内有皖山、皖水,即现今的天柱山和皖河,春秋时称为皖国,故安徽简称皖。

安徽位于东经114°54′一119°37′与北纬29°41′—34°38′之间,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东界距海洋最近处不到200公里,西界距海最远处约600余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 3位,全国第22位。

全省共有17个地级市,44个市辖区,5个县级市,56个县。

省会为合肥市。

二、人口:安徽省是全国人口较多,人口较密的省份之一。

2009年末,全省户籍人口6700多万人,常住人口6120多万人,流动人口较多,常年在外打工的人口有近800万人,城镇化率约40%。

受自然环境、社会历史和经济条件的影响,全省人口分布、密度差异较为显著。

淮北平原、沿江平原、江淮丘陵人口分布较为密集,皖南山区、大别山区人口较少。

沿江河、矿区、交通线人口密集,反之人口较少。

安徽省劳动力资源丰富,但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人口平均受教育的文化水平较低,城市化水平较低。

安徽基本属于汉族聚集区,少数民族不到全省人口的1%,主要有回族、壮族、满族、畲族、蒙古族、苗族、彝族等,主要分布在阜阳市、亳州市、滁州市和六安市。

三、河流、气候:安徽省地跨淮河、长江、钱塘江三大流域,河湖众多。

全省共有河流2000多条,湖泊110多个,著名的有长江、淮河、新安江(钱塘江正源)和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

长江在南、淮河在北横贯省境,分别流经我省长达416公里和43O公里。

沿江、沿淮湖泊众多,为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由于受太阳辐射、季风环流、地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形成了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气候类型(在中国气候区划中,安徽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雨热同期,四季分明,春暖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季寒冷的气候特点。

地理七年级上册安徽知识点

地理七年级上册安徽知识点

地理七年级上册安徽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及其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

地理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地理七年级上册的学习中,我们将学习一些有关安徽省的地理知识。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重点内容。

1.安徽省的位置和地理特点安徽省位于中国的东部,东临江苏,南接浙江,西接江西,北靠河南和山东。

安徽省地势东高西低,地形起伏较大,包括山区、丘陵和平原地带。

该地区的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降水量适中。

2.安徽省的水系和主要河流安徽省境内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

其中,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它从安徽省的南部流经,为安徽的经济和交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此外,黄河、淮河、长江三大主要河流在安徽交汇,形成了独特的水系结构。

3.安徽省的地貌特点安徽省地貌复杂多样,包括山地、丘陵、平原、台地等地形。

安徽省的南部是以黄山为代表的山地地貌,黄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拥有许多奇特的山峰和美丽的景点。

而北部则以淮河平原为主,是安徽省的主要农业产区。

4.安徽省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特点安徽省地处中国的中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该地区的煤炭、铁矿石、铜、硫等矿产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金属工业基地。

安徽省的农业也非常发达,以稻谷、小麦、棉花、茶叶等农作物种植为主。

此外,安徽省还以制造业、电子信息等产业为支柱,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

5.安徽省的旅游资源安徽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以黄山、九华山、庐山等山岳景区闻名。

这些景区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此外,安徽省还有许多古村落、古镇和古建筑群,如宏村、西递、屯溪老街等,这些古建筑保存完好,展现了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

以上就是地理七年级上册安徽知识点的一些介绍。

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安徽省的地理特点、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情况,同时也能欣赏到安徽省丰富的旅游资源。

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大家对我们的家园有更深入的了解。

历史高考知识点安徽

历史高考知识点安徽

历史高考知识点安徽历史高考考试是历史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安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在历史高考知识点中有着独特的地位。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历史高考知识点中与安徽相关的内容。

一、安徽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安徽位于中国华东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它东临东海,南界浙江、江西,西连湖北,北靠河南、山东。

安徽地势起伏,地形复杂。

其自然环境多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大别山脉、黄山等。

二、安徽的历史沿革安徽在古代历史上地位重要。

早在战国时期,安徽就是楚汉争霸的主战场之一。

汉朝时期,安徽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豫章故事发生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徽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

三、安徽的文化遗产安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其中,皖剧、徽派文化等是安徽文化的代表。

安徽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既有舞蹈、音乐,也有绘画、戏剧等。

这些文化遗产为我们了解安徽的历史和人文背景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四、安徽的历史事件在安徽的历史上,也有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发生。

例如,安徽发生过许多历史上著名的战争,如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抗日战争时期的淞沪会战等。

这些历史事件的发生,对安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安徽的名人与文化贡献安徽培养了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他们为安徽的历史和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例如,近现代的文学家、政治家等,他们的作品和事迹都为后人铭记。

他们的努力和才智促成了安徽在历史上的繁荣与发展。

总结:通过对安徽的历史高考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安徽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安徽作为一个具有丰富历史背景的地方,其历史知识点不仅体现了区域特点,也反映出中国历史的演变和发展。

通过对历史高考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安徽的过去和现在,进一步丰富我们的历史知识储备。

安徽本土地理知识点

安徽本土地理知识点

安徽本土地理知识点安徽,位于中国东部,是长江流经的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地理知识。

以下是一些安徽本土的地理知识点:1. 地理位置:安徽省位于中国东部,东临江苏,南接江西,西靠湖北,北濒河南,是华东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地形地貌:安徽地形多样,以丘陵和山地为主。

黄山是安徽最著名的山脉,也是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以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

3. 河流水系: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流经安徽南部,为该省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此外,淮河也是安徽的重要河流,流经安徽北部。

4. 气候特征:安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5. 自然资源:安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铜矿等。

同时,森林资源丰富,拥有多个国家级森林公园。

6. 农业特色:安徽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等。

茶叶也是安徽的特产,其中以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等最为著名。

7. 历史文化:安徽历史悠久,是徽文化的发源地。

徽派建筑、徽剧、徽菜等都是安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8. 旅游资源:除了黄山,安徽还有许多其他著名的旅游景点,如九华山、天柱山、皖南古村落等,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9. 经济发展:近年来,安徽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在合肥、芜湖等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10. 交通网络:安徽交通发达,拥有完善的公路、铁路和航空网络。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是安徽重要的航空枢纽。

安徽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为该省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安徽乡土地理PPT课件

安徽乡土地理PPT课件

2、经济作物以棉花、 麻类、茶叶、 油菜、花生、芝
麻、烟草等为主,皖北平原为全省棉田面积最广、年产量最
多地区。油菜种植遍及淮河以南各地,尤以巢湖周围和沿江
、江南较集中。茶园主要集中在皖南山区和皖西山区。畅销
国内外市场的“祁红”、“屯绿”、“黄山毛峰”、“太平
猴魁”等,均为皖南山区名茶,而“舒绿”、“六安瓜片”
12
(四)、旅游
安徽省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 黄山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1990年12月被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是中国第一个同时作为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列入名 录的。 • 九华山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 景旅游区示范点,被誉为国际性佛教道场。 • 皖南西递宏村是“世界文化遗产”等等。注意:旅游 资源是区域发展的条件,不是考查旅游业本身,了 解本省旅游资源丰富就可以了。
等则为皖西山区名茶。
11
(三)、工业、交通
现已成为中国煤炭、冶金、化工 和建材等重要的省份之一。交通:铁 路陇海线和长江通道,分别横贯安徽 北部和南部;铁路津浦、京九两条干 线南北纵贯全省。以省城合肥为中心 的高速公路基本上连接了省内的较大 城市,并且与周边的大都市如上海、 南京、武汉、杭州等实现了对接,加 强了省域间的联系。
二、社会经济特征:
(一)、人口
5700万,汉族为主,人口密 度皖北及沿江平原的东部较大,皖 南丘陵和皖西山区人口密度较小。
10
(二)、农业
安徽省是中国农业大省
1、粮食作物的构成兼备中国南方和北方粮食作物的特 点,既有旱地作物,又有水田作物。水稻和小麦是最重要的 两大粮食作物。小麦主要分布在皖北平原,轮种的杂粮为薯 类、大豆、玉米、高粱等。水稻主要分布在沿江平原和巢湖 流域,以双季稻为主(也有一季中稻),与稻谷换茬的主要为 油菜和绿肥。皖中丘陵则为水旱作物分布的过渡地区,北部 以旱地作物为主,南部水田作物比重较大。

安徽地理简介-适合高考前乡土复习

安徽地理简介-适合高考前乡土复习

安徽简介安徽,简称“皖”,为内陆省份与六个省相邻,属华东地区(六省一市-苏、浙、皖、闽、赣、鲁和沪),经济上属中部经济区;兼跨长江、淮河,是国内南北地理交汇过渡地带。

省会合肥市。

【地理位置】安徽位于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之间。

跨长江下游(江西湖口划分中、下游)、淮河中游(洪河口分上中游、中渡分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

全省总面积13.96万km 2,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45%,面积居全国第22位。

自北向南依次为:淮河流域6.7万km 2,长江流域6.6万km 2,新安江流域0.65km 2。

安徽省地貌剖面示意图(沿屯溪至萧县一带)【行政区划】安徽省会合肥市,共有17地级市,5县级市,45市辖区,55县。

中文名称:外文名称:别名:下辖地区:政府驻地:面积:人口:方言:气候条件:著名景点:省树:省花:省鸟:安徽Anhui Province 皖17地级市,5县级市,56县合肥13.96万km 26740.8万(2008年末)北方官话、吴语、徽语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型气候黄山九华山天柱山,西递宏村,黄山松黄山杜鹃灰喜鹊序号地级市区号邮编车牌总面积(km)总人口(万)备注(县级市)合肥0551230000皖A 7266487蚌埠0552233000皖C 5917353芜湖0553241000皖B 3317227淮南0554232000皖D 2121239马鞍山0555243000皖E 1686120淮北0561235000皖F 2725214铜陵0562244000皖G 111375安庆0556246000皖H 15398610桐城黄山0559245000皖J 9807156阜阳0558236100皖K 9775955界首宿州0557234000皖L 9787605滁州0550239000皖M 13987440天长、明光六安0564237000皖N 17976696宣城0563242000皖P 12340274宁国巢湖0565238000皖Q 9423453池州0566247100皖R 8272155亳州0558236800皖S8523576【历史渊源】省名由来安徽于公元1667年(清康熙六年)始建省(原江南省分为安徽,江苏两省),从安庆、徽州各取两个首字,简称“安徽”。

安徽地理知识点图文版高一

安徽地理知识点图文版高一

安徽地理知识点图文版高一安徽位于中国东部,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

该省地理状况复杂多样,包括山区、平原、湖泊等地貌特征。

以下是关于安徽地理知识点的图文介绍。

1. 安徽地理位置安徽位于中国的中东部,东临江苏、浙江,南连江西,西接湖北,北靠河南。

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内陆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2. 安徽地貌特征安徽地形地貌复杂多样。

北部为黄淮海平原,南部为山区。

其中,大别山是安徽最长的山脉,横贯省境,给安徽带来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

3. 安徽气候特点安徽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全省大部分地区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春秋温和多雨。

山区气候较凉爽,平原地区气温较高。

4. 安徽水系安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有长江、淮河等重要河流经过。

此外,安徽还有一些湖泊,如洪泽湖、鳌太湖等,湖泊的存在为该省的生态环境提供了保护和调节作用。

5. 安徽地理景观安徽拥有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其中,黄山是安徽最著名的山脉之一,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而闻名于世。

这里有奇峰、怪石、云海、温泉等丰富的景观元素,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6. 安徽资源禀赋安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该省矿产资源丰富,包括煤炭、铁矿石、硫矿、石膏等。

此外,安徽还是中国的重要农产品产地,主要农作物有稻谷、小麦、棉花等。

通过以上的图文介绍,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安徽的地理知识点。

无论是迷人的山水风光,还是丰富的自然资源,安徽的特色地理状况是该省独特发展的基础。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徽的地理优势将为该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安徽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安徽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安徽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归纳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是考察学生对地球表层现象和自然规律的认识与理解的学科。

在高考中,地理考试常常是学生们备考的重点科目之一。

特别是安徽地理,因为地缘上的特殊性,具有一些独特的知识点和内容。

本文将对安徽地理高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复习备考。

一、自然地理1.自然地理概述安徽位于中国华东地区,是一个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的省份。

其地势西部高,东部平,南北分明,以歙县群山位次最高。

同时,安徽地理上还拥有淮河流域、江淮平原以及皖南丘陵等独特地理景观,这些地理特征对于安徽的气候、水资源、土壤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气候与水资源(1)安徽的气候类型以暖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北部偏向温和湿润,南部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全省年均降水量在800-1800毫米左右,主要在夏季集中分配。

同时,由于地势的差异,安徽的气候也会出现较大的区域差异。

(2)安徽的水资源丰富,拥有淮河、长江以及一些湖泊、水库等。

淮河是安徽的重要水系,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还对当地的农业、交通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黄山是安徽的一部分,也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其丰富的山水资源对安徽旅游业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地质与矿产资源安徽地处中国地质构造的交汇区域,陆地构造复杂,地质资源丰富。

该省的地质构成以岩石和矿产资源为主,煤炭、铁矿石、铜、金、铅、锌等金属矿产资源较多,同时还有石灰石、大理石等非金属矿产资源。

二、人文地理1.人口与城市安徽是中国人口大省之一,人口数量众多。

人口分布上,以城市人口为主,尤其是省会合肥、芜湖、蚌埠等地人口密集。

安徽的城市化进程较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间的联系与交流也更加频繁。

2.经济与农业(1)安徽的经济主要依靠农业和工业。

农业方面,安徽是中国的传统农业大省,水稻、小麦、棉花、油料等主要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居全国前列。

在工业方面,安徽以建筑材料、机械制造、化工等行业为主,并在近年来加强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支持。

八年级安徽地理知识点

八年级安徽地理知识点

八年级安徽地理知识点安徽是一个面积大、人口众多的省份,位于中国东部。

在八年级的地理课上,我们需要学习一些安徽的基本地理知识。

本文将带领大家了解安徽的地势、水系、人口、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一、地势安徽省地势多样,东南部为苏皖平原,西北部为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

大别山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山脉之一,跨越安徽、湖北、河南、江西四省,全长700多公里。

安徽的最高峰是黄山,海拔1864米,也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二、水系安徽省境内三大水系为长江、淮河和钱塘江。

淮河是长江的重要支流之一,流经安徽省中部。

该河流域形成了许多湖泊和水库,其中最大的是淮河干流上游的宿松水库,也是安徽省最大的水库之一。

三、人口截至2020年,安徽省的人口总数已经达到6335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占比达到46.7%。

安徽省的重要城市有合肥、芜湖、蚌埠、马鞍山、安庆等。

四、经济安徽省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同时也有发达的工业和服务业,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第八。

安徽省的重要工业城市有合肥、芜湖、马鞍山等。

2019年,合肥市的GDP总量已经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成为安徽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五、地理特点除了上述的地势、水系、人口和经济特点,安徽还有一些地理特点。

例如,安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地区,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和名胜古迹。

安徽还是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

此外,安徽的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适宜人类居住和生产。

六、总结本文介绍了八年级安徽地理知识点的基本内容,包括地势、水系、人口、经济和地理特点等方面。

这些知识将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安徽省提供帮助。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当注重实地考察和实践,进一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安徽省地形地貌PPT

安徽省地形地貌PPT

淮北平原
岛山
淮北平原位于安徽省北部,包括淮河以北的全部省境地区,以及江淮丘陵以北的沿淮河以南宽 10~60公里左右,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是安徽平原的主体。面积3.8万平方公里。除东北部有小面积 的低山丘陵,在平原中形成“岛山”外,大部分面积均为平原,海拔15~50米,地面向东南缓倾。
淮北平原地貌类型
地貌空间分布
自黄山中心部位,向四周成放射状排列,展布着众多的山间沟谷,有U谷,V谷及谷 中谷,较大的有36条。这些切割较深的沟谷,自内向外,由深谷渐变为宽谷。
皖南山区地貌的形成过程
受中生代的燕山运 动和新生代的喜马拉雅 运动影响,皖南地区由 海洋变陆地,九华山和 黄山花岗岩岩体快速隆 升,形成了高逾千米的 花岗岩中山地貌。
淮北平原的形成过程
冲积平原形成于气候湿润的沉降堆积地区。广阔的冲积平原上的厚层冲积层系的形成, 是大幅度的构造沉降的结果。
丘陵、山地
冲积平原
广阔的冲积平原
冲积平原的前身是气 候湿润的丘陵或山区。 淮北地区的主要河流的 流量和合砂量都较大, 堆积作用较强,形成的 “天然拦河坝”,阻塞支 流形成湖泊,富含腐植 质和水生软体动物化石 的黑色湖沼沉积,是冲 积平原形成过程中的早 期产物。
安徽省地形地貌
目录
1.淮北平原
2.沿江平原 3.江淮丘陵
4.皖西大别山区
安徽省地理位置
安徽省,在中国东南部 位于东经114° 54′~119°37′、 北纬 29°41′~34°38′ 之间。 居华东腹地,东连江苏省 、 浙江省,南邻江西省,西接 湖北省、河南省,北靠山东 省 ,地处长江、淮河中下 游,是沿海与内陆腹地的过 渡带。东西宽约 450 千米, 南 北 长 约 570 千 米 。 面 积 13.97万平方千米, 居全国第 22位。

安徽乡土地理

安徽乡土地理

安徽乡土地理安徽省地处华东腹地,位于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带,气候多变。

年平均降水量由北向南为 770-1770毫米,主要集中在6 至 9月,且年际降水量悬殊较大,洪、涝、旱、渍等自然灾害频繁。

淮河、长江横贯省境,天然地把全省分为淮北、江淮、江南三大自然区域。

淮北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江淮是岗峦起伏的丘陵,江南是重山叠嶂的山区。

全省总面积13.9万平方公里,其中:淮河流域6.7万平方公里,长江流域6.6万平方公里,新安江流域0.65万平方公里。

省耕地面积6378万亩,总人口6152万,其中农业人口占81%。

一、自然特征(一)、地理位臵安徽省简称“皖”,地处中国东部,位于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 1′--34°38′之间,紧靠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临江近海的内陆省份。

全省南北长约570公里,东西宽约45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45%。

(二)、地形地貌安徽省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全省大致可分为五个自然区域:(1)淮北平原(皖北平原)。

(2)江淮丘陵(皖南丘陵)。

(3)皖西大别山区。

(4)沿江平原。

(5)皖南山区。

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天目山,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0米。

长江流经安徽南部,境内全长416公里,淮河流经安徽北部,在境内全长430公里,新安江为钱塘江正源,境内干流长240公里。

长江水系湖泊众多,较大的有巢湖、龙感湖、南漪湖。

其中巢湖面积800平方公里,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安徽省地形图(三)、气候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季风气候显著,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终年温和湿润,并有明显的南北过渡特征。

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黄山山脉以北为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黄山山脉以南为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4-17℃之间,平均日照1800-2500小时,平均无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 800-1800毫米。

专题十安徽乡土地理

专题十安徽乡土地理

02
淮河
流经安徽省北部,是中国重要的河流之一,也是安徽省 的主要水源之一。
03
巢湖
位于安徽省中部,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为周边地区 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和渔业资源。
多样的生物群落
01
02
03
森林生态系统
安徽省的森林覆盖率较高 ,主要分布在皖南山区和 江淮丘陵地区,生物多样 性丰富。
湿地生态系统
安徽省拥有众多湖泊、河 流和沼泽等湿地生态系统 ,为众多水生生物提供了 栖息地。
乡村人居环境整治
垃圾治理
建立健全乡村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体系,推广垃圾分类和资源化 利用,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污水治理
加强乡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改善乡村水环境质 量。
村容村貌提升
推进乡村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公共服 务水平,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05 安徽乡土地理文化传承与创新
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
古村落旅游
安徽拥有众多保存完好的古村落,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让游客领 略古村落的风貌和历史文化。
农耕文化体验
结合安徽的农耕文化,开发农耕文化体验项目,让游客亲身感受农 耕生活的乐趣。
非遗文化展示
将安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理和展示,通过旅游的方式让更多 人了解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安徽乡土地理未来发展趋势与
06
展望
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
1 2 3
城乡规划统筹
加强城乡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实现城乡规划全 覆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 置。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互联互通,构 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备、支撑有力的基础设施和 公共服务体系。

安徽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安徽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安徽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归纳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地理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非常重要。

下面将对安徽地理高考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1. 安徽地理概况安徽位于中国东部,东临江苏、浙江,南界江西,西连湖北,北接河南、山东,地处中国的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安徽地势起伏,地形沟壑纵横,是典型的丘陵山地地带,山地和丘陵共占全省面积的90%以上。

2. 安徽的自然地理特点安徽地理特点丰富多样。

南部以江淮平原为主,沿江沿淮逐渐升高,形成小丘陵地带。

中北部是巢湖和皖北平原,形成了宽阔的河湖平原。

西部以黄山为代表的大别山脉属于中国四大山脉之一,具有丰富的自然风光。

3. 安徽的气候特点安徽气候类型多样,涵盖了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大陆性季风气候。

全省独特的气候条件,为农业和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

同时,安徽还容易受到台风、豪雨等极端天气的影响。

因此,对于灾害防范和气候变化的研究也是地理学的重要内容。

4. 安徽的经济发展安徽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农业大省之一。

传统农业以水稻、小麦、棉花、油菜为主,近年来发展了苹果、柑橘等多样化农业。

同时,安徽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和建材生产基地。

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和产业结构升级,安徽的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5. 安徽的人口分布安徽的人口分布呈现南多北少、沿江沿淮地区人口密集的特点。

其中合肥、芜湖、蚌埠等城市是安徽的重要经济中心和人口集聚区。

6. 安徽的生态环境保护安徽积极响应国家环保政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总结归纳安徽地理高考知识点,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地理学科中的相关知识。

同时,地理学科也需要同学们注重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提高地理问题解决的能力。

祝愿大家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乡土中国高考知识点汇总

乡土中国高考知识点汇总

乡土中国高考知识点汇总
乡土中国高考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自然地理:乡土中国的地形地貌,如平原、高原、山地、河流、湖泊等地理特征;气候特征,如四季分明、温带季风气候等;自然资源,如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

2. 农业地理:乡土中国的农业区划,如粮食区、经济作物区、果蔬区等;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如稻作、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如农民合作社、农业现代化等。

3. 工业地理:乡土中国的工业区划,如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主要工业产品的分布,如钢铁、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等;工业发展的不平衡性,如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

4. 城市地理:乡土中国的城市发展,如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规模等;主要城市的分布和特点,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规划和城市问题,如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5. 人口地理:乡土中国的人口分布,如人口密度的差异、人口流动等;人口变化和人口问题,如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等;人口政策和人口调控,如计划生育政策、二胎政策等。

6. 文化地理:乡土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等;民间文化和宗教信仰,如民间艺术、佛教、道教等;乡村文化和乡土建筑,如传统村落、土楼等。

7. 历史地理:乡土中国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如长城、故宫、千岛湖等;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如鸦片战争、五四运动、毛泽东等;历史地名和历史地理辩证法,如南京、西安、北京等。

以上仅为乡土中国高考知识点的一部分,具体考试内容还需参考教材和考试指南。

高考乡土中国知识点

高考乡土中国知识点

高考乡土中国知识点
高考乡土中国是历史学科的其中一个重要考点,涉及到中国的地理、民俗、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地理特点、民俗风俗与文化传
承等角度,对高考乡土中国知识点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地理特点
乡土中国的地理特点主要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地理环境等。

中国幅员辽阔,地理各异,既有沿海的平原地带,也有高山峻岭
和广袤的内陆地区。

各地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如青海湖、黄山、
珠穆朗玛峰等。

这些地理特点在高考中常常涉及到与地理相关的选择
题和解析题。

二、民俗风俗
乡土中国的民俗风俗是指中国各地区世代相传的传统风俗习惯。


些民俗风俗涵盖了婚丧嫁娶、节日庆典、传统工艺等多个方面。

例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各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如
北方的贴春联、放鞭炮,南方的腊八粥、舞龙舞狮等。

此外,龙舟比赛、红白喜事等都是乡土中国的传统民俗活动。

三、文化传承
乡土中国的文化传承是指中国传统文化在乡村地区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其中包括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等。

这些文化不仅体现在书院、庙宇等具体建筑物上,也融入到了人
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如过年时的祭祀祈福仪式,古代文人的墨宴交流等。

乡土中国的文化传承也成为高考考题中的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高考乡土中国知识点主要涵盖地理特点、民俗风俗与文
化传承等方面。

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成绩的提升非常重要。

希望考生们能够加强对乡土中国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为高考取得好成
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一地理知识点大全安徽

高一地理知识点大全安徽

高一地理知识点大全安徽安徽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东部。

它有着丰富的地理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特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安徽地理的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安徽省位于中国东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9°41'04''至34°38'38'',东经114°54'45''至119°37'50''之间。

它与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和河南等省份相邻。

二、地形地貌:安徽省地势复杂,地形地貌多样。

北部是淮河平原,中部是巢湖和大别山,南部是皖江和南岳山。

整个省份地势起伏,山丘、平原和河流相互交错。

1. 淮河平原:淮河平原是安徽省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

这个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合种植各种农作物。

淮河平原的主要农产品有稻谷、小麦、玉米、棉花等。

2. 巢湖:巢湖是中国第五大淡水湖,也是安徽省的重要湖泊。

巢湖周围地势较低,湖水丰富,湖泊景色优美。

巢湖周边的土地适宜发展渔业和农业。

3. 大别山:大别山是安徽省的一条山脉,也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之一。

大别山地势险峻,山脉纵横交错。

这里的森林资源丰富,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绿色发展。

4. 皖江:皖江是安徽省的一条重要河流,流经省会合肥市。

它是长江的支流之一,河水丰富,对安徽的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气候特点:安徽省气候温和多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有所差异。

1. 北部地区:北部地区由于靠近淮河和黄河,夏季多雨,冬季干燥,气温较高。

年平均气温在14°C左右。

2. 南部地区:南部地区受到大别山和江淮河谷的影响,气候湿润,四季分明。

夏季较炎热,冬季较寒冷。

年平均气温在16°C左右。

四、资源状况:安徽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1. 自然资源:安徽省地下矿产资源丰富,包括煤炭、铁矿石、铜、锌、硅石等。

此外,森林、水力、风力等能源资源也很丰富。

安徽地理知识

安徽地理知识

安徽地理知识安徽,这片位于中国华东地区的土地,拥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地理风貌。

安徽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

这样的位置使得安徽成为了连接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重要纽带。

从地形上看,安徽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地貌多样。

大别山区位于安徽西部,山峦起伏,峰岭峻峭,是安徽重要的山脉之一。

皖南山区更是风景如画,有着众多的名山,如黄山、九华山等。

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其山峰峻峭,云雾缭绕,仿佛人间仙境。

九华山则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山间寺庙众多,香火旺盛。

在安徽的北部,是广袤的淮北平原。

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重要的粮食产区。

淮河贯穿其中,为农业灌溉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而在长江沿岸,则是肥沃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这里水网交织,物产丰富,农业发达。

安徽的气候也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

淮河以北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较为寒冷,夏季炎热多雨。

淮河以南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

这种气候差异也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安徽的水资源丰富,除了淮河、长江两大水系,还有众多的湖泊和河流。

巢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湖水清澈,周边风景优美,是重要的旅游胜地和渔业基地。

此外,还有新安江、秋浦河等众多河流,为安徽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

安徽的矿产资源也较为丰富,有煤、铁、铜、硫等多种矿产。

淮南和淮北是重要的煤炭产区,为华东地区的能源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交通方面,安徽拥有发达的铁路、公路和水运网络。

京沪铁路、京九铁路等重要铁路干线贯穿全境,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长江黄金水道也为安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运输条件。

安徽的地理环境还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

在山区,有着种类繁多的珍稀动植物,如金钱豹、白冠长尾雉等。

在平原和水域,也有着丰富的农作物和水产资源。

总之,安徽的地理环境丰富多样,既有着壮丽的山川,又有着广袤的平原和丰富的水资源。

地理高考文化知识点

地理高考文化知识点

地理高考文化知识点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中学生们都在忙碌地备战考试。

而作为一门必考科目,地理对于考生们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地理高考中的文化知识点是考生们需要熟练掌握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详细讨论地理高考中的文化知识点,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备战考试。

一、乡土文化乡土文化是地理高考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它指的是地域特色的文化风俗和乡村传统,包括民间艺术、民俗活动、民间信仰等。

考生需要了解不同地区的乡土文化特点,例如四川的川剧、广东的粤剧、海南的椰雕等,这些都是地理高考中常见的乡土文化知识点,考生们需要掌握其基本内容和相关历史背景。

二、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是指在自然和人类共同努力下,为人类后代所珍视的具有普遍价值的自然和文化遗产。

在地理高考中,世界文化遗产是一个常见的考点。

考生需要了解中国和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包括长城、故宫、巴黎圣母院、瓦伦西亚城堡等。

同时,考生还需要了解这些建筑和景点的历史背景、文化意义以及保护措施等。

三、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地理高考中的又一个重要知识点。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独特的文化特色。

考生需要了解中国各民族的典型特征、传统节日、民族服饰等。

例如,我们需要了解壮族的苗族等,这些都是地理高考中常见的民族文化知识点。

四、遗址文化遗址文化是指依然保存着古代人类活动痕迹的地方或地物。

在地理高考中,考生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古代遗址,如秦始皇兵马俑、埃及金字塔、布达拉宫等。

考生需要了解这些遗址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意义等。

五、旅游文化旅游文化是地理高考中的一个常见考点。

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使得旅游文化愈发繁荣。

考生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旅游景点,如乌镇、丽江古城、韶山等。

同时,考生还需要了解这些景点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和历史背景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回答与旅游文化相关的考题。

通过对以上地理高考文化知识点的了解,考生们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备战考试。

此外,考生们还应结合教材、参考书以及丰富的学习资源,加强对地理高考的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乡土地理安徽省地理概况重点纲要一、历史由来安徽建省於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

1952年恢复安徽省,省会合肥。

省名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合成,因境内有皖山、春秋时期有古皖国而简称“皖”。

1986年3月1日,省人大六届二十次常委会批准黄山松为省树,皖杜鹃为省花,灰喜鹊为省鸟。

二、区划人口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是中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距海大约200km),地处黄淮海大平原南部,承东启西,贯穿南北。

同时与6个省相连,北与山东,东与江苏浙江,南与江西,西与河南湖北。

安徽位于东经114°54′一119°37′与北纬29°41′— 34°38′之间,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

其中:淮河流域6.7万平方公里,长江流域6.6万平方公里,新安江流域0.65万平方公里。

现辖合肥、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滁州、六安、马鞍山、巢湖、芜湖、宣城、铜陵、池州、安庆、黄山17个省辖市,5个县级市,56个县。

2009年全省城镇化率42.1%,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三、地形地貌全省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山地、丘陵、平原兼备,以平原为主。

全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地貌南北迥异,复杂多样。

长江、淮河横贯省境,将全省划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

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

淮河以北,地势坦荡辽阔,土地平坦肥沃,为华北平原的一部分;江淮之间西部为大别山区,东部为丘陵地形;长江两岸地势低平,河湖交错,平畴沃野,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皖南山区层峦叠峰,峰奇岭峻,以山地丘陵为主,皖南的黄山(又名黟山)为长江、新安江两大水系的分水源地。

境内水系湖泊众多,其中巢湖面积800平方公里,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四、气候特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以淮河为分界线,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主要特征是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季风明显,四季分明。

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4-17摄氏度之间,平均日照1800-2500小时,平均无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800毫米。

“梅雨”多发生在夏季,淮河是为我国最北冬季不结冰的大河,霜冻为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大气降水为水资源唯一的补给源,旱涝为主要自然灾害。

五、自然灾害安徽省地处南北过渡带,年际间气候变化大,加上长江、淮河流域地势低洼、生态恶化,造成自然灾害发生频度高、地域广、危害大。

“三年一旱,四年一涝,旱多于涝,涝重于旱”,是安徽省大部分地区旱涝灾害的真实写照。

淮河“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

安徽省自然灾害的种类主要有洪涝、干旱、干热风、高温热害、低温冷(冻)害、冰雹、龙卷风、动植物暴发性病虫害等。

灾害严重时,连续几年或同一年内几种自然灾害同时或交替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破坏性极大。

安徽的自然灾害一般出现在梅雨季节,以暴雨形式为主,常伴有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次生灾害有山体滑坡、泥石流、城市渍涝灾害等。

这是由于梅雨季节在江淮地区上空存在准静止锋,再加上大量水气供应,产生大量降水。

六、资源特产土地资源:全省耕地面积408万公顷,土地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

水资源:全省水资源总量约680亿立方米。

全省重要的水利工程为淠史杭灌溉工程,驷马山引江灌溉工程。

动植物资源:全省林业用地4.18万平方公里,占12%,全省植物种类丰富,共有木本植物1 300余种,草本植物约2100余种,动物约50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4种,以扬子鳄、白鳍豚最为珍贵。

矿产资源:安徽省是矿产资源大省,矿产种类较全,储量丰富。

全省已发现有用矿种130余种,已探明储量的有67种。

其中煤、铁、铜、硫、明矾石为五大优势矿产。

铁矿储量华东之首。

旅游资源: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5处:黄山、九华山(佛教)、天柱山(“皖山”,汉武帝到此称为“南岳”)、琅邪山、齐云山(道教,以其独特的丹霞地貌和摩岩石刻为世人瞩目);黄山三大主峰: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其中最高点莲花峰海拔1873米。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4座:亳州、寿县、歙县、安庆;“天下第一名山”黄山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黟县的西递、宏村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皖西大别山地区五大水库:佛子岭、梅山、龙河口、响洪甸和磨子潭五大水库繁昌县人字洞发现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址。

和县龙潭洞发掘的三、四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和县猿人"遗址,七、经济交通2009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 (GDP)10 052.9亿元,成为GDP万亿元俱乐部第十四个成员。

比上年增长12.9%。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 495.6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4 902.8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增加值3654.5亿元,增长11.1%。

三大产业结构为14.9∶48.8∶36.3。

2009年,全省全年进出口总额156.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2.5%。

其中,出口88.9亿美元,下降21.8%;进口67.5亿美元,下降23.5%。

1.经济发展优势安徽襟江带淮,吴头楚尾,承东启西,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无缝对接的纵深腹地。

基于各区域资源分布的不同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存在差异性。

多年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加快推进,经济地理的内容较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工业强省、东向发展、融入长三角等等,促进了安徽经济地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适度调整,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重新定位。

2.安徽经济地理新变局:合淮同城、滁马向东、芜安跨江安徽经济地理新的变局,主要考量是:合淮同城,滁马向东,芜安跨江。

合淮同城,虽是合肥市区与淮南市区之间的城市合作,但意味着淮南地区南下,划入皖中地区。

滁马向东,指的是安徽环南京地区的滁州、马鞍山等地东向发展,融入南京都市圈,并明确为皖东地区。

芜安跨江,指的是芜湖、安庆两地,由沿江变成跨江。

3.安徽经济发展前景安徽省制造业发展和区域布局“一极”:充分发挥合肥市产业基础好、科技资源丰富等优势,大力提升汽车、机械装备、信息家电、橡塑制品、化工等产业层次,壮大综合实力,打造合肥制造业增长极,带动巢湖、六安等周边地区制造业发展。

“两带”:即建成沿江、沿淮两大产业带。

沿江地区按照率先融入长三角为指向,加大开发、开放力度,建设沿江城市带,努力提升汽车、钢铁、有色金属、建材、机械装备、化工、轻纺等产业集聚和辐射功能,形成以马芜铜宜为主导的制造业产业带。

沿淮地区加大资源开发力度,突出发展煤化工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加快构筑“两淮一蚌”重化工业走廊,形成沿淮产业带。

皖南、皖西地区要充分发挥生态、农副产品和矿产等资源优势,以培育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为重点,加快资源开发利用。

加强与苏浙毗邻地区的产业对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特色产业集聚。

4.综合交通体系全省交通以干线铁路、高速公路、主要航道和重点机场为骨架,已初步形成综合交通网。

京沪铁路、陇海铁路、宁西铁路运量巨大,京沪高铁正在建设中;以合肥为中心的省内陆地交通十分完善;水运集中在长江、淮河及南方河湖上。

八、皖江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地理特征及发展方向1.位置范围皖江城市带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共59个县(市、区)。

由于紧邻我国最具活力的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都在长三角经济区的辐射半径内,因此,皖江城市带又被称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桥头堡”。

2.区位优势皖江城市带在区位优势、资源要素、产业基础、环境承载、内需拉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1)皖江城市带的主要城市都在长三角经济区的辐射半径内,是长三角向中部地区转移产业的最近区域。

皖江城市带具有突出的资源要素比较优势。

皖江城市带岸线资源丰富,一级和二级岸线总长近300公里,占总岸线的近四成,特别是巢湖、安庆、池州等地分别拥有数十公里的深水宜港岸线,具备发展重化工业的环境资源。

(2)皖江城市带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相对较低。

大量的熟练产业工人,劳动力平均成本低可以有效吸引并承接未来来自长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

同时,安徽全省70%的科教资源在这里集中,能够为产业转移和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皖江城市带还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综合配套能力。

(3)皖江城市带在内需拉动方面也具有优势,是国家启动内需的重点区域。

无论是国内生产总值还是社会消费额,安徽及周边地区在全国占很大比重,是拓展国内市场、启动内需的关键区域。

3.“一轴双核两翼”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将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继续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在空间布局上以沿长江一线为发展轴,以合肥和芜湖两市为“双核”,以滁州和宣城两市为“两翼”,构筑“一轴双核两翼”产业分布的新格局。

4.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立足安徽,依托皖江,融入长三角,联结中西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不断探索科学发展新途径,努力构建区域分工合作、互动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长三角拓展发展空间的优选区、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引领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5.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意义首先,设立示范区,是顺应国内外产业转移新趋势,建立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的客观需要。

其次,设立示范区,是加快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三,设立示范区,是更好地发挥皖江城市带综合优势,推动安徽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要求。

另外,设立示范区,是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保持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举措。

九、人文状况安徽二黄(黄山、黄梅戏),徽州三雕(砖雕、石雕、木雕),安徽文房四宝(宣笔、徽墨、宣纸、歙砚),黄山漆器,芜湖铁画,界首陶器,休宁万安罗盘,霍邱柳编,舒城舒席,凤阳凤画,青阳折扇,灵璧奇石,桐城铸胎掐丝珐琅器,铜陵青铜工艺品等享誉海内外。

芜湖为全国四大米市之一。

徽菜、九华素菜闻名天下。

歙县是枇杷之乡,宁国是山核桃之乡,砀山是酥梨之乡,泾县是宣纸之乡,阜南是杞柳之乡,广德是竹子之乡,祁门是红茶之乡,金寨是板栗之乡。

北宋毕升活字印刷,南宋寿州突火枪。

最早用全身麻醉的方法施行外科技术的东汉医学家华陀;西汉天文历法创始者刘安;中国珠算的集大成者、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现代美籍物理学家杨振宁;中国两弹元勋、核物理学家邓稼先等。

春秋战国时期老子、庄子创立了道家学说,老子主要著作有《道德经》,庄子主要著作有《庄子》。

淮南王刘安著作《淮南子》并创立了二十四节气历法、豆腐。

南宋朱熹创立理学学说;东汉末年由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创立的建安文学;清初桐城人方苞、刘大槐、姚鼐桐城文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