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辨证论治

合集下载

冠心病辨证论治

冠心病辨证论治

冠心病辨证论治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其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中医认为,冠心病属于“胸痹”、“心痛”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为气滞血瘀、痰浊内阻、心阳不振等。

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中医将冠心病分为以下证型:1、气滞血瘀型:患者多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而引发心痛。

治疗应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原则,常用的中药有丹参、桃仁、红花、川芎等。

2、痰浊内阻型:患者多因饮食不节、痰浊内阻、痹阻心脉而引起心痛。

治疗应以化痰祛瘀、活血止痛为原则,常用的中药有瓜蒌、薤白、半夏等。

3、心阳不振型:患者多因年老体弱、阳气不足、心阳不振而引发心痛。

治疗应以温阳益气、活血止痛为原则,常用的中药有桂枝、附子、人参等。

除了以上证型外,还有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等,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中医还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

整体观念是指从患者的全身情况出发,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个体化治疗则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医还注重预防和调护。

预防方面,主要是通过调整饮食、改变生活方式、加强锻炼等方式来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调护方面,主要是通过调节情志、改善睡眠、调节饮食等方式来缓解患者的症状和促进康复。

冠心病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

还需要注重预防和调护,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医,这一古老而充满智慧的医学体系,以其独特的辨证方法和论治体系为世人所称道。

辨证论治,作为中医的核心思想,体现了中医治疗疾病的整体观念和个体化原则。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的辨证方法及辨证论治体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独特的医学体系。

在中医理论中,辨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八纲辨证: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冠心病中医辨证施治

冠心病中医辨证施治

冠心病中医辨证施治冠心病中医诊治根据《中医疑难病方药手册》、《中国现代名医验方荟海》、《临床药物新用联用大全》、《中国当代名中医秘验方临证备要》及互联网上有关资料整理而成,供网民参考.辨证施治一概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粥样硬化,管腔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脏病变,以心脏供血不足为主要特征,因而又称缺血性心脏病。

世界卫生组织(WHO)确认两者为同义词。

由于病变部位、程度等的不同,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分为原发性心脏骤停、心绞痛、心肌梗塞、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5种类型。

本文主要讨论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

心绞痛是急性暂时性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综合征,以阵发性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为特点。

心肌梗塞是由于部分心肌迅速发生严重而持久的缺血、缺氧,而导致心肌坏死.二辨证施治(一)辨证要点冠心病的证候,常标本虚实错杂,寒热互见,辨证当分清标本虚实。

本病既有痰瘀痹阻、心脉不通的标证、实证,又有阴阳气血不足的本证、虚证,临床大多为本虚标实证。

所以应当审证求因、分清主次缓急,发作时或以标证为主,治当通阳豁痰、理气活血;缓解期或以虚证为主时,以补虚为主,采用益气温阳、滋阴养血。

一般主张标本兼顾、通补兼施。

胸痹心痛,临床复杂多变,疼痛的性质常可反映不同的病理。

闷痛与气滞、痰浊有关;剌痛与血瘀有关;烧灼痛与痰湿化热有关;绞痛均由阳气不足,寒凝气滞,血瘀所致;疼痛有规律、发作定时与脏腑、经络、气血流注的多寡和体内阴阳消长有关;没有规律、发作不定时,常由于劳累或情绪诱发气血失调,心脉痹阻所致。

心肌梗塞属真心痛,与一般心绞痛转归不同,应加以区别,心痛剧烈,持续不止。

伴有气短、喘促,心悸、怔忡,汗出肢冷,应警惕真心痛,要注意辩顺逆,防厥脱,治疗当标本兼顾,以解危救急.(二)辨证分型1.心气不足型心胸隐痛阵发,心悸,胸闷,动则气促,倦怠乏力,面色淡白,或易自汗:舌质淡胖有齿痕。

苔薄白,脉细弱或有结代。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谷志优【摘要】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的范畴,利用中医基础理论对其辨证诊断,对症治疗,能取得较好的疗效.目前,中医治疗冠心病主要还停留在短期疗效研究上,缺乏对症治疗的系统研究[1],有研究者认为,临床运用上应"以中医辨证论思想为指导,变通使用"[2].因此,对冠心病的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冠心病的一个重要方向.【期刊名称】《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2(029)001【总页数】2页(P77-78)【关键词】证;症;冠心病;证候【作者】谷志优【作者单位】桑植县民族中医院湖南桑植 427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9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的范畴,利用中医基础理论对其辨证诊断,对症治疗,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目前,中医治疗冠心病主要还停留在短期疗效研究上,缺乏对症治疗的系统研究[1],有研究者认为,临床运用上应“以中医辨证论思想为指导,变通使用”[2]。

因此,对冠心病的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冠心病的一个重要方向。

1 胸痹的病因病机胸痹的临床表现最早见于《内经》,但是正式提出胸痹的名称是汉代张仲景,他在《金匮要略》中对其进行了专门的论述。

治疗上以宣痹通阳为大法,根据标本缓急,权衡用药。

发病急者,先治其标;发病缓者,可先顾其本或标本兼治。

实证常以活血化瘀、辛温通阳、泄浊豁痰为主,虚证则以补养为主,佐以活血通络。

本病的发生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

其病机有虚实两方面;实为寒凝、气滞、血瘀、痰阻,痹遏胸阳,阻滞心脉;虚为心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

在本病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大多先实而后致虚,亦有先虚而后致实者。

但临床表现,多虚实夹杂,或以实证为主,或以虚证为主。

[3]2 胸痹的辨证论治2.1 首先,正确区分病、症、证这三个不同的概念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病的广义是指在致病因素(六淫、七情、遗传、饮食、外伤等)的作用下,机体与环境的关系失调,机体阴阳气血发生紊乱,生理状态被破坏,出现了机能或形态、神识活动等方面的异常变化,并反映为一定症状的邪正交争的病理过程;病的狭义是指由病名所代表的各种具体的病种[4]。

“痰瘀相关”与冠心病的辨证论治

“痰瘀相关”与冠心病的辨证论治

痰瘀相关与冠心病的辨证论治痰瘀相关痰瘀是中医学中的一种常见证候,它包括两种不同的物质,在中医证候学上分别被称为痰和瘀。

痰是指机体内积累的黏稠状物质,常常由脾胃失调或肺失宣作用不足而引发,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甚至胸痛等症状。

而瘀则是指血液停留在局部,导致其循环不畅的情况,常常由气血运行不畅或血行不畅所致,表现为皮肤紫斑、淤血等症状。

痰瘀经常与很多疾病相关,其中包括冠心病。

冠心病是一种以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为主要表现的心血管疾病,近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高强度压力的出现,该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针对冠心病的治疗,很多医生都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其中,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冠心病的辨证论治中医将冠心病归为“痰瘀凝滞”范畴,认为病因主要由于脾胃功能失调,导致食瘀内停,加之气血循环不畅,达不到心肌细胞需要,使得心肌供血不足而引发冠心病的发生。

中医辨证论治冠心病的方法主要有三种:贯通肝气、散寒化瘀和扶正祛瘀。

贯通肝气是指通过中药调和肝气,增强情绪稳定性,促进气血运行,达到抗病、防御疾病的目的。

其中,常用的中药有香附、青皮、枳实等。

散寒化瘀是指通过中药散寒,化瘀,促进血液运行,达到改善冠心病病情的目的。

其中,常用的中药有丹参、川芎、桃仁等。

扶正祛瘀是指通过中药补气养血,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其中,常用的中药有黄芪、菟丝子、大枣等。

以上三种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组合调配,在针对冠心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总结痰瘀是一种常见的中医证候,它和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冠心病的治疗中,中医的辨证论治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式,可以通过贯通肝气、散寒化瘀和扶正祛瘀等方法,达到改善病情、促进血液运行的治疗效果。

应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加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辨证论治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

中医辨证论治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 5 心脾 两 虚 心前 区 隐痛 ,动 则气短 ,乏 力 ,纳少 ,头晕 ,多梦 ,汗 出 ,舌 体大 ,舌 质淡 ,苔 白 ,脉沉 弱无力 或结代 。
1 . 6 并 症
1 . 6 . 1 并心 水
2 . 2 辨证 治 疗
2 . 2 . 1 痰 浊血 瘀 证 治法 : 温 阳涤痰 ,活血通 络止痛 。方 药 : 半夏 1 0 g ,黄 连 1 0 g ,瓜 蒌 2 0 g ,胆 星 1 0 g ,竹茹 1 5 g ,茯 苓 1 5 g ,陈
( 由抱茎 苦荚菜 组成 , 主要 成分 为腺 嘌呤核苷 , 总黄 酮 ) : 3 0 — 5 0 m l 兑入 5 % 葡萄糖 或 0 . 9 % 生理盐水 2 5 0 ml 中 ,每 日 1次 静 点 。 2 . 1 . 1 1 复 方丹参注 射液 ( 主要成分为丹参、降香 ) 2 0 m l 兑人 5 %葡萄糖或 0 . 9 % 生理 盐 水 2 5 0 ml 中 ,每 日1 次 静点 。
世界最 新 医学 信息 文摘 2 0 1 3年第 1 3卷第 7期

2 4 9
中医 中药 ・
中医辨证 论治冠 心病急性 心肌梗 死
( 黑龙 江中医研究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 5 0 0 0 0 )
郭茂松 ,宋会 官 ,张静 ,韩 丽
摘 要 :目的 讨论 中医辨证论 治冠 心病急性心肌梗死 。方法 根据 患者 临床 表现与辅助检 查结果进 行诊断并治 疗。结论 本 病为 内科 急、危、重证 ,急则 治标 ,立 即进行 急救 ,然后 根据脏腑 虚实辨证治疗 ,标本 兼顾 ,通补兼施 ,达到 阴阳
1 . 6 . 2 并心 悸
2 . 1 . 1 0 碟 脉 灵 注 射 液

辨证论治合理选用中成药治疗冠心病

辨证论治合理选用中成药治疗冠心病

辨证论治合理选用中成药治疗冠心病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着生命健康。

在治疗上由于治疗心血管病的中成药种类多,而且新品种不断出现,有的医师和患者在应用中疏于辨证论治,未能合理用药,笔者结合文献及临床经验就如何辨证论治,合理选用中成药治疗冠心病提出以下浅见。

1 冠心病中医发病机制及辨证分型冠心病心绞痛在祖国医学《内经》中称之为心痛、卒心痛、厥心痛,心肌梗塞胸痛为真心痛,《金匮要略》谓之胸痹。

心痛的病位在心,但其发病与心、肾、肝、脾诸脏器的盛衰有关,可在气血阴阳、肝肾脾功能失调的基础上产生血瘀、气滞、塞凝、痰阻等病变[1]。

病因主要有寒暑犯心、七情内伤、饮食不节、气血不足、肝肾亏虚等。

在辩证分型上尚未有统一的分型标准,综合资料归纳以下类型,实证:气滞血瘀型、淤血闭阻型、寒凝心脉型、痰浊闭阻型。

虚证:气虚血瘀型、心肾阳虚型、心肾阴虚型。

2 冠心病常用中成药功能及归类根据药物的主要功能及适应症,大体归纳以下几类:2.1益气活血类该类药物有益气养血、滋阴活血功能。

主要用于气虚血瘀引起的心痛。

代表药有:麝香保心丸、参松养心胶囊、山海丹胶囊、养心氏片、芪苈强心胶囊、益心舒胶囊、稳心颗粒、正心泰胶囊、诺迪康口服液等。

2.2温阳活血类该类药物有温通血脉、益气强心之功效,用于心阳不足,血脉不活的心痛。

代表药有:麝香保心丸、心宝丸、参桂胶囊等。

2.3养血活血类该类药物有滋阴养血、活血化瘀功效。

主要用于因阴血不足所致的心痛。

代表药有:复方丹参片(滴丸)、复方川芎胶囊、银丹心泰滴丸、心可舒片、心脉通片、滋心阴口服液等。

2.4 理气活血类该类药物有理气活血化瘀功效,主要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心痛,代表药有:速效救心丸、地奥心血康胶囊、冠心苏合丸、心可舒片、复方丹参片(滴丸)等。

2.5 活血化瘀类有活血化瘀、通脉舒络之功效。

用于心血瘀阻,脉络不通的心痛。

代表药有:复方丹参滴丸、灯盏花素片、复方川芎胶囊、精制冠心片、山海丹胶囊、消栓通络胶囊、银杏叶片、活血通脉胶囊等。

中成药辨证施治冠心病之我见

中成药辨证施治冠心病之我见
T 波高 尖 者 , 基本 甚 至于 完 全恢 复正 常 者 , 者说 严 重的 心律 失 常 或
对 比3组治疗前后心肌损害改变 , 良反应发生 , 不 治疗后 7 与 3d d 0 心脏事件 发生 , 发现 3组改善心 肌缺 血疗效相似 , 发生不 良 反应可能
基 本消 失 ; 有 效( 好转 ) 以上变 化 部分 改善 或有 所 改善 ; 无 效 : :
[] 4 殷仁 富 , 明主编 , 陈金 心脏能量学 [ .上海 : 军医大学 出版 社 , M] 第二
20 2: 76. 0 2
学 术 争 鸣
中成药 辨证施治冠 心病之我 见
朱 永 义
【 键 词 】 冠心 病 ; 中成 药 ;辨 证 施 治 关 中图分类 号 :R 8 2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7-8 9 (0 8 3 3 - 3 6 1 14 2 0 )1-1 5 0 现 就 这 一 问题 谈 谈 自 己的 看 法 。
况心 肌 缺 血 改 变 见 表 l、 2、 3。
表 1 各 组 治疗后疗 效比较
心肌 所需能 量 6 % ~8 % 来 自于 脂肪代谢 , 0 0 尤其在 心肌缺 氧使 脂肪 酸氧 化受到 干扰 时 , 补充雷 卡 , 有效 平衡 心肌 的能量 代谢 , 可 加 速脂 肪的 p 氧化 , 提高 三磷 酸腺苷 ( ATP) 的水 平 , 而 改善心 肌缺 进 血. 而心 先安是 以葡 甲胺 为配基 , c M P相 结合 , 降低 心肌 耗氧 与 A 可
mo tl y i n u d r on o c r a u g r [] r i n me n eg i g n n ad c s r e yJ.N n lJ at i E g 通过检 验 , 差异 无 统计 学意 义( <0 0 ) P .5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主要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

中医认为,冠心病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如情志失调、饮食不当、体质虚弱等。

因此,在治疗冠心病时,中医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一、中医辨证中医辨证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方法之一。

针对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气血两虚证气血两虚是冠心病的常见证型之一。

患者常常出现心悸气短、疲乏无力、面色苍白等症状。

治疗时,中医会通过调理气血,补益心脏,常用的中药有黄芪、人参等。

2. 痰湿阻络证痰湿阻络是冠心病的另一常见证型。

患者常表现为胸闷、胸痛、舌苔厚腻等症状。

治疗时,中医会通过清热化痰、通络开窍,常用的药物有半夏、陈皮等。

3. 热毒蕴结证热毒蕴结是冠心病进展较为严重时出现的证型。

患者常出现剧烈的胸痛、口渴、舌质红等症状。

治疗时,中医会通过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方法,常用的药物有连翘、三七等。

二、中医论治中医治疗冠心病的方法多样,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辅助疗法两个方面。

1. 药物治疗中医药物治疗是治疗冠心病的核心方法之一。

根据不同的证型,中医会选择不同的中药进行治疗。

如气血两虚证可用补气养血的药物,痰湿阻络证可用化痰通络的药物,热毒蕴结证可用清热解毒的药物等。

2. 辅助疗法除了药物治疗外,中医还会结合一些辅助疗法进行治疗。

如针灸疗法可以调理气血,改善心脏功能;推拿按摩可以舒缓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等。

这些辅助疗法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症状。

三、预防与调理中医在治疗冠心病时,也强调预防和调理的重要性。

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定期的运动锻炼,以及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冠心病的发展。

此外,中医还倡导合理用药,避免滥用药物造成不良反应。

总结:中医辨证论治冠心病是一种个体化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通过药物治疗、辅助疗法和预防调理等综合手段,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冠心病胸痹中医理论及辨证治疗的进展综述

冠心病胸痹中医理论及辨证治疗的进展综述

冠心病胸痹中医理论及辨证治疗的进展综述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脏疾病,其主要症状之一就是胸痹。

在近年来,中医理论及辨证治疗在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综述冠心病胸痹的理论及治疗进展情况。

中医理论认为,冠心病胸痹是由于心脏气血运行不畅造成的。

胸痹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胸闷、胸痛,有时并伴有心悸、气短等症状。

中医认为,胸痹的主要病因是心包失养,导致心脉堵塞,气血不畅。

中医的治疗主要采取辨证施治的方法,根据病情的不同和体质的不同进行辨证论治。

首先,针对慢性冠心病胸痹,中医运用辩病辩证的方法进行治疗。

根据患者的病情,中医可以将慢性冠心病胸痹分为气滞血瘀、痰热阻滞、心肾不交等不同的证型。

对于气滞血瘀型的患者,中医常常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如丹参、川芎、红花等药物,以促进气血运行,达到舒缓胸痹的作用。

对于痰热阻滞型的患者,中医通常采用清热化痰的方法,如海螺、珍珠母、半夏等药物,以清除体内的痰热,舒缓胸闷的症状。

对于心肾不交型的患者,中医常常采用补肾益气的方法,如人参、淮山药、山药等药物,以增强心脏功能,减轻胸痹的症状。

其次,中医还可以通过经络调理的方式来治疗冠心病胸痹。

中医认为,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调理经络,可以改善心脏的血液循环,达到治疗胸痹的目的。

常用的经络调理方法有针灸、推拿、艾灸等。

针灸是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穴位,调理气血,以达到舒缓胸痹的作用。

推拿是通过按摩经络,改善气血循环,以减轻胸痹的症状。

艾灸是通过燃烧艾绒,将热力传导到经络上,以疏通气血,缓解胸痹的症状。

此外,中医还可以通过中药配方的方式来治疗冠心病胸痹。

中医药方常常以多味药物组合,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舒心汤、活血化瘀汤、丹参饮等。

这些中药方剂通过改善心脏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达到缓解胸痹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医理论及辨证治疗在冠心病胸痹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

中医运用辨证施治的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冠心病中医辨证论治概述

冠心病中医辨证论治概述
( 文校 对 : 泽 华 本 洪 收 稿 日期 :0 9— 9—2 ) 20 0 3
为血帅 , 行 则 血 行 , 止则 血 亦 止 。若 气 虚 不 能 运 气 气
血, 则血 流减慢 , 血液 粘 滞 度增 高 , 栓 也易 形 成 。正 血 如王清 任说 : 元 气 既虚 , “ 必不 能 达 于血 管 , 管 无 力 , 血
药。 应用 活血方 药 , 应适 当配伍 补 气 药 。 中医认 为气
血液 在血管 中运 行 势 必 迟 缓 乃 至滞 阻。 ”因此 在 活血 剂 中加 入益气 药黄 芪 、 参之 类 , 加 强血 运 推 动力 , 党 可
有益 于增强活 血散瘀 功 能 。
参考 文 献
[ ] 中 国 中西 医 结 合 研 究 会 活 血 化 瘀 专 业 委 员 会 ・ 瘀 证 诊 断 标 准 1 血 [ ] 中西 医 结 合 杂 志 ,97,( ) 19 S. 18 7 3 :2 . [ ] 卢 永 兵 . 芪 通 血 脉 在 老 年心 脑 血 管 病 中的 应 用 [ ] 北 京 中 医 , 2 黄 J.
1 9 , 6 :7 9 5 4( ) 3 . 作者 简 介 : 灿 辉 ( 9 1 ) 中 医 主 任 医师 , 国 老 年 学 学 会 中 医研 究 卢 17一 , 中
委 员会 副 主 任 委 员 , 中华 中 医药 学 会 老 年 病 分 会 常 委 , 血 管 病 专 家 协 脑
作 组 副组 长 , 究 方 向 : 年病 。 研 老
1久 不去 , 阻心脉 , 使血运 不畅 , 3 痹 致 瘀血 内停 , 痰瘀
祖 国医学认 为 , 感六淫 、 外 内伤七 情 、 食不 节 、 饮 脏 腑诸病 均可致 心脏 的阴 、 、 、 亏损 , 浊 、 血 、 阳 气 血 痰 瘀 气 滞、 凝、 寒 湿阻 于心 络 、 心经 而 发 。 中医认 为 该病 病 位 在心 , 与脾 ( 、 、 ( ) 胃) 肾 肝 胆 等多 脏 腑 的盛 衰 相 关 , 呈

冠心病的中医诊断

冠心病的中医诊断

冠心病的中医诊断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这个疾病不仅在老年人中高发,也在年轻人中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中医作为一门传统的医学形式,对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探讨冠心病的中医诊断。

首先,中医强调病因的多元性。

中医认为,冠心病的发生是由于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所致。

而这些因素包括了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内因主要指的是人体内部的因素,如体质、脏腑功能等。

外因则主要指的是外界的环境因素,如饮食、睡眠、运动等。

因此,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诊断时,中医医师会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质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找到患者疾病的根源。

其次,中医强调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核心理论之一,也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

在冠心病的中医诊断中,医师会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病情、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等状况,以及把脉等手段,来准确判断患者的证型。

冠心病的证型主要有气滞血瘀型、气血两虚型、痰湿阻络型等。

在明确了患者的证型后,医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中药治疗以及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来调节患者的体内平衡,从而达到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第三,中医注重整体观察。

在中医诊断中,医师会密切观察患者的整体情况,而不仅仅是关注病症一部分。

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体温等细节,医师可以发现一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信息。

比如,患者的面色苍白可能暗示气血不足,舌苔黄腻可能暗示痰湿等。

这些观察结果对于中医诊断和辨证论治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可以提供更全面的患者信息,使医师能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和证型。

最后,中医注重预防和调理。

在中医看来,预防胜于治疗。

因此,在冠心病的中医诊断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预防和调理建议。

这些建议可能包括饮食调理、锻炼身体、调整作息等。

通过持续地遵循这些建议,患者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降低冠心病的发作风险。

综上所述,冠心病的中医诊断是一门独特而综合的医学方法。

它不仅强调患者病因的多元性和辨证论治的重要性,还注重整体观察和预防调理。

中医辨证论治冠心病70例的体会

中医辨证论治冠心病70例的体会
采用 中医辨证论 治通过活血 化瘀和芳香理 气药物 治疗 7 O
有源 , 则宗气充足 , 气道 通利 而痰 湿易去。方用 : 全瓜蒌 3 0 g 陈皮 1 , , 5g 半夏 1 , 2g 茯苓 1 , 菖蒲 1 , 0g 石 5g 枳实 1 , 2g 川芎 1 , 5g 胆南 星 1 , 参 2 , 0g 丹 0g 当归 1 , 胡索 1 , 5g延 5g 葶 苈 子 1 , 5g 炙甘 草 1 。 0g
心 脏 的 生理 功 能是 多方 面 的 , 果 某 方 面 发 生 病 变 , 如 将
互为影 响 , 从而产生 不同程度 的疾病 , 因此必须经 过“ 辨证 论治” 才能达到提高疗效的 目的【】 5。冠心病又称“ 胸痹 ”其 , 病因与寒邪内侵 、 饮食不当 、 情志失调 、 年迈体虚等有关 , 其 病位在心 , 但与脾 肾有关 , 病机属本虚标实 , 其 本虚为 阴阳 气血的亏虚 , 标实为阴寒 , 痰浊 、 血瘀交互为患【】虚者多为 6。 气虚 、 虚 、 血 阴虚 、 阳虚 ; 实者 多为气滞血瘀 、 痰浊 、 寒凝 等。 新版《 中医内科学》 将该病分为心血瘀阻 、 寒凝心脉 、 气滞心 胸 、 浊 闭阻 、 阴两 虚 、 肾 阴虚 、 肾 阳虚 7 证 型 。冠 痰 气 心 心 个 心病病机表现 为本虚标实 、 虚实夹杂 , 发作期 以标 实为主 , 缓解期以本虚为主的特点 , 其治则为补其不足 , 泻其有余 。 胸痹心痛 的主要病机是本虚标实 , 以心 阳虚衰为本 , 寒 凝、 气滞 、 痰阻 、 血瘀为标。 临床上认识胸痹心痛应根据 阴阳 盛衰 , 气血盈 亏 , 血瘀痰 阻 , 详察辨 证 , 分清是 “ 阳虚” 或是 “ 阴盛 ” 或是“ 阴阳并病” 或是因寒凝气滞 , ; 痰瘀痹 阻而气血 运行障碍等。病理关键为气血运行障碍 , 因虚致实 , 因致 多 病, 其病理结果是心脉失养 , 心脉痹阻。 而现在医学也证实 了这一点 , 晓昌等学者曾对 7 马 3例 经 C G证实 为 C A HD的患者 分析发现[]所有病 例均存在 8, 血瘀证 , 兼痰浊者 3 例(3 %)气滞者 1 9 5 .4 , 6例(1 , 2 %) 寒凝 者 7例f.6 ; 有明显本虚征象者 6 例(6 %) 中 9 %) 具 3 8 .3 , 其 气虚 者 5 7例(8 1 , 7 . %)阳虚者 1 8例(4 %)阴虚者 2 2 .7 , 8 例f8 %)阳脱者 5例(.8 。气滞和阴虚患者的病 变 3 .4 , 6 %) 支数较少 ,寒凝患 者的血管病变支数最多 ;气滞 和阴虚患 者。 越状 动脉狭窄程度较轻 , 阳脱 和阳虚患者冠状动脉狭窄

中医辨证论治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辨证论治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辨证论治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回顾采用中医辨证法治疗冠心病的50例病例,从而找出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为今后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一些借鉴与指导。

方法随机选择自2006年11月到2010年11月这一时期来我院就诊的50例冠心病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研究即心气虚型16例,气阴两虚型26例,痰浊痹阻型8例,一共三个组。

这三个组的治疗都以中医辨证法的理论为基础并同时以辨病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共同治疗冠心病。

并同时选取5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传统治疗,并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其他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心气虚型组的治愈率都高达100%,气阴两虚型患者的治愈率为86.8%,痰浊痹阻型组的治愈率为92%,而本次研究整体的治愈率为96%。

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64%。

结论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如果在临床上能够有效地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就能够针对冠心病患者的复杂临床表现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案,从而取得满意的治疗疗效。

【关键词】冠心病;中医辨证;疗效资料显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的增大,冠心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

因此如何有效地治疗冠心病成为同行关注的重点之一。

冠心病患者大多有胸痛、短气和心悸等临床表现[1-2]。

本文结合现代中医学的研究成果,以中医辨证治疗法的理论作为本次研究治疗的基础,采用辨病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研究中的50例冠心病患者,结果显示所有患者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作者对采用中医辨证法治疗冠心病还提出了一些浅显的见解,希望能为今后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

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自2006年11月到2010年11月这一时期来我院就诊的50例冠心病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研究即,心气虚型16例,气阴两虚型26例,痰浊痹阻型8例,一共三个组。

且所有患者都是住院病患者,其中男患者34例,女患者26例;患者年龄都在40-80岁之间,其中患者在40-50岁之间的有13例,51-6o 岁之间的有20例,60岁以上的17例。

中医辩证施治心脏病(冠心病)、脑梗塞、脑淤血、脑血栓!

中医辩证施治心脏病(冠心病)、脑梗塞、脑淤血、脑血栓!

中医辩证施治心脏病(冠心病)、脑梗塞、脑淤血、脑血栓!1【脑淤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常形成大小不等的脑内血肿.主要发生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的病人.临床表现为:卒中发作,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身瘫痪及感觉障碍,发病年龄多在50-70岁.男性多余女性,寒冷,炎热季节或乍冷乍热,气候变化剧烈时多见,暴怒兴奋,重体力劳动时主要原因.脑ct检查见高密度影.2【脑梗塞】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堵塞,致使脑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相关症状.脑梗塞青年人多见.脑梗塞的病人多在安静歇息时发病,有的病人睡醒后发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流口水等;有的病人仅有肢体麻木感,说话模糊,一过性黑蒙,头晕目眩,恶心,这些症状一般轻微,持续时间短;起病突然,常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作数小时或1-2天达到高峰.脑ct检查:显示脑梗塞病灶的低密度影.建议积极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脑血栓及脑梗塞采用扩血管治疗一般按血栓治疗,可用扩容、扩张血管、钙离子拮抗剂等治疗,也可以用激素治疗。

缺血者用血管扩张药,出血者以降颅压、止血为主。

病因明确者应对病因积极治疗。

3【脑血栓】一般是指脑血栓形成,它与脑栓塞同属于脑梗塞,是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病。

是由脑血管内因动脉硬化,导致管腔狭窄、血流变发生改变,以致血管内有血栓形成,使管腔阻塞,局部脑组织发后缺血、损伤及坏死,使人体发生以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与表现,这就是脑血栓形成。

脑血栓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炎以及血液粘稠度高,导致脑血管局部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引起的症状。

脑血栓形成起病较缓慢,往往在睡眠或休息时发病。

部分病人症状起初较轻,以后逐渐加重,甚至有病后2~3天达到高峰的。

患者昏迷较少见,一般症状较轻,可有偏瘫及单侧肢体瘫痪,也可能有失语症,有的病人有头或肢体麻木等症状。

4【脑溢血】也称为脑出血,是一种出血性脑血管病。

是由于脑血管动脉硬化,血管壁变薄、变脆,加上高血压等原因及某些诱发因素,使脑血管突然发生破裂,引起脑部出血,产生颅压增高、神经损伤、受压等一系列脑血管急症的表现。

中医辨证论治冠心病

中医辨证论治冠心病

中医辨证论治冠⼼病冠⼼病多属本虚标实证,临床上辨证⾸先应辨别标本虚实。

标实可分为⾎瘀、痰浊、寒凝、⽓滞;本虚可分为⽓虚、阴虚、⼼肾阳虚和⼼阳暴脱。

本病的治疗原则是先治其标,后治其本,必要时可标本同治。

标实证以⾎瘀为主,故活⾎化瘀为本病的基本治法。

本虚证以⽓虚为主,⽓虚可发展到阳虚,甚⾄到阳虚欲脱,故补⽓是治本的关键。

现在关于本病的证型说法很多,但主要有以下⼏个⽅⾯:⼼络瘀阻证胸部左侧刺痛,固定不移,甚则上引肩臂,⼊夜为甚,伴有胸⼝堵闷,⼼悸,⾯⾊晦暗,⾆苔薄⽩,⾆质紫暗或有瘀斑,⾆下络脉青紫,脉沉涩或结代。

治宜活⾎化瘀,开胸通痹。

药⽤:旋覆花汤加减。

处⽅:旋覆花,茜草,红花,⽠蒌仁,丹参,⾚芍,川芎,降⾹,青葱。

随证加减:胸痛剧烈者,可加乳⾹、没药、蒲黄、五灵脂,以增强祛瘀⽌痛的效果;失眠者加合欢⽪、夜交藤、酸枣仁;如畏寒肢冷,可加炮附⼦、⼲姜、黄芪、红⼈参;⼤便秘结者,可加⽣⾸乌、⾁苁蓉。

痰浊内阻证胸痛窒闷,⽓短喘促,形体肥胖,肢体沉重,咳嗽多痰,脘痞⼝黏粘,⾆苔浊腻,脉滑。

如果痰浊化热,可见痰多黄稠,⼤便秘结,⾆苔黄腻,脉滑数。

治宜化痰通阻,宣痹开胸。

药⽤:⽠蒌薤⽩半夏汤加味。

处⽅:全⽠蒌,薤⽩,半夏,厚朴,枳实,桂枝,茯苓,⼴郁⾦,杏仁,黄连。

随证加减:痰黄,脉滑数者,加⽵茹、黄芩;肢体⽔肿者,加猪苓、⽩术、泽泻、⼤腹⽪;如胸痛剧烈,胸痛彻背,⾆暗有瘀斑者,为痰瘀夹杂,应加⾚芍、桃仁、王不留⾏、蒲黄、五灵脂。

寒凝⼼脉证胸痛彻背,受寒加重,畏寒肢冷,胸闷⽓短,甚则喘息不能平卧,冷汗,⾯⾊苍⽩,⾆苔薄⽩,⾆质淡,脉沉细或弦紧。

治宜⾟温通阳,开痹散寒。

药⽤:⽠蒌薤⽩⽩酒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处⽅:全⽠蒌,薤⽩,桂枝,细⾟,当归,⾚芍,炙⽢草,通草,炮附⼦,丹参,檀⾹。

随证加减:胸痛剧烈者,可加炮附⼦、炮姜、⾁桂、吴茱萸;肢体湿冷者,可含化苏合丸或速效救⼼丸等,以温阳通痹⽌痛。

⽓滞⼼脉证胸部闷痛,掣及两胁,时⽽叹息,每于郁闷不乐⽽发作,胃脘胀闷,嗳⽓吞酸,⾆苔薄⽩,脉弦细。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体会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体会

究表明,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患者血中CD+3及CD+4下降, CD+8增高,CD+4/CD+8比值降低,提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是尿路感染的易感因素之一;也与老年人膀胱肌层变簿,松弛无力有关,使尿液不能完全排尽,产生残余尿量,易诱发尿路感染;还与老年人尿道黏膜分泌免疫球蛋白(SIgA)和硫酸氨基多糖的功能减退有关,免疫球蛋白(SIgA)和硫酸氨基多糖的数量减少是易发尿路感染的局部因素;老年尿路感染的致病菌发生了改变,本组资料显示:老年人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与近年文献报道一致[4],但比例较高为45%,高于文献报道[5];同时出现了较多的白色念珠菌,这与部分患者长期反复使用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有关;本组资料显示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对氨苄西林、复方SM Z、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

[参考文献][1] 于志臻,蒋滨,曹敏华.老年病房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1,4(2):145-146[2] 徐军.医院内尿路感染119例原因分析[J].宁波医学,2000,12(1):26[3]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23-527[4] 杨念生,武庆庆,叶任高,等.复杂性尿路感染致病菌的耐药性新趋势[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2,18(3):194-195[5] 唐明忠,刘娟,王美荣.尿中大肠埃希菌耐药性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2):120[收稿日期] 2006-10-11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体会宋越虎(重庆市大足县中医院,重庆402360)[关键词] 冠心病;中医;辨证论治[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8849(2007)26-3855-01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范畴,发病急,变化多,进展快,属急危重症,病死率高。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可减少此病的病死率,现将临床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效果分析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效果分析

凝滞 、痹 阻胸阳型则以通 阳逐痹、豁痰降逆为主 ,寒湿壅滞 、
痹 阻胸 阳 型 以温 阳 散 寒 、 除湿 宣 痹 为法 ,瘀 血 内停 、痹 阻 心 脉 则 采 取 活 血 祛 瘀 、通 阳行 痹 法 。
患 者 生 活 质 量 的 改善 也证 明 中 医 辨 证 论 治 冠 心 病 的 有 效 性 、对
要 】 目的:观 察与分析冠 心病的中 医辨证论 治效 果。方法:选取 6 0例冠心 病患者且根据其 中医类型给予相应 中医治
疗措 施 ,同时对其 疗效 、生活质 量进行观 察与相 关数据 的统计分析 。结果 :中 医辨证 治疗冠心病总有 效率为 9 .0 患者生 活质 50 %且
量得 以明显改善 ( < . 结论 :中医辨证论 治冠 心病效果显著 , P O 5o 0 对促 进患者康 复 、 改善 患者生活质量可 以起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 。
C C 中医临床研究 2 1 年 第 3 第 1 期 JM 01 卷 8
.0 . 15
冠 心 病 的 中 医 辨 证 论 治 效 果 分 析
Efe t n l i n te tng c r n r a t ie s f c sa aysso r ai o o a y he r s a e d
1 临床治疗效果评定标准 . 4 参考 《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 行判 定:①显效 :临床 症状完全消失 、心 电图恢复正常范围、无需服用硝酸甘油 ;② 有效 :临床症状 明显缓解、心 电图大致 正常 、硝酸甘油用量减 少 5 %以上 ;③无效 :服药 2个疗程临床症状无变化 、心 电图 0 也无 明显 改变 、硝酸甘油用量无变化 。 生活质量评定参考 【 pte 指数 ,即患者活动能力、 日常 3 i r ] z S 生活 、健康感受、生活感 受、家庭支持五项 ,评分越 高说明患

冠心病心绞痛经方辨证论治探讨

冠心病心绞痛经方辨证论治探讨

部, 气短喘促 , 咳嗽 , 痰多黏腻色 白, 舌质淡 , 白腻 , 沉滑 。 苔 脉 治法 : 阳逐痹 , 通 豁痰降逆 。
入侵 , 寒凝气滞 , 为阴邪 , 寒 阴盛则 阳病 , 心脉挛急 , 血行不 畅而成
胸痹心痛 。正 如《 内经》 说“ 脉流行不 止 , 周不休 。寒 气入 所 经 环 经而稽迟 , 泣而不行 。客 于脉外 则血少 , 客于脉 中则 气不通 , 故卒 然而痛 。 《 ” 医门法律 ・中寒 门》 :胸 痹心痛 , 总因 阳虚 , 阴 说 “ 然 故 得乘之 。 《 ” 类证 治裁 ・ 痹》 胸 亦说 “ 痹 , 中 阳微 不运 , 则 阴 胸 胸 久
中, 对胸痹心痛 的症状 、 病因病机 、 断及治疗原则作 了较系统 而 诊
全 面的阐述 。笔者 以仲景 医学思 想对 冠心病 心绞痛 辨证论 治 的 指导意义进行初步探讨 。
1 病 因病 机
张仲景在《 匮要略 ・ 金 胸痹心痛短 气病 脉证 治》 九 阐述 胸 第 痹心痛之病机为 : 夫脉 当取太过不及 , “ 阳微 阴弦 , 即胸痹而痛 , 所
者 胸痛彻背 , 背痛彻 心 , 痛 引肩背 , 出肢冷 、 寒 、 或 汗 畏 精神 萎靡 , 倦 卧欲寐 , 面色 唇甲青紫 , 舌质淡 或淡 红 , 体 多胖嫩 , 舌 舌苔 白腻 或 白滑 , 脉细弱或微细或浮大而无力 治法 : 回阳救逆固脱 。 方药 : 四逆汤或通脉 号】61 72 (08 2 — 15 叭 17 — 8 120 )7 04 一
2 辨 证 论 治
由于本病病 机特点为本 虚标实 , 实夹 杂 , 以辨证应 当分 虚 所 清 虚实 、 标本 , 根据气血 阴 阳亏 虚的详情 , 采用相 应 的治疗 方法 , 方 可取得满意 的疗效 。仲景 以整体观 念、 辨证论 治 为指导 , 脉证 合参, 对治疗本病 提出了较为丰富经典方剂 。 2 1 心 阳虚衰 , . 心脉痹阻 临床表 现 : 前闷痛 或绞 痛阵 作 , 胸 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痹心痛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辨证论治
冠心病心绞痛,其临床表现与中医心阳不振、气滞血瘀等引起的症状极为相似。

因此中医把它归属于“胸痹”、“心痛”、“厥心痛”、“真心痛”等范畴。

兹就该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分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本病多因中老年脏腑功能渐衰,高粱厚味损伤脾胃,或七情内伤所致气滞、血瘀、痰浊内生,使脉络不通,不通则痛而发病。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认为:“胸痹”的主要表现为胸中气塞,心痛,短气,其病理关键为胸部的“阳气”极虚所致;故临床上往往表现出本虚标实之病证。

本虚以脏气亏虚为主;标实以血瘀痰阻为多见。

脏气亏虚以心气虚为主。

心气虚可进而导致心阳不足,阳气亏损,鼓动无力,清阳失展,血行滞涩,不通则痛。

心痛病位在心,其本在肾。

肾为先天之本,心肾二脏以经络相连。

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阴虚生内热,热结于里,熬煎血液而成瘀滞,阻于心脉,心失所养,而致心痛;肾阳不足,心失温煦,亦可致心阳不足,鼓动无力,而成瘀滞。

血瘀痰阻,又以血瘀为多见,因寒凝、热结、痰阻、气滞、气虚等因素皆可致血脉郁滞,而为瘀证,血瘀停着不散,心脉不通,故疼痛如刺如绞而痛处不移。

2 辨证治疗
根据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表现,按标本虚实归纳为实证和虚证两大类。

治疗上按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原则,心绞痛发作时以邪实为主,先治标;疼痛缓解后以本虚为主,宜治其本;虚实夹杂时,可根据虚实的主次,适当兼顾。

2.1痰浊痹阻型症见胸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肢体沉重,形体肥胖,苔腻,脉滑。

治宜通阳化浊,方用瓜蒌薤白半夏汤
加减(瓜蒌、半夏、延胡索、枳壳各12g,石菖蒲、丹参各15g,薤白、桂枝、厚朴、陈皮各10g)。

日1剂,水煎服。

2.2气滞血瘀型症见胸痛如刺,或呈绞痛,胸闷气短,心慌,口唇、舌质瘀斑或暗,脉细涩或结代。

治宜理气活血通络,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枳壳各10g,当归尾、赤芍、郁金、延胡索、桔梗各12g,川芎、丹参各15g)。

日1剂,水煎服。

2.3心气阴两虚型症见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面色少华,倦怠懒言,头晕目眩,舌质偏红或有齿印,脉细弱无力。

治宜益气养阴,方用生脉散加减(太子参18g,麦冬、郁金、远志各12g,白芍、丹参、茯苓、何首乌各15g,五味子10g,夜交藤
20g)。

日1剂,水煎服。

2.4心肾阴虚型症见胸闷且痛,心悸盗汗,心烦不寐,头晕耳鸣,腰膝软,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宜滋养心肾,方用左归饮加减(熟地黄18g,山茱萸、淮山药、枸杞子、丹参各15g,茯苓、麦冬、酸枣仁、知母、龟板胶各12g)。

日1剂,水煎服。

3 病案举例
患者,男,58岁,1991年7月15日初诊。

有冠心病史3年,曾因心绞痛住院2次。

素有酸辣食物及烟酒嗜好史。

本次发病胸痛如刀割样,心电图示心肌前壁缺血,经住院治疗后缓解。

诊见胸闷气短,饮则恶心呕吐,大便2天未解,舌暗红,苔白腻,脉滑数。

四诊合参,此乃痰湿中阻,气滞血瘀,治宜通阳化浊,行气化瘀,方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瓜蒌、丹参、郁金各15g,茯苓、山楂各18g,薤白、红花、桔红、甘草各6g,桃仁、香附、当归各
10g.5剂,日1剂,复煎,分2次服。

二诊:胸痛未再发作,胸闷减,大便仍干结;面色灰暗,舌暗红,苔薄腻微黄,脉滑而弦。

方用:瓜蒌、丹参、茯苓各15g,薤
白、红花、桔红、大黄、甘草各6g,桃仁、当归各10g,酸枣仁
12g.5剂,日1剂,水复煎,分2次服。

三诊:胸闷消失,大便通,舌淡,苔薄白,脉弦细。

心电图提示心肌前壁轻度缺血。

药用太子参、淮山药、丹参各25g,麦冬、酸枣仁、火麻仁各15g,当归、桃仁10g,红花、甘草各6g.10剂。

随访2个月,病情稳定。

4 体会
冠心病心绞痛是一种难治病症。

它不仅是心脏局部产生病变,而且往往会累及其他脏腑,因此临床上务必审证而行,切不可偏执一端。

在治疗上不仅应着眼于心脏局部,而且还要考虑其他脏腑的整体治疗。

只有将扶正益气,化痰祛瘀通脉的治疗法则贯穿整个治疗过程,使机体的整体体质得以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才能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除了治疗,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参加体育活动,保持精神舒畅,避免精神刺激,避免进食过多的动物脂肪和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戒烟酒等对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