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突破 古代诗歌阅读(形象情感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突破练14古代诗歌阅读(形象情感题)

(时间:45分钟满分:54分)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9分)

常州张卿养素堂

欧阳修

江左衣冠世有名,几人今复振家声?

朝廷独立清冰节,闾里归来白首卿。

志在言谈犹慷慨,身闲耳目益聪明。

长松野水谁为伴,顾我堪羞恋宠荣。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拈出“家声”二字,意在指出家风传承的重要性,语气上颇为沉重。

B.“朝廷”与“闾里”对举,表达了诗人对张卿壮志难酬、白首归隐的同情。

C.从言谈慷慨、耳目聪明等细节描写中,可以见出张卿老当益壮的风采。

D.对张卿安于“长松野水”的恬淡心境,诗人表达了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意。

项表述不当。“朝廷”代指“为官”,“闾里”,本义指平民、邻居,这里指“致仕、退休”。此诗表达了对张卿为官清正、白首归去的敬意和自勉之情,并没有同情的意味在里面。

(2)这是一首酬赠诗,但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追求的理想人格。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心怀天下。在朝堂之上能够忠直敢谏,归隐田园后仍然关心国事。②清廉自律,淡泊名利。在宠荣面前保持戒慎警醒,与长松野水为伴陶冶情操。③勇于自省,重视传承。敢于以人为鉴来解剖自我,能继承和发扬优良家风。

,这是从诗的功用角度命名的,但从中也可看出诗人追求的理想人格。分析时要从酬赠入手,结合文意,体会诗人追求的理想人格。

2.阅读下面这首隋诗,完成第(1)~(2)题。(9分)

从军行

明余庆①

三边烽乱惊,十万且横行。

风卷常山阵②,笳③喧细柳营。

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

会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④。

:字不详,平原鬲人,明克让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陈末隋初间在世。②常山阵:兵法上将首尾呼应的一种排兵布阵之法称为常山阵。③笳:胡笳军乐,隋军中也用,主要用来助攻,提振士气。

④朔方城:汉武帝时,汉军曾攻占淮南一带,为纪念胜利在当地建胜利之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边庭紧急,烽火四起,敌人来势汹汹,十万隋军奔赴边疆,浩浩荡荡,威武雄壮。

B.颔联写隋军摆出“常山阵”,以风卷残云之势打败来犯之敌,军营中响起了胜利的笳声。

C.颈联运用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表现隋军战士不畏严寒、彻夜未眠地守卫边关的战斗精神。

D.尾联巧用典故,想象隋军也能像当年汉军攻取淮南那样所向披靡,并且建立纪念胜利之城。

项,“打败来犯之敌,军营中响起了胜利的笳声”错。颔联描述的是隋军同仇敌忾、奋力抗击敌人的壮烈场面,悲壮雄浑的胡笳军乐如同当年细柳营中的军乐一样响起。

(2)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十万且横行”“风卷常山阵”“笳喧细柳营”“剑花寒不落”等描写,可见其雄浑气势和战斗精神。②尾联用典抒情,希望隋军能够取得战争的最终胜利。诗人想象像当年汉军攻取淮南一样,取胜之后建立一座纪念胜利的“朔方之城”。③全诗格调昂扬向上,表现了作为大一统帝国隋朝的边塞诗的“大国之气”“强国之音”。

,然后要抓住诗歌的标题、注释、诗中的意象以及直接流露情感的词语来分析。诗歌注释说“朔方城:汉武帝时,汉军曾攻占淮南一带,为纪念胜利在当地建胜利之城”。“会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这就暗示了诗歌的第一个情感,诗人想象像当年汉军攻取淮南一样,取胜之后建立一座纪念胜利的“朔方之城”, 表现隋军军容强盛、军纪严明及战士们保家卫国的英勇无畏的壮志豪情。从“十万且横行”“风卷常山阵”“笳喧细柳营”“剑花寒不落”等描写,可见其雄浑气势和战斗精神。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9分)

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①

陈与义

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

草木相连南服②内,江湖异态栏干前。

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

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

(1126)春,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掳徽宗、钦宗二帝,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难”。陈与义1124年被贬在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靖康之难”发生后,流离失所,后流亡到洞庭湖。此诗写于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秋。②南服:南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楼阴”指楼的北面,“背日”也指楼北,两词点明观景角度:站在楼北向远处眺望。

B.颔联继续写登楼所见景色。“江湖异态”写出倚栏远眺,联想到了国家风雨飘摇的状态,是虚写。

C.颈联的意思是:诗人被贬官迄今已有五年,“靖康之难”后,宋室南迁,诗人颠沛流离,双鬓已白。

D.诗人作为一个中国古代文人总是自觉地将自己与国家、历史和天下联系起来,表现出读书人的社会良知和悲悯之心。

项,这里是实写,实指“江水与洞庭湖水不同,异态纷呈”。

(2)诗人登临远望看到怎样的景象?这种景象描写有何作用?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看到岳阳楼周围的壮阔景观:江堤曲折,草木连绵不断,江水、湖水形态各异,风高浪急。②以壮景衬哀情,壮观之景使人产生飘零之感,诗人触景伤情,引发了国破家亡、流离失所后的迁谪之恨、家国之愁。

,第一句总起,第二、三、四句具体描绘所见景象,所以回答第一问将第二、三、四句的内容答出即可。要回答这种描写的作用,首先需看所写之景有何特点,其次看这些景与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有何关系。

4.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2)题。(9分)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其七)①

杜甫

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三年②饥走荒山道。

长安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早。

山中儒生旧相识,但话宿昔伤怀抱。

呜呼七歌兮悄终曲,仰视皇天白日速。

(759),杜甫48岁,在同谷县住了一个月,这是他生活最为困窘的时期。②三年:757到759年。758年,杜甫因上书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而遭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一句使用了九字句,写诗人年近半百,名未成,身已老。

B.“三年饥走荒山道”中,把“三年”两字放于句首,突显了诗人苦难历程之久。

C.诗歌前两句含有诗人对年老困窘的感喟,诗人在《登高》里也有过类似的感叹。

D.长安城中凭父兄余荫取得卿相的以少年为多,诗人因此劝导世人“富贵应须致身早”。

项,第三、四句是愤激、嘲笑的话,并不是杜甫真的羡慕富贵,真的劝人争取富贵。

(2)这首诗后四句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忧国忧民的“怀抱”无法实现,和山中友人对话,无限伤感。②英雄迟暮的无奈。最后两句写诗人搁笔望天,见白日在飞速地奔跑,抒发了迟暮之感。

,这是他生活最为困窘的时期。所以诗歌抒发了自己困境中的悲苦之情。其次要抓住词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分析,“伤怀抱”“呜呼”“仰视皇天”,通过把握以上关键词,足以看出诗人的壮志难酬的伤痛之情。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9分)

秋郊闲望有感

韩偓①

枫叶微红近有霜,碧云秋色满吴乡。

鱼冲骇浪雪鳞健,鸦闪夕阳金背光。

心为感恩长惨戚,鬓缘经乱早苍浪。

可怜广武山前语②,楚汉宁教作战场。

:晚唐诗人,曾深得昭宗器重,官至兵部侍郎,后为小人所忌,被迫流落至江西、福建等地。②《晋书·阮籍传》:“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