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语十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 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 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 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 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 遥远吗?
③ (到了)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季节,这 样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最后凋谢的岁 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④ 自己不希望加于己身的(不好的东西)也 不强加到别人的身上,自己希望得到 的(好的东西)也希望别人能得到。
学生重点掌握的文言字词: ⑴通假字:①不亦说乎:通假字“说”,本字 “悦”,愉快。 ②由,诲女知之乎:通假字“女”,本字“汝”, 你。 ③是知也:通假字“知”,本字“智”,聪明, 智慧。 ⑵多义词: ①而:表顺接关系,相当于“并且”等,如: “学而时习之” 、 “默而识之”、“温故而知 新”。 表转接关系,相当于“却、但是”等,如“学 而不思则罔”、“人不知而不愠”。 ②以:凭借,如“何以谓之‘文’也”;用来, 如“以思,无益”;因为,如“是以谓之‘文’ 也” ⑶多音多义字: 论:论语 乐:不亦乐乎 好: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 舍:不舍昼夜 ⑷流传至今的成语: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学 而不厌 诲人不倦
翻译 2.谈学习方法: ① 学习了要经常温习,能得到新的知 识不是有种喜悦的感觉吗?有朋 友从远方到来,不是很快乐吗? ② 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 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 师了。 ③ 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 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 神疲倦而无所得。
翻译
3.谈修身做人 ① 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 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翻译
1、谈学习态度: ①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 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② 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 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 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③ 几个爱好相同的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 可以作为我的老师。选择别人的优点去 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我有)就改正 它。。
生字音形
“悦”的古字,愉快
lú n
论语 说 愠 诲人不倦
juà n
yuè
yù n rú

罔 殆
i wǎng dà
huì
女 知 哉
zhì
zāi
同“汝”,代词,你。
“是知也”,通“智”。
课文朗读
1、谈学习态度: 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②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③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
作业
wenku.baidu.com
教材P16页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②理解积累文中关于学习的成语、名言警 句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培养收集、运用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提高个人修 养 ②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有关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时期鲁国陬 邑(今山东曲阜市)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 家和教育家。儒学派的创始者。孔子学无常师。 相传曾学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晚年致力于教育,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动。 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 所记的《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 年体历史著作。首创私人讲学之风。相传弟子 先后三千,著名的七十二人。孔子曾大力宣传 “仁”的学说,认为“仁”即“爱”。提出“已所不 欲,勿施于人”,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并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自汉以来, 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 响极大。
2.谈学习方法: 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说乎? ②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谈修身做人 ①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③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简介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弟子言行的 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的结集工作由 孔子的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原始记录杂出 于众,最后编定于当在战国时期。现在通行 的《论语》共有20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 主,记录了孔子关于哲学、经济、政治、伦 理、美学、文学、音乐、道德等方面的言论, 是研究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说的主要文献。 《论语》文字简短,精练质朴,含义深刻, 是我国现存最早用语录体记录的古籍,在我 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很深广的影 响,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论语》 始终如一贯彻了孔子学说中“仁”的核心思想, 其中的许多言论后业发展成为成语和格言, 时常为后人所引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