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地带性土壤

合集下载

紫色土水土流失特点及调控范式

紫色土水土流失特点及调控范式

紫色土水土流失特点及调控范式赵健;梁敏【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0(000)002【总页数】2页(P41,43)【关键词】紫色土;水土流失;调控范式【作者】赵健;梁敏【作者单位】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430010,武汉;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网信中心信息所,430010,武汉【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7一、紫色土的非地带性特点1.岩性土特点紫色土是发育于亚热带地区石灰性紫色砂页岩母质土壤,为非地带性土壤。

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丘陵地山区,四川、江西、贵州、湖南、广西等省(自治区),面积约26万多km2。

紫色土成土速度快(从岩石→风化物→土壤),发育进程慢(从饱和土→不饱和土),紫色土具有岩性土的特点。

紫色土在物质、能量交换都很强烈的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能大面积、大跨度分布,保持稳定的土壤性质,并具有优良的生产性能,有很高的土壤生产率,这是其他岩性土所不能比的。

2.幼年性特点紫色土是紫色砂、页、泥岩风化物,在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幼年土壤。

由于受母岩影响以及频繁的侵蚀和堆积,紫色土的发育形成明显反映出生物气候对土壤性质影响小、化学风化作用微弱、但物理风化作用强烈的特点,土壤砾质含量高。

二、紫色土土壤侵蚀特征1.径流系数高,坡面侵蚀为主紫色土大多土层浅薄,富含母质碎屑,有机质少,结构水稳性弱,易分散悬浮,抗蚀力和抗冲力均弱。

容蓄水量少且渗透率低,下为透水性差的基岩,故径流系数高,据对10°~25°不同坡度的紫色土进行10场人工降雨试验显示,在中大雨强状况下,坡面径流系数在0.3~0.7之间。

紫色土区大多数丘陵为砂岩和泥岩间层组合,抗风化侵蚀力不同而呈台阶状坡面,从坡麓至坡顶,坡长被自然台阶截断。

耕地分布在台面上呈带状,且多沟垄种植,径流沿沟垄排泄,故坡面上沟蚀不明显,以面蚀为主,面蚀集中在坡耕地上。

据遂宁水土保持试验站观测资料,坡耕地坡度为10°的年流失土壤 5 100t/km2,流失土层厚度0.39 cm,15°的年流失土壤8745t/km2,流失土层厚度 0.65 cm,20°的年流失土壤 11 610 t/km2,流失土层厚度0.86 cm,25°的年流失土壤15 900t/km2。

地理:十万个为什么

地理:十万个为什么

地理教师十万个为什么?【转自QQ空间】1.什么是绿肥?答:绿肥是用作肥料的绿色植物体,有时将绿色植物体直接翻压于农田耕地之中以增强土壤肥力。

例如:常见的豆科绿肥,黄豆、绿豆、豌豆,黄豆根部有大量固氮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气转换为能被作物吸收的氮肥,以增加土壤肥力。

豆科绿肥的优势在于种植期短而且可以与作物套种。

2.能否说中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均属于外流河?答:不能,因为在黑龙江省西部,大兴安岭东侧也有一个内流区,名为:乌裕尔河内流区。

3.西藏的江南指的是哪些地区?答:西藏的江南包括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林芝察隅地区,这些地区由于兼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共同影响,呈现出一片浓郁的亚热带甚至热带风光,植被景观体现出强烈的垂直地带性。

4.什么是草甸?草甸和草原的区别是什么?答:草甸草原和普通意义上的(疏林)草原主要是由于水分的差异造成了草的类型有差异,草甸草原里的草多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个头比较大对水分的需求较高,可以形象的记忆为,草甸就是“草长得沉甸甸,长得茂盛!”5平均年龄和平均寿命的区别是什么?答:这是两个经常被搞混的概念,中国人的平均年龄应该是活着的人的所有年龄叠加/人口数约为42岁。

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则是根据一段时间(例如一年)已死的人的年龄总和/总人数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为73岁。

所以平均寿命只是一个预测值,但在短时间内变化不大。

6.咸水湖是如何形成的?答:咸水湖可以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也是一个淡水湖,但由于流入的水小于流出的水,湖面会逐渐变小,而蒸发量也会逐渐变小,最终实现了流入的水与流出的水之间的平衡,湖泊面积不再变化。

而汇入湖泊的河水必然有少许矿物质,这些矿物质逐渐沉积,随着湖泊面积的缩小,盐度也逐渐升高,最终变成了咸水湖。

7.为何说洪泽湖是一个悬湖?答:洪泽湖,在江苏洪泽湖区位于江苏省西部淮河下游。

洪泽湖湖底高出东部苏北平原4~8米。

在治淮以前,洪泽湖汪洋一片,既无固定湖岸,又无一定形状。

第六章 常见土壤类型简介

第六章 常见土壤类型简介

4.3剖面形态
O Ah Bts C
在自然植被下有残落物层 腐殖质层,壤质,疏松,屑粒 或团粒结构,多根系。 淀积层,亮棕色,块状或棱块 状,有棕色胶膜或铁锰结核。
母质层,基岩发育的带有基岩颜色,下蜀 母质发育的为大块状,有胶膜和网纹。
黄 棕 壤 剖 面
4.4基本性质 (1)颗粒组成:粘化层粘化率大于1.2。 (2)粘土矿物:水云母、蛭石、高岭石, 因母质不同,其组成状况不同。粘粒硅 铝率一般为2.4~3.0。30~75%,以交换性钙镁为主,铁 的游离度大于40%。 (4)微形态特征:B层具有光性定向粘 粒胶膜,并具有一定的铁质淀积胶膜。
4.5与相关土类区别 (1)与棕壤的区别:棕壤表层腐殖 质积累比黄棕壤强,粘化比黄棕壤 弱,铁的风化移动性差,粘粒硅铝 率高。 (2)与黄褐土的区别:黄褐土淋溶 作用弱,pH6.8~7.5,PBS>755, 有少量碳酸钙,粘粒硅铝率>3.0。 (3)与褐土的区别:褐土全剖面 PBS>80% , 常 有 碳 酸 钙 新 生 体 , pH一般为7.0~8.5。
棕 壤 剖 面
5.4 基本理化性质
(1)土壤机械组成:片岩、花岗岩残积 物发育的质地粗,表层砂壤或壤质砂 土,中部为壤土;洪积物或黄土状母 质发育的表层为壤土,中部为粘壤土 或更粘,总之,淀积层比表层粘重。 (2)粘土矿物:粘土矿物处于硅铝化脱 钾阶段,粘土矿物以水云母、蛭石为 主,半生绿泥石、蒙脱石和高岭石。 北部水云母多些,南部棕壤高岭石多 些。
3.3剖面形态
O Ah Bs
枯枝落叶层 腐殖质层,暗灰棕至暗橄榄 色,屑粒或团快状结构 淀积层,鲜黄色或蜡黄色, 较粘重,块状结构,结构面 上有带光泽的胶膜 母质层,多保留母岩色泽
C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剖面及景观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剖面及景观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剖面及景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图
地带性土壤——灰化土
地带性土壤——暗棕壤
地带性土壤——棕壤
地带性土壤——褐土
地带性土壤——黄棕壤
地带性土壤——红壤
地带性土壤——黄壤
地带性土壤——砖红壤
地带性土壤——黑土
地带性土壤——黑钙土
地带性土壤——栗钙土
地带性土壤——灰钙土
人工土壤——水稻土(红壤)
人工土壤——潮土
人工土壤——灌淤土
人工土壤——黑垆土
人工土壤——黄绵土
地带性土壤——棕漠土
地带性土壤——石膏盐盘棕漠土
Hale Waihona Puke 非地带性土壤——滨海盐土非地带性土壤——干旱区盐土
非地带性土壤——龟裂土
非地带性土壤——紫色土
非地带性土壤——石灰(岩)土
非地带性土壤——磷质石灰土
非地带性土壤——湿成土
非地带性土壤——高山草甸土
非地带性土壤——高山草原土
人工土壤——水稻土(下蜀黄土)

非地带性土壤综述

非地带性土壤综述
什么是非地带性土壤
非地带性土壤是指主要由地方性成土因素 (如母质、地形、水文地质等)作用下形 成的、呈斑状星散于地带性土壤之中的土 壤。地形、母质或年龄等地区因素的显著 影响超过气候和植被的正常作用。
非地带性土壤种类
●山地土 ●冲击土 ●海积土 ●冰川土 ●风积土 ●火山土
山地土
在不稳定的石质地表如岩屑坡,或在冰川 堆积物上,土壤在很大程度上由岩石碎片 组成,这些岩石碎片主要由于寒冻作用而 发生物理性裂解,但是几乎不发生化学物和冰水物质,它们 在北半球广泛分布。冰川沉积物的种类有 冰碛物、冰水沙和冰水砾,和冰川湖中经 过分选沉积的粘土。
风积土
形成沙原、沙丘和黄土的风的沉积作用 中国西北部的黄土,东、西德的波尔德 (Börde)的黄土,比利时和法国东北部的 柠檬土(limon)能发育成质地较好、容易 耕作的土壤,这种土壤深厚,排水良好, 有一层良好的耕作层。
冲击土
冲积土由沙、淤泥和粘土的混合物构成, 这些混合物是被流水搬运、成水平层次沉 积,并在洪水期间加积的充分混合的岩石 风化碎屑物。由于质地细,成水平层状沉 积,因此冲积层成为良好的农业土壤。这 是一层“年轻的”沉积物,尚未失去其含 有的矿物质。
海积土
来源于海洋的物质通过人工改造措施所加 强的自然过程,以土堤、沙洲和沙丘的形 式被堆积于低平海岸。在比利时、荷兰、 德国和丹麦的沿海,过去的海底地区(称 为圩田)被堤围住,然后排水,形成发育 于海成粘土(有时称为“海泥”)的各种 土壤。
火山土
近期火山活动沉积了溶岩:火山灰和浮石, 它们容易风化,并被雨水和洪流沿火山山 坡向下搬运到较低处。高处新的熔岩形成 无植被的灰白色片原,而低处的风化物质 非常肥沃。

地带性和非地带性

地带性和非地带性

又称隐域性。

是由非地带性因素引起的无规律分布。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和不很鲜明,使自然环境更加复杂.例如,由于岩石组成、地形起伏、地质构造等所引起的大的山地、高原、平原等都是典型的非地带性自然综合体;又如,在母岩、地形、排水条件等非地带性成土因素影响下形成的隐域土,虽与一定的生物气候条件相联系,但其形成和分布都不受生物气候地带的严格制约。

同样,受局部地形或土壤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隐域植被,可分布在不同的植被地带内,夹杂在显域植被中间,不形成独立的植被地带。

●非地带性因素有哪些?解析:总的来说,非地带性因素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类。

1.海陆分布:如北半球高纬度的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呈东西延伸、南北交替的现象十分明显,而南半球相同纬度绝大部分是海洋,故没有苔原带和针叶林带分布。

2.地形起伏:如南美安第斯山南段西侧是多雨的温带森林,而同纬度的山脉东侧却是干燥的巴塔哥尼亚沙漠。

3.局部环流和洋流:如信风带大陆西岸,因受离岸风及沿岸寒流的影响,在海岸带形成沙漠。

又如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纬度范围到达60°N以北,是受到了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4.局部水分变化:如热带荒漠带和温带荒漠带内的绿洲;局部水分矿化度的变化:如在沿海平原的温带落叶阔叶林中,由于盐分变大出现的碱蓬草地。

5.局部岩石性质的变化:如在四川盆地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由紫红色的砂岩、页岩风化而成的紫色土。

6.局部地热异常:如在冰岛,苔原是这里的地带性植被,但在热泉附近却分布着草甸。

7.人为作用:如在沙漠边缘营造防护林、填湖造田、培育水稻等活动都可以造成对地带性规律的改变等等。

●非地带性因素与地带性因素有何关系?解析:两类因素的关系,明显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非地带性因素叠加在地带性因素之上,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

2.地带性因素影响是普遍的、基本的;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是局部的、特殊的。

地带性与非地带性

地带性与非地带性

[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对比](一)简析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的区别。

地带性分布包括水平地带性(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1.纬度地带性即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的原因是以热量为基础而产生的,主要是受地球形状影响,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例如,赤道穿过非洲的中部,非洲南北半球部分获得太阳的能量,从赤道向高纬依次递减,出现了南北对称分布的自然带。

该规律在低纬度和高纬度表现明显。

2.经度地带性即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布规律主要是水分受离海远近的影响,从大陆沿海往内陆方向递减。

该规律在北半球中纬度表现最为明显。

例如,我国由东北—西北,自然带从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植被类型的变化明显地符合经度地带性规律。

3.垂直地带性即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形成不同的自然带,主要是因为高山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水汽量越少,水热状况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

一般来说山体越高,垂直自然带越明显;高山的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越复杂。

由于山地的垂直自然带的分布是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地形起伏影响,因而属非地带性现象,这是学习的难点。

我们所说的水平地带性是没有考虑地形起伏的,是基于“理想大陆”的基础上来进行考虑的,因此山地的存在是对水平地带性的干扰和破坏,是一种相对于水平地带性的非地带性因素,又由于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的分布,是一种连续而有规律的分布,因此垂直地带性属于地带性现象即山地的垂直分布自然带是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下的地带性现象。

4.非地带性即处在一定位置的地理环境由于受“地形起伏、海陆分布、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或者使陆地自然带地带性规律表现得不完整、不鲜明。

(二)明确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性因素的关系。

地带性分布主要是受地带性因素影响而形成的,非地带性分布的形成主要是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形成的,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性因素之间存在着几个方面的关系:1.由于非地带性因素是叠加在地带性因素之上的,从而使得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完整、不鲜明。

名词解释 十二

名词解释   十二

名词解释十二,十五章
1、地带性土壤:地带性土壤也称为显域土,是指那些受气候和生物因素强烈影响
的土壤。

地带性土壤大多是受不同程度的灰化、铁铝化和钙化作用而发育形成的,剖面发育完善,土壤分布与相应的生物气候带一致。

2、隐地带性土壤:隐地带性土壤也称隐域土,是受局部条件如特殊岩性、排水不
良或盐碱化等因素影响而发育形成的土壤。

3、非地带性土壤:非地带性土壤也称泛域土,是指那些土壤发育极弱,剖面层次
分异不明显,土壤特性主要仍受母质影响的未成熟土壤。

4、土壤退化:土壤退化一般是指在人类经济活动和各种自然因素的长期作用下,
土壤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从而导致土壤质量变劣,土地生产力降低,土地承载力变弱的过程。

潮土

潮土


是潮土与盐土之间的过渡性亚类。具有附加
的盐化过程,土壤表层具有盐积现象。主要分布
在平原地区中的微斜平地(或缓平坡地)及洼地
边缘,微地貌中的高处也常有分布。与盐土呈复
区。地下水埋深1~2m,矿化度变幅较大,~般
在1~5g/L间,排水条件较差。主 潮土各亚类
剖面形态构型示意图
• 要土壤属性特征如下:
• 1.表土层有盐积现象,0~20cm含盐量上限,如 前所述与盐分组成有关,分别为<0.6%或0.8%。
• (五)碱化潮土

碱化潮土面积小,是潮土与瓦碱土之间过渡
性亚类。零星分布于浅平洼地或槽状洼地的边缘。
多为脱盐或碱质水灌溉所引起。主要的土壤属性
特征如下:
• 1.表土有碱化特征,土表0.5~3cm厚的片状结 壳。结壳表面有1mm厚的红棕色结皮,结壳下有
蜂窝状孔隙,有游离苏打。亚表土间有碱化层或 碱化的块状结构。
Fe(HCO3)2随毛管作用而由底层向土体上部移动, 氧化为Fe(OH)3,具体化学反应可参考如下。 FeCO3+CO2+H2O一Fe(HCO3)2 Fe(HCO3)2+O2+H2O一Fe(OH)3+CO2 由于 这种每年的周期性氧化还原过程,致使土层内显 现出锈黄色和灰白色(或蓝灰色)的斑纹层(锈 色斑纹层)。锰也发生上述类似的氧化还原变化, 因此常有铁锰斑点与软的结核,在氧化还原层下 也可以见到砂姜,一般是地下水的产物。
下水埋深:旱季多在1.5~2m,或更深;雨季在
1.5m以上,矿化度1g/L左右。根据沉积物的成因
及属性特点,将黄潮土分沙质潮土、壤质潮土及
粘质潮土三个土属。其土壤主要属性特征如下:
• 1、有Apk-Ap2-BCk-Cgk剖面构型。

中国土壤的分类和分布规律

中国土壤的分类和分布规律
栗钙土 :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干 草原植被下发育而成旳土壤,具有 较薄(20~30cm)腐殖质层,1m内 有钙积层。
上图为栗钙土剖面
上图为栗钙土景观
土地利用:植被干草原;属于农牧兼宜 型土壤。建设口粮田和人工草场育肥基 地;主要发展畜牧业,防超载过牧,草 场退化;秸杆还田,少耕免耕,等高耕 作,保持水土;防风蚀,防护林体系。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黑土: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形 成旳淋溶土壤。 微酸性土壤,具有深 厚旳腐殖质层,有机质含量很高,土 壤肥沃。
上图为黑土剖面
上图为黑土景观
土地利用:自然植被为森林草甸或 草原化草甸。黑土区是我国主要旳 商品粮基地,主要种植大豆、高粮、 玉米、小麦。易发展畜牧,进行大 农业生产。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黄壤:暖热阴湿气候下,氧化铁高度 水化形成针铁矿,使土壤产生“黄化过 程”,同步生物积累过程和富铁铝化过 程明显。土壤鲜黄色,强酸性,有机 质含量高,开垦后迅速下降。
上图为黄壤剖面
上图为黄壤景观
土地利用:天然植被是亚热带湿润常绿阔 叶林与湿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林内苔 藓类和和水竹类生长繁茂;次生植被为马 尾松、杉木、栓皮栎和麻栎等;农业利用 以旱作粮食作物为主,以及茶叶和蚕桑。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红壤: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生物 富集和脱硅富铁铝化作用下形成旳地 带性铁铝土 。土壤红色或棕红色, 酸性,有机质含量较高,核块状构造。
上图为红壤剖面
上图为红壤景观
土地利用:代表性天然植被是常绿阔叶林; 农业利用以稻麦棉为主,一年两熟或一年三 熟,并广泛栽培有毛竹、油茶、油桐、柑桔 等人工林,是主要旳粮、棉、油、茶、柑枯 和蚕丝旳生产基地。

非地带性(地方性)的主要表现

非地带性(地方性)的主要表现

非地带性(地方性)的主要表现
非地带性的主要表现可以归纳总结为“缺失”“改变”“约束”“块状”四方面。

(1)缺失: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大陆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2)改变: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了变化。

例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受厄加勒斯暖流和信风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带,而西部却是热带草原带。

(3)约束:自然带的分布范围受到约束。

例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的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呈条状,就是由于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作用。

(4)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是受高山地形和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

例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是高山冰雪融水在山麓冲积扇下埋藏或出露地表而形成的。

庐山植被与土壤

庐山植被与土壤

浅析庐山的植被与土壤实习地点: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主要内容:庐山的植被与土壤.庐山植物概况、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庐山土壤地带性分布;庐山非地带性土壤;庐山土壤的分布规律.一、植物概况:庐山植物区系特征.庐山植物分布种类及丰富,据初步统计有2231种,1019属,其中蕨类植物41科83属217种,裸子植物9科34属94种,被子植物154科902属1017种,庐山野生植物中有不少的稀有和珍贵的植物,野生种的比例相当高,达91.8% .由表 1 可以看出庐山植物区系的特征.1热带、亚热带植物种类丰富,特别是亚热带种类是庐山植被的主要成分.2温带、热带区系成分的渗入,反映了庐山植物区系过渡性的特点.二、庐山群落类型:庐山在自然植被上,由于它地处中亚热带,海拔1400多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7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从大的方面来分,主要分为两部分:阔叶林和针叶林.一、阔叶林在庐山,常绿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也有着广泛的分布.常绿阔叶林又叫照叶林,叶光亮、革质、墨绿色、而落叶阔叶林夏绿阔叶林叶薄、草质、淡绿色.1、常绿阔叶林:分布于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海拔一般为700米或800米以下.在秀峰寺、白鹿洞、观音桥、石门洞、碧云庵等地有小面积残存,而南坡优于北坡.其群落性质、类型、区系组成与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基本相似.植物群落主要由壳斗科、山茶科和樟科等科的常绿阔叶林组成.我们实习所看到的主要是秀峰那一个点.2、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海拔1000或1100米以上.地带性植被类型的落叶阔叶林,目前大片成林不多,以牧马场至铁船峰一带保存较好.3、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布在海拔700或800至1000米西北坡或1100米东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两种植被类型之间的过渡带.目前在黄龙潭、黄龙寺、碧云庵等地和沟谷陡坡处有天然的次生林分布.1乔木:常绿树种有甜槠、青冈栎、白楠等.落叶树种有锥粟、四照花等.2灌木:有细齿叶柃、钩樟、红脉钩樟、山鸡椒等.3草本:主要有淡竹叶、沿阶草等.二、针叶林:1.黄山松群落:分布在牯岭,属于落叶阔叶林的一个群落.黄山松,又名台湾松,它属于阴性树种,耐低温,能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一般分布在海拔800或850米以上至山顶的地段,在海拔1250米以上成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我们所看到的绝大多数都是人工再种的,它属于松科,裸子植物.黄山松与广东的马尾松有明显的不同之处.黄山松枝条平直生长,主茎与枝条成直角,而马尾松成锐角.马尾松的叶子两伸为一出,较长、细.而黄山松的叶子也是两伸为一出,但较短、粗.2.扁柏林:扁柏是一种针叶松,呈塔尖状,叶子呈鳞片状.庐山典型的扁柏林主要分布在海拔约1050米的回龙路旁.我们在回龙路1000m处,作了扁柏林的样方抽查.扁柏林分布在山坡中部、上部或山脊平坦处.对土壤适应性,能耐中性和微碱性,耐干旱瘠薄.庐山扁柏林多分布在东谷回龙路两侧,西谷如琴湖西测.我们所看到都为树干通直的纯林.扁柏属于松科,裸子植物,喜凉爽湿润气候.扁柏树皮为红褐色,裂成薄片,枝条为水平性状生长,枝条背面有白线或微被白粉.四、开发利用:庐山是我国中亚热带东部地区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类型复杂、植被垂直带谱较完整的一座山地.庐山的茂密的山林植被,是庐山景色秀丽、水源丰沛、气候凉爽的命脉所在,被作为庐山八大景观资源的重点之一,加于保护、加于开发.在庐山植被开发和保护问题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A 尽量不破换已存树种,保持当地的物种的多样性和完整性,在有特殊需要引进新物种时应该充分考虑其与当地物种的竞争等生态关.完善相关管理政策,建立保护区,加强管理,经济开发与保护植被相结合.B 利用植被资源发展旅游资源,例如着名的“三宝树”、月照松林景点等.但是在景区的植被种植要注意植株的选择和植株种植密度等,不仅要考虑植被与环境的结合,也要考虑旅游的心理作用.C 特色产业庐山云雾茶的生产.利用当地特有的气候资源合理发展茶业,通过有效的科技投入获得较好的经济回报,并将其做成庐山的品牌产品.庐山土壤实习报告一、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庐山沿着断裂上升为目前相对高度达1000~1400米的山地,为土壤垂直地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庐山在气候上处于中亚热带的北缘,这决定了本区植被土壤垂直带谱的性质;地貌和水文条件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到局部地区土壤发育的方向,形成某些非地带性的土壤.二、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庐山在“中国土壤区划”中,属于中国红壤及黄壤带中的华中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和山地棕色森林地区.400米以下山麓及山麓以外的丘陵和沉积阶地为红壤和黄壤分布区域;400--1200米之间山坡地带,为黄壤和棕壤的分布区域;在1000米以上的山地,为山地棕壤和亚高山草甸土分布区域.三、主要土壤类型一垂直地带性土壤1、红壤:广泛分布于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以及灌丛草本.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和残积坡积物.从红壤的颗粒组成来看,各层次间质地相当均匀,说明成土过程中有红壤化的性质.2、黄壤:黄壤分布于山麓地形比较低平的部位,或发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质上,山地黄壤分布在900或800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米左右.二者母质大都为花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纪风积物.3、山地黄棕壤:分布于海拔800900~1200米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现以三宝树简易公路500米,海拔980米和三宝树简易公路100米,海拔930米这两处的土壤剖面为例.二、非地带性土壤1、山地草甸土这类土壤分布于山地比较平缓地段,植被为茂密的山地草甸群落.在生长季节中,土温并不过低,草本植物生长高大而旺盛,不论地表或地下,都积累了大量的有机质,因此,土壤形成的生草过程旺盛,但由于暖湿的生长季节不长,土壤经常保持湿润,有机质分解缓慢,较深的土层,积聚了大量的有机质,形成暗黑色或灰色的腐殖质层.2、山地沼泽土该土类分布于地势平坦、低洼,容易积水之处,其有机质含量较高,粉砂粒含量也较高,粘粒也有一定的含量,心土常年或一年中有一段时期积水,土壤有机质分解程度较强,呈酸性反应;水解性酸较高,且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3、古红土古红土它分布在海拔1088米处,植被为针阔混交林和灌木草丛.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庐山地壳运动抬升的结果.第三世纪来,庐山气候湿热,风化壳粘粒含量高,较粘重,挡水效果明显,水只能从土壤裂隙、植物根系流动,形成还原环境,氧化铁还原,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二价铁溶解性强,二价铁流去,颜色变淡,初步的网纹层为白色.另外,在1000多米还有网纹层,说明这是庐山在抬升过程中形成的.结束语:庐山的植被景观丰富多样,珍稀物种也相当多,但是在我们实习过程中,原生植被并不多见,还有很多地方存在争议,例如植被分布区域界定等.而土壤分类方面我们仅仅只是参考资料并未作详细的调查,但依据资料数据我们还是可以将庐山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土壤分类做出相关的分析.。

地带性与非地带性

地带性与非地带性

[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对比](一)简析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的区别。

地带性分布包括水平地带性(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1.纬度地带性即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的原因是以热量为基础而产生的,主要是受地球形状影响,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例如,赤道穿过非洲的中部,非洲南北半球部分获得太阳的能量,从赤道向高纬依次递减,出现了南北对称分布的自然带。

该规律在低纬度和高纬度表现明显。

2.经度地带性即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布规律主要是水分受离海远近的影响,从大陆沿海往内陆方向递减。

该规律在北半球中纬度表现最为明显。

例如,我国由东北—西北,自然带从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植被类型的变化明显地符合经度地带性规律。

3.垂直地带性即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形成不同的自然带,主要是因为高山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水汽量越少,水热状况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

一般来说山体越高,垂直自然带越明显;高山的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越复杂。

由于山地的垂直自然带的分布是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地形起伏影响,因而属非地带性现象,这是学习的难点。

我们所说的水平地带性是没有考虑地形起伏的,是基于“理想大陆”的基础上来进行考虑的,因此山地的存在是对水平地带性的干扰和破坏,是一种相对于水平地带性的非地带性因素,又由于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的分布,是一种连续而有规律的分布,因此垂直地带性属于地带性现象即山地的垂直分布自然带是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下的地带性现象。

4.非地带性即处在一定位置的地理环境由于受“地形起伏、海陆分布、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或者使陆地自然带地带性规律表现得不完整、不鲜明。

(二)明确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性因素的关系。

地带性分布主要是受地带性因素影响而形成的,非地带性分布的形成主要是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形成的,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性因素之间存在着几个方面的关系:1.由于非地带性因素是叠加在地带性因素之上的,从而使得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完整、不鲜明。

森林生态学 名词解释

森林生态学 名词解释

森林生态学名词解释森林生态学:研究以树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适应:生物在环境中,经过生存竞争而是形成的一种适合环境条件的特性与性状的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适合度:是衡量一个个体存活和繁殖成功机会大小的尺度和指标光周期现象:动植物长期生活在具有一定昼夜变化格局的环境中借助自然选择和进化从而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度变化的反应方式页面积指数:植物页面积总和与植株所覆盖的土地面积的比值黄化现象:弱光下植物色素不能形成,细胞纵向伸长,糖类含量低,植物为黄色软弱状的现象阳性植物: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发育良好,而在荫蔽和弱光下生长发育不良的植物,叶子排列稀疏,角质层发达,在单位面积上气孔增多,叶脉密,机械组织发达,光补偿点较高,光合作用的速率和代谢速率都比较高,生长速度快。

阴性植物: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生长,不能忍耐高强度光照的植物,多生长在潮湿背阴或密林的下部,阴性植物枝叶茂盛,没有角质层或很薄,气孔与叶绿体比较少,叶绿素a/b值小,光补偿点较低,其光和速率和呼吸速率都比较低,抗高温和干旱的能力较低。

耐荫植物:对光照具有较广的适应能力,既可以在强光下良好生长,又能忍受不同程度的遮荫。

耐荫树种:能忍耐庇荫,林冠下可以正常更新,如云杉冷杉阳性树种:只能在全光照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育,不能忍耐庇荫,林冠下幼苗不能生长,不能完成更新过程,如白桦,杨树。

中性树种:介于两者之间的树种,如红松,水曲柳。

春化过程或春化作用某些植物的开花结果需要一定时间低温的刺激,这种需要经过低温阶段才能开花的过程称为。

脱春化:春化作用在未完全通过前,因高温处理而解除。

抗春化:植物在春化前热处理会降低其随后感受低温的能力,这种作用称为。

节律性变温:我们称温度这种有规律的季节性变化与昼夜变化为。

临界温度:温度低于一定的数值生物便会因低温而受害这个数值便称为。

温周期现象:生物对昼夜变温与温度周期性变化的反应。

物候:生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节律性的变化形成了与此相适应的发育节律物候学:研究生物的季节性节律变化与环境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气候图:表示气候特征及气候要素时空分布的图件,分为平面图,剖面图和单站图。

潮土

潮土

(七)灌淤潮土
• 主要分布于干旱、半 干旱地区,人为引水 淤灌而成。为潮土与 灌淤土之间的过渡亚 类。主要特征是:表 层灌淤层厚20~30cm, 灌淤层之下仍保持原 潮土剖面形态特征, 其理化性质、肥力状 况与粘质潮土相近。
• 它是潮土土类中面积最大的亚 类,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及 汾、渭河河谷平原。是中国北 方主要的农业土壤之一和重要 的粮棉生产基地。该亚类相当 于美国土壤分类中的冲积新成 的半干润淡色始成土,联合国 土壤分类中的饱和始成土。潮 土母质起源于西北黄土高原, 多系富含碳酸钙的黄土性沉积 物,故又称为黄潮土或石灰性 潮土。地下水埋深:旱季多在 1.5~2m,或更深;雨季在1.5m 以上,矿化度1g/L左右。根据 沉积物的成因及属性特点,将 黄潮土分沙质潮土、壤质潮土 及粘质潮土三个土属。 • 主要特征: • 1、有Apk-Ap2-BCk-Cgk剖 面构型。 • 2、富含碳酸钙,若其为粘质土 则偏高,沙质土偏低,是中性 至微碱性反应。 • 3、可溶性盐分含量<1g/kg。 • 4、土壤养分含量、耕性、水分 物理性质、生产潜力等与土壤 质地及剖面构型有关。以壤质 潮土肥力性能最好。
2、成土条件 潮土的主要成土母质多为近代河流冲积物, 部分为古河流冲积物、洪积物及少量的浅 海冲积物。 潮土分布的地形平坦,地下水埋深较浅, 土壤地下水埋深随季节性干旱或降水而发 生变化。 潮土的自然植被为草甸植被,但由于该 地区农业历史比较悠久,因此受耕作的影 响很大。
潮土的亚分类
(一)潮土(黄潮土)
(五)碱化潮土
• 碱化潮土面积小,是潮土与瓦 碱土之间过渡性亚类。零星分 布于浅平洼地或槽状洼地的边 缘。多为脱盐或碱质水灌溉所 引起。主要的土壤属性特征如 下: 1.表土有碱化特征,土表0.5~ 3cm厚的片状结壳。结壳表面有 1mm厚的红棕色结皮,结壳下 有蜂窝状孔隙,有游离苏打。 亚表土间有碱化层或碱化的块 状结构。 • 2.盐分化学组成以重碳酸钠为 主,呈碱性反应,pH高达9.0以 上。 • 3.碱化度在5%~15%间。 • 4.矿质颗粒高度分散,土壤物 理性质不良。 • 5.土壤养分除钾素含量较高外, 余者均属低量水平。速效磷为 极低,多<3mg/kg乃至痕迹含量, 有机质一般<5g/kg。

第四章沙漠地区的土壤

第四章沙漠地区的土壤

夏以西地区
砾石含量大 植被多为小 灌木和灌木 荒漠类型
棕漠土剖面 灰漠土剖面 灰棕漠土剖面
四、沙漠地区的非地带性土壤
风沙土:是风沙
地区风成沙性母
质上发育的土壤 ,分布在整个干 旱、半干旱地区
四、沙漠地区的非地带性土壤
流动风沙土:新月形沙丘、 沙丘链及复合形沙丘形态, 无分层特征。稀疏植被:先 锋植物(沙米、沙竹、杨柴 等)
的变化,呈规律性分布的土壤 ,如草原地带的黑钙土、栗钙 土、荒漠草原地带的棕钙土、 灰钙土及荒漠地带的灰漠土等
一、有关土壤的基本概念
非地带性土壤:在每个气候带里也存在着地带性 土壤还没有很好发育的非地带性土壤,早期的幼 年土或成土过程受阻的土壤,如冲积土和风沙土 隐地带性土壤:发育过程受局部因子的控制,改 变了气候和植物对其形成的作用,而与地带性土 壤不同的土壤,如沼泽土和盐碱土。
半固定风沙土:植被盖度1530%,有薄层结皮,有机质染 色明显。 固定风沙土:植被盖度40%以 上,呈浅灰棕色。
四、沙漠地区的非地带性土壤
草甸风沙土:隐 地带性土壤,是 风沙土与沼泽风 沙土的过渡类型 ,一般在地下水 位较高的丘间低 地形成。主要分 布在内蒙古及西 北地区的河谷平 原、沿河两岸。
四、沙漠地区的非地带性土壤 沼泽土:湿润丘间地 的低洼部位,地下水 或出露,沙柳、芦草 、苔草等植物,土壤 透气不良
四、沙漠地区的非地带性土壤
盐渍土:旱盐土 、草甸盐土、沼 泽盐土、碱化盐 土、滨海盐土 主要分布在干旱 、半干旱和亚湿 润干旱区,三北 地区为盐渍土集 中分布区,占该 地区面积5.3%。
三、沙漠地区的地带性土壤
棕钙土:介于栗钙土与漠 土之间,主要分布与内蒙 古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西 部,北疆准噶尔盆地

第七章沙漠地区的土壤及地貌

第七章沙漠地区的土壤及地貌

第七章沙漠地区的土壤及地貌五节:沙漠地区的地带性土壤、沙漠地区的非地带性土壤、我国沙漠地区的土壤分区、沙漠地区的土壤资源、我国沙漠地区的地貌。

第一节沙漠地区的地带性土壤荒漠土、干旱土。

荒漠土(一)荒漠土的概念、分布、成土过程及其特征1、概念荒漠土:也称漠土、漠境土,系指在漠境地区所发育的地带性土壤。

2、分布荒漠土广泛分布于温带和热带漠境地区,世界荒漠土约占大陆面积的l0 %,主要分布在6 个地区。

非洲撒哈拉大荒漠:620万km2;大洋洲荒漠280:万km2 ;中亚大荒漠:220万km2 ;阿拉伯大荒漠:120万km2 ;南美洲大荒漠:万100km2 ;美国西南部大荒漠:90 万km2 。

3、荒漠土成土过程的特点①生物累积过程显著削弱(与干旱土相比),缺乏明显的腐殖质层。

荒表面发生了明显的漆皮化、龟裂化过程,并形成特有的荒漠结皮。

②土体很薄,并表现为“原始性”。

③由于降水稀少,土体中各种元素基本上不发生移动或移动极弱,CaC03在表层聚积,较易移动的石膏和易溶性盐类也淋洗不深。

④土壤剖面的发生层次比较明显,从上到下依次为:聚集石灰的表层、石膏聚集的中层和累积易溶盐的底层。

“三化一积累”:漆皮化、龟裂化、砾质化和碳酸盐的表聚化,以及石膏易溶性盐分的累积是荒漠土形成过程的基本特点。

4、荒漠土的共同特征①土壤的组成与母质非常近似,腐殖质含量很低,通常在0.5 %或0.3 %以下。

②地表多砾石、龟裂,土壤表层为孔状结皮层和结皮下的鳞片状层;亚表层具有“黏化”和“铁质化”的红棕色紧实层。

③土层中普遍含有石膏和较多的易溶性盐类。

(二)我国的荒漠土我国沙漠地区的荒漠土广泛分布于西北干旱地区,以新疆、甘肃、青海和内蒙古西部最为集中,区内气候极端干旱,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不少地区还不足50mm植被稀疏简单,有些地段甚至无高等植物,植被覆盖度一般在10% 以下。

我国荒漠土可分为三个地带性土类:棕漠土:代表暖温带的荒漠土壤灰棕漠土:代表温带的荒漠土壤灰漠土:是温带荒漠边缘的过渡性土类,它反映荒漠土壤略较湿润的形成特点,既有荒漠土壤成土过程的特征,又兼有草原土壤形成过程的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化性质
合理利用
目前,白浆土已大部开垦为农田,种植大豆、玉米、谷子、 小麦等,有灌溉条件也可栽培水稻。白浆土植物营养元素总 贮量不高,除表层外,各层质地较为粘重,透水通气性差, 耕性不良,土壤缺乏保水供水和缓冲调节水分的能力。开垦 以后有时出现表土侵蚀或养分失去平衡,土壤变紧等问题。 因此,在改良方面必须不断增加土壤营养物质,并采取适当 措施改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如增施有机肥料(农肥、草炭、 绿肥粉)、客土掺砂、深松耕作,秸秆还田等措施。同时要 搞好排水以防内涝,但也要注意蓄水防旱。
成土过程
水分饱和或临时积水时,土壤上部土层处于还原状态, 土壤矿物中一部分高价铁锰被还原为低价铁锰,并从 土体中游离出来。 一部分缓慢下渗,进入下部氧化性土层,使低价铁锰 被氧化为高价,并以铁锰结核的形式固定下来; 一部分缓慢测流,使低价铁锰随水移出滞水层。
土壤亚表层脱色,成为白色或淡黄色土层,即白浆层
剖面构型
Ah—Ecs—Bts—C
腐殖质层(Ah)厚10~20厘米,黑色,湿润,植物根系密集。 白浆层(Ecs)厚20~40厘米,干时灰白色,湿时淡黄色,片 状结构或无结构,土层紧实,含有大量小型铁子,层次向下 过渡明显。 淀积层(Bts)呈暗棕色或棕色,质地粘重而坚实,以小棱柱 状结构为主,在裂隙或结构面上有暗棕色的胶膜及白色的二 氧化硅粉末。 母质层(C)呈棕色或黄棕色,白色粉末及胶膜减少,黑色 铁锰斑块增多。
成土过程
形成一般不受气候条件的限制,只要具备潮湿 积水的条件均可。
在山地多见于分水岭上碟形地,封闭的沟谷盆地, 表层泥炭化 河湖相沉积物 冲积扇前或扇形地间的洼地。 地表长期积水 成土母质多为河湖相沉积物,质地粘重,透水性差, 相对低洼的地 容易造成地表积水或过湿。 形或永冻层 植被多为喜湿性植物,沼泽植物。 下层潜育化
碱土是指土壤胶体吸收了大量的交换性钠,使土壤反应呈碱性 的土壤。 成土过程是土壤胶体吸附交换性钠的过程,即碱化过程。 盐土可以通过脱盐过程可以发生碱化过程而形成碱土。 碱土面积较小,零星分布在碳酸盐草甸黑钙土地区的低地与河 漫滩上,多与盐土及盐化草甸土呈复域存在。
合理利用
盐土和碱土性质很差,只能生长少量耐盐碱的植物,植被 稀疏,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 盐土的改良是一项复杂的生态建设工程,必须是抗旱、治 涝、治盐相结合,因地制宜的针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采取生物的、工程的综合性措施进行治理。种植绿肥,增 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也可以减少土壤蒸发作用,抑 制土壤积盐。 • 碱土施用石膏改良,但改良碱土不能依靠单一的化学改 良剂,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才能奏效。增施有机肥,深耕 掺砂,客土改良,施加泥炭,种植绿肥和牧草等措施都能 改善土壤碱度,改良土壤结构,是改良碱土不可忽视的基 本方法。
合理利用
本区沼泽土分布面积最广,是尚未充分利用的土地资 源,开发潜力很大,只要采取相应的改良措施,就可 以成为发展农、林、牧业的重要基地。 沼泽土的主要问题是水分过多,通气不良,植物养分 不平衡。对缺乏泥炭累积或泥炭不多的沼泽土,经过 排水或综合水利土壤改良措施以后即可垦殖。沼泽土 生长着有价值的植物,如小叶樟,可用做割草地或放 牧地,芦苇是优质的造纸原料。沼泽土中的泥炭,是 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在农业、工业、医药卫生等方 面都有广泛用途。
盐渍土分布范围ຫໍສະໝຸດ 盐渍土包括各种盐土和碱土。
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中西部,以安达为中心,包 括松辽分水岭的内流地区广为分布,而且盐渍化程 度较强。西辽河沿河冲积低地、砂丘间低地、封闭 洼地及古河道沿岸亦有分布。各种类型的盐渍土常 呈斑状分布于黑钙土和草甸黑钙土之中。
盐土是指含有一定数量可溶性盐的土壤。 成土过程是易溶性盐在土壤表层或土体中发生累积的过程, 即盐化过程。 盐土在东北平原多呈斑状分布。
合理利用
草甸土比较肥沃,水分与养分都比较丰富,通气性 和透水性良好,有发展农、牧业的生态环境。适种 多种作物与蔬菜,在有灌溉条件的地方适于发展水 稻生产。草甸土分布区是东北主要粮食基地之一, 为了不断提高此种土壤肥力,应采取防洪排涝,增 施肥料等措施。
沼泽土
分布范围
沼泽土在本区分布比较普遍,有些地方还相当集中。沼泽 土的分布,有由寒温带向温带、由东部湿润区向西部干早 区逐渐减少的趋势。 地区: ①三江平原与兴凯湖以北的低湿平原,沼泽土集中连片; ②大兴安岭中、北部,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地,呈片状及带 状分布,表层多有泥炭累积; ③黑龙江、松花江的泛滥平原以及嫩江下游一带,多呈带 状分布,表层多无泥炭累积。


我 们 共 同


的 家 园
白浆土 草甸土 沼泽土
半水成土壤 水成土壤系列 水成土壤 盐渍土壤系列
盐渍土
白浆土
分布范围
是一种滞水潴育性的半水成土壤。
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两侧,但以东侧为多,
从海拔四五十米到七八百米都可见到白浆土。
成土过程
母质黏重 气候属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类型。
地形平坦 成土母质多是组成比较均一的第四纪河湖粘土沉积物。 排水不畅 地形是平原、河谷阶地、山间谷地和盆地、山前台地以及部分 周期性土壤滞水和地表积水 季节冻层 熔岩台地,地表平坦、坡度小。 存在时间长 降水集中 植被多喜湿性种类。 土壤表层草甸——潴育——淋溶 即白浆化过程
草甸土
分布范围
是在草甸植被覆盖下受毛管上升水浸润发育而 成的一种半水成土壤。
在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等地有较大面积分布,它主要集 中在松花江、黑龙江及其主要支流沿岸的河漫滩及低阶 地中的低洼地排水不良地段,多呈狭带贯穿于各种地带 性土壤之中。
成土过程
具有腐殖质累积过程和潴育化过程。
由于受到地下水浸润,草甸草本植物生长茂盛,且 根系多集中在表层,植物每年留给土壤大量有机残 体,由于湿度大,有机残体在嫌氧条件下,生成大 量腐殖质。 草甸土深受雨季和旱季的影响,地下水位频繁升降, 土体中氧化还原过程交替进行,形成潴育层。 潴育层之下经常受潜水作用,常处于还原状态,形 成潜育层。
非 地 带性 土壤
1.白浆土 2.草甸土 3.沼泽土 4.盐渍土
非地带性土壤是指在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某些地方
性因素(地形、母质、地下水、地球深部因素等)在一定 阶段内控制着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土壤性质,并可以发生在 不同自然地带中的土壤。
根据制约非地带性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将其划分为水成土 壤系列、盐渍土壤系列、岩成土壤系列、变性土壤系列、 高山土壤系列五个系列。
剖面构型
Ah—Bg—G
腐殖质层(Ah)的厚度一般在20~50厘米,向下过渡明显。
颜色较深,呈黑色或暗灰色,腐殖质含量高达5%~8%,表层 结构较好,多为团粒结构或粒状结构。 潴育层(Bg),即氧化还原层,腐殖质含量少,有较多的 锈斑或铁锰结核 潜育层(G),呈灰蓝色。
理化性质
腐殖质的含量比较丰富,表层大多在3%~ 6%,最高 在10%以上,1米以下的土层为1%左右。腐殖质组 成以胡敏酸含量较高。氮、磷、钾含量亦丰富。 呈中性反应,pH值7.0左右。西部平原大部含有碳 酸钙,最大含量可达10%,pH值高达9~10。在东部 黑土地带中的草甸土,常呈微酸性反应,pH值 5.5~6.5。 代换性盐基组成中,以钙、镁离子占优势,盐基饱 和度在70%~80%以上。
理化性质
剖面构型 H——G
泥炭层(H)含大量水分,可高达
80%—95%。泥炭的透水性差,导热性也 很差,冬季冻结和春季融化都很缓慢。 泥炭含有大量有机质,一般为50%—60%, 腐质酸含量较高,一般为20%—40%,含 氮量一般为1.5%—2.0%,酸度pH5.5— 6.5。 潜育层(G)一般质地黏重,土体坚实, 常显浅绿色、浅蓝色,有机质含量很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