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高中地理第3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节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整合提升鲁教版选修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水污染及其防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水污染及其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9345df2be45c3b3567ec8b8e.png)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水污染及其防治一、知识讲解1.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下图)。
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
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解析高位虾池在养殖、换水和排水的过程中,都会出现渗漏,会导致土壤盐分增大,附近地区会出现土壤盐碱化;海水下渗的过程中也会导致地下水盐度升高,影响水质,从而影响到当地的地表植物的生长。
排向海洋的水体中含有大量的食物残渣和虾的粪便,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海中,会导致附近海域海水的富营养化,影响海洋水质和海洋生物,从而间接影响到人类的正常生活。
答案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碱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
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下图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
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优而著称。
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泉的水源补给区。
近年来,泉水受到污染,部分污染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
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原因。
解析危害主要从人体健康和农业两个角度分析。
太湖平原人口、城市集中,水质下降危害人体健康;用受污染的泉水灌溉农田,会降低农产品质量。
原因主要从地下水的循环速度、人工干预的难度和区域联动等方面分析。
答案危害:泉水(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人饮用受污染的泉水会危害身体健康;引用受污染的泉水(地下水)灌溉,会污染土壤,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污染物超标)。
原因:泉水(地下水)(更新速度慢),自然净化周期长;(深埋地下,)人工净化困难;涉及地区广,需区域联动共同治理。
三、跟踪训练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现在滥用抗生素成了一道世界性的难题。
2014年10月,科研人员在我国的主要河流——海河、长江入海口、黄浦江、珠江、辽河等河流的部分点位中都检测出了抗生素。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环境污染课件鲁教版选修6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环境污染课件鲁教版选修6](https://img.taocdn.com/s3/m/fb8d5089bb68a98271fefaf0.png)
第一节 环境污染
第三单元 环境污染与防治
学类型。
通过案例的剖析,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直接和间接危害,
学习案例分析的方法。
通过了解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增强保护环境
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一、环境污染及其类型 1.环境污染 (1)概念:是指__人__类__活__动___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从而有 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2)成因 ①进入环境的废弃物浓度或数量超出环境的__自__净__能__力___。 ②废弃 物有害于人类及其 他生物的 ____正__常_____生存与发展 时,就造成了环境污染。
三、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 1.我国环境污染的发展 我国的环境污染,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而不断加剧。
20 世纪 50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
年代初期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以来
环境污染 问题并不
__突__出__
环境污染问题开始突 现,但污染范围仍主要 局限在_城__市___地区,危 害程度也有限
(1)按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分类,太湖蓝藻大暴发事件属于 ________。 (2)试分析太湖每年出现蓝藻现象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 (3)有专家对太湖污水处理提出如下治理方案:把环太湖污水 集中起来,经过预处理后,穿越南通,送到黄海边生长着芦 苇等植被的滩涂,最后排入大海。请你评价该方案的优缺点。 (4)简述我国治理湖泊污染的具体对策。
水质恶化的现象
概念
原因
危害
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 其污染物质的来 造成有害
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 源主要有工业和 物质在植
土 壤,其数量超过了土壤 城市废水及固体 物体内积
壤 的自净能力,而使土壤 废弃物,农药和 累,进而通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 学习笔记 第三章 第三节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 学习笔记 第三章 第三节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https://img.taocdn.com/s3/m/1c5ea164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ac.png)
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学习目标 1.运用图文资料,说明不同区域生态退化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及其对国家生态安全的危害。
2.通过实地调查或观看影像,说明生态修复、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方式和效果。
3.结合实例,分析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措施对国家生态安全的意义。
目标1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1.产生原因:随着工业化进程和人口快速增长,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破坏不断________。
2.表现:________________、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等。
拓展延伸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生态问题主要分布区人为原因自然原因防治措施森林破坏东北、西南、华南滥垦、滥伐,超出了森林抚育更新的能力森林火灾等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草原退化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过度放牧、垦殖气候干旱、降水减少退耕还牧、封育草场、舍饲养畜湿地萎缩三江平原,湖滨、海滨环境污染、围湖(海)造田、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向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沼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退田还湿生物多样性锐减林区、草原、近海海域人类的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土壤侵蚀(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东南丘陵人口稠密、过垦严重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多暴雨退耕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土地西北、华北过度开垦、过度放牧、降水少、气候干多途径解决生活用能问题;荒漠化半干旱区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旱、蒸发旺盛严禁乱砍滥伐;上下游统一分配水资源;合理放牧3.影响(1)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影响(2)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生态退化的危害是逐步累积的,一旦严重到某种程度,就会动摇国家安全的自然环境基础,演变为威胁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_。
4.措施:设定不同的________________、环境质量及资源利用保护目标,并相应地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
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
![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https://img.taocdn.com/s3/m/c8b38ca5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48.png)
例二:
铊中毒是机体摄入含铊化合物后产生的中毒反应。铊的毒性高于铅、汞等金属元素,与砷相当,其对成人的最小致死剂量为12mg/kg体重,对儿童为8.8~15mg/kg体重。铊中毒的典型症状有:毛发脱落、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损伤等。铊中毒者的手甲上通常都留有米氏线。铊具有强蓄积性毒性,可以对患者造成永久性损害,包括肌肉萎缩、肝肾的永久性损伤等。人体摄入铊化合物可以通过误食含铊化合物、饮用含铊水源、食用含铊果蔬、职业接触等途径。铊中毒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普鲁士蓝、二巯基丙酸钠、硫代硫酸钠等药物促进铊离子排泄;口服氯化钾溶液促进铊经肾代谢;使用利尿药加速铊排泄;使用血液灌流疗法在体外吸附清楚铊离子等。
第二节 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
我们的海洋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灾难,海洋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出现了许多环境问题。
我们从两个大方面进行分析:
汇报日期
海洋出现了什么问题?
课标要求: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运用资料,说出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
1、运用资料,说明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危害。 2、运用资料,说明海洋生态破坏问题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危害。
(二)海洋生态破坏(二)海洋生态破坏
包括海岸滨海 湿地 海岛 红树林 珊瑚礁 上升流以及大洋区等生态系统。
01
海洋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珍稀濒危物种灭绝
02
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红树林
美丽的珊瑚
被滥采后的珊瑚
1
外来物种入侵
ONE
二是对油轮进行改造 ,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漏油事件;
一是改进运输方式,比如可以铺设海底输油管道; 石油污染对海洋的影响是最大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认为:
活动:
保护海洋环境的简介
![保护海洋环境的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b95455a1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80.png)
保护海洋环境是指采取各种措施,以维护和恢复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防止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
海洋环境的保护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海洋污染的治理、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等内容。
为了保护海洋环境,人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海洋垃圾清理:组织海洋清洁行动,清理海洋中的漂浮垃圾和废弃物,减少对海洋生物
的伤害。
2.海洋保护区划设:建立和完善海洋自然保护区网络,保护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
样性。
3.控制过渡捕捞:限制捕捞量和方式,防止过度捕捞导致的渔业资源衰竭和生态平衡破坏。
4.减少污染排放:控制陆源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化工厂、船舶和城市排水对海洋的污染。
5.科学研究与监测:加强海洋环境科学研究和监测工作,掌握海洋生态系统变化情况,为
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保护海洋环境是全球性的课题,需要各国政府、国际组织、企业和公民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参与和协作,才能更好地保护海洋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海洋环境保护ppt课件
![海洋环境保护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e5fe657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e3.png)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23-12-29
目录
• 标题页 • 海洋简介 • 海洋污染现状 • 海洋污染的后果 • 海洋保护措施 • 恢复海洋生态的方法
01
标题页
标题
• 海洋环境保护
副标题:珍爱蓝色家园,共建美好未来
副标题
从我做起,为海洋 生态贡献一份力量
副标题
了解海洋生态系统 的重要性,倡导绿 色发展理念
总结词
促进海洋垃圾清理是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措 施之一,可以清理海滩、河流和近海水域的 垃圾。
详细描述
海洋垃圾不仅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还会威胁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因此,需要 采取措施促进海洋垃圾清理,清理海滩、河 流和近海水域的垃圾。同时,也需要加强宣 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减少垃圾的产 生和排放。
。
海洋中的生物种类繁多,是地球上最丰 富的生物资源之一,对维持生态平衡起 着重要的作用。
海洋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对人 类生活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海洋中含有大量的盐、碱、硫等资源, 可用于化工、制药等领域,对人类经济 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03
海洋污染现状
塑料垃圾数量
每年约有800万吨塑料垃圾进入海洋,这些塑料垃圾在海洋 中分解成微小颗粒,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
海洋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和能源 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等,这些 资源对人类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
义。
海洋中含有大量的水,约占地球 上总水量的97%左右,但可用于
人类直接饮用的水仅占2%。
海洋对全球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等方面有重要影响 。
海洋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热量储存和调 节器,对全球气候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海洋地理》知识点考点提纲(实用!)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海洋地理》知识点考点提纲(实用!)](https://img.taocdn.com/s3/m/17bade2cbb4cf7ec4bfed077.png)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海洋地理》知识点考点提纲第一节 海岸与海底地形一、海岸线和海岸带。
1、海岸线:(1)概念: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称为海岸线。
(2)海岸线变化:冰期:海平面下降,导致海岸线向海洋退缩。
间冰期:海平面上升,导致海岸线向陆地推进。
河流含沙量大:河口三角洲面积迅速增加,海岸线向海洋推进。
河流中上游修建水库,入海泥沙减少:三角洲泥沙淤积减少,海岸线被侵蚀后退。
(向陆地退缩)2、海岸带:陆地与海洋的交界地带,是海岸线向陆、海两侧扩展一定宽度的带型区域。
我国习惯上海岸带的划分:把从海岸线算起,向陆域延伸10千米,向海域延伸10-15米等深线的区域。
3、海岸类型:海岸带海岸线高潮水位 低潮水位狭义海岸带潮上带潮间带 水下岸坡海岸线 广义海岸带建港+观光旅游海滨浴场晒盐+海水养殖保护海岸4、影响因素:河流;风;风暴潮;海水(潮汐、洋流、波浪),地壳运动与海平面升降。
5、河口三角洲的形成条件:(1)河流挟带大量的泥沙。
(物质条件))(2)泥沙沉积。
①河流动力减弱,流速变缓。
如:河口地势低平、海潮的顶托等;②入海口的海底坡度平缓;③入海口的潮差小,潮流的搬运能力弱。
(3)内力作用(地壳的升降)。
一、海底的地形。
1、海底地形的类型。
(1)大陆架:从低潮线起向海洋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为止;深度小于200米;坡度缓;光照、营养物质和海洋生物丰富。
(2)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延伸的部分;200m-4000m;坡陡,水深。
(3)岛弧:大陆边缘与洋盆的过渡地带,分布于大陆坡的前缘,弧形分布。
(4)海沟:岛弧的外缘;一般是大陆坡与洋盆的分界线;水深超过6000米;剖面呈“V”形;(5)洋盆:海沟与洋中脊之间;4000m-6000m ;深度大,地壳活动相对稳定,地形平坦。
(6)洋中脊:大洋中心;中轴为裂谷;生长边界;形成海岭。
2、海底地形的成因。
(1)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的形成: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挤压(消亡边界),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在大洋板块的前沿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发展战略第三节海洋权益与我国海洋发展战略课后习题含解析第二册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发展战略第三节海洋权益与我国海洋发展战略课后习题含解析第二册](https://img.taocdn.com/s3/m/31c4cb77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a1.png)
第三节海洋权益与我国海洋发展战略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读图,完成1~2题。
1。
海域①是()A.内水B。
毗连区C.公海D.领海2。
专属经济区包括()A。
②③B。
②④C。
①④ D.③④1题,海域①位于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为沿海国的内水。
第2题,②为领海,③为毗连区,③④为专属经济区。
A 2.D自古以来,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我国固有的领土.读我国钓鱼岛附近地形及剖面图,完成3~4题。
3.有关钓鱼岛的叙述,正确的是()A.钓鱼岛在清朝初期已属中国B.是琉球群岛的组成部分C。
面积约7。
3平方千米D。
是台湾省的附属岛屿4。
从地质构造上看,钓鱼岛()A.地处东海大陆架B。
其东侧是大陆架C.处在太平洋板块D。
处在冲绳海槽和北小岛及附近一些岛礁等组成,总面积约5。
69平方千米。
自古以来,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在历史上,明朝初期钓鱼岛就已明确属中国所有。
在地质构造上,钓鱼岛地处水深不足200米的东海大陆架,是我国台湾岛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向东与琉球群岛之间以水深2000多米的冲绳海槽相隔。
钓鱼岛不是琉球群岛的组成部分,而是我国台湾省的附属岛屿.。
D 4.A伊斯坦布尔港是土耳其的最大海港,中国某集团2015年9月16日收购了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港Kumport集装箱码头约65%的股份。
由于土耳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中国政府正在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未来港口集装箱物流服务需求具有较强增长潜力。
据此完成5~6题。
5.伊斯坦布尔港成为该国最大港口的原因是()①地理位置优越,联系亚非两大洲②扼守直布罗陀海峡,是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③以伊斯坦布尔市为依托④经济腹地广A.①②B。
③④C。
②④D。
①③6.中国收购Kumport集装箱码头,将带来的最主要影响是()A。
完善土耳其在全球的港口网络布局B。
促进西亚各国经济文化一体化C.激活沿线国家港口贸易D。
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练习:1.3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练习:1.3环境问题及其危害](https://img.taocdn.com/s3/m/36f0ab72b0717fd5360cdce7.png)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下图为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示意图。
据此回答1、2题。
1.海平面上升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A.酸雨B.雾霾C.臭氧层空洞D.全球气候变暖2.关于上述环境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A.造成该问题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B.该环境问题可能使高纬度农业增产C.该环境问题对人体呼吸道危害较大D.该环境问题可能造成皮肤癌患者增多【解析】1选D,2选B。
第1题,图示海平面上升反映的环境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酸雨、雾霾、臭氧层空洞是人类生产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但不是海平面上升的原因。
第2题,上述环境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造成该问题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该环境问题可能使高纬度地区气温升高,热量充足,农业增产;该环境问题对人体呼吸道危害小;可能造成皮肤癌患者增多的是臭氧层破坏。
渡渡鸟是一种不会飞的鸟,生活在印度洋的毛里求斯岛;这种鸟在被人类发现后仅仅200年的时间里,便由于人类的贪婪彻底绝灭。
2016年8月,世界保存最完整的渡渡鸟骨拍卖值440万。
据此完成3、4题。
3.渡渡鸟的彻底绝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属于( )A.环境污染问题B.社会治安问题C.资源衰竭问题D.生态破坏问题4.产生该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污染物大量排放B.自然环境的迅速演化C.人类对资源的过度掠取D.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解析】3选C,4选C。
第3题,渡渡鸟由于人类的贪婪彻底绝灭,渡渡鸟作为一种资源被人们过度利用而消失,故属于资源衰竭问题。
第4题,该环境问题是生物多样性减少,人类对资源的过度掠取是造成生物资源衰竭的主要原因。
水华是指淡水水体中因氮磷等营养物质富集,使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某校地理实践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甲湖流域西部地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蓝藻水华的发生最早记录可追溯到19世纪末。
1980年以来,甲湖蓝藻水华频发,富营养化严重。
2018年初,甲湖流域开始全面实施河长制和湖长制,统一规划综合整治流域水体。
海洋污染的定义分类抑制海洋污染保护海洋措施宣传课件PPT
![海洋污染的定义分类抑制海洋污染保护海洋措施宣传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6007a546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ee.png)
首先
保护海洋也要从点滴小事做起从我们身边做起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必须遵守有关禁止乱扔各种废弃物的规定,把废弃物扔到指定的地点或者容器内,特别是不要乱扔废电池,因为一节废电池中所含的重金属,如果流到清洁的水中,它造成的污染是非常厉害的。
第二
应该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饮料杯、泡沫饭盒、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用陶瓷杯、纸饭盒、布袋和普通竹筷子来代,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垃圾的产生。减小了海洋垃圾的来源。
我国的治理措施
建立健全海洋法律体系与管理体制。制定一系列海洋和涉海法规,国务院及国家有关部门也制定了一系列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这些涉海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对促进我国海洋管理和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我国逐步建立了海洋综合管理制度。
抑制和防止海洋污染的措施。
防止和控制沿海工业污染物污染海域环境
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防治污染和破坏,使之更适合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措施。它是我国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类持续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前提和保证。防止、减少和控制海洋环境污染的措施,包括防止来自陆地污染源、海底活动、倾倒废弃物、“区域”内活动、船舶、大气的污染,以及防止兴建海岸工程造成的污染损害
抑制和防止海洋污染的措施。
抑制和防止海洋污染的措施。
栽培海藻群体特别具有减低富营养化的潜力,大力发展海藻栽培来调节养殖环境中动植物生态平衡,是解决上述问题有希望的途径,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科学性的设想和理念。
为确保我国海洋环境减少污染,在加强监测预报的同时,应大力开展海洋污染机理与防治方面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第三
不要随意捕杀海洋生物,有些动物可能是世界的濒危品种,也许你不是有意的,但是,你的一个不小心可能会使一个物种灭亡。
鲁教版自我小测验高中地理同步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三节海洋环境保护
![鲁教版自我小测验高中地理同步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三节海洋环境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f3504697b52acfc788ebc92a.png)
第三节海洋环境保护自我小测夯基达标1.沿海核电站污染近岸水域,因为它向海洋排放()A.重金属B.热水C.粉尘D.废气2.保护近海环境,应采取的对策是()A.加强宣传、加强立法、严格管理B.控制水产养殖,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C.增大资金投入,扩大生产D.禁止过度捕捞,实行“伏期休渔管理”3.关于海洋污染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海水的扩散、稀释、氧化、沉降作用能快速并无限度地将污染物加以分解与消化B.海洋污染物主要来自陆地上的生产过程C.海洋污染物能通过食物链富集作用损坏人类自身D.施入农田的农药、化肥能最终进入海洋4.造成石油污染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沿海石油工业B.海上运输C.海上采油D.核电站排放5.关于赤潮的说法,正确的是()A.形成赤潮的生物尽管不同,但赤潮的颜色通常仅呈现出红色B.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唯一原因C.一周内水温突然升高2 ℃以上,是赤潮发生的先兆D.赤潮的发生与海水养殖无关6.下列属于海洋环境保护的原则的是()①可持续发展原则②以防为主原则③统筹兼顾原则④国际合作原则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下列可监测、监视海洋污染的技术有()①遥感技术②地理信息系统③全球定位系统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8.下列属于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从事的活动有()①科学实验②科普及环境教育③考察④旅游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9.下列现象可能有利于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的是()A.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B.我国每年在近海实行“休渔期”C.大面积的围海造田D.核电站向海洋排放冷却水10.关于海洋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洋渔业生产不可能破坏海洋生态环境B.油轮石油泄漏是海洋污染物质的最主要来源C.海洋污染物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D.海洋污染集中在远洋地区11.如果原油泄漏,采取的措施是()A.出动清理原油船只,吸取漏出原油B.想办法让泄漏的原油快流到其他海域C.点火烧油,以免在海洋表面形成油膜,污染海洋生态环境D.海洋面积广大,原油泄漏完全不用理睬12.读“1996年渤海水体污染范围和渤海湾水域水质污染指数年度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学案:第三章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学案:第三章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c42d266a0116c175e0e4886.png)
衡石量书整理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课程标准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1.举例说明生态退化的类型、危害及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说明生态修复的目的和类型,正确认识人地关系,树立因地制宜的思想。
(人地协调观)3.结合实例,理解自然保护区的类型、保护对象及主要分布区,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区域认知)4.通过实地考察或查阅资料,初步认识我国设立的自然保护区的特点。
(地理实践力)必备知识·素养奠基一、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1.生态退化:(1)原因:随着工业化进程和人口快速增长,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破坏不断加强,导致生态退化。
(2)类型: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等。
(3)特点:长期渐进、不同区域表现各异。
[辨一辨]下列图示是否属于生态退化?(在括号内打√或×)2.生态退化的危害:3.生态退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1)影响:生态退化一旦严重到某种程度,就会动摇国家安全的自然环境基础,演变为威胁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长久稳定的区域乃至国家安全问题。
(2)解决措施。
二、实施生态修复1.生态修复:(1)含义:是指利用自然环境自身恢复能力或辅以人工措施,使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趋向良性循环。
(2)类型。
类型含义自然恢复消除或减少人为干扰,使未完全崩溃的生态系统依靠自我调节能力,逐步恢复,维持其可更新能力人工修复采取一定的生物、工程等措施,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或帮助丧失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安全水平,其中见效快、成效好的是工程治理措施2.我国开展生态修复工作的主要成就:[判一判] 判断下列实例属于自然恢复的是①③⑤⑥。
①沿海及江湖实行的休渔制度。
②黄土高原的植树造林。
③退化草场的围栏封育。
④盐碱地的水系整治。
⑤退耕还湖。
⑥林区进行的封山育林。
三、建立自然保护区1.自然保护区的含义:自然保护区指对自然界中有代表性的保护对象所在的区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章末整合提升3第3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章末整合提升3第3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f69806e2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bc.png)
不利因素举例 气候干旱,风力大,蕴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危险;水 土流失与降水集中、多暴雨有关 丘陵、山地陡坡随意开垦,易导致水土流失;地势 低洼区,地下水位高,易盐渍化 黄土垂直节理发育,易水土流失 河流径流量大,侵蚀作用强 热带雨林区营养物质集中在生物体内,一旦破坏很 难恢复;干旱区植被稀少,生态脆弱
突发环
源头防范、
环
重损害
境事件
事中风险控
境
诱发环境群体性事件,使环境安全问题转化为公
制、事后治
污
共安全问题,威胁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
理等环节采
染 污 染 物 高浓度的污染物跨国传输,威胁输入国安全;跨
取措施抑制
跨 国 转 境转移方式输入污染物会引发冲突,影响双方国
跨国污染
移
家安全
环境安全问题
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C.增加农业生产的产量
D.全球升温有利于人体的健康
[解析] 第(1)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温升高,冰川退缩,冻土融
化,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内陆湖泊水量减小,故选A。第(2)题,全
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A对。部分地区降水
量减少,会加剧干旱,B错。导致农业生产受到影响,C错误。对于人
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章末整合提升
网络构建•统全局 专题突破•提素养 真题演练•悟高考
网络构建•统全局
专题突破•提素养
专题一 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环境安全问题
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应对措施
在短期内严重威胁生命财产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
从污染物的
使区域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在短期内受到严
典例展示
例题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北纬 21°10′~22°40′,东经99°55′~101°50′,属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湿 润区。由于入射角高,冬至时太阳高度角最低为45°,本区热量丰富, 终年温暖,四季常青,具有“常夏无冬,一雨成秋”的特点。一年分为 两季,即雨季和旱季。
高考地理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含答案)
![高考地理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dd7d44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d3.png)
6.2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一、选择题2010年5月5日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因油港油库破坏而流入海湾的原油多达65万至70万桶。
海面漂浮着一层厚厚的浮油,海水几乎掀不起浪来,只能像泥浆般涌动着,发出汩汩声。
波斯湾的海鸟身上沾满了石油,无法飞行,只能在海滩和岩石上待以毙命。
其他海洋生物也未能逃过这场灾难,鲸、海豚、海龟、虾、蟹以及各种鱼类都被毒死或窒息而死,成为这场“战争”的最大受害者。
海湾是较封闭的生态环境,水域浅,海水流动缓慢,一旦发生大规模的石油污染事件,将会导致生态平衡失调。
专家们认为,墨西哥湾如果要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至少需要100年的时间。
据此回答1~2题。
1.石油污染成为日益突出的海洋污染问题,下列海域污染严重的是①沿海水域②海上航道沿线③海上石油产区④石油输出港附近海域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2.石油污染除了会造成海域内动物的死亡外,还会①破坏海滨娱乐场②造成海岸环境退化③造成生态破坏④使海水富营养化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3.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的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红、紫等颜色,并对生物造成危害。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B.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C.在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D.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21世纪是向海洋进军的时代,近年来我国海洋污染却有不断加重的趋势。
据此回答4~6题。
4.我国海洋的污染源主要来自A.海洋运输B.石油开采C.工业生产D.农业生产5.我国四大海域中污染最严重的是A.南海B.东海C.黄海D.渤海6.治理我国海洋污染的根本途径有①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②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③配备除污船,随时清除海上油污和垃圾④综合利用,变废为宝⑤无害化处理,实行达标排放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地表环境中各事象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当某事象发生变化时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第3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学案(知识点考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第3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学案(知识点考点汇总及配套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b76cd7166137ee06eef91836.png)
第3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一节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 1 - 第二节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 - 8 - 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 17 -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 27 - 问题研究是否应该发展核能...................................................................................... - 36 - 章末总结 ....................................................................................................................... - 39 -第一节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举例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1.了解环境安全的含义及理解的两个角度。
(综合思维)2.举例说明环境安全问题的形成及主要的表现类型。
(地理实践力) 3.结合资料分析,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综合思维)一、环境安全问题1.环境安全(1)含义:环境安全又称生态安全,是指自然环境受到的破坏与威胁处于环境或社会经济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1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课件中图版选修6
![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1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课件中图版选修6](https://img.taocdn.com/s3/m/2ff5c33225c52cc58bd6bee1.png)
【解析】A项说法太绝对,世界范围的生态环境问题大部 分在我国存在,故A项错误;青藏高原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的影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故B项错误;南方丘陵山区的主 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严重,而不是生物多样性锐减,故 C项错误;生态环境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如生态环境 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原退化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 样性减少。
二、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典型分布地区
森林破坏严重 次生盐渍化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东北林区、□32 _西__南__林__区___ □33 __华__北__平__原__、东北平原 □34 _黄__土__高__原__地__区___和南方低山丘陵区
以及云贵高原部分地区
西北地区和□35 __内__蒙__古__高__原__
中国森林数量在减少,这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 结果吗?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
【答案】应该辩证地看待森林减少与工业化的关系。森林 减少与工业化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开 发是必然的,但人类如果认识到森林的环境效益,在开发过程 中注意保护森林,加强植树造林,就不会造成森林的锐减。开 发要有一定的限度,现在的结果是过度开发,造成了森林的锐 减。
2.森林资源破坏
(1)森林资源破坏状况:对全球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的□10
__热__带__雨__林____损失尤其严重。
(2)森林资源减少的原因:林木□11 __砍__伐______、林地开荒和 开矿、□12 ___薪__柴_____采集和大规模□13 ___放__牧_____、空气污染是
造成森林减少的主要原因。
(2)生物物种减少的原因 ①人们对森林的 __乱__砍__滥__伐____导致生态环境改变。 ② 人 们 对 野 生 动 植 物 的 _过__度__捕__猎___ 、 砍 伐 和 __非__法__贸__易____,导致物种数量减少。 ③ __环__境__污__染____对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 ④大量引入的 __外__来__物__种____同土生物种竞争栖息地和食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三册:第三章第二节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三册:第三章第二节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https://img.taocdn.com/s3/m/43c34c122cc58bd63086bd87.png)
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第二节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地区的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河道纵横,湖泊星罗棋布,水质清澈、苇草肥美,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禽鸟的“天然乐园”。
黑龙江省政府将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列为全省重点的保护对象。
读图,完成1~3题。
扎龙湿地位置示意图扎龙湿地月平均降水量和径流量示意图1.关于扎龙湿地的形成条件,叙述正确的是()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③气候寒冷,地下水位低④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扎龙湿地对齐齐哈尔市环境调节能力最强的时期是()A.1月至2月B.6月至9月C.3月至5月D.10月至12月3.黑龙江省对扎龙湿地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生物多样性B.涵养水源D.美化环境1题,扎龙湿地的形成条件是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地下水位低不易形成湿地。
第2题,由图可知,扎龙湿地6月至9月降水量、径流量最大。
因此,扎龙湿地对齐齐哈尔市环境调节能力最强的时期为6月至9月。
第3题,由材料“被誉为禽鸟的‘天然乐园’”可知,黑龙江省对扎龙湿地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
2.B3.A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入海口处。
1995年,互花米草被引种到崇明东滩,由于其具有强适应性和强扩散能力,现已大面积分布于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内。
下图是崇明东滩三种主要植物群落的面积变动统计图。
据此完成4~6题。
4.崇明东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海水侵蚀B.海水沉积C.流水侵蚀D.流水沉积5.据图可知,崇明东滩出现的主要生态问题是()A.海洋污染严重B.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C.陆地向海洋扩展D.海岸遭受侵蚀6.互花米草具有适应性强和扩散能力强的特点,可能是因为它具有强大的()A.抗寒能力B.抗旱能力C.抗盐能力4题,崇明东滩位于长江入海口处,长江流经该处,水流速度减慢,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使得长江挟带的大量泥沙在此沉积,逐步形成了滩地,故崇明东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流水沉积。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章末综合提升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章末综合提升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9a8bcaf8581b6bd97e19ea56.png)
章末综合提升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 突发环境事件污染物跨国转移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生态修复建立自然保护区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碳排放全球变暖1.从环境问题到环境安全问题,再到国家环境安全问题,发生概率越来越小,危害程度越来越大。
2.突发环境事件会严重危害公众生命和健康、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发生在境内的或跨境的突发环境事件都可能威胁国家安全。
3.污染物跨国转移方式有污染物跨国传输、废弃物跨国转移、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
4.因地制宜地设定保护基准,并采取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等措施,是维护我国环境安全的重要途径。
5.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威胁某些国家的生存空间,加剧资源危机或自然灾害影响,并可能引发源于资源争夺的不同国家间矛盾与冲突。
6.碳排放等人类活动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加强温室气体减排等领域的国际合作是理性的“无悔”选择。
(一)水污染及其防治 1.水污染类型及成因(1)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体中植物、鱼类等死亡;湖泊演变为沼泽。
(2)重金属污染会使重金属通过食物链积累、传播,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3)海洋石油污染使海洋生物大量死亡;阻碍海藻光合作用,影响海洋底栖生物;石油氧化分解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
3.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发展生态农业,加强氮、磷污染防治;工业生产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推行清洁生产和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防止石油泄漏。
(二)大气污染及防治1.大气污染的主要类型、成因及其危害(三)固体废弃物污染及防治1.固体废弃物的主要类型及其危害2.城市垃圾的处理方法(1)垃圾的处理应坚持“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几种主要的处理方法比较如下表所示:两种方法。
(2)垃圾越境转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废弃物数量,尤其是有毒有害废弃物的数量、种类在日益增多,而人类对它们的处理技术水平和能力却非常有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3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2节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整合提升鲁教版选修1.运用资料,说明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危害。
2.运用资料,说明海洋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危害。
[基础·初探]一、海洋主要污染物1.来源:海洋污染物来源于陆地污染物排放,以及海洋上的生产活动和生活垃圾。
世界海洋总污染量的80%来自陆地。
1.为什么海洋污染物主要来源于陆地?【提示】目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等活动主要集中在陆地上。
2.主要污染类型(1)石油污染:主要是由于油船事故、海上井喷事故、输油管道漏油,沿海工矿企业、城市和船舶排放含油污水等造成的,目前这类污染已成为严重的世界性海洋污染。
(2)有机质和营养盐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海水中的无机氮和无机磷大量增加,使总氮和总磷含量严重超标,导致海水富营养化。
(3)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矿企业的废水、化学农药以及含铅汽油等。
(4)放射性污染、海洋热污染:核废料入海可造成放射性污染,电力、冶金、化学等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冷却尾水,是海洋热污染的来源。
2.石油污染主要分布在那些海区?【提示】结合石油污染的来源,石油污染主要集中在海上石油运输线路上,海上石油钻井平台集中海域,沿海工业城市附近等海域。
二、海洋污染的危害1.对海洋生物的危害:大量营养盐进入海洋,使海水富营养化,引起某些藻类快速繁殖,消耗水里的溶解氧,使海洋生物大量死亡。
2.对人类的危害:生物体内累积或腐化产生的毒素可通过食物链而威胁人类健康。
3.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非正常竞争导致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
4.对海洋旅游的影响:破坏旅游区的环境质量。
3.为什么赤潮主要发出在中低纬度海域?【提示】中低纬度阳光强烈、水温高,便于赤潮生物的生长,另外,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对这些海域的影响大,海水富营养化严重。
三、海洋生态破坏1.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1) 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类型:主要包括海岸滨海、河口、湿地、海岛、红树林、珊瑚礁、上升流以及大洋区等生态系统。
(2)破坏原因:海洋污染物过量和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
2.海洋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使珍稀、濒危物种灭绝(1)生物多样性的作用:保持生物多样性不仅可为人类提供食物、药品原料和能源,同时对调节、维持和稳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2)破坏原因: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海洋污染以及全球海平面变化,致使一些珍稀、濒危的海洋生物物种濒临灭绝,导致海洋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3.外来物种入侵(1) 原因:鲜活水产品广泛流通、海洋生物物种的引入、水族馆饲养外来生物、入海运河的开凿以及远洋运输船舶压舱水排放等,都可能造成外来物种入侵。
(2)影响:可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也可能导致当地自然生物群落发生根本性变化,最终爆发生态危机。
4.海洋生态破坏的原因有哪些?【提示】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都可以使海洋生态环境被破坏,自然原因有全球海平面变化、气候变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有海岸工程建设、围海造田、过度捕捞、海洋污染等。
主要的海洋环境问题净能力;二是海洋生态破坏,即在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1.海洋污染(1)污染物的来源:海洋污染物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和海岸活动,例如倾倒废弃物和港口工程建设等,也包括向沿岸海域排放污染物。
①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是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它们集中分布在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
②核电站和工厂排出的冷却水,水温较高,流入河口或海洋时,往往给海洋生物带来影响。
③施入农田的杀虫剂随雨水流进河流,或者随土壤颗粒在河口附近淤积,最终进入海洋。
④偶发性的海上石油平台和油轮事故,引起石油渗漏和溢出,造成海洋污染。
(2)污染物的主要类型从污染物类型上说,目前危害较大的海洋污染物质主要是石油、重金属、农药(杀虫剂)、有机物质、固体废物和废热水中的热能(核电站冷却水)等。
(3)海洋污染的特点污染源广,污染物质种类多,影响范围大,危害时间长,控制复杂,治理难度大。
(4)海洋污染的主要危害污染物质进入海洋,污染海洋环境,危害海洋生物,甚至危及人类健康,如日本水俣病就是食用被汞污染的鱼、贝引起的公害病。
2.海洋生态破坏除海洋污染外,人类的生产活动,例如工程建设和海洋渔业生产,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都会使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改变。
如下表所示:石油污染和监测防治由于人们对矿物燃料特别是石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使海洋石油开发运输迅速发展,导致海洋中石油溢出事件频繁发生。
在海洋石油开采活动中,石油的自然渗出和偶然发生的井喷、油污排泄等也可能造成油溢。
清理石油污染的化学物质还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2.发生石油污染的主要海域沿海工业生产和海运线上的船舶,是海洋石油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石油污染区域集中于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特别是大西洋西部和东部,北印度洋、太平洋西部,石油污染最为严重。
在浅海大陆架,珊瑚礁分布的海域,油轮容易发生触礁爆炸。
3.石油污染的危害(1)破坏海洋生态。
(2)危害渔业生产。
(3)破坏海滨娱乐场所。
(4)使整个海岸环境退化。
4.海上石油污染的防治和清除由意外事故造成的石油泄漏,因为污染迹象明显,污染物集中,危害严重,因而备受公众的关注,也是目前治理污染的重点。
(1)为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很多国家在试验新的原油载运方法。
(2)有些国家配备了除污船,用来清除港口水面的垃圾和油污。
(3)清理海上石油泄漏的主要方法有:教材71页活动渤海湾内分布的城市工业以轻工、化工为主,重工也有不少,部分海区开采石油,这些工业的排污存在着问题和一些无法避免的环境污染事件,环渤海地区的人口密集,排放的生活污水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多,渤海海域相对封闭和外海的交换较差,这些都是导致有毒赤潮的原因。
海洋环境污染2010年4月20日,位于墨西哥湾的一座海上钻井平台起火爆炸,导致约1 600米深处漏油,造成严重的海洋污染。
由于天气恶劣等原因,虽然有关方面采取多种措施控制污染蔓延,但效果均不好。
随即美国南部4州进入紧急状态,并宣布在该海域禁捕。
有关专家还担心浮油可能“侵入”大西洋,甚至漂向欧洲沿海。
下图为墨西哥湾海域示意图。
(1)该海域石油污染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美国南部4州进入紧急状态的原因是当时该海域风向为________,易造成石油污染向海岸蔓延。
(3)这次石油污染导致严重的________灾难,宣布禁捕是因为________。
(4)如果浮油“侵入”大西洋,它将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洋流)漂向欧洲沿海。
【解析】海洋污染首先危害海洋生物,然后通过海洋生物危害人类。
海洋污染范围的扩大,主要考虑盛行风和洋流。
第(1)题,海底地形有大陆架、大陆坡、深海沟、海岭、海盆等,由等深线可判断,钻井平台处海水深度超过200 mm,且变化大,坡度陡,因此可得出地形类型及特点。
第(1)题,海域石油污染难以控制与海洋环境复杂、气象多变、深海高压有关。
第(2)题,4月份进入夏季,该地风向受海陆热力性质的影响为偏南风。
第(3)题,石油污染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影响,鱼类等受污染死亡,故禁止捕捞。
第(4)题,浮油“侵入”大西洋,由洋流的分布规律可判断,随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漂向欧洲。
【答案】(1)深海环境复杂海上气象多变(2)偏南风(3)生态海洋生物受到污染(4)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课堂·小结]1.海洋环境问题主要包括( )A.海洋环境污染和海平面上升B.石油污染和赤潮C.海洋环境污染和海洋生态破坏D.赤潮和海平面上升【解析】明确海洋环境问题的基本内涵。
海洋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海洋环境污染和海洋生态破坏。
【答案】C2.海洋污染物主要来自( )A.海洋旅游业B.海洋捕捞C. 海上石油开采D. 陆地污染物排放【解析】海洋污染物80%来自陆地。
【答案】D3.下列不会导致海洋石油污染的是( )A.油船事故 B. 海上井喷事故C.海水养殖D.输油管道漏油【解析】海水养殖不会导致石油污染。
【答案】C4.可以导致海水富营养化的是( )A.核废料入海B.工业冷却尾水C.农药、含磷洗涤剂 D. 含铅汽油的使用【解析】海水富营养化主要由于海水中的有机氮和无机磷的含量增加,农药、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可以导致海水富营养化。
【答案】C5.全球第一个受海平面上升而举国搬迁的国家是( )A.新加坡B.图瓦卢C.马尔代夫D.荷兰【解析】由于人类不注意保护地球环境,由此造成的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1.1万国民面临灭顶之灾。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全国大搬迁,永远离开这块他们世世代代居住、生活的土地。
【答案】B近岸海域海洋污染严重,导致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海洋环境问题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据此回答 6~7题。
6.赤潮是由于海水中各种有机物、无机营养盐过量,导致海水富营养化而产生的一种有害的生态异常现象,频繁多发的海域是( )A.亚马孙河河口附近B.珠江口附近C.南极大陆附近海洋D.叶尼塞河河口附近【解析】发生赤潮说明该处污染较重,并且水的温度较高,所以符合条件的只有B。
【答案】B7.污染物扩散、净化速度较慢的海域是( )A.波斯湾B.几内亚湾C.墨西哥湾 D. 孟加拉湾【解析】海域污染物扩散、净化速度较慢是因为该处的海域较封闭。
【答案】A8.人类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最严重的区域是( )A. 海岸带和浅海水域B. 岛屿生态系统C. 大洋盆地D. 大陆坡【解析】人类活动集中在海岸带和浅海水域,因此这些地方也是受人类破坏最严重的区域。
【答案】A9.海湾战争期间产生的海洋污染主要是( )A.石油污染B.放射性污染C.农药污染D.重金属污染【解析】海湾战争期间大量的油井被毁坏,原油大量进入波斯湾产生的严重的海洋污染。
【答案】 A10.有关海洋生态破坏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环境的变化不会导致海洋生态破坏B.人类对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会导致海洋生态破坏C.围海造陆只是对海岸生态环境的改变,不会造成海洋生态破坏D.海岸工程建设不会对海洋生态造成影响【解析】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既有人为原因,又有自然环境变化的原因。
例如,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都会使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改变;人类对某些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物数量减少、质量降低,甚至使部分物种濒临灭绝,从而使海洋生态遭到破坏;海岸工程建设和围海造陆,通常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使海岸形态发生改变,进而破坏了海岸环境和海岸带的生态系统。
【答案】B11.读“我国渤海海域轮廓示意图”,回答问题。
(1)渤海渔业资源比较丰富,除了这里全部是大陆架浅海,还有下列原因中的( )A.海水中植物光合作用弱B.河流携带营养盐类注入海洋C.水温适合鱼类生长D.海底水生植物丰富(2)目前,人类在大陆架开发的主要矿产资源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