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厂课程设计
发电厂课设课程设计

发电厂课设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发电厂的分类、工作原理及能源转换的基本过程。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的发电厂在能源、环境及社会经济方面的影响。
3. 学生能够掌握发电厂相关的关键术语及概念,并能够运用它们分析实际案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不同发电厂的优势与局限,并提出改进建议。
2. 学生能够设计一个简单的发电厂模型,通过模型演示能量转换过程,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发电厂相关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提升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能源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2. 学生能够关注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发展,树立创新意识,激发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3.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发电厂的相关知识,理解科技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应用科学课程,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发电厂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的年级特点,课程内容将采用生动形象的方式,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的提升。
二、教学内容1. 发电厂概述:介绍发电厂的分类、发展历程及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
- 教材章节:第一章 发电厂及其能源概述2. 发电厂工作原理及能源转换:- 火力发电厂:燃料的燃烧、蒸汽循环、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 水力发电厂:水能转换为电能的过程、水轮机的工作原理。
- 核电厂:核能转换为电能的过程、核反应堆的原理。
- 新能源发电: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发电原理。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发电厂工作原理及能源转换3. 发电厂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分析不同发电厂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社会经济等方面的优缺点。
发电厂课程设计厂用电

发电厂课程设计厂用电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发电厂厂用电的基本知识,包括发电厂的电力系统、厂用电的分类、电力系统的保护及自动化等内容。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发电厂电力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运行方式;掌握厂用电的分类、特点和应用;了解电力系统保护及自动化的基本原理。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发电厂电力系统的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能够设计简单的电力系统保护及自动化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电力系统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电力系统安全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发电厂电力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厂用电的分类、特点和应用、电力系统保护及自动化等方面。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发电厂电力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介绍火力发电厂和核电站的电力系统组成,包括发电机、变压器、线路、母线等,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
2.厂用电的分类、特点和应用:讲解厂用电的分类,包括生产用电、生活用电、办公用电等,以及各类用电的特点和应用。
3.电力系统保护及自动化:介绍电力系统保护的基本原理、保护装置的分类及作用,以及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实现方式。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在讲解发电厂电力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时,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在讲解厂用电的分类、特点和应用时,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讲解电力系统保护及自动化时,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加深理解。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教材方面,以《发电厂电力系统》为主教材,辅助以相关电力系统保护及自动化的参考书籍。
多媒体资料包括发电厂电力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厂用电的分类及应用图片等。
实验设备方面,准备发电机、变压器、线路等模型,以便进行现场演示和实验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发电厂设计课程设计

发电厂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发电厂的种类、工作原理及能源转换过程。
2. 学生能够掌握发电厂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环保、安全、经济性等方面。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并解决发电厂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软件或工具,进行发电厂的设计与优化。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发电厂设计方案的撰写和展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发电厂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学生能够关注发电厂设计中的环保问题,培养绿色能源意识。
3.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设计中。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学、化学、数学等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实际工程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发电厂基本概念:包括发电厂的分类、工作原理、能源转换过程等,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发电厂设计原则:涉及环保、安全、经济性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发电厂主要设备与参数:学习发电厂主要设备的结构、性能及参数,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发电厂设计与优化:介绍发电厂设计流程、方法及优化策略,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5. 我国电力工业现状与趋势:分析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政策,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6. 发电厂设计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发电厂设计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对应教材第六章内容。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发电厂基本概念第二周:发电厂设计原则第三周:发电厂主要设备与参数第四周:发电厂设计与优化第五周:我国电力工业现状与趋势第六周:发电厂设计实例分析及小组讨论第七周:设计方案撰写与展示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进行组织,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例分析和实际操作,提高发电厂设计能力。
发电厂电气课程设计

发电厂电气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发电厂电气系统的基础知识,掌握发电机、变压器、配电装置等主要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掌握发电厂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原则,了解电力系统的高压电气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3. 学生能够解释发电厂电气系统的基本电路原理,并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简单电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发电厂电气设备的常规检查和简单故障排除。
2. 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操作,掌握发电厂电气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安全地完成模拟操作任务。
3. 学生能够运用电气绘图软件,绘制基本的电气原理图和安装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电力科学奥秘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他们在操作电气设备时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
3. 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专业技术课程,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应为具备一定物理基础知识和电工基础的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课程应结合实际案例,以实物和模型展示电气设备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学生能够达到课程目标所设定的具体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发电厂电气系统概述:包括发电厂电气系统的组成、发展历程以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教材章节:第一章 发电厂电气系统概述2. 发电机与变压器:讲解发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类型;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分类和主要参数。
教材章节:第二章 发电机与变压器3. 配电装置与保护:介绍配电装置的组成、类型及功能;电力系统保护的基础知识。
教材章节:第三章 配电装置与保护4. 高压电气设备:阐述高压断路器、隔离开关、负荷开关等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应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 高压电气设备5. 发电厂电气设备运行维护:讲解发电厂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原则、方法以及故障处理。
发电厂课课程设计绪论

发电厂课课程设计绪论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了解发电厂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主要类型,掌握火力发电和水电发电的基本流程,了解新能源发电的发展趋势。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发电厂的优缺点、环保问题等;能够通过查阅资料、进行讨论等方式,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性,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发电厂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火力发电厂、水电发电厂、核电站等。
2.火力发电和水电发电的工作原理:燃料的燃烧、蒸汽轮机、发电机等。
3.新能源发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
4.发电厂的环保问题:废气、废水、废渣的处理和利用。
5.我国发电厂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发电厂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环保问题。
2.讨论法:分组讨论新能源发电的优缺点、发展前景等。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发电厂案例,了解其运行原理和环保措施。
4.实验法:参观发电厂或进行发电相关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发电厂技术与应用》。
2.参考书:相关领域的专业书籍。
3.多媒体资料:发电厂的图片、视频、动画等。
4.实验设备:发电相关的实验器材和设备。
5.网络资源:新能源发电相关的新闻、论文等。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实际操作能力。
2.作业: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长理发电厂课程设计

长理发电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发电厂的原理和基本组成部分,掌握不同类型发电厂的工作特点和优缺点。
2. 学生能描述长理发电厂在能源转换和电力供应方面的作用,了解其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
3. 学生能掌握发电厂主要设备的运行原理和参数,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分析发电厂的实际案例,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发电厂系统,并进行优化分析。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参观等实践活动,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发电厂相关知识,培养对能源、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2. 学生能够认识到发电厂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激发为国家和民族事业作贡献的情怀。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严谨态度,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对能源和电力有一定了解,但深入知识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发电厂基本概念:包括发电厂的分类、工作原理、在我国能源体系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教材章节:第一章“发电厂概述”2. 长理发电厂设备及运行原理:重点介绍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核电厂等主要设备及其运行原理。
教材章节:第二章“发电厂设备与运行原理”3. 发电厂系统设计:讲解发电厂系统的设计原则、流程及主要参数计算。
教材章节:第三章“发电厂系统设计”4. 发电厂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介绍发电厂在运行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以及节能减排技术和措施。
教材章节:第四章“发电厂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5. 发电厂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发电厂案例,使学生了解发电厂在实际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发电厂自动运行课程设计

发电厂自动运行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发电厂自动运行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火力发电厂的基本构成和自动运行系统;(2)掌握发电厂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运行方式;(3)熟悉发电厂自动运行过程中的监测、调节和保护措施。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发电厂自动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2)具备发电厂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能力;(3)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和处理发电厂自动运行相关的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发电厂自动运行领域的兴趣,激发其职业责任感;(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其沟通协调能力;(3)培养学生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火力发电厂的基本构成和自动运行系统;2.发电厂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运行方式;3.发电厂自动运行过程中的监测、调节和保护措施;4.发电厂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方法;5.发电厂自动运行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技术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实现课程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地传授发电厂自动运行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方式;2.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探讨,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发电厂自动运行案例,使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4.实验法:让学生亲身参与发电厂自动控制系统的调试和运行,提高其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课程目标,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实用的发电厂自动运行教材;2.参考书:提供发电厂自动运行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演示;4.实验设备:配置完善的发电厂自动控制系统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记录其表现,占总评的20%;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30%;3.考试:定期举行考试,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全面理解,占总评的50%;4.实践项目:学生参与发电厂自动运行的实践项目,评估其应用能力,占总评的20%。
南工程发电厂课程设计

南工程发电厂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发电厂的基本原理、结构类型、运行机制及其环境影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和环保意识。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 掌握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核电站的基本原理和主要设备;2. 了解不同类型发电厂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3. 理解发电厂对环境的影响及环保措施。
技能目标:1. 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发电厂进行分析和评价;2. 能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CAD等,进行发电厂设计和模拟;3. 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工程事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在工程实践中能够自觉地考虑环境影响;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核电站的基本原理、设备结构、运行机制、环境影响及环保措施。
具体安排如下:1.火力发电厂:介绍燃煤发电厂、燃气发电厂的基本原理、设备结构及运行机制,重点讲解热力循环、锅炉、汽轮机等关键设备的工作原理。
2.水力发电厂:介绍水力发电厂的类型、结构及运行原理,重点讲解水轮机、水库、水电站枢纽等关键部分的作用和组成。
3.核电站:介绍核电站的分类、核反应堆的基本原理及核电站的运行维护,重点讲解核燃料、核反应堆、核电机组等关键设备和技术。
4.发电厂环境影响及环保措施:分析发电厂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重点讲解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及环保政策。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应用如下:1.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发电厂的基本原理、设备结构和运行机制,使学生掌握课程基础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发电厂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发电厂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发电厂模拟实验,使学生亲自操作,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发电厂课程设计9

发电厂课程设计9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发电厂的基本工作原理,理解不同类型的发电方式及其优缺点;2.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现状,认识能源结构对电力产业的影响;3. 使学生掌握电力传输和分配的基本知识,了解智能电网的概念及其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发电厂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解决方案的能力;2. 提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开展调研等方式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进行电力系统简单计算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国家能源战略和环境保护,树立绿色能源意识;2. 增强学生对我国电力工业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为我国能源事业作贡献的意愿;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在团队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本课程针对九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学生和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课程的预期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发电厂原理及其类型:讲解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风能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等不同类型的发电方式,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教材章节:第三章“电能的产生”第1-4节。
2. 电力系统概述:介绍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方面,阐述各个环节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教材章节:第四章“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第1节。
3. 电力传输与分配:讲解电力传输的基本原理,分析影响传输效率的因素,介绍高压输电的优点和智能电网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第2-3节。
4. 能源结构对电力产业的影响:分析我国能源结构的变化,探讨新能源发展对电力产业的影响,以及我国电力产业政策和发展趋势。
教材章节:第五章“电力产业发展与能源政策”第1节。
发电厂类课程设计

发电厂类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发电厂的基本原理、类型、结构和运行方式,培养学生对发电厂的认知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掌握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核电站等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了解各种发电厂的运行方式和优缺点。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分析发电厂的运行参数和效率;能够进行发电厂的模拟操作和故障处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使学生了解发电厂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对发电厂行业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核电站等的基本原理、类型、结构和运行方式。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火力发电厂的燃烧原理、锅炉结构、汽轮机原理、发电机运行等;水力发电厂的水轮机原理、水库调度、水电站运行等;核电站的核反应堆原理、核电机组运行、核电站安全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讲授法用于讲解发电厂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方式;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发电厂的实际运行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实验法用于让学生亲身体验发电厂的运行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方面,将选择权威、实用的教材,如《发电厂原理与应用》等;参考书方面,将推荐学生阅读《火力发电厂运行与管理》、《水力发电厂设计与运行》等书籍;多媒体资料方面,将收集发电厂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实验设备方面,将准备发电厂的模拟设备和实验器材,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占总评的30%;作业主要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占总评的30%;考试主要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占总评的40%。
评估方式将客观、公正地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发电厂主系统课程设计

发电厂主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发电厂主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系统构成、工作原理及其主要设备的功能。
2. 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发电厂(如火力、水力、核能)的主系统特点及运行机制。
3. 引导学生掌握发电厂主系统相关的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图表、数据等方式分析发电厂主系统运行状态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解决发电厂主系统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故障诊断、运行优化等。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发电厂主系统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发电厂主系统及相关工程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清洁、高效能源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发电厂主系统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为我国电力工程领域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二、教学内容1. 发电厂概述:介绍发电厂的分类、发展历程及在我国能源体系中的地位。
- 教材章节:第一章 发电厂及其电力系统概述2. 发电厂主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详细讲解火力、水力、核能发电厂的主系统构成、工作原理及主要设备功能。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发电厂主系统及设备3. 发电厂主系统技术参数及性能指标:分析发电厂主系统相关的技术参数、性能指标及其影响。
- 教材章节:第三章 发电厂主系统技术参数及性能4. 发电厂主系统运行与控制:探讨发电厂主系统运行状态分析、故障诊断、运行优化等方面的内容。
- 教材章节:第四章 发电厂主系统运行与控制5. 发电厂主系统设计:介绍发电厂主系统设计原则、流程及创新设计方法。
- 教材章节:第五章 发电厂主系统设计6. 清洁能源发电技术:分析清洁能源发电(如太阳能、风能)的技术特点、发展趋势及其在发电厂中的应用。
发电厂设备课程设计

发电厂设备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发电厂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结构,了解不同类型的发电厂设备及其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对发电厂设备的认知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了解发电厂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掌握不同类型的发电厂设备及其工作原理;3.知道发电厂设备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分析发电厂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性能指标;2.能够对发电厂设备进行维护和故障排除;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发电厂设备进行设计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发电厂设备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发电厂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结构,不同类型的发电厂设备及其工作原理。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如下:1.发电厂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结构:介绍发电厂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组成部分,包括发电机、变压器、线路等。
2.不同类型的发电厂设备及其工作原理:介绍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核电站等不同类型的发电厂设备及其工作原理。
3.发电厂设备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讲解发电厂设备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以及其在电力供应中的地位。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来说: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发电厂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结构,不同类型的发电厂设备及其工作原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发电厂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发电厂设备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手体验发电厂设备的运行原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发电厂设备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发电厂心得体会课程设计

发电厂心得体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发电厂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不同类型发电厂的能源转换过程。
2. 学生能够描述发电厂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以及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3. 学生能够掌握发电厂相关的基础知识,如电能的计算、能源的消耗与节约。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对发电厂的实际案例进行简单的技术评估。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简单的节能方案,提升发电厂的能源利用效率。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够进行发电厂模型的制作和展示,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能源科学研究的兴趣,激发探索能源转换和利用的内在动机。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合理利用能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 通过对发电厂的深入了解,引导学生树立科学、严谨的态度,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结合物理、化学及工程技术内容的跨学科课程,旨在通过发电厂的实践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课程内容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学要求: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活动深化理解,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实现知识的内化与应用。
教学过程中,注重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可衡量的学习成果,以指导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发电厂概述:介绍发电厂的分类、发展历程及其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
- 教材章节:《能源与发电》第一章- 内容: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新能源发电等类型的原理及优缺点。
2. 发电厂工作原理:详细讲解不同类型发电厂的能源转换过程。
- 教材章节:《能源与发电》第二章- 内容:火力发电的燃烧过程、水力发电的水轮机原理、核能发电的核反应堆等。
3. 发电厂与环境:探讨发电厂对环境的影响,以及节能减排的措施。
- 教材章节:《能源与发电》第三章- 内容:发电厂排放物处理、节能技术、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等。
发电厂的课程设计

发电厂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发电厂的原理和基本构成,掌握不同类型的发电方式及其特点。
2. 学生能描述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等主要发电方式的优缺点,并了解新能源发电的发展趋势。
3. 学生能解释电能的产生、传输和分配过程,理解电力系统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发电厂模型,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和科学方法,对发电厂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提升数据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能源利用和环保的重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2. 学生通过学习发电厂相关知识,激发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3. 学生了解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历程,增强国家自豪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普性质的科学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发电厂的基本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学生特点: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探究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通过课程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具备发电厂相关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提高综合素质。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具体学习成果展开,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1. 发电厂原理及类型- 火力发电:燃料的燃烧过程、蒸汽发电机组工作原理。
- 水力发电:水轮机工作原理、水电站的构成。
- 核能发电:核反应堆原理、核电站安全措施。
- 新能源发电: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发电方式及其优缺点。
2. 电能的产生、传输与分配- 发电、输电、变电、配电过程及其设备功能。
- 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 智能电网的概念及其发展。
3. 发电厂实地考察与实验-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发电厂,了解发电厂的实际运行情况。
- 设计简单发电实验,如制作小型水力发电模型,观察发电过程。
发电厂课程设计Sn

发电厂课程设计Sn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发电厂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类型,掌握发电厂的基本组成和运行方式,培养学生对发电厂的认知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火力发电厂和水电厂的基本原理、主要设备及其运行方式,掌握发电厂的基本组成和分类,以及了解我国发电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技能目标:通过课堂讲解和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分析发电厂的运行参数,掌握发电厂的主要设备的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力行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使学生认识到发电厂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学生对能源节约和环保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火力发电厂和水电厂的基本原理、主要设备及其运行方式,发电厂的基本组成和分类,以及我国发电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具体安排如下:1.火力发电厂:介绍燃煤发电厂、燃气发电厂和燃油发电厂的基本原理、主要设备及其运行方式。
2.水电厂:介绍水电站的基本原理、主要设备及其运行方式,包括大型水电站和小型水电站。
3.发电厂的组成和分类:讲解发电厂的基本组成,如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等,以及发电厂的分类,如火力发电厂、水电厂、核电站等。
4.我国发电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介绍我国发电厂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在发电厂建设方面的政策和技术优势。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发电厂的基本原理、设备运行方式和分类。
2.讨论法:学生针对发电厂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发电厂的运行情况和实际操作技能。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发电厂设备操作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发电厂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发电厂电气课程设计

发电厂电气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发电厂电气的基本原理、设备及其运行维护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电气设备在发电厂中的作用,掌握各类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特性,了解发电厂电气系统的运行规律和维护方法。
1.了解发电厂电气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掌握发电厂电气设备的工作特性及运行维护方法。
3.理解发电厂电气系统的基本组成和运行规律。
4.能够分析发电厂电气设备的工作过程和运行状态。
5.具备发电厂电气设备故障诊断和处理能力。
6.熟练使用相关仪器仪表进行电气参数测量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发电厂电气行业的兴趣,提高其专业认同感。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3.使学生认识到电气安全的重要性,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发电厂电气设备的基本原理、结构、运行维护方法以及电气系统的组成和运行规律。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发电厂电气设备:发电机、变压器、开关设备、电缆、母线等。
2.发电厂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设备启动、停机、运行参数监测、故障处理等。
3.发电厂电气系统:电气主接线、保护、自动化装置、电力系统稳定性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电气设备的基本原理和运行维护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电气设备的运行特性和故障处理方法。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电气设备的使用方法和运行规律。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发电厂电气》,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发电厂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指导。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发电机、变压器、开关设备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发电厂系统课程设计

发电厂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发电厂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和分类,了解不同类型发电厂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发电厂相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核电站等主要发电厂的原理和特点;(2)了解发电厂的主要设备及其工作原理;(3)熟悉发电厂系统的运行方式和调节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发电厂系统的运行参数,并进行基本计算;(2)具备发电厂系统故障分析和处理能力;(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发电厂的设计和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发电厂系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能源和电力行业的认识;(2)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关注安全生产;(3)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火力发电厂:煤的燃烧原理、锅炉结构与工作原理、汽轮机结构与工作原理、发电厂的热力循环、发电厂的运行与调节。
2.水力发电厂:水轮机结构与工作原理、水力发电厂的运行与调节、水电站的经济性与环境影响。
3.核电站:核能的释放原理、核反应堆结构与工作原理、核电站的运行与安全、核电站的环境影响。
4.发电厂系统的主要设备及其工作原理:锅炉、汽轮机、水轮机、核反应堆等。
5.发电厂系统的运行方式与调节方法:热力系统、电气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发电厂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发电厂系统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发电厂系统的运行方式和调节方法。
4.实验法:学生进行发电厂系统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发电厂电电气课程设计

发电厂电电气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发电厂电气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其运行维护的基本知识。
2. 学生能掌握发电厂电气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学生能了解发电厂电气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和事故处理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发电厂电气设备的启停、调试及故障排查的基本技能。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发电厂电气系统运行中的常见问题。
3. 学生能运用专业软件对发电厂电气系统进行模拟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对电力工程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增强环保意识。
2. 学生能养成团队合作、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3. 学生树立安全意识,遵循职业道德,尊重生命,关爱自然。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实践操作为核心,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和电气基础知识,对电力系统有一定了解,但实际操作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其成为具有责任感和环保意识的电力工程人才。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发电厂电气设备基本原理:包括发电机、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负荷开关等设备的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 发电厂电气设备概述2. 发电厂电气系统组成及功能:介绍发电厂电气系统的组成部分,如升压站、配电装置、继电保护等,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 发电厂电气系统及设备3. 发电厂电气设备操作与维护:学习发电厂电气设备的操作方法、维护保养技巧及安全操作规程。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 发电厂电气设备操作与维护4. 发电厂电气设备故障处理:分析发电厂电气设备常见故障原因,探讨故障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发电厂类课程设计

发电厂类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发电厂的分类及各自的工作原理,掌握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等基本知识。
2. 学生能够描述发电厂中能量转换的过程,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3. 学生能够掌握发电厂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发电厂的优缺点,并进行简单的比较和评价。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简易的发电厂模型,提高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科技手段,收集和整理发电厂的相关资料,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发电厂知识,激发对能源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
2. 学生能够认识到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提高自我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能掌握发电厂的基础知识,还能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培养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为实现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发电厂概述:介绍发电厂的分类(火力、水力、核能等),及其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章节:《能源》第三章第一节“发电厂的种类及其特点”。
2. 发电厂工作原理:a. 火力发电:燃料燃烧产生蒸汽推动发电机发电。
b. 水力发电:水流转动水轮机,驱动发电机发电。
c. 核能发电:核反应堆产生热能,驱动发电机发电。
教材章节:《能源》第三章第二节“发电厂的工作原理”。
3. 能量转换过程:分析发电厂中能量转换的详细过程,包括热能、动能、电能的转换。
教材章节:《物理》第八章第三节“能量转换”。
4. 发电厂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介绍发电厂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教材章节:《环境》第四章第二节“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原始材料的分析1.1系统总体与负荷资料分析变电站的作用可以简要的概括为一下五点变换电压等级、汇集电流、分配电能、控制电能的流向、调整电压。
为保证电能的质量以及设备的安全,在变电站中还需进行电压调整、潮流,电力系统中各节点和支路中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的流向及分布,控制以及输配电线路和主要电工设备的保护。
(一)建设性质和规模本所位于城市边缘,供给城,市和近郊工业、农业及生活用电,其性质为区域变电站。
电压等级:110/35/10KV线路回数:110KV 近期2回,远景发展2回;35KV 近期4回,远景发展2回;10KV 近期9回,远景发展2回。
(二)电力系统接线图S1=200MVA2=0.6图1.1 系统接线图(三) 负荷资料(负荷同时率取0.8,线损取5%,平均功率因数取0.8)表1.1负荷资料四、设计任务1、总体分析与负荷分析;2、主变台数、容量、型式选择;3、各电压等级电气主接线方案设计(两个方案选其一);、4、短路电流计算(110KV 、35KV 、10KV );5、电气设备选择(母线、断路器、隔离开关、互感器配置、各电压等级配电装置、避雷器)。
五、报告容1、课程设计报告(格式及容按照要求);2、电气主接线图(AutoCAD 绘制)。
2 主变台数、容量、型式选择2.1 主变压器台数确定由原始材料知主变压器有S1和S2两台 (1)绕组接线组别的确定绕组连接方式的原则,主变压器接线组别一般都采用YN ,d11常规接线。
2.2主变的容量计算max 11(/cos /cos )(1%)mnt i i j j i j S k p p ϕϕ===++∂∑∑ (2.1)35121212+S +++ =6.1 6.17.2*2 3.3 3.8933.79.kv S S S S S S MV A=+++++=煤煤备备乡乡10112++++++ ++++ =9.62*2108.97.3109.62 6.887.5 5.13*289.7.kv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MV A=++++++++=工业工业2工业3工业4工业5工业6工业7工业8郊区备用备用max 0.8*(89.733.79)*(15%)103.7.S MV A =++=()max 1(0.6~0.7)N n S S -≥ (2.2)max (0.6~0.7)62.22~72.59.N S S MV A ≥≥查《电气工程电气设备手册》选定主变型号为三绕组SFS29-63000/110,其主要参数如下:额定容量:63000kv·A额定电压:高压110±8*1.25% 中压38.5±2*2.5% 低压6.3,6.6,10.5,11 空载损耗:43.3kw短路损耗:225.0kw空载电流:0.34%连接组:YN y0 d111.变电所1.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原则电气主接线的基本原则是以设计任务书为依据,以国家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技术规定、标准为准绳,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在保证供电可靠、调度灵活、满足各项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兼顾运行、维护方便,尽可能地节省投资,就近取材,力争设备元件和设计的先进性与可靠性,坚持可靠、先进、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
2.主接线方式单母线分段接线优点:(1)供电可靠性和灵活性相对于单母线接线高,操作简单,接线方便,便于检修,投资较小,对重要用户可以从不同段引出两回馈电线路,由两个电源供电。
(2)当一段母线发生故障分段断路器自动将故障段切除,保证正常断母线不间断供电和不致使重要用户停电。
缺点:(1)当任一段母线发生故障时,将造成两段母线同时停电,在判断故障后,拉开分段隔离开关,完好段即可恢复供电,这期间将造成完好段的短时停电。
(2)扩建时有两个方向均衡扩建双母线分段接线优点:(1)供电可靠、检修方便。
(2)当一组母线故障时,只要将故障母线上的回路倒换到另一组母线,就可迅速恢复供电。
(3)调度灵活或便于扩建。
缺点:(1)所用设备多(特别是隔离开关)。
(2)配电装置复杂,经济性差。
(3)在运行中隔离开关作为操作电器,容易发生误操作,且对实现自动化不便;尤其当母线系统故障时,须短时切除较多电源和线路,这对重要的大型电厂和变电站是不允许的。
单母线接线带旁母接线优点:(1)单母分段带旁路接线方式采用母线分断路器和旁路母线断路器,供电可靠性比单母分段接线更高,运行更加灵活,一般用在35-110kv的变电所的母线。
(2)旁路母线是为检修断路器而设的,通常采用可靠性高,检修周期长的SF6断路器,或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时,可取消旁路母线。
缺点:(1)单母分段带旁路接线倒闸操作比较复杂,占地面积比较大,花费比较高设f计主接线的基本要求在设计电气主接线时,应使其满足供电可靠,运行灵活和经济等项基本要求。
3.可靠性、灵活性、经济性基本要求:(1)可靠性:供电可靠是电力生产和分配的首要要求,电气主接线也必须满足这个要求。
在研究主接线时,应全面地看待以下几个问题:①可靠性的客观衡量标准是运行实践,估价一个主接线的可靠性时,应充分考虑长期积累的运行经验。
我国现行设计技术规程中的各项规定,就是对运行实践经验的总结。
设计时应予遵循。
②主接线的可靠性,是由其各组成元件(包括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的可靠性的综合。
因此主接线设计,要同时考虑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的故障率及其对供电的影响。
③可靠性并不是绝对的,同样的主接线对某所是可靠的,而对另一些所则可能还不够可靠。
因此,评价可靠性时,不能脱离变电所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常定性分析和衡量主接线可靠性时,均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断路器检修时,能否不影响供电。
②线路、断路器或母线故障时,以及母线检修时,停运出线回路数的多少和停电时间的长短,以及能否保证对重要用户的供电。
③变电所全部停运的可能性。
(2)灵活性:主接线的灵活性要求有以下几方面。
①调度灵活,操作简便:应能灵活的投入(或切除)某些变压器或线路,调配电源和负荷,能满足系统在事故、检修及特殊运行方式下的调度要求。
②检修安全:应能方便的停运断路器、母线及其继电保护设备,进行安全检修而不影响电力网的正常运行及对用户的供电。
③扩建方便:应能容易的从初期过渡到最终接线,使在扩建过渡时,在不影响连续供电或停电时间最短的情况下,投入新装变压器或线路而不互相干扰,且一次和二次设备等所需的改造最少。
(3)经济性: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做到经济合理。
①投资省:主接线应简单清晰,以节约断路器、隔离开关等一次设备投资;要使控制、保护方式不过于复杂,以利于运行并节约二次设备和电缆投资;要适当限制短路电流,以选择价格合理的电器设备;在终端或分支变电所中,应推广采用直降式(110/6~10kV)变压器,以质量可靠的简易电器代替高压断路器。
②占地面积小:电气主接线设计要为配电装置的布置创造条件,以便节约用地和节省构架、导线、绝缘子及安装费用。
在运输条件许可的地方,都应采用三相变压器。
③电能损耗少:在变电所中,正常运行时,电能损耗主要来自变压器。
应经济合理的选择主变压器的型式、容量和台数,尽量避免两次变压而增加电能损耗。
3电气主接线方案的确定3.1 主接线方案的选择一、110KV电压等级:110kV 电压侧接线《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规定:110kV变电所中的110kV、66kV配电装置(或35kV配电装置),当出现回路数载6回以下时(或为4~7回时)宜采用单母线或单母线分段或单母线分段带旁母的接线,6回及以上时(或8回及以上时),宜采用双母线接线。
本设计的110KV变电站出线为4回架空线路,有一级和二级负荷,最大输送180MW,为实现不停电检修出线断路器,可采用单母线分段带旁路或单母线分段接线形式。
二、35KV电压等级:35kV 电压侧接线《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规定:110kV变电所中的35kV-66kV配电装置(或35kV配电装置),当出现回路数载8回以下时宜采用单母线分段的接线,8回及以上宜采用双母线接线。
本设计的110KV变电站35KV出线为6回架空线路,为减小检修时的停电围和母线故障影响围,以及减小各分段的穿越功率,故采用单母线分段的接线。
三、10KV电压等级:10kV 电压侧接线《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规定:110kV变电所中具有两台主变的变电所6-10KV配电装置宜采用单母线分段,为了限制系统中的短路电流,宜采用叉接电抗器的双母线分段接线。
综上情况可拟定两种主接线方案:方案一:110KV电压等级采用单母分段接线形式,分段断路器兼作旁路断路器;35KV电压等级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10KV电压等级采用单母线分段。
方案一的电气接线如图3.1所示。
图3.1 主接线方案一方案二110KV电压等级采用单母线分段带旁路接线形式。
35KV电压等级采用单母线分段。
10KV电压等级采用双母线分段带限流电抗器。
方案二的主接线形式如图3.2所示。
方案二的主接线图:图3.2 主接线方案二本设计的110KV变电站35KV出线为6回架空线路,为减小检修时的停电围和母线故障影响围,以及减小各分段的穿越功率,故采用单母线分段的接线。
综上所述,主接线方案确定为方案一。
4 短路电流计算1、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在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设计中,短路电流计算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计算的目的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选择电气主接线时,为了比较各种接线方案,或确定某一接线是否需要采用限制短路电流的措施,均需进行必要的短路电流计算。
(2)在选择电气设备时,为了保证设备在正常运行和故障状况下都能安全、可靠的工作。
同时又力求节约资金,这就需要按短路情况进行全面校验。
(3)在设计屋外高压配电装置时,需按短路条件校验软导线相间和相对地安全距离。
(4)在选择继电保护方式和进行整定计算,需以各种短路时的短路电流为依据。
(5)接地装置的设计,也需用短路电流。
2、短路电流计算的条件基本假定:(1)正常工作时,三项系统对称运行。
(2)所有电流的电功势相位角相同。
(3)电力系统中所有电源均在额定负荷下运行。
(4)短路发生在短路电流为最大值的瞬间。
(5)不考虑短路点的衰减时间常数和低压网络的短路电流外,元件的电阻都略去不计。
(6)不考虑短路点的电流阻抗和变压器的励磁电流(7)元件的技术参数均取额定值,不考虑参数的误差和调整围。
(8)输电线路的电容略去不计。
一般规定(1)导体和电器动稳定、热稳定以及电器开断电流所用的短路电流,应按本工程的设计规划容量计算,并考虑电力系统的远景发展规划确定短路电流时,应按可能发生最大短路电流的正常接线方式,而不应按仅在切换过程中可能并列运行的接线方式。
(2)导体和电器用的短路电流,在电气连接的网络中,应考虑具有反馈作用的异步电动机的影响和电容补偿装置放电电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