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社会养老问题及其对策
老龄化社会中的养老问题及解决策略
老龄化社会中的养老问题及解决策略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显,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在老龄化社会中,面对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口,我们急需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
本文将探讨老龄化社会中的养老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策略。
一、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养老问题1.1 养老金不足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在收入有限的情况下,退休人员无法依靠自己储蓄和养老金维持他们晚年生活所需。
随着劳动力供给下降,当前的养老金体系面临压力增大和不可持续性。
1.2 缺乏优质养老服务设施另一个重要问题是缺乏适应老年人需求与期望的优质养老服务设施。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现有的机构不足以满足庞大且快速增长的退休人员数量。
因此,改善并提供更多高水平、高品质、有吸引力和可承受的养老服务设施是必要的。
1.3 孤独和社会孤立在老龄化社会中,个别老年人面临着孤独和社会孤立的问题。
然而,这导致身心健康问题的发生率增加,同时也增加了医疗支出。
因此,建立起一个更强大、更活跃的社交网络和提供情感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二、解决老龄化社会中的养老问题的策略2.1 提高退休金水平为了缓解养老金不足带来的问题,政府应该适应和调整现有的退休金制度,并采取措施确保退休金能够满足老年人基本需求。
这可以包括增加企业和个人支付比例以及延迟退休等。
2.2 鼓励私人养老金储蓄政府应鼓励并提供激励措施,以帮助个人建立私人养老金资金池。
这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投资回报承诺和信息透明度来实现。
私人养老金储蓄可以作为退休后收入来源之一,减轻对公共福利体系的压力。
2.3 发展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养老服务政府应推动并支持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养老服务发展,以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和期望。
这可以包括建立更多类型的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丰富多样的社交活动和文化娱乐项目等。
同时,还应加强对养老机构的监管,确保提供高质量养老服务。
2.4 鼓励社区互助与志愿者活动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志愿者活动是促进团结、减轻孤独感和淡化社会分割线的重要手段。
我国养老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我国养老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我国养老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我国养老服务面临着一系列重大挑战和问题。
以下将从养老保障、机构供给、人才短缺和品质不高等方面分析这些问题。
1. 养老保障不完善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足。
一方面,城乡差距明显,农村地区普遍缺乏有效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另一方面,在城市中,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虽然较为成熟,但是灵活就业人员及自由职业者等群体仍然存在较大空白。
此外,个人账户积累额有限也使得部分退休人员无法享受到足够的福利。
2. 机构供给不足当前我国内地许多地区仍然普遍存在着医疗卫生资源与社会福利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况,导致了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以及生活条件恶劣。
尤其是养老机构的供给不足,已有养老院床位规模较小、地域分布不均衡等问题,远远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3. 人才短缺我国当前养老服务领域存在着严重的人才短缺问题。
一方面,随着社会对于高素质、高水平专业化医护人员和管理人才需求的提升,现有专业队伍规模已经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大都市区域普遍出现了基层自治组织在社区开展居家关怀工作时所需要志愿者、公益事业工作者等群体形成了巨大缺口。
4. 品质不高由于政策引导力度不够和监管手段欠佳,在部分地区和单位出现了养老服务品质参差不齐甚至有些低劣的情况。
某些机构存在床位空置情况明显或是住户投诉较多乃至弄虚作假带来标准执行困难、安全保证问题等各种挑战。
二、解决我国养老服务存在问题的对策针对上述问题,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对策,以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覆盖范围。
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解决方案。
1. 建立全面有效的养老保障制度应加强农村地区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推行城乡统筹机制,建立完善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保障与个人账户之间的平衡机制。
还可以考虑引入商业保险等方式来增加对灵活就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等群体的覆盖面。
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困境及解决对策
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困境及解决对策【摘要】我国正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这导致了养老困境的出现。
本文分析了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以及养老困境所带来的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加强政府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多元化的养老方式、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以及加大对老年人的精神关爱力度等对策。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缓解我国的养老困境,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要想解决这一长期且严峻的挑战,需要政府、社会以及个人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合作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我国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所面临的养老困境。
【关键词】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困境、政府服务体系、社会养老保险、多元化养老方式、养老服务质量、老年人精神关爱、挑战、共同努力。
1. 引言1.1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困境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增加以及老龄人口数量增多的现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们的平均寿命逐渐延长,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造成了我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
1.养老金不足:由于我国的养老金制度尚未完善,很多老年人只能依靠微薄的退休金生活,难以应对日益增加的医疗和生活费用。
2.养老服务不足: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养老机构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是目前我国的养老机构数量和服务质量还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3.养老照料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会逐渐下降,但是他们又缺乏有效的家庭照料,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困境的影响将逐渐显现出来,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带来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建立健全的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推动多元化的养老方式发展,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大对老年人的精神关爱力度。
1.2 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有多方面。
首先是人口结构失衡,随着生育率下降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已进入低生育高寿命时代,老年人口比重持续增加。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及解决方案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及解决方案随着人类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类平均寿命不断延长。
而人口老龄化作为这一发展趋势的必然产物,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养老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老人需要寻求养老服务,这已成为了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
一个良好的养老环境,包括温馨的居住环境、健康和有意义的日常活动、全面的医疗保健以及合理的生活费用在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
然而,由于人口老龄化造成的老龄人口数量增加和劳动人口数量减少,当前政府养老财政支出的承受能力已经越来越少,这也直接导致了老年人生活的困难。
解决方案:在政策层面上加强养老保障的财政投入,同时鼓励社会资本的投资和参与,提供各类养老机构建筑、设施和服务,以满足人口老龄化社会的需求。
此外,创新养老服务业务模式,通过技术手段和人性化服务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让他们在晚年也能过得精彩。
二、医疗问题人体在不断变老的过程中,老年人身体功能普遍下降,尤其是身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的逐渐减弱,所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频繁患病和需要长期体检。
而在老年人基础医疗保健服务供给不足的情况下,高质量的医疗费用成为了老年人面临的重要问题。
很多老年人因为贫困和基础医疗保障的不足而无法获得适当的医疗服务。
解决方案:政府加大对基层卫生机构的投入,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通过各种方式,优化医疗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加强医保体系的建设,平衡医疗保障和财政支出间的关系,让更多的老年人能够获得基本医疗保障。
三、社会隔离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由于老年人普遍存在着生活、身体和经济方面的问题,许多老年人被隔离在家中,缺乏与社会的联系和互动。
这种情况会造成老年人心理和生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比如焦虑和抑郁等。
解决方案:在社区层面创新晚年教育、文体活动、志愿服务及其他社会互动活动,帮助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增加交流和社交渠道;举行义工和志愿活动,增加社会意义和精神共鸣,提高老年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老年人日常生活和医疗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照顾,慰藉老年人的心理和精神,减缓他们的孤独感。
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养老问题分析
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养老问题分析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凸显。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接近2.49亿,占总人口比例的17.9%,这一比例预计将在未来持续增长。
人口老龄化的背后带来的社会养老问题也愈发凸显,这些问题不仅仅关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更与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息息相关。
本文将就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社会养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社会养老问题的现状1. 养老制度不完善我国目前的养老制度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养老保险制度、社会抚养制度、公共养老机构等方面。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尚未完全覆盖所有劳动力,许多农民工、自由职业者等人群依然处于养老保险的空白地带。
社会抚养制度依然薄弱,许多失能老人和孤寡老人无法获得社会的支持和抚养。
公共养老机构的数量和质量也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需求。
2. 家庭养老压力加大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凸显,许多家庭面临了养老压力的加大。
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子女有责任照顾父母,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压力的增加,许多子女无法兼顾工作和照顾老人的责任,导致了家庭养老问题的加剧。
3. 老年生活质量不高许多老年人在经济、社会和心理上都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经济来源不稳定,社会交往较少,精神压力较大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分析养老问题背后的原因1. 人口老龄化趋势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口老龄化问题会持续加剧。
这将对养老问题的解决带来更大的挑战。
2. 养老制度的滞后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抚养和服务模式相对滞后,无法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多样化的需求,导致了社会养老问题的加剧。
3. 社会发展不平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也愈发凸显,这些问题都间接地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养老条件。
三、解决社会养老问题的对策和建议1. 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应加大对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力度,扩大涵盖范围,提高覆盖率,保障更多人群的养老权益。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服务面临的困难问题及意见建议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服务面临的困难问
题及意见建议
背景
人口老龄化是现代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随着人均寿命延长和生育率下降,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养老服务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困难问题
1.人口老龄化压力: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得养老服务需求急剧增加,但养老资源和服务供给却严重不足。
这导致了养老机构的床位不足、护理人员短缺等问题。
2.经济压力:由于老年人口增加,养老服务的经济压力也随之增大。
政府对养老服务的投入不足,导致了养老服务的质量和覆盖范围有限。
3.社会关怀不足: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关怀的需求越来越高,但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和关怀程度不够。
老年人在获得医疗、护理和精神支持方面面临着困难。
意见建议
1.提高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投入,增加床位数量,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培养更多的护理人员,改善养老服务供给能力。
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政府应增加对养老服务的财政投入,提高养老金和社会福利的发放标准,确保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3.倡导尊老爱老的社会氛围:加强对老年人的尊重和关怀,倡导全社会关注老年人的权益和福祉,促进形成养老服务共建共享的社会氛围。
结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养老服务面临的困难也在不断增加。
政府、社会和个人应共同努力,加大投入,改善养老服务供给,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以上是关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服务面临的困难问题及意见建议的文档。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及应对对策研究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及应对对策研究一、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也趋于明显。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所面临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研究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及应对对策,以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
二、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1. 养老基金缺口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所面临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养老基金缺口问题是影响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由于我国养老金制度的缺陷,养老基金数量较少,保障能力较低,难以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和管理,使其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
2. 医疗保险方面的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问题也逐渐增多。
在医疗保险方面,老年人和年轻人所需的医疗费用不同,因此,医疗保险制度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
3. 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由于老年人的人口比例逐渐加大,这也带来了人力资源的短缺问题。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上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来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因此,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
三、应对对策研究1. 提高保险保障能力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加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提高保险保障能力,增加养老基金的数量和保障能力,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
2. 开展多方面的医养结合服务在医疗保险方面,应加强医养结合服务,开展多方面的健康保障服务。
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开展医疗保险的改革和调整,建立老年人疾病预防和治疗机制,为老年人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
3. 增加人员培训和引进力度为了解决人力资源短缺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同时,可以加大对老年人志愿者的招募力度,借助志愿者的力量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居家养老成为了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之一。
居家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对于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居家养老服务供给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服务设施不完善、服务人员短缺、服务质量不高、资金投入不足等。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水平,成为了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一)服务设施不完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是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基础条件。
然而,目前我国许多地区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还存在着严重不足的问题。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数量较少,覆盖面不广,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尤其是在一些老旧小区和农村地区,缺乏基本的养老服务设施,如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康复护理站等。
另服务设施的功能不完善,设施配备不齐全,无法提供全方位的养老服务。
一些社区的养老服务中心虽然有活动室、休息室等,但缺乏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等专业设施,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医疗康复需求。
(二)服务人员短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是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关键力量。
然而,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短缺的问题十分突出。
服务人员的数量严重不足,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据统计,我国目前每千名老年人仅拥有养老护理员 2.1 人,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另服务人员的素质不高,专业技能缺乏。
大多数居家养老服务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缺乏养老护理、康复服务、心理疏导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无法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服务人员的待遇较低,工作环境较差,也导致了服务人员的流失率较高。
(三)服务质量不高居家养老服务质量是衡量居家养老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
然而,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较为普遍。
服务内容单一,无法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
大多数居家养老服务仅限于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等基本服务,而对于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还不够完善。
养老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养老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一、养老现状存在的问题1.1 人口老龄化加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2.5亿,老年人口占比逐年上升。
这种人口结构的转变给养老事业带来了巨大挑战。
养老服务设施不足、护理人员紧缺等问题突出,导致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受到限制。
1.2 养老设施不完善在我国的许多地区,养老机构、医疗保健设施以及相关服务项目不足。
尤其是农村地区,由于资源配置不均衡和经济条件相对较差,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化服务还有待加强。
这导致许多老年人无法获得优质、便捷的养老服务,并且仍然面临医疗保障和基本生活需求无法满足的问题。
1.3 养老金发放不稳定当前我国养老金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发放不稳定。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差异较大以及社会层级结构的变化,导致养老金发放规模和时机存在不确定性。
这使得很多老年人无法保证其基本生活支出,造成他们的财务困境。
1.4 护理人员短缺养老服务业护理人员紧缺是一个普遍性问题。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对高质量护理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
然而,当前我国护理人员数量相对不足,加之护理工作劳动强度大、待遇低等因素制约了养老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对策分析2.1 加强养老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对养老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通过针对性政策措施,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设施建设,并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和补贴措施。
同时,在供给侧改革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确保各类养老设施覆盖全面。
2.2 完善养老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创新养老金发放机制,确保养老金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针对特定群体,比如农村老年人、低收入居民等,可以考虑采取差别化政策措施,提高其养老金发放标准。
同时,提高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率和参保率,并鼓励个人自愿参与商业养老保险。
2.3 培养护理人才队伍通过加大对护理人员培训力度,提高护理服务行业的吸引力,吸引更多有志于从事护理工作的人才。
人口老龄化趋势的背景下,社会如何应对养老问题?
人口老龄化趋势的背景下,社会如何应对养老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社会养老问题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面对这一现象,社会应该如何应对?以及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更好地应对养老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吧。
一、推进养老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更好地应对养老问题,推进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是非常关键的措施。
首先,应该建立更多的养老院和老年公寓,以满足更多老年人的住房需求。
其次,应该加强老年人的日常护理服务,提供更好的饮食、健康和心理支持等服务。
此外,还应该建立更多的社区养老服务站,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养老服务。
二、加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也是应对养老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
我们需要建立更健全、更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确保老年人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同时,应该加大对低收入老年人的扶助力度,保障他们基本的养老需求。
此外,鼓励和引导各种养老保险的发展,让人们在缴纳养老保险的同时获得更好的保障和福利。
三、推动老龄产业的发展推动老龄产业的发展是应对养老问题的另一条有效途径。
在老龄产业方面,我们需要加大对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的投入,提高服务质量和养老机构的数量。
同时,培养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
此外,还应该加强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推广养生保健知识,提高老年人的养生意识和水平。
四、营造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除了制度化的保障和服务,让老年人在社会中感到尊重和被重视也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需要营造一个尊老敬老、关爱老年人的社会氛围,让老年人在社会中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同时,我们也应该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老年人的文化和娱乐活动,创造更多老年人喜欢的文化和体育活动,让他们在晚年也能够保持身心健康。
总之,应对养老问题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们需要加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推动老龄产业的发展,营造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等,在多方面下功夫,为老年人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条件。
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养老问题分析
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养老问题分析我国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这个趋势必然会影响到社会的养老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的养老体系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我们必须深入分析和思考,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以应对这一挑战。
本文旨在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社会养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能途径。
一、人口老龄化的背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人口的平均寿命明显延长,导致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据统计,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2.4亿,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增加,预计将在不久的将来达到30%以上。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对养老问题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
二、社会养老问题的现状分析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社会养老问题也愈发突出。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巨大缺陷。
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主要分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农村居民养老保险两大体系,但覆盖面不广,保障水平不高,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不健全。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口增长迅速,但社会养老服务设施严重不足,服务供给不足,质量参差不齐,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多样化,需要综合性的养老服务。
目前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主要以养老院为主,而家庭养老、社区养老等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模式发展缓慢,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需求的能力有限。
社会对养老问题的认识和关注程度不够。
在我国,虽然养老问题日益突出,但整个社会对养老问题的认识和关注程度相对较低,养老问题在社会议程上的地位不够高,对养老事业的投入和支持程度不够。
三、解决养老问题的思路和途径要完善养老保险体系。
要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增加个人账户的灵活性,引入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满足不同群体的养老需求。
要加大对社会养老服务的投入。
要加快社会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建设更多的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设施,提高养老服务水平,满足老年人各种养老需求。
养老问题老龄化社会的挑战与应对
养老问题老龄化社会的挑战与应对养老问题:老龄化社会的挑战与应对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养老问题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老龄化社会所面临的问题不仅涉及个人和家庭,也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加强对养老问题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确保老年人的福利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老龄化社会的挑战1. 养老人口的增加: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养老人口数量快速增加。
这导致了养老资源的紧张以及养老服务的需求剧增。
2. 养老金缺口:老龄化社会下,养老金支出不断增加,而缴费人口相对减少,养老金缺口逐渐显现。
这给国家养老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
3. 养老服务体系不完善: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但养老服务体系相对滞后,无法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
二、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策略和措施1. 建设多层次和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推动家庭、社区和专业机构相结合的养老模式,提供养老护理、医疗保健、心理支持等全方位的服务。
2. 推动延迟退休政策:鼓励老年人延迟退休,逐步延长退休年龄,以缓解养老金压力和劳动力短缺问题。
3. 加强养老金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的养老金制度,提高养老金的水平和覆盖范围,增加养老金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以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能够得到满足。
4.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引导和激励社会组织、民间力量和企业参与养老服务,推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5. 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和照料:注重老年人的健康保障和疾病防治,加强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和照料,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6. 促进老年人的社会融入和参与:创造机会和条件,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升老年人的社会地位和认同感。
三、国际合作与经验借鉴1. 加强国际间的沟通与合作,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
2. 借鉴其他国家在养老问题上的成功经验,如日本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瑞典的养老金制度等,对我国的养老制度和服务模式进行改进和创新。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养老保险困境及对策
养老保险制度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几经创新与变革,始终切实保障百姓民生,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但在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严峻挑战下,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日益严重,全国各地的保险金逐渐出现入不敷出的问题。
社会养老保险事关人民福祉,为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作用。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如何切实保障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稳健运行成为当务之急。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征。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13耀2019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绝对数由20,243万人上涨到25,388万人,所占比例由14.90%上涨到18.10%;65岁以上人口绝对数由13,161万人上涨到17,603万人,所占比例由9.70%上涨到12.60%。
7年间,60岁以上人口增长了5,145万人、3.2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长735万人、0.457个百分点;65岁以上人口增长了4,442万人、2.9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长634.57万人、0.414个百分点。
这些数据表明:无论是以60岁为标准还是以65岁为标准,我国老龄人口的规模都很庞大;我国65岁老龄人口增速正在赶超60岁老龄人口增速,我国老龄化程度仍在不断加深。
(表1)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还具有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的特征,如何化解人口总量增长与减缓人口老龄化之间的矛盾成为首要问题。
除此之外,老龄化程度不均、高龄化趋势显著、老龄化速度快于经济发展速度等也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征。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原因分析。
强有力的人口干预政策与平均寿命延长共同作用致使我国“未富先老”。
自1973年起,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出生率急剧下降,人口结构发生剧烈变化,为如今的老龄化现状埋下伏笔。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也在不断延长,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3岁,较2018年提高了0.3岁。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与对策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地区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许多问题。
具体问题和对策如下:
问题:
1. 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缺乏关于农村养老保险的专门性法律法规,并且政策支持不足,导致农村地区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滞后。
2. 融资渠道单一:农村地区融资渠道单一,养老保险基金流动性不足,导致养老保险基金管理难度加大。
3. 财政补贴不足:由于缺乏足够的财政补贴,许多地方的养老保险制度无法为农村地区的老年人提供足够的保障。
4. 服务水平低下: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和人员,农村地区养老保险服务质量相对较低,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对策:
1. 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国家应当加强对农村养老保险的政策法规建设,为其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2. 多渠道融资:农村地区应当通过多种方式来增加养老保险基金,例如开展社区活动、拓宽融资渠道等。
3. 加大财政投入: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地区养老保险的财政投入,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保障。
4. 提高服务水平:政府应该鼓励和支持相关企业和社会机构,提高他们能够提供的服务水平。
同时,政府也应该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公益事业。
中国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中国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中国养老问题的现状在社会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养老问题已变得日益突出。
随着人口结构转变,养老需求不断增加,但现有机构和政策仍无法满足庞大的养老需求。
面对这一困境,中国需要采取有效且可持续的对策来解决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落后的养老设施与服务中国目前仍然面临着基础设施与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
许多养老院及护理院设施陈旧,条件恶劣,并且缺乏适应老年人需求的设计和配套设备。
此外,专业化护理人员和医疗资源也紧缺,无法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2. 缺失健全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当前我国针对退休人员、失能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都有相应的养老保障政策,但总体而言还远未健全完善。
政府在资金投入、制度建设等方面尚有较大差距,导致部分特殊群体无法获得足够支持。
此外,个人养老金制度还不够健全,无法满足广大居民的养老需求。
3. 缺乏普及的养老意识养老问题不仅是政府和社会应该关注的领域,也需要广大市民提高自身的养老意识。
在目前中国社会中,许多人没有意识到养老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缺乏有效的宣传教育和引导,使得许多人在年轻时忽视了积累养老资金或对未来的生活作出计划。
二、中国应对养老问题的对策1. 加大养老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政府应加大对于养老院、护理院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并且要鼓励私人资本参与其中。
建立一批符合标准且具备配套服务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养老院和社区护理服务机构,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老年人群体。
2. 完善养老保障政策和体制政府应采取措施完善现行退休制度,提高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完善特殊群体养老金制度。
此外,建立健全的养老保险制度,通过政府与市场的共同财政承担来推动发展以个人账户为基础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3. 推进医疗与护理服务供给侧改革加强对医疗与护理服务人员的培训和职业素质提升,吸引更多专业化、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投身于养老行业。
建立在线上咨询、线下跟踪等方式相结合的医护联动机制,为老年人提供持续关怀和优质服务。
人口老龄化引发的社会问题及对策
人口老龄化引发的社会问题及对策【摘要】人口老龄化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其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
医疗资源不足导致老年人就医困难,需要加强医疗服务的建设与优化。
养老服务不足使得养老机构供不应求,应加大对养老服务的投入和改善。
经济发展压力增大需要重视老年人在经济活动中的角色,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导致老年人福利待遇不足,亟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家庭结构变化带来了亲情关系的疏远,需要加强家庭教育与关爱。
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采取综合措施来解决,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化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实现社会的长期稳定与和谐。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会问题、对策、医疗资源、养老服务、经济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家庭结构变化、挑战、综合措施、共同努力1. 引言1.1 人口老龄化引发的社会问题及对策人口老龄化是指某一地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显著增加的现象。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寿命在不断延长,导致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
人口老龄化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医疗资源不足、养老服务不足、经济发展压力增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家庭结构变化等。
医疗资源不足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医疗服务需求也相应增加,但医疗资源有限,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加大对医疗资源的投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基层医疗服务,推动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
经济发展压力增大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劳动力供给减少,劳动力成本增加,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对经济发展造成压力。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扩大劳动力市场,提高老年人就业率,延迟退休年龄等方式,缓解经济发展压力。
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又一重要问题。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社会保障需求也增加,但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无法有效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强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
老龄化问题及解决方案
老龄化问题及解决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老龄化问题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认真思考老龄化问题并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对老龄化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进行详细探讨。
一、老龄化问题的现状1.1 人口老龄化加剧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得到显著延长,导致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
1.2 养老压力增大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养老压力也相应增大,社会养老体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3 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老年人口的增加导致社会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一些基本的养老服务和医疗资源供给不足。
二、应对老龄化问题的解决方案2.1 建立健全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2.2 推动老年人就业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劳动,发挥其余热的作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3 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延长寿命。
三、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措施3.1 提供精神慰藉和社会支持加强社会支持体系建设,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和社会支持,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感。
3.2 提供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提供各种文化娱乐活动,让老年人享受幸福晚年。
3.3 加强社会参与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增强老年人的自信心和幸福感。
四、加强老年人照护服务4.1 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养老服务质量,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4.2 培训专业护理人员加强对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提供更好的照护服务。
4.3 推动社会化养老鼓励社会化养老模式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养老选择,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
五、加强老龄化问题的政策支持5.1 制定健全的老龄化政策政府应制定健全的老龄化政策,加强对老年人的保障和服务,促进老龄化问题的解决。
5.2 加大财政投入增加财政投入,加强老龄化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我国目前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目前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我国目前养老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养老金不足、养老服务不完善、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不适应现代生活等。
下面将分别探讨这些问题及对策。
一、养老金不足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金缺口日益严重。
根据《2019年社会保障基金监管报告》显示,2019年社会保障基金总收入3.6万亿元,总支出为4.5万亿元,其中养老保险基金缴费收入为2.4万亿元,支付支出为3.2万亿元,收支缺口达8000多亿元。
这种情况下,想要解决养老金不足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 提高退休年龄:从2019年起,我国已经开始提高退休年龄。
提高退休年龄能够增加养老保险的缴费纳入人数,从而增加养老金的缴纳量。
2. 加强职业年金的发展:职业年金是指企业在职工离职后,根据其实际工资水平及工龄等因素计算并实行的拟定退休福利。
加强职业年金的发展,能够缓解养老金不足的问题。
3. 推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除了国家养老保险之外,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也是一种补充养老保障的方式。
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出现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多渠道、多层次的养老保障。
二、养老服务不完善目前我国的养老服务主要有养老院和居家养老两种模式。
但是,养老院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养老院管理不善、设施陈旧等问题;居家养老也存在人员不足、服务不到位等问题。
为了解决养老服务不完善的问题,需要采取如下措施:1. 加强养老机构的管理:为了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需要加强养老机构的管理,提高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投入力度,为机构提供更多的资金、人力等保障。
2.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可以丰富养老服务的内容和形式。
政府将鼓励社会机构、志愿者组织和企业等开展有益的养老服务项目,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3. 加大居家养老服务的投入:居家养老是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重要形式之一。
应加强对居家养老的服务投入,支持和鼓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和发展,提高居家养老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社会养老问题及其对策汤兆云摘要:目前,随着人口老龄化所导致的老年人口抚养比例的快速提高,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已越来越不堪重负,主要表现为:社会养老保险金支出的数额增大;社会养老保险金收缴困难;社会养老保险金管理制度不善,且增值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本文提出了以下几个对策:出台社会保障法,征收社会养老保险税;调整各级财政的支出结构,提高社会保险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探索投资渠道,增强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能力;提高退休年龄,降低老年人口赡养率,减轻养老金发放的压力。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养老保险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其趋势按照人口转变理论,人口再生产必然经历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类型转变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类型,再转变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类型。
这是物质资料再生产由简单型转变为扩大型,扩大再生产又由外延变为内涵型这一客观趋势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经过数十年严格的计划生育人口政策的调控,我国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基本上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反映妇女平均生育水平的总和生育率1970年为5.81,1990年为2.31,1999年更下降到更替水平2.1以下,目前为1.8左右,远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1990年代中期的水平。
这种变化趋势直接导致了我国老年人口比例不断提高,其绝对数量不断增多。
我国五次人口普查的人口年龄结构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41、3.56、4.91、5.57和6.96;1953~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1.5%(其中1953~1964年年平均增长率为0.01%,1964~1982年为2.7%,1982~1990年为2.8%,1990~2000年为2.4%)。
200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是1953年的3.3倍,同期80岁及以上高龄人口增加了6.5倍。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为14 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0 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并正在以年均高于3%的速度增长,2051年将达4.37亿最大值。
与“五普”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76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0.73个百分点)。
(国务院新闻办,2006)这说明我国老年人口数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渐提高,老龄化呈现出日益加快的趋势。
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
从2001年210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
这一阶段,我国将平均每年新增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
第二阶段,从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
伴随着1960年代到1970年代中期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进入老年,老年人口数量开始加速增长,平均每年增加620万人。
到202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7亿,与0~14岁少儿人口数量相等。
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9448万,占老年人口的21.78%。
第三阶段,从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
2051年,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2倍。
这一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4亿,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25~30%,进入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平台期。
(全国老龄办,2006)不同学者在不同时间用不同方法、不同起点年份预测的21世纪我国老人占总人口的比值也大体相同。
曾毅(1994)以中生育率与中死亡率为假定方案,我国65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比例将从1990年的不到6%迅速增长到2030年的15.8%与2050年的23.1%。
联合国(1999)的预测数据显示:我国2030年与2050年65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为15.78%、22.6%。
进入老年型社会以后,人口老龄化所伴随的养老保险问题便不可回避。
这表现为老年抚养比、少儿抚养比、总抚养比的不断增大。
我国目前的老年抚养比为0.11左右。
在中、低死亡率方案下,2020年老年抚养比将分别上升为0.17与0.19,分别比2000年增长54.5%和72.7%;到2050年老年抚养比将分别上升为0.37与0.45。
2050年我国劳动人口供养老年人口的负担等于2000年的3.4倍与4.1倍。
劳动人口除了供养老年人口外,还要抚养未成年孩童。
与老年抚养相对应的另一个指标是少儿抚养比,即0~14岁人口数与15~64岁人口数之比。
在中、低死亡率方案下,我国2050年总抚养比分别比2000年增加22%与38%(见表1)。
(曾毅,2004)表1:中国2000年、2020年与2050年老年抚养比、少儿抚养比、总抚养比及加权总抚养比中死亡率方案 低死亡率方案 年份 地区老年抚养比 少儿抚养比 总抚养比加权总抚养比老年抚养比 少儿抚养比 总抚养比 加权总抚养比农村0.12 0.42 0.540.33 0.13 0.42 0.55 0.34 城镇0.10 0.36 0.460.28 0.10 0.36 0.46 0.28 2000 合计0.11 0.39 0.500.31 0.11 0.39 0.50 0.31 农村0.22 0.29 0.510.37 0.24 0.29 0.53 0.39 城镇0.14 0.24 0.380.26 0.16 0.24 0.40 0.28 2020 合计0.17 0.25 0.420.30 0.19 0.25 0.44 0.32 农村0.46 0.27 0.730.60 0.56 0.27 0.83 0.70 城镇0.35 0.24 0.590.47 0.42 0.24 0.68 0.54 2050 合计0.37 0.24 0.610.49 0.45 0.24 0.69 0.57 农村283.33 -35.7135.1981.82330.71-35.71 50.91 105.88城镇250.00 -33.3328.2667.82320.00-33.33 47.83 92.862000年与2050年比较(%) 合计 236.46 -38.4622.0058.06309.09-38.46 38.00 83.87资料来源:曾毅:《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二高三大”特征及对策探讨》,《人口与经济》2001年第5期。
注:加权总抚养比=老年抚养比*1.0+少儿抚养比*0.5。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导致老年人口抚养比例的快速提高,使国家和社会经济负担加重的同时,又影响老龄人口生活质量的提高。
因此,关注我国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特别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二、我国养老保险的现状及其问题在人口老龄化时代,老年人口比重提高的过程也就是退休人员快速增加的过程,这里的老年人主要指城镇的老年人口。
在我国,退休是指工作到一定年限,达到规定年龄,而且符合条件的国家工作人员和企业职工,根据国家法律或政府政令、规定离开工作岗位,领取一定数额的退休金以维持生活,安度晚年。
由于退休人员的基数大,退休金支出出现快速膨胀过程。
养老保险是现代经济活动中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和核心,它直接左右着整个社会保障总体水平高低。
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分为三大块: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由人事部门负责,工矿企业由劳动部门负责,农村(含乡镇企业)由民政部门负责。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与工矿企业的养老保障实行的是单位统包、条块分割的现收现支退体工资模式、退休年龄“一刀切”的办法(男性60岁、女性55/50岁)。
农村(含乡镇企业)目前基本上还没有实行普遍的养老保障制度。
该制度规定养老金的缴费由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其中,企业缴纳部分的比例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0%,个人缴纳部分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0%,按照个人缴费工资的11.0%为职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个人缴费全部计入个人帐户,其他部分从企业缴费中划入。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退休年龄人口只占总人口的10.0%左右,而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群正处于劳动年龄,因此,较多的劳动者可以支付较少的退休工资领取者。
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进入,离退休人员随之增多,且增加之势不断加快,养老保险金支出呈快速上升趋势。
这就出现了较少的劳动者要支付较多的退休工资领取者,必然使现收现支退休工资制度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缺口。
另一方面,我国实行的由单位统包、条块分割的现收现支退休工资制度又导致了退休者待遇的高低与兑现程度直接受原单位当前经济效益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逐步建立覆盖城镇各类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的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养老保险基金的成本是由享受养老金的离、退休、退职人数和人均养老金给付水平决定。
截至2005年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75亿人,其中4367万离退休人员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当年养老保险基金支出达4040亿元人民币。
从人均养老金水平来看,1986年为1001元,到1998年上升为5972元,平均每年增长16.0%;同期职工平均工资从1329元上升到7479元,平均每年增加15.5%,人均养老金水平增长速度高于在职职工平均工资增长速度0.5个百分点。
从人均养老金占职工平均工资的比例即工资替代率来看,1986年为75.3%,1998年上升为79.9%,1992年为84.8%。
1990年代以来,随着工资货币化程度的提高,仍保持80%左右的基本养老保险的工资替代率。
(卢元,1998)1990年到1999年,我国离退休职工数由3201万人增长到3727万人,年均增长5.5%;与此同时,养老金支出由396亿元增加到2421亿元,年均增长22%,占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由1990年的13.4%上升到1999年的24.5%。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快,被负担老年人口的系数也将迅速上升。
1978年,我国退休职工数与在职职工数的比例为1:30.3,1999年上升到1:3.7;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2.4,2050年达到1:1.8左右。
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在现行的养老保险体制下,我国的基本养老基金将在2032年左右开始出现收不抵支。
(张本波,2002)目前,我国养老保险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人口的绝对人数增多;相应的,社会养老保险金支出的数额增大,使现行养老保险金制度不堪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