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篇
智能制造中的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与控制
智能制造中的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与控制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工业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与控制是实现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操作和优化生产效率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的概念、工作原理、技术要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的概念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是指将机器人、感知设备、执行器、控制器、通信设备等多个组成部分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这个系统可以实现机器人的自动化操作、任务协作和生产流程控制。
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生产线的智能化和灵活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的工作原理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三个方面:感知、决策和执行。
1. 感知:通过传感器,机器人可以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如物体位置、形状、大小等。
这些感知数据将成为机器人决策和执行的依据。
2. 决策:在获取到环境信息后,机器人需要进行决策,确定最佳的操作方式和路径。
这一过程通常涉及机器学习、路径规划和运动控制等技术,以保证机器人能够准确、高效地完成任务。
3. 执行:根据决策结果,机器人执行相关动作,进行操作、搬运或加工等工作。
执行过程需要依靠精确的运动控制系统,通过控制器对机器人进行操作。
三、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的技术要点为了实现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的高效、稳定和可靠性,以下几个技术要点需要特别关注:1. 人机交互界面:为了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舒适性,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是关键。
这可以包括触摸屏、语音识别、虚拟现实技术等,以帮助操作人员更轻松地监控和控制机器人系统。
2. 通信技术:工业机器人系统需要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
因此,良好的通信技术是集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可以包括传统的有线通信和更先进的无线通信,如物联网技术。
3. 传感与感知:准确的传感技术和感知算法是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传感器可以帮助机器人获取环境信息,而感知算法可以解析和处理这些信息,为机器人的决策和执行提供准确的依据。
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篇
一、机器人系统集成介绍1.机器人工业化模式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处于机器人产业链的下游使用端,为终端客户提供使用解决方案,其负责工业机器人使用二次开发和周边自动化配套设备的集成,是工业机器人自动化使用的重要组成。
只有机器人本体是不能完成任何工作的,需要通过系统集成之后才能为终端客户所用。
相较于机器人本体供应商,机器人系统集成供应商还要具有产品设计能力、对终端客户使用需求的工艺理解、相关项目经验等,提供可适应各种不同使用领域的标准化、个性化成套装备。
从产业链的角度看,机器人本体(单元)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基础,而下游系统集成则是机器人商业化、大规模普及的关键。
本体产品由于技术壁垒较高,有一定垄断性,议价能力比较强,毛利较高。
而系统集成的壁垒相对较低,和上下游议价能力较弱,毛利水平不高,但其市场规模要远远大于本体市场。
工业机器人产业化过程中,可以归纳为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即日本模式、欧洲模式和美国模式。
日本模式:各司其职,分层面完成交钥匙工程。
即机器人制造厂商以开发新型机器人和批量生产优质产品为主要目标,并由其子公司或社会上的工程公司来设计制造各行业所需要的机器人成套系统,并完成交钥匙工程;欧洲模式:一揽子交钥匙工程。
即机器人的生产和用户所需要的系统设计制造,全部由机器人制造厂商自己完成;美国模式:采购和成套设计相结合。
美国国内基本上不生产普通的工业机器人,企业需要时机器人通常由工程公司进口,再自行设计、制造配套的外围设备,完成交钥匙工程中国和美国类似,机器人公司集中在机器人系统集成领域。
目前,国内的机器人企业多为系统集成商。
根据国际经验来看,国内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更接近于美国模式,即以系统集成为主,单元产品外购或贴牌,为客户提供交钥匙工程。
和单元产品的供应商相比,系统集成商还要具有产品设计能力、项目经验,并在对用户行业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提供可适应各种不同使用领域的标准化、个性化成套装备。
中国机器人市场基础低、市场大。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工业机器人在生产制造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手段。
但是,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不仅仅需要高精度、高速度的机械结构,而且还需要系统集成来确保机器人能够正常工作和稳定运行。
因此,在工业机器人应用中,系统集成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一、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概念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是和工业机器人配套使用的,由人机交互界面、安全控制系统、程序编辑软件、机器人控制器、力传感器和视觉系统等组成的系统。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主要作用是控制和监控工业机器人的工作状态,完成程序编辑、操作控制和数据处理等功能,为工业机器人的正常工作提供保障。
二、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的目的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所要达成的目的主要有:1、提高工作效率: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采用先进的编程技术,可以通过编程来实现工业机器人的自动化控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提高生产精度: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的高精度编程技术可以保证机器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准确度和稳定性,减少了生产误差和生产浪费。
3、提高生产安全: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中的安全控制系统可以对机器人的运动轨迹进行安全检测和监控,确保机器人在进行生产任务时能够保证员工的安全。
4、降低生产成本: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可以通过编程来控制机器人完成各种生产任务,节约了人力成本和机器运行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
三、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的建设流程1、需求分析:根据生产制造领域的实际需求,通过沟通、咨询和调研等手段,了解客户对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具体需求和要求,制定相应的系统集成方案。
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得出的结果,对整个系统进行系统设计和结构布置,包括机器人工作站的软硬件结构、控制系统和人机交互界面等方面。
3、系统建设:按照系统设计方案进行实际的系统建设工作,包括硬件设备的选购和安装、软件系统的编制和安装、控制系统的测试和调试等。
工业机器人集成系统(终)
欧洲模式 交钥匙工程
机器人的生产和用户所需要的系统的设 计制造全部由机器人制造厂商自己完成
美国模式
集成应用,采购 与成套设计相结 合
美国国内基本上不生产普通的工业机器 人,企业需要机器人通常由工程公司进 口,再自行设计、制造配套的外围设备
1.2.2 工业机器人全球发展市场格局
服务机器人市场,代表性企 业有专注于医疗机器人的直 觉外科公司、制造军用和家 用机器人的IROBOT公司等
很突出
一般
一般
服务机器人
突出
很突出
突出
突出
生物医疗机器人 一般
一般
很突出
很突出
航空机器人
一般
不突出
突出
极为突出
1.2.3 工业机器人全球竞争格局
(万台)
(年)
1.2.3 工业机器人全球竞争格局
(台/万人)
1.2.4 工业机器人国外研发趋势
1.机器人操作机结构的优化设计技术:机构向模块化、可重构方向发展;
工业机器人集成市场除了四 大企业外还有德国的杜尔、 莱斯、意大利的柯马等
工业机器人本体市场,四大 企业占比超过50%
1.2.2 工业机器人全球发展市场格局
主要国家机器人技术优势领域比较
机器人类型
日本
韩国
欧盟
美国
工业机器人 极为突出
一般
很突出
一般
仿人型机器人 极为突出
很突出
一般
一般
家用机器人
极为突出
工业机器人系统组成与产业化应用 ---工业机器人集成控制系统
贠 超 教授
手机: Email:
序
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的标志: 1、工具——机器人;2、文字——信息技术。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在当今制造业的舞台上,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正发挥着日益关键的作用。
它就像是一个精心编排的交响乐团,将机器人、控制器、周边设备等各种元素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共同奏响高效生产的乐章。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它是将工业机器人与相关的设备、工具、传感器以及控制系统进行整合,构建一个能够协同工作、完成特定生产任务的整体解决方案。
这个过程可不是简单地把各种部件拼凑在一起,而是需要深入理解生产需求,精心设计系统架构,精确调试参数,以确保整个工作站能够稳定、高效地运行。
想象一下,在一个汽车生产车间里,工业机器人正在忙碌地工作。
有的机器人负责焊接车身,有的负责喷漆,还有的负责装配零部件。
这些机器人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在一个集成的系统中相互配合,遵循着精确的指令和流程,有条不紊地完成着各自的任务。
这就是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的一个生动例子。
要实现一个成功的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首先得明确生产任务和目标。
这就好比盖房子之前要先知道要盖什么样的房子,是别墅、公寓还是写字楼。
只有清楚了需求,才能选择合适的机器人类型、规格和性能参数。
比如说,如果是需要进行精细的电子元件装配,可能就需要精度高、动作灵活的小型机器人;而如果是要搬运重物,那就得选用承载能力强、力量大的大型机器人。
接下来,就是选择合适的周边设备和工具。
这包括夹具、喷枪、焊枪、传送带等等。
这些设备的选择要与机器人的动作和功能相匹配,同时还要考虑到生产线上的物料流动、空间布局等因素。
就像给机器人配备了合适的“武器”,让它们能够在生产过程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控制系统就像是整个工作站的大脑,负责指挥机器人和周边设备的动作。
一个优秀的控制系统能够实现精确的运动控制、协调各个设备之间的工作顺序、处理各种传感器的信号,并且能够根据生产情况进行实时调整和优化。
它要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稳定的性能和友好的人机界面,方便操作人员进行监控和管理。
工业自动化机器人系统集成
工业自动化机器人系统集成工业自动化机器人系统集成,作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以快速发展的步伐影响着各个行业。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应用,机器人系统的集成正变得越来越关键。
本文将探讨工业自动化机器人系统集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集成。
一、工业自动化机器人系统集成的重要性工业自动化机器人系统集成是将各类机器人以及相关设备和系统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协同工作的整体系统的过程。
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生产力:机器人系统集成能够实现生产线的高效运作,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的工作任务,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2. 提升产品质量:机器人系统集成可以实现高精度、高稳定性的生产操作,消除了人为操作中的一些不可避免的误差,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3. 降低人力成本:相比于人工操作,机器人系统集成的运行成本更低。
虽然初始投资较高,但长期来看,机器人系统集成可以降低企业的人力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 提高工作安全性:一些危险、重复性高的工作任务可以交由机器人来完成,从而降低了工作环境对人员的伤害风险,保证了工作的安全性。
二、工业自动化机器人系统集成的关键技术要实现工业自动化机器人系统集成,需要掌握一些关键技术,包括:1. 机器人选型: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工作需求,选择合适的机器人类型和品牌。
机器人的质量、性能和适用性对系统集成的成败至关重要。
2.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的应用可以提供机器人所需的环境感知和反馈信息,使机器人能够实时调整姿态、位置和力度等参数,完成复杂的操作。
3.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实现机器人精确操作和协同工作的核心。
它可以对机器人进行编程、调度和监控,确保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
4. 通信技术:机器人系统集成需要实现机器人与其他设备和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
传统的有线通信和现代的无线通信技术都可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机器人系统集成中。
三、工业自动化机器人系统集成的实践案例以下是一些实际工业自动化机器人系统集成的案例,展示了其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1. 汽车制造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在汽车制造过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焊接、涂装、装配等工序都可以由机器人来完成,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
用于控制机器人的运动轨迹、 姿态和速度,实现精确的位置
控制和轨迹跟踪。
运动学建模
通过建立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 ,实现对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 位置和姿态的精确计算和控制 。
动力学建模
基于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实 现对机器人运动过程中的力矩 和动态特性的控制。
路径规划
根据实际需求,规划机器人的 运动轨迹,实现自动化作业。
3
新兴应用领域拓展
随着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技术的不断发展, 新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涌现,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 机遇。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特点
具有高效、精准、可靠、可编程 等优点,能够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人 力成本。
工作站系统的应用领域
汽车制造
用于焊接、涂装、装配 等工艺流程,提高生产
自动化水平。
电子制造
用于装配、检测、包装 等环节,提高生产效率
及产品质量。
食品加工
用于包装、码垛、搬运 等环节,提高生产效率
及卫生安全。
集成化
随着工业物联网的普及,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将更 加集成化,实现机器人与周边设备和系统的无缝对接,提 高生产协同效率。
市场发展前景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的 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应用领域也将不断拓展。
技术创新推动市场发展
新的技术趋势将不断涌现,为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带来更多 可能性,进一步推动市场发展。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
目录
•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概述 •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流程 •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技术 •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案例分析 •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发展趋势与展
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篇教学文稿
一、机器人系统集成介绍1.机器人工业化模式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处于机器人产业链的下游应用端,为终端客户提供应用解决方案,其负责工业机器人应用二次开发和周边自动化配套设备的集成,是工业机器人自动化应用的重要组成。
只有机器人本体是不能完成任何工作的,需要通过系统集成之后才能为终端客户所用。
相较于机器人本体供应商,机器人系统集成供应商还要具有产品设计能力、对终端客户应用需求的工艺理解、相关项目经验等,提供可适应各种不同应用领域的标准化、个性化成套装备。
从产业链的角度看,机器人本体(单元)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基础,而下游系统集成则是机器人商业化、大规模普及的关键。
本体产品由于技术壁垒较高,有一定垄断性,议价能力比较强,毛利较高。
而系统集成的壁垒相对较低,与上下游议价能力较弱,毛利水平不高,但其市场规模要远远大于本体市场。
工业机器人产业化过程中,可以归纳为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即日本模式、欧洲模式和美国模式。
日本模式:各司其职,分层面完成交钥匙工程。
即机器人制造厂商以开发新型机器人和批量生产优质产品为主要目标,并由其子公司或社会上的工程公司来设计制造各行业所需要的机器人成套系统,并完成交钥匙工程;欧洲模式:一揽子交钥匙工程。
即机器人的生产和用户所需要的系统设计制造,全部由机器人制造厂商自己完成;美国模式:采购与成套设计相结合。
美国国内基本上不生产普通的工业机器人,企业需要时机器人通常由工程公司进口,再自行设计、制造配套的外围设备,完成交钥匙工程中国与美国类似,机器人公司集中在机器人系统集成领域。
目前,国内的机器人企业多为系统集成商。
根据国际经验来看,国内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更接近于美国模式,即以系统集成为主,单元产品外购或贴牌,为客户提供交钥匙工程。
与单元产品的供应商相比,系统集成商还要具有产品设计能力、项目经验,并在对用户行业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提供可适应各种不同应用领域的标准化、个性化成套装备。
中国机器人市场基础低、市场大。
工业机器人系统的集成与控制研究
工业机器人系统的集成与控制研究第一章:绪论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工业机器人在生产流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工业机器人系统的集成与控制是其中的核心部分,对于实现高效、精确、灵活的制造流程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针对现代制造业的需求,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与控制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并正在取得日益显著的成果。
第二章:工业机器人系统的集成工业机器人系统的集成是指将多个自动化设备、控制技术、软件系统以及工业机器人等机器设备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高效、灵活、可靠的自动化生产系统。
工业机器人系统的集成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的因素,例如工厂的物流布局、生产流程的需求以及应用场景等。
1.机器设备集成机器设备集成是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的基础,涉及到的设备种类繁多,例如传感器、安全设备、控制器等等。
在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这些设备之间的兼容性与稳定性问题,同时还需要进行实验验证,确保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2.软件系统集成软件系统集成涉及到多种软件产品的选型,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自动化控制软件等等。
在选择这些软件产品时需要考虑到软件之间的兼容性、协调性,以及运行的性能和稳定性等方面。
同时,这些软件还需要与机器设备结合,实现整个集成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控制技术集成控制技术集成是整个集成系统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涉及到工业机器人的控制技术以及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相关知识。
在控制技术集成中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例如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智能算法、通信技术等等。
为了实现集成时的数据传递和协同控制,需要从控制器、网络设备和传感器等方面建立相应的通讯机制,实现各设备的通信与控制。
第三章:工业机器人系统的控制工业机器人系统的控制是指通过设备间的数据交互,将工业机器人整个系统控制于自动化状态,以实现自动化生产流程。
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控制技术的选型以及控制系统的设计也会有所不同。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课程标准该课程是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是一门跨多个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它涉及自动控制、计算机、传感器、电子技术和机械工程等多种学科的内容,该课程的核心技能是工业机器人的工作站的设计、调试和维护应用技能,满足工业机器人及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以及工业机器人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岗位群的需要。
前导课程:《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后续课程:《工业机器人系统维护》、《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熟悉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组成;(2)掌握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参数及选择依据;(3)掌握工业机器人与外围设备的接口技术;(4)掌握工业机器人与外围设备的连接方法;(5)掌握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外围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2.能力目标(1)能选用工业机器人;(2)能选用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外围设备;(3)能设计工业机器人与外围设备的接口电路;(4)能编写与调试工业机器人工作站控制程序;(5)能解决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常见故障;(6)能看懂工业机器人技术手册。
3.素质目标(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的创新精神;(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健康体魄;(4)具有分析与决策能力;(5)具有与他人合作、沟通,团队工作能力;(6)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具有自我学习、追求进步不断超越的能力。
四、教学条件1.师资队伍(1)专任教师承担本课程的专任教师需要熟练掌握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技术应用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设计经验,建议在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等相关企业顶岗锻炼3个月以上。
(2)兼职教师承担本课程的兼职教师应具有工业机器人应用相关岗位中级及以上职称,具有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实际设计经验,能结合企业具体工艺对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系统进行教学,能熟练操作工业机器人,能熟练进行系统程序的设计与调试。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哎呀,说起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这可真是个让人又好奇又兴奋的领域!我还记得有一次,我去一家工厂参观,那是我第一次真正近距离接触工业机器人工作站。
一走进车间,就听到各种机器运转的声音,眼前的景象让我仿佛置身于未来世界。
在那个车间里,有一组工业机器人正在有条不紊地工作着。
它们就像是训练有素的士兵,精准地执行着每一个指令。
这些机器人有的负责搬运重物,有的负责焊接,还有的负责装配零件。
而让这一切能够协调有序进行的,正是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
系统集成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它就像是一个超级大脑,把机器人、设备、传感器、软件等等这些元素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让它们能够协同工作,实现高效的生产。
比如说,在那个工厂里,负责搬运的机器人能够准确地感知到货物的位置和重量,然后按照设定好的路线和方式进行搬运。
这可不是机器人自己能做到的,而是系统集成在背后发挥着作用。
系统集成会给机器人提供准确的信息,告诉它什么时候该行动,怎么行动,以及行动的速度和力度等等。
再比如焊接的机器人,它要根据不同的工件和焊接要求,调整焊接的参数和轨迹。
这也需要系统集成来进行精确的控制和优化,确保焊接的质量和效率。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可不只是把东西拼凑在一起那么简单。
它需要考虑到很多因素,像生产的需求、工艺的流程、设备的性能、安全的保障等等。
这就像是搭积木,要想搭出一个漂亮又坚固的城堡,每一块积木的位置和摆放方式都得精心设计。
而且,系统集成还得不断地优化和改进。
随着生产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原来的方案可能就不再适用了。
这时候,就得对系统进行调整和升级,让它始终能够保持高效和稳定。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系统集成,这些工业机器人就会像一群无头苍蝇,乱作一团。
正是因为有了系统集成,它们才能成为生产线上的得力干将,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肯定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先进。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B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B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B在当今制造业不断发展和升级的大背景下,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日益广泛。
而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则成为了实现高效生产、提升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的关键环节。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简单来说,就是将工业机器人与周边设备、工装夹具、控制系统等进行有机组合,形成一个能够协同工作、完成特定生产任务的整体系统。
这个系统的集成并非简单地将各个部分拼凑在一起,而是需要充分考虑生产工艺、机器人性能、工作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以实现最佳的生产效果。
在进行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时,首先要明确生产任务和需求。
例如,是进行物料搬运、焊接、装配还是其他特定的操作?不同的生产任务对机器人的类型、精度、负载能力等都有着不同的要求。
如果是物料搬运,可能更注重机器人的速度和运动范围;而对于焊接工作,则对机器人的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要求较高。
确定了生产任务后,接下来就要选择合适的工业机器人。
市场上的工业机器人种类繁多,有直角坐标型、关节型、SCARA 型等。
直角坐标型机器人适用于直线运动和定位精度要求高的场合;关节型机器人具有较大的工作空间和灵活性;SCARA 型机器人则在平面内的快速搬运和装配方面表现出色。
在选择机器人时,除了考虑其运动形式,还需要关注机器人的负载能力、工作半径、重复定位精度等技术参数,以确保其能够满足生产任务的要求。
与工业机器人相配套的周边设备也是系统集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周边设备包括工装夹具、输送线、传感器、视觉系统等。
工装夹具的设计要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形状和尺寸进行定制,以保证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定位准确和夹紧可靠。
输送线用于物料的自动输送,需要与机器人的动作节拍相匹配,以实现高效的生产流程。
传感器和视觉系统则可以为机器人提供感知能力,使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适应调整,提高生产的智能化水平。
控制系统是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大脑”,负责协调机器人和周边设备的动作。
一个优秀的控制系统应具备稳定可靠、操作方便、编程灵活等特点。
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与优化
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与优化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和优化的需求越来越大。
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和优化的目的是最大化机器人的效益,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
本文将从机器人系统的基础知识、系统集成、系统优化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机器人系统的基础知识机器人系统一般由机器人本体、控制系统、传感器和执行器等多个部分组成。
机器人本体包括机器人机身、关节、传动机构、执行器等。
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编程器、监控器等。
传感器包括视觉传感器、力传感器、位置传感器等。
执行器包括电机、气缸等。
机器人系统的基础知识是机器人技术的基础,对于机器人的系统集成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机器人本体的选择和机器人的控制系统的设计是影响机器人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
二、机器人系统集成机器人系统集成是指将机器人和其他设备、系统或软件集成为一个整体。
机器人系统集成的目的是使机器人系统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安全化。
在机器人系统集成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步骤:1.确定任务需求:确定机器人需要完成的任务,例如在生产线上进行物料搬运、加工、贴标签等。
2.选取机器人本体:根据任务需求选择适合的机器人本体,例如选择臂式机器人、轮式机器人、AGV等。
3.设计控制系统:设计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的选型和编程器的设计等。
4.选取传感器和执行器:根据任务需求选择适合的传感器和执行器,例如选择视觉传感器、力传感器、电机等。
5.集成机器人系统:将机器人和其他设备、系统或软件集成为一个整体,例如将视觉传感器、力传感器和机器人控制器集成在一起。
机器人系统集成需要考虑机器人系统的整体性能和稳定性,同时也需要考虑机器人和其他设备、系统或软件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三、机器人系统优化机器人系统优化是指通过对机器人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和改进,提高机器人系统的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
机器人系统优化的目的是使机器人系统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安全化。
在机器人系统优化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步骤:1.评估机器人系统性能:评估机器人系统的生产效率、质量和成本,并进行优化。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
工业工作站系统集成工业工作站系统集成一、引言工业工作站系统集成是将工业与工作站进行无缝连接和协调,以实现生产线的高效运作。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工业工作站系统集成的过程和要点。
二、系统需求分析1、任务分析:对工作站进行细致的任务分析,确定需要参与的具体工作。
2、工作站特性分析:评估工作站的特性和限制,包括空间限制、工作内容等。
3、选择:根据任务分析和工作站特性,选择适合的工业。
4、系统集成需求:根据工作站和的特性,确定系统集成的需求和目标。
三、系统设计与开发1、配置与布局:根据工作站特性和选择结果,设计的配置和布局。
2、通信协议与接口设计:确定工作站与之间的通信协议和接口设计,确保数据的传输和共享。
3、控制系统开发:开发控制系统,包括控制、任务调度和监控等功能。
4、人机交互界面设计:设计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方便操作和监控工作站系统。
5、安全保护设计:针对工作站和的安全隐患,设计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
四、系统集成与测试1、与工作站连接:建立与工作站之间的物理连接和网络连接。
2、系统集成测试:测试与工作站之间的通信和协作是否能够正常进行。
3、功能测试:对工作站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确保其满足需求和预期效果。
4、安全性测试:测试工作站和的安全保护措施是否有效。
5、性能测试:测试工作站系统的性能指标,如响应时间、处理能力等。
五、系统交付与维护1、系统交付:将集成好的工作站系统交付给用户,包括提供详细的操作手册和使用指南。
2、用户培训:对用户进行系统使用的培训,包括操作、维护和故障排除等方面的知识。
3、系统维护:定期维护工作站系统,包括软件更新、性能优化和故障修复等。
4、技术支持:为用户提供系统使用过程中的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附件:1、工作站任务分析表格2、选择评估表格3、系统集成需求和目标文档法律名词及注释:1、:根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年)》定义,指具有感知、计算和执行能力,能够代替人类完成特定工作的自动化设备。
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 项目一 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概述
其次根据工作任务、操作对象以及工作环境等因素决定所需工业机器人的负载、最大运动范围、防护等级等性能 指标,确定工业机器人的型号;之后再详细考虑如系统先进性、配套工艺软件、I/O接口、总线通信方式、外部设 备配合等问题。
在满足工作任务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用控制系统更先进、I/O接口更多、有配套工艺软件的工业机器人品牌和型 号,有利于使系统具有一定的冗余性和扩充性。同时,成本也是选型时必须考虑的问题。综上所述,最终选定工 业机器人的品牌和型号。
在一般情况下,都选用可编程控制器(PLC)作为外 围控制系统的核心控制器件。
但是在某些特殊的加工工艺中
例如在工艺过程连续、对时间要求非常精确的情
况下,需要考虑PLC的I/O延迟是否会对加工工艺 造成不良影响,否则必须选用其它控制器件,如 嵌入式系统等。
——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概述
12
机器人系统集成
(7)系统的电路与通信配置
——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概述
未通过
未通过
加工
设计输入 (客户需求)
方案设计
评审 通过?
通过 零部件选型 (先关键部件,后其他部件)
原理图设计 (机械原理图、电气原理图)
评审 通过?
通过 编写电气程序
样机试剂 通过
验收 通过?
量产
技术设计 未通过
采购
6
机器人系统集成
(1)解读分析工业机器人工作任务
工业机器人的工作任务是整个系统集 成设计的核心问题和要求,所有的设 计都必须围绕工作任务来完成。
选定所有硬件之后,还需给系统安装电路, 为系统供电并控制元器件动作,以及选用 合适的通信方式实现元器件之间的数据传 输。硬件之间的数据传送是通过通信完成 的,不同规模的系统集成,使用的通信方 式也是不相同的。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
工业工作站系统集成工业工作站系统集成一.引言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工业工作站系统集成的相关内容。
该文档将介绍系统集成的过程、所需的硬件和软件组件,以及与其相关的安装、配置和测试步骤。
二.系统概述1. 系统架构:介绍工业工作站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硬件和软件组件的关系和功能。
2. 系统要求:详细列出系统集成所需的硬件和软件要求,包括操作系统、处理器、内存、存储和网络要求等。
三.硬件集成1. 选择:介绍如何选择适合工作站系统的,包括考虑的因素、性能指标和功能要求。
2. 工作台设计:讨论工作站的设计原则和要求,包括工作台尺寸、结构、材料和布局等。
3. 传感器集成:介绍如何集成各种传感器,例如视觉传感器、力传感器和安全传感器等。
4. 控制器集成:讨论如何集成控制器和工作站控制器,并确保它们之间的通信和协作。
四.软件集成1. 工作站软件:介绍工作站软件的功能和特点,包括编程界面、操作界面和数据处理功能等。
2. 控制软件:讨论控制软件的安装、配置和调试步骤,确保能够按照预期工作。
3. 通信协议集成:介绍不同组件之间的通信协议,如以太网、CAN总线和Modbus等,并讨论如何配置和测试通信连接。
五.安装、配置和测试1. 硬件安装:详细描述、工作站和传感器的安装步骤,包括物理连接和定位调整等。
2. 软件配置:介绍工作站软件和控制软件的配置步骤,包括参数设置、功能选择和校准等。
3. 系统测试:讨论测试方法和步骤,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安全测试等,确保系统达到预期要求。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1. 工作站系统集成示意图2. 硬件组件清单3. 软件配置文件法律名词及注释:1. 知识产权:指由知识创造的产权,在法律上通常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表演权等。
2. 合规性:指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的要求,保证产品或服务在使用过程中不违反相关规定,并对消费者或环境构成最小风险。
《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王仲) 项目五(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
工业机器人装配生产线集成
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将若干个零件组合成部件或将若干个零件和部件组合成产品的过程,称为装 配作业。装配机器人是为完成装配作业而专门设计的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装配生产线是指使用一台 或多台配有控制系统、辅助装置及周边设备的装配机器人,完成特定装配任务的生产单元。
工业机器人装配生产线
直角坐标型装配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装配生产线集成
2 垂直多关节型装配机器人
垂直多关节型装配机器人
垂直多关节型装配机器人又称垂直串联关节式装配机器 人。该类装配机器人大多具有6个自由度,能够以任意姿态 到达空间上的任意位置。因此这类机器人所面向的是三维空 间中任意位置和任意姿态的作业,其最大工作空间类似于一 个球体,通常使用极坐标系定义空间中的点。
工业机器人装配生产线集成
3 平面关节型装配机器人
平面关节型装配机器人又称水平串联关节式装配机器人或SCARA机器人,
是目前装配生产线上应用数量最多的一类装配机器人。
平面关节型装配机器人具有一个牢固的底座,它的机械手臂固定在Z轴上,
可在X轴、Y轴上做旋转运动。机械手臂的中间还有一个附加的XY轴关节,机械
任务的变化。 (4)能够与零件供给器、输送设备等辅助装置集成,还能与其他系统配套使用,可实现柔性化生产。 (5)通常配有各种传感器,可大大提高装配机器人的作业性能和环境适应性,保证装配任务完成的
准确性。
工业机器人装配生产线集成
二、工业机器人装配生产线的硬件选型
工业机器人装配生产线的硬件组成包括装配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各种传感器、安全保护系统及 其他辅助装置等。
思政目标
培养爱国情怀,坚定制度自信。 养成环保节能意识与安全责任意识。 弘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机器人系统集成介绍1.机器人工业化模式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处于机器人产业链的下游应用端,为终端客户提供应用解决方案,其负责工业机器人应用二次开发和周边自动化配套设备的集成,是工业机器人自动化应用的重要组成。
只有机器人本体是不能完成任何工作的,需要通过系统集成之后才能为终端客户所用。
相较于机器人本体供应商,机器人系统集成供应商还要具有产品设计能力、对终端客户应用需求的工艺理解、相关项目经验等,提供可适应各种不同应用领域的标准化、个性化成套装备。
从产业链的角度看,机器人本体(单元)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基础,而下游系统集成则是机器人商业化、大规模普及的关键。
本体产品由于技术壁垒较高,有一定垄断性,议价能力比较强,毛利较高。
而系统集成的壁垒相对较低,与上下游议价能力较弱,毛利水平不高,但其市场规模要远远大于本体市场。
工业机器人产业化过程中,可以归纳为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即日本模式、欧洲模式和美国模式。
日本模式:各司其职,分层面完成交钥匙工程。
即机器人制造厂商以开发新型机器人和批量生产优质产品为主要目标,并由其子公司或社会上的工程公司来设计制造各行业所需要的机器人成套系统,并完成交钥匙工程;欧洲模式:一揽子交钥匙工程。
即机器人的生产和用户所需要的系统设计制造,全部由机器人制造厂商自己完成;美国模式:采购与成套设计相结合。
美国国内基本上不生产普通的工业机器人,企业需要时机器人通常由工程公司进口,再自行设计、制造配套的外围设备,完成交钥匙工程中国与美国类似,机器人公司集中在机器人系统集成领域。
目前,国内的机器人企业多为系统集成商。
根据国际经验来看,国内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更接近于美国模式,即以系统集成为主,单元产品外购或贴牌,为客户提供交钥匙工程。
与单元产品的供应商相比,系统集成商还要具有产品设计能力、项目经验,并在对用户行业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提供可适应各种不同应用领域的标准化、个性化成套装备。
中国机器人市场基础低、市场大。
中国机器人产业化模式较可行的是从集成起步至成熟阶段采用分工模式。
即美国模式(集成)-日本模式(核心技术)-德国模式(分工合作)。
2.工业机器人集成产业应用方向机器人本体是系统集成的中心,必须与行业应用相结合。
系统集成是对机器人本体的二次开发,机器人本体的性能决定了系统集成的水平。
国际品牌出于对本体的理解,更清楚怎样去做整合来充分发挥功能达到客户的需求。
所以系统集成还是以国际品牌为核心,市场大小也是按汽车、3C电子、金属加工、物流等这样技术要求高、自动化程度高的行业向技术要求较低、自动化程度较低的行业排列。
机器人下游最终用户可以按照行业分为:汽车工业行业和一般工业行业。
汽车行业自动化程度已经比较高。
大部分外资整车厂商的生产线标准及机器人选型是全球统一的。
国产机器人难有机会。
而在目前国产机器人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国产整车厂也不敢贸然使用国产机器人完成重要工位的自动化操作。
整车厂跟机器人供应商往往有着一二十年的稳定关系。
如大众用KUKA和FANUC,宝马奔驰等德系用KUKA,通用主要是FANUC,菲亚特用柯马,白车身和冲压线主要是ABB,涂装主要是德国杜尔,丰田本田等日系用安川、川崎等日资品牌,现代起亚只用现代等。
对于汽车这种资金、技术密集型大工业来说,稳定性是首要的,定下来的标准不会轻易改变。
主要零部件厂为保持一致性,也会优先考虑整车厂使用的机器人品牌。
汽车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整车厂在长期使用机器人的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的规则和标准。
技术要求高且要契合车厂特有的标准,对系统集成商来说,构成了较高的准入门槛。
多数国内集成商主要还是做一些分包或者不太重要的项目,少数已经入围的系统集成商获得了先发优势。
汽车产业系统集成对资金要求高。
汽车项目普遍周期较长,从方案设计、安装调试到交钥匙往往需要半年或者一年以上,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成本。
整车厂也按照项目周期采取分批付款的方式,361或3331较为普遍,集成商采购配套的设施却往往需要款到发货或者货到付款。
对系统集成商来说流动资金是比较大的压力,缺乏资金实力难以承接汽车项目。
对比机器人密度,中国汽车行业机器人密度为281,而非汽车行业仅为14。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汽车行业的机器人密度为台湾的1/2,德国的1/4。
但中国非汽车行业的机器人密度为台湾的1/9,德国的1/11。
故非汽车行业的潜能巨大。
汽车产业集成国内企业难以进入,3C行业系统集成是机会。
约80%的国内机器人企业集中在系统集成领域。
汽车产业格局稳定,面临商务关系、技术和资金三重壁垒,国内企业难以进入。
但在其他行业,尤其是3C行业,国内系统集成企业具有优势:中国是全球最大的3C制造基地,自动化升级需求强劲,有望超过汽车行业成为第一大机器人市场;3C行业机器人应用多样,外资品牌难以复制在汽车产业的经验,国内企业已实现部分反超,是拉近差距的最好机会。
一般工业中按照行业分类又可以分为食品饮料,石化,金属加工,医药,3C,塑料,白家电、烟草等。
一般工业中按照应用分为焊接、机床上下料、物料搬运码垛、打磨、喷涂、装配等。
以喷涂应用为例:喷漆作业本身的作业环境恶劣、对喷漆工人技术熟练的高要求以及80、90后们对工作的可选择性大等一系列的原因,使得喷涂相关的作业人员招工成为难题。
利用喷涂机器人进行喷涂作业,除了重复精度高,工作效率高外,还能使工人从恶劣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
喷涂机器人已在喷涂领域引起广泛的重视,并且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从最先的汽车整车车身制造,应用拓展到汽车仪表、电子电器、搪瓷等领域。
高工产研机器人研究院(GGII)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国产喷涂系统集成市场规模达到22.3亿元,同比增长39.1%。
机器人系统集成典型企业介绍:ABB集团ABB集团位列全球500强企业,集团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
ABB集团由两个100多年历史的国际性企业——瑞典的阿西亚公司(ASEA)和瑞士的布朗勃法瑞公司(BBC Brown Boveri)在1988年合并而成。
两公司分别成立于1883年和1891年。
ABB是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领域的领导厂商。
ABB既是机器人本体生产企业,又是机器系统集成企业。
ABB多年来强大的技术和市场积累,凭着向客户提供全面的机器人自动化解决方案,从汽车工业的白车身焊接系统,到消费品行业的搬运码跺机器人系统,即以汽车、塑料、金属加工、铸造、电子、制药、食品、饮料等行业为目标市场,产品广泛应用于焊接、物料搬运、装配、喷涂、精加工、拾料、包装、货盘堆垛、机械管理等领域。
杜尔集团杜尔集团活跃在全球市场的供应商并在其专业市场占据领先位置。
汽车行业的业务约占总销售的85%.杜尔也为航空航天,工程机械,化工和制药行业提供创新的制造。
杜尔集团通过两个分支机构来运营管理。
涂装系统提供生产和喷涂技术,主要应用于汽车车身和底盘生产制造方面。
在全球21个国家47个城市分布着杜尔的公司机构。
杜尔是喷涂系统解决方案的最优秀公司之一。
德梅科上海德梅柯汽车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始创于2003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致力于为汽车行业客户提供先进的智能制造装备与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提供从研发、设计、制造、项目管理、技术服务等,覆盖全项目生命周期的产品与服务。
公司长期致力于技术创新与知识积累,掌握白车身行业的核心技术并开发出适应高节拍、柔性化、高精度要求的关键设备及产品,为国内外知名车企提供白车身柔性焊装生产线、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智能输送装备、工厂自动化系统、机器人先进制造系统。
3.工业机器人集成产业规模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中国企业目前主要的竞争优势在系统集成方面,中国80%的机器人企业都集中在该领域,随着系统集成商围绕机器人做整线集成,机器人等专用设备和电气原件等的价格逐年下调,国内企业凭性价比和服务优势逐渐形成替代进口,市场份额稳步上升,现在已经占据了一半的市场,留给中国企业的机会越来越多。
在过去的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或企业都没能对系统集成应用引起重视,但这恰恰是智能制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了其在获取客户、品牌推广中的重要性,应用市场逐渐被唤醒。
在补贴政策的刺激下,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扩展迅速。
汽车制造产业是机器人应用体量最大的行业,占比超过40%,但是随着汽车行业增速放缓,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等集成应用愈发普及,汽车集成系统已经逐渐走向红海市场,但是在3C、物流自动化等领域依旧是一片蓝海。
工业机器人和系统集成是中国工业自动化发展方向。
为推动制造业升级,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国家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发展,从研发、采购、应用推广等方面提供政策资金支持,但机器人无论多么优秀也绕不开系统集成企业。
应用集成系统的研发,是机器人产业链上利润最高也是技术门槛最高的环节,近年来,随着工业机器人产业的火速升温,机器人系统集成行业也逐年升温,备受追捧。
集成系统以零配件和工业机器人为基础,是未来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市场竞争力的主要方式之一。
一般情况下,系统集成市场规模可达机器人本体市场规模的三倍,根据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预测,2020年机器人本体市场规模可达276亿左右,集成系统市场规模则有望接近830亿元,未来五年年均增速可达20%。
4.机器集成产业现状机器人系统集成商作为中国机器人市场上的主力军,普遍规模较小,年产值不高,面临强大的竞争压力。
根据GGII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9月,中国机器人相关企业428家,其中系统集成商就占88%,并且从相关市场数据来看,现阶段国内集成商规模都不大,销售收入1个亿以下的企业占大部分,能做到5个亿的就是行业的佼佼者,10个亿以上的全国范围屈指可数。
一般工业是指非汽车行业。
目前汽车行业的自动化程度比较高,供应商体系相对稳定。
而一般工业的自动化改造需求相对旺盛。
全球工业机器人集成从应用角度看“搬运”占比最高。
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中,半数机器人用于搬运应用。
搬运应用中又可以按照应用场景不同分为拾取装箱、注塑取件、机床上下料等。
按照应用来分,占比前三的应用为搬运50%,焊接28%,组装9%。
现阶段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有如下特点:1)不能批量复制系统集成项目是非标准化的,每个项目都不一样,不能100%复制,因此比较难上规模。
能上规模的一般都是可以复制的,比如研发一个产品,定型之后就很少改了,每个型号产品都一样,通过生产和销售就能大量复制上规模。
而且由于需要垫资,集成商通常要考虑同时实施项目的数量及规模。
2)要熟悉相关行业工艺由于机器人集成是二次开发产品,需要熟悉下游行业的工艺,要完成重新编程、布放等工作。
国内系统集成商,如果聚焦于某个领域,通常可以获得较高行业壁垒,生存没问题,但是同样由于行业壁垒,很难实现跨行业拓展业务,通过并购也行不通,因此规模做大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