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农村养老问题的研究与政策建议

农村养老问题的研究与政策建议

农村养老问题的研究与政策建议一、问题的定义和背景农村养老问题是指农村地区老年人口增加、养老服务不足、养老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现今,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养老问题已逐渐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

二、问题的原因分析1. 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农村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农村人口的寿命延长,老年人口占比不断增加。

2. 农村养老设施的不完善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医疗、康复和养老设施相对较少,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很多农村地区缺乏专门的养老院,老年人无处可去。

3. 社会支持体系的不完善在农村地区,社会支持体系不够完善,社区组织和志愿者力量相对薄弱。

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得不到有效的社会支持和关注。

三、问题的影响分析1. 老年人生活质量低下因养老设施不足和社会支持不完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生活贫困、孤独感和身体健康等问题逐渐浮现。

2. 家庭负担加重传统农村社会中,子女养老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由于缺乏养老设施和社会支持,农村家庭的养老责任逐渐增大,给家庭带来经济和精神负担。

3. 社会稳定问题养老问题的积累和解决不当会导致社会不稳定。

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得不到满足,容易引发社会不满情绪,进而对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

四、问题解决的现状1. 政府部门的努力政府已经提出了一系列的农村养老政策,如建设农村养老院、提供养老保险等,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做出了一定的努力。

2. 社会组织的参与一些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纷纷参与到农村养老事业中来,提供帮助和服务,对解决农村养老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问题解决的挑战1. 资金问题农村地区财力有限,无法承担大规模的养老设施建设和养老保险支付,资金短缺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一大挑战。

2. 服务能力问题农村地区医疗、康复和养老服务的能力相对较弱,设施滞后、人员不足,无法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六、政策建议-完善养老设施1. 加大养老设施建设力度政府需要增加投入,加快农村养老院的建设,提供更多的养老床位。

关于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研究

关于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研究

关于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研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地区老人养老问题日益凸显。

农村老人养老问题涉及到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精神关怀等多个方面,不容忽视。

本文将从农村老人养老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为解决农村老人养老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一、农村老人养老现状目前,我国农村老人养老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是养老资源不足。

由于农村资源的日益枯竭以及农村劳动力外流,农村老人的养老资源相对匮乏。

其次是养老设施不完善。

农村地区的养老设施相对城市而言更为滞后,农村老人无法获得合适的养老服务。

再者是养老文化缺失。

农村地区传统的养老文化逐渐消失,老年人的精神寄托较为单薄。

最后是养老服务体系不健全。

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体系与城市相比较为薄弱,老年人的实际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二、存在问题分析1. 经济问题。

农村老人的经济来源相对单一,主要依靠子女的补贴,而随着子女的外出务工,老人的经济来源变得不稳定。

部分农村老人没有养老金或养老金水平较低,难以满足生活需求。

2. 医疗保障问题。

农村老人普遍面临医疗保障不完善的问题,医疗费用高企成为老人的负担。

农村地区医疗资源较为匮乏,老年人看病难、就医贵。

3. 精神关怀问题。

部分农村老人缺乏子女的陪伴,精神上感到孤独和孤寂,精神寄托不足。

缺乏娱乐和社交活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贫乏。

4. 养老服务体系问题。

农村地区养老服务体系不健全,养老机构少,养老设施滞后,老人的养老需求得不到有效的满足。

三、解决方案探讨1. 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加大对农村老年人养老金的补助力度,提高养老金水平。

建立健全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为农村老人提供更全面的医疗保障服务。

2. 加强农村养老设施建设。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养老设施建设,建立符合农村老年人需求的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

3. 增强农村养老文化建设。

弘扬农村传统的尊老敬老文化,建立老年人学习和娱乐的平台,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四、结语农村老人养老问题关乎全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解决农村老人养老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等多方共同努力。

农村养老问题及对策分析

农村养老问题及对策分析

农村养老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凸显。

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加之农村劳动力外流,农村养老问题愈发突出。

如何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挑战。

本文将对农村养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一、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1.1 经济收入低,养老资金不足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很多农民在工作年限内无法积累足够的养老金。

在农村,养老金来源主要为退耕还林补助、新农保、养老保险等。

但由于农民普遍收入较低,很难达到足够的养老金水平。

1.2 传统养老观念根深蒂固农村地区的传统观念较为保守,老年人多认为子女是他们养老的依靠,对子女有着较高的养老期望。

在现代社会,子女往往无法照顾老人,随着农村劳动力外流,这种养老方式也在逐渐减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将变得更加严重。

1.3 养老服务不完善,老年人需求得不到满足农村地区养老服务设施较少,服务质量不高。

老年人需要的医疗、护理、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服务得不到满足。

这会进一步加大老年人的生活负担和孤独感。

2.1 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农村地区的养老金积累能力有限,面临较严重的养老金缺口。

2.2 家庭结构变化随着农村劳动力外流,原本以家庭为单位的养老模式已不再适用。

由于子女离家工作,老年人的照顾问题成为一大难题。

2.3 养老服务设施不足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设施相对不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得不到满足。

这也让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愈发严峻。

3.1 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制度建设,提高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和保障水平。

可以通过政府财政补助、社会保险基金统筹、引导农村地区产业发展等多种方式,解决农村养老金不足的问题。

3.2 倡导多元化养老模式引导老年人树立正确的养老观念,倡导多元化的养老模式,包括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家庭养老等。

农村地区可以建立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养老选择。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研究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研究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研究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保障机制、基金来源、政策调整等多个角度展开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进行研究。

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现状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是保障机制不完善,农民养老主要依靠个人积蓄和子女供养,缺乏社会保障的支持。

其次,基金来源单一,主要依赖政府财政补贴和农民个人缴费,缺乏多元化的资金来源。

再次,政策调整不及时,农村养老金标准过低,不足以应对快速上涨的养老成本。

总体而言,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亟待改进。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问题原因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的产生与多方面因素有关。

首先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些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财政收入有限,难以承担高额的养老保障开支。

其次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相对薄弱,与城市相比缺乏完善的养老保障机制。

此外,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也导致了农村养老问题的加剧,许多农民因工作而远离家乡,无法享受到应有的养老保障。

三、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改革的必要性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改革势在必行。

首先,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改革有助于促进农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提升农村社会稳定性。

其次,养老保障改革能够提升全民的福利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和谐。

此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改革也是中国建设现代化社会的一个重要举措,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繁荣。

四、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改革的可行性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改革虽面临一些困难,但具有可行性。

首先,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充足的财政资源,政府可以通过提高财政补贴和资金投入来支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障。

其次,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改革可以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如推行养老金分级制度,并整合农村社会保障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

五、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改革的对策建议为解决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建议。

首先,应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对养老保障的认知和参与度。

其次,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养老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个人储蓄等多种形式。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养老体系研究及构建建议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养老体系研究及构建建议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养老体系研究及构建建议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农村养老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加,农村养老体系亟待完善和建设。

本文将就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养老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农村养老现状与问题目前,农村养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养老金来源单一。

大部分农村老人依靠农村养老保险和低保等社会保障制度养老,养老金收入有限,无法满足需要。

2. 农村养老设施不足。

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农村养老机构建设和发展滞后,老年人居住、休息和生活环境相对较差。

3. 养老服务水平不高。

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匮乏,服务水平不高,无法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

4. 老年人精神生活缺乏关怀。

农村老龄人口普遍缺乏精神慰藉和社交活动,精神生活单调。

以上问题凸显了农村养老体系的薄弱与不完善,需要引起重视与改善。

二、农村养老体系研究1. 建立健全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适时提高农村养老保险补贴标准,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

2. 完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村养老院和养老社区的扶持力度,提高建设标准,推动养老设施与服务水平的提升。

3. 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对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和引进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4. 拓宽农村养老服务渠道。

发展“互联网+养老”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宽农村养老服务渠道,提高信息化水平,为老年人提供更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选择。

5. 加强政府对农村养老事业的支持。

加大对农村养老事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为农村养老事业发展提供更多资金和政策支持。

以上几点是建立完善农村养老体系的关键性举措,需要政府、社会和企业等多方参与,共同推动农村养老事业的发展。

1. 建立农村养老服务信息平台。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农村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养老服务资源的共享和调配,为老年人提供更便捷的养老服务。

2. 建立农村养老服务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的农村养老服务评价体系,对养老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进行评价和监督,提高服务质量和监管水平。

农村养老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调查研究论文(共6篇)

农村养老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调查研究论文(共6篇)

农村养老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调查研究论文(共6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浅析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老年化社会是必然的趋势,农村社会养老是中国社会养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寻找中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对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养老保险老龄化社会政府职责一、什么是社会保障制度关于社会保障的定义,最早出自美国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被译为“社会安全”。

到了20世纪70年代,欧美各发达国家普遍陷入经济膨胀,人们对“福利国家”有了较清醒的认识。

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际劳工组织组织有关专家经过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调查之后,提出“社会保障”的目标不只是防止和减轻贫困,应该更为广泛。

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不可或缺的“安全网”和“稳定器”,是保持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必备条件。

二、我国目前农村居民养老的现状1、老龄化加快。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输出,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人口进入城市,年龄结构出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局面。

据统计,2000年中国农村亿人口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估计占%,到2030年亿农村人口中,65岁的老年人口将达到%为亿。

因此要解决中国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关键,如同没有九亿农民的小康就没有中国的小康一样,没有九亿农民的养老保障,也就没有真正实现中国居民的养老保障。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太小,覆盖对象有缺陷。

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老年人口,其中百分之七十五在农村。

据统计,未纳入社会保障的农村人口还很多。

建立社会保障网络的乡镇1998年仅占全国乡镇总数的41%,建立社会保障基金会的村委会不到村民委员会总数的20%.另外,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国进城务工者已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不到200万人增加到2003年的亿人,所以很有必要考虑这个特殊群体的养老保险问题。

农村养老问题及对策分析

农村养老问题及对策分析

农村养老问题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目前,我国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养老压力不断增加。

由于农村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农村老年人的经济状况普遍较为困难,缺乏充足的养老金来源。

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养老服务设施不足,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农村地区的养老观念相对落后,传统观念仍然存在,在养老方式和模式上存在不少问题。

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十分严峻,急需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解决。

1.2 养老问题的影响农村养老问题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负担加重。

随着农村老年人口的增加和农村经济的不断下滑,养老问题已成为农村家庭的一大负担。

许多农村家庭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照顾老人,给家庭经济造成一定压力。

2. 人力资源浪费。

由于缺乏科学的养老保障体系,许多农村家庭不得不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照顾老人上,导致劳动力资源的浪费。

这不仅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生产效率,也限制了青壮年劳动力的发展空间。

3. 社会稳定受到威胁。

由于农村养老问题的存在,一些老年人无法得到应有的照顾和关爱,导致他们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增加,甚至出现一些社会不稳定因素。

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4. 老年人生活质量降低。

由于缺乏养老保障和服务设施,许多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较低,面临着生活困难和孤独等问题,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

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正文2.1 农村养老问题的原因分析一、缺乏长期规划和保障机制农村养老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长期规划和保障机制。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导致农村老年人面临养老风险的不确定性。

很多农村老年人缺乏足够的养老金或其他养老保障,无法应对养老生活的需求,使得他们的生活质量大幅下降。

二、缺乏养老服务设施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设施相对匮乏,很多老年人无法获得专业的养老护理和服务。

最新老年人生活现状问题研究及对策三篇

最新老年人生活现状问题研究及对策三篇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和老年人养老问题也日益突出。

如何在和谐社会的大家庭逐步改善养老问题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尤其是在农村,如和解决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问题,已经成为农村社会开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文章通过调查研究,客观详实的分析了当前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我国是一个人口资源大国,人口老龄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开展以及人们观念的转变,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会越来越严重,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开展带来了巨大压力。

据相关资料统计,2000年我国已有1.29亿老年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10.15%),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到达4亿(占总人口的30%)。

2021年我国将迎来第一个老年顶峰,2025年我国将迎来第二个老年顶峰,如此高的老年人口比例给我国社会和经济带来的压力是空前的,那么,我们应如何采取有力的措施以有效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呢这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不容无视的问题,尤其是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亟待解决。

如何给农村老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养老环境,使老年人有一个安定祥和的晚年,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农村老人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高,医疗卫生无保障相对于城市老年人养老,农村老年人养老比拟困难。

城市老年人有各种各样的制度保障,尤其是大局部老年人有养老退休金,随着社会的开展,他们的经济保障有了更大的改善。

农村老人那么不然,农村老人没有退休金,没有健全的制度作为保障。

随着年龄的增长,农村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而我国农村的医疗卫生水平还比拟低,农村的医保制度还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农村老人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二)家庭规模缩小,年轻人负担加重近30年来,家庭规模的小型化是我国农村家庭结构变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据调查,目前,我国农村家庭户人均规模是3.39人,近30年来我国户人均规模下降了1.42人。

新时期中国农村社会养老服务问题研究

新时期中国农村社会养老服务问题研究

新时期中国农村社会养老服务问题研究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在,中国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了2.5亿,其中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地区。

中国的农村地区面临的社会养老服务问题已经越来越严峻。

本文将探讨新时期中国农村社会养老服务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第一部分:农村社会养老服务的现状中国的养老服务体系主要依赖于家庭,由家庭成员互相照顾和承担。

而在农村地区,由于它们的家庭结构和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农村老年人往往更依赖于家庭成员的照顾,而且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都与城市老年人有很大的差别。

农村老年人往往在缺乏适当的医疗保障和社交网络的情况下,过着孤独和疏离的生活。

尽管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改善农村社会养老服务的状况,但是问题仍然存在。

农村地区的老年人面临着许多问题,包括缺乏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医疗保障不足、家庭经济收入低、生活水平低下、交通不便等。

第二部分:解决方案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和社会都必须采取措施来改善农村社会养老服务的状况。

下面提出一些解决方案:1. 建设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政府应该在农村地区建设更多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养老、医疗、康复和社交服务等。

这些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应该与当地医院和社区卫生站开展合作,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

2. 提供医疗保障政府应该提供更多的医疗保障,确保老年人得到适当的医疗服务。

同时,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老年人的医疗保障力度,为他们提供免费或低价医疗服务。

3. 增加养老金发放政府应该增加养老金的发放,使得老年人可以有更多的经济来源。

政府还应该设立一些政策,以鼓励农村家庭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和照顾。

4. 特别是要加大对特殊贫困老年人的救助贫困老年人无法照顾自己,更需要社会的关心和爱心。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特殊贫困老年人的救助,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

第三部分:结论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农村地区缺乏充足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医疗服务设施,缺乏足够的养老金和政策保障。

中国农村养老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农村养老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农村养老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中国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人口老龄化影响下,现有养老制度的不足之处,农村养老保障渠道不畅以及老人养老需求增加等方面。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引导农村老年人参与养老金互助。

这些对策将有助于提高农村养老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福祉,实现农村养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农村养老问题、人口老龄化、养老制度、农村老人、养老保障、政府投入、养老金互助、农村发展、养老需求、社会保障体系1. 引言1.1 中国农村养老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农村养老问题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而日益突出的一个社会难题。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农村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而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现有的农村养老制度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包括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

农村养老保障的渠道也存在不畅的情况,导致部分农村老人无法享受到应有的养老保障待遇。

农村老人养老需求与日俱增,养老问题日益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

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农村养老保障的对策。

政府需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和覆盖面。

需要引导农村老年人参与养老金互助,鼓励发展农村养老保障的多元化。

只有通过政府、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中国农村养老问题,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保障和服务。

2. 正文2.1 人口老龄化对农村养老的影响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持续上升的现象。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对农村养老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口老龄化导致了劳动力的减少。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老龄化,家庭劳动力供给减少,农业生产力下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这也间接导致了农民的收入减少,给农村养老问题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加剧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

农村养老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村养老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村养老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农村养老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养老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目前,农村养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养老资源不足。

农村地区的养老设施和服务相对欠缺,养老院的数量有限,很难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另外,由于人口外流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缺乏养老人员,导致养老服务人员稀缺。

第二,养老待遇低下。

由于农村经济相对困难,农民的养老金水平较低,无法满足养老的基本需求。

农村养老金发放不及时、不公平的问题也普遍存在。

第三,养老理念陈旧。

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多子女养老的观念,这使得老年人依赖子女,期望子女供养,而不愿独立选择养老方式。

这种观念的固化导致农村老年人普遍面临独居、孤独、贫困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首先,加大对农村养老设施的投入。

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院,提供更多优质的养老服务。

同时,建立养老设施与医疗、运输等基础设施的连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便利性。

其次,提高养老待遇水平。

政府应适时提高农村养老金标准,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同时,建立健全养老金发放机制,保证养老金的及时发放和公平分配。

第三,推广新型养老理念。

倡导农村老年人主动参与社区活动、志愿服务等,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养老观念。

同时,提供智能化的养老服务,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和舒适的养老生活。

最后,加强农村养老人员培训和队伍建设。

通过提升养老服务人员的技能和服务意识,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鼓励大学生和退休人员等优秀人才到农村开展养老服务工作,增加养老服务的人员资源。

综上所述,解决农村养老问题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大投入、完善制度和改变观念,才能为广大农村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保障,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农村养老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养老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目前,农村养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养老资源不足。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及建议》开题报告2300字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及建议》开题报告2300字
开题报告
题目:中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及建议
一、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一)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数位2.64亿,占总人口的18.7%,其中65岁以上人口约1.9亿,占总人口的13.5%,国际标准中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7%,即进入人口老年化阶段。我国当前已经进入了深度老年化。在农村地区,人口老年化的形势更加严峻,农村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必须处理的重点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更好地保障农民养老需求,必须加快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及实践研究。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同时对于现存的问题有共同的认识,比如待遇水平偏低、补贴缺乏激励效果、覆盖面较少等。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为目前我国实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供了非常多的可行性建议,为今后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但我国区域、城乡之间的存在巨大的经济差异性,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任重道远。
过去我国实行的农村养老保险一直不是很顺利,因为制度本身以及运行的过程都存在许多问题。邓大松、薛惠元(20,经办管理服务落后、农民参保意识薄弱、基金管理存在漏洞等问题。田鹏、何世岭(2014)认为,现下实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缺少独立监管基金运行的部分,相对应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投资运营过程中的风险监督管理过程比较薄弱,同时社会缺乏监督机制。王立国(2019)提出财政补贴率低,导致失去对缴费制度的激励效应,参保者通常会选择最低档进行缴费,容易出现持续缴费不足的现象进而引起断保。
(3)实现途径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本人将通过大量地、广泛地阅读专业期刊、杂志、相关学术著作,进行数据调查、统计等方式,在拥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去粗取精,提炼出有代表性、有借鉴意义的观点,并采用案例研究等方法,提出创新思路。

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研究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养老问题越来越引起广泛关注。

为实现农村养老保险的全覆盖,我国实行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然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基础养老金水平低、参保人员缺乏保障感、管理体制不健全等。

因此,开展对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的研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以优化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农村养老保障水平。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两种方法。

文献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和分析,了解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背景、政策框架、主要内容以及存在的问题。

实证分析法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收集农村居民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认知情况、参保意愿、保障感受以及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此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数据样本。

四、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背景和政策框架。

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参保条件等。

3.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如基础养老金水平低、参保人员缺乏保障感、管理体制不健全等。

4. 分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5. 提出目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对于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和农村居民养老保障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有助于完善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和参保人员保障感。

2. 有助于探讨农村养老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提供有效的思路。

3. 有助于加强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福利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

中国农村居家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农村居家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农村居家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居家养老问题愈加突出。

传统的大家族式养老模式逐渐式微,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但是受限于农村落后的经济条件和社会保障水平,农村居家养老问题相对突出。

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一、农村居家养老的问题1.1 生活条件落后相较于城市居民,农村老人的生活条件普遍较差。

农村居家养老环境艰苦,房屋条件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活便利度不高,这给老年人的居住和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1.2 子女照料难度大由于农村人口外流,且年轻人更倾向于城市发展,导致老人子女照料难度加大。

很多农村老人孤独生活,缺乏子女的照顾和关爱,社会支持体系薄弱。

1.3 缺乏医疗保障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条件普遍较差,老人看病难、看病贵。

虽然国家出台了政策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医疗需求,但由于基础设施和医疗资源的不平衡分配,依然存在用药不足、就医困难、医疗费用高等问题。

二、农村居家养老的对策2.1 政府加大投入,优化农村生活环境政府在农村地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村老年人的居住环境。

加强对农村房屋、水电暖气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和维护,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2.2 完善社会支持体系加强对农村老年人的关爱和照顾,建立健全的社会支持体系。

组建志愿者团队,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家务帮扶、心理慰藉等服务,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3 加强医疗保障政策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投入,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加强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就医便利度。

加强农村老年人的医保覆盖,降低医疗费用负担,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三、农村居家养老方案的推广3.1 发挥家庭养老的作用鼓励和引导农村老年人依靠家庭养老,鼓励家庭成员关心爱护老人,传承家庭美德和传统文化,共同照顾和关爱老年人。

3.2 加强社区养老服务加强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增加日间照料、康复护理、文化娱乐、生活照料等服务项目,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农村养老调研报告11篇

农村养老调研报告11篇

农村养老调研报告11篇【第1篇】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范文老年人口问题在我国早已存在,既表现为老年人的生存与发展,如物质保障、医疗服务、住房等问题;还表现为因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社会心理等社会生活的变化等等。

这其中,仅仅满足老年人在年老时的供养问题就已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面对中国老年人70%以上居住在农村的现实国情,显然,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是我国养老问题中的重中之重。

为了更深入具体地了解当前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现状,以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城关镇保障村的___位老人进行调查。

结合调查所得的及自己的肤浅认识,当前中国农村养老仍是以家庭养老为主。

一、家庭养老还存在强劲的生命力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社会支持能力。

然而,家庭养老告别是子女养老对中国农村老人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并起着社会养老不可替代的作用。

无论城乡,家庭仍然是一个基本的生活单位,是老年人最后的大本营。

而越是经济落后的地区,家庭养老的作用也就越大。

在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和完善的条件下。

家庭养老起到了社会稳定器的作用,一旦家庭养老的基础遭到破坏,几千万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将失去保障。

(一)家庭养老方式符合当前我国的现实国情。

当前我国人口众多,人口老龄化趋势快、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地区差异较大。

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农民支付能力相当有限,中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尚处于温饱阶段,只有小部分达到小康水平,少数农村仍处于贫困状态。

不仅地区间存在差异,而且在同一地区中的不同乡镇、同一乡镇中的不同村庄、甚至在同一村庄中的不同家庭之间,农民的经济收入也有较大悬殊。

在这种情况,若完全依靠建立起统一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来解决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显然是不合实际的,因为一定的保障制度必须与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因而当前我们仍有必要依赖家庭养老方式来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也明确指出,我国老年人养主要领先依靠家庭,从而使家庭养老模式法律化,增强了家庭养老模式的生命力。

当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共3篇

当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共3篇

当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共3篇当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1当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加剧,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既要兼顾老龄化的社会问题,又要考虑老年人的福利保障和精神寄托,必须采取综合性的措施,解决当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

农村空巢老人是指已经或者将近成为孤寡老人或空巢老人的农村老人。

他们大多数是在80-90年代出生的老人,当时我国农村人口占主导地位,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外出务工带来的人口流失,许多老人只能留在农村。

这批老人的养老问题十分突出,他们无儿无女,孤苦无依,相对于市区的老人来说,他们的物质条件和生活条件都较为贫困。

如何为他们提供充足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成为当前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改善医疗健康保障,提高基本医保覆盖率。

受农村经济条件的限制,许多农村空巢老人并没有能够得到良好的医疗卫生保障,导致许多疾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

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农村医疗卫生保障的覆盖面,建设完善的基层医疗机构,加强卫生宣传,普及健康知识,有关部门可以考虑给予税收、财政和土地政策支持,降低农村医生缺口,提高大学医学生往农村就业的吸引力,推广“远程医疗”等措施。

建设老年社区。

建设老年社区是为了让老人们有一个互相关爱、共同生活的公共场所。

如建设独立的老年公寓、乡村老年中心等,构建起公益性老年服务体系,满足农村空巢老人对于精神寄托的需求,增加他们的社交活动,使得老人们感到温馨、舒适。

在社区建设方面也可以考虑增设文化教育、娱乐等多种活动,增加社区内的档次和活力,让年迈的老人们度过快乐、健康、有价值的晚年。

推广家庭医生制度,加强护理服务。

建立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护理、照顾服务,为他们解决因生理等原因产生的困难,例如洗澡、脱衣服等需要照顾的问题。

同时,应该完善家庭医生的培训机制,促进其业务技能的提升,让他们成为社区老年人的健康守护者。

农村养老问题研究的结论

农村养老问题研究的结论

农村养老问题研究的结论
农村养老问题研究的结论包括:
1. 农村养老问题存在巨大挑战:农村老龄化程度高,养老资源匮乏,养老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给农村养老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困扰。

2. 家庭养老仍然是主要模式:由于农村社会福利体系的不完善,大部分农村老人仍然主要依靠子女或亲属进行养老,家庭养老成为主要模式。

3. 养老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养老设施和服务的供给在农村地区存在较大差异,养老资源集中在城市和发达地区,农村老年人普遍缺乏养老服务资源。

4. 养老服务外包趋势明显: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多,农村养老服务外包的趋势日益明显,部分农村老人选择将养老转移到城市或专门的养老院。

5. 康养产业发展潜力大:随着老年人对健康和养老需求的提升,农村康养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包括养老院、康复中心、疗养院等康养设施和服务。

6. 政府的责任和作用:政府在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加强对农村养老设施和服务的投入,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提高农村老年人享受养老福利的水平。

总之,农村养老问题研究的结论表明,农村养老问题亟待解决,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政府、家庭、社会各方共同参与,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和福利。

新形势下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

新形势下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

新形势下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建立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养老保障问题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

随着农村老龄化人口数量的增加,农村养老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

为了探讨新形势下农村养老保障问题,本文将从农村养老保障的现状与问题、解决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农村养老保障的现状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保障水平低。

农村居民养老保障待遇较低,普遍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平均支付水平仅为城镇养老金的50%左右。

二是保障覆盖面窄。

农村养老保障覆盖面较窄,很多农村居民没有参加任何养老保险。

由于农村地区特殊的经济和社会环境,许多农村居民没有固定的职业和收入来源,无法纳入养老保险制度。

三是体制不健全。

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制度建设不完善。

农村养老保险主要以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为主体,而且基本养老金是通过国家救助补助、村集体经济收入等方式支付的,缺乏稳定可靠的保障来源。

一是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加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逐步推行个人账户制养老保险,提高保障水平和支付能力。

还可以探索建立由农村村集体经济支持的养老保障机制,使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相对稳定和可靠的养老保障待遇。

二是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鼓励农村居民参加养老保险,建立全民养老保险制度,确保农村居民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养老保障待遇。

还可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保障事业,引导和支持农村居民自愿参加商业养老保险。

三是加强社会救助与政府补贴。

建立健全的社会救助体系,为没有参加养老保险或养老保险待遇不足的农村居民提供相应的生活补贴。

加大政府投入,提高养老保障经费的补贴比例,确保农村养老保障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四是加强农村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和文化娱乐。

鼓励和引导农村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志愿服务,提升老年人的社会地位和自尊心。

还要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并建立农村老年人活动中心和养老院,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和社交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摘要:农村养老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农村秩序的稳定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固有的道德体系的崩溃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通过构建和不断完善农村养老法律体系来规范农村养老已是大势所趋,“以家庭养老为主导,强化社会养老保险、引进商业养老保险,建立多种形式并存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价值定位既符合中国农村的实际,又有利于操作和实施。

关键词:养老农村养老家庭养老养老保险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一种客观的不可逆转的趋势。

人老的直接后果就是获得生存条件的各种能力逐渐丧失,那么,曾经为这个社会做出过贡献的老人们在其获得生存的能力逐渐失去时,谁应该向老人伸出援助之手,为其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帮助呢?这就是养老问题。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的实施,拥有中国大多数老年人口的农村地区将迅速出现家庭小型化的倾向。

同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农村年轻一代道德观念的下降等因素,都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形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不难想象,在新的世纪,农村养老问题将是我国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

农村养老这个被我们回避了半个世纪的课题,在人权制度逐渐完善、社会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已经没有了回避理由。

一、中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的基础分析养儿防老是中国农村几千年的传统养老方式,这种以家庭作为最基本的养老模式得以长期存在的基础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深层次研究将成为我们设计今天的农村养老制度的重要参考依据。

(一)家庭养老的客观条件分析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家庭养老的前提条件新中国建立以前的两千多年中,中国农村一直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

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是一种不发达的经济形态,低下的生产力将农民紧紧地束缚在一块块土地上而无其它谋生手段,封闭的交往形式又使农民只能依靠自身积累经验而无其它获取知识的途径。

于是,对土地和耕作知识的拥有就成了社会继承与世代交替的重要内容。

土地是父母的私有财产,父母退出生产领域后,并不放弃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权,子女要想获得土地必须以赡养父母为代价。

同时,子承父业是传统农民家庭的突出特点,后代不仅由父母抚养成人,而且还从父祖那里学会谋生的技能,继承一定的产业和土地,这种生活上经济上的高度依赖使得他们自觉服从父辈祖辈的制约,不敢有丝毫违抗。

父辈们靠土地生产生育,培育后代;子辈们靠土地维持生活,赡养老人,土地构成百姓们家庭养老的重要经济来源。

为了确保农民拥有土地,历代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土地分配政策,如井田制,占田制和均田制等。

除了土地制度之外,政府还通过法律条文,严禁子孙与父母分家分财。

《唐律 #8226;户婚律》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

”《明律》规定,“凡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立户籍,分异财产者,杖一百。

”法律之所以如此规定,其目的就是为了稳定家庭养老的经济基础。

2.非货币经济是家庭养老的必要条件(二)家庭养老的主观条件分析1.传统的孝道思想是中国农村家庭养老的内在动力在任何年代里,老人的赡养不仅是由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决定,而且还受到建立在这种生产力基础上的赡养观念的制约。

历史上,我国的老年赡养是以孝为核心在家庭内部进行的,孝道思想在中国有着长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刻的社会影响。

儒家认为:“孝为百行之冠、众善之始,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德之本也。

”(3)所以儒家立教以孝为起点,“孝字上半部为老,下半部为子,有老人扶子之义。

”(4)因此,孝的道德观最初是调解长者与小辈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

但是,到了封建社会,孝被抬到了极高的地位,成为一切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起点,并做为封建伦理纲常的基础。

封建统治者就是用孝束缚着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孝的原则为:“父之所尊,子不敢不承,父之所异,子不敢不同”。

(5)封建统治者重孝的目的是为了效忠,显然以孝治天下,本身就包含了伦理和政治双重意义。

在封建思想文化的熏陶下,广大农民总是认认真真地行孝,孝顺父母的意识逐渐成为中国农村家庭养老的内在动力。

2.享受天伦之乐的本能是中国农村家庭养老的精神动力人是社会的动物,不仅有物质上的需要,而且有精神上的需要。

老人害怕孤独,乐于和儿孙生活在一起,于是在长辈与晚辈之间形成一种强烈的群体感情,这就构成了家庭结构变化的向心力,形成一种牢固的封建家庭关系,成为一个团结的整体,具有强大的保护职能,共同保护家庭成员和财产安全。

每个家庭成员都脱离不了家庭生活,更脱离不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

而且家庭还有一定的稳定性,每个人都重家庭,轻个人,为了家庭的生存、利益和光荣,个人便可以忽略,为了维护家庭内部的和谐,个人必须各安其分,在人伦规范所界定的范围内,将自己的社会角色演好,而个人的真实意见和感受则慎藏于角色、行为之后。

于是又形成近代农民家庭的内聚性和封闭性,主观上要求赡养老人必须在家庭内部进行。

3.政府的强力推行是中国农村家庭养老的外在动力中国传统社会自实施君主专制制度以来,国家权力日益集中在极少数人的手中。

在“家天下”的政权模式下,统治者为了确保统治权力,努力造就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和绝对服从的心态。

孝的本意是顺从和“无违”,将孝扩展到政治关系方面,就形成了“以孝移忠”的思想观念。

另外,老年人是政府业绩的形象代表。

在传统社会,老年人是知识和智慧的代表,更是国泰民安和国运长久的象征。

乾隆三下江南,其间五六次都有百岁“人瑞”迎驾道旁,他认为是“太和之气”,“用征寿世”的吉兆。

显然,当老年人被赋予国运和德治的象征意义时,家庭养老就不只是家庭的私事,而是政府的公事了。

因此,历朝历代的政府官员都将维护家庭养老作为国家任务进行推动。

政府强力推行家庭养老的标志有三:第一,有负责相关事务的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或专司其职的官员;第二,有保障家庭养老的制度和法规;第三,有维护家庭养老的思想观念和道德。

(6)中国历史上的家庭养老是通过民政部门主管,县级机构直管,吏部考课,监察部门分察,孝文化灌输等逐渐纳入政府行为范畴的。

二、现代社会中国农村家庭养老方式面临的挑战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社会经济现代化以及人口流动的过程中,中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开始面临许许多多的挑战:生育率下降、子女减少和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还使得子女对老年父母的照料产生了许多困难。

子女多意味着老年人有较多的支持来源,独生子女现象的出现使得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变得异乎寻常的困难。

总之,家庭的小型化和核心家庭的增多,使得家庭的养老功能弱化,同时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也意味着健康不佳的老年人在经济供养之外还面临生活不便、照料不够、精神苦闷等问题。

(二)竞争压力增加、人口流动加快、代际倾斜严重。

现代社会人口流动越来越快,大量农村的年轻人进城打工。

迫于岗位的竞争压力,忙于工作和事业,使他们无暇顾及老父和老母;同时,一些青年夫妇较重视子女的教育和成长问题,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财力都向独子或独女倾斜,产生了“重幼轻老现象”,这对老年父母的心理健康和实际的生活质量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老年人平均寿命延长、患病率、伤残率上升、自理能力下降。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寿命也在不断延长。

同时,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超过75岁之后),老年人口健康状况有所恶化,患病率、伤残率会上升,自理能力下降,将更多地需要日常护理、生活照料和社会服务。

这一切必将加大家庭的负担,也必将导致年轻人消极拒养老人情绪的增加。

三、当前中国农村养老的基本方式分析现代社会,中国农村的养老方式已不再是单一的家庭养老,而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多种养老方式并存的农村养老格局。

许多新的养老方式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认真分析比较研究不同的养老方式,寻求一种适合中国农村情况的养老制度,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

(二)集体养老。

集体养老就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

集体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

集体养老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的完善和物质的丰富,存在的心理基础是老人社会交际的广泛和子女对养老认识的多元化。

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农民意识的落后直接影响了集体养老的普及化和规模化。

笔者认为集体养老只能作为农村养老的重要补充形式而不可能象有些地方官员所言成为家庭养老的替代形式。

(四)储蓄养老。

依靠平时的积蓄用来防老,在农村仍然有一定的市场。

据笔者对河南省部分农村的调查,15%的农民对养儿防老已丧失信心,他们认为只有钱财是可靠的,因而尽可能省吃俭用,节约储蓄以备老年之用。

但是,低利率、高膨胀、天文数字的医疗费以及农民收入的降低,使得储蓄养老已失去太大价值。

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基础根据笔者多年来对农村养老问题的研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基础主要有:(一)货币经济的发展非货币经济决定了交换只能在相同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从而使生产者和消费者无法分离,家庭养老成为必然。

只有到了工业化的现代社会,社会化生产达到了极度发达的程度,生产单位由家庭变为工厂,家庭成员各自都是独立的商品者,依靠参加社会化劳动而取得工资收入,即以货币经济完全取代非货币经济,老人才能挣脱作为生产单位的家庭的桎梏,用货币来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维持生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才算成熟。

因此,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变的前提条件就是现代化的货币经济的存在。

哈瑞斯说:“我们正在用老年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办法取代工业化以前孩子照看老年父母的制度。

当这一过程完成之后,父母孩子之间真正的反哺关系的遗迹也将消失”。

(11)可见,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他们的社会处于非货币经济即农业经济阶段时同样也是实行的家庭养老,不可用其它方式取代。

(二)农村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形成养老的两个要素是物质保障和生活服务。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关键是解决了养老的物质基础,但是对于一个人特别是对于一个没有生活能力或者生活能力很低的老人来说,仅有钱是远远不够的,这就必须具备相配套的生活服务体系。

生活服务的提供有三个来源,第一,老人自我服务;第二,家庭成员的服务;第三,社会化服务。

家庭养老之所以经久不衰,就在于家庭成员不仅提供了充" 足物质资料,还提供了完善的生活服务,而且亲人提供的服务又是最细致入微和完美周到的。

因此,不管将来社会养老保险多么发达,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家庭养老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老人自理能力的降低和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就使得社会化生活服务成为影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一个关键因素。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个村的经济发达程度、社会化服务程度、对社会养老保险的认可程度是完全成正比的。

据《经济日报》记者王培楠报道,2001年初,广东省东莞市率先覆盖全社会的农村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开始正式运作。

全市参保农民76万,16. 2万符合退休年龄的农村老人领取了首笔养老保险金。

这意味着,从2001年起,东莞所有20岁至60岁的男性农民、20岁至55岁的女性农民,将全部进人“社会养老保险的安全网”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