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用药护理 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课件第3章第4节药物护理1中药及方剂基本知识
中药的性能
(一)中药的性能 1.四气五味(2)五味:酸: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一般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有酸味。酸味药多用于治疗体虚多汗、久咳久泻、遗精遗尿、崩漏带下等证。如五味子收敛止汗,乌梅敛肺止咳,山茱萸涩精止遗,五倍子涩肠止泻等。
中药的性能
中药的用法
(二)中药的用法 1.配伍相恶: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使其作用减弱,甚至消失。如人参恶莱菔子,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生姜恶黄芩,黄芩能减弱生姜的温胃止呕作用。相反:两种药物配伍应用后,产生毒性或副作用。如贝母反乌头,甘草反甘遂等,详见用药禁忌“十八反”“十九畏”。
中药的用法
中药的用法
(二)中药的用法 1.配伍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减轻或消除。如生姜可以抑制半夏的副作用,称之为半夏畏生姜;再如熟地畏砂仁,砂仁可以减轻熟地滋腻碍胃的副作用。相杀:一种药物能够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生姜杀半夏毒,防风杀砒霜毒,绿豆杀巴豆毒。相畏、相杀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药物的副作用受到抑制或被消除,是一种配伍关系的两种不同提法。
中药的用法
(二)中药的用法 2.用药禁忌 (2)妊娠用药禁忌:妊娠期间使用药物必须十分注意,凡是能损害胎元以致引起坠胎的药物,均应作为妊娠用药的禁忌。根据药物对胎元损害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禁用药和慎用药两类。禁用药多是毒性较强、药性猛烈的药物,如斑蝥、水蛭、虻虫、莪术、三棱、麝香、雄黄、牵牛、蟾酥、马钱子、巴豆、大戟、芫花、商陆等;慎用药则主要是祛瘀通经、行气破滞、攻下导积、辛热滑利之品,如桃仁、红花、乳香、没药、枳实、大黄、附子、肉桂等。凡禁用药绝对不能使用,慎用药可根据病情慎重选择,掌握剂量与疗效及炮制与配伍,尽量避免药物对胎儿及孕妇造成伤害。
中药用药护理相关知识ppt
烊 化 (Yang)
• 药物类型:胶质类或黏性大且易溶的药物(阿 胶、鹿角胶、饴糖等)
• 目的:防止药物粘锅煮糊,附着他药而影响 药效
• 方法:单独加温溶化或置于刚煎好的去渣药 液中,微煮或趁热搅拌,使(Shi)之溶解
第三十六页,共九十一页。
机器 煎药 (Qi)
• 根据处方将各药混合装入以特殊(Shu)布料制成的煎药袋 内,用冷水浸泡30~60分钟,加入适量水,将水和浸 泡好的中药连袋投入煎药机内,调节温度和时间。
(八)糖(Tang)浆剂
• 将药物煎煮后去渣取汁,再熬成浓缩液,加 入适量蔗糖而制成的药物水溶液。
• 特点:有甜(Tian)味,便于服用,便于儿童服用。
第十一页,共九十一页。
(九(Jiu))针剂
• 又名注(Zhu)射剂,将中药经过精制提炼而制成的灭 菌溶液。
• 特点:作用迅速,剂量准确,给药方便,药液不
• 一些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如乳香、没药等宜温服。
第四十三页,共九十一页。
• 注意!!
1、汤剂放冷后,要温服时,应再加热 至沸,放温后服用。 2、不应舍去沉淀部分而(Er)只服清液。
第四十四页,Leabharlann 九十一页。(二(Er))热服
• 热服是指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或将中成 药用热开水送服的方法。
• 寒证宜热药热服。 • 真热假寒证宜寒药热服,以减少病人服药格拒。 • 回阳补益药、发汗解表药、活血(Xue)化瘀药、透
剂有软膏,用时直接涂抹于患处,常用于疮疡病人; 硬膏,用时先以文火烤热,使其变软,待全部软化 后,贴于患处,双手用力压匀,皮肤过敏者禁用, 如十香暖脐膏,常用于风寒痹痛。
第六页,共九十一页。
第七页,共九十一页。
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PPT课件
汗法及护理
护理方法:
1病室安静、空气新鲜。 2、饮食宜清淡,忌粘滑、肉面、五辛、酒酪、
酸性和生冷食物。因酸性食物有敛汗作用,而 生冷食物不易散寒。
5
汗法及护理
护理方法:
3、药宜武火快煎,麻黄煎煮去上浮沫,芳香 药宜后下;服药时温度适宜;服药后卧床加盖 衣被,保暖以助发汗,并且在短时间内大口喝 下热稀粥约200毫升或给予开水、热饮料、热 豆浆等,以助药力,促其发汗;若与麻黄、葛 根同用时,则一般不需啜热粥。因药细需助, 药重不需助,以防出汗过度。
11、注意不可妄汗:凡淋家、疮家、亡血家和 剧烈吐下之后均禁用汗法。病邪已经入里或麻 疹已透,疮疡已溃,虚证水肿,吐泻失水等, 也不宜应用汗法。
12
二、吐法及护理
1、定义: 亦称涌吐法,是通过涌吐,使停留在咽喉、
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 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13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以“呕家有痈 脓,不可治呕”,“病人欲吐者,不可下 之”为例,阐明审因论治,因势利导的 治疗原则。由于吐法可以引邪上越, 宣壅塞而导正气,所以在吐出有形实 邪的同时,往往汗出,使在肌表的外 感病邪随之而解。常用于中风、痰涎 壅盛、癫狂、宿食、食厥、气厥、胃 中残留毒物、及霍乱吐泻不得等。
芦呕吐不止者,可用葱白汤解之。因服稀涎散 呕吐不止者,可用甘草、贯众汤解之因服瓜蒂 散剧烈呕吐不止者,可用麝香0.03~0.06克开 水冲服解之。误食其它毒物,可用绿豆汤解之。 若吐后气逆不止,宜给予和胃降逆之剂止之。
18
吐法及护理
护理方法: 7、严重呕吐者应注意体温、脉搏、呼吸、
血压及呕吐物的量、气味、性质、性状并记录。 必要时给予补液、纠正电解质等对症处理。 8、患者吐后暂给予禁食,等胃肠功能恢复后 再给少量流质饮食或易消化食物以养胃气。忌 食生冷、肥甘油腻之品。
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PPT精选文档
2、适应症:
适用于病势较缓,虚实夹杂之证,尤
其是气血积聚而成之癥块,不可能迅 速消除,必须渐消缓散。
消法与下法虽皆治有形之实邪,但两者有所
不同: 下法是适用于病势急迫,形证俱实之证,必 须急下,速除;
消法适用于病势较缓,虚实夹杂之证,尤其 是气血积聚而成之癥块,不可能迅速消除, 必须渐消缓散。消法也常于补法或下法配合 运用,但仍然是以消为目的。
最难言的是“阳痿” 最无奈的是“早泄” 最危险的是“肾虚” 最尴尬的是“秒射” 最心碎的是“老公” 最伤心的是“老婆” 所以请关爱它,保养它,做个自信的男人吧 , 应当在中医的建议下,积极配合治疗,对症下药。 欢迎迦葳亻言msdf003咨询。
七、消法与护理
1、定义: 消法,亦称消导法,即通过消食导滞和软 坚散结作用,对气、血、痰、食、水、虫 等积聚而成的有形之邪逐渐消散的一种治 法。 消法又分消导食积、消痞化癥、消痰祛水、 消疳杀虫、消疮散痈等。
四、和法及护理
1、定义: 亦称和解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 用,以祛除病邪为目的的一种治法。
2、适应症:
适用于邪犯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
等病邪在半表半里之证。
3、护理方法:
1.饮食宜忌。
2.注意饮食要配合药物。 3.服调和肝脾药时应配合情志护理。
4.注意服药时间,注意病情观察。
阴、阳之一,或全部虚弱。
补法的内容很多,既有补阴、补阳、补血、
补气、补心、补肝、补脾、补肺、补肾之 分,又有峻补、平补之异,更有兼补、双 补、补母生子之法。
3、护理方法:
1.生活起居及一般护理。 2.补益药的正确煎煮方法与服用方法。 3.饮食调护上应对证进补。
中药用药护理
中药用药护理CATALOGUE目录•中药用药护理概述•中药用药护理的核心理论•中药用药护理的实践应用•中药用药护理的注意事项与风险控制•中药用药护理的研究与发展趋势•中药用药护理案例分享CHAPTER中药用药护理概述特点中药用药护理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古代中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药用药护理不断丰富和完善,成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和转变,中药用药护理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现代中药用药护理不仅注重传统的用药护理方法,还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开展了一系列中药用药护理的科研和实践,推动了中药用药护理的现代化发展。
现状目前,中药用药护理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药用药护理涵盖了多个领域,如药物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等。
同时,中药用药护理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如中药灌肠、中药离子导入等新型护理方法的应用,提高了中药用药护理的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要点一要点二挑战尽管中药用药护理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如中药材质量不稳定、中药制剂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不够、中药用药护理人才培养不足等。
因此,需要加强中药材的质量监管,推进中药制剂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加强中药用药护理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以提高中药用药护理的质量和水平。
CHAPTER中药用药护理的核心理论四气五味升降沉浮中药药性理论辨症施治在用药护理中,需要注意药物的配伍关系,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或降低药效。
配伍得当适量适度中药用药护理原则口服方法根据中药的不同剂型,如汤剂、丸剂、散剂等,需要采用不同的口服方法,如饭前服用、饭后服用、空腹服用等。
煎煮方法煎煮中药时需要注意火候、时间、水量等因素,以保证煎煮出的药液能够充分发挥药效。
外用方法中药外用方法包括敷贴、熏蒸、洗浴等,可以缓解局部症状或治疗一些皮肤疾病。
中药用药护理的常用方法CHAPTER中药用药护理的实践应用预防疾病治疗慢性疾病联合西医治疗中药用药护理在疾病预防与治疗中的应用中药用药护理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术后康复产后康复运动损伤康复养生保健皮肤护理饮食调理中药用药护理在日常生活保健中的应用CHAPTER中药用药护理的注意事项与风险控制中药用药护理的注意事项01020304遵医嘱用药重视个体差异注意药物配伍禁忌观察不良反应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警030201中药用药护理的风险识别与评估完善用药制度加强培训与教育优化给药途径和方式定期评估与调整中药用药护理的风险控制策略与方法CHAPTER中药用药护理的研究与发展趋势中药用药护理的研究热点与成果药性研究01临床应用研究02安全性研究03中药用药护理的发展趋势与展望个性化护理跨学科合作CHAPTER中药用药护理案例分享总结词中药用药护理在糖尿病足治疗中应用广泛,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中药用药护理
1.温服 将煎好的汤剂放温后服用,或用温开水、酒药汁等液体送服的
方法称为温服。一般汤剂多采用温服。中成药则用温开水酒、药汁等液 体送服。中医认为凉(冷)者属阴,阴盛损阳,脾胃之气属阳,患者脾胃之气虚 弱时再进冷汤,势必更伤阳气,对病情不利。温服又可减轻某些药物的不良 反应,如瓜蒌、乳香、没药等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能引起恶心、呕吐等不 良反应,温服后能缓解上述不良反应。应注意汤剂放凉后,要温服时,应先 加热煮沸,使汤剂中沉淀的有效成分重新溶解后,再放温服用。不宜只加热 到温热不凉就服用,因为汤剂放冷后许多有效成分因溶解度小而析出沉淀, 如果只服用上面的清液,舍去沉淀部分,必然影响疗效。如加热至沸,则已 沉淀的有效成分又可溶解,放温后服用,基本上与刚煎时效果相近。
➢ 一般复方汤剂加水搅拌后应浸泡30-60分钟。 ➢ 花、叶、草类等药为主的方剂,需浸泡20~30分钟。 ➢ 以根、茎、种子、果实类等药材为主的方剂,需浸泡60分钟。 ➢ 夏季气温较高,可适当缩短浸泡时间,以防药物变质。 ➢ 煎药前不可用水洗药。
煎药火候
一般以“先武后文”为原则,即在 煎药开始用武火,至水沸后再改用文火, 并保持在微沸状态
3.凉(冷)服( To Be Taken Cold)将煎好的汤剂放凉后服用或将中成药 用凉开水送服的方法,称为凉服。热证用寒药应凉服,属“热者寒之” 之理。真寒假热用热药,应凉服,属“热药凉服”,“治寒以热药,凉而行 之”之法。不论是汤剂,还是中成药,一般止血、收敛、清热、解毒、 祛暑剂均应凉服。
泡服:番泻叶、胖大海 菊花
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时间
1.生津润燥、清暑解热药,不拘时间频服。 2.健胃药宜于饭前服用;消导药宜饭后服用;止泻药及时给 予,按时再服,泻止停药。 3.滋补药宜空腹服用,以利吸收;涩精止遗药宜早、晚各 服1次;安神药睡前半小时服用。 4.平喘药宜在哮喘发作前2小时服用。
ppt中医治疗用药护理之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和服药事项
• (二)给药方法 • 一般病症每日服中药一剂,每剂分二服或三服;急
• 5.服药中出现咽喉肿痛,舌红,咽干等证时,为虚火 上炎,应及时停药。
• 6.服药期间,注意保暖,宜进温热饮食,忌食生冷寒 凉,厚腻硬固之品。
(四)清热类药的服法及护理
• 1.宜饭后服药,服药后应注意休息,调畅 情志,以助药力顺达。
• 2.清热类药多属苦寒,易伤阳气,故服药 期间,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热清邪除后宜 停药,以免久服损伤脾胃。
,儿童减半。
• (六)特殊药物的煎法
• 1.先煎
•
此类药物宜先煎30分钟,再纳入其他药同煎。如
磁石、牡蛎等矿物质和贝壳类药物,有效成分不易
煎出,需先煎;川乌、附子等药,其毒性较强,久
煎可降低其毒性,需先煎。
• 2.后下 • 如薄荷、白豆蔻、大黄、番泻叶等有效成分易于挥
发,应将其他药物煎煮将成时再投入,煎沸几分钟即 可。
症、高热和危重病人可酌情每日服药2~3剂,或遵医 嘱;应用发汗药和泻下药时应中病即止,以免汗、 下太过,损伤正气;呕吐病人宜少量频服或先服少 量姜汁后再服;病在口腔或咽喉者宜缓慢频服或随 时含服;神昏病人可给鼻饲。丸、片、散、膏等中 药按说明定时服用,一般每日2~3次。 • (三)服药温度 • 一般药物宜温服以免过冷过热对肠胃道产生刺激; 寒证用热药宜热服;热证用寒药宜凉服;凉血止血 药宜冷服;发汗解表药及透疹药宜热服。
其他药渣吸附,造成浪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即停止灌肠必要时禁食3.药物
失禁、下消化道出血的妊娠
过敏对症处理
3.操作步骤
第七节中药外用法一(一)中药外敷法
概述:将中药研成细末,并与各
种不同的基质调成糊状制剂敷布
注意事项:1.药物调配随配随用,
1
于穴位或患处,以治疗疾病的一
3
种外治法
2.患者敷药期间卧床休息,禁忌搔 抓,告知患者外用药不宜口服。
咬伤、烫伤烧伤等症候的伤面进
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干
1
行清洗、用药处理、包扎等操作
4
方法
湿适宜防止烫伤 2.患者敷药期间 学会自我观察卧床休息。
目的:观察伤口、清理伤口、直
接敷药、包扎固定
2
适应症:外伤、皮肤、肛瘘的各
5
种疾病疮疡、跌打损伤、蚊虫咬
伤、烫伤烧伤等
操作步骤
23
常用药:消散药、生肌收口药、止血药
• 根据辨证确定服药的温度:温服一般选择温服;热服寒症(寒者热之)凉服热证(热者寒之)
• 特殊送服方法:酒送服(气血虚热);米汤送服;姜汁送服(风寒表证)盐水送服(肾虚肾亏)
•
红枣汤送服(补中益气)
• 服药禁忌:生冷、油腻、辛辣、海腥等不易消化和刺激性的食物。
• 服药期间的观察:汗出、大便、小便及生命体征。
种不同的基质调成糊状制剂敷布
注意事项:1.药物调配随配随用,
1
于穴位或患处,以治疗疾病的一
3
种外治法
2.患者敷药期间卧床休息,禁忌搔 抓,告知患者外用药不宜口服。
目的:通筋活络、活血化瘀、消
肿止痛、清热解毒
不良反应及处理:1.皮肤过敏立
不良反应及处理:1.皮肤过敏立 即停止敷药并遵医嘱抗过敏治疗 , 2.中毒反应停药动态观察,清洁 局部皮肤。
第七节中药外用法-(三)中药熏洗法
概述:将中药研成细末,并与各
种不同的基质调成糊状制剂敷布
注意事项:1.药物调配随配随用,
1
于穴位或患处,以治疗疾病的一
3
种外治法
2.患者敷药期间卧床休息,禁忌搔 抓,告知:中医护理学基础第(103页——145页)
第一节中药剂型 第二节中药煎煮法 第三节中药口服法 第四节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
第五节常 用中草药解救及护理 第六节中药灌肠法 第七节中药外用法 第八节中药其他用药途径及护理特点
汤剂 散剂 膏剂 丹剂
丸剂 胶囊剂
第一节中药剂型
食,里寒者宜干温平补。 • 和法(和解法):用药后观察患者的体温、脉象及出汗的情况,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用药
护理忌食萝卜和人参。 • 温法(温阳法):观察患者的面色寒热喜恶,肢体温凉,生活起居病室宜朝阳温度宜偏高
用药护理文火煎煮取汁温服,对症处理腹痛呕吐者可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 • 清法(清热法):观察发热的规律,特点及伴随症状,生活起居采用清凉,饮食宜清淡,
用药护理凉服或微凉服,观察服药后的病情变化。 • 消法(消导法):观察患者大便性状、次数、质、量。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用药护理煎剂
宜在饭后服用 • 补法(补益法):生活起居有常适当锻炼,饮食以平补膳食缓缓调理,情志护理保持乐观
心态
第五节常用中草药中毒解救及护理
• 中草药中毒的途径:经消化道、经皮肤、经呼吸道、经粘膜
• 煎药时间:第一剂需20-30分钟,第二剂5-10分钟
• 特殊药物煎法:先煎(贝壳类钠溶于水的)后下(气味芳香的)包煎(淀粉、粘、带毛)
•
烊化(胶质、粘性大易溶) 兑服(鲜藕汁姜汁)
第三节中药口服法
• 根据中药功效分类确定用药时间:健胃药饭前服,滋补类空腹服 ,平喘哮喘发作前2小时,
• 根据病情确定服药次数: 一般日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
片剂 中药配方颗粒 口服液 糖浆剂 中药注射剂 滴丸剂
茶剂 膜剂
冲剂
气雾剂
锭剂 酒剂 线条剂
第二节中药煎煮法
• 煎药用具:宜(砂锅、瓦罐、陶瓷)禁忌(铁、铜、锡、铝)
• 煎药用水: 每克药加水10毫升,或第一剂加入总水量的70%、第二剂30%的水
• 煎前泡药:加水搅拌浸泡30-60分钟
• 煎药火候:先武后文
• 解救及护理:一立即终止接触毒物(脱离中毒现场 2冲洗体表 3局部处理)
•
二快速排出尚未吸收的毒物(1催吐 2洗胃 3导泻)
•
三阻止毒物的吸收
•
四加速已吸收毒物的排出和解毒
• 中毒的护理:一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及时记录
•
二饮食护理宜进流食
第六节中药灌肠法
注意事项:1.每次灌肠的药液不应
目的:通筋活络、活血化瘀、消
肿止痛、清热解毒
不良反应及处理:1.皮肤过敏立
2
适应症:外科疮疡、跌打损伤、
4
即停止敷药并遵医嘱抗过敏治疗 ,
烫伤、肠痈或哮喘、肺痈、头痛、
2.中毒反应停药动态观察。3.烫伤
感冒、发热、咳嗽
按烫伤处理。
禁忌症:对所敷药物过敏者
操作步骤
第七节中药外用法-(二)中药换药法
概述:对疮疡、跌打损伤、蚊虫
目的:通筋活络、活血化瘀、消
肿止痛、清热解毒
不良反应及处理:1.皮肤过敏立
2
适应症:外科疮疡、跌打损伤、
4
即停止敷药并遵医嘱抗过敏治疗 ,
烫伤、肠痈或哮喘、肺痈、头痛、
2.中毒反应停药动态观察。3.烫伤
感冒、发热、咳嗽
按烫伤处理。
禁忌症:对所敷药物过敏者
操作步骤
第七节中药外用法-(四)中药熏洗法
概述:将中药研成细末,并与各
第四节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
• 汗法(解表法):观察出汗特点,生活起居,饮食宜清淡,用药护理宜武火轻煎 ,三因 制宜(因人、因时、因地) 注意事项适用于表证,忌用冷敷
• 吐法(涌吐法): 观察呕吐物的色质量,生活起居,饮食宜禁食 • 下法(泻下法):观察用药后的反应,观察排泄物的色质量,生活起居,饮食实热者暂禁
• 预防措施:正确掌握药物用量、中病即止、合理配伍、遵守炮制工艺、重视患者的个体差异、加
强健康宣教、提高管理水平。
• 中草药中毒的临床表现:过敏反应 、中毒反应(神经系统症状-马钱子、莨菪、消化系统症状-
水银、木通、呼吸系统症状-苦杏仁乌头、泌尿系统症状-万年青巴豆、循环系统症状-乌头商陆、
中毒性休克-洋金花白果)
概述:是以中药溶液,从肛门灌
超过200毫升,保留灌肠时应做到
1
入肠道从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3
肛管细、插入深、注入药液速度
方法:1.目的导便通腹
慢、药量小、压力低
2.适应症:慢性结肠炎、
不良反应及处理:1.腹痛或腹泻
2
慢性生功能不全、慢性盆腔炎
4
时对症处理,2.肠道黏膜损伤时
禁忌症:肛门、直肠手术或大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