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托、渲染、衬托、对比的明确区别(讲练结合)
浅析“对比、衬托、烘托、渲染”的异同
浅析‚对比、衬托、烘托、渲染‛的异同对于表现手法的考查,是历年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很多同学对于一些艺术手法很难弄清。
对比、衬托、烘托、渲染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四种艺术表现手法,很多同学就弄不清它们的异同。
它们既有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
一、对比对比是中国古代研究‚诗法‛时所出现的一种修辞方法。
它常把两个性质相反的事物或极端的色、形、态,如黑与白、曲与直、动与静、喜与愁等,放在一起,加以对照,旨在表现尖锐的差别和对立。
因此,对比常由同一层面上的对立两极构成,在‚对照‛中见‚比较‛。
例如,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在生活画面的尖锐对比中,熔铸着诗人对现实的控诉。
白居易的《卖炭翁》‚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一车千余斤的炭只换得‚半匹红绡一丈绫‛,即使‚惜不得‛,但在‚宫使的驱将‛下,也只得‚系向牛头充炭直‛。
两相比较,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性质,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二、衬托衬托与对比不同。
它不是同一个层面上人物与人物、物象与物象间的对照比较,而是两个层面间的背景、环境对人物、物象的映衬相托。
它们有‚主‛有‚从‛,以‚从‛衬‚主‛。
现代作家马烽说:‚文学作品和绘画一样,应该有远近,有浓淡。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图画,流水、小桥、茅屋、人物,刻画得很细致,而山峰、云雾只是个淡淡的影子,因为作者要表现的主要是前面的这些东西,山峰和云雾只是个陪衬。
‛(《谈目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反衬与对比的比较。
用相同性质的事物相衬,一宾一主,以宾衬主,这是‚正衬‛。
如若用相反的事物相衬,使两者差异更分明,这就是所谓的‚反衬‛。
反衬很容易与对比相混淆。
对比是将同一层面内两个反差极大的事物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照。
尽管作者有时所要强调突出的只是其中之一,但作为比照而出现的另一事物,仍是该层面比照整体中的一部分,并不是在此之外的任何其他事物。
而‚反衬‛用于表现‚第二层面‛背景、环境与‚第一层面‛中心物象间的关系。
诗歌鉴赏之衬托、对比、渲染、烘托用法
衬托对比 渲染烘托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 或对立的条件, 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 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 形象。 出、形象。 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和反衬。 正衬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的条 正衬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的条 件来突出主体。反衬就是主体与衬 件来突出主体。反衬就是主体与衬 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 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衬托 主体。 主体。
• 诗歌上片通过“寒山”矗立、大地 诗歌上片通过“寒山”矗立、 空旷以及“秋空”碧澄等场景, 空旷以及“秋空”碧澄等场景,来 衬托(正衬出)鹰意气飞扬的形象, 衬托(正衬出)鹰意气飞扬的形象, 为下片个人期待施展才华, 为下片个人期待施展才华,建功立 业的情怀的抒发做了铺垫。 业的情怀的抒发做了铺垫。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多少恨 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 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花月正春风.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 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氛。诗人抓住 这首诗写寒秋时节诗人漫游 最有代表性的 长江下游时所产生的思乡的 事物从正面极 悲哀和对前途的迷惘。 悲哀和对前途的迷惘。 力描写秋寒, 力描写秋寒, 这是渲染的手 法。 、
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 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 手法, 手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 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显突出。 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在诗文中则指从侧面着意 用在诗文中则指从侧面着意 侧面 描写,作为陪衬 陪衬, 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 事物鲜明突出。 事物鲜明突出。
渲染烘托衬托手法的区别
渲染烘托衬托手法的区别渲染、烘托和衬托是三种常见的手法,它们在影视制作、游戏开发、广告制作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这三种手法虽然有些相似之处,但是它们的目的和效果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渲染、烘托和衬托手法的区别,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一、渲染手法渲染是指将三维模型转化为二维图像的过程,它是计算机图形学中的一个重要步骤。
渲染手法可以使得场景中的物体看起来更真实、更有质感,同时也可以增强场景的氛围和情感。
渲染手法通常包括材质、光照、阴影和纹理等方面的处理。
其中,材质是指物体的表面属性,光照是指场景中的光源和光的反射、折射和散射等现象,阴影是指物体的遮挡和投影等效果,纹理是指物体表面的图案和纹理。
渲染手法的作用是将三维场景转化为二维图像,使得观众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场景中的物体和情感。
在影视制作和游戏开发中,渲染手法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可以让场景更加真实、更有质感,同时也可以增强场景的氛围和情感。
二、烘托手法烘托是指通过强化场景中的某些元素,使得这些元素更加突出和显眼的手法。
烘托手法通常包括色彩、对比度和焦点等方面的处理。
其中,色彩是指场景中的颜色和色调,对比度是指场景中的明暗对比和饱和度对比,焦点是指场景中的焦距和景深。
烘托手法的作用是强化场景中的某些元素,使得这些元素更加突出和显眼。
在影视制作和广告制作中,烘托手法是常用的一种手法,它可以使得产品、人物或者场景更加突出和显眼,从而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三、衬托手法衬托是指通过对比场景中的某些元素,使得这些元素的差异更加明显和突出的手法。
衬托手法通常包括大小、形状、位置和颜色等方面的处理。
其中,大小是指场景中物体的大小对比,形状是指物体的形状对比,位置是指物体的位置对比,颜色是指物体的颜色对比。
衬托手法的作用是通过对比场景中的某些元素,使得这些元素的差异更加明显和突出。
在影视制作和广告制作中,衬托手法是常用的一种手法,它可以使得产品、人物或者场景更加突出和显眼,从而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衬托与烘托以及渲染之间的区别
衬托与烘托以及渲染之间的区别衬托与烘托和渲染都是文学创作的表现手法,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下面由店铺为你分享衬托与烘托的区别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衬托与烘托的具体区别“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
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衬托”和“对比”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对比。
“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
“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正衬是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条件来衬主体事物,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 再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渲染与烘托的区别烘托: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即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以人烘托人如著名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对罗敷外貌的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绡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烘托出了秦罗敷的美貌,把读者的联想向篇处延伸、扩散,从而间接构成了极为活跃的视觉艺术效果。
难怪茅盾先生赞扬道:“不写罗敷的美貌,而罗敷的绝世美貌跃然纸上,这真是前无古人的艺术描写。
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烘托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他的感慨主要是因周瑜而发。
诗歌鉴赏之衬托、对比、渲染、烘托用法[1]
孟浩然《早寒有怀》 孟浩然《早寒有怀》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 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这首诗写寒秋时节诗人漫 游长江下游时所产生的思乡的 悲哀和对前途的迷惘。 悲哀和对前途的迷惘。
写出深秋 时节的景象。 时节的景象。 木叶渐脱, 木叶渐脱,北 雁南飞, 雁南飞,北风 呼啸, 呼啸,渲染出 秋天寒冷, 秋天寒冷,凄 飒的气氛。诗 飒的气氛。 人抓住最有代 表性的事物从 正面极力描写 秋寒, 秋寒,这是渲 染的手法。 染的手法。
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手法, 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手法, 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手法 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涂抹, 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涂抹, 使物象明显突出。 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在诗文中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 用在诗文中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 侧面着意描写 作为陪衬 陪衬, 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 出。
阅读下面这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下面 然后回答问题。 分 问题 醉落魄·咏鹰 清 陈维崧 醉落魄 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 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 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 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注① 轩举:意气飞扬 意气飞扬。 ③轩举 意气飞扬。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 请作简要分析。 请作简要分析。
渲染、烘托、衬托与对比
渲染、烘托、衬托与对比渲染: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
烘托: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
衬托: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是两种事物都写。
对比: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
1、烘托与衬托的区别(1)衬托和烘托都是着眼于“托”,使某种事物、某个形象或某种情感得到凸显。
(2)两者的手段方式不同①衬托主要通过对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和与其相似或相对事物(形象、情感)的对照映衬来完成。
②烘托主要通过对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做外在的侧面的描写来实现。
2、衬托与对比的区别(1)①对比的两个事物的关系是并列的,不分主次。
②衬托可以明显的分出衬托事物和被衬托事物来,有主次、偏正之分。
(2)对比常用于论述,衬托常用于描写。
(3)衬托描写的是两个事物;对比可以是两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4) ①衬托的修辞效果主要在于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
②对比的修辞效果主要是用比较的方式提示事物的本质,使好的显得更好,使坏的显得更坏。
让人们在比较中鉴别,给人们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3、渲染与烘托的区别(1)①渲染旨在通过对环境,人物的行为、心理等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修饰,来突出形象,表现主题。
②烘托则有意避开正面描写,而从侧面着意刻画,以使所要表现的人、物、事鲜明突出,收到“烘云托月”的艺术效果。
③渲染属于正面描写,烘托属于侧面描写,这是它们最本质的区别。
(2) ①渲染和烘托都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来表达主题。
②如果把渲染烘托中的具体描写当着托体,那么所要表达的对象就是主体。
(3)在渲染和烘托中,托体和主体的关系是不一样的。
(4)渲染和烘托是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要正确认识它们,还要正确把握它们的相对性。
①在一段描写里,对主体理解不同,对表现手法的认识也不同。
渲染、烘托、衬托和对比
二、用法的区分
1、渲染:通过(环境)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 从正面着笔。 杜甫的《登高》,是 五十六岁的老诗人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眼前的秋江之景,引发了他 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 白鸟飞回”,写俯仰间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萧瑟悲凉的 秋江景物的特点,为全诗定下了沉郁悲哀的基调。
1.简析本诗运用的最主要的表现手法,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 角度描写一场夜雪的景色的。
解析:本题的要点是两个,一是要答“表现手法”,二是要答写景角度。最主 要的手法应是侧面烘托。以“衾枕冷”,烘托雪夜之寒;以“窗户明”烘托出 大雷已铺天盖地,到处是银白的世界;以“折竹声”,烘托大雪之厚重,以雪 夜奇寒烘托出作者心情之孤寒。这样回答,才能做到“虚实并举”,即既要有 术语、套话,又要落实到具体诗句。回答本诗“写景的角度”,就要清楚知晓 “角度”这一术语的内涵。这是从触觉、视角、听觉几个角度来描写夜雪的。
衬托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 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 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用相同或相关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即 “绿叶衬红 花”。 例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李白)以深达千尺的桃花潭水衬 托出自己与汪伦的深厚友情。 例2:小鱼在水里是非常机灵的,但是翠鸟能"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 处飞走了。"机灵的水中小鱼竟敌不过翠鸟,可见翠鸟动作的迅速和敏捷。(《翠鸟》) 例3:“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以六宫后妃之美衬玉环 更胜一筹的美。
再如苏 轼的《念奴 娇·赤壁怀古》 ,作者要塑 造的人物形 象是周瑜 , 却从“千古 风流人物”说起, 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烘托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 位——他的感慨主要是因周瑜而发。
对比、衬托、烘托、渲染分析
正衬:用类似的东西(有近似的条件的事物) 来衬托。
• 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 衬托「更好的」。 • 例子(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 情。 《赠汪伦》李白 • (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 深。)
• 反衬:所谓反衬,就是利用与பைடு நூலகம்要形象相 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 象。 • 包括:以动衬静 、以美衬丑 、以乐衬苦、 以声衬寂(以闹衬静)、乐哀相喜。
描写一个学生中考落榜后的情 节——
• 没有眼泪,没有表情,整个世界突然在他 的眼前消失了,自己的灵魂和思想也突然 了无踪影,剩下的只是一个躯壳,一个没 有感知的物体,就像草地上散落的石头和 暴露在骄阳下的泥土。他茫然地拖着沉重 的腿、麻木的身体,沿着空阔的广场向前 一步一步地走着,不知道自己要走向哪里, 只是茫然地向前移动着身躯.....
• 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 衬托「好的」。
• 例子(2):他的年纪小,器量可大。 • (以年纪小衬托器量大。)
• 1、衬"景"托"景"。 • 《日月潭》一文在对台中附近的群山、树 木及周围的名胜古迹等大的"背景"作了描写 和介绍以后,在介绍"日潭"与"月潭",这样 日月潭留给读者的印象就更深更美了。 • 2、衬"人"托"人"。 • 小鱼在水里是非常机灵的,但是翠鸟能"像 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 处飞走了。"机灵的水中小鱼竟敌不过翠鸟, 可翠鸟动作的迅速和敏捷。(《翠鸟》)
渲染: 即对事物进行正面描写铺叙,追求
笔墨酣畅,痛快淋漓。 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 彩。
• 长天啊,都说上帝是最公平的,为何天下 之大,竟容不下我这渺小一人?都说老实 人常常在,都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果,为 何我极力为善,却总是厄运缠身,而那些 大奸大恶之人却活得风声水起,一帆风顺? 都说苦尽甘来,行春风必得春雨,为何我 在吃苦、吃苦、吃苦过后还是苦,还是像 一片落地的枯叶,随风飘零街头? • 运用心语责问的形式,渲染了一种悲苦无 助的氛围。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 诗歌鉴赏中的渲染、烘托、衬托、对比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诗歌鉴赏中的渲染、烘托、衬托、对比【--个人简历模板】下面,试就渲染、烘托、衬托、对比这四个运用广泛而且极易混淆的术语作一番解说。
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
例如,白乐天《琵琶行》(第二节)极尽笔墨之能事,通过对琵琶声及其富于变化的演奏的铺叙渲染,表现了音乐的高妙;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对春江月夜景色的渲染,流露出离愁,表达了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和对宇宙人生的探索。
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一言以蔽之,渲染即对事物进行正面描写铺叙,追求笔墨酣畅,痛快淋漓。
烘托也是从图画技法中借来的术语,原指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轮廓渲染衬托,使其明显突出,一般采用外晕、围染的烘托办法,即“烘云托月”。
清人刘熙载《艺概》所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
”此法引入诗歌创作中,指从侧面用笔,对事物进行描述、铺排,使被“托”之物更加突出。
“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xx年高考题选韦应物的诗《赋得暮雨送李胄》就用了烘托。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此诗除了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没有直接写雨,而是通过别的事物把雨写出来:船上的布帆变得重了,鸟儿飞得不那么轻巧了,天灰蒙蒙的一片,远处都看不真切,而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颔联和颈联虽未直接写雨,但烘托手法的运用使我们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在天际,在大树上,全都是蒙蒙的细雨。
再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表现手法之烘托、渲染、衬托、对比
衬托可以用来增强情感表达,通过描绘或强调某物或情境,使情感 更加深刻、丰富和真实。
创造意境
衬托可以用来创造意境,通过描绘或强调某物或情境,使读者能够 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和氛围。
示例
以绿叶衬托红花
通过描绘绿叶的茂盛和生机,突出红花的鲜艳和 美丽。
以静衬托动
通过描绘静态的场景或事物,突出动态的场景或 事物的生动和活力。
作用
突出主题
通过对比,可以强调主题或情感,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所 要表达的意思。
增强表达效果
对比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达效果,使读者更加容易 理解和接受。
引发思考
对比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 和差异。
质地对比
数量对比
如大与小、长与短、圆 与方等。
以悲衬托喜
通过描绘悲伤的情境或情感,突出喜悦的情境或 情感的快乐和幸福。
04
对比
定义
01
对比:通过突出事物之间的差异 和矛盾,强调事物之间的对比关 系,以增强表达效果的表现手法 。
02
对比手法可以通过对事物的形状 、大小、色彩、质地、数量等方 面的比较,来强调事物的特点或 差异,从而突出主题或情感。
突出主题
渲染通过对环境和人物行为的描绘和刻画,强调和突出主题,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作 品的主题和意义。
引发读者共鸣
通过渲染,可以引发读者的共鸣,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意 境,从而增强作品的情感共鸣力。
示例
在鲁迅的小说《故乡》中,通过对故 乡的景色、人物、风俗等方面的渲染, 突出了故乡的贫困和落后,表达了作 者对故乡的忧虑和思考。
表现手法之烘托、渲 染、衬托、对比
烘托、渲染、衬托、对比的明确区别
烘托、渲染、衬托、对比的明确区别作为文学创作中的四种重要手法,烘托、渲染、衬托和对比在内容上,分别强调营造氛围、深化人物形象、补充情节细节和突出主题思想,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由于这四种手法在创作中使用频繁,很容易被误用或混淆。
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阐述烘托、渲染、衬托和对比的明确区别,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运用它们。
1. 烘托烘托是一种营造浓烈氛围的手法,主要是通过利用环境、气氛、气味、天气等元素,来增强情节与场景的渲染力度,从而使作品更具可感性、更具吸引力。
烘托的特点之一就是重在渲染,因此在描写时,通常需要使用大量的形容词、修饰语、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漫长的雨夜,孤独的街道上没有了往昔的繁华和热闹,取而代之的是寂静和恐惧。
路面上的水坑深浅不一,泥泞的土地和被冲刷的花草都被淋得透湿,马路两旁的灯光朦胧,唯独寂寥无声的雨滴打响了这座城市之夜的序曲。
从这段描述可以看出,烘托的表现手法主要是在描写环境与氛围。
通过雨、路面、花草和灯光等因素的描述,创造出这个城市夜晚惨淡与寂静的气氛。
2. 渲染渲染是一种深化人物形象的手法,主要是通过对人物的生理特征、心理状态、言语行为等方面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情感、志向、人生观等深层次的内涵。
渲染的特点之一就是富有感染力,因此在描写时,能够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他黝黑的皮肤,红润的双唇,那向下弯曲的长长的眼角显得十分的魅惑,略带浓重黑色眼圈显得深邃。
不甘于寻求庇护的性格让他干脆地在城市边缘搭建了一座小小的帐篷,而平时显得嗬嗬嗫嗫的他,在卖艺时却可以轻松自如地扭曲身体,在人群中展现出他那无所畏惧的自我。
从这段描述可以看出,渲染的表现手法主要是在描写人物的外貌、内心和行为等方面。
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让读者充分感受到人物的特点及其所处的情境。
3. 衬托衬托是一种补充情节细节的手法,主要是通过在主题或情节周围编排一些次要的事件、场景或人物,来凸显主题的焦点,并突出故事的主旨。
高考备考:“对比,衬托,烘托,渲染”的异同
高考备考:“对比、衬托、烘托、渲染”的异同对于表现手法的考查,是历年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很多同学对于一些艺术手法很难弄清。
对比、衬托、烘托、渲染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四种艺术表现手法,很多同学就弄不清它们的异同。
它们即有区别,又有内在联系。
本文主要以《风景谈》为例,对这四种艺术表现手法作一分析比较。
一、对比对比是中国古代研究‚诗法‛时所出现的一种修辞方法。
它常把两个性质相反的事物或极端的色、形、态,如黑与白、曲与直、动与静、喜与愁等,放在一起,加以对照,旨在表现尖锐的差别和对立。
因此,对比实质上是一种所要表达的内容按比较程式构成的组建方法。
这种组建,常由同一层面上的对立两极构成,在‚对照‛中见‚比较‛。
例如,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在生活画面的尖锐对比中,熔铸着诗人对现实的控诉。
白居易的《卖炭翁》‚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一车千余斤的炭只换得‚半匹红绡一丈绫‛,即使‚惜不得‛,但在‚宫使的驱将‛下,也只得‚系向牛头充炭直‛。
两相比较,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性质,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这是古诗例。
再看现代散文《风景谈》第四幅画面‚石洞雨景‛:‚我们都曾见过西装革履烫发旗袍高跟鞋的一对儿,在公园的角落,绿荫下长椅上,悄悄儿说话,但是试想一想,如果在一个下雨天,你经过一边是黄褐色的浊水,一边是怪石峭壁的崖岸,马蹄很小心地探入泥浆里,有时还不免打了一下跌撞,四面是静寂灰黄,没有一般所谓的生动鲜艳,然而,你忽然抬头看见高高的山壁上有几个天然的石洞,三层楼的亭子间似的,一对人儿促膝而坐,只凭剪发式样的不同,你方能辨认出一个是女的,他们被雨赶到了那里,大概聊天也聊够了,现在是摊开着一本札记簿,头凑在一处,一同在看,——试想一想,这样一个场面到了你眼前时,总该和在什么公园里看见了长椅上有一对儿在偎倚低语,颇有点味儿不同罢?‛画面中突出了两对人物形象。
渲染、烘托、衬托、对比的区别
渲染、烘托、衬托、对比的区别渲染、烘托、衬托、对比的区别一、定义的区分:1、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
2、对比是指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在一起。
3、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
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4、烘托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二、作用不同:1、对比作用是为了突出人和事物的特点,这两种事物是没有主次之分的,对比只是为了突出各自的特点,是突出了主题,发人深思。
2、衬托作用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主体事物,以动写静,愈见其静,以声衬静,愈见其静。
3、烘托作用通过事物对环境、环境对主题和人物性格的表现作用,环境描写(景物描写)来烘托心情。
4、渲染作用通过环境描写,从正面着笔,层层铺叙,营造意境,使描写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三、范畴区分:渲染、烘托、衬托属于写作手法,而对比属于修辞手法。
扩展资料:意象和意境除了衬托,对比,烘托,渲染还有比喻和象征:比喻和象征的区别:比喻有本体、喻体、比喻词。
而且是有相同点,不同类,熟悉的事物。
象征也有象征本体(象征意义,也就是表达作者的主观意识)、象征客体(具体事物)和象征词,如象征。
第一,它们的侧重点不同,比喻侧重于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是可观的,直接的,而象征是由象征词连起来的词语,不存在直接的相似点,是需要靠联想和想象。
如鸽子象征着和平。
第二,它们的作用也不同,比喻是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平俗为生动,化陌生为熟悉,象征却恰恰相反,即把具体而形象的事物含蓄化,使其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含义。
对比、衬托、烘托、渲染、铺垫与伏笔的异同 伏笔和铺垫的区别
对比、衬托、烘托、渲染、铺垫与伏笔的异同伏笔和铺垫的区别话题:伏笔和铺垫的区别心理活动现代散文贴梗海棠物象对比、衬托、烘托、渲染、铺垫与伏笔的异同对于表现手法的考查,是历年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很多同学对于一些艺术手法很难弄清。
对比、衬托、烘托、渲染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四种艺术表现手法,很多同学就弄不清它们的异同。
它们即有区别,又有内在联系。
本文主要以《风景谈》为例,对这四种艺术表现手法作一分析比较。
一、对比对比是中国古代研究“诗法”时所出现的一种修辞方法。
它常把两个性质相反的事物或极端的色、形、态,如黑与白、曲与直、动与静、喜与愁等,放在一起,加以对照,旨在表现尖锐的差别和对立。
因此,对比实质上是一种所要表达的内容按比较程式构成的组建方法。
这种组建,常由同一层面上的对立两极构成,在“对照”中见“比较”。
例如,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在生活画面的尖锐对比中,熔铸着诗人对现实的控诉。
白居易的《卖炭翁》“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一车千余斤的炭只换得“半匹红绡一丈绫”,即使“惜不得”,但在“宫使的驱将”下,也只得”系向牛头充炭直”。
两相比较,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性质,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这是古诗例。
再看现代散文《风景谈》第四幅画面“石洞雨景”:“我们都曾见过西装革履烫发旗袍高跟鞋的一对儿,在公园的角落,绿荫下长椅上,悄悄儿说话,但是试想一想,如果在一个下雨天,你经过一边是黄褐色的浊水,一边是怪石峭壁的崖岸,马蹄很小心地探入泥浆里,有时还不免打了一下跌撞,四面是静寂灰黄,没有一般所谓的生动鲜艳,然而,你忽然抬头看见高高的山壁上有几个天然的石洞,三层楼的亭子间似的,一对人儿促膝而坐,只凭剪发式样的不同,你方能辨认出一个是女的,他们被雨赶到了那里,大概聊天也聊够了,现在是摊开着一本札记簿,头凑在一处,一同在看,——试想一想,这样一个场面到了你眼前时,总该和在什么公园里看见了长椅上有一对儿在偎倚低语,颇有点味儿不同罢?”画面中突出了两对人物形象。
辨析古典诗歌鉴赏中的“渲染、烘托、衬托、对比”
清人刘熙载《 艺概》 所说 : “ 山 之 精神 写不 出 , 以烟 霞 写之 ; 春 之
精 神写 不 出 , 以草木 写之 。” 此 法
引入诗 歌创 作 中 , 指 从侧 面用 笔 ,
对事物进行描述 、 铺排 , 使被“ 托”
之 物更 加 突出 。
“ 烘 托 ”是 指通 过侧 面描写 , 使 所要 表 现的对 象鲜 明突 出 的表
广泛而且极易混淆的术语作一番
阐 释。
一
、
渲染
渲 染 本 是 一 种 国 画技 法 , 一 般 是 在 需 要 强 调 的 地 方 浓 墨 重 彩 ,使 画面形 象 的某一 方面 更为 突出。 用 于艺 术创作 , 就是指 正 面
着 意描 写 。
此诗除了首句提到“ 微雨” 以 外, 下面都 没有 直接 写雨 , 而是 通 过 别 的事物 把雨 写 出来 :船上 的 布帆 变得重 了 ,鸟儿 飞得 不那 么 轻巧了, 天 灰蒙 蒙 的一 片 , 远处都
水, 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 , 秋
云 暗几 重。
此外, “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 粉黛无 颜色 ” ( 白居易 《 长恨歌 》 ) 以 六 宫后 妃之 美衬 玉环更 胜一 筹 的 美; “ 无边 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 滚 滚来 ” ( 杜甫 《 登 高》 ) 以苍 凉秋景 衬
看 不 真切 ,而江 边 的树却 显得 十 分滋润。 虽未直接写雨 , 但烘托手 法的运 用使 我们 感到 , 在船 帆上 , 鸟 羽上 , 在天际 , 在 大树 上 , 全 都 是 蒙 蒙 的细雨 。 李 白《 听蜀僧睿弹琴》 :
蜀僧抱 绿 绮 , 西下 峨眉峰 。 为 我一 挥手 , 如 听 万壑松 。 客心 听流
烘托、渲染、衬托、对比的明确区别
、不同的概念1、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
赵师秀《约客》诗云:“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其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
2、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
烘托用在诗文中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清人刘熙载《艺概》所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
”此法引入诗歌创作中,指从侧面用笔,对事物进行描述、铺排,使被“托”之物更加突出。
齐已有《早梅》一诗:“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此诗以“禽窥素艳来”一句便用烘托之法,表现出早梅之素艳。
3、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
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用相同或相美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即“绿叶衬红花”。
白居易有《钱塘湖春行》一诗:“孤山寺北贾亭西,水平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此诗以西湖生气勃勃之景,从正面衬托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此外,“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以六宫后妃之美衬玉环更胜一筹的美。
反衬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静,以乐衬哀,以丑衬美。
《谢亭送别》唐代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此外,“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王维《鸟鸣涧》)以鸟之“惊、”“鸣”反衬春山“夜。
烘托、渲染、衬托、对比的明确区别
一、分歧的观念之阳早格格创做1、渲染是指对于环境,风景等搞多圆里的正里形貌形容,以超过局里,创制意境.赵师秀《约客》诗云:“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到处蛙.有约出有去过夜半,忙敲棋子降灯花.”其中以“家家雨”“到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战夜的静.2、陪衬指从正里着意形貌,动做伴衬,使所需要的真物明隐超过.也便是出有道良心,只道取此有闭的其余真物,达到超过良心的脚段. 陪衬用正在诗文中指从正里着意形貌,动做伴衬,使所要表示的真物明隐超过.浑人刘熙载《艺概》所道:“山之粗神写出有出,以烟霞写之;秋之粗神写出有出,以草木写之.”此法引进诗歌创做中,指从侧里用笔,对于真物举止形貌、铺排,使被“托”之物越收超过.齐已有《早梅》一诗:“万木冻欲合,孤根温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启.风递暗香出,禽窥素素去.明年如应律,先收视秋台.”此诗以“禽窥素素去”一句便用陪衬之法,表示出早梅之素素.3、衬托便是利用真物间的近似大概对于坐的条件,用一些真物为伴衬去超过所要表示的真物的表示脚法.它不妨使被伴衬的真物隐得越收超过,局里.分正衬战反衬. 正衬:用相共大概相好的真物去衬托,如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即“绿叶衬黑花”. 黑居易有《钱塘湖秋止》一诗:“孤山寺北贾亭西,火仄初仄云足矮.几处早莺争温树,谁家新燕啄秋泥.治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搞出马蹄.最爱湖东止缺累,绿杨阳里黑沙堤.”此诗以西湖气愤勃勃之景,从正里衬托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别的,“回眸一笑百媚死,六宫粉黛无颜色”(黑居易“少恨歌”)以六宫后妃之好衬玉环更胜一筹的好. 反衬用好同的真物去衬托,如以动衬静,以乐衬哀,以丑恶衬好.《开亭收别》唐代许浑劳歌一直解止舟,黑叶青山慢火流.日暮酒醉人已近,谦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黑叶青山”那样明丽诗意的景致,反衬诗人离忧别恨.《姜斋诗话》道:“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删其哀乐. 别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王维《鸟鸣涧》)以鸟之“惊”、“鸣”反衬秋山“夜静”.4、对于比指把二个相对于大概好同的真物,大概者一个真物的二个圆里并列正在所有,以共共表示某种意境大概情感. 比圆李黑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谦秋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诗人给咱们展示了二幅绘里:一幅是越王大败吴国,班师而归,战士们个个脱下战袍,换上了“锦衣”,背国人炫耀他们的战功,宫女们个个挨扮得花女普遍,正在宫殿里恣情高兴;另一幅则是“只今惟有鹧鸪飞”———当前惟有几只鹧鸪正在王乡故址上飞去飞去,昔日的胜利、热闹早已烟消云集.诗篇将昔日的繁衰战今日的凄凉,通过简直的风景做了明隐的对于比,抒收了衰衰无常之感.对于比脚法的使用超过了中心,收人深思. 苏轼《江乡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词汇云:“十年死死二茫茫,出有思量,自易记.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遇应出有识,尘谦里,鬓如霜.夜去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瞅无止,惟有泪千止.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紧冈.”此词汇将今日千里除中的“孤坟”取梦中十年前相守的妻子于“小轩窗,正梳妆”二幅绘里对于比,超过今日孤独凄凉,往日温馨,进而表黑了对于亡妻的深少思念之情.二、用法的区别1、渲染:通过(环境)风景形貌去渲染气氛.从正里着笔.杜甫的《登下》,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独自登上夔州黑帝乡中的下台,少远的秋江之景,激励了他身世飘整的感触,渗进了他老病孤忧的哀思.尾联“风慢天下猿啸哀,渚浑沙黑鸟飞回”,写俯俯间所睹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萧瑟悲惨的秋江风景的特性,为齐诗定下了重郁哀思的基调.2、陪衬:通过(风景)环境形貌去陪衬心情.从正里着笔.(只写正里部分)如乐府诗《陌上桑》里末尾八句:“止者睹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睹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记其耕,锄者记其锄.去归相怨喜,然而坐瞅罗敷.”从瞅瞅者的神态去衬托罗敷的好,那比正里举止直交形貌节省翰朱,更具备艺术魅力.很多时间渲染陪衬合道,越收是正在借景抒情的诗歌做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脚法形貌风景塑制意境,再通过风景(意境)去陪衬人物情感.普遍咱们道,渲染气氛,陪衬情感.如柳永的《雨霖铃》,起尾“热蝉凄切,对于少亭早,骤雨初歇”三句写收别的环境,面出告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热的秋天,天面是汴京乡中的少亭,简直时间是雨后阳热的薄暮.做家浓朱重彩,通过那些风景形貌,尽力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陪衬出做家内心的离忧别恨. 3、衬托:分正衬战反衬.(写二里,然而是是为了超过其中部分)“无边降木萧萧下,出有尽少江滚滚去”(杜甫《登下》)以凄凉秋景衬托诗人飘整之哀. 北往梁王籍的名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绝妙之处便正在于用蝉噪、鸟鸣做反衬,把深山稀林中那种幽静宜人的意境表示出去. 4、对于比:对于举的单圆是为了通过对于比得出其余的论断.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出有沾泥,鳞鳞居大厦.”齐诗通过陶者战富家的热烈明隐的对于比,深刻天掀收了启建社会制度的极度分歧理,表黑了诗人对于劳苦群众的深切共情. 归纳:渲染战陪衬:皆是为了使形貌的对于象更明隐,更超过,然而二者着眼面分歧:前者从正里着笔,由此止此;后者从正里用朱,由此烘“托”彼. 陪衬战衬托:“陪衬”是通过别的真物把念要表黑的真物写出去,所以,用一真物表示出另一真物便喊陪衬.那取“衬托”分歧,果为“衬托”是二种真物皆写.“衬托”是用类似的、相闭的真物大概反里的、有好别的真物做伴衬去超过主体真物的脚法.“衬托”分为正衬战反衬. 对于比战衬托:对于比是好同大概相似的二种真物互相对于比,以共共表示某种思维大概意境,对于比单圆出有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真物为伴衬超过一个主要真物,一圆是工具,一圆是脚段,二者主次明隐.(对于比时常使用于叙述,而衬托时常使用于形貌)范畴区别渲染、陪衬、衬托属于写做脚法,而对于比属于建辞脚法.三、训练题一、夜雪黑居易已讶衾枕热,复睹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合竹声. ①简析本诗使用的最主要的表示脚法,道道做家是从哪几个角度形貌一场夜雪的景致的. ②请分解“时闻合竹声”一句诗的意蕴. 第①题的重心是二个,一是要问“表示脚法”,二是要问写景角度.最主要的脚法应是正里陪衬.以“衾枕热”,陪衬雪夜之热;以“窗户明”陪衬出大雷已铺天盖天,到处是银黑的世界;以“合竹声”,陪衬大雪之薄重,以雪夜偶热陪衬出做家心情之孤热.那样回问,才搞搞到“真真并举”,即既要有术语、套话,又要降真到简直诗句.回问本诗“写景的角度”,便要领会晓得“角度”那一术语的内涵.那是从触觉、视角、听觉几个角度去形貌夜雪的.第②题央供赏析“意蕴”,“时闻合竹声”一句包罗哪些意蕴呢,若能分离齐诗,展启念像,设身处天,收集思维,出有易瞅出,“合竹声于”“夜深”而“时闻”,起码有三层含意.其一,“合竹”,极止雪之大之重,果雪压断了竹竿:其二,衬出夜之静.此为以声衬静;其三,诗人彻夜已眠,可则,何以“时闻”?为何出有眠?出有然而果“衾枕热”,共时也透暴露做家独居(谪居江洲)同天的孤灾易耐的心情. 二、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到处蛙. 有约出有去过夜半,忙敲棋子降灯花 1、对于那尾宋诗的赏析,出有妥当的一项是 A.前二句写出了时令特性战场合气息,从正里透暴露诗人正在静候朋友去访时的体验. B.第三句面题,以“夜半”“忙敲棋子”那一细节,死动天表示出诗人此时忙适恬浓的心情. D.齐诗通过对于环境战人物动做的渲染,形貌诗人雨夜期待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2、诗中仆人公当时是什么心情是通过什么表示出去的出去的?【参照问案】 1、C(提示:前二句是诗人听到的“景”,诗人盼视伙伴到去,侧耳细听,出能听到伙伴的足步,只听到雨声战蛙声;那二句也乌暗面明伙伴“出有去”的本果.明乎此,末尾一句的“忙敲棋子”的“忙”便出有克出有及明黑为“悠忙”“忙适”,而是忙得无聊.) 2、诗人当时间客出有至,心情慢躁出有安.通过一个细节形貌“忙敲棋子”表示出去.《约客》读底下的诗,回问问题.三、黑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分歧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浑香收,集做坤坤万里秋. 问题:为了塑制梅花的局里,做家主要使用了哪些写做脚法?表黑了何如的思维感情?参照问案:主要使用了衬托战对于比.衬托,以冰雪衬梅之脆毅耐热;对于比,用桃李对于比以隐现梅之下净守志.表黑了脆持理念操守,出有取世雅共流合污的思维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不同的概念
1、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
赵师秀《约客》诗云:“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其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
2、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
烘托用在诗文中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清人刘熙载《艺概》所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
”此法引入诗歌创作中,指从侧面用笔,对事物进行描述、铺排,使被“托”之物更加突出。
齐已有《早梅》一诗:“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此诗以“禽窥素艳来”一句便用烘托之法,表现出早梅之素艳。
3、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
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用相同或相美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即“绿叶衬红花”。
白居易有《钱
塘湖春行》一诗:“孤山寺北贾亭西,水平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此诗以西湖生气勃勃之景,从正面衬托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此外,“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以六宫后妃之美衬玉环更胜一筹的美。
反衬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静,以乐衬哀,以丑衬美。
《谢亭送别》唐代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此外,“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王维《鸟鸣涧》)以鸟之“惊”、“鸣”反衬春山“夜静”。
4、对比指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在一起,以共同表现某种意境或情感。
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一幅是越王大败吴国,凯旋而归,战士们个个脱下战袍,换上了“锦衣”,向国人炫耀他们的战功,宫女们个个打扮得花儿一般,在宫殿里恣情欢乐;另一幅则是“只今惟有鹧鸪飞”———现在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昔日的胜利、热闹早已烟消云散。
诗篇将昔日
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抒发了盛衰无常之感。
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主题,发人深思。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词云:“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此词将今日千里之外的“孤坟”与梦中十年前相守的妻子于“小轩窗,正梳妆”两幅画面对比,突出今日孤独凄凉,往日温馨,从而表达了对亡妻的深长思念之情。
二、用法的区分
1、渲染:通过(环境)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
从正面着笔。
杜甫的《登高》,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眼前的秋江之景,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写俯仰间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萧瑟悲凉的秋江景物的特点,为全诗定下了沉郁悲哀的基调。
2、烘托:通过(景物)环境描写来烘托心情。
从侧面着笔。
(只写侧面一面)如乐府诗《陌上桑》里最后八句:“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
耕者忘其耕,锄者忘其锄。
来归
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从观看者的神态来衬托罗敷的美,这比正面进行直接描写节省笔墨,更具有艺术魅力。
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
一般我们说,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如柳永的《雨霖铃》,起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送别的环境,点出离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
作者浓墨重彩,通过这些景物描写,极力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烘托出作者内心的离愁别恨。
3、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写两面,但是是为了突出其中一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以苍凉秋景衬托诗人飘零之哀。
南朝梁王籍的名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绝妙之处就在于用蝉噪、鸟鸣作反衬,把深山密林中那种幽静宜人的意境表现出来。
4、对比:对举的双方是为了通过对比得出另外的结论。
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总结:渲染和烘托:都是为了使描写的对象更鲜明,更突出,但二者着眼点不同:前者从正面着笔,由此言此;后者从侧面用墨,由此烘“托”彼。
烘托和衬托:“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
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衬托”是用类似的、相关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
“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对比和衬托: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对比常用于论述,而衬托常用于描写)范畴区分渲染、烘托、衬托属于写作手法,而对比属于修辞手法。
三、练习题
一、夜雪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①简析本诗运用的最主要的表现手法,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一场夜雪的景色的。
②请分析“时闻折竹声”一句诗的意蕴。
第①题的要点是两个,一是要答“表现手法”,二是要答写景角度。
最主要的手法应是侧面烘托。
以“衾枕冷”,烘托
雪夜之寒;以“窗户明”烘托出大雷已铺天盖地,到处是银白的世界;以“折竹声”,烘托大雪之厚重,以雪夜奇寒烘托出作者心情之孤寒。
这样回答,才能做到“虚实并举”,即既要有术语、套话,又要落实到具体诗句。
回答本诗“写景的角度”,就要清楚知晓“角度”这一术语的内涵。
这是从触觉、视角、听觉几个角度来描写夜雪的。
第②题要求赏析“意蕴”,“时闻折竹声”一句包含哪些意蕴呢,若能结合全诗,展开想像,设身处地,发散思维,不难看出,“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至少有三层含义。
其一,“折竹”,极言雪之大之重,因雪压断了竹竿:其二,衬出夜之静。
此为以声衬静;其三,诗人彻夜未眠,不然,何以“时闻”?为何不眠?不仅因“衾枕冷”,同时也透露出作者独居(谪居江洲)异地的孤苦难耐的心情。
二、约客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
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2、诗中主人公当时是什么心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出来的?
【参考答案】1、C(提示:前两句是诗人听到的“景”,诗人盼望朋友到来,侧耳细听,没能听到朋友的脚步,只听到雨声和蛙声;这两句也暗中点明朋友“不来”的原因。
明乎此,最后一句的“闲敲棋子”的“闲”就不能理解为“悠闲”“闲适”,而是闲得无聊。
)
2、诗人当时候客不至,心情烦躁不安。
通过一个细节描写“闲敲棋子”表现出来。
《约客》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三、白梅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问题:为了塑造梅花的形象,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衬托和对比。
衬托,以冰雪衬梅之坚毅耐寒;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
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