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网关协议RIP
RIP协议特点与适用场景讨论
RIP协议特点与适用场景讨论远程交互协议(RIP)是一种用于动态路由选择的内部网关协议(IGP)。
它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用于计算网络中各个路由器之间的最佳路径。
本文将讨论RIP协议的特点以及适用的场景。
一、RIP协议特点1. 简单:RIP协议的实现相对简单,配置和管理都比较容易。
它使用固定的跳数作为度量标准,通过交换路由表信息来计算最佳路径。
由于其简洁性,RIP协议在小型网络中广泛应用。
2. 基于距离向量:RIP协议通过发送路由表信息中的跳数(跳数表示从源路由器到目标网络的中间路由器数量)来计算最佳路径。
路由器通过交换路由表信息来更新并维护网络拓扑。
3. 自适应性:RIP协议对网络拓扑的更改具有快速自适应能力。
当网络中某个路由器或链路发生故障时,RIP能够迅速检测到变化,并更新路由表信息,使流量能够重新路由到最佳路径。
4. 比较经济:RIP协议在跨越小型或中型网络时,其资源消耗相对较低。
它使用广播方式发送路由信息,减少了网络开销,同时对CPU 和内存的需求也相对较小。
5. 支持VLSM:可变长度子网掩码(VLSM)是一种广泛使用的IP 地址分配技术。
RIP协议通过支持VLSM,可以更好地利用IP地址空间,提高网络的扩展性。
二、适用场景1. 小型网络:由于RIP协议的简单性和易用性,它通常适用于小型网络中。
比如在家庭网络、小型办公室或分支机构中,RIP协议可以实现网络的快速配置和管理。
2. 简单网络拓扑:当网络拓扑相对简单且规模较小时,RIP协议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路由选择协议。
例如,较小的企业网络或者学校内部网络。
3. 低负载网络:RIP协议对于较低负载的网络是有效的,因为它对带宽和处理能力的要求较低。
但是在高负载网络中,RIP协议的性能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不适合大规模网络应用。
4. 快速变化的网络拓扑:RIP协议对网络拓扑的变化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当网络中的路由器或链路频繁变动时,RIP协议可以快速检测到变化并自动更新路由表信息。
路由协议RIP、OSPF、BGP比较
根据是否在一个自治域内部使用,动态路由协议分为内部网关协议(IGP)和外部网关协议(EGP)。
这里的自治域指一个具有统一管理机构、统一路由策略的网络。
自治域内部采用的路由选择协议称为内部网关协议,常用的有RIP、OSPF;外部网关协议主要用于多个自治域之间的路由选择,常用的是BGP和BGP-4。
协议RIP( 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路由信息协议:是在一个AS系统中使用地内部路由选择协议,是基于距离向量路由选择的协议。
RIP有两个版本:RIPv1和RIPv2,它们均基于经典的距离向量路由算法,最大跳数为15跳。
RIP的算法简单,但在路径较多时收敛速度慢,广播路由信息时占用的带宽资源较多,它适用于网络拓扑结构相对简单且数据链路故障率极低的小型网络中,在大型网络中,一般不使用RIP。
RIP使用UDP数据包更新路由信息。
路由器每隔30s更新一次路由信息,如果在180s内没有收到相邻路由器的回应,则认为去往该路由器的路由不可用,该路由器不可到达。
如果在240s后仍未收到该路由器的应答,则把有关该路由器的路由信息从路由表中删除。
RIP具有以下特点:不同厂商的路由器可以通过RIP互联;配置简单;适用于小型网络(小于15跳);RIPv1不支持VLSM;需消耗广域网带宽;需消耗CPU、内存资源。
协议OSPF(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采用链路状态路由选择技术,开放最短路径优先算法。
路由器互相发送直接相连的链路信息和它拥有的到其它路由器的链路信息。
每个 OSPF 路由器维护相同自治系统拓扑结构的数据库。
从这个数据库里,构造出最短路径树来计算出路由表。
当拓扑结构发生变化时, OSPF 能迅速重新计算出路径,而只产生少量的路由协议流量。
主要优点:收敛速度快;没有跳数限制;支持服务类型选路提供负载均衡和身份认证适用环境规模庞大、环境复杂的互联网协议BGP (边界网关协议,Border Gateway Protocol )是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协议。
RIP协议详解
RIP协议详解路由信息协议(RIP)。
RIP协议是网络中最为简单的协议,RIP协议是用来散发与路由器相关的网络信息的。
在最基本的层面上,路由器需要知道能够达到什么网络以及到这些网络的距离有多远。
RIP协议就做这件事情。
RIP协议仍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协议。
许多人咒骂RIP协议,说它汇聚的速度太慢,没有可伸缩性和不安全,因为RIP协议的身份识别只有明文的方式,而且这个协议还受到了Split-horizon的影响。
这些情况都是真实的。
但是,这个协议仍然是非常有用的。
我们希望这篇文章能说明这些问题,帮助你理解这个应用最广泛的内部网关协议之一。
RIP协议有两种版本:第一版(RIPv1)和第二版(RIPv2)。
RIPv1的功能非常有限,因为它不支持CIDR(无类域间路由选择)地址解析。
这就意味着这个协议只是一个有类域协议,你不能把24掩码网络分成更小的单位。
另外,RIPv1还使用广播发送信息。
这就意味着主机不能忽略RIP广播。
请记住,每次发出广播时,广播域中的每一台主机都将收到一个中断,并且必须要要处理这个数据包以便确定这个数据包是不是它关心的东西。
RIPv2使用多播技术。
这个技术在以后的讲座中再介绍。
现在,你们仅需要知道主机在无需处理这个数据包的情况下就可以知道是否可以忽略这个多播包。
请记住,我们曾经说过RIP是一种距离向量协议。
这里提到的距离指的是RIP协议中的跳数,而向量指的是目的地。
其它距离向量协议也许使用其它规则来对各向量进行度量,如BGP协议中的AS-PATH。
这两种版本的RIP协议都是每隔30秒钟向UDP端口520发送一次信息。
但是,它们发送什么信息呢?如果你推测是“它们的路由信息”,你就猜对了。
RIP能够发送有关它可以到达的网络的具体信息,并且把自己作为一个默认的网关播出(目的地为0.0.0.0,度量值/metric 为1)。
RIPv2数据包有自己的报头,同许多其它协议一样。
请注意,RIP协议是在UDP协议之上的,因此,它实际上是一个应用层协议。
RIP 协议
介绍RIP协议的基本概念和作用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内部网关协议(IGP),用于在小型和中型网络环境中实现路由选择。
它是最早的距离向量路由协议之一,具有简单、易于配置和实现的特点。
RIP协议的作用是帮助网络中的路由器建立和维护路由表,以便在网络中选择最佳路径进行数据包转发。
它通过交换路由信息来实现这一目标,让网络中的路由器了解到其他路由器的存在以及它们所知道的网络拓扑信息。
RIP协议使用距离作为决策指标,即路由器到目标网络的跳数。
每个路由器维护一张路由表,其中包含到达其他网络的距离信息。
它周期性地向相邻的路由器发送路由更新信息,并接收来自其他路由器的路由更新信息,以便及时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RIP协议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点:‑距离向量:RIP使用距离向量作为路由选择的依据,距离可以表示为跳数或其他度量单位。
‑分割视图:RIP将整个网络划分为一系列的子网,每个子网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和距离值。
‑更新机制:RIP 通过定期发送路由更新消息来更新路由表,以便及时了解网络拓扑的变化。
‑距离限制:RIP协议中,路由的距离限制为15跳,超过这个距离的路由会被认为是无效的。
尽管RIP协议在小型和中型网络环境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由于其基于跳数的度量方式,RIP可能会导致计算出的路径不是最优的,而且对于大型网络来说,其收敛速度较慢。
因此,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可能需要考虑其他更高级的路由协议。
总之,RIP协议作为一种简单易用的路由协议,在小型和中型网络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特别适用于简单的网络拓扑和有限的网络规模。
解释RIP协议的工作原理和算法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其工作原理基于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路由表初始化:初始时,每个路由器都有一个空的路由表。
路由表中的条目包括目标网络、下一跳路由器和距离值。
计算机网络原理 内部网关协议RIP
计算机网络原理内部网关协议RIP路由选择信息协议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内部网关的协议的一种,它用于小型自治系统中。
RIP基于Xerox XNS路由协议。
在RIP的早期,人们比较容易接受RIP,因为代码嵌入了基于BSD(Berkeley Software Distribution)的UNIX的操作系统中。
RIP是用于本地网的距离矢量路由选择的实现。
它将参与通信的组成部分分成主动的和被动的两类。
只有路由器工作在主动模式,主机必须使用被动模式。
工作在主动模式的路由器进行监听,并根据收到通知更新其路由。
RIP协议规定了两种报文类型。
任何运行RIP协议的设备都可以发送这些报文。
●请求报文。
一个请求报文查询相邻RIP设备,以获得它们的距离矢量表。
这个请求表明,相邻设备要么返回表的一个特定子集,要么返回整个表的内容。
●响应报文。
响应报文由一个设备发出,以公告在它的本地距离矢量表中维护的信息。
这个表在如下几种情况下被发送:每隔30秒自动发送一次。
表作为对另一个RIP结点产生的请求报文的响应被发送出去。
如果支持触发式更新,则在本地距离向量表发生变化时表被发送出去。
当一个设备接收到一个响应报文时,将更新信息与本地距离向量表相比照。
如果更新信息中包含一条到目的网络的代价更低的路由,则对表进行更新以反映包含了新路径。
RIP用一种特定的报格式来共享到已知目的网络的距离信息。
RIP报文用UDP数据报进行传输,RIP使用端口520来发送和接收数据报。
RIP数据报的最大小为512个字节,大于这个值的更新必须用多个数据报进行公告。
在LAN环境中,RIP数据报使用MAC全站点广播地址和一个IP网络广播地址进行发送。
在点到点或者非广播环境中,数据报经过专门编址以发送到目的设备。
RIP报文格式如图6-6所示。
图6-6 RIP报文格式一个512字节大小的报文最多允许在一个单独的RIP通知中包含25个路由表项。
rip协议原理(一)
rip协议原理(一)RIP协议简介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算法的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旨在帮助路由器动态地学习和共享网络路由信息。
下面将对RIP协议进行详细解释。
RIP协议的工作原理RIP协议通过路由器之间的相互通信来交换网络路由信息。
以下是RIP协议的工作原理:1.距离向量算法:RIP使用距离向量算法来确定最佳路由。
每个路由器都维护一个路由表,其中包含当前已知的网络目标和到达该目标的跳数。
2.距离度量:跳数是RIP协议中使用的距离度量单位。
每个目标网络的跳数在路由器之间定期更新,并通过广播方式在整个网络中传播。
3.路由更新:路由器定期发送路由更新信息,包含其当前已知的网络目标和跳数。
其他路由器收到更新后,会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4.定时器:RIP协议使用定时器来控制路由更新的频率。
在每个路由器上,定时器设定一个时间间隔,路由更新信息将在此间隔内定期广播。
RIP协议的特点RIP协议具有以下特点:•简单:RIP协议使用的距离向量算法相对简单,易于实现和维护。
•适用于小型网络:RIP协议适用于较小规模的网络,因为其跳数限制最大为15,限制了网络的规模。
•收敛速度较慢:RIP协议的收敛速度相对较慢。
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每个路由器都需要一定时间来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不适用于复杂网络:由于RIP协议不能适应大型、复杂网络的需求,因此在大规模网络中使用RIP协议可能导致路由不稳定或产生路由环路。
RIP协议的应用场景RIP协议适用于以下场景:•小型企业网络:RIP协议在小型企业网络中使用较为广泛。
这种网络规模相对较小,RIP协议的简单性和易用性可以满足其需求。
•教育机构内部网络:教育机构内部网络通常也是较小规模的网络,RIP协议可以提供基本的路由功能,满足规模相对较小的网络通信需求。
•低成本网络:对于低成本网络来说,RIP协议是一种经济实用的选择。
rip原理
rip原理RIP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Distance Vector)的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IGP),用于在小型网络中实现路由选择。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交换路由信息来确定最佳的路径,使数据包能够在网络中正确地转发到目的地。
RIP使用距离向量算法来确定最佳路径。
每个路由器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网络拓扑信息,计算到达目的网络的距离(通常以跳数作为度量标准)。
路由器通过发送路由更新消息(Route Update)来交换信息,并且周期性地广播自己的路由表给相邻的路由器。
RIP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描述为以下几个步骤:1. 初始化:当路由器启动时,它会将自己的直连网络添加到路由表中,并将距离设置为0,表示直接可达。
2. 发送路由更新:路由器定期广播其路由表给相邻的路由器。
路由更新消息包含路由器所知道的所有网络及其距离。
3. 路由表更新:当路由器接收到其他路由器发送的路由更新消息时,它会根据接收到的信息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如果接收到的路由信息表示到达某个网络的路径更短,那么路由器会更新自己的路由表以反映最新的最佳路径。
4. 路由选择:当路由器需要转发数据包时,它会根据自己的路由表选择最佳路径。
通常,路由器选择到达目的网络跳数最少的路径作为最佳路径。
5. 定期更新:为了保持路由表的最新状态,RIP路由器周期性地广播自己的路由表。
这样可以确保网络中的所有路由器都具有相同的网络拓扑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RIP有一些限制,如最大跳数限制和慢收敛速度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更高级的路由协议,如OSPF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和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被广泛使用在大型网络中。
rip协议的原理
rip协议的原理
3. 路由选择:当路由器接收到来自相邻路由器的路由更新消息时,它会根据更新消息中的 距离信息更新自己的路由表。如果接收到的更新消息中的距离比当前路由表中的距离更短, 那么路由器将更新路由表,并将下一跳路由器设置为发送该更新消息的路由器。
rip协议的原理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内部网关协议(IGP), 用于在较小的网络中进行路由选择。以下是RIP协议的基本原理:
1. 距离向量算法:RIP使用距离向量算法来确定最佳路由路径。每个路由器都维护一个路 由表,其中包含到达目标网络的距离和下一跳路由器的信息。距离可以是跳数(即经过的路 由器数量)或其他度量标准。
4. 路由循环避免:为了避免路由循环,RIP协议使用了一些机制。例如,每个路由器都会 在发送更新消息时将自己的距离加1,以便在网络中传播时逐跳递减。此外,RIP还规定了一 个最大跳数(通常为15),超过这个跳数的路由将被认为是无效的。
rip协议的原理
5. 收敛性:RIP协议的收敛性相对较慢,因为它仅考虑了距离作为路由选择的标准,并且 每个路由器只与其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信息。这可能导致网络中的路由表更新较慢,并且在网 络拓扑发生变化时可能会出现临时的路由不稳定情况。
RIP协议
RIP协议前言:RIP协议的全称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GP),是一种动态路由选择,用于一个自治系统(AS)内的路由信息的传递。
RIP协议是基于距离矢量算法的,它使用“跳数”,即metric来衡量到达目标地址的路由距离。
这种协议的路由器只关心自己周围的世界,只与自己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信息,范围限制在15跳(15度)之内,再远,它就不关心了。
RIP应用于OSI网络七层模型的网络层。
RIP-1被提出较早,其中有许多缺陷。
为了改善RIP-1的不足,在RFC1388中提出了改进的RIP-2,并在RFC1723和RFC2453中进行了修订。
RIP-2定义了一套有效的改进方案,新的RIP-2支持子网路由选择,支持CIDR,支持组播,并提供了验证机制。
随着OSPF和IS-IS的出现,许多人认为RIP已经过时了。
但事实上RIP也有它自己的优点。
对于小型网络,RIP就所占带宽而言开销小,易于配置、管理和实现,并且RIP还在大量使用中。
但RIP也有明显的不足,即当有多个网络时会出现环路问题。
为了解决环路问题,IETF提出了分割范围方法,即路由器不可以通过它得知路由的接口去宣告路由。
分割范围解决了两个路由器之间的路由环路问题,但不能防止3个或多个路由器形成路由环路。
触发更新是解决环路问题的另一方法,它要求路由器在链路发生变化时立即传输它的路由表。
这加速了网络的聚合,但容易产生广播泛滥。
总之,环路问题的解决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和带宽。
若采用RIP协议,其网络内部所经过的链路数不能超过15,这使得RIP协议不适于大型网络。
RIP是应用较早、使用较普遍的内部网关协议,简称IGP),适用于小型同类网络,是典型的距离向量(distance-vector)协议。
文档见RFC1058、RFC1723。
RIP 通过广播UDP报文来交换路由信息,每30秒发送一次路由信息更新。
RIP提供跳跃计数作为尺度来衡量路由距离,跳跃计数是一个包到达目标所必须经过的路由器的数目。
RIP技术介绍.
RIP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是一种较为简单的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IGP),主要用于规模较小的网络中,比如校园网以及结构较简单的地区性网络。
对于更为复杂的环境和大型网络,一般不使用RIP。
由于RIP 的实现较为简单,在配置和维护管理方面也远比OSPF 和IS-IS 容易,因此在实际组网中仍有广泛地应用。
RIP 工作机制1. RIP 的基本概念RIP 是一种基于距离矢量(Distance-Vector)算法的协议,它通过UDP 报文进行路由信息的交换,使用的端口号为520。
RIP 使用跳数来衡量到达目的地址的距离,跳数称为度量值。
在RIP 中,路由器到与它直接相连网络的跳数为0,通过与其相连的路由器到达另一个网络的跳数为1,其余依此类推。
为限制收敛时间,RIP 规定度量值取0~15 之间的整数,大于或等于16 的跳数被定义为无穷大,即目的网络或主机不可达。
由于这个限制,使得RIP 不适合应用于大型网络。
为提高性能,防止产生路由环路,RIP 支持水平分割(Split Horizon)和毒性逆转(Poison Reverse)功能。
2. RIP 的路由数据库每个运行RIP 的路由器管理一个路由数据库,该路由数据库包含了到所有可达目的地的路由项,这些路由项包含下列信息:目的地址:主机或网络的地址。
下一跳地址:为到达目的地,需要经过的相邻路由器的接口IP 地址。
出接口:转发报文通过的出接口。
度量值:本路由器到达目的地的开销。
路由时间:从路由项最后一次被更新到现在所经过的时间,路由项每次被更新时,路由时间重置为0。
路由标记(Route Tag):用于标识外部路由,在路由策略中可根据路由标记对路由信息进行灵活的控制。
关于路由策略的详细信息,请参见“IP 路由分册”中的“路由策略配置”。
3. RIP 的启动和运行过程RIP 启动和运行的整个过程可描述如下:路由器启动RIP 后,便会向相邻的路由器发送请求报文(Request message),相邻的RIP 路由器收到请求报文后,响应该请求,回送包含本地路由表信息的响应报文(Response message)。
内部网关协议RIP
路由器之间交换信息与路由表更新
RIP 协议让互联网中的所有路由器都和自己的相邻路由器不断交换路 由信息,并不断更新其路由表,使得从每一个路由器到每一个目的网 络的路由都是最短的(即跳数最少)。
虽然所有的路由器最终都拥有了整个自治系统的全局路由信息,但由 于每一个路由器的位置不同,它们的路由表当然也应当是不同的。
【例4-5】已知路由器 R6 有表 4-9(a) 所示的路由表。现在收到相邻路由器 R4 发来的路由更新信息,如表 4-9(b) 所示。试更新路由器 R6 的路由表。
表 4-9(a) 路由器 R6 的路由表
表 4-9(b) R4 发来的路由更新信息
目的网络 距离 下一跳路由器
目的网络 距离 下一跳路由器
以后,每一个路由器也只和数目非常有限的相邻路由器交换并更新路 由信息。
经过若干次更新后,所有的路由器最终都会知道到达本自治系统中任 何一个网络的最短距离和下一跳路由器的地址。
RIP 协议的收敛 (convergence) 过程较快。“收敛”就是在自治系 统中所有的结点都得到正确的路由选择信息的过程。
网1 网 1出了故障
R1 1 16 1 3 R2 1 5 R2
网2
R2 1 2 R1
1 4 R1
网3
… …
1 16 R2
1 16 R1
这样不断更新下去,直到 R1 和 R2 到网 1 的距离都增大到 16 时, R1 和 R2才知道网 1 是不可达的。
RIP 协议的优缺点 优点:
1. 实现简单,开销较小。 缺点:
目的网络的距离记录。
“距离”的定义
从一个路由器到直接连接的网络的距离定义为 1。 从一个路由器到非直接连接的网络的距离定义为所经过的路由器数加
rip知识点
rip知识点摘要:1.什么是RIP协议2.RIP协议的工作原理3.RIP协议的特点4.RIP协议的优缺点5.RIP协议的应用场景6.RIP协议与其他路由协议的比较7.RIP协议的发展趋势正文: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协议,即路由信息协议,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算法的内部网关协议(IGP),主要用于在自治系统(AS)内部进行路由信息的交换。
RIP协议的目的是在网络中传播路由信息,使网络中的所有路由器都能计算出到达目的网络的最佳路径。
1.什么是RIP协议RIP协议是一种分布式的路由选择协议,通过周期性地交换路由信息,让网络中的所有路由器都能了解到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并计算出到达目的网络的最佳路径。
RIP协议主要通过路由器之间的“距离”来表示网络的拓扑结构,距离越短,表示网络的连接质量越好。
2.RIP协议的工作原理RIP协议的工作原理是基于距离向量算法的。
每个路由器都维护一张路由表,记录着到达目的网络的距离和下一跳路由器的信息。
当一个路由器需要更新路由表时,它会向其相邻的路由器发送请求,获取最新的路由信息。
相邻路由器收到请求后,会将自己的路由表信息发送给请求路由器,请求路由器收到信息后,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3.RIP协议的特点RIP协议具有以下特点:- 适用于小型网络,因为其路由更新速度较快,对网络带宽和处理资源的要求较低。
- 支持动态路由,能够根据网络的实时状态调整路由策略。
- 采用固定的更新周期,更新频率较低,可能导致网络中的路由震荡。
- 基于距离向量算法,稳定性较好,但在大型网络中可能出现路由环路问题。
4.RIP协议的优缺点优点:- 适用于小型网络,对网络带宽和处理资源要求较低。
- 支持动态路由,能够根据网络实时状态调整路由策略。
- 稳定性较好,适用于对网络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场景。
缺点:- 更新周期固定,可能导致网络中的路由震荡。
- 在大型网络中可能出现路由环路问题。
RIP协议
RIP协议RIP协议的全称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GP),是一种动态路由选择,用于一个自治系统(AS)内的路由信息的传递。
RIP协议是基于距离矢量算法(DistanceVectorAlgorithms)的,它使用“跳数”,即metric来衡量到达目标地址的路由距离。
这种协议的路由器只关心自己周围的世界,只与自己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信息,范围限制在15跳(15度)之内,再远,它就不关心了。
RIP应用于OSI网络七层模型的网络层。
(1)路由信息更新特性:路由器最初启动时只包含了其直连网络的路由信息,并且其直连网络的metric值为1,然后它向周围的其他路由器发出完整路由表的RIP请求(该请求报文的“IP地址”字段为0.0.0.0)。
路由器根据接收到的RIP应答来更新其路由表,具体方法是添加新的路由表项,并将其metric值加1。
如果接收到与已有表项的目的地址相同的路由信息,则分下面三种情况分别对待:第一种情况,已有表项的来源端口与新表项的来源端口相同,那么无条件根据最新的路由信息更新其路由表;第二种情况,已有表项与新表项来源于不同的端口,那么比较它们的metric值,将metric值较小的一个最为自己的路由表项;第三种情况,新旧表项的metric值相等,普遍的处理方法是保留旧的表项。
路由器每30秒发送一次自己的路由表(以RIP应答的方式广播出去)。
针对某一条路由信息,如果180秒以后都没有接收到新的关于它的路由信息,那么将其标记为失效,即metric值标记为16。
在另外的120秒以后,如果仍然没有更新信息,该条失效信息被删除。
(2)RIP版本1对RIP报文中“版本”字段的处理:0:忽略该报文。
1:版本1报文,检查报文中“必须为0”的字段,若不符合规定,忽略该报文。
>1:不检查报文中“必须为0”的字段,仅处理RFC 1058中规定的有意义的字段。
因此,运行RIP版本1的机器能够接收处理RIP版本2的报文,但会丢失其中的RIP版本2新规定的那些信息。
rip协议的基本概念
rip协议的基本概念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内部网关协议,用于在局域网中的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
RIP协议的基本概念包括:1. 距离向量(Distance Vector):每个路由器根据自身到目的网络的距离,通过距离向量来描述路由信息。
距离可以是一个数值,也可以是一个度量值。
2. 分割定界(Split Horizon):为了避免路由环路问题,RIP协议通过分割定界机制,阻止一个路由器将某个路由信息发送给它接收到该信息的邻居路由器。
3. 广播:RIP协议使用全网广播方式来交换路由信息。
当一个路由器发现自己的路由表更新时,它会广播这个更新到所有的相邻路由器。
4. 触发式更新(Triggered Updates):除了定期的路由表更新,RIP协议还支持触发式更新。
当发生某个事件(如网络断开)时,会立即触发相应的路由表更新。
5. 毒性逆转(Poison Reverse):为了解决路由环路问题,RIP协议使用毒性逆转机制。
它会将自己所知道的无法到达目的网络的路由指标设置为无穷大,以阻止其他路由器将数据包转发给该路由器。
6. 坍塌(Count to Infinity):RIP协议中存在一个问题,即当某个网络出现故障后,路由器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重新计算最短路径,期间可能会出现计数无限增大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RIP协议设置了一个最大跳数限制(通常为15跳),超过这个限制的路由会被认为是无效的。
总而言之,RIP协议通过距离向量来描述路由信息,使用分割定界和毒性逆转机制来避免路由环路,定期和触发式地更新路由表,并限制最大跳数,以实现有效的路由选择。
rip选路原则
RIP选路原则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是一种基于距离矢量的内部网关协议,用于在自治系统中交换路由信息,从而使路由器能够确定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
RIP 的选路原则如下:
1. 距离矢量:RIP是基于距离矢量的协议,路由器会根据距离向量计算到达目的地的距离,距离越短越好。
2. 度量值:RIP使用度量值来表示到达目的地的距离,每个路由器都会维护一个路由表,其中包含到达每个目的地的距离和下一跳地址。
3. 广播信息:RIP是一种广播协议,每个路由器都会将自己的路由表信息广播给所有邻居。
这样,所有路由器都可以得到相同的信息,从而实现全局路由信息的更新和同步。
4. 版本号:RIP使用版本号来标识不同的路由表条目。
如果路由器的版本号比邻居的版本号大,则路由器会将更新的路由表信息发送给邻居。
5. 计时器:RIP使用计时器来确定是否需要重新计算路由。
当路由器没有收到来自邻居的更新信息时,它会假定邻居已经失效,并将其路由表信息标记为不可靠。
当计时器超时时,路由器会重新计算路由,并更新路由表。
总之,RIP的选路原则是基于距离矢量和度量值,通过
广播信息、版本号、计时器等机制实现路由信息的更新和同步。
RIP的配置与管理
支持多种路由
RIP可以支持多种路由,包括静态路由和动 态路由。
可扩展性
RIP适用于大规模网络,可以通过增加跳数 限制来控制路由信息的增长。
RIP的缺点
路由环路问题
RIP的路由环路问题可能导致网络不稳定, 影响数据传输。
不支持VLSM和CIDR
RIP不支持一些现代网络技术,如VLSM和 CIDR。
收敛速度慢
EIGRP(Enhanced 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EIGRP结 合了距离矢量和链路状态两种路由协议的特点,具有更好的路由性能和 稳定性,但配置相对复杂。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的比较
1 2
静态路由
手动配置路由表中的路由信息,不随网络变化而 变化。
动态路由
根据网络变化自动学习并更新路由表,无需手动 干预。
3
适用场景
静态路由适用于小型网络或网络结构固定的场景, 动态路由适用于大型网络或网络结构经常变化的 场景。
RIP的版本选择与兼容性
01
02
03
RIP版本1
它通过定期交换路由表信息,使路由 器了解到达其他网络节点的最佳路径 。
RIP协议工作原理
RIP使用贝尔曼-福特算法来计算最佳路径,并通过路由更新消息广播路由 信息。
路由器之间通过交换包含目的地和距离(跳数)的路由更新消息,来更新 和维护路由表。
最佳路径被定义为具有最少跳数的路径,但在存在更短路径时,RIP会考 虑带宽和负载均衡。
RIP的收敛速度相对较慢,可能需要较长时 间才能稳定网络路由。
安全性问题
RIP不提供加密和身份验证功能,存在安全 风险。
内部网关协议
内部网关协议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IGP)是指在一个自治系统(AS)内部进行路由选择的协议。
在一个AS内部,可能存在多个路由器,它们需要进行路由选择和交换路由信息,以保证数据包能够在AS内部正确地传输。
内部网关协议就是用来实现这一功能的协议。
常见的内部网关协议有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和EIGRP(Enhanced 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等。
这些协议在实现路由选择时各有特点,能够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和性能需求进行灵活的选择。
RIP是一种较为简单的内部网关协议,它使用跳数作为路径选择的度量标准,每30秒发送一次路由更新信息。
但是RIP对于大型网络来说,收敛速度慢,且只能支持15跳以内的网络,因此在大型网络中应用较少。
OSPF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的内部网关协议,它能够根据链路的带宽、延迟等信息进行路由选择,支持VLSM(可变长度子网掩码)和路由聚合等功能,适用于大型复杂网络。
EIGRP是思科公司开发的一种高级内部网关协议,它结合了距离向量和链路状态的优点,能够快速收敛、支持VLSM和路由聚合,并且对于网络的拓扑变化能够做出快速响应。
在选择内部网关协议时,需要根据网络的规模、性能需求和设备厂商的支持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对于小型网络来说,RIP可能是一个简单有效的选择;而对于大型复杂网络来说,OSPF或EIGRP可能更为适合。
除了选择合适的内部网关协议外,还需要注意合理划分网络区域、进行路由过滤和聚合,以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安全性。
同时,定期对网络进行优化和调整,保证网络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
总之,内部网关协议在一个自治系统内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网络管理员实现路由选择和路由交换,保证数据包能够正确地传输。
选择合适的内部网关协议,并结合合理的网络设计和优化,能够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满足不同规模和需求的网络环境。
内部网关协议RIP
内部网关协议RIP内部网关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简称RIP)是一种用于在网络中进行路由选择的动态路由协议。
RIP是一种基于距离矢量的路由协议,它使用跳数作为度量方式,并利用跳数信息来确定最佳路径。
RIP协议的目标是在大型网络中提供快速、有效的路由选择功能,以确保网络流量得到有效的分发和转发。
RIP协议使用一种基于IPv4地址的跳数度量方式,跳数即指一条路径上的路由器数量。
通过不断地交换路由信息,RIP协议可以维护网络拓扑的动态变化,并选择最佳路径来转发数据包。
RIP协议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发送和接收RIP路由更新消息来获取网络中其他路由器的路由信息。
每个路由器都会周期性地广播自己所知道的路由表信息给邻居路由器,同时也会接收并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RIP协议使用分片广播来传输路由更新消息,确保网络中的所有路由器都可以接收到更新信息。
RIP协议采用的是分布式的路由算法,每个路由器都会根据自身的路由表信息做出最佳的路由选择。
当一个路由器收到来自邻居路由器的路由更新消息时,它会对收到的路由信息进行比较和更新。
如果收到的路由信息比自身的路由表更好(即跳数更少),则会更新自己的路由表,并将更新消息继续广播给其他邻居路由器。
RIP协议的一个特点是具有快速收敛性。
由于RIP协议使用周期性的路由更新消息交换,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路由器能够较快地感知到变化并更新路由表。
同时,RIP协议还使用了毒性逆转和触发更新等机制来防止路由环路和减少路由更新的开销。
然而,RIP协议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RIP协议使用跳数作为度量方式,无法准确反映网络中的实际链路质量,因此在大型网络中效果有限。
其次,RIP协议的路由更新消息是周期性地广播,这会产生较高的网络开销。
另外,RIP协议的最大跳数限制为15,这对于较大规模的网络来说可能不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提出了许多改进版的RIP协议,如RIPng (RIP Next Generation)、RIPv2等。
rip协议与ospf协议
rip协议与ospf协议协议撰写专家回复:RIP协议与OSPF协议RIP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和OSPF协议(Open Shortest Path First)是两种常见的路由协议,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路由选择。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种协议的标准格式和相关内容。
一、RIP协议1. 协议介绍RIP协议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内部网关协议(IGP),用于在小型网络中进行路由选择。
它使用距离作为路由选择的度量标准,距离的单位可以是跳数或者其他度量值。
2. 协议格式RIP协议的报文格式如下:- 报文头部:包含版本号、命令类型等信息。
- 路由表项:每个路由表项包含目的网络、下一跳、距离等信息。
3. 协议内容RIP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路由更新:RIP协议使用周期性的路由更新消息来交换路由信息,以保持网络中的路由表的一致性。
- 路由选择:RIP协议使用距离作为路由选择的度量标准,选择距离最短的路径作为最佳路径。
- 路由毒化:当某个路径不可达时,RIP协议使用路由毒化的机制来通知其他路由器该路径不可用。
- 分割视图:RIP协议使用分割视图的机制来防止路由环路的产生。
二、OSPF协议1. 协议介绍OSPF协议是一种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SRP),用于在大型网络中进行路由选择。
它基于Dijkstra算法,通过交换链路状态信息来计算最短路径。
2. 协议格式OSPF协议的报文格式如下:- 报文头部:包含版本号、区域ID等信息。
- 邻居列表:记录与该路由器相邻的其他路由器的信息。
- 链路状态数据库:记录网络中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信息。
3. 协议内容OSPF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链路状态广播:OSPF协议使用链路状态广播的方式来交换链路状态信息,以保持网络中的链路状态数据库的一致性。
- 路由计算:OSPF协议基于Dijkstra算法计算最短路径,选择最短路径作为最佳路径。
rip协议开销计算方法
rip协议开销计算方法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内部网关路由协议,用于在小型或中型网络中进行路由选择。
RIP协议通过交换路由信息来帮助路由器决定数据包的转发路径,计算路径开销是RIP协议的一个重要方面。
RIP协议使用跳数作为路径的度量单位,即每经过一个路由器跳数加1、跳数越多,路径开销越大,即路径越长。
RIP使用这个跳数度量单位来计算路径开销,其中包括每个目标网络的距离以及选择的路径。
下面将详细介绍RIP协议的开销计算方法。
RIP协议使用了Bellman-Ford算法来计算最短路径。
该算法通过迭代的方式,每个路由器都更新它所知道的最短路径。
首先,每个路由器将所有的邻居节点的距离设置为1,表示它们离自己的距离最近。
然后,它通过接收邻居节点的路由更新信息,更新它所知道的最短路径。
RIP协议每隔一段时间会发送路由更新信息,包括它所知道的所有目标网络和与之相连的路径开销。
当一个路由器收到来自邻居节点的路由更新信息时,它会比较自己已知的路径开销与邻居节点所提供的路径开销。
如果邻居节点所提供的路径开销小于自己已知的路径开销,那么这个路由器将更新自己的路径开销为邻居节点提供的路径开销加上1当路由器更新自己的路径开销后,它会将这个更新信息发送给它的邻居节点。
邻居节点将收到的更新信息与自己所知道的路径开销进行比较。
如果收到的更新信息能够更新邻居节点已知的路径开销,那么邻居节点也会更新自己的路径开销,并将更新信息继续传递给它的邻居节点。
这样,整个网络中的路由表会逐渐收敛,路由器之间的路径开销也会越来越准确。
RIP协议中,路径开销的计算还要考虑到一些特殊情况和限制。
首先,如果一个路由器收到的路径开销大于或等于16,那么这个路径就被认为是不可达的。
这种情况下,路由器会将该目标网络从路由表中删除。
其次,RIP协议中还引入了毒性逆转(Poison Reverse)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RIP 协议的位置
RIP 协议使用运输层的用户数据报 UDP迚行传送(使用 UDP 的端口 520)
因此 RIP 协议的位置应当在应用层。但转发 IP 数据报的 过程是在网络层完成的
• 形式上, RIP 协议的位置应当在应用层。 • 逻辑上,是IP协议的配套,在网络层。
RIP2 协议的报文格式
况
RIP
R1
的一个主要缺点。
网2
1 2 R1 R2
网3
网1
网2
R1
网3
R2
网 1出了故障
1 16
1 2 R1
1 3 R2 1 5 R2
1 4 R1
… …
1 16 R2
1 16 R1
这样丌断更新下去,直到 R1 和 R2 到网 1 的距离都增大到 16 时,R1 和 R2 才知道网 1 是丌可达的。
11 R1
1 2 R1
网2
网3
R2
网1
网2
R1
网3 R2
网 1出了故障
1 16
1 2 R1
R1 说:“我到网 1 的距离是 16 (表示无法到达), 是直接交付。”
但 R2 在收到 R1 的更新报文之前,还发送原来的报文, 因为这时 R2 并丌知道 R1 出了故障。
正
常 情
网1
况
11 R1
1 2 R1
内部网关协议RIP---续
距离向量算法
路由器收到相邻路由器(其地址为 X)的一个 RIP 报文: (1) 先修改此 RIP 报文中的所有项目:把“下一跳”字段中的地址都改为 X,并把所有的“距离” 字段的值加 1。 (2) 对修改后的 RIP 报文中的每一个项目,重复以下步骤:
若项目中的目的网络丌在路由表中,则把该项目加到路由表中。 否则 若下一跳字段给出的路由器地址是同样的,则把收到的项目替换原路由表中的项目。 否则 若收到项目中的距离小于路由表中的距离,则迚行更新, 否则,什么也丌做。
网2
网3
R2
网1
网2
R1
网3 R2
网 1出了故障
1 16
1 2 R1
1 3 R2
R1 收到 R2 的更新报文后,误认为可经过 R2 到达网1,于是 更新自己的路由表,说:“我到网 1 的距离是 3,下一跳经过 R2”。然后将此更新信息发送给 R2。
正
常 情
网1
况
11 R1
1 2 R1
网2
网3
R2
网1 网 1出了故障
网2 R1
网3 R2
1 16 1 3 R2
1 2 R1 1 4 R1
R2 以后又更新自己的路由表为“1, 4, R1”,表明 “我到网 1 距离是 4,下一跳经过 R1”。
正这就是好消息传播得快,而坏消息传播得慢。网络出故障的传播时间往往需要较长的
情常时间(例网如1数分钟)。1这1是
RIP 协议的优缺点
优点: 实现简单,开销较小。
缺点:
1 RIP 限制了网络的规模,它能使用的最大距离为 15。 2 路由器之间交换的路由信息是路由器中的完整路由 表, 因而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开销也就增加。
更新算法
Net1:没有新信息,丌变 Net2:相同的下一跳,替换 Net3:一条新路由,增加 Net6:丌同的下一跳,新跳数小,替换 Net8:丌同的下一跳,跳数相同,丌变 Net9:丌同的下一跳,新跳数大,丌变
新路由表
Net1 7
A
Net2 5
C
Net3 9
C
Net6 5
C
Net8 4
E
Net9 4
【例4-5】已知路由器 R6 有表4-9(a)所示的路由表。 现在收到相邻路由器 R4 发来的路由更新信息,如表 4-9(b)所示。试更新路由器 R6 的路由表。
表4-9(a) 路由器R6的路由表
目的网络 距离 下一跳路由器
Net2
3
R4
Net3
4
R5
…
…
…
表4-9(d) 路由器R6更新后的路由表
路由器之间交换信息与路由表更新
RIP 协议让互联网中的所有路由器都和自己的相邻路由器丌断交 换路由信息,并丌断更新其路由表,使得从每一个路由器到每一个目 的网络的路由都是最短的(即跳数最少)。
虽然所有的路由器最终都拥有了整个自治系统的全局路由信息, 但由于每一个路由器的位置丌同,它们的路由表当然也应当是丌同的。
R2
“”表示“直接交付”
“1”表示“距离是 1”
R1 说:“我到网 1 的距离是 1,是直接交付。”
正
常 情
网1
况
11 网2
R1
“1”表示“从本路由器到网 1”
1 2 R1 网3
R2
“R1”表示经过 R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表示“距离是 2”
R2 说:“我到网 1 的距离是 2,是经过 R1。”
正
常 情
网1
况
R4 R4 R4
从C来的RIP报文
Net2 4 Net3 8 Net6 4 Net8 3 Net9 5
旧路由表
Net1 7
A
Net2 2
C
Net6 8
F
Net8 4
E
Net9 4
F
路由表更新
增加跳数以后 从C来的RIP报文
Net2 5 c Net3 9 c Net6 5 c Net8 4 c Net9 6 c
又称为地址类别 IP地址则值为2
AS号 4 字节
命令
4 字节
版本
必为 0
地址族标识符
路由标记
网络地址N
该网络N的子网掩码
版本域=2 1为请求路由信息报文2为
下一跳路由器地址 该网络N的距离 (1-16)
路由更新报文
首部
IP 首部
UDP 首部
路由部分 RIP 报文
一条路由信息 20 字节 (可重复出现 最多 25 条)
(3)若 3 分钟还没有收到相邻路由器的更新路由表,则把此相邻路由器记为丌可达路由器,即将 距离置为 16(表示丌可达)。 (4) 返回。
距离向量算法
距离向量算法的基础就是 Bellman-Ford 算法,算法的要点是: 1 设X是结点 A 到 B 的最短路径上的一个结点。 2若把路径 A→B 拆成两段路径 A→X 和 X→B,则每一段路径 A→X 和 X→B 也都分别是结点 A 到 X 和结点 X 到 B 的最短路径。
目的网络 距离 下一跳路由器
Net1
4
R4
Net2
5
R4
Net3
2
R4
…
…
…
计算 更新
表4-9(b) R4发来的路由更新信息
目的网络 距离 下一跳路由器
Net1
3
R1
Net2
4
R2
Net3
1
直接交付
距离加1
表4-9(c) 修改后的表4-9(b)
目的网络
Net1 Net2 Net3
距离
4 5 2
下一跳路由器
UDP 用户数据报
IP 数据报
好消息传播得快,坏消息传播得慢
RIP协议特点:好消息传播得快,坏消息传播得慢。 RIP存在的一个问题:当网络出现故障时,要经过比较长 的时间 (例如数分钟) 才能将此信息传送到所有的路由器。
正
常 情
网1
况
11 R1
“1”表示“从本路由器到网 1”
1 2 R1
网2
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