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自然数幂和公式的推导

合集下载

最新自然数幂次方和公式

最新自然数幂次方和公式

12 自然数幂次方和的另一组公式3摘要:一般的自然数幂次方和公式是用n 的p+1次方的多项式表示,考虑到任4 一多项式均可用k n C 表示,本文给出了自然数幂次方和用k n C 表示的方法,并且给5 出了相应的系数完整表达式。

这比多项式表达方便得多,因为多项式表达的系数6 至今仍是递推公式表达。

7 89 由笔者的文章(注【1】)知,自然数幂次方和可以用关于n 的多项式表达,而10 每一个多项式均可用k n C 表示的,因此可猜想自然数幂次方和也可以用k n C 表达出11 来。

12假设自然数幂次方和可以写成以下形式13∑∑=++===pk k n k nk p n C A k S 1111。

(1)14那么同理可应有:15∑∑=++--=-==pk k n k n k p n C A k S 111)1(11116 那么:17∑∑=+=++--=-=pk k n k pk k n k n n p C A C A S S n 111111 18[]∑∑==+++=-=pk k n k pk k nk n k pCA CCA n 111111920∑==pk kn k p C A n 121 因为对于充分大的自然数n 均使得上述式子成立,所以上式对应的应该是一个22 关于n 的p 次多项式,其中:23)1).....(1(k n n n C kn -+-=24 这仅仅是一个多项式的写法,与排列组合无关, n 可为任意的数。

25分别令n=1,2,3, 。

p-1时就有:2601111+=+==∑∑∑∑=+===tk kt k pt k ktk tk k tk pk ktk pC A C A C A C A t27∑==tk kt k pC A t 1)1...3,2,1(-=p t 。

28 (2)29∑-=-=11t k k t k pt C A t A )1...3,2,1(-=p t。

30 (3)31这是一个递推的数列,其中A 1=1 , 很显然,通过它可以求出所有的系数t A ,32 仿照笔者的文章(注【1】)可证明,由(3)式求出的系数t A ,使得公式(1)33 成立,即自然数幂次方和的公式由(1)(3)给出了。

幂函数的和函数的求解方法

幂函数的和函数的求解方法

幂函数的和函数的求解方法幂函数是数学中一类重要的函数,包括指数函数和幂次函数。

当我们需要对幂函数进行求和时,有一些常见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简化问题并找到解答。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几种求解幂函数和函数的求和方法,并分享我的观点和理解。

1. 幂次函数的求和方法:对于幂次函数f(x) = x^n,其中n为正整数,求和的方法有两种,分别是常用数列求和公式和求导算法。

1.1 常用数列求和公式: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常用数列求和公式来求解幂次函数的和。

当n为1时,幂次函数f(x) = x的和为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即S(n) = (n/2)(a_1 + a_n),其中a_1为第一项,a_n为第n项。

当n为2时,幂次函数f(x) = x^2的和为等差数列的平方和公式,即S(n) = (n/6)(2a_1^2 + (n-1)d^2),其中d为公差。

但是,并非所有的幂次函数都可以通过常用数列求和公式来求解,对于其他情况,我们需要使用其他方法。

1.2 求导算法:当常用数列求和公式无法适用时,我们可使用求导算法来求解幂次函数的和。

具体步骤如下:- 求出幂次函数f(x)的导函数f'(x);- 用等差数列的和公式求解导函数f'(x)的和,记为g(x);- 将g(x)积分得到幂次函数f(x)的和。

2. 指数函数的求和方法:对于指数函数f(x) = a^x,其中a为正实数且不为1时,求和的方法存在一些限制。

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方法求解指数函数的和。

2.1 几何级数求和公式:当0 < a < 1时,指数函数f(x) = a^x的和可以通过几何级数求和公式来求解,即S = a/(1-a)。

2.2 指数函数近似求和法:当a不满足0 < a < 1的条件时,我们可以使用近似求和法来找到指数函数的和的一个近似值。

这种方法需要将指数函数划分为多个区间,并对每个区间进行适当的近似处理,得到一个近似的和。

关于自然数幂之和的几个公式

关于自然数幂之和的几个公式

命题1:对该命题进行数学归纳法对n 的证明:当n=1时;成立;假定对n 成立,则对n+1有:则要证明需证明又∵则命题1证明完毕。

(简便方法见末)对于同类型的只含n 的命题为命题2:证明该命题前先证明另外两个命题:①均为线性变换故有:;)1()1()(00i n m i i m i m n im i i m i m n m n m a C a C a a +=-=-⋅⋅-=⋅E ⋅⋅-=⋅I -E =∆∑∑②对m 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当m=1时:成立假定对m 成立,则对m+1有:;2]1)1(2[2)12(-2)22(2222-n 11--++⋅+++=⋅++⋅++=∆-∆=∆n n n m n m n m m n m n m n a a a 结合以上两个命题有:则命题2证明完毕。

;)1(0i n m i i m i m n m a C a +=-⋅⋅-=∆∑;,,,n 1∆∆I -E =∆=I =E +记为n n n n n a a a a I E ,)0,1(2)12(2≥≥⋅++=∆-n m m n a n n m ;2)112(2)3(2)1(2)2(222111----+⋅+⋅+=⋅+=⋅+-⋅+=-=∆n n n n n n n n n n n a a a ;12)121()1(21101+=⋅++=⋅⋅-=∆-+=-∑n n a C a i ni i n i n n ;2)1(),0(,1)1(210-+=-⋅+=≥+=⋅⋅-∑n n i n i i n i n n a n n a C ];)1(),([)1()1,()1()1(101101i i m m i i m i m m i i m m n n i b C n i b C n ++⋅⋅-=+⋅⋅-=+∑∑-=---=--;)],()1([)1(10110∑∑-=---=⋅-+⋅=⋅+=+m i i m i i m im i i m mm n i b n C n C n n ;1)11(1)1(1)1,()1(0101=--=⋅--=⋅⋅-∑∑=--=--m m i i m i m i m m i i m C i b C ∑∑=-=--=≥≥⋅⋅-=ni m i m m i i m m i n m b n m n i b C 1101),(;1,1),,()1(n ;)1()1(10110i m i i m i m i m i i m n C n C+⋅⋅-=⋅∑∑-=---=;)1(])1()11[()1()1(101m m m m i m i i m i m n n n n n C -+=+--+-=+⋅⋅-∑-=--,)1(10m m i m i i m n n n C -+=⋅∑-=命题3:S(m,n)表示第一类Stirling 数,特别一点是s(0,0)在此处为11),(,10),,1()1()1,1(),(=-≤≤-⋅-+--=p p s p k k p s p k p s k p s 证明:先证明下一命题首先故上述命题成立,记对n 求和:)0(1),(),(),1(!10≥+=⋅=++=∑m m P n i b i m s n m a m m n m i 则该命题成立。

初中幂运算公式大全

初中幂运算公式大全

初中幂运算公式大全1.幂的定义:对于任意的实数a和自然数n,a的n次方(记作a^n)定义为n个a相乘,其中n是指数,a是底数。

例子:2^3=2×2×2=82.幂的性质:(a)任何数的0次方都等于1:a^0=1,其中a≠0。

(b)任何数的1次方都等于该数本身:a^1=a。

(c)相同底数下的幂相乘,指数相加:a^m×a^n=a^(m+n)。

(d)相同底数下的幂相除,指数相减:a^m÷a^n=a^(m-n),其中a≠0。

(e)幂的指数相乘,底数不变:(a^m)^n=a^(m×n)。

(f)任何数的负整数次方等于其倒数的相应正整数次方:a^(-m)=1÷a^m。

3.特殊指数的幂:(a)任何数的2次方称为平方:a^2=a×a。

(b)任何数的3次方称为立方:a^3=a×a×a。

(c)任何数的4次方称为四次方:a^4=a×a×a×a。

4.科学计数法与幂运算的关系:科学计数法是一种表示较大或较小数值的方法,形如a×10^n,其中a是一位数(1≤a<10),n是整数。

科学计数法与幂运算的关系为:a×10^n=a^1×10^n=(a^1)×(10^n)=(a×10)^n。

5.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是幂运算的逆运算。

(a)指数函数:y=a^x,其中a是底数,x是指数,y是幂的值。

(b) 对数函数:y = log_a(x),其中a是底数,x是幂的值,y是指数。

这些是初中幂运算的基本公式。

通过掌握这些公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幂运算,解决各种与幂运算相关的数学问题。

自然数的平方和公式推导过程

自然数的平方和公式推导过程

自然数的平方和公式推导过程好的,以下是为您生成的文章:在数学的奇妙世界里,自然数的平方和公式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许多复杂问题的大门。

那这个公式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让咱们一起来瞧瞧。

记得我上中学那会,有一次数学考试,最后一道大题就是关于自然数平方和的。

当时我绞尽脑汁,在草稿纸上不停地写写画画,可就是找不到头绪。

看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心里那个着急呀!交卷铃声响起的时候,我只能无奈地交上了一份不太满意的答卷。

从那以后,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个知识点弄明白。

咱们先来说说啥是自然数的平方和。

简单来讲,就是把 1 的平方、2 的平方、3 的平方……一直加到 n 的平方。

用数学式子表示就是 1² + 2² + 3² + …… + n² 。

要推导这个公式,咱们可以用巧妙的方法。

先假设有一个数列,它的通项公式是 n²。

咱们把这个数列的前 n 项和记为 Sₙ ,也就是 Sₙ = 1² + 2² + 3² + …… + n² 。

接下来,咱们可以利用已知的公式来帮助推导。

大家都知道,(n + 1)³ = n³ + 3n² + 3n + 1 。

那咱们把 n 从 1 到 n 依次代入这个式子,得到:2³ = 1³ + 3×1² + 3×1 + 13³ = 2³ + 3×2² + 3×2 + 14³ = 3³ + 3×3² + 3×3 + 1……(n + 1)³ = n³ + 3n² + 3n + 1把这些式子相加,左边就是2³ + 3³ + 4³ + …… + (n + 1)³ ,右边呢,一堆式子相加,整理一下会发现:(n + 1)³ = 1³ + 3×(1² + 2² + 3² + …… + n²) + 3×(1 + 2 + 3 + …… + n) + n因为 1³ = 1 ,1 + 2 + 3 + …… + n 这个咱们也有公式,是 n(n + 1)/2 。

自然数的1至n幂的求和公式的递进推导法

自然数的1至n幂的求和公式的递进推导法

自然数的1至n幂的求和公式的递进推导法(连载一)《自然数平方和公式推导及其应用》(/s/blog_4d9ff3d10100cc8t.html)发表以来,得到了数学爱好者的好评。

其实,那是自然数平方和公式推导,推广到偶数、奇数自然数平方和以及自然数立方和公式与偶数、奇数自然数立方和求法的一种偶然思路。

如何由二项式定理推导自然数的n次幂的求和公式才是该数学问题的完美思路,其研究的结果在现实中具备广泛的现实利用价值和数学理论意义,比如它完全可以代表等差数列N项的高次幂求和的思路与方法。

1.自然数的1至n次幂的求和的递进推导关系1.1自然数的1次幂的求和即s=1+2+3+...+n实际上是一个等差为1的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为s=n(n+1)/21.2自然数的2次与二次以上幂的求和 s=1n+2n+3n+...+N n(n≥2)不是一个等差数列,也不是一个等比数列,但通过二项式定理的展开式,可以转化为按等差数列,由低次幂到高次幂递进求和。

怎样转化为等差数列、怎样由低次幂递进到高次幂这才是研究思路的重点。

当n为奇数时,由1n+2n+3n+...+N n与s=N n+(N-1)n+(N-2)n+...+1n相加得:2s=N n+[1n+(N-1)n]+[2n+(N-2)n]+[3n+(N-3)n]+...+[(N-1)n+(N-N-1)n]+N n =N n+N n+N n+...+N n加或减去所有添加的二项式展开式数=(1+N)N n减去所有添加的二项式展开式数。

当n为偶数时,由1n+2n+3n+...+N n与s=N n+(N-1)n+(N-2)n+...+1n相加得:2s=N n+[1n+(N-1)n]+[2n+(N-2)n]+[3n+(N-3)n]+...+[(N-1)n+(N-N-1)n]+N n=2N n+2[(N-2)n+(N-4)n+(N-6)n+...0或1]加或减去所有添加的二项式展开式数又当n为偶数时,由1n+2n+3n+...+N n与s=N n+(N-1)n+(N-2)n+...+1n相加得:2s=[N n+1n]+[(N-1)n+2n]+[(N-2)n+3n]+...+[(N-N-1)n+(N-1)n]=2[(N-1)n+(N-3)n+(N-5)n+...0或1]加或减去所有添加的二项式展开式数,合并n为偶数时2S的两个计算结果,可以得到s=N n+(N-1)n+(N-2)n+...+1的计算公式。

自然数幂和公式伯努利数

自然数幂和公式伯努利数

自然数幂和公式伯努利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自然数幂和公式伯努利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

自然数幂是指自然数的n次幂,例如2的3次幂就是8,3的4次幂就是81。

而公式伯努利数则是一系列重要的数学常数,可以用来表示一系列数学问题中的系数。

首先我们来谈谈自然数幂。

自然数幂是指一个自然数的n次方。

通常我们用符号a^n来表示,其中a是底数,n是指数。

2^3就是2的3次方,结果是8;3^4就是3的4次方,结果是81。

自然数幂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代数、几何等领域。

自然数幂有着一些重要的性质。

任何数的0次方都等于1,即a^0=1。

自然数的1次方等于自身,即a^1=a。

自然数幂有着乘法法则和幂的乘方法则,即a^m * a^n=a^(m+n)和(a^m)^n=a^(m*n)。

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公式来计算任意自然数的幂。

对于大数的幂,我们可以利用公式a^m * a^n=a^(m+n)来简化计算过程。

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提高计算的效率。

对于负数的幂,我们可以利用公式a^(-n)=1/a^n来求解。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公式伯努利数。

公式伯努利数是一系列重要的数学常数,用来表示一系列数学问题中的系数。

它们最早由瑞士数学家雅各布·伯努利提出,并被广泛应用于数论、概率论等领域。

公式伯努利数有着一些重要的性质。

伯努利数是一种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伯努利数有着特定的计算公式,可以通过递推公式或其他数学方法来计算得到。

伯努利数还具有一定的加法、乘法等运算规律,可以用来解决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

公式伯努利数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们可以用来表示数列的和、解决递归关系等问题。

伯努利数还可以应用于概率统计、数论等领域。

自然数幂和公式伯努利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在数学研究和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研究和探索这些概念,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数学的本质,发现数学中的美和奥秘。

希望本文能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第二篇示例:自然数幂是指大于等于1的整数,公式伯努利数是一种特殊的数列,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于自然数方幂和的几个研究方向

关于自然数方幂和的几个研究方向

和 的 内 涵 不 断 被 诠 释 。历 史 上 很 多
科 学 家 研 究 过 它 : 高 斯 、 费 马 、牛
顿 、伯 努 利 ,以 及 许 多 如 我 这 般 的
无名小生。
利 用 初 等 数 学 知 识 ,我 们 能 比
较容易的算出低阶自然数方幂和
的表达式:
S (0) n
=
n
S (1) n
=
n(n + 1) 2
2

,1

,最



S (m) n





很 遗 憾 , 到 目 前 为 止 没 有 做 到 ,可
能牛顿真的很聪明。
行 列 式 ( 系 数 三 角 形 ):
申 明 :网 上 有 一 种“ 系 数 三 角
形 ”的 方 法 ,据 说 是 一 个 初 中 生 找
出 来 的 。 文 献 要 钱 , 我 没 看 到 。我


C1 m+1
⎢ ⎢
C2 m+1
− Cm1
0 ⎤ ⎡xm+1 ⎤ ⎡− 1⎤
⎥ ⎥
⎢ ⎢
xm
⎥ ⎥
⎢ ⎢
0
⎥ ⎥
⎢ ⎢

C3 m+1
⎢ ⋅⋅⋅
Cm2 ⋅⋅⋅

C1 m−1
⋅⋅⋅ ⋅⋅⋅
⎥ ⎥ ⎥
⎢ ⎢ ⎢
xm−1 ⋅⋅⋅
⎥ ⎥ ⎥
=
⎢0⎥ ⎢⎢⋅ ⋅ ⋅⎥⎥
( ) ( ) ( ) ⎢⎣
−1
C k+1 k+1 m+1
此式可通过数学归纳式,如取求自然数立方和时,

幂次方求和计算公式高数

幂次方求和计算公式高数

幂次方求和计算公式高数高数,以幂次方求和计算公式。

在高等数学中,幂次方求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和技巧。

通过幂次方求和,我们可以推导出许多数学公式和定理,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本文将介绍幂次方求和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并通过一些例子来说明其应用。

1. 幂次方求和的基本概念。

在数学中,幂次方求和是指将一系列幂次方相加的过程。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遇到以下两种类型的幂次方求和:(1)等比数列求和,当幂次方的底数是一个常数时,我们可以将其转化为等比数列求和的形式。

例如,1+2+4+8+16+...就是一个等比数列求和的例子,其中底数是2。

(2)幂函数求和,当幂次方的底数是一个变量时,我们可以将其转化为幂函数求和的形式。

例如,1+x+x^2+x^3+...就是一个幂函数求和的例子,其中底数是x。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幂次方求和,我们都可以通过一些数学技巧和公式来求解,这也是幂次方求和的重要性所在。

2. 幂次方求和的计算公式。

在幂次方求和的计算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用到一些基本的公式和定理。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用的幂次方求和公式:(1)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对于等比数列求和,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其和:S_n = a (1 r^n) / (1 r)。

其中,S_n表示数列的前n项和,a表示数列的首项,r表示数列的公比。

这个公式在解决一些与倍增关系有关的问题时非常有用。

(2)幂函数求和公式:对于幂函数求和,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其和:S_n = (1 x^(n+1)) / (1 x)。

其中,S_n表示幂函数的前n项和,x表示幂函数的底数。

这个公式在解决一些与增长率有关的问题时非常有用。

(3)特殊幂函数求和公式:除了上述的基本公式外,我们还可以推导出一些特殊的幂函数求和公式,例如:1+2+3+...+n = n(n+1)/2。

1^2+2^2+3^2+...+n^2 = n(n+1)(2n+1)/6。

1^3+2^3+3^3+...+n^3 = (n(n+1)/2)^2。

自然数幂求和矩阵法

自然数幂求和矩阵法

自然数幂求和矩阵法
自然数幂求和矩阵法是一种用于计算连续自然数的幂次方之和的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利用矩阵表示求和公式,将求和问题转化为求系数矩阵的逆矩阵问题。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简洁地计算出前$n$个自然数的$m$次幂之和。

以计算前$6$个自然数的$6$次幂之和为例,具体步骤如下:
1. 构造一个$6\times6$的系数矩阵$A$,其中第一行至第六行的元素分别为$1$、$1$、$1$、$1$、$1$、$1$。

2. 构造一个$6\times1$的矩阵$B$,其中第一行的元素为$1$,其余元素为$0$。

3. 计算矩阵$A$和矩阵$B$的乘积,得到一个$6\times1$的矩阵$C$。

4. 计算矩阵$C$的逆矩阵$C^{-1}$。

5. 将矩阵$C^{-1}$乘以一个$6\times1$的矩阵$D$,其中第一行的元素为$1$,其余元素为$0$,得到一个$6\times1$的矩阵$E$。

6. 矩阵$E$的第一行元素即为前$6$个自然数的$6$次幂之和。

自然数幂求和矩阵法的关键是构造系数矩阵$A$和矩阵$B$,并计算它们的乘积和逆矩阵。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简洁地计算出前$n$个自然数的$m$次幂之和。

幂的公式运算法则

幂的公式运算法则

幂的公式运算法则幂运算法则为: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1幂的运算(一)同底数幂的乘法:am×an=a(m+n)(a≠0, m, n均为正整数,并且m>n)(1)同底数幂的乘法的前提是“同底”,而且底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或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项式或多项式。

(2)指数都是正整数(3)可以推广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同底数幂相乘,即am·an·ap....=am+n+p+...(m, n, p都是正整数)。

(4)乘法是只要求底数相同则可用法则计算,即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二)同底数幂的除法:am÷an=a(m-n)(a≠0, m, n均为正整数,并且m>n)(1)同底数幂的除法,底数a是不能为零的,否则除数为零,除法就没有意义了。

(2)同底数幂的两个幂相除,如果被除式的指数与除式的指数相等,那么商等于1,即am÷an=1,m是任意自然数。

a≠0, 即转化成a0=1(a≠0)。

(3)同底数幂的两个幂相除,如果被除式的指数小于除式的指数,即m-n<0时,指数部分为负整数则转化成负整数指数幂,再用负整数指数幂法则。

(三)幂的乘方(a^m)^n=a^(mn),与积的乘方(ab)^n=a^nb^n(1)幂的乘方,(a^m)^n=a^(mn),(m, n都为正整数)运用法则时注意以下以几点:①幂的底数a可以是具体的数也可以是多项式。

②要和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相区别。

(2)积的乘方(ab)^n=a^nb^n,(n为正整数)运用法则时注意以下几点:①积的乘方等于将积的每个因式分别乘方(即转化成若干个幂的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②积的乘方可推广到3个以上因式的积的乘方。

自然数幂和公式推导

自然数幂和公式推导

]
(利用(12)式)
即当 = + 1时,原式也成立。
综合①、②知(16)式成立。
【自然数幂和的公式形式】
利用 可以把 写成
=∑

(−1)


(17)
在加之二项式定理( + ) = ∑

=
!
=

=∑

!
[

!

( ≥ 1),得




(−1)



(−1)


(−1)


546
4536
22449
67284
118124
9
45
870
9450
63273
269325
723680
10
55
1320
18150
157773
902055
3416930
11
66
1925
32670
357423
2637558
13339535
12
78
2717
55770
749463
6926634
44990231
(5)
= + +
(6)
【组合积和

设( + 1)( + 2)( + 3) ⋯ ( + ) = ∑

。其中 称为组合积和,可看作韦达定理的特例。
显然有
=
(7)
= !
(8)
=1
(9)
当 > 时,
=0
(10)

幂函数求和常用公式

幂函数求和常用公式

幂函数求和常用公式
幂函数求和常用公式
幂函数指的是函数的自变量的幂次均大于0的多项式表达式,比如 a^x(a > 0,x>0),用其来求和体现在求解许多计算机科学和数学问题中。

幂函数求和的常见公式有三部分:常数的幂函数求和;方根的幂函数求和;指数的幂函数求和。

一、常数的幂函数求和
根据求和公式可得:
∑a^n=a(a^n-1)/(a-1)
(1<a≠1)
二、方根的幂函数求和
根据求和公式可得:
∑a^n=a(a^n-1-a^n-2-···-1)/(a-1)
(1<a≠1)
三、指数的幂函数求和
根据求和公式可得:
∑a^n=a(a^n-1+a^n-2+···+1)/(a-1)
(1<a≠1)
以上就是幂函数求和常用公式,通过这些公式可以很方便、准确地解决求和问题,是大多数计算机科学和数学问题解答的良帮手。

浅谈自然数幂和公式

浅谈自然数幂和公式

浅谈自然数幂和公式一、自然数幂和是什么:所谓自然数幂和 ,系指)(211N p rn nr pp p p ∈=+⋅⋅⋅++∑= (1)在中学数学里 ,我们遇到 p= 1, 2, 3三种情形。

(1)的求和公式从低次幂到高次幂 ,从特殊到一般的历史所留给我们的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数学家所展示的聪明才智 ,对于我们今天的数学教学仍有着现实意义。

二、自然数幂和是怎么来的:公元前 6世纪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 ( pythag or as)发现 ,从 1开始 ,任意多个连续自然数之和构成三角形数 。

如图 1,毕氏以一点代表 1,二点代表 2,等等 。

如图 2,在三角形数旁补一倒立的三角形数 ,由此易得n n n n n 21212)1(212+=+=+⋅⋅⋅++ (2)毕氏还以图 3所示的正方形数的构造得出公式2)12(31n n =-+⋅⋅⋅++ (3)公元前 3世纪 ,阿基米德 ( Archimedes,前 287~ 212)在《论劈锥曲面体和球体》一书中利用几何方法证明了如下引理:])()2([3)2())(1(2222na a a na a a a na n +⋅⋅⋅++=+⋅⋅⋅++++ 当 a= 1时 ,利用 (2)可得nn n n n n n 612131)12)(1(612123222++=++=+⋅⋅⋅++ (4)公元 100年左右 ,毕达哥拉斯学派数学家尼可麦丘( Nico machus)著《算术引论》一书 ,书中的一条命题说 ,在奇数 1, 3, 5, 7,… 中 ,第一个是立方数 ,后面两个之和是立方数 ,再后面三个之和是立方数 ,等等 ,此即113=(1个奇数) ,5323+=(2个奇数) ,119733++=(3个奇数) ,1917151343+++=(4个奇数) ,… … … … … …)1()3()(2223-++⋅⋅⋅++-++-=n n n n z n n n (n 个奇数) . 由此易知 ,当 p= 3时 , (1)是n +⋅⋅⋅++21 个连续奇数 )1(,,3,12-+⋅⋅⋅n n之和 ,从而由 (2)、(3)即得2342333412141)]1(21[21n n n n n n ++=+=+⋅⋅⋅++ (5)《算术引论》未载此公式 ,但我们有理由相信 ,尼可麦丘 ,甚至比他更早一些的希腊数学家是知道此公式的 ,因为连当时的罗马土地丈量员也知道它 ;而且早期毕氏学派的学者们惯常用图 3所示的在 1旁相继添加直角 (添一个直角即是增加一个奇数 )的方法来求连续奇数之和 ,他们知道 ,若加到 1旁的直角个数为 r ,则和 (包括 1)为 2)1(+r .因此有了尼可麦丘的发现 ,只要找出33332n +⋅⋅⋅++中共有几个直角即可得三次幂和 .公元 5、 6世纪 ,印度数学家阿耶波多 ( Ary abha ta ,476~ ? )的数学著作中载有公式 (4)和 (5) ,后来的婆罗摩笈多 ( Br ahmag upta, 7世纪 )、摩诃毗罗 ( M ah av ira, 9世纪 )和婆什迦罗 ( Bh a ska ra, 12世纪 )的数学著作中都出现公式 (2)、 (4)和 (5) .11世纪 ,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克希 ( Al-ka rkhi )的数学著作中出现公式 (4)和 (5) ,其中前者的形式是)613)(1(3212222++=+⋅⋅⋅+++n n n n 阿尔卡克希用富有希腊特色的几何代数法对公式(5)作出证明 . 如图 4所示, 设边),1(2121+=+⋅⋅⋅++=n n n AB 2,1,-='''''-='''='n B B n B B n B B 等等 .在⋅⋅⋅''',,B A B A 上作正方形,,,⋅⋅⋅'''C A C A 得 n - 1个 矩 尺 形,,,,⋅⋅⋅''''''''''''D C B D C B D C B 因矩尺形 DC B '的面积)(D C BC B B D C D D BC B B S D C B ''+'=''⋅'+⋅'='而n B B n n D C n n BC ='-=''+=,2)1(,2)1(故3]2)1(2)1([n n n n n n S D C B =-++='同理,33)2(,)1(-=-='''''''''''n S n S D C B D C B 等等。

数学科普:自然数前N项方幂和公式及其具体应用

数学科普:自然数前N项方幂和公式及其具体应用

数学科普:自然数前N项方幂和公式及其具体应用
自然数求和是数论中最基础的内容,我们都知道前N项自然数之和的公式如下:
当然我们也知道前N个自然数的平方和公式如下:
然而我们知道自然数的方幂和公式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主题,自然数前N项方幂和公式是数学中最基本的公式,经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尼科梅切斯、阿拉伯数学家阿里·花拉子模、法国人费马、我国数学家朱世杰等系列数学前辈不懈努力,自然数幂方和公式已发展的非常成熟,运用也非常广泛。

自然数前N项幂方和的表示方法:
自然数前N项幂方和公式如下:
根据以上公式可以给出以下几个特殊公式:
需要说明的是各版本的公式表达方式可能略有不同,但本质都一样。

自然数幂函数与指数函数

自然数幂函数与指数函数

自然数幂函数与指数函数自然数幂函数和指数函数是数学中重要的函数类型,它们在数学和科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自然数幂函数和指数函数的定义、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自然数幂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自然数幂函数是以自然数为底数的幂函数。

它的一般形式为f(x)=x^n,其中n是一个自然数。

当n为正整数时,自然数幂函数可以表示为多项式的形式,例如f(x)=x^2就是一个二次函数。

自然数幂函数的性质有以下几点:1. 自然数幂函数的定义域是全体实数,即所有实数都可以作为自然数幂函数的自变量。

2. 当n为偶数时,自然数幂函数的值域是非负实数集合(包括0);当n为奇数时,自然数幂函数的值域是全体实数。

3. 当x趋近于正无穷大时,自然数幂函数的值也趋近于正无穷大。

同样地,当x趋近于负无穷大时,自然数幂函数的值趋近于正无穷大(当n为偶数时)或负无穷大(当n为奇数时)。

4. 自然数幂函数的图像随着n的变化而改变,n的增大使得图像变得更平缓,n的减小则使得图像更陡峭。

二、指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指数函数是以常数e(自然对数的底数)为底数的幂函数。

它的一般形式为f(x)=a^x,其中a是一个大于0且不等于1的实数。

指数函数的性质有以下几点:1. 指数函数的定义域是全体实数,即所有实数都可以作为指数函数的自变量。

2. 当x趋近于负无穷大时,指数函数的值趋近于0;当x趋近于正无穷大时,指数函数的值趋近于正无穷大。

3. 指数函数的图像随着a的变化而改变,a的增大使得图像变得更陡峭,a的减小则使得图像更平缓。

4. 特殊情况下,当a=1时,指数函数变为恒等函数f(x)=1,即函数的值始终为1。

三、自然数幂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关系自然数幂函数可以看作是指数函数的特殊情况,即当底数为自然数时,指数函数变为自然数幂函数。

例如,当a为自然数时,指数函数f(x)=a^x可以写成自然数幂函数f(x)=e^(xlna)。

这说明自然数幂函数和指数函数之间存在等价关系,可以通过转化的方式相互转换。

幂指数函数求导公式推导

幂指数函数求导公式推导

幂指数函数求导公式推导我们知道,可以用二项式展开来证明 (x^a)'=ax^{a-1},但这仅限于 a\in{N}(N为自然数)时,否则需要先证明广义二项式定理成立。

但一般在网上找到的广义二项式定理证明方法都是用导数的结论,这种循环论证不可取。

下面我介绍一种高中生能理解的证明方法。

1.若a是负整数,记a=-b,则 (x^a)'=(1/x^b)' 用导数运算公式即可。

2.若a是有理数,记a=p/q,其中p,q为互质整数,则(x^a)'=(x^{p/q})'=((x^{1/q})^p)'=p(x^{1/q})^{p-1}*(x^{1/q})'现在只需要知道 (x^{1/q})' 即可。

(注:此处用到复合函数求导公式,这个在文末证明)求 (x^{1/q})' 可以用反函数求导公式。

简要说明一下:导数的定义是:函数在单位自变量上的变化率,已知 y=f(x)的导数 y'=dy/dx=f'(x),那么 x=f^{-1}(y)的导数 dx/dy= 1/f'(x) ,把x,y交换,就得到 y=f^{-1}(x)的导数是 1/f'(y)。

因为 y=x^{1/q} 与 x^q 互为反函数,所以(x^{1/q})'=1/(y^q)'=1/(qy^{q-1})=1/(q(x^{1/q})^{q-1})=(1/q)*x^{(1/q)-1}再把它代入前面就行。

3.若a是无理数,令有理数b趋近于a,则(x^b)' 趋近于(x^a)' ,这样就又回到2.了。

注:复合函数求导公式:y=f(g(x)) ,y'=(f(g(x)))'=dy/dx=(dy/dg)*(dg/dx)=f'(g(x))*g'(x)注意! f'(g(x))与 (f(g(x)))'不一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na
个递推关系。做形式幂级数:
n = 0,
下面来求解这
n ≥ 1.

∑ A(x) = Sα(n)xn n=0
将递推关系代入(1)得


∑ ∑ A(x) − Sα(0) = Sα(n −1)xn + nα xn
n=1
n=1

∑ = xA(x) + nα xn n=1
∑ ∑ 所以,
A( x)
=
1 1− x
(5)
其中, Lαj (1≤j≤α)为多项式 fα (x) 的 x j 项的系数,即“李氏数”。例如,
S4
(n)
=
(n+4 5
)
+
11(5n+3
)
+
11(5n+2
)
+
(n+1 5
)

根据图 1 和 (5)式, 很容易写出 S α(n) 一般组合形式的表达式。
4. 结论
S α(n) 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大多数都是通过递推的形式。本文给出了自然数幂和以
α
α
∑ ∑ (1− x)( ai xi )' − (−1)(α +1) ai xi
=x
i =1
i =1
(1− x)α +2
α −1
∑ a1 + [(1+ α − i)ai + (i +1)ai+1]xi + aα xα
=x
i =1
(1− x)α &##43;1(x) (1− x)α +2
可以看出,当把生成函数 G{k α +1} 的分子多项式 fα +1(x) 写为升幂或降幂的形式时,
∞ n=1

xn
。令

Tα (x) = nα xn ,于是,
n=0
(1)
A(x) = 1 Tα(x) 1− x
(2)
其中,T α (x) 是数列{kα } 的生成函数,记为 G{kα } 。求出形式幂级数 A(x)的 xn
项对应的系数即是 Sα (n) 。
-1-

它的系数可以由 G{kα } 的分子多项式系数递推地得出。即 fα+1(x) 的系数是 fα (x) 系
数的线性和。由 f1(x) = x 和
系数的递推三角阵:
f2 (x) = x + x2 的系数,根据(3)可以写出 fα (x)
-2-

1
1
1
1
4
1
1
Lu Duojun
The Shenyang institute of computing 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enyang (110004) Abstract
This paper deduces the formulary of the summation of powered natural numbers,by solving the recursion. It offers methods and accords for computing the summation of powered natural numbers using computers. Keywords: summation of powered natural numbers, formed power series, generated function
j)
Li−1 j −1
+
jLij−1
1< i, 1< j < i
(4)
其中,每一行的首项和末项为 1。由(4)容易得出 fα (x) 的系数是对称的。例如,
f4 (x) = x +11x2 +11x3 + x4
,进而有, G{k 4} =
x
+11x2 +11x3 (1− x)5
+
x4

3. Sα(n) 的求解
1. 引言
n
∑ 自然数的幂和指的是对于 α,n∈N,形如 Sα (n) = iα 的求和式。这是一个古典 i =1
的数学问题,从古希腊阿基米德开始研究,一直是经典数学问题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通过对 递推关系的求解,推导出自然数幂和的一种表示。
⎧0

α∈
N,
S
α(n)
可以递归地表示为
S
α(n)
=
⎨ ⎩ Sa(n
+2
。于是,
可以求得
A(x) =

(
x)

G{(
m k
+k
−1
)}
= fα (x) ⋅ G{(αk +k+1)}
α
∑ xn 的系数: Sα (n) =
Lαj

(αn−+
n− j
j
+1
)
j =1
-3-

α
∑ =
Lαj
(αα
+n− +1
j+1 )

j =1
α
∑ 由 G{k} =
x (1− x)2
,得 G{k 2} =
x ⋅ G'{k} =
x + x2 (1− x)3
。设 G{k a
}
=
i =1
(1 −
ai xi x)α +1

其中 ai ∈ N
α
∑ ,记 f α (x) = ai xi 为 G{kα } 的分子, 那么 i =1
G{kα +1} = xG'{kα }
-4-
由(2)
A(
x)
=
1
1 −
x
T
α
(
x)
,而
Tα (x)
的分子系数满足(3)所表示的递推关系。
α
∑ 设
fα (x) =
Lαj x j ,那么
j =1
A(
x)
=
1
1 −
x

(1
fα −
(x) x)α +1
=
fα (x) (1− x)α +2

又,
G{(mk +k−1)} =
1 (1− x)m
[2]。令 m = α
简单递推关系为基础的组合数表示及推导过程。从组合表示形式很容易计算出自然数幂和的 多项式形式。从而简化幂和的计算过程。
参考文献
[1] 吴文俊.《世界著名数家传记》[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2] 孙淑玲, 许胤龙 .《组合数学引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4
A Deduction of the formulary for summing powered natural numbers
2. G{kα } 的推导
以已经知道的生成函数作为基础,归纳推导出 G{kα } 系数满足的递推关系。为了便于
推导先介绍生成函数的一个性质:

∑ 设 数 列 {ak } 的 生 成 函 数 G{ak } = A(x) = ak xn , bk = k ⋅ ak , 那 么 n=0
G{bk } = x ⋅ A' (x) 。其中, A'(x) 是 A(x) 的一阶导数。
11
11
1
1
26
66
26
1
1
57
302
302
57
1

图 1 fα (x) 系数的递推关系
fα +1(x) 的系数对应于第 α +1行。这就是我国古代数学家李善兰所发现的乘方垛求
和公式中的“李氏数”[1]。在图 1 中,根据(3)第 i 行第 j 列的“李氏数”满足下面递推关系:
Lij
=
(1+ i −

一个自然数幂和公式的推导
陆多俊
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04)
E-mail:ludj@
摘 要:本文从对递推关系求解的角度,推导出自然数幂和的组合数表达形式。为计算机求 解幂和问题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关键词:幂和,形式幂级数,生成函数 中图分类号:O12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