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一部中国机器人的成长史
中国典籍记载的机器人

二○二○年·第二期文史杂谈109今天,一提起机器人,多以为是西方的专利——这道理很简单:机器人乃发达工业社会的产物。
但是,如果我们不是以是否拥有电子计算机控制为标准(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云,机器人是“一种自动机械,由计算机控制,具有一定的人工智能,能代替人做某些工作。
”)而按照字面上的意义去推敲,那么,人类最早制作出的机器人恐怕并不属于西人,而是中国人。
它们最早见载于《礼记》等先秦典籍。
《礼记·檀弓下》有一段记载说:孔子谓“为明器者,知丧道矣,备物而不可用也。
哀哉,死者而用生者之器也!不殆于用殉乎哉?其曰明器,神明之也。
涂车,刍灵,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
孔子谓“为刍灵者善”,谓“为俑者不仁,殆于用人乎哉”!这段话的要点是提倡办丧事用明器(涂车、刍灵等,即泥做的车子、草扎的人马),反对制作人俑以陪葬。
孔子何以批评为俑者呢?这里,我们首先要弄懂“俑”的设计原理及用途。
一 俑、“能倡者”和木偶戏郑玄注《礼记》说:“俑,偶人也,有面目机发,有似于生人。
”皇侃疏:“机械发动踊跃,故谓之俑也。
”孔颖达正义:“刻木为人,而自动,与生人无异,但无性灵知识。
”《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焦循正义:“《广雅》引(张揖)《埤苍》云:‘俑,木人,送葬设关而能跳踊,故名之’。
”这些记载与解释说明,先秦时期的俑是专门用来陪葬的机器人(机械人),它们应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一种人形装置。
这些装置包括齿轮、凸轮、连杆等,所以能自行转动跳跃行走,如同真人一般。
难怪以仁学(也可以是人学)立世的孔子对此大为不满,以为是对存世者的不恭,是作践人,斥之为“为俑者不仁,殆于用人乎哉!”(制造人俑的人心地不好,他这几乎等于是用活人殉葬嘛!)其实,周代奴隶主贵族之所以要制作人俑陪葬,也正是看中了它的这种与人相近的特点,来让它代替活人殉葬。
按照《列子·汤问》里的记载,这样具有人的形态、能够跳跃行走的机器人,早在西周早期的穆王时代就已产生了。
中国机器人的发展史

中国机器人的发展史
中国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国家开始将机器人作为发展重点之一,提出了“十年规划”的战略目标。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加,中国机器人行业蓬勃发展,并在不断优化和升级中成长为世界机器人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1980年代至2000年代初期,中国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工业领域,主要用于汽车、电子和仪器制造等行业。
但是,由于技术水平和市场规模的限制,中国机器人在国际机器人市场上并不具备竞争优势。
2000年左右,中国机器人开始逐步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并在2005年发布了《中国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将人工智能、机器视觉、自主导航和控制等高端技术应用于机器人领域。
目前,中国机器人已经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例如:机器人零部件、智能化制造、人机协作、服务机器人和农业机器人等。
2015年,中国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文件,机器人成为重要发展领域之一,中国机器人开始谋求从“大国”向“强国”的跃升。
2019年,中国机器人产值为2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8%,其中出口额为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2%。
未来,中国机器人行业将继续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步伐,深入推动人工智能、
机器视觉、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与机器人的深度融合,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智能化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揭秘我国机器人发展历程:从机械手到服务机器人

揭秘我国机器人发展历程:从机械手到服务机器人从最初的机械手,到现在的服务机器人,机器人在提高产品质量、发展绿色制造、服务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不久的将来,一切人‘不能干,干不好,不想干’的事,都可以由机器人代劳。
”机械手:我国最早的一批工业机器人提起机器人,或许你会首先联想起美国大片《变形金刚》。
然而,曹祥康告诉记者,现实生活中的机器人并不一定具有人的外形特征,美国1958年研制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外形有点像坦克,我国早期的机器人也与人形相去甚远。
上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科技人员从外文杂志上敏锐地捕捉到国外机器人研究的信息,开始自发地研究机器人。
“那时进口杂志很贵,研究单位不舍得买,每次都要骑车到机械工业情报所查资料,俄文还可以,英语不太在行,只好一边学英语一边找资料。
”起步的艰辛远不止这些。
“中国的人都用不了还搞机器人?”上海出版的某刊物更是把机器人视为批判对象,扣上一顶“唯心主义的伪科学”的帽子。
对此,曹祥康说,中国人口众多,但并非任何恶劣环境都适合人去作业,诸如粉尘、毒气、噪声、振动、高低温、放射性、高压带电、水下作业等恶劣工作环境下,用机器人作业,可以把人解放出来。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大家决定将robot翻译成‘机械手’。
”在科研院所和高校“恶补”机器人理论的同时,工厂技术人员也开始在实践中寻求突破。
当时,在我国工厂冲压作业上下料时,由于生产节拍过快,又缺乏相应的安全保护设置,工人稍有不慎,手指就可能被切断。
“出于对工人阶级的感情”,加上技术革新的需要,上海、东北等地工厂的技术人员自发地研发机械手,如上海汽车配件二厂研制的汽车灯壳冲压机械手、天津锻压机械厂研制的锻件上下料机械手,这就是我国最早的一批工业机器人。
“早期机械手的控制原理很简单,基本上就是‘挡块’定位,换做冲压别的零件,就拧拧螺丝调整一下‘挡块’的位置。
曹老话锋一转,“就是这些简单的技术,却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工厂断指事故明显减少,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
我国机器人发展历程

4、个性化与定制化: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和需求,发展个性化的定制化机器人, 满足不同行业和领域的需求。
结论
我国机器人发展历程经历了从石器时代到智能化时代的演变。在医疗、制造、 军事、农业等领域,机器人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未来,我国机器人技 术的发展将朝着技术创新、多学科融合、智能化、个性化与定制化等方向迈进。 面对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建议加强政策支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多 学科合作、推动个性化与定制化发展等措施,以推动我国机器人的快速发展和 应用。
参考内容
在我国丰富的食品工业领域,乳制品工业以其独特的地位和价值占据了一席之 地。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乳制品产量达到了3000万吨,成为全球 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国之一。而在这一辉煌成就的背后,是我国乳制品工业历经 数十年的发展,不断追求创新和品质的历程。
早在20世纪初,我国便开始了乳制品的工业化生产。然而,这一时期的乳制品 工业发展相对缓慢,生产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导致产品质量不高。随着新中 国成立后国家对乳制品行业的重视和扶持,我国乳制品工业开始了一段快速发 展的历程。
二、成长阶段
进入21世纪,我国职业技术教育进入了成长阶段。2002年,教育部提出了 “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标志着我 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方向开始转变。在这个阶段,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开始学 生的就业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200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这个决定进一 步明确了我们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推动了各级政府对职业技 术教育的重视和投入。
展望未来,我国乳制品工业的发展前景仍然广阔。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 展,乳制品的消费需求将不断发生变化,给乳制品工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乳制品工业需要紧紧抓住这些机遇和挑战,不断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升级 和产业转型,以实现更加健康、持续的发展。
机器人不稀奇 古代中国外国都曾有机器人 组图

机器人不稀奇古代中国外国都曾有机器人组图机器人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
机器人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
机器人是中国人最早发明的。
中国是最早发明机器人的国家。
最迟在2500年前或者3000年前,中国就发明并制造成了极其精巧的机器人。
中国制造出的古代机器人不仅奇妙精巧,而且用途也很广泛,有各式各样的机器人。
一、中国最早的机器人周天子时期偃师制作的倡优机器人西周时期,我国的能工巧匠偃师就研制出了能歌善舞的伶人,这是我国最早记载的机器人。
其实,早在4000多年前,中国的夏、商、西周时期就已有了机器人,而且是智能型的机器人。
《列子·汤问》中就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周穆王巡狩西部,途中遇到了艺人偃师。
偃师让倡优为周穆王表演歌舞,倡优唱歌符合音律,跳舞符合节拍,技艺非常熟练高超。
当周穆王正看得津津有味时,那倡优动了感情,竟用眼神来勾引王妃。
周穆王发现后大怒。
下令要杀偃师,偃师非常害怕,赶紧拔剑把倡优斩了。
原来那倡优并不是真人,而是用皮革、木料、胶漆等东西制成的机器人。
周穆王一看怒气顿消,偃师这才免遭一场杀身之祸。
2000多年后,李商隐在诗中还谈到这件事:“不须尽看刍龙戏,终遣君王怒偃师。
” 在生产力和科技水平非常低下的远古时代,那位偃师是用什么手段制造了这样一个完美的智能机器人?难道偃师当时已懂得制造计算机?再说这个机器人的动力系统是什么?是由人暗中操纵的,还是采用了什么先进技术?因史书上没有记载,所以这个机器人就成了千古疑案。
在3000年前,中国的周朝时期,中国有一位能工巧匠,面见国王,说愿意把自己的技艺献给国王。
国王问:“你有什么技艺?”这位能工巧匠说:“这么说吧,您想要什么,我就能给您做出来什么。
不过,我今天已经做出一件东西了。
您不妨先看看。
”国王说:“好吧。
”过了一会,这位能工巧匠就带着一个“人”来见国王。
国王问他:“你带来的是什么人?”他回答:“禀大王,这不是人,是我做的一个会唱歌跳舞的机器人。
”国王惊奇地看着它,行走俯仰,和真人一样。
40年,ABB机器人的成长历程

降低能源消耗的有效手段,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助力。
数字化将成为未来工厂以及未来柔性生产舞台的主角。通过应用ABB
Ability™工业数字化解决方案,互联机器人可将生产效率提高200%,能耗降
低30%。
管理层寄语
“
ABB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7年,当年我们向中国提供了蒸汽机。
40年,ABB机器人的成长历程
—
开放的中国,繁荣的世界。40年来,ABB与中国社会共同成长,亲历了
中国的飞速发展。2018年,值此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们邀您走进
ABB,一同回顾往昔,展望未来。1978第十一来自三中全会胜利召开1979
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
我们来到了中国
ABB在北京设立首家在华办事处
40年漫长而又坚定的时光
有激情有汗水有收获
我们与客户风雨同舟,携手同行
2018欢迎你来到ABB现场参观!
第二站
ABB机器人重庆应用中心
5月17日,ABB机器人重庆应用中心在两江新区正式揭幕,标志着机器
人业务在西部地区布局又迈出重要一步。
重庆应用中心将成为继珠海和青岛之后ABB机器人在华的第三家应用中
心,也是ABB进一步落实本地化战略的积极举措。
地研发和本地生产的跨国企业。
■中国迎来机器人的黄金时代
☞人口红利的消失、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产业升级对高端装备的强劲
需求等因素将进一步推动工业机器人应用持续快速的发展,机器人在中国的
黄金时代已经来临。
ABB是目前唯一一家在华开展机器人从研发、生产、销售、工程、系统
集成到服务全价值链业务的跨国企业。ABB不仅仅是机器人产品的提供商,
北京市十一学校一分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检测语文试卷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十一学校九年级(上)段考语文试卷一、基础•运用。
1.(6分)学校开展“走进神圣殿堂——人民大会堂”的主题研学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为了帮助同学们了解人民大会堂,小华撰写了活动手册的前言。
阅读前言,完成各题。
ㅤㅤ人民大会堂矗.立在天安门广场西侧,建成于1959年,建筑面积达17.18万平方米,两翼略低,中部稍高,门额上镶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从东门拾级而上,穿过简洁典雅的中央大厅,北部是可以容纳五千座席的大型宴会厅,南部是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的办公楼。
万人大礼堂是世界上最大的礼堂,一层池座,两层挑台容.纳万人同时开会。
顶棚呈穹隆形,中央饰有红宝石般的巨型红色五角星灯,周围点缀有镏金的70道瑰.丽的光芒线和40个向日葵花瓣,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
ㅤㅤ人民大会堂有“共和国殿堂”之美誉。
70多年来,它既是全国人民共商国是、国家举行外事活动的重要场所①_____也是一座历史丰碑。
无数推动中国苍.桑巨变的重大决策,在这里制定②_____无数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外交活动,在这里展开。
作为新中国最重要的建筑,见证了共和国的风雨历程,见证了“人民”的力量与中国奇迹。
人民大会堂,走过悠长岁月,芳华依旧。
(1)(2分)对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矗”应读为“zhù”B.“瑰”应读为“guì”C.“容”应写为“融”D.“苍”应写为“沧”(2)(2分)下面对①②两处标点符号的使用,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①;②, B.①,②; C.①,②, D.①; ②;(3)(2分)同学们在词典中查到“是”的义项有:①直,正;②正确;③法则准则。
根据文段内容及词典释义【甲】国家的政治体制【乙】国家做得正确的事【丙】国家的大政方针2.(2分)活动手册的封面需要配一幅图画。
下面是国家邮政局于2009年发行的《人民大会堂》特种邮票,图案分别是人民大会堂东门和万人大礼堂。
2020年中考语文非连文本阅读《汉字》练习及答案解析

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恐怕中国以外任何一个国家的孩子,是不可能从他本民族母语中的“明”字(光明、明亮的意思)里引发出“太阳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这样美妙而大胆的联想。
(摘自袁鹰《汉字的魅力》)【材料二】司马迁集大半生心血融进一部《史记》,历史上的点点滴滴就此凝结进小小的汉字中。
一个汉字映入眼帘,你的心境便随它而产生了一种相关的情感;文人笔下的“杏花春雨江南”成了所有欲回乡而不得的游子的纽带,连接着故土、文化和游子的回忆。
(摘自2017年8月6日《光明日报》)【材料三】“小冰”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正式出版,这是历史上第一部由机器人写的诗集。
相比当下一部分所谓“诗人”的诗,“小冰”的诗一点都不落下风,但“小冰”的诗本质上只是对于文字的调动和排序而已。
诗歌写作中,最落下乘的便是那些素材组合、词语堆砌和套路句式,而这些正是机器人“小冰”最容易学习、模仿和复制的。
(摘自2017年3月1日《光明日报》)(1)请根据材料一说说汉字的特点。
(2)有人说“炎黄子孙最为显著的标志是汉字”。
请根据材料简述理由。
(3)根据以上材料,请你就指导同学写作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答案】(1)汉字是一个音形义的结合体。
(音形义是紧密相关的。
)(2)因为“汉字”连接着故土、文化和游子的回忆。
(3)示例:①写作需要有真情实感;②写作形式是为写作目的服务的,不能只重形式。
【解析】试题分析:(1)考查对材料要点的理解。
可分析:“明”字……里引发出“太阳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
这句话正好说明了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
(2)题干要求指出“炎黄子孙最为显著的标志是汉字”的缘由。
可提取材料二的“成了所有欲回乡而不得的游子的纽带,连接着故土、文化和游子的回忆”一句作为答案。
(3)提建议。
答此题之前,要读懂材料三。
要针对材料三中“小冰”在诗歌创作方面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小冰”的问题是“只是对于文字的调动和排序而已”,他的诗“便是那些素材组合、词语堆砌和套路句式”。
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的现状及发展动向

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的现状及发展动向一、国内机器人发展现状近年来,中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之一。
国内机器人企业不断涌现,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以下是国内机器人发展的现状:1.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的数据,2019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预计未来几年,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2. 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中国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领域。
在制造业中,机器人在汽车制造、电子制造等行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服务业中,机器人在餐饮、物流、医疗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
3. 技术水平逐步提升:中国机器人企业在机器人感知、智能控制、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例如,柔性机器人、协作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等新型机器人技术不断涌现。
4. 产业生态逐渐完善:中国机器人产业链逐渐完善,包括机器人零部件、控制系统、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率逐步提高。
同时,机器人技术研发和应用的生态系统也在不断壮大。
二、国内机器人发展动向国内机器人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机遇和挑战。
以下是国内机器人发展的动向:1.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融合:人工智能是机器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
2. 服务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服务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
例如,医疗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等领域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 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协作: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未来,机器人与人类工人的协作将进一步加强,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4. 机器人教育市场潜力巨大:随着人们对STEM教育的重视,机器人教育市场潜力巨大。
机器人教育将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
三、国外机器人发展现状除了国内机器人发展,国外机器人市场也在不断壮大。
以下是国外机器人发展的现状:1. 欧美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欧美地区是全球机器人市场的主要消费地区,机器人技术和应用水平较高。
1-机器人的由来

命令。 3. 不接受犯罪指令。罪犯企图使机器人强行接受,可以执行自卫或协助警方逮捕。
机器人发展
总结
掌握机器人的由来
机器人的由来
学习目标
神话传说
公元前1046年的西周,中国的能工巧匠发明出可以唱歌跳舞的 “伶人”,这是中国最早记载的机器人,是机器人的鼻祖。
科学幻想与实践
中国的木牛流马,指南车;国外的时钟城堡,人造狮子。
机器人一词 由来与原则
机器人发展
捷克斯洛伐克的作家列尔·查培克在1920年写的剧本中第一次使用 机器人一词。
科学幻想与实践
• 日本——竹田近江( 1662年)
利用钟表技术发明了自动机器玩偶,用于演出。
Hale Waihona Puke 科学幻想与实践• 瑞士——钟表匠德罗斯父子三人(1 768—1 774 年)
自动偶人:写字偶人、 绘图偶人和弹风琴偶人
机器人一词由来与原则
• 捷克——卡雷尔·卡佩克( 1920年)
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 “Robota”(奴隶)→“Robot”(机器人)
机器人一词由来与原则
• 美国——加斯卡·阿西莫夫( 1950年)
小说《我的机器人》:“机器人三原则”
机器人不能危害人类,不能 眼看人类受害而袖手旁观。
机器人必须服从于人类, 除非这种服从有害于人类。
机器人应该能够保护自身不受伤 害,除非为了保护人类或者人类 命令它作出牺牲。
机器人一词由来与原则
• 补充原则: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机器人得到巨大发展,并形成现代的机器 人产业。
中国和国外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现状和主要成果

中国和国外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现状和主要成果1.中国在AI 领域的政策支持、科研投入和技术突破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当时中国在学术领域已经开始出现了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研究和应用。
这一时期,中国的人工智能研究主要集中在符号主义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一些世界级的成果。
同时,中国也赶上了神经网络研究的热潮,逐步发展到今天世界第二的位置。
1986年,中国启动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著名的“863计划”。
在上世纪90年代全球人工智能跌入低谷的转折时刻,“863-306”主题通过持续投入,在高性能计算机、智能接口、智能应用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科研成果,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进入国际高技术前沿的计算机人才,也成为曙光、汉王、中科星图、科大讯飞、寒武纪等一大批高技术公司的源头。
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在这一时期开始重视人工智能的产业化应用,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如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能交通等。
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人工智能的发展,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旨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加快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经历了从起步、发展到成熟的过程,不仅在理论研究上取得了突破,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展现出了强大的潜力和活力。
以下是一些国内著名的人工智能公司及其研究成果:科大讯飞:作为国内最早进入人工智能领域并取得巨大突破的公司之一,以其极强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赢得了广大市场的认可。
科大讯飞依托自身的语音技术优势,成功开发出了一系列能够应用于教育、医疗、智能音箱等领域的产品,不仅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还为科技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在无人车、商用服务、家庭语音助手和太空机器人等领域的战略布局,不断扩展了人工智能技术和其应用。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与阿里云、天猫精灵等企业的合作,推动了人工智能在家庭语音助手、城市交通和智能家居等领域中的创新和发展。
中国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 平方公里的优先开采权,为后人留下了一 份产业,实现了以技术换资源的目标。世 博展览的海洋石油981是当今我国最大的设 备之一,高130米,重3万吨,可以在3000 米水深领域作业,在海底还可以再往下钻 九千米 。在开采油气资源的同时,对于宣 示我国海洋主权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 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信息、航空、航
• 在海洋领域的应用: 21世纪是人类向海
洋进军的世纪。海洋资源是近几年国际上 激烈竞争的焦点之一,是各国重要的战略 目标。为进行海上石油开发、海洋科学研 究、海底矿藏勘探开发、海底打捞救生以 及军事应用,如侦察巡逻、扫雷、预警等, 迫切需要进一步开发水下作业装备。 国际 公海组织规定,对有能力进行深海勘探的 国家将有优先开采权。九五”期间,我国 海洋局已利用本主题开发的 6 000m水下机 器人,在太平洋上勘探了 3O 万平方公里, 并获得了其中矿产资源最丰富的7.5万
• 1986年,在邓小平“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的指导思想下,我国实施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 划”,这个计划的实施,为我国本世纪初的经济发 展、为形成高技术产业,奠定比较先进的技术基础, 造就一批新一代的高水平技术人才,为我国高技术 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 其中,智能机器人主题是863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一枚硕果。1986年中共中央24号文件把智能机器 人列为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自动化领域两个主题 之一,研究目标是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工作内容 是围绕特种机器人进行攻关。
• 我国科学家对机器人的定义是:“机器人 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器,所不同的是这种机 器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智能能力, 如感知能力、规划能力、动作能力和协同 能力,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 器。” • 简而言之,机器人就是一种自动执行工作 的机械装置。它是整合控制论、机械电子、 计算机、材料和仿生学的一种产物。目前 在工业、医学甚至军事等领域中均有重要 用途。
2021年泰州公需课考试《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

泰州公需课考试《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1.单选题【本题型共10道题】1.()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通过制造企业的快速重组、动态协同来快速配置制造资源,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减少产品投放市场所需的时间,增加市场份额。
AA.互联制造B.数据制造C.从“群体”到“个体”D.从“物理”到“信息”2.“工业4.0”是()时代。
DA.信息化B.蒸汽机C.电气化D.智能化3.()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
DA.工业1.0B.工业2.0C.工业3.0D.工业4.04.()的工程内容是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创新发展的重大共性需求,形成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重点开展行业基础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人才培训等工作。
BA.工业强基工程B.智能制造工程C.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建设工程D.绿色制造工程5.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工厂车间内越来越多功能强大的智能设备以()实现了与网络的或设备之间的互联。
CA.书信方式B.有线方式C.无线方式D.面对面方式6.回顾我国制造业发展历程,通常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活跃。
CA.18世纪20年代B.19世纪2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7.《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方针中,()指坚持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
DA.结构优先B.绿色发展C.创新驱动D.人才为本8.()运用信息化手段,从收集和分析能耗信息、识别问题、管理运营和改变耗能不良习惯四个环节入手,实现了能耗的科学管理。
CA.工业1.0B.工业2.0C.工业3.0D.工业4.09.“工业1.0”是()时代。
机器人简介 ppt课件

ppt课件
32
多机器人系统的优点
与单个机器人相比,多机器人系统具有许多优 点:
(1)单个机器人不能完成某些任务,必须依靠多个 机器人才能完成。如执行战术使命、足球比赛等, 必须要由一个机器人团队来完成而非单个机器人。
(2)对于可以分解的任务来说,多个机器人可以分 别并行地完成不同的子任务,这比单个机器人完 成所有的子任务要快得多。就是说,多机器人系 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1989年,我国水下机器人首次出口美国。
1900年,中国第一台工业机器人通用控制器研制成 功。
1993年,中国唯一的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成立。
1998 年 , 中 国 中 国 机 器 人 领 域 唯 一 一 家 通 过 了 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ppt课件
11
我国工业机器人数量增长迅速。2000年我国仅 拥有3500台机器人,到2005年增加到7000台,到了 2011年末我国运行中的工业机器人总量已经接近7.5 万台,增长率高达32.13%。2012年新增2.69万台机 器人,增速为19.16%。据国际机器人联盟的预测, 201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的最大拥有国。
西周时期,偃师就研制出了能歌善舞的伶人, 这是中国最早记载的机器人。
1800年前的汉代,大科学家张衡发明了计里鼓 车,计里鼓车每行一里,车上木人击鼓一下,每行 十里击钟一下。
后汉三国时期,诸葛亮成功地创造出了“木牛 流马”,并用其运送军粮,支援前方。
1800年,马均发明了龙骨水车用于灌溉,并制 作了水转百戏图用于娱乐。
机器人—环境交换系统是实现机器人与外部环境中 的设备互换联系和协调的系统。 机器人与外部设备 集成为一个功能单元,如加工单元、焊接单元、装配 单元等。当然,也可以是多台机器人、多台机床或设 备、多个零件存储装置等集成为一个去执行任务的 功能单位。
(完整版)工业机器人文献综述

(完整版)工业机器人文献综述工业机器人文献综述生产力在不断进步,推动养科技的进步与革新,以建立更加合理的生产关系。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力劳动己经逐渐被机械所取代,而这种变革为人类社会创造出巨大的财富,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时至今天,机电一体化,机械智能化等技术应运而生并己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1.工业机器人的发展:1.1 机器人概念的诞生机器人技术一词虽然出现的较晚,但这一概念在人类的想象中却早已出现。
自古以来,有不少科学家和杰出工匠都曾制造出具有人类特点或具有动物特征的机器人雏形。
我国西周时期的能工巧匠就研制出了能歌善舞的伶人,这是我国最早的涉及机器人概念的文章记录,此外春秋后期鲁班制造过一只木鸟,能在空中飞行,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机器人一词由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他的讽刺剧《罗莎姆的万能机器人》中首次提出,剧中描述了一机器奴仆Robot。
此次Robot被沿用下来,中文译成机器人。
1942年美国科幻作家埃萨克.阿西莫夫在他的科幻小说《我.机器人》中提出了“机器人三大定律”,这三大定律后来成为学术界默认的研发原则。
现代机器人出现于20世纪中期,当计算机技术出现,电子技术的进步,数控机床的出现及与机器人相关的控制技术和零件加工技术的成熟,为现代机器人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2 国内机器人的发展史在我国目前采用工业机器人的行业主要有汽车行业、摩托车、电器、工程机械、石油化工等行业。
我国作为亚洲第三大的工业机器人需求国,对于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量在逐年增加,从而吸引了大批工业机器人的制造商,加快了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为t跟踪国际机器人技术的道路,当时以原机械工业部为主,航天工业部等部门联合组织国内的相关研究单位开展了工业机器人的研究,先后推出了弧焊、点焊、喷漆等多种工业机器人。
直到90年代,通过国家863计划等的K77,我国具备t独!)设计不}}生产工业机器人的能力,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生产队伍进入21世纪,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发展进入t一个崭新的阶段,其中最大的特点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赢利为目标的机器人产业开发群体止在形成。
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

2019.10下23蒋新松的人生轨迹,就是在一个既定目标下学习、思考、探索、实践、总结,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情,然后再瞄准下一个目标,周而复始、驰而不息。
蒋新松1956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工作。
1977年,他参加了“中科院1978—1985年学科发展规划”制订工作,主持起草了自动化学科发展规划,提出将系统控制理论及应用、图像信息处理、模式识别与理解和智能控制系统等4项内容作为自动化学科发展方向,并把开展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研究列入该规划之中。
1980年,他担任沈阳自动化所所长,在智能机器人、工业自动化等方面不断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为国家的科技进步、战略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一直认为,作为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所,就要源源不断地给国家、给社会、给企业提供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产品。
1982年,蒋新松领导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计算机控制的示教再现工业机器人。
1985年,他领导研制的“海人一号”水下机器人海试成功。
此后以“瑞康四号”中型机器人为起点相继开发出我国机器人产品系列。
1986年,他主持建设了国家机器人示范工程。
在国家“863计划”实施后,他被聘任为“863计划”自动化领域首席科学家,将CIMS议案和建议得到中央和国家相关部委重视并采纳,有的还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一些建议上升到法律层面,为推动中国农村改革和法制建设进程作出了贡献,他也因此当选为“2012年度法治人物”。
毛丰美具有甘于奉献、严格自律的高尚情操,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用模范行动和人格力量引领社会风尚。
在为全村百姓的幸福辛苦打拼的过程中,他曾经有过多次“进阶”的机会,但都毅然选择了放弃:“没有兑现对百姓的承诺,哪儿都不去。
”作为村里的“一把手”,村里每年往来数亿元资金,他从未经手一笔。
他组织村民制定并通过《村规民约》,并带头严格遵守。
父母去世、儿女嫁娶,他都没有收过村民一份礼。
他从不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和亲属谋取任何私利,“只有清正廉洁才能行得稳走得远”,这是他经常对身边干部说的一句话,也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和一生的坚守。
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史

《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史》今天咱们来聊聊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那可真是一部像科幻大片一样精彩的历史呢!我有个叔叔在一家老工厂工作,我小时候经常去那儿玩。
那时候啊,厂里的车间全是人,大家都忙得热火朝天的。
叔叔在流水线上,每天的工作就是不停地重复着几个动作,把零件组装起来。
我看着叔叔忙碌的身影,就问他:“叔叔,你这样一直干,不累吗?” 叔叔擦了擦汗,笑着说:“累啊,但是没办法,活儿总得有人干啊。
” 那时候,厂里可没有什么机器人,全靠工人的一双手。
后来,有一次我再去叔叔的工厂,发现有了大变化。
一进车间,就看到一个大家伙在角落里,那就是厂里引进的第一台工业机器人。
它的样子有点奇怪,像个有着长长手臂的钢铁侠,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
我好奇地跑过去,围着它转了好几圈。
这时候,厂里的技术员张大哥走了过来,他拍了拍我的头说:“小家伙,这是工业机器人,以后它能帮我们干不少活儿呢。
” 我睁大眼睛问:“它真有那么厉害?” 张大哥笑着说:“那当然,你看它这手臂,能精准地抓取零件,还能按照设定好的程序组装呢。
”在安装调试机器人的时候,可闹出了不少笑话。
有个年轻的工人小李,他对这新玩意儿特别感兴趣,老是在旁边看着。
有一次,他不小心碰到了机器人的控制按钮,机器人的手臂突然动了起来,吓得他跳了起来。
旁边的老工人王师傅笑着说:“你这小子,别乱动,这机器人现在还在调试呢,要是出了问题,咱们可搞不定。
” 小李挠挠头说:“王师傅,这机器人太神奇了,我就想看看。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台机器人开始正式工作了。
它干活儿那叫一个稳啊,速度又快,而且很少出错。
叔叔看着机器人干活儿,感慨地说:“这东西真是厉害,比我们人可快多了。
” 不过,这台机器人也不是一开始就顺顺利利的。
有时候它也会出故障,这时候张大哥就忙得不可开交了。
有一回,机器人的手臂突然不动了,张大哥带着几个助手在那儿检查。
他们拿着各种工具,又是测电路,又是检查程序的。
张大哥一边检查一边说:“这机器人就像个调皮的孩子,时不时给我们来点小麻烦。
国内焊接机器人发展史

国内焊接机器人发展史引言焊接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主执行焊接任务的机器人。
在国内,焊接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引进和仿制到现在的自主研发和创新。
本文将深入探讨国内焊接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从中可以看到中国焊接机器人产业的飞速发展。
二级标题1:引进与仿制时期三级标题1:引进焊接机器人技术1.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焊接机器人技术,并从德国等国家购买了一些成套设备。
2.引进焊接机器人技术初期,国内焊接机器人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技术水平较低,主要用于简单的焊接任务。
三级标题2:仿制国外产品1.为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中国开始进行焊接机器人的仿制工作,通过对引进机器人的逆向工程,成功生产了国内自主品牌的焊接机器人。
2.仿制焊接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制造逐渐取得突破,国内焊接机器人技术水平逐渐提升。
三级标题3:产业发展慢步稳1.国内焊接机器人产业在引进与仿制时期的发展较为缓慢,主要原因是缺乏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
2.焊接机器人市场需求不够强烈,政府对焊接机器人产业的支持力度也较小。
二级标题2:自主研发与创新时期三级标题1:技术突破与创新1.随着国内焊接机器人产业的逐渐成熟,一些企业开始进行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
2.国内焊接机器人技术逐渐突破了仿制的局限,开始实现真正的创新和发展。
三级标题2:提升技术水平1.国内焊接机器人企业通过不断投入研发和创新,提升了自身的技术水平。
2.在焊接机器人的控制、感知和操作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技术突破。
三级标题3:市场需求增加1.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焊接机器人市场需求的增加,推动了国内焊接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
2.国内焊接机器人企业开始涌现,市场竞争逐渐激烈。
三级标题4:政府支持力度加大1.政府对焊接机器人产业给予了更大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投资研发和创新。
二级标题3:未来展望三级标题1:技术前景1.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焊接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

中国申请人在华申 请——26件,有效 专利13件,发明专
利2件
RV减速器 专利申请
国外申请人在华申 请——47件,发明
专利26件
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及现状
总结
1. 掌握中国的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2.了解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及现状
字仪式,这标志着智能机器人主题第二阶段战略目标调整工作的完成。
中国的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规划发展期(1986——现在)
8.从1987年起至2000年的十多年,在国家科委直接领导及各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同和支 持下,智能机器人主题在5届专家组的统筹下,在全国83个单位的有关科技人员共同 努力下,推进到初具行业性的新水平。
• 一批以机器人为主业的产业化基地已经破土而出。
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及现状
2009—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
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及现状
• 中国的工业机器人还处在产业化的初期阶段,外资品牌占有绝大部分的市场,自主品 牌与国际品牌相比均处于劣势。
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及现状
• 以工业机器人为例,目前我国精密减速机、控制器、伺服系统以及高性能 驱动器等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
——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
学习目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国工业机器人 发展历程
掌握中国的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中国工业机器人 发展趋势及现状
了解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及现状
中国的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 摇篮期(20世纪70年代——1985年) • 规划发展期(1986——现在)
中国的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大部分依赖进口,而这些零部件占到整体生产 成本
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告文学作家王鸿鹏、马娜一同创作完成的《中国机器人》最近面世,沉寂一时的报告文学领域终于有了重头新作。
该作以一系列生动丰富的细节,记录了中国机器人行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及最新研究成果,展示了以蒋新松、王天然、曲道奎为代表的几代中国科学家,前赴后继致力于机器人研发的创新精神、拼搏精神与献身精神。
该书的两位作者王鸿鹏和马娜,是近年来在报告文学领域颇为活跃的作家。
在创作过程中,他们采用田野调查式的方式,走访了相关领域的大量专家学者,同时还深入到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等企业,与一线科技工作者进行交流,掌握了大量一手素材,也将一位位科学家的形象刻画得个性十足。
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认为,《中国机器人》既是一部中国机器人的成长史,也是一部中国高科技发展史、一部科学精神的沉淀史,弘扬了科学家创新的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