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学稳定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前言
胶体的发展
1、1861年 胶体化学创始Thahamgraham(格莱姆) 对胶体作了系统的研究。基本思想如下: ①所有的物质分为两类 (1)能从溶液中结晶出来,如Nacl,明矾等,称为 晶体。 (2)不能从溶液中结晶出来,如牛皮胶,称为胶体。
②晶体:水中迅速扩散,穿过半透膜—分子小 胶体:扩散慢,不能穿过半透膜—分子大 将胶体、晶体溶于一体用透析加以区别。 ③胶体和晶体是不同的物质
只有到了20世纪,胶体化学才得到广泛的发展 和有了多种多样的实际用途。
胶体化学的应用范围,涉及到很多工业部门,近 年来对油漆膜的物化性能、催化剂的作用机理, 生物膜以及合成膜的选择渗透性机理的研究等, 都受到了极大的重视。胶体化学还深入到其他的 一些领域,如分子生物学、大气污染中溶胶的形 成与消除等。
4、聚结稳定性 胶体分散质粒子表面也象真溶液中会形成溶剂化而具有 分散剂的性质。这种膜对分散质粒子起保护作用,使粒 子在相互碰撞时不会结合在一起。胶体粒子能够保持单 个独立状态而不相互结合的这种稳定性,即聚结稳定性 5、动力稳定性(说明胶体粒子非常活跃) 根据分子热运动的观点,在恒温条件下,分散粒子的运 动速度与粒子质量的平方根成反比。粒子小,速度快, 胶体具有高的扩散性,这种扩散性能使胶体粒子克服它 自身的重力而免于向下沉积,能均匀自如地分散在整个 介质中,表现为一定的稳定性。
4、1907年,奥斯特创办《胶体化学和工业杂 志》,从此时胶体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 的学科。
5、我国古代胶体的应用
胶泥作“活字”(应用了粘土胶体的性质)
食用饧饴(淀粉与糊性在麦芽糖与葡萄糖溶液 中形成稳定的胶体体系)
墨(明胶作保护剂使碳粒均匀稳定的散开),
豆腐,粉条,皮蛋,药用胶丸,膏药,制革, 染色,油漆,印记,陶器,瓷器, 。
§1.1 胶体的分类
一、习惯上,按物系体相中有无相界面 存在把胶体分为: 亲液溶胶—高分子溶胶:单相,热力学稳定, 可逆 疏液溶胶—溶胶:多相,热力学不稳定, 不可逆
二、由分散质和分散剂聚集状态的不同, 胶体可分为几类:
分散剂 分散质
气体 液体 L S G L S G L S
名称Fra Baidu bibliotek
实例
气-液溶胶 气-固溶胶 液-气溶胶 液-液溶胶 液-固溶胶
2、1904/1869年,鲍尔雪夫,韦曼进一步研究, 对1中③作了修改。 基本思想:任何物质既可以制成晶体,也可以 制成胶体。胶体和晶体不是不同种类的物质, 而是同一种物质的两种不同形态 例如: NaCl在水中是晶体,NaCl在乙醇中是胶体 肥皂在水中是胶体,肥皂在乙醇中是晶体
3、1903年,Zsigmonol(齐格蒙弟)和 Siedwntopf(西登托夫)发明了超显微镜, 第一次成功观测到溶液中粒子的运动,证 明溶胶的超微不均匀性(这种性质用普通 的显微镜看不出来),也认识到溶液中存 在相界面的重大意义。
憎液溶胶的特性概括有:
特有的分散程度; 不均匀(多相)性; 聚结不稳定性
1、分散性 溶胶中粒子的大小约为 10-9-10-7m之间,其许多特 性,如扩散作用快,不能透过半透膜,渗透压低,动力稳 定性强,乳光亮度高等,都与其特有的分散程度密切相关。 2、多相,胶团结构复杂性 具有纳米级的粒子是由许多离子或分子聚结而成,结构复 杂,有的保持了该难溶盐的原有晶体结构,而且粒子大小 不一,与介质之间有明显的相界面,比表面很大。
溶胶与其他分散系的差异: 粒子大小不同;粒子构造不同 例如: 真溶液:分子或离子是比较简单的个体 溶胶 :胶团结构较为复杂
3、聚结不稳定性 多相和高度分散导致热力学不稳定性,胶体粒 子有聚结而降低表面积和表面能的趋势。即具 有聚结不稳定性。这就是为什么形成溶胶必需 有稳定剂的原因。
从另一个角度胶体具有动力稳定性和聚结稳定性。
胶团的结构
形成憎液溶胶的必要条件是: (1)分散质的溶解度要小; (2)还必须有稳定剂存在,否则胶粒易聚结而 聚沉。
胶团的结构
胶粒的结构比较复杂,先有一定量的难溶物分子聚
结形成胶粒的中心,称为胶核; 然后胶核选择性的吸附稳
定剂中的一种离子,形成紧密
吸附层;由于正、负电荷相吸, 在紧密层外形成反号离子的包 围圈,从而形成了带与紧密层 相同电荷的胶粒; 胶粒与扩散层中的反 号离子,形成一个电中
雾,云 烟,含尘的空气
泡沫 乳状液,牛奶,石油 凝胶,悬浮液,黄油
固体
固-气溶胶 泡沫塑料,沸石,分子筛 固-液溶胶 凝胶,珍珠,某些宝石 固-固溶胶 乳状液,豆腐,有色玻璃,合金
§1.2 胶体的基本特征
习惯上将胶体(溶胶)分为亲液溶胶(高分 子溶液)和疏液溶胶(憎液溶胶)两种。 亲液溶胶 分散质溶于分散剂中成为一相,即高分子物 质形成的真溶液。热力学稳定的。由于高分 子粒度与溶胶相似而归入溶胶中,当溶质和 溶剂分离以后,很容易恢复至原来高分子状 态,是可逆体系。 如明矾,淀粉,琼胶,蛋白质等溶质在水中 形成分散溶胶。
说明: 1、三者的性质存在显著的差别,但没有明显的界 限,三者间的过渡是逐渐的,如土址学家将土址 胶体粒子的直径规定在200nm以下 2、大分子(高分子)所形成的分散系均匀单相, 所以它具有胶体和真溶液的特征。 3、随粒子半径的减小比表面和表面能成指数增长。 体系热力学稳定性增加。当边长为1μm时,表 面能不能忽略,具有一定意义。当边长为1nm 时,表面能具有重要作用。
总之,自从塑料、橡胶、合成纤维工业兴起以来, 胶体化学的研究便呈现出了勃勃的生机
第一章 胶体体系的分类及制备
1、分散体系:把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 在另一种物质中就构成分散体系 被分散的物质叫分散质,是不连续 另一种物质叫分散剂,分散剂是连续
2、按分相系粒子的大小,把分散体系区分为
粗粒分散系 胶体分散系 分子分散 100nm以上 100-1nm 1-0.1nm 透不过滤纸 透过滤纸 透过滤纸 透不过半透膜 透不过半透膜 透过半透膜 不能扩散 扩散很慢 很快 多相态 多相态 单相态 悬浮体 胶体 溶液 赤血球 金胶体 氧分子 7500nm (100-1nm ) (0.16nm)
前言
胶体的发展
1、1861年 胶体化学创始Thahamgraham(格莱姆) 对胶体作了系统的研究。基本思想如下: ①所有的物质分为两类 (1)能从溶液中结晶出来,如Nacl,明矾等,称为 晶体。 (2)不能从溶液中结晶出来,如牛皮胶,称为胶体。
②晶体:水中迅速扩散,穿过半透膜—分子小 胶体:扩散慢,不能穿过半透膜—分子大 将胶体、晶体溶于一体用透析加以区别。 ③胶体和晶体是不同的物质
只有到了20世纪,胶体化学才得到广泛的发展 和有了多种多样的实际用途。
胶体化学的应用范围,涉及到很多工业部门,近 年来对油漆膜的物化性能、催化剂的作用机理, 生物膜以及合成膜的选择渗透性机理的研究等, 都受到了极大的重视。胶体化学还深入到其他的 一些领域,如分子生物学、大气污染中溶胶的形 成与消除等。
4、聚结稳定性 胶体分散质粒子表面也象真溶液中会形成溶剂化而具有 分散剂的性质。这种膜对分散质粒子起保护作用,使粒 子在相互碰撞时不会结合在一起。胶体粒子能够保持单 个独立状态而不相互结合的这种稳定性,即聚结稳定性 5、动力稳定性(说明胶体粒子非常活跃) 根据分子热运动的观点,在恒温条件下,分散粒子的运 动速度与粒子质量的平方根成反比。粒子小,速度快, 胶体具有高的扩散性,这种扩散性能使胶体粒子克服它 自身的重力而免于向下沉积,能均匀自如地分散在整个 介质中,表现为一定的稳定性。
4、1907年,奥斯特创办《胶体化学和工业杂 志》,从此时胶体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 的学科。
5、我国古代胶体的应用
胶泥作“活字”(应用了粘土胶体的性质)
食用饧饴(淀粉与糊性在麦芽糖与葡萄糖溶液 中形成稳定的胶体体系)
墨(明胶作保护剂使碳粒均匀稳定的散开),
豆腐,粉条,皮蛋,药用胶丸,膏药,制革, 染色,油漆,印记,陶器,瓷器, 。
§1.1 胶体的分类
一、习惯上,按物系体相中有无相界面 存在把胶体分为: 亲液溶胶—高分子溶胶:单相,热力学稳定, 可逆 疏液溶胶—溶胶:多相,热力学不稳定, 不可逆
二、由分散质和分散剂聚集状态的不同, 胶体可分为几类:
分散剂 分散质
气体 液体 L S G L S G L S
名称Fra Baidu bibliotek
实例
气-液溶胶 气-固溶胶 液-气溶胶 液-液溶胶 液-固溶胶
2、1904/1869年,鲍尔雪夫,韦曼进一步研究, 对1中③作了修改。 基本思想:任何物质既可以制成晶体,也可以 制成胶体。胶体和晶体不是不同种类的物质, 而是同一种物质的两种不同形态 例如: NaCl在水中是晶体,NaCl在乙醇中是胶体 肥皂在水中是胶体,肥皂在乙醇中是晶体
3、1903年,Zsigmonol(齐格蒙弟)和 Siedwntopf(西登托夫)发明了超显微镜, 第一次成功观测到溶液中粒子的运动,证 明溶胶的超微不均匀性(这种性质用普通 的显微镜看不出来),也认识到溶液中存 在相界面的重大意义。
憎液溶胶的特性概括有:
特有的分散程度; 不均匀(多相)性; 聚结不稳定性
1、分散性 溶胶中粒子的大小约为 10-9-10-7m之间,其许多特 性,如扩散作用快,不能透过半透膜,渗透压低,动力稳 定性强,乳光亮度高等,都与其特有的分散程度密切相关。 2、多相,胶团结构复杂性 具有纳米级的粒子是由许多离子或分子聚结而成,结构复 杂,有的保持了该难溶盐的原有晶体结构,而且粒子大小 不一,与介质之间有明显的相界面,比表面很大。
溶胶与其他分散系的差异: 粒子大小不同;粒子构造不同 例如: 真溶液:分子或离子是比较简单的个体 溶胶 :胶团结构较为复杂
3、聚结不稳定性 多相和高度分散导致热力学不稳定性,胶体粒 子有聚结而降低表面积和表面能的趋势。即具 有聚结不稳定性。这就是为什么形成溶胶必需 有稳定剂的原因。
从另一个角度胶体具有动力稳定性和聚结稳定性。
胶团的结构
形成憎液溶胶的必要条件是: (1)分散质的溶解度要小; (2)还必须有稳定剂存在,否则胶粒易聚结而 聚沉。
胶团的结构
胶粒的结构比较复杂,先有一定量的难溶物分子聚
结形成胶粒的中心,称为胶核; 然后胶核选择性的吸附稳
定剂中的一种离子,形成紧密
吸附层;由于正、负电荷相吸, 在紧密层外形成反号离子的包 围圈,从而形成了带与紧密层 相同电荷的胶粒; 胶粒与扩散层中的反 号离子,形成一个电中
雾,云 烟,含尘的空气
泡沫 乳状液,牛奶,石油 凝胶,悬浮液,黄油
固体
固-气溶胶 泡沫塑料,沸石,分子筛 固-液溶胶 凝胶,珍珠,某些宝石 固-固溶胶 乳状液,豆腐,有色玻璃,合金
§1.2 胶体的基本特征
习惯上将胶体(溶胶)分为亲液溶胶(高分 子溶液)和疏液溶胶(憎液溶胶)两种。 亲液溶胶 分散质溶于分散剂中成为一相,即高分子物 质形成的真溶液。热力学稳定的。由于高分 子粒度与溶胶相似而归入溶胶中,当溶质和 溶剂分离以后,很容易恢复至原来高分子状 态,是可逆体系。 如明矾,淀粉,琼胶,蛋白质等溶质在水中 形成分散溶胶。
说明: 1、三者的性质存在显著的差别,但没有明显的界 限,三者间的过渡是逐渐的,如土址学家将土址 胶体粒子的直径规定在200nm以下 2、大分子(高分子)所形成的分散系均匀单相, 所以它具有胶体和真溶液的特征。 3、随粒子半径的减小比表面和表面能成指数增长。 体系热力学稳定性增加。当边长为1μm时,表 面能不能忽略,具有一定意义。当边长为1nm 时,表面能具有重要作用。
总之,自从塑料、橡胶、合成纤维工业兴起以来, 胶体化学的研究便呈现出了勃勃的生机
第一章 胶体体系的分类及制备
1、分散体系:把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 在另一种物质中就构成分散体系 被分散的物质叫分散质,是不连续 另一种物质叫分散剂,分散剂是连续
2、按分相系粒子的大小,把分散体系区分为
粗粒分散系 胶体分散系 分子分散 100nm以上 100-1nm 1-0.1nm 透不过滤纸 透过滤纸 透过滤纸 透不过半透膜 透不过半透膜 透过半透膜 不能扩散 扩散很慢 很快 多相态 多相态 单相态 悬浮体 胶体 溶液 赤血球 金胶体 氧分子 7500nm (100-1nm ) (0.16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