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导论 第七章 遥感应用
第七章 遥感应用
§2 水体遥感
蓝波段对水体有较大的透射能力,因此该波段的色调可反 映水深和浅水区的水下地形。 水体的热容量大,在热红外波段的昼夜图像上有明显的色 调差异。根据该波段传感器的温度标定,可推算出水温。 遥感探测水体的污染很有效,污染物改变了水体的性质, 图像上的光谱特性会有很大的差异,而易于区别。
§3 地质地貌遥感
§4 土壤遥感
不同土壤类型之间的光谱差异不明显,而且土壤的性状主 要表现在剖面,而光谱反映的是表面,因此直接判读困难。 一般用间接判读法,根据其上生长的植被类型、地区的气 候条件等分析,推断出土壤的类型。
第8章 3S技术的集成应用
§1 §2 §3 §4 §5 概述 本章主要介绍了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3S技术的概念和集 GPS技术 成应用的实例。 遥感在GIS中的作用 3S技术的集成应用实例
遥感图像上可判读出地貌类型、大型的地质构造、岩石性 质。 TM5,TM7为区分岩石性质最好波段,各种岩石的光谱 差异最明显。 地貌类型的外形差异在影像上很好区别,如流水地貌的冲 积平原、风沙地貌的沙丘、火山地貌的火山锥、冰川地貌 的冰川和角峰等。 遥感图像上可识别构造的类型和岩层倾向,分析构造的运 动。
§4 遥感在GIS中的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与遥感(RS)的集成是必然的 。 遥感数字图像可以作为GIS数据库中一种重要的数据源, 从遥感图像中可以获取不同的专题数据,更新GIS数据库 中的地学专题图。 利用遥感数字影像获取地面高程,更新GIS中高程数据。
§5 3S技术的集成应用实例
3S技术在车辆导航与车辆监控系统中的综合应用 3S技术在海洋渔业资源开发中的综合应用 3S技术在精细农业发展中的综合应用 3S技术在土地研究中的综合应用 3S技术在全球变化研究领域中的综合应用 3S技术在其他领域中的综合应用(…)
遥感导论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第一章:1.遥感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被侧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3.作为对地观测系统,遥感与常规手段相比有什么特点?①大面积同步观测:传统地面调查实施困难,工作量大,遥感观测可以不受地面阻隔等限制。
②时效性:可以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动态变化,传统调查,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用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获得地球上大范围地区动态变化的数据。
因此,遥感大大提高了观测的时效性。
这对天气预报、火灾、水灾等的灾情监测,以及军事行动等都非常重要。
(比较多,大家理解性的删除自己不需要的)③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遥感获得地地物电磁波特性数据综合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
由于遥感的探测波段、成像方式、成像时间、数据记录、等均可按照要求设计,使获得的数据具有同一性或相似性。
同时考虑道新的传感器和信息记录都可以向下兼容,所以数据具有可比性。
与传统地面调查和考察相比较,遥感数据可以较大程度地排除人为干扰。
④经济性遥感的费用投入与所获得的效益,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可以大大的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⑤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有限,有待进一步开发,需要更高分辨率以及遥感以外的其他手段相配合,特别是地面调查和验证。
第二章:6.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穿云浮透雾能力而可见光不能。
①瑞利散射(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②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③无选择性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的多时发生的散射).大气散射类型是根据大气中分子或其他微粒的直径小于或相当于辐射波长时才发生。
第七章微波遥感
航天雷达遥感。
航天飞机成像雷达:可穿梭于地面与外空之间,高度在200300km之间,美国1981年发射SIR-A,1984年SIR-B,1994年 SIR-C,最初使用HH极化,后来多极化,视角可变可调整。
海洋卫星的特点
要求大面积、连续、同步或准同步探测,扫描宽度要大。 分辨率不能太低,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地面覆盖周期
理论计算表明,合成孔径雷达的方位分辨率
r =L/2 L为每个小天线的长度
与小天线组成,总长度为1km,每一小天 线长10m,所发射微波的波长为15cm,目标距天线1000km(斜 距)。 如是10m天线,目标地物的方位分辨率为?m 如是1km天线,目标地物的方位分辨率为?m
五、某些地物的雷达影像实例: 土壤:可用于考古和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对于植被:探测植被含水量,含水量高的植被,后向散射系
数比含水少的植被?。在繁密覆盖区,短波(2-6cm)能较好
探测农作物和树叶冠层,而土壤信息较少;较长的波段(1030cm)则较好地探测树干树枝,再长则可探察地表土壤信息。
遥感导论
第七章 微波遥感 Microwave RS
波长在1mm-1m的电磁波。在这一区间,按照波长由短 到长,又可分为毫米波、厘米波和分米波,统称做微 波波段。
微波有被动和主动之分。被动式接收地物辐射的微
波,可用于测地物温度,但微波辐射弱而?分辨率
低。
一般用主动式,天线向下方或侧下方发射强微波,
被地物吸收和反射,接收来自地物反射的180方向的
微波,也被叫做后向散射波,不同物体,后向散射
系数不同。
微波在发射和接收时常常仅用很窄的波段,所以按地物 反射特点和水汽吸收特点可分为:
(完整版)遥感应用
干旱等灾害的监测干旱及监测由于从植被指数反演出的地表绿度与植物的生长状态及其密度密切相关,因此,植被指数可用于监测对作物生长不利的环境条件,尤其是对在干旱环境的监测。
植物冠层温度升高是植物受到水分胁迫和干旱发生的最初表征。
因此,土地表面温度可用于干旱监测。
距平植被指数A VI :分析NDVI 的变化与短期的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A VI 作为监测干旱的一种方法,它以某一地点某一时期多年的NDVI 平均值为背景值,用当年该时期的NDVI 值减去背景值,即可计算出A VI 的变化范围,即NDVI 的正、负距平值。
正距平反映植被生长较一般年份好,负距平表示植被生长较一般年份差。
一般而言,距平植被指数为-0.1~-0.2表示旱情出现,-0.3~-0.6表示旱情严重。
条件植被指数 VCIVCI 的缺点是未考虑白天的气象条件如净辐射、风速、湿度等对热红外遥感的影响及土地表面温度的季节性变化 条件温度指数TCI 强调了温度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即高温对植物生长不利归一化温度指数 条件植被温度指数雷达土壤水探测水的介电常数和干土介电常数有很大的差别,水的介电常数大约为80,而干土介电常数仅为3左右。
一般土壤可以看成是水和干土的混合,因而土壤的介电常数会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大。
并且,电磁波散射模型已表明雷达回波的后向散射系数直接受土壤介电常数的影响。
这就构成了微波遥感探测土壤湿度的物理基础。
雷达土壤水探测的优势:(1)雷达土壤水探测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微波遥感不受光照、云雾等天气条件的影响,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工作的特点。
(2)特别是长波段微波能够穿透植被,并对土壤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
土壤水反演通过统计后向散射系数与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确定土壤水分预测的经验方程。
水平、垂直同极化后向散射系数有很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904;同时,从两个极化数据的回归线来看,整体上裸土的水平同极化后向散射系数略小于垂直同极化后向散射系数20cm 深土壤含水量和后向散射系数的散点图,裸土后向散射系数与土壤含水量正相关,后向散射系数对土壤含水量较敏感。
遥感的原理与应用
遥感的原理与应用1. 遥感的定义遥感是通过对地球表面进行远距离观测与感知的技术,利用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物体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和解释。
遥感技术利用电磁波辐射与物体相互作用的特性,通过记录、测量和解释该辐射,可以获取地表和大气的信息。
2. 遥感原理遥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感知和测量地球表面物体物理特性与光辐射之间的相互关系。
当遥感器传播出电磁波辐射时,其与物体相互作用后会发生散射、吸收或反射。
这些辐射回到传感器被接收和记录,并通过数据处理进行解释和分析。
3. 遥感的应用领域3.1 地球科学遥感技术在地球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地球表面的变化,如环境变化、土地覆盖变化、通量变化等。
通过长期的遥感监测,可以对地球环境进行评估和预测。
3.2 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方面的应用也十分重要。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城市的地形、道路、建筑、绿化等信息,进而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3.3 农业和林业遥感技术在农业和林业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对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土壤质量、水资源利用等进行监测和评估,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同时,遥感技术也可以用于林业资源的监测和保护。
3.4 海洋科学遥感技术在海洋科学研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海洋的温度、盐度、色素含量等信息,能够对海洋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为海洋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3.5 灾害监测与防范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和防范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对洪水、干旱、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提供及时的灾害信息,帮助相关部门进行灾害应对和救援工作。
3.6 环境监测与保护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和保护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为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4. 遥感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以下是遥感技术的一些发展趋势:•高分辨率遥感技术的发展,可以获取更精准的地表信息。
遥感导论复习整理(期末考试)
遥感概论复习整理第一章绪论1.遥感概念狭义遥感: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2.遥感技术系统组成信息源、信息的获取、信息的记录和传输、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
3.信息源,传感器概念信息源:任何地物都可以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信号,都是遥感信息源;目标物与电磁波发生相互作用,会形成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这为遥感探测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依据。
传感器:接收、记录地物电磁波特征的仪器,主要有:扫描仪、雷达、摄影机、光谱辐射计等4.遥感类型(区分不同波段属于那种类型)按遥感平台分类:航天、航空、地面遥感按工作波段分类:紫外遥感:收集和记录目标物在紫外波段辐射能量可见光遥感:收集和记录目标物反射的可见光辐射能量,传感器有:摄影机、扫描仪、摄像仪等红外遥感μm):收集与记录目标物反射与发射的红外能量,传感器有:摄影机、扫描仪等微波遥感(1mm-1m):收集和记录在微波波段的反射能量,传感器有:扫描仪、微波辐射计、雷达、高度计等按传感器工作原理分类:被动遥感:传感器不向目标发射电磁波,仅被动接收目标物的自身发射和对自然辐射源的反射能量主动遥感:传感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波能量,并接收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按资料获取方式分类:成像遥感:传感器接收的目标电磁辐射信号可转换成(数字或模拟)图像非成像遥感:传感器接收的目标电磁辐射信号不能形成图像波段宽度与波谱的连续性分类:按应用领域分类:土地遥感(Domanial)环境遥感(Environmental)大气遥感(Atmospheric)海洋遥感(Oceanographic)农业遥感(Agricultural)林业遥感(Forestry)水利遥感(Hydrographic)地质遥感(Geological )5.遥感特点(一帧遥感图像代表地面多大位置)宏观性动态性技术手段多,信息海量应用领域广泛,经济效益高100nmile x 100nmile(185km x 185km)=34225km26.气象卫星有哪些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0年,美国发射了TIROS-1和NOAA-1太阳同步卫星1972年,美国发射ERTS-1(后改名为Landsat-1),装有MSS传感器,分辨率79米1982年,Landsat-4发射,装有TM传感器,分辨率提高到30米1986年,法国发射SPOT-1,装有PAN和XS传感器,分辨率提高到10米1988年9月7日,中国发射第一颗“风云1号”气象卫星1999年,美国发射IKNOS,空间分辨率提高到1米1999年,美国发射QUICKBIRD-2,空间分辨率提高到0.6米7.遥感发展历史无记录的地面遥感阶段(1608-1838)有记录的地面遥感阶段(1838-1857)空中摄影遥感阶段(1858-1956)航天遥感阶段(1957-)8.对遥感进行处理的软件PCI ERDAS ENVI ER-MAPPER9.SAR是什么是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的缩写10.遥感发展现状高分遥感发展迅速,多种传感器并存遥感从定性到定量分析遥感信息提取逐步自动化遥感商业化第二章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1什么是电磁波谱(应用较多的波段)按照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形成的一个连续谱带。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航空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航空第一章:遥感概述1.1 遥感的定义与分类1.2 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1.3 遥感的应用领域1.4 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第二章:遥感平台与传感器2.1 遥感平台的分类及特点2.2 遥感传感器的分类及性能指标2.3 航空遥感平台与传感器介绍2.4 卫星遥感平台与传感器介绍第三章: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3.1 遥感数据的获取方法3.2 遥感数据的预处理3.3 遥感数据的增强与重建3.4 遥感数据的产品与应用第四章:遥感在农业领域的应用4.1 遥感在农业资源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4.2 遥感在农业灾害监测与预警中的应用4.3 遥感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4.4 遥感在农业智能化的应用第五章:遥感在环境领域的应用5.1 遥感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5.2 遥感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5.3 遥感在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监测中的应用5.4 遥感在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中的应用第六章:遥感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6.1 遥感和GIS的关系6.2 遥感数据在GIS中的处理与分析6.3 遥感在地图编制中的应用6.4 遥感在空间格局分析中的应用第七章:遥感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7.1 遥感在城市扩张监测中的应用7.2 遥感在城市绿化监测中的应用7.3 遥感在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中的应用7.4 遥感在城市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第八章:遥感在林业领域的应用8.1 遥感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8.2 遥感在森林火灾监测与评估中的应用8.3 遥感在森林植被动态监测中的应用8.4 遥感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第九章:遥感在海洋领域的应用9.1 遥感在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应用9.2 遥感在海洋资源调查中的应用9.3 遥感在海洋灾害监测与预警中的应用9.4 遥感在海洋维权与执法中的应用第十章:遥感技术的未来发展10.1 遥感技术发展趋势10.2 遥感技术面临的挑战10.3 遥感技术的创新应用10.4 遥感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战略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解析: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理解遥感技术的核心,包括辐射传输、传感器响应、图像处理等方面,需要重点关注。
遥感导论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第一章:1.遥感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被侧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3.作为对地观测系统,遥感与常规手段相比有什么特点①大面积同步观测:传统地面调查实施困难,工作量大,遥感观测可以不受地面阻隔等限制。
②时效性:可以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动态变化,传统调查,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用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获得地球上大范围地区动态变化的数据。
因此,遥感大大提高了观测的时效性。
这对天气预报、火灾、水灾等的灾情监测,以及军事行动等都非常重要。
(比较多,大家理解性的删除自己不需要的)③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遥感获得地地物电磁波特性数据综合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
由于遥感的探测波段、成像方式、成像时间、数据记录、等均可按照要求设计,使获得的数据具有同一性或相似性。
同时考虑道新的传感器和信息记录都可以向下兼容,所以数据具有可比性。
与传统地面调查和考察相比较,遥感数据可以较大程度地排除人为干扰。
④经济性遥感的费用投入与所获得的效益,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可以大大的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⑤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有限,有待进一步开发,需要更高分辨率以及遥感以外的其他手段相配合,特别是地面调查和验证。
第二章:6.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穿云浮透雾能力而可见光不能。
①瑞利散射(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②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③无选择性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的多时发生的散射).大气散射类型是根据大气中分子或其他微粒的直径小于或相当于辐射波长时才发生。
(完整版)遥感导论重点
第一章绪论一、遥感的概念广义: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遥感定义:遥感是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也就是不直接接触物体,从远处通过探测仪器接收来自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处理,判别出目标地物的属性的综合性技术。
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二、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三、遥感分类1、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传感器设置在地面平台上航空遥感:传感器设置在航空器上航天遥感:传感器设置在环地球的航天器上航宇遥感:传感器设置在星际飞船上2、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紫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05~0.38um可见光遥感:探测波段在0.38~0.76um红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76~1000um微波遥感:探测波段在1mm~10m多波段遥感:探测波段在可见光波段和红外波段范围内,分成若干窄波段来探测目标。
3、按工作方式分a、主动遥感:不依靠太阳,由探测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波能量并接受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被动遥感:传感器不向目标发射电磁波,仅被动接收目标物的自身发射和对自然辐射源的反射能量b、成像方式、非成像方式4、按照遥感应用的目的分类:环境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地质遥感等四、遥感的特点(简答)1、遥感范围大,可实施大面积的同步观测遥感观测为地面探测提供了最佳获取信息的方式,并且不受地物阻隔的影响。
遥感平台的范围越大,视角越大,可以同步观测的地面信息就越多。
2、时效性: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具有动态监测的特点对于天气预报、火灾和水灾等灾情检测,以及军事行动等具有重要作用。
3、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具有手段多、技术先进的特点能够反映许多自然人文信息,能较大程度排除人为干扰。
4、经济性:经济效益高、用途十分广泛5、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还很有限,仅是其中的几个波段范围;已被利用的电磁波谱段,对许多地物某些特征不能准确反映。
遥感导论 第七章 遥感应用
7.2.6 水深的探测
❖ 蓝光波段对平静、清澈的水 体有较大的透射能力,并且 水底反射波也较强,此时蓝 光波段影像上的灰度可反映 水深。
❖ 当水体含沙量较低时,可利 用蓝光波段和绿光波段的比 值,求出相对深度。
7.3 植被遥感
植被遥感应用目的:
1、确定植被分布 2、确定植被类型 3、确定植被长势 4、估算植被生物量
1、泥沙的确定
➢ 浑浊水体的反射光谱曲线整体高于清水; ➢ 波谱反射峰值向长波方向移动(“红移”);
➢ 随着悬浮泥沙浓度的加大,可见光对水体的透射能力减弱, 反射能力加强;
➢ 波长较短的可见光,如蓝光和绿光对水体的穿透力较强,可 反映出水面下一定深度的泥沙分布状况。
2、叶绿素的确定
➢ 水体叶绿素浓度增加, 蓝光波段的反射率下降, 绿光波段的反射率增高;
7.3.3 植物生长状况的解译
健康的绿色植物具有典型 的光谱特征。遭受病虫害 的植物,海绵组织受到破 坏,叶子的色素比例也发 生变化,其反射光谱曲线 的波状特征被拉平,近红 外区的变化更明显。
7.3.4 大面积农作物的遥感估产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农作物的识别与种植面积估算; 农作物长势的检测; 估产模式的建立。
7.3.1 植物的光谱特征
1、健康植物的反射光谱特征:
有两个反射峰、五个吸收谷。
绿色植物有效光谱响应特征
2、影响植物光谱的因素
(1)植物叶子的颜色
➢ 植物叶子中含有多 种色素,在可见光范 围内,其反射峰值落 在相应的波长范围内。
不同颜色叶子的反射光谱
(2)叶子的组织构造
绿色植物的叶子是由上表皮、叶绿素颗粒组成的栅栏组
褶皱纹理与色调的重复
4、断层及其类型的识别 断层在遥感影像上有两种表现:一是线性的色调异常;二是
福师《遥感导论》课堂笔记
F 岩石光谱反射率还受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大小和表 面粗糙度的影响。矿物颗粒较细、表面比较平滑的 岩石,具有较高的反射率;反之反射率较低。
F 另一个影响岩石光谱反射率的因素是岩石的含水量 。通常岩石表面潮湿时,颜色变深,反射率降低。
F 岩石自然露头被土壤和植被等覆盖的情况,根据覆 盖比例不同,岩石波谱特征中或多或少地包含有覆 盖物的波谱信息。
流水、三角洲地貌
F 流水、三角洲地貌主要研究在一定的水力与 边界条件下,河谷河床地貌与三角洲地貌的 形成与演变过程。
F 流水对地貌的改造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流水的侵蚀作用:坡面流水使坡面破碎;沟谷 和河谷流水,使沟谷和河谷加宽加深(例如:瀑 布、峡谷,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流水的沉积作用:流水在搬运途中,由于流速 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会(有规律地)沉积下来 (例如:山麓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F 在覆盖较少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各类岩矿在遥感影 像相应通道中的值阈进行自动分类。
F 岩石的性质还可以根据地形地貌的特点来辩别。 比如可以根据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判断石灰岩;根 据火山地貌的特点判断岩浆岩等。
地质构造识别
F 地球板块学说是研究地质构造的基础,遥感所提供 的空间宏观图像是观察和研究全球宏观地质结构的 理想信息源。
F 火山锥的类型 –熔岩锥:全部或基本是多层基性熔岩构成,形状扁 平、坡度缓(2°~10°),顶部有碗状火山口。其 中规模巨大的叫盾形火山。
–碎屑锥:全部由火山碎屑组成。其平面近似圆形, 坡度约30°,顶部有一个漏斗状火山口。
– 复合锥:由熔岩和碎屑互层构成,也叫层状火山锥 。其坡度大多超过30°,形状比较对称,上部多熔 岩,下部和边缘主要是火山碎屑。火山口呈碗状或 漏斗状。
遥感应用(ppt)
遥感原理
8、遥感影像地图制作与印刷
数字图像与数据底图、符号注记图层、图面配 置数字图层精确配准。最大误差不得大于1个像 元。 遥感影像地图的制作:喷墨打印机、热转移打 印机、色升华打印机、彩色喷墨绘图仪、洗印 制作遥感影像图等。
遥感原理
遥感原理
§9.2遥感技术在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监测洪涝灾害 监测沙尘暴 监测森林火灾 臭氧层监测 监测南极冰川流速 监测海洋赤潮
二、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在3S技术中的作用
1.
2.
3.
全球定位系统: 空间定位系统的种类 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轨道导航卫星系统 双星导航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在3S技术中的作用 精确的定位能力 准确定时与测速能力
遥感原理
三、遥感技术及其在3S技术中的作用
1.
2.
GIS的数据源 利用遥感数据影象获取地面高程,更新 GIS高程数据
Examples of sea ice information and applications include: ice concentration ice type / age /motion iceberg detection and tracking surface topography tactical identification of leads: navigation: safe shipping routes/rescue ice condition (state of decay) historical ice and iceberg conditions and dynamics for planning purposes wildlife habitat pollution monitoring meteorological / global change research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终稿新
前言 :教学主要内容
遥感概念及遥感技术系统 遥感基础原理 遥感数据类型 航空像片及信息提取 陆地卫星图像及信息的提取 遥感图像的计算机处理
前言 :参考书目
梅安新等.遥感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彭望琭等.遥感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胡著智等.遥感技术与地学应用.南京:南京大学 出版社,2001 遥感学报(2002~2003) 遥感信息(2002~2003) 国土资源遥感(2002~2003)
使用说明
在版面设计上,充分考虑幻灯片的视觉 效果,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提高他们学习的 兴趣。每张幻灯片以主题词为主,相关内容 放在隐藏的文本框内,使学生掌握知识时有 层次感、问题感,有利于教师开展启发式教 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使用说明
本电子教案还精心组织了多幅说明遥感 原理的图表、数据示例、传感器外形图、卫 星空间组合等图片,穿插在幻灯片相关内容 中,以超级链接的方式放映,增加学生对知 识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使用说明
本电子教案由尹占娥设计,尹占娥、 黄春晖制作。该项 目得到了上海市教委“2002课程建设”项目的资助,在制作的 过程中,梅安新等许多老师和学生提出了宝贵意见,还得到高 等教育出版社徐丽萍副编审多方面的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 谢,正是由于他们的关心和支持,该项目才得以顺利地完成和 出版。
由于时间仓促,本教案难免存在不妥之处,敬请使用者批 评指正。
遥感( Remote Sensing )概念
广义: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 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 测。
遥感定义:是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也就是不 直接接触物体,从远处通过探测仪器接收来自目 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处理,判别 出目标地物的属性。
遥感导论知识点整理(XXX新版)
遥感导论知识点整理(XXX新版)第一章】遥感导论1、【名】遥感(remote sensing)广义上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而狭义上是指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也就是不直接接触物体,从远处通过探测仪器接收来自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处理,判别出目标地物的属性。
2、遥感系统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源)、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
3、【名】信息源任何目标具有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的性质,被称为遥感的信息源。
4、遥感的类型:a)按照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空间)遥感、航宇遥感。
b)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紫外遥感(0.05μm-0.38μm)、可见光遥感(0.38-0.76μm)、红外遥感(0.76-1000μm)、微波遥感(1mm-10m)。
c)按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被动遥感;成像遥感、非成像遥感。
5、遥感的特点遥感具有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等特点。
6、遥感发展简史Remote XXX的提出:美国学者XXX于1960年提出,61年正式通过。
遥感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萌芽阶段:1839年,XXX发表第一张空中相片;1858年,法国人用气球携带照相机拍摄了巴黎的空中照片;1882年,英国人用风筝拍摄地面照片。
2)航空遥感阶段:1903年,XXX兄弟发明飞机,创造了条件;1909年,意大利人首次利用飞机拍摄地面照片;一战中,航空照相技术用于获取军事情报;一战后,航空摄影用于地形测绘和森林调查与地质调查;1930年,美国开始全国航空摄影测量;1937年,出现了彩色航空像片。
3)航天遥感阶段: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意义重大;70年代美国的陆地卫星、法国的Spot卫星;发展中国家的情况:中国,印度,巴西等。
卫星遥感包括Landsat、Spot、NOAA、EO-1等。
XXX used in China's development of remote sensing。
《遥感导论》课后练习题
《遥感导论》课后练习题《遥感导论》课后练习题第⼀章遥感概述1. 遥感的基本概念,并区分遥感的⼴义和狭义。
2. 简述遥感探测系统组成。
3. 根据不同⽬的或⼿段,简述遥感的类型。
4. 简述遥感的特点,并举例。
5. 试述全球及我国遥感技术的进展和发展趋势,并结合地学发展阐述个⼈的看法或观点。
第⼆章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1. 电磁波含义及电磁波的性质。
2. 电磁波谱的含义,电磁波区段的划分是怎样的?3. 辐射通量,辐射通量密度的物理意义。
4. 简述辐照度,辐射出射度和辐射亮度的物理意义,其共同点和区别是什么?5.朗伯源和⿊体的概念?6.⼤⽓的散射现象有⼏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和微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可见光不能?7. 什么是⼤⽓窗⼝?对照书内卫星传感器表中所列波段区间和⼤⽓窗⼝的波段区间,理解⼤⽓窗⼝对于遥感探测的重要意义。
8. 综合论述太阳辐射传播到地球表⾯⼜返回到遥感传感器这⼀整体过程中所发⽣的物理现象。
9. 从地球辐射的分段特性说明为什么对于卫星影像解译必须了解地物反射波谱特性。
10. 列举⼏种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植被、⼟壤、⽔体、岩⽯的地物反射波谱曲线实例。
11. 在真空中电磁波速为3×108 s m(1)可见光谱的波长范围从约3.8×10-7 m 的紫⾊光到约7.6×10-7m 的红⾊光,其对应的频率范围为多少?(2)X 射线的波长范围约5×10-9—1.0×10-11m,其对应的频率范围是多少?(3)短波⽆线电的频率范围约为1.5MH Z ---300MH Z 其对应的波长范围是多少?12.在地球上测得太阳的平均辐照度I=1.4×1032m w设太阳到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1011m 试求太阳的总辐射能量。
13.假定恒星表⾯的辐射与太阳表⾯辐射⼀样都遵循⿊体辐射规律。
如果测得到太阳辐射波谱λ=0.51µm,的北极星的λ=0.35µm ,试计算太阳和北极星的表⾯温度及每单位表⾯积上所发射出的功率是多少? 14.已知⽇地平均距离为天⽂单位,1天⽂单位≈1.496×103m ,太阳的线半径约为6.96×105KM(1)通过太阳常数I 0,计算太阳的总辐射通量E 。
遥感原理与应用
遥感原理与应用遥感技术是一种利用航天器、飞机、无人机等载具获取地面信息的技术。
它通过获取地面的电磁辐射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从而实现对地表、大气、海洋等对象的观测和监测。
遥感技术在农业、环境保护、城市规划、资源勘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遥感技术的原理主要是利用地物对电磁波的反射、辐射和散射特性,通过接收地物的电磁波信号,来获取地物的信息。
地球上的地物会对不同波长的电磁波有不同的反射、吸收和透射特性,因此可以通过接收不同波长的电磁波信号,来获取地物的特征信息。
遥感技术主要包括光学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等多种方式。
光学遥感是利用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进行观测的遥感技术。
它可以获取地表的颜色、形状、纹理等信息,对于植被、土壤、水体等地物有着较好的识别能力。
而红外遥感则是利用地物对红外波段的反射和辐射特性进行观测,可以获取地表温度、植被生长状态等信息。
微波遥感则是利用微波波段进行地物观测,对于云层、大气、海洋等有着较好的透射能力,可以实现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观测。
遥感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其中包括农业领域。
农业遥感可以通过获取植被的生长状态、土壤水分情况等信息,来进行农作物的监测和预测。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农田的精细化管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环境保护领域,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监测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森林砍伐等情况,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在城市规划和资源勘查方面,遥感技术可以用于城市用地规划、矿产资源勘查等工作,为城市建设和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总的来说,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它将会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终稿新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终稿新第一章:遥感基本概念1.1 遥感的定义与分类1.2 遥感技术的原理与流程1.3 遥感数据的获取与处理1.4 遥感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第二章:遥感平台与传感器2.1 遥感平台概述2.2 常见遥感平台介绍2.3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分类2.4 传感器的性能指标与评价第三章:遥感影像的解析3.1 遥感影像的构成与特点3.2 遥感影像的预处理技术3.3 遥感影像的分类与识别3.4 遥感影像的信息提取与分析第四章:遥感应用领域4.1 农业遥感4.2 环境遥感4.3 城市遥感4.4 资源遥感第五章: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5.1 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5.2 当前遥感技术的主要进展5.3 未来遥感技术的发展方向5.4 我国遥感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第六章: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6.1 遥感数据预处理6.2 遥感数据增强与校正6.3 遥感影像的分类与分割6.4 遥感信息提取与分析方法第七章:光学遥感数据解析7.1 可见光遥感数据解析7.2 近红外遥感数据解析7.3 热红外遥感数据解析7.4 多光谱与高光谱遥感数据解析第八章:雷达遥感技术8.1 雷达遥感的基本原理8.2 雷达遥感数据的获取与处理8.3 雷达遥感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8.4 雷达遥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第九章:激光遥感技术9.1 激光遥感的基本原理与设备9.2 激光雷达数据获取与处理9.3 激光遥感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9.4 激光遥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第十章:遥感应用案例分析10.1 遥感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案例10.2 遥感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案例10.3 遥感在城市规划与管理领域的应用案例10.4 遥感在资源调查与评估领域的应用案例第十一章:遥感技术在国内外典型应用案例11.1 国外遥感技术典型应用案例11.2 国内遥感技术典型应用案例11.3 遥感技术应用案例的分析与评价11.4 遥感技术应用案例的启示与展望第十二章:遥感技术的数据融合与集成12.1 遥感数据融合的概念与方法12.2 遥感数据集成技术及其应用12.3 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的集成12.4 遥感技术与其他空间数据的集成应用第十三章:遥感技术的数据挖掘与模式识别13.1 遥感数据挖掘的概念与方法13.2 遥感影像的模式识别技术13.3 遥感数据挖掘与模式识别在应用中的实例13.4 遥感数据挖掘与模式识别的发展趋势第十四章:遥感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14.1 遥感技术发展的驱动因素14.2 遥感技术的前沿领域与发展趋势14.3 遥感技术在新型应用领域的发展潜力14.4 遥感技术发展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第十五章:总结与展望15.1 遥感技术发展的历史回顾15.2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的总结15.3 遥感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前景15.4 对遥感技术发展的展望与建议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是《遥感导论》电子教案的完整内容,涵盖了遥感基本概念、遥感平台与传感器、遥感影像的解析、遥感应用领域、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光学遥感数据解析、雷达遥感技术、激光遥感技术、遥感应用案例分析、遥感技术在国内外典型应用案例、遥感技术的数据融合与集成、遥感技术的数据挖掘与模式识别、遥感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总结与展望等主要知识点。
遥感的应用7
红砖房子
亮度系数 0.13 0.06 0.03 0.02 0.32 0.11
0.20 0.09 0.20
亮度系数有以下几个特点: 1.物体的亮度系数变化范
围很大。 2.同种物体,由于干湿程
度的不同,其亮度系数 也不同,潮湿的物体亮 度系数小,干燥的物体 亮度系数大。 3.表面粗糙的物体比表面 光滑的物体亮度系数小。 4.物体的亮度系数与颜色 有关。通常白色物体为 白色,黑色物体为黑色。 5.性质完全不同的物体也 可能具有相同的亮度系 数。
像对立体观察
像对立体观察是指用双眼对相邻两摄影站对同一
地区摄取的两张像片进行观察,而生成空间光学
立体模型的观察过程。
立体观察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必须是由不同的摄影站对同
一地区所摄影的两张像片。
2.两张像片的比例尺相差不得
超过16%。
3.两眼必须分别各看两张像片
上的相应影像,即左眼看左像
,右眼看右像。
7. 航空遥感、热红外 遥感数据
第四章 航空遥感数据
本章提要(…)
§1 航空遥感平台 §2 航空摄影
本章主要介绍航空遥感 的发展、航空遥感平台 的类型、航空摄影原理
§3 航空像片
和方法、航空像片的立
§4 航空像片的立体观测 体观测与立体测量以及
§5
与立体测量 航空像片的目视判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各种类型的航空遥感数 据的判读方法和步骤等。
超小比例尺航空摄影:比例尺为1/100 000~1/250 000
航空摄影测量
航空摄影测量是应用光学原理,利用光学仪器通过有一定重 叠率的像对来获得地物和地形的光学立体模型,并在此基础 上进行立体测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影像的反射值得到植被指数 VI(Vegetation Index),
常用的植被指数: (1)比值植被指数 RVI (Ratio Vegetation Index) 由于近红外波段与可见光红光波段对绿色植物的光 谱响应十分不同,两者简单的数值比能充分表示两反射率 之间的差异,为比值植被指数。
(2)归一化植被指数 NDVI(Normalized VI)
沉积岩的层理及岩层三角面
3、岩浆岩的影像特征及其识别
岩浆岩呈团块状和短的脉状,与沉积岩在形状结构上
明显不同。 酸性岩以花岗岩为代表,色调浅,易与围岩区分,形 态常显圆形,椭圆形和多边形。 基性岩色调深,大多侵入岩体,容易风化剥蚀成负地
形,喷出的基性玄武岩,经切割侵蚀形成方山,台地。
中性岩的色调介于二者之间。
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
y a bVI
式中,y为某一农作物的单产,单位kg/hm²;系数a为回 归方式的截距;系数b为直线的斜率;VI为选定的植被指 数。
7.3.5 遥感植被解译的应用
1、植被制图 2、城市绿化调查与生态环境评价 3、草场资源调查 4、林业资源调查
7.4 土壤遥感
土壤是在地形、母质、气候、时间、植被等多种成土 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在遥感影像上,不同的土
7.3.4 产
大面积农作物的遥感估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农作物的识别与种植面积估算; 农作物长势的检测;
估产模式的建立。
1、根据作物的色调、图形结构等差异最大的物候期的遥感影
像和特定的地理位置等特征,将其与其他植被分开。
2、利用高时相分辨率的卫星影像对作物生长的全过
程进行动态监测
监测作物长势水平的有效方法是利用卫星多光谱通
比近红外波段有较高的反射作用。
NDVI image of Arizona from the MODIS sensor acquired on March 14, 2002. The image has been color coded so that areas of high NDVI appear in shades of green and areas of low NDVI appear in shades of tan and brown.
土壤类型综合分析和间接解译:注重历史变化;对两种类型
的过渡和边缘地区进行适当现场验证。
7.5 高光谱遥感的应用
高光谱遥感是高光谱分辨率遥感的简称,是在电磁波
谱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
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的技术。 高光谱遥感与一般遥感的主要区别在于: 1)波段多(数百个以上); 2)波段宽度窄,小于10纳米;
可见光范围内,水体的反射率总体上比较低,因此,在近红 外图像上,清澈的水体呈黑色。区分水陆界线,应当选择近 红外波段的影像。 水体在微波1mm~30cm范围内的发射率较低,因此在雷达
图像上,水体呈黑色。也可用雷达影像确定洪水淹没的范围。
闽江及厦门水体信息提取 (据徐涵秋 )
7.2.3 水体悬浮物的确定
3)光谱覆盖范围宽,从可见光到热红外的全部电磁辐射波
谱范围; 4)能形成一条连续完整的光谱曲线。
7.5.1 高光谱遥感在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地质是高光谱遥感应用中成功的一个领域。高光谱的窄
波段可以有效区别矿物的吸收特性,从而成功识别矿物。从
高光谱遥感数据中提取各种地质矿物成分需要的主要技术如 下: 光谱微分技术:是对反射光谱进行数学模拟和计算不同 阶数的微分,来确定光谱曲线的弯曲点和最大最小反射率 的对应波长位置。在地质遥感上确定波长位置,深度等。 光谱匹配技术:是对地物光谱和实验室测量的参考光谱
不同颜色叶子的反射光谱
(2)叶子的组织构造 绿色植物的叶子是由上表皮、叶绿素颗粒组成的栅栏组 织和海绵组织构成。
对可见光波段的吸收与反射
对近红外波段强烈反射
(3)叶子的含水量
植物叶子含水量增加将使整个光谱反射率降低。
水分含量对玉米叶子反射率的影响
(4)植物的覆盖程度
叶面指数越大 ,
光谱曲线特征形态
7.4.2 土壤类型的确定
确定土类:由一个地区的生物气候条件决定,因此,解译时
首先确定研究区的水平地理地带作为基带;
确定亚类:可根据容易解译的地貌部位和植被特征结合,间 接地在该区确定上述土壤亚类;
土属的确定:以地区性条件为依据,如地貌、母质等,在亚
类基础上分出土属; 土种的确定:根据土壤剖面特征划分,遥感影像较难发现, 但可根据地形部位、母质等特征推断土壤薄厚,作为土壤分 类参考;
(3)差值植被指 DVI(Difference VI) 差值植被指数为近红外波段与可见光红波段数值之差。
(4)正交植被指数 PVI(Perpendicular VI) PVI表征着在土壤背景上存在的植被的生物量,距离越
大,生物量越大。
3、建立农作物估产模式
用选定的植物灌浆期植被指数与该作物的单产进行回
植被遥感应用目的:
1、确定植被分布
2、确定植被类型 3、确定植被长势 4、估算植被生物量
7.3.1 植物的光谱特征
1、健康植物的反射光谱特征:
有两个反射峰、五个吸收谷。
绿色植物有效光谱响应特征
2、影响植物光谱的因素
(1)植物叶子的颜色 植物叶子中含有多
种色素,在可见光范 围内,其反射峰值落 在相应的波长范围内。
3、褶皱及其类型的识别 注意不同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综合应用。 1、褶皱的识别
选择影像上显示最稳定、延续性最好的平行色带作为标志层。
标志层的色带呈圈 闭的圆形、椭圆形、 橄榄形、长条形或 马蹄形等,是确定
褶皱的重要标志。
褶皱纹理与色调的重复
4、断层及其类型的识别
断层在遥感影像上有两种表现:一是线性的色调异常;二是
同一植物在不同季
节的光谱特征有明显变 化,不同的植物生长期 不同,光谱特征变化也 不一样。
3、根据植物生态条件区分植物类型
不同种类的植物,有不
同的适宜生态条件,如温度、
水分、土壤、地貌条件等。 受温度的限制,不同地 带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在同 一地理地带受海拔高度的影 响,形成不同的温度 --湿度 组合和植被类型。
4、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区分植物。
不仅可以利用植物光谱来区分植物类型,而且可以直接看
到植物顶部和部分侧影的形状、阴影、群落结构等,可较直接
的确定其类型。
7.3.3 植物生长状况的解译
健康的绿色植物具有典型 的光谱特征。遭受病虫害
的植物,海绵组织受到破
坏,叶子的色素比例也发 生变化,其反射光谱曲线 的波状特征被拉平,近红 外区的变化更明显。
识别标志:色调、形状、植被、水系。
1、岩石的反射光谱特征
与岩石本身的矿物成分和颜色密切相关; 受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大小和表面糙度;
岩石表面湿度;
岩石表面风化程度的影响。
几种典型火山岩和沉积岩的反射率光谱
2、沉积岩的影像特征及其识别
沉积岩本身没有特殊的反射光谱特征,结合其空间特征 及出露条件来识别。 沉积岩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成层性。
壤类型的特征不如水体,植被等要素明显,而且,土
壤的性状主要表现在剖面上,而不是在土壤的表面。 所以,土壤判读主要通过综合分析,并依靠间接解译 标志。
7.4.1 土壤的光谱特征
1. 地表植被稀少的情况下,土壤的光谱曲线与其机械组成
和颜色密切相关。
颜色浅的土壤具有较高 的反射率,颜色较深的 土壤反射率较低; 土壤含水量增加,会使 反射曲线平移下降,但
当土壤处于饱和或过饱
和,反射率反而增加;
在干燥条件下同样物质 组成的细颗粒的土壤, 表面比较平滑的,具有 较高的反射率,而较粗
的颗粒具有较低的反射
率。 2. 土壤表面有植被覆盖时,覆盖度小于15%,光谱特征 与裸土相似;在15%-70%,表现为混合光谱;大于70% ,
基本上表现为植被的光谱特征。
两种不同色调的分界面呈线状延伸。 地质构造标志、地 貌标志、水系标志 等影像特征也是判
断断层存在的重要
标志。
断层三角面及地貌差异
断层水系的同步弯曲 左行错移
5、活动断裂的确定
除了具备断层的影像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特征:
山形、沟谷的明显错位和变形;
山形走向突然中断;
山前现代或近代洪积扇错开; 震中呈线形排列,活动频繁。
为近红外波段与可见光红光波段数值之差和这两个波
段数值之和的比值。
在植被遥感中,NDVI应用广泛的原因: NDVI是植被生长状态及植被覆盖度的最佳指示因子。 NDVI经比值处理,可以部分消除与太阳高度角、卫星观 测角、地形、云和大气条件有关的辐照度条件变化等的 影响。
对于陆地表面主要覆盖而言,云、水、雪在可见光波段
7.1.2 地质构造识别
主要包括:识别构造类型、测量产状要素、判断构造运动性质。 1、水平岩层的识别:
高分辨率遥感影 像上可见,硬岩的
陡坎与软岩的缓坡
呈同心圆状分布, 硬岩的陡坡具有较 深的阴影,而软岩 色调较浅。
2、倾斜岩层的识别:
在低分辨率遥感影像上,根据顺向坡有较长坡面,逆向坡坡长
较短的特性判断岩层的倾向。在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上常出现 岩层三角面,这时,根据岩层出露的形态及其与地形的关系, 可确定岩层的产状。
像上呈高辐射区,为浅色
调。
7.2.5 水体污染的探测
水体污染物浓度大且使水色显著地变黑、红、黄等,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