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理论课程介绍
电路理论(第一章)16
I R 与 U R 的方向一致
b
a
R
UR
U R IR R
假设: I R 与 UR 的方向相反 b
+
U I
关联参考方向
+
U I
非关联参考方向
a
IR
R
UR
U R I R R
27
(4) 参考方向也称为假定正方向,以后讨论均在参考方向下进 行,不考虑实际方向。
28
四、电位 所谓电位是指电路中某一点相对于参考点而言的电压。
问题?
电流方向 A B? 电流方向 B A?
+ E _
I R
A
大小
IR R
B
电流(代数量) 方向
+ E1 _
+ E2 _
17
18
3
解决方法
(1) 在解题前先设定一个正方向,作为参考方向; (2) 根据电路的定律、定理,列出物理量间相互关 系的代数表达式; (3) 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实际方向: 若计算结果为正,则实际方向与假设方向一致; 若计算结果为负,则实际方向与假设方向相反。
36
6
例:计算图示电路各元件吸收或产生的功率。
c.上述功率计算不仅适用于元件,也适用于任意二端 网络。 d.电阻元件在电路中总是消耗(吸收)功率,而电源在电 路中可能吸收,也可能发出功率。
结论
解:(a)、(b) 电路中U、I 为关联方向,则 (a) P = U I = 6×1 = 6 W (吸收功率) (产生功率) (b) P = U I = 6×(-1 ) =-6 W
41
1-4-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KCL): 在集中电路中,任何时刻,对任何节点,所有支 路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或者说,在任何时刻流 入节点的电流等于由节点流出的电流。
电路理论课程设计
电路理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包括电压、电流、电阻等。
2. 学生能掌握并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电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并能进行简单的串并联电路设计。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使用仪器进行电路实验,并准确读取数据。
2. 学生能够通过电路图,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电路搭建和调试,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电路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习兴趣。
2. 学生在实验和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勇于尝试、善于思考、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3. 学生通过电路学习,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科技观。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电路理论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电路基础知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处于初中年级,具有一定的物理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1. 电路基本概念:电压、电流、电阻的定义及单位,电路元件的作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欧姆定律:定律内容及其应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阻计算。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第三节3. 电路图的识别与分析:电路图的组成,识别电路元件及其连接方式,简单电路分析。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4. 串并联电路设计: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串并联电路,并进行电路搭建与测试。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5. 电路实验操作:使用仪器进行电路实验,学会读取数据,分析实验现象。
教材章节:第三章6. 实际问题解决: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生活中的电路问题。
教材章节:第四章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电路基本概念,电压、电流、电阻的定义及单位。
电路理论第一章
电压的参考方向和电压值的正负共同决定电压的实际方向。
例1. 图中 u(t ) 220 2 sin(314t 30 )V,试说明 t 0
1 s 两个时刻电压的真实方向。 和t 60
+
解: u(0) 220 2 sin30 110 2V 0
t=0时真实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
u
-
《电路理论》课程介绍
一、为什么学? 二、学什么? 三、怎样学?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为什么要学这门课
电路理论:电子与电气信息类专业的 重要技术基础课 •基础性:理论严密、逻辑性强 •应用性:有广阔的工程背景
二、课程内容 (学什么?)
电路理论:电路基本概念、电路基本规律、 电路基本分析方法 教材:《电路基础理论》
电容元件:表示产生电场,储存电场能量的元件。 电压源和电流源:表示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变成电能的元件。
在电路图中,各电路元件都用规定的图形符号表示。
1.1.2 理想电路元件和电路模型
4、电路模型
开关 白炽灯
E Ro +
10BASE-T wall plate
I + U –
S
电 池 导线
–
RL
由理想电路元件互相联接组成的电路称为电路模型 电路模型是由理想电路元件构成。 电路理论研究的对象不是实际电路器件,而是电路模型
R1
U
a
R2 R4
b
R3 R5 U2
R1
R2
U1
参考方向——事先假定的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参考方向的表示方法:
i
i 0 ——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 i 0 ——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1 1 180 u ( ) 220 2 sin(314 30 ) 60 60
《电路原理》课程简单介绍
《电路原理》课程简介“电路原理”课程是高等学校本科电子与电气信息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该课程以分析电路中的电磁现象,研究电路的基本规律及电路的分析方法为主要内容,担负着为后续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提供电路理论基础知识及电路分析方法支撑的重任。
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路课程尤为重要,因为正是电路理论为电力系统运行分析建立了理论体系,并产生了电力系统分析学科。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先修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具备相关的数学和物理知识基础。
电路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有广阔的工程背景。
从1800年法国物理学家伏特发明伏打电池、获得持续的电流并形成电路以来,到一个多世纪后的20世纪30年代,电路理论已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0世纪50年代末,电路理论在学术体系上基本完善,这一发展阶段称为经典电路理论阶段。
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大量新型电路元件的出现和计算机的冲击,电路理论无论在深度和广度方面又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变革并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一发展阶段称为近代电路理论阶段。
现在电路理论已成为一门体系完整、逻辑严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学科领域,是当前电子科学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树立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对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和科学归纳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就本科电路课程的主要任务而言,目前国内外的一致意见认为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基础,故课程着重点在于电路理论的基础知识和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而不应过多强调电路理论学科本身的要求。
学生通过“电路原理”课程的学习,应该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初步的实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电路理论打下初步的基础,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知识。
学习使人进步。
电路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电路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电路理论英文名称:Circuit Theory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90学分:4.5适用对象: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生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大学物理》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本课程将覆盖以下内容: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电路元件、基本电路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电子元器件的的串连和并联;运算放大器;网络理论;节点分析法和网孔分析法;一阶电路(RC 电路或RL电路)和二阶电路(RLC电路)的普通信号、阶跃信号及单音信号的响应特性的分析;矢量分析法;并介绍计算机电路仿真的相关知识。
英文简介:This course will cover: fundamental electrical circuit quantities, and circuit elements; circuits laws (Ohm law and Kirchhoff voltage and current laws); series and parallel connections of circuit elements; operational amplifiers; network theorems; nodal and mesh analysis methods; analysis of natural, step response, and response to sinusoidal input of first (RC and RL) and second order (RLC) circuits; phasor analysis;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emulation to electrical circuit.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它是研究电路理论的入门课程,着重讨论集中参数、线性、非时变电路。
电路理论
由电磁感应律:u d L
dt
线性电感电压: u L di dt
线性电感电流: i
1 L
udt
或定积分形式:
i 1
tud 1
t0 ud 1
t
ud
L
L
L t0
i(t0)
1 L
t
ud
t0
17
线性电感电压: u L di dt
电感功率: p ui Lidi dt
受控电源反映电路中某处电压(或电流)控制另一处电压(或 电流)的现象。也是表示一处电路变量与另一处电路变量之间 的耦合关系。
22
例:1-3
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 i,已知u2=0.5u1, iS=2A,
i
iS
+
5 u1
-
+ u2 2 -
解 i : u 20 .5 u 10 .5 1 02 .5A 22 2
u(t)
C
u()d(u)1C2u(t)1C2u( )
u( )
2
2
若在 t = -时电容未储能,则:
WC
1Cu2(t) 2
从 t1 到 t2 ,电容元件的电场能:
W C C u u ( ( t 1 t2 ) )u d 1 2 C 2 u ( t2 ) u 1 2 C 2 ( t 1 ) u W C ( t2 ) W C ( t 1 )
10
1-4 电路元件
电路元件是电路中的最基本的组成单元 分为:二端、三端、四端、多端元件;有源元件、无源元件
线性元件、非线性元件; 时不变元件、时变元件等
常用的理想元件符号
理想电压源 理想电流源 电阻
电路理论基础第四版孙立山陈希有主编
电路理论基础第四版孙立山陈希有主编1. 引言电路理论是电子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基础理论对于电子工程师的培养至关重要。
《电路理论基础》是一本经典的教材,在第四版中由孙立山和陈希有主编。
本文将介绍该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并对其在电子工程教育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2. 内容概述《电路理论基础》第四版按照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组织和讲解。
全书共分为十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电路基本概念: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如电流、电压、电阻等。
解释了电路中的基本元件和参数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2.Ohm定律与基本电路定律:介绍了Ohm定律和基本电路定律,如基尔霍夫定律、毕奥-萨伐尔定律等。
解释了这些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3.串联与并联电路:讲解了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分析了在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分布情况。
4.电路的戴维南定理与戴证神定理:详细介绍了电路的戴维南定理和戴证神定理,分析了这两个定理在电路分析中的重要作用。
5.交流电路:讲解了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介绍了正弦波电压和电流的表达方式及其相关的计算方法。
6.电路的幅频特性:详细介绍了电路的幅频特性,包括电路的增益、相位和频率响应等概念。
解释了幅频特性在电路分析与设计中的重要性。
7.滤波器电路:介绍了滤波器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讲解了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的设计与应用。
8.放大电路:详细介绍了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解释了放大电路的输入阻抗、输出阻抗和增益等重要参数及其影响因素。
9.模拟电路:讲解了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介绍了放大电路、振荡电路、多级放大电路等模拟电路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10.数字电路:介绍了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讲解了数字电路的逻辑门、触发器和计数器等重要元件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 特点分析《电路理论基础》第四版在内容安排上注重基础理论的系统性和层次性,既注重理论概念的讲解,又注重实际电路应用的分析。
《电路理论》课程标准
电路理论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电路理论》课程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是所有“强电专业”和“弱电专业”的必修课。
它既是电子与电气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中数学、物理学等科学基础课的后续课程,又是电子与电气信息类所有专业的后续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等专业的核心必修课。
它是一门体系严谨,理论性强的课程。
该课程在整个电子与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在科学技术领域里电路理论基础及其应用日趋广泛,发展迅速,并起到重要作用。
(二)课程任务《电路理论》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有广阔的工程背景。
课程主要的内容是研究电路的模型,电路基本定律和定理,讨论电路的各种分析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和进行实验的初步技能,学会能运用电路的分析方法来分析和计算电路问题,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同时也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学习后续有关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知识。
二、课程设计思路和课程理念 (一)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建立在大学物理的电磁理论和大学数学的微积分理论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电路理论,为后续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要求学生先修完物理课程的电磁部分、数学课程、工程数学课程的线性代数和积分变换部分后,再学习本课程。
为保证教学的规范性及计划性。
本着及时反映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随着技术发展的要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的原则特制定本教学大纲。
要求授课教师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强调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设计理念《电路理论》课程标准设计体现的教学理念:一是强调电路理论基础知识、计算与分析技能、学以致用观念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力求实现知识与智力、认知与情感、自主性与社会性的和谐统一,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二是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的要求,设计与专业学习密切关联的电路元件、模型与定律,一般电路与正弦电路的分析方法,三相电路的分析与计算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注重电路意识的培养,关注与专业相关的现代专业知识和交叉学科知识的更新传授,通过项目教学或案例教学,提升学生的应用性水平,体现“扎实基础,拓宽口径,强化能力,侧重应用”的教学理念;三是广泛运用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强化课堂教学主渠道建设的教学理念;四是实行应用为主、多元评价的教学理念。
《电路理论》课程教学大纲-邱关源
《电路理论》课程教学大纲-邱关源-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电路理论》课程教学大纲2012.8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电路理论》是自动控制类、电气电子类和计算机类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电路的基本定理、定律、基本分析方法及应用。
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析方法、定理和定律并能灵活应用于电路分析中,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培养和提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电路模型的概念,牢固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和电阻、电容、电感、耦合电感、理想变压器、电压源、电流源、受控源等电路元件的伏安关系,充分理解两类约束是分析电路的基本依据。
充分理解各种电路元件的功率与能量关系。
3、掌握独立变量分析方法,能熟练运用网孔电流法和节点电压法来分析、计算线性电阻电路。
理解两个单口网络等效概念,能正确运用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来分析电路。
掌握含运算放大器电阻电路分析方法。
4、能熟练地分析、计算一阶动态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以及全响应。
掌握二阶动态电路的计算、分析方法。
牢固掌握时间常数、固有频率的概念。
充分理解零状态和零输入响应的概念,理解暂态和稳态的概念、了解记忆、以及状态的概念。
5、充分理解相量法的原理及其使用条件。
能熟练地运用相量法计算、分析正弦稳态响应及用相量图求解正弦稳态电路。
掌握平均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的概念并能进行计算。
会分析对称三相电路。
6、理解电路的频率响应概念,深入理解谐振现象。
掌握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方法。
7、能熟练分析含有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的电路;掌握双口网络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各种参数意义及相互转化方法。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本课程讲授64学时,每章学时分配及习题供参考。
第一部分电阻电路分析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6 学时1、教学内容电路和电路模型;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电功率和能量;电路元件;电阻元件;受控电源;基尔霍夫定律。
电路理论课程教案
电路理论课程教案电路理论课程是电气、电子等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掌握进行电路实验的初步技能,并为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知识。
课程简介本课程系统介绍“电路分析”的最基本的内容,同时反映了近期电路理论的新发展。
在保证原有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了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在“分解”下讨论单口网络的伏安关系、等效、置换等内容,结构严谨。
增加了大量的受控源和运放器方面的内容,同时介绍了与电路理论有关的线性代数和网络拓扑学有关的初步知识。
在动态电路中除传统内容外,还增加了卷积、冲激响应和状态变量法等内容。
还介绍了正弦稳态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以及线性双口网络内容,拉氏变换法。
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本课程是电类、电子类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为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知识。
电路课理论严密,逻辑性强,对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点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及基本的计算方法,及用于直流电路、动态电路和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特别是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计算。
难点:动态电路分析及卷积、冲激响应等。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近年在参考国外高水平大学《电路基础》教材的基础上,参考了国外高水平大学的《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s》教材,各教学老师积极学习、吸收先进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探讨出了适合我校教学的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
在实验教学环节上,购置了大批新型的电路实验教学设备,极大地改善了教学条件。
针对学生的兴趣,将一些相关的后续课程如网络综合的内容介绍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分析实际的电路,这些对开拓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对于实验内容及实验教材,在多年教学的基础上,组织编写了《电路实验指导书》等实验讲义。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理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理电路理论是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
本章着重介绍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基尔霍夫定律及电路等效原理等。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可了解和掌握电路中的基本概念和定律,为后续分析复杂电路打下一个基础。
1.1电路的基本概念在高中,我们学过电压、电流、电动势、功率以及欧姆定律等电路的基本概念。
但高中所学的这些电路理论往往解决不了一些复杂电路。
本节将进一步讲解其有关知识。
1.1.1电路的组成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地使用着各种电器,如热水器、电扇等。
要用电首先要有电源,然后用导线、开关和用电设备或用电器连接起来,构成一个电流流通的闭合路径。
这个电流通过的路径就叫电路。
电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从电路的本质来说,其组成都有电源、负载、中间环节三个最基本的部分。
其中电源的作用是为电路提供能量,如发电机利用机械能或核能转化为电能,蓄电池利用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光电池利用光能转化为电能等;负载则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加以利用,如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电炉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等;中间环节用作电源和负载的联接体,包括导线、开关、控制线路中的保护设备等。
图1-1所示的手电筒电路中,电池作电源,灯作负载,导线和开关作为中间环节将灯和电池连接起来。
1.1.2 电路模型实际电路由各种作用不同的电路元件或器件所组成。
实际电路元件尽管外形和作用千差万别,种类繁多,但在电磁性质方面却可以归为几大类。
有的元件主要是提供电能的,如发电机、电池等;有的元件主要是消耗电能的,如各种电阻器、电灯、电炉等;有的元件主要是储存电场能量,如各种电容器;有的元件主要是储存磁场能量,如各种电感线圈。
为了便于对电路进行分析的计算,我们常把实际元件加以理想化,忽略其次要的因素用以反映它们主要物理性质的理想元件来代替。
这样由理想元件组成的电路就是实际电路的电路模型,简称电路。
手电筒电路的电路模型如图1-2所示。
用来表征上述物理性质的理想电路元件(今后理想两字常略去)分别称为恒压源U S 、恒流源I S 、电阻元件R 、电容元件C 、电感元件L 。
电路课程介绍
电路课程介绍电路是电子工程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电气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等专业中最为重要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主要介绍电路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在电子电路及其设计中应用电路分析方法和电路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电路课程的重要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电路课程作为电子工程的基础课程,对学生掌握电子器件工作原理和电子电路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电路课程,学生可以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法则和特性,掌握常见的电路元件及其特性,并学会使用基本的电路分析方法和工具进行电路设计、分析和调试。
在电路课程中,主要包括直流电路分析、交流电路分析、能量转移与节能、放大器电路、滤波器电路等内容。
其中,直流电路分析主要研究电路中恒定电流或恒定电压条件下的分析方法;交流电路分析则研究变化电压和电流所产生的电路特性;能量转移与节能部分主要介绍变压器、电感、电容等能量转移与储能元件的原理和应用;放大器电路则主要研究电路中的放大器原理和设计方法;滤波器电路则介绍了滤波器的基本原理和不同类型的滤波电路。
在教学方法上,电路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理论讲解、示例分析、实验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常结合具体应用实例,讲解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实践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电路课程的实践应用主要体现在电路设计和实验操作两个方面。
在电路设计方面,学生将通过实际案例和模拟软件等进行电路设计,学习如何根据需求选取合适的电路元件,以及如何进行电路布线和优化。
在实验操作方面,学生将通过实验仪器和电路搭建等操作,亲自进行电路实验,观察电路的特性,并与理论知识进行对照和验证。
电路课程的评估主要通过课堂作业、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等形式进行。
课堂作业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实验报告则考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观察能力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期末考试则是对学生综合掌握电路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分析能力的综合性考核。
《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电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电路/Electric Circuit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开课学期:2-3学分:5.75总学时:92理论学时:92实验:0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适用对象:四年制本科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大学物理二、课程简介1.课程任务与目的《电路》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课程的主要任务与目的是:通过学习该门课程,使学生掌握电路理论的基本知识、基本分析计算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为学习后续相关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理论知识,为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科学研究以及开拓性技术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2.对接培养的岗位能力本课程重点支撑以下毕业要求指标点:毕业要求1.3能应用电气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数学模型,推演、分析电气工程专业实际工程问题;毕业要求4.1根据电气工程复杂工程问题特征,能基于科学原理,采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设计切实可行的研究或解决方案;毕业要求5.1了解专业常用的现代仪器、信息技术工具、工程工具和模拟软件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目标及毕业要求如下:课程目标1.掌握各类理想元件的线性特性和元件的VCR关系式,以及各类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动态时域电路的基本概念;正弦稳态电路的基本概念;一般电路的功率特性;能用于分析基本工程问题,熟悉基本工程问题的理论电路模型分析方法。
(支撑毕业要求1.3)课程目标2.掌握线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以及各类电路的特性,掌握时域电路的分析方法、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方法;掌握用复频域法分析电路的动态特性。
(支撑毕业要求4.1)课程目标3.掌握实际电路分析的一般步骤,建立实际电路模型化的概念,掌握实际电路模型化的处理原则,掌握实际电路具有的基本特性,具有初步的对实际电路(器件)建立电路模型的能力;并能通过查阅文献,理解实际工程项目中电路特性,针对实际工作环境建立起理想电路分析模型,实现对实际问题的理论分析。
电路 课程大纲
电路课程大纲
电路课程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课程简介
电路是电子工程和电气工程学科中的基础课程之一,它介绍了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元件和基本电路分析方法;
2.掌握直流电路、交流电路和暂态电路的分析方法;
3.了解电路的基本定律、定理和常用电路元件的特性;
4.能够进行基本的电路实验和测量;
5.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三、课程内容
1.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元件;
2.电路的分析方法;
3.电路的基本定律和定理;
4.交流电路的分析;
5.暂态电路的分析;
6.常用电路元件的特性;
7.电路实验和测量。
四、教学方法
1.理论授课:通过讲授、演示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分
析方法;
2.实验操作:通过实验和测量,使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元件特性,提
高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项目实践:通过项目实践,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评估
1.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
2.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实验考试等情况进行评价;
3.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对电路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和分析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本课程的理论课和实验课分开设立,单独记学 分。“电路理论”课程的学分是 4 分,考核方 式是“考试”。 “电路理论实验”课程学分是 0.5分,考核方式是“考查”。
课程的性质
• 在广泛信息化、电子化、电气化的工业背景下, 电路理论的基础作用更显突出,应用更加宽广, 它不仅是电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电路理 论课程也是计算机、机械、动力、交通、材料、 生物医学、环境、力学等许多非电类专业的主要 课程,电路理论知识已成为上述非电类专业人才 在拓展应用和交叉研究时的必备知识。
• 电路理论实验的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理 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基本实验技能,提高独立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路理论
湖南科技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胡仕刚
1
测控专业学习电学知识的必要性
• 测控技术与仪器是研究信息的获取和处理,以及对相关 要素进行控制的理论与技术;是电子、光学、精密机械、 计算机、信息与控制技术多学科互相渗透而形成的一门 高新技术密集型综合学科。
• 测控专业主控学科:信息学、机械学、电子学、光学。 • 专业的学位课程包括很多电子信息类课程,例如:电路理 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等等; • 测控专业在湖南科技大学隶属于机电学院,但是在其它 学校有些属于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电子工程学 院 等电类相关学院。 • 可见,电学知识对于测控专业是非常重要的。
3
课程特点
• “ 电路理论”是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相结合的课 程。 • 课程理论严谨、逻辑性强,既与高等数学、大学 物理等基础理论联系紧密,又和线性代数、积分 变换、复变函数等工程数学不可分割,同时还与 工程应用紧密结合。 • 它是一门对学生具有挑战性的课程,也是一门能 显著提升学生能力的课程。
4
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