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参照系(8学时)
构造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等等。
重点内容:机能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
2、第二章:影视创作主体的心理研究 (8学时)
影视创作主体的心理定势;影视创作主体的人生体验与体验生活心理
6、."Course file for "Documentary film, visual anthropology, and visual sociology"",Journal of Film and Video.Englewood: , Iss. 4; , 14 pgs.
7、Denby,."Folklore in the Mass Media".Folklore Forum 4:113-25
六、参考资料:
《现代心理学史》,[美]舒尔茨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
《文艺心理学》,朱光潜著,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现代心理美学》,童庆炳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文艺心理学论稿》,金开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艺术心理学新论》,吕景云、朱丰顺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年版。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应使学生对影视艺术从创作到接受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心理活动规律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增强对影视艺术创作和鉴赏的兴趣和能力。本课程要求教师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指导教学,要求学生积极配合课堂讲授和作品分析实践,认真领会和掌握影视艺术创作和观赏的独特的心理规律,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独立创作和鉴赏影视艺术作品的能力。
试举例说明,民族民间舞蹈是如何规训表演者的身体的?
民间叙事模式如何影响了当代都市社会当中流行的叙事话语?
电视广告语言从民间叙事中继承了什么?
试结合一部动画影片,分析它与民间故事的叙事模式的差异。
中国古代的服饰艺术如何体现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与权力等级意识。
五、建议教材:
王海龙,《人类学电影》,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
重点内容:影视创作主体的心理定势
3、第三章:影视创作过程的心理研究(4学时)
影视创作过程的心理机制;影视创作的心理过程
重点内容:影视创作的心理过程
4、第四章:影视作品的心理研究(4学时)
影视作品心理研究的内容;观摩并详细剖析一部影视作品。
重点内容:观摩并详细剖析一部影视作品
5、第五章:影视接受主体的心理研究(2学时)
2、影像文本如何可以演示国家权力
3、影像文本在非传统的政治中演示身份
第七章:影像文本如何塑造身体(4学时)
重点内容:
1、肉体性的社会建构
2、影像文本:作为一种身体技术
3、作为一种控制手段的影像文本对人的身体的规训和限制
4、身体化的表征:文化的叙述
5、身体作为表达和僭越的媒介
6、现代中国人:身体的碎片化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应通过对不同类型文学作品原著与其影视剧改编作品的对比剖析,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改编原则和一些实用有效的改编方法和技巧,并通过指导学生的具体改编实践,使学生的影视剧改编能力得到提高,为学生以后的影视剧改编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要求教师对典型的影视剧改编作品进行精细独到的剖析和总结,要求学生结合课程需要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和观摩相关的影视剧改编作品。
8、Marcus Banks and Howard Morphy,1998."Rethinking Visual Anthropology"Washington:HRAP Press.
9、many lenses: History and theory in visual anthropology".AnthropologicalQuarterly.Washington: , Iss. 2.
课程简介:影视剧改编是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结合中外影视剧改编作品的实例,讲授影视剧改编的基本原则、基本方式和主要方法,对古今中外各种叙事性文体(如小说、戏剧、戏曲、叙事性散文和叙事诗)的影视剧改编个案进行详细的解读和评析。另外还可根据影视剧改编作品的发展现状适当增加网络作品的改编和“红色经典”的改编等内容。本课程是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本科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影视编剧技巧和具备了古今中外文学的基本修养之后必修的一门关于影视剧再创作的实用方法论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再创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先修课程:《中国民俗文化》(073038)
教学方式:学生课外阅读与教师讲授相结合;课堂讨论与读书报告相结合。
考核方式:论文
课程简介:
《影视人类学》是面向影视艺术学院全体本科专业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本课程系统介绍对于全球化时代集文字、图片、影像、声音为一体的混杂的“文本”的人类学的理论观点与分析方法,对于这些文本的表征、权力与建构的方式提供符号学的、人类学的、社会学的、文学学的以及历史学的视角与理论。课程的关键词是文化、政治、历史、权力、表征、建构、身份、认同等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习得从阶级、性别、年龄以及种族等多个角度来分析全球化时代大众文化产品的能力。影视人类学是一门介于影视艺术学与文化人类学之间的新兴学科,是国际文化人类学领域与影视艺术学领域中的一个崭新的课题。
第八章:视觉文Baidu Nhomakorabea(4学时)
重点内容
1、视觉文化和视觉再现
2、视觉文化如何收编传统文化
3、现实主义技术(摄影和电影)如何表征传统文化
4、传统文化如何被“凝视”
5、传统文化、数字化与表征的未来
四、作业、实践环节:
任意选取一部电视剧,分析其中民间艺术被表征的方式。
民族民间艺术如何自我调适以适应大众传播的需求?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每章四学时)
第一章:导论(4学时)
重点内容:
1、什么是“影视人类学”?
2、“影视人类学”当中的核心议题和存在的问题
3、“影视人类学”走向“文化研究”
第二章:艺术表征与大众传媒、(4学时)
重点内容:
1、语言、交流和表征
2、符号艺术与符号学
3、符号艺术、表征、权力和不平等
4、电视与表征
《艺术与视知觉》,[美]阿恩海姆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视觉思维》,[美]阿恩海姆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艺术视听觉心理分析》[奥地利]埃伦茨维希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观众心理学》,余秋雨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执笔人:秦俊香
课程教学团队成员:秦俊香赵晖
专业负责人:张宗伟
10、王一川主编,《大众文化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执笔人:王杰文
课程教学团队成员:王杰文徐辉
专业负责人:张宗伟
系主任:张宗伟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73032
英文名称:Film and Television Psychology
授课对象:戏剧影视文学
开课学期:3或4
学分/学时:2/32
六、参考资料:
1、卡尔·海德,《影视民族学》,田广、王红译,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
2、保罗·基奥齐文,《民族志电影的起源》,知寒译,载于《民族译从》,1991。
3、张江华、李德君等,《影视人类学概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4、萨拉·迪基,《人类学及其对大众传媒研究的贡献》。载于《人类学的趋势》,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重点内容:影视接受主体的接受图式
6、第六章:影视接受过程的心理研究(2学时)
重点内容:影视接受过程的心理描述
7、第七章:影视从创作到接受的理论研究与个案分析(4学时)
从创作到接受的理论研究与个案分析
重点内容:影视艺术的场境图式理论
四、作业、实践环节:课堂讨论;指导读片;平时作业一篇、结课论文一篇
五、建议教材:《影视艺术心理学》,秦俊香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版。
重点内容:移植式、近似式、注释式等
第五章 影视改编的基本方法(8学时)
重点内容:主题、人物、情节结构、风格的改造;视听转换
第六章 小说的影视剧改编方法及个案分析(8学时)
重点内容:四大古典名著、现当代小说的改编
第七章 其它文体的影视剧改编方法及个案分析(4学时)
重点内容:戏剧、戏曲和长篇叙事诗的改编
系主任:张宗伟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73035
英文名称:Chinese Fork and Cuture
授课对象:影视艺术学院所有专业
开课学期:2春学期
学分/学时:2/32
先修课程:无
教学方式:课堂讲解为主、自由讨论为辅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其中重要的思想家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道生和僧肇;涉及的学说主要有儒家、道家和佛家(禅宗)。以儒道释为基本框架,以问题为线索,以历史为顺序,通过描述三家的演变而阐明各自的基本道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73029
英文名称:Adaptation of film and teleplay
授课对象: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开课学期: 6
学分/学时:2/32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影视剧作
教学方式:讲授、读片(文学作品与影视剧对比分析)、课堂讨论相结合。
5、Birdwhistell, Hall,2004."Lomax and the "Origins" of Visual Anthropology: A Commentary1". Journal for the Anthropological Study of Human Movement.Urbana: , Iss. 1; pg. 16, 13 pgs.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一种全景式的人类学、社会学、文学学、历史学的景观图,不但要形成全新的“文化”视野,而且要掌握上述诸多学科分析同一“影像文本”的理论与方法。
要求同学在认真学习课堂知识的前提之下,积极应运相应的理论与方法,分析日常生活当中无所不在的“文本”,达到活学活用,洋为中国,开拓创新的目的。为培养理论型人才打好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影视改编的挑战性、改编对象的选择(2学时)
重点内容:文学与影视剧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段的差异
第二章 影视改编的基本原则(2学时)
重点内容:相似性、整体性、典型化、影视化
第三章 忠实与改造——影视改编尺度的把握(4学时)
重点内容:当代性、独创性
第四章 影视改编的基本方式(4学时)
5、反映还是建构
第三章:文化权力与不平等(4学时)
重点内容:
1、关于文化、权力与不平等的理论阐释
2、不平等的合法性
3、文化与不平等的生产和再生产
4、反思影像文化的地位
第四章:文化地形学:地理、权力和表征(4学时)
重点内容:
1、文化地理学
2、地理的权力:本土性、语言和文化
3、影像文本:被表征的传统
4、影像文本:民族主义的工具
[3][美]爱德华·茂莱.电影化的想象.邵牧君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9.
执笔人:秦俊香
课程教学团队成员:秦俊香、吴秋雅
专业负责人:李胜利
系主任:李胜利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73031
英文名称:Visual Anthropology
授课对象:影视艺术学院全体本科生
开课学期:第七学期
学分/学时:2/32
5、来自东方学的启示
6、民族民间的也是全世界的:关于“全球地方感”
第五章:影像文本:时间与历史(4学时)
重点内容:
1、现代性与当下:影像文化的处境
2、历史与过去:影像文本作为叙事的历史
3、假设与未来:影像文本的未来叙事
4、
第六章:影像文本:作为一种政治文化(4学时)
重点内容:
1、影像文本:作为一种文化的政治
先修课程:艺术哲学(070002)
教学方式:讲授与读片、讨论相结合
考核方式:考查。平时成绩与结课论文相结合
课程简介:影视心理学是影视艺术与心理学相互交叉而产生的学科,本课程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切入,运用心理学、美学和社会学等理论,探讨以下六个问题:一、影视创作主体的心理研究;二、影视创作过程的心理研究;三、影视作品的心理研究;四、影视接受主体的心理研究;五、影视接受过程心理的研究;六、影视从创作到接受的心理研究。本课程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四、作业、实践环节
阅读相应文学作品;改编作品梗概;课堂分析讨论。
五、建议教材
张宗伟.中外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六、参考资料
[1]赵凤翔,房莉.名著的影视改编.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2]姚小鸥.古典名著的电视剧改编.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1、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参照系(8学时)
构造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等等。
重点内容:机能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
2、第二章:影视创作主体的心理研究 (8学时)
影视创作主体的心理定势;影视创作主体的人生体验与体验生活心理
6、."Course file for "Documentary film, visual anthropology, and visual sociology"",Journal of Film and Video.Englewood: , Iss. 4; , 14 pgs.
7、Denby,."Folklore in the Mass Media".Folklore Forum 4:113-25
六、参考资料:
《现代心理学史》,[美]舒尔茨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
《文艺心理学》,朱光潜著,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现代心理美学》,童庆炳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文艺心理学论稿》,金开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艺术心理学新论》,吕景云、朱丰顺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年版。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应使学生对影视艺术从创作到接受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心理活动规律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增强对影视艺术创作和鉴赏的兴趣和能力。本课程要求教师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指导教学,要求学生积极配合课堂讲授和作品分析实践,认真领会和掌握影视艺术创作和观赏的独特的心理规律,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独立创作和鉴赏影视艺术作品的能力。
试举例说明,民族民间舞蹈是如何规训表演者的身体的?
民间叙事模式如何影响了当代都市社会当中流行的叙事话语?
电视广告语言从民间叙事中继承了什么?
试结合一部动画影片,分析它与民间故事的叙事模式的差异。
中国古代的服饰艺术如何体现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与权力等级意识。
五、建议教材:
王海龙,《人类学电影》,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
重点内容:影视创作主体的心理定势
3、第三章:影视创作过程的心理研究(4学时)
影视创作过程的心理机制;影视创作的心理过程
重点内容:影视创作的心理过程
4、第四章:影视作品的心理研究(4学时)
影视作品心理研究的内容;观摩并详细剖析一部影视作品。
重点内容:观摩并详细剖析一部影视作品
5、第五章:影视接受主体的心理研究(2学时)
2、影像文本如何可以演示国家权力
3、影像文本在非传统的政治中演示身份
第七章:影像文本如何塑造身体(4学时)
重点内容:
1、肉体性的社会建构
2、影像文本:作为一种身体技术
3、作为一种控制手段的影像文本对人的身体的规训和限制
4、身体化的表征:文化的叙述
5、身体作为表达和僭越的媒介
6、现代中国人:身体的碎片化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应通过对不同类型文学作品原著与其影视剧改编作品的对比剖析,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改编原则和一些实用有效的改编方法和技巧,并通过指导学生的具体改编实践,使学生的影视剧改编能力得到提高,为学生以后的影视剧改编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要求教师对典型的影视剧改编作品进行精细独到的剖析和总结,要求学生结合课程需要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和观摩相关的影视剧改编作品。
8、Marcus Banks and Howard Morphy,1998."Rethinking Visual Anthropology"Washington:HRAP Press.
9、many lenses: History and theory in visual anthropology".AnthropologicalQuarterly.Washington: , Iss. 2.
课程简介:影视剧改编是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结合中外影视剧改编作品的实例,讲授影视剧改编的基本原则、基本方式和主要方法,对古今中外各种叙事性文体(如小说、戏剧、戏曲、叙事性散文和叙事诗)的影视剧改编个案进行详细的解读和评析。另外还可根据影视剧改编作品的发展现状适当增加网络作品的改编和“红色经典”的改编等内容。本课程是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本科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影视编剧技巧和具备了古今中外文学的基本修养之后必修的一门关于影视剧再创作的实用方法论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再创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先修课程:《中国民俗文化》(073038)
教学方式:学生课外阅读与教师讲授相结合;课堂讨论与读书报告相结合。
考核方式:论文
课程简介:
《影视人类学》是面向影视艺术学院全体本科专业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本课程系统介绍对于全球化时代集文字、图片、影像、声音为一体的混杂的“文本”的人类学的理论观点与分析方法,对于这些文本的表征、权力与建构的方式提供符号学的、人类学的、社会学的、文学学的以及历史学的视角与理论。课程的关键词是文化、政治、历史、权力、表征、建构、身份、认同等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习得从阶级、性别、年龄以及种族等多个角度来分析全球化时代大众文化产品的能力。影视人类学是一门介于影视艺术学与文化人类学之间的新兴学科,是国际文化人类学领域与影视艺术学领域中的一个崭新的课题。
第八章:视觉文Baidu Nhomakorabea(4学时)
重点内容
1、视觉文化和视觉再现
2、视觉文化如何收编传统文化
3、现实主义技术(摄影和电影)如何表征传统文化
4、传统文化如何被“凝视”
5、传统文化、数字化与表征的未来
四、作业、实践环节:
任意选取一部电视剧,分析其中民间艺术被表征的方式。
民族民间艺术如何自我调适以适应大众传播的需求?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每章四学时)
第一章:导论(4学时)
重点内容:
1、什么是“影视人类学”?
2、“影视人类学”当中的核心议题和存在的问题
3、“影视人类学”走向“文化研究”
第二章:艺术表征与大众传媒、(4学时)
重点内容:
1、语言、交流和表征
2、符号艺术与符号学
3、符号艺术、表征、权力和不平等
4、电视与表征
《艺术与视知觉》,[美]阿恩海姆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视觉思维》,[美]阿恩海姆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艺术视听觉心理分析》[奥地利]埃伦茨维希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观众心理学》,余秋雨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执笔人:秦俊香
课程教学团队成员:秦俊香赵晖
专业负责人:张宗伟
10、王一川主编,《大众文化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执笔人:王杰文
课程教学团队成员:王杰文徐辉
专业负责人:张宗伟
系主任:张宗伟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73032
英文名称:Film and Television Psychology
授课对象:戏剧影视文学
开课学期:3或4
学分/学时:2/32
六、参考资料:
1、卡尔·海德,《影视民族学》,田广、王红译,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
2、保罗·基奥齐文,《民族志电影的起源》,知寒译,载于《民族译从》,1991。
3、张江华、李德君等,《影视人类学概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4、萨拉·迪基,《人类学及其对大众传媒研究的贡献》。载于《人类学的趋势》,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重点内容:影视接受主体的接受图式
6、第六章:影视接受过程的心理研究(2学时)
重点内容:影视接受过程的心理描述
7、第七章:影视从创作到接受的理论研究与个案分析(4学时)
从创作到接受的理论研究与个案分析
重点内容:影视艺术的场境图式理论
四、作业、实践环节:课堂讨论;指导读片;平时作业一篇、结课论文一篇
五、建议教材:《影视艺术心理学》,秦俊香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版。
重点内容:移植式、近似式、注释式等
第五章 影视改编的基本方法(8学时)
重点内容:主题、人物、情节结构、风格的改造;视听转换
第六章 小说的影视剧改编方法及个案分析(8学时)
重点内容:四大古典名著、现当代小说的改编
第七章 其它文体的影视剧改编方法及个案分析(4学时)
重点内容:戏剧、戏曲和长篇叙事诗的改编
系主任:张宗伟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73035
英文名称:Chinese Fork and Cuture
授课对象:影视艺术学院所有专业
开课学期:2春学期
学分/学时:2/32
先修课程:无
教学方式:课堂讲解为主、自由讨论为辅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其中重要的思想家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道生和僧肇;涉及的学说主要有儒家、道家和佛家(禅宗)。以儒道释为基本框架,以问题为线索,以历史为顺序,通过描述三家的演变而阐明各自的基本道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73029
英文名称:Adaptation of film and teleplay
授课对象: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开课学期: 6
学分/学时:2/32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影视剧作
教学方式:讲授、读片(文学作品与影视剧对比分析)、课堂讨论相结合。
5、Birdwhistell, Hall,2004."Lomax and the "Origins" of Visual Anthropology: A Commentary1". Journal for the Anthropological Study of Human Movement.Urbana: , Iss. 1; pg. 16, 13 pgs.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一种全景式的人类学、社会学、文学学、历史学的景观图,不但要形成全新的“文化”视野,而且要掌握上述诸多学科分析同一“影像文本”的理论与方法。
要求同学在认真学习课堂知识的前提之下,积极应运相应的理论与方法,分析日常生活当中无所不在的“文本”,达到活学活用,洋为中国,开拓创新的目的。为培养理论型人才打好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影视改编的挑战性、改编对象的选择(2学时)
重点内容:文学与影视剧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段的差异
第二章 影视改编的基本原则(2学时)
重点内容:相似性、整体性、典型化、影视化
第三章 忠实与改造——影视改编尺度的把握(4学时)
重点内容:当代性、独创性
第四章 影视改编的基本方式(4学时)
5、反映还是建构
第三章:文化权力与不平等(4学时)
重点内容:
1、关于文化、权力与不平等的理论阐释
2、不平等的合法性
3、文化与不平等的生产和再生产
4、反思影像文化的地位
第四章:文化地形学:地理、权力和表征(4学时)
重点内容:
1、文化地理学
2、地理的权力:本土性、语言和文化
3、影像文本:被表征的传统
4、影像文本:民族主义的工具
[3][美]爱德华·茂莱.电影化的想象.邵牧君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9.
执笔人:秦俊香
课程教学团队成员:秦俊香、吴秋雅
专业负责人:李胜利
系主任:李胜利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73031
英文名称:Visual Anthropology
授课对象:影视艺术学院全体本科生
开课学期:第七学期
学分/学时:2/32
5、来自东方学的启示
6、民族民间的也是全世界的:关于“全球地方感”
第五章:影像文本:时间与历史(4学时)
重点内容:
1、现代性与当下:影像文化的处境
2、历史与过去:影像文本作为叙事的历史
3、假设与未来:影像文本的未来叙事
4、
第六章:影像文本:作为一种政治文化(4学时)
重点内容:
1、影像文本:作为一种文化的政治
先修课程:艺术哲学(070002)
教学方式:讲授与读片、讨论相结合
考核方式:考查。平时成绩与结课论文相结合
课程简介:影视心理学是影视艺术与心理学相互交叉而产生的学科,本课程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切入,运用心理学、美学和社会学等理论,探讨以下六个问题:一、影视创作主体的心理研究;二、影视创作过程的心理研究;三、影视作品的心理研究;四、影视接受主体的心理研究;五、影视接受过程心理的研究;六、影视从创作到接受的心理研究。本课程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四、作业、实践环节
阅读相应文学作品;改编作品梗概;课堂分析讨论。
五、建议教材
张宗伟.中外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六、参考资料
[1]赵凤翔,房莉.名著的影视改编.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2]姚小鸥.古典名著的电视剧改编.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