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检测卷四(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单元检测四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单元检测四岳麓版选修1

单元检测(四)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克里木战争的失败逼迫沙皇政府展望未来并加快现代化的步伐。

”此后,俄国通过改革( )A.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B.建立了具有近代意义的君主立宪制C.解决了农民暴力反抗的问题D.促进了手工工场向机器生产的过渡答案 D解析“克里木战争的失败逼迫沙皇政府展望未来并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反映的是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解放农奴,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因而推动了工业化。

促进了手工工场向机器生产的过渡,故D项正确。

2.穆罕默德·阿里统治时期,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兴修水利,改善农业生产条件B.推广改良农具,鼓励农民广泛种植经济作物C.实行土地和赋税制度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开凿苏伊士运河,便利农产品出口答案 D3.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做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了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

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答案 C4.史学界认为,日本是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这里的“不成熟”主要是指明治维新前的日本( )A.资本主义尚不发达B.未产生资本主义因素C.封建统治仍很牢固D.已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答案 A解析作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所谓的条件不成熟应与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有关。

本题应该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角度进行分析,进而排除C、D。

明治维新前夕的日本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已经得到了一些发展,但尚不发达,故A正确,B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A。

5.甲午战争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是指( )A.列强侵略使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B.列强给中国带来了先进技术C.列强的贷款提供了资金D.列强的侵略打破了洋务企业的垄断地位答案 A解析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创办近代工业,给中国带来了先进技术,不是客观影响,排除B;清政府同列强的贷款主要用于甲午战争赔偿,洋务企业的垄断地位仅是相对于国内企业而言,排除C、D。

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检测卷四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检测卷四岳麓版选修1

模块综合检测卷四(时间:10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之所以说梭伦改革是雅典历史发展的必然,原因是( )A.贵族政治已成为雅典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的障碍B.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斗争渐趋激烈C.雅典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D.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并提出分享权力的要求解析:贵族政治上的专权和经济上的豪夺,使其成为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共同反对的目标,双方矛盾激化,雅典的贵族政治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这就是梭伦改革的历史必然性。

答案:A2.大化改新的措施中,把农民从氏族贵族的占有下解放出来的措施是( )A.公地公民制度B.班田收授法C.租庸调制D.改革统治机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公地公民制度把农民从氏族贵族的占有下解放出来,地位有所提高,故A正确。

答案:A3.有学者认为,王安石变法时,国家通过市场的力量调节供需和物价,而不是着重于国家的直接经营活动。

与之相应的变法措施是( )A.农田水利法B.免役法C.方田均税法D.市易法解析:关键信息是“国家通过市场的力量调节供需和物价”。

A项农田水利法是政府鼓励开垦荒地和修建水利工程。

B项免役法是民户向官府交钱,官府雇人充役。

C项方田均税法是重新丈量土地,计算税收。

市易法是朝廷在开封设置市易务,平价收购市场上滞销的货物,并允许商贩赊货,按规定收取利息。

因而选D项较合适。

答案:D4.美国Williamson牧师在评价王安石的某一措施时说:“不但把农民从沉重的乘人之危的高利贷负担中解放出来,而且他们能够在偶遇资金短缺时,不必中断农作。

”他评价的是( )A.青苗法B.均输法C.保马法D.募役法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从沉重的乘人之危的高利贷负担中解放出来”,其针对的是豪强之家在农民青黄不接的时候放高利贷给农民。

故他评价的是青苗法。

答案:A5.忽必烈改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措施是( )A.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关B.在地方推行行省制C.重视发展农业D.实行兵民分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忽必烈改制的理解。

高中历史选修1(岳麓版版)同步练习:模块综合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选修1(岳麓版版)同步练习:模块综合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本资源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网络分享,能够为广阔读者提供更好的效劳,为您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强的动力和保证 .内容由一线名师原创,立意新,图片精,是非常强的一手资料 .模块综合测试卷时间:90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剑桥古代史?对雅典有这样的描述: "(雅典公民)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穿波斯的拖鞋,睡爱尔兰的床……〞这说明() A.雅典物产丰富,人民富足B.雅典海外贸易非常兴旺C.雅典是当时地中海霸主D.雅典人充当了海盗角色【解析】通过题干中的信息可知,雅典公民可以享受世|界各地的特产,因此材料强调的是雅典海外贸易兴旺.【答案】 B2.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这说明梭伦采取的措施是()A.公布 "解负令〞B.限制谷物出口C.划分财产等级|D.设立 "四百人议事会〞【解析】通过材料中的信息 "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 "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可知梭伦采取的措施是公布 "解负令〞.【答案】 A3.梭伦改革并没有实现雅典公民的完全平等,主要是因为()A.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身的不平等B.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力C.不同等级|的公民承当的义务也不相同D.梭伦改革仅适应了奴隶主阶级|的需要【解析】此题实质上考查雅典公民不平等产生的根源.梭伦改革实行了财产等级|制度,公民占有的财产不同,也就无法实现真正的平等 .【答案】 A4.以下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促进了(政|治)制度转变的有()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②废除世卿世禄,按军功授爵③废分封,行县制④实行连坐法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政|治)制度〞.①属于经济措施,没有促进(政|治)制度的转变,排除;④是商鞅为加强对人民的管理和控制而实行的措施,没有涉及(政|治)制度的转变,排除.【答案】 C5.?汉书·食货志?记载秦 "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作者对商鞅变法的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对商鞅变法给予肯定B.认为贫富分化的根源在于商鞅变法C.正确地分析了商鞅变法的影响D.导致贫富分化的根源是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要根据材料来分析.从?汉书?作者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客观分析的角度出发.【答案】 B6.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 "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魏书·良使传序?) .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B.移风易俗C.推行均田制和新租调制D.迁都洛阳【解析】此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整顿纲纪,赏罚严明,改革旧制,官吏多遵纪守法,也就是说吏治有所好转,所以符合题意的是A项.【答案】 A7.战国时期,秦孝公去世,力主变法的商鞅被车裂而死,但新法并未被废除,故史书上说 "商鞅虽死,秦法未亡〞.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商君之法〞在当时已经深入人心B.新法适应了时代开展要求C.新法得到奴隶主贵族的支持D.变法措施得当,未给秦国带来消极影响【解析】 "商鞅虽死,秦法未亡〞反映了商鞅变法适应了时代开展要求;C、D两项的说法都不符合史实;A项不是根本原因.【答案】 B8.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在当今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也要注重借鉴历史经验.从孝文帝改革中我们得到的认识有()①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革,不断创新②改革注意策略,要有坚决的决心③改革要表达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④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一帆风顺A.①②③B.①②C.②③④D.③④【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综合辨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要注重结合改革措施的推行及改革结果.【答案】 A9.|王安石变法中直接增强国|家防御力量的措施是()A.募役法B.方田均税法C.保甲法D.将兵法【解析】保丁平日务农,农闲练兵,成为事实上的预备役,直接增强了国|家防御力量.【答案】 C10.|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是争论的焦点,而募役法又是焦点中的焦点. "募役法又是焦点中的焦点〞的主要原因是()A.损害了大商人的利益B.直接触犯了封建统治阶层的利益C.不利于社会的稳定D.不能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解析】此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属于中等题.募役法规定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应交纳一定财物由所在地政府雇人代役,官僚地主也不例外,破坏了他们的免役特权,直接触犯了封建统治阶层的利益,最|终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市易法损害了商人利益,A不能选;|王安石变法有利于政府增加财政收入,社会稳定,C、D错误.【答案】 B11. "九州之民,贫富不均,风俗不齐,版籍之高低缺乏据,今一旦变之,那么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那么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提出这一观点的最|有可能是()A.商鞅B.北魏孝文帝C.|王安石D.司马光【解析】本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抓住关键词 "募役〞可知是|王安石变法.【答案】 C12.马克思在谈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 "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材料中前后两个 "枷锁〞分别是指()A.赎罪券和?圣经?B.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C.封建统治和人文主义D.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解析】宗教改革是用一种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宗教来代替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天主教会,因此材料中的两个枷锁分别是指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A项不符合题意,C、D两项中都包含人文主义,是积极的思想,与题目中的 "枷锁〞不符.【答案】 B13.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的直接目的是()A.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B.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精神压制C.受到攀登圣梯的启示D.建立适应本阶级|需要的新教会【解析】结合马丁·路德进行反天主教会斗争的背景找出直接的原因.【答案】 A14.列宁说: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成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说明农奴制改革()A.为资本主义开展扫清了障碍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解析】此题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意义,意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列宁的话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的(政|治)和经济近代化,C说法正确;A、B分别从(政|治)和经济方面表述了俄国农奴制改革,意义不够全面;D从材料中无法看出.【答案】 C15.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主要作用是()①造成资本的集中②扩大了国内市场③提供了自由劳动力④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沙皇专制统治结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该题考查农奴制改革的作用.资产阶级|并未掌握政权,沙皇专制统治直到二月革命才结束.【答案】 A16.为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开展的需要,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政|治)改革.这一改革对俄国近代化所起的作用包括()①西方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②俄国人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③推动着俄国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④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开展步伐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俄国(政|治)改革对近代化开展的反作用.亚历山大二世(政|治)改革涉及许多领域,自然有利于西方思想传入俄国,推动俄国政体演变及资本主义开展.随着社会开展和与西方国|家差距加大,俄国人近代化变革的愿望也就日益强烈.【答案】 A17.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特点是()①目的为了富国强兵②重点开展军事工业③由最|高统治者推行④封建性质的改革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解题的关键是全面掌握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并依据具体史实和改革的过程进行分析.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属于封建性质的改革,目的为了富国强兵,稳固阿里在埃及的封建统治.【答案】 A18.促使日本进行 "明治维新〞的主观因素是()A.德川幕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武士因自身经济状况的日趋恶化,不满情绪增加C.接受中国被侵略的教训,力图挽救民族危亡D.外敌入侵,民族危机加剧【解析】A、B、D都是客观原因,只有C是主观原因.【答案】 C19.日本有学者指出在明治维新前 "武士中不管大小,一般都是穷困的,武士们在衣着讲究、酒食丰厚、居住华美之后,手中的财产就愈来愈少,尤其是身心因此衰弱,忠诚也日益减退……有些武士染上了商人习气,不知道廉耻为何物〞.该作者的目的是() A.客观地讲述历史B.揭露武士的奢侈腐化C.揭示幕府统治的危机,要求变革体制D.维护幕府统治【解析】材料中作者将武士的贫困归于奢侈腐化明显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表达了作者站在幕府一边,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幕府统治 .【答案】 D20.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做最|华美的礼服保存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B.引进西方文化以稳固统治C.外乡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解析】西服是西方服饰,和服是日本传统服饰. "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做最|华美的礼服保存下来〞说明日本外乡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答案】 C21.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A.改革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B.资产阶级|是改革的领导者C.改革废除了封建身份制度D.改革开展了资本主义工商业【解析】改革建立的应是天皇专制,A项不正确;B项应考虑到还有中下级|武士;C、D两项相比拟,符合题干 "主要依据〞之意的正确答案是D项.【答案】 D22.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局部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那么源于生产劳动.这些姓氏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A.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B.废除封建身分制度C.殖产兴业D. "文明开化〞【解析】明治维新前的幕府统治时期,姓氏代表了等级| ,普通百姓,特别是农民,不允许有自己的姓.明治政府废除身分制,普通百姓才开始有姓.因为时间仓促,匆忙中根据所处环境情况给自己起姓.【答案】 B23.19世纪末,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核心是()A.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C.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是 "进化之公理〞D.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解析】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更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在中国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对西方的学习由 "器物〞层面上升到 "制度〞层面.【答案】 B24.某论文将 "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 "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 "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A.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B.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确立D.民族危机下的改革【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考查的实际是俄国、日本、中国近代化改革的共同点.B 项和要求没关系;C项不符合史实;D项只符合日本和中国.【答案】 A25.以下关于维新变法运动的表达正确的有()①思想超前,不合国情②推进过程急躁冒进,树敌太多③策略为借助孔子和皇帝的权威④方案 "既符合古训,又适宜时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维新派在国|家危难、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开展的背景下引进西方(政|治)制度,思想先进,符合当时历史开展的潮流和当时中国的国情,①错误,排除含①的选项即可.【答案】 D26.康有为在诗中写道: "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有()①甲午海战②?马关条约?的签订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④百日维新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A27. "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普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为实现上述思想,百日维新中维新派采取的主要措施有()①允许官民上书言事②普遍设立中小学堂③设立京师大学堂④改革科举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材料主要表达了戊戌变法教育改革的相关信息,①为(政|治)措施,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含有①的选项.【答案】 B28.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 "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突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里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A.挽救民族危亡B.实现富国强兵C.引领思想启蒙D.建立民主(政|治)【解析】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进运动,有利于开展资本主义;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同时也是近代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结合材料关键信息 "头脑开始清醒〞,强调了戊戌变法引领思想启蒙的意义,故C项说法符合题干材料含义.A、B、D三项说法与题干材料不符 .【答案】 C29.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dang)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 "这里〞是指()A.小岗村农民实行 "大包干〞B.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解析】明确题干表述,特别注意"……改革开放……序幕〞"……初级|阶段的根本路线……开始形成〞等关键信息.【答案】 C30.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我国也进行着(政|治)体制改革,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A.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B.坚持依法(治|国)C.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答案】 C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0分)31.(10分)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乾元元年(758年) ,盐铁铸钱使第五琦初变盐法,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盐院.游民业盐者为亭户,免杂徭.盗鬻者论以法.及琦为诸州榷盐铁使,尽榷天下盐,斗加时价百钱而出之,为钱一百一十.- -?新唐书?材料二刘晏改革榷盐法,调整官营与私商、盐户的关系.在产盐乡 "因旧监置吏〞,收亭户之盐,转卖给商人经销.其余州县不设盐官,在较远州县设置 "常平盐〞, "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贵〞.刘晏改革是以官商分利代替官方专利,促进了盐业的开展,大大增加了盐税收入.刘晏始榷盐时,盐利年收入40万缗,其后,达600万缗,"天下之赋,盐利过半〞.-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五琦和刘晏所推行的榷盐法的不同之处.(5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刘晏改革榷盐法的意义.(5分)【解析】第(1)问考查比拟、分析和阐述的能力.难度属中等,学生问题主要出在不会用简单、准确的术语概括或概括不全.第(2)问涉及的内容都是教材、考纲中没有涉及的,但它并没有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比拟公平地考查了学生的实际历史水平,从能力考查的角度无可非议,但对依赖考试说明的学生来说会感到有些意外.这可能是对传统考试的一种创新和超越,代表了新课程的理念.【答案】(1)不同之处:第五琦:官营专卖,官府专利;强行加价.刘晏:官督民产商销,官商分利;设常平盐.(2)促进盐业开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利商,便民;有助于社会稳定.32.(10分)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材料二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那么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那么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4分)(2)材料二表达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6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加以总结即可;第(2)问应从 "废除旧制〞和 "采用新法〞两个角度答复.【答案】(1)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官吏任用重科名资历.(2)教育思想:注重实用.措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33.(10分)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开展,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他们所提出的维新主张有了明显的资产阶级|特征.这表达在……具有了比拟明确的国|家主权观念,反对外国侵略和维护民族独立,这是鸦片战争以来所有中国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张……为稍后而起的戊戌维新运动做了重要准备.- -?中国全史?材料二以下图为某同学学习了 "戊戌变法〞后,对根底知识进行的总结概括.(1)据材料一指出戊戌变法出现的原因.(3分)(2)从材料二中,你能得出哪些与戊戌变法有关的知识信息?(3分)(3)有人认为,戊戌新政公布的一切法令,除京师大学堂和中小学堂得以保存外其余全部被废除,是失败的;也有人认为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戊戌变法有特别的意义,为中国近代化奠定了根底,功不可没.你同意哪种观点?简要说明你的理由.(4分)【解析】第(1)问从经济、阶级|、民族危机和思想角度来考虑;第(2)问从材料中找出答案;第(3)问所找理由要符合史实.【答案】(1)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开展;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兴起与传播.(2) "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维新派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戊戌变法的直接目的是救亡图存;光绪帝公布 "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戊戌变法结果失败;戊戌变法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3)第|一种:没有实现救亡图存、开展资本主义的初衷.第二种:促进了资本主义开展;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传播;冲击了中国传统(政|治)体制.34.(10分)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开展的道路.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材料二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那么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得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材料三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 "政府之制造,已确实阻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物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 -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请答复:(1)依据材料二,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3分)(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二、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3)日本地震引发福岛核泄漏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了监管.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开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3分)【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料解读、概括总结能力.解答此题,读懂材料是关键.材料一讲述了日本兴办官营企业的原因;材料二指出了官营企业出现经营不善、亏损严重的弊端;材料三站在经济学家的角度批评了官营企业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开展.【答案】(1)方式:官营.原因:民间缺乏创办企业的意愿;发挥官营企业的示范效应.(2)变化:由官营转变为政府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开展.原因:官营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官营企业对民营企业开展的阻碍;民营企业迅速开展,竞争力强;经济学界对政府官营政策的不满.(3)认识:政府有必要对经济实行干预;政府干预的方式要因势而变.。

18学年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测评岳麓版选修1

18学年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测评岳麓版选修1

模块综合测评(时间:60分钟分值:90分)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典贵族通过元老院的形式,控制着政治和宗教生活。

公民大会虽然存在,但权力很小。

许多雅典农民因为不能偿还债务而沦为奴隶,他们以自身为抵押向贵族借债。

农民们一次次地要求取消债务,将土地归还穷人,雅典似乎走到了内战的边缘。

雅典贵族对危机做出了反应,公元前594年他们选择了梭伦这位具有改革思想的贵族做首席执政官。

——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材料二除却欠债千家乐,重获自由万民祥……挣脱枷锁出牢笼,海阔天空任翱翔。

——梭伦材料三我已将适当的权力给予民众,绝不会故意剥削或纵情泛滥,就是那些富有和高贵的人士,提出的忠告在于知耻和守分,执着盾牌我屹立在两派之间,双方的权利不可以相互侵犯。

——梭伦材料四雅典人之所以这时候邀请梭伦出来,是因为当时雅典正面临危机——贫富分化严重,富有者和贫穷者的分化正在激化……梭伦上台后,他所面对的情景要比想象中困难得多——穷人强烈要求平分富人的财产,梭伦当然不能支持穷人的这一极端要求,不过也必须让穷人得到实惠。

——白海军《光荣希腊》(1)根据材料一,概括梭伦改革前雅典社会问题的具体表现。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的目的。

(6分)(2)材料二的诗句反映了梭伦改革的哪一重要举措?这一举措直接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4分)(3)材料三体现了梭伦怎样的改革理念?根据材料四,归纳能够论证这一理念的重要举措。

(3分)(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的这一改革理念产生的积极影响。

(2分)【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中“贵族……控制着”“公民大会……权力很小”可知改革前社会问题的表现即贵族专政;由农民的社会地位和状况指出改革的目的。

第(2)问由材料二中“除却欠债”“重获自由”等可知是颁布“解负令”,其历史作用依据所学知识回答。

第(3)问根据材料三梭伦不偏不倚、处于二者之间可知其理念是中庸。

举措由材料四最后一句话可得出答案。

2021-2022年高中历史单元综合测评4岳麓版选修

2021-2022年高中历史单元综合测评4岳麓版选修

2021-2022年高中历史单元综合测评4岳麓版选修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人们认为,“贫困是没有代表权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假如工人有选举权,就会有一个比现在的议会更愿促进工人利益的立法机构……就会采取一些措施来保证更平等地分配他们创造的财富”,因此,“普选权的问题是饭碗的问题,是每日三餐粗茶淡饭的问题”。

材料二为人民歌唱——为工人歌唱;他们在长期囚禁中呻吟;放债者对人民怒目——国王和贵族,还有骄横贪婪的教士们。

……他们满以为——我们会垂着手挨饿,看他们狼吞虎咽?他们会明白——转错了念头,原来这里还有男子汉!我们不好争——我们爱生活,但是只爱自由的生活;我们决不给恶棍当奴才,不管付出的代价是什么!(1)根据材料一分析宪章派是如何理解普选权与改善经济状况之间的关系的。

(8分)(2)材料二是宪章运动中在工人中广为流传的《人民之歌》,为了“不当奴才”,19世纪40年代前后,英国工人为争取民主权利采取了什么举措?结果如何?(7分) 【解析】第(1)问,注意在阅读理解材料一的基础上获取有效信息并联系相关史实组织答案。

第(2)问,结合宪章运动的时间、内容思考问题。

【答案】(1)宪章派认为造成工人阶级生活贫困的根源在于工人阶级没有政治权利,没有政治地位。

因而,要改善贫困的经济状况就必须获得政治权利。

(2)三次请愿运动。

结果虽然失败,但是工人的民主权利却不断发展,逐步实现了请愿的内容。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当时的总人口为1 900万,在第二次请愿书上签名的就达330多万人。

宪章派赢得了全国一半成年男子的支持。

请愿书铺开有6英里长,蔚为壮观。

这次请愿书还提出了社会经济要求,用工人们的话说,是“刀子和叉子”的问题,即饭碗问题。

材料二英国政府惮于工人运动的力量,为缓和社会矛盾,陆续实行了一些让步政策。

议会在1842年通过了禁止女工和童工在矿井劳动的法令,1847年通过10小时工作日法令。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一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一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

单元检测(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梭伦在当选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注视,悲伤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

”梭伦说雅典“陷于绝境”主要是指( )A.奴隶的抗拒斗争B.奴隶主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C.平民与奴隶的冲突斗争D.贵族与平民的冲突斗争答案 D解析本题为材料选择题,通过这首诗写于梭伦当选执政官之前,可知该题是考查梭伦改革的背景,雅典“陷于绝境”主要是指贵族与平民的冲突斗争尖锐。

2.之所以说梭伦改革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缘由有( )①“解负令”的颁布②财产等级制度的确立③“四百人议事会”的创立④复原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地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实力。

梭伦改革通过“解负令”的颁布,使平民避开沦为奴隶;财产等级制度打击了贵族势力;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大会的设立,都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这些都为城邦民主政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伯里克利时代,有人曾骄傲地说:“假如你未见过雅典,你是个笨蛋;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头骆驼。

”他这样说是因为当时的雅典( )A.经济富庶B.对外斗争大获全胜C.疆域宽阔D.民主政治达到高峰答案 D解析材料反映了人们对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度确定和憧憬,雅典在伯里克利时期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4.大化改新是仿照隋唐政治制度实行的,但也有区分。

下列措施与唐制有显著区分的是( )A.班田收授法B.租庸调制C.神祇官设置D.律令制度答案 C解析B、D是日本学习的唐制;A是效仿唐朝的租庸调制,与唐朝有显著不同的是C“神祇官设置”。

5.大化改新后,日本社会发生的改变有( )①建立起中心集权的国家体制②天皇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③氏族豪族的世袭特权渐渐减弱④实现了各阶层的同等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 C解析大化改新使日本建立起中心集权的国家体制,但并未实现各阶层的同等。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是()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B. 许多运动的推动C. 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推动D. 民族危机的加深【答案】D【解析】注意限定信息“直接原因” 结合所学可知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是当时中国民族危机严重故D项正确A项是经济因素不符合题意应排除B项是客观因素应排除C项思想因素应排除2.李喜所在《梁启超对戊戌变法的反思》中指出从维新派本身寻求失败的原因是从枝节上来找自然进入了误区从中国社会本身去考察才可能合理地去解释变法为什么失败作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在于()A. 变法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群众B. 变法措施过于全面进程过于激进C. 有利于改革成功的社会环境尚未形成D. 袁世凯告密直接导致戊戌政变发生【答案】C【解析】“从维新派本身寻求失败的原因是从枝节上来找自然进入了误区从中国社会本身去考察才可能合理地去解释变法为什么失败”表明作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在于有利于改革成功的社会环境尚未形成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3.有关三次开罗起义的表述错误的是()A. 首次开罗起义遭到法国殖民者的镇压B. 开罗第二次起义加速了法军的失败最终取得了胜利C. 首次开罗起义掀起了埃及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序幕D. 开罗第三次起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穆罕默德•阿里站到了起义者一边【答案】B【解析】第二次起义持续了一个多月虽使法军陷入两面作战的困境加速了法军的失败但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故B错误符合题意ACD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4.明治维新前夕倒幕派就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反对幕府将军的统治明治维新开始以后“政权建设是明治政府一切举措的重中之重维新势力打着‘尊皇’的旗号把远离权力中心几个世纪之久的天皇重新抬出来”日本维新势力这样做的目的是()A. 结束封建割据建立近代国家B. 实现君主立宪制的政治目标C. 重建以天皇为首的专制统治D. 借助中央王权推动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日本明治维新的根本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把“天皇重新抬出来”是为了结束封建专制的幕府统治故A项正确BD两项表述材料信息都不能反映均排除日本明治维新建立的是以天皇为首的君主立宪制故C项错误故选A5.推动日本实现脱亚入欧追赶先进国家的重大举措是A. 圈地运动B. 完成统一C. 明治维新D. 洋务运动【答案】C【解析】6.1901年清政府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以近代化的视角认识该事件以下正确的是()A. 外交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提升B. 体现了外交体制的近代化C. 便于列强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D. 表明清政府放弃闭关政策【答案】B【解析】A项是从社会生活的角度来分析故排除从近代化的视角来看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是与世界外交接轨体现了外交近代化的特征故B正确C项是从政治角度来分析不是从近代化角度分析故C错误清政府早在鸦片战争以后就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故D错误故选B7.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增长速度简表这一时期日本经济的发展()A. 主要得益于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B. 使日本成为世界有影响力的政治大国C. 直接促成了中国与日本邦交的恢复D. 为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奠定了基础【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日本战后经济迅速发展这为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奠定了基础故D 正确日本经济发展主要得益于战后的改革故A排除当时日本尚未成为世界有影响力的政治大国故B排除中日建交于20世纪70年代故C排除故选D8.下列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表述最准确的是()A. 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B. 是对农民的一次厚颜无耻的掠夺C. 动摇了封建生产关系D. 是由封建地主阶级主持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由封建地主阶级主持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故D项正确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是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故A项错误是对农民的一次厚颜无耻的掠夺是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实质故B项错误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生产关系不是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性质故C项错误故选D9.1898 年 8 月光绪皇帝曾在谕旨中指出“近来朝廷整顿庶务迭经谕令各将军、督抚切实筹办……乃各省积习相沿因循玩懈虽经严旨敦迫犹意存观望”光绪皇帝指出的这种现象()A. 导致汉族地主阶级开始兴起B. 强化了国人的救亡图存意识C. 反映了低层群众对清廷不满D. 是政治改良失败的重要原因【答案】D【解析】通过材料叙述可以看出戊戌变法时期各地官员并不积极配合这也是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故D正确汉族地主阶级开始兴起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排除AB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10.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局的不断恶化促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由对社会客体的思考转到对社会主体的探讨即“欲其国之安富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这是当时中国()A. 民族危机出现后的反思B. 器物变革失败后的反思C. 马克思主义传入的反思D. 制度变革失败后的反思【答案】D【解析】由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可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便是没有广泛发动群众得不到人民的支持所以“新民之道不可不讲”故选D11.有学者指出“戊戌政变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新学家们带来的最深远的“解放作用”是()A. 唤醒民众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B. 传播西方政治学说的启蒙意义C. 指导维新变法的实践经验D. 启示知识分子继承改良道路【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维新派宣传的资产阶级思想引起了思想文化界的极大反响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更多有识之士开始思索救国救民之路维新派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观念具有启蒙意义其主张君主立宪提高了民众的参政热情故答案为B项A项唤醒民众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从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潮已经开始排除C项该项属于“实践” 不属于“解放作用” 排除D项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在当时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要想救国必须另寻他路而且接下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不是“继承改良道路” 排除故选B1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晚清官员出洋学习发端但常被诬为卖国甲午战后清政府开始主动派出 20世纪初清政府颁布了奖励职官游学游历发起四次集中派遣行动这一历程()A. 反映了清政府天朝上国观念的逐步动摇B. 表明了清政府逐步沦为“洋人的朝廷”C. 为清末新政的成功创造了有利环境D. 标志着清政府“中体西用”思想的松动【答案】A【解析】由“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晚清官员出洋学习发端但常被诬为卖国”到“20世纪初清政府颁布了奖励职官游学游历发起四次集中派遣行动” 反映出清政府对外国的态度由排斥到学习说明天朝上国观念的逐步动摇 A正确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清末新政以失败告终 C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体西用”思想松动排除D故选A13.导致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多种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A. 倒幕力量得到天皇的支持B. 废藩置县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C. 倒幕派推翻幕府统治掌握政权大力推行改革D. 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答案】C【解析】面对日本当时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挽救日本的民族危亡改变落后的状况实现民族振兴就必须用武力推翻腐朽的幕府统治进行社会改革倒幕派推翻幕府统治以后掌握了政权明治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改革故C 正确倒幕力量得到天皇的支持有利于推翻幕府统治但不是主导因素天皇的支持更多的是属于精神动力故A排除BD项是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不是导致改革成功的主导因素故BD排除故选C14.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土地制度产生的主要作用是()A. 废除了包税人的土地所有权B. 打击了宗教长老势力C. 巩固了阿里政权的统治基础D. 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答案】C【解析】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土地制度产生的主要作用是巩固了阿里政权的统治基础故C正确ABD均不是主要作用排除15.观察如图“奇兵队”袭击的最有可能是()A. 西方侵略者B. 幕府的军队C. 倒幕派D. 尊攘派【答案】A【解析】“奇兵队”是由尊攘派的领袖高杉晋作组织的他们的主要目标是抗击西方侵略故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二、论述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6.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爱国主义应该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爱国主义的外延和内涵都不相同历史上的爱国主义与近代的爱国主义有很大的区别……历史发展到近代爱国主义的外延和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义和团时期的广大民众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欺侮面前表现了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表现出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无比痛恨不能说不是一种爱国主义……但是义和团民众的泣血行动最终没有达到爱国的目的反而导致中国近代历史上更大的灾难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的爱国初衷却转化成误国结果——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请以近代中国人民的爱国斗争史实为主论证说明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内涵(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答案】示例爱国主义的内涵可以表现为近代爱国主义是和中华民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近代爱国主义还要与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首先爱国主义是和中华民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当中华民族遇到亡国灭种的危机时能够挺身而出坚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是一种爱国行为关天培、邓世昌及抗战时期抵御外侮、为国捐躯的将士就是爱国英雄其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只有实现现代化才能从根本上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而义和团运动却盲目排外仇视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守护已经陈腐的旧观念、旧制度其“爱国初衷却转化成误国结果” 所以近代爱国主义还要与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综上只有将反抗侵路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与学习西方工业文明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或反抗西方侵略和学习西方先进事物的统一)才是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内涵任意割裂两者都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爱国主义【解析】本题为开放型试题对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观点来之后进行论证即可注意史料结合言之有理例如近代爱国主义是和中华民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近代爱国主义还要与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等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7.(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冲击17.(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的背景【答案】(1)冲击《马关条约》丧权辱国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危机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为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不得不进行改革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各阶层民众以不同的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解析】(1)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冲击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观今日之世变盖自秦以来未有若斯之亟也”“上万言书力陈变法之不可缓”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当时的社会状况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危机、洋务运动破产、清政府不得不进行改革、中国人民开展救亡图存斗争等方面来回答【答案】(2)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朝统治者加紧剥削人民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清朝统治危机加剧民族资本主义面临内外夹击的窘境资产阶级政治诉求急剧上升维新思想迅速传播解救民族危机、变革社会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成为时代潮流【解析】(2)戊戌变法的背景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康有为以布衣伏阙上书”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朝统治危机加剧、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维新思想迅速传播等方面来回答18.(1)据以上材料概括针对戊戌变法的失败四则材料分别作出了怎样的原因分析?18.(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材料中认识分歧的因素有哪些?【答案】(1)顽固势力的抵制帝后党争光绪帝没有实权没有发动人民群众不具备改革所必需的社会环境.【解析】(1)本小问依据材料一“书达于都察院都察院不代奏达于总理衙门总理衙门不代奏”、“彼盈廷数千醉生梦死之人几皆欲得康之肉而食之”可以得出顽固势力的抵制依据材料二“帝后两党政权之争由来已久戊戌维新特西后有意纵容之以作废立之口实耳”可以得出帝后党争光绪帝没有实权依据材料三“维新运动只是少数人的运动.他们不仅不接近广大的劳动群众而且与广大劳动群众对立”可以得出没有发动人民群众依据材料四“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使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可以得出不具备改革所必需的社会环境.【答案】(2)史料占有的差别视角和立场时代和政治的影响等.【解析】(2)本小问的因素结合所学可知史料占有的差别视角和立场时代和政治的影响等.1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推动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因素19.(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关于1861年改革的观点并据材料二论证此观点19.(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治政府地税改革的影响19.(4)综合上述两国农业政策的材料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主要因素政治上农奴不断起义经济上工业举步维艰思想上废除农奴制思潮的涌动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解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概括【答案】(2)观点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论证促进农业现代化为工业发展提供自由劳动力农产品商品化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解析】(2)根据材料二“农奴解放使得俄国向资本主义经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可知观点是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小问的论证可从农业现代化、工业的自由劳动力、农业商品化和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等角度分析【答案】(3)影响政府财政增加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金、原料、市场、劳动力农民负担重农民贫困国内市场狭小刺激日本对外侵略【解析】(3)根据材料“地税的税率应为土地价格的3% 不因年景的丰歉有所增减地税一律用现金缴纳”“政府规定的价格很高”“农村佃农数量大量增加而新兴的地主则将负担转嫁到广大佃农身上佃农每年劳动果实接近70%被政府和地主夺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财政增加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金、原料、市场、劳动力农民负担重农民贫困国内市场狭小刺激日本对外侵略【答案】(4)认识政策的调整要符合国情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关注民生【解析】(4)根据上述两国农业政策可知政策的调整要符合国情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关注民生。

高中历史 历史综合测试试卷(选修一) 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 历史综合测试试卷(选修一) 岳麓版必修1

历史综合测试试卷(岳麓版选修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改革是人类历史上发展的一曲不朽旋律。

下列关于改革的说法和认识正确的是:①改革就是要彻底的革除旧的、传统的一切东西②改革所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③改革是统治者希望通过和平的、没有暴力的方式来完善社会制度并巩固自己的统治④改革中也充满了复杂性、多样性与艰巨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2、最早的比例代表制选举法是从哪一机构的产生开始的:A、战神山议事会B、四百人议事会C、五百人议事会D、公民大会3、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截然相反的是:①农业政策②工商业政策③政治主张④历史作用A、①②③B、②③C、③④D、②④4、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下列图片不能..体现其影响的是:5、与现在中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责相似的古代雅典的民主机构是:A、四百人会议B、陪审法庭C、十将军委员会D、公民大会6、2006年延续了2000多年的农业税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农业税最早始于: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7、李悝变法提出“选贤任能”,这一措施:A、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B、彻底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C、确立了新兴地主的统治D、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制度8、商鞅变法中,最重要的变法法令是:A、实行连坐法B、重农抑商C、实行县制D、确立土地私有9、商鞅变法中有利于发展封建小农经济的措施是:A、相地而衰征B、奖励军功C、废除分封制D、奖励耕织10、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是:A、普遍推行县制B、实行连坐法C、按军功受爵D、奖励耕战11、商鞅死后,“秦夫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

这反映了商鞅变法A、提倡仁义B、非常彻底C、法令严酷D、深入人心12、下列对孝文帝改革中三长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打击了贪官污吏B、使地方政权真正掌握在国家手中C、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D、三长直属于中央13、下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与民族融合无关的是:A、“诏断北语,一从正音”B、制定官员的俸禄制C、颁布均田令D、迁都洛阳14、“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买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

2020秋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课时演练:单元过关检测卷四含解析

2020秋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课时演练:单元过关检测卷四含解析

单元过关检测卷四(时间:10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在对克里木战争前夕俄国时局的预测中说:“……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

”你认为走向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发展缓慢B.俄国农奴制的落后C.新思潮的冲击D.战争对俄国来说是非正义的解析:克里木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俄国的落后,造成俄国落后的原因是农奴制的存在,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国力衰弱。

答案:B2.《剑桥欧洲经济史》第六卷中说:“1861年2月19日,在许多历史著作中,(将)这一天定为俄国经济史上的两个时期的分界线。

”1861年2月19日成为俄国经济的“分界线”是因为()①废除了落后的封建农奴制②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国家的危机③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④加快了俄国近代化进程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改革,主要内容是废除农奴制,地主再也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也加快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俄国在19世纪中期并没有沦为殖民地的危机,因此选C。

答案:C3.近代化包括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的市场化、工业化,社会生活的文明化、西方化,思想文化的科学化、民主化。

世界各国在走向近代化过程中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俄国走上近代化的途径是()A.单一改革B.战争统一C.社会革命D.民族独立解析:俄国通过农奴制改革走上近代化道路,没有经历王朝战争(德国)、独立战争(美国)和社会革命(英国);故A符合题意。

答案:A4.《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一文中提到:“由于阿里……认为拥有和西方一样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就可以与欧洲并驾齐驱……他不懂……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据此,你认为,阿里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马木鲁克势力的破坏和反扑B.未从根本上触动原有的封建生产关系C.穷兵黩武、对外扩张D.欧洲列强的干涉解析:阿里没有进行全面的结构性变革,没有触动封建的产生关系,决定了改革的失败。

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检测练习含解析岳麓版选修

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检测练习含解析岳麓版选修

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检测练习含解析岳麓版选修本文主要介绍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检测练习含解析岳麓版选修这一重要的学习资料。

该资料作为高中历史课程的重要辅助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全面复习历史知识点,提高历史学科成绩,进一步提高高中历史教育的质量。

一、什么是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检测练习含解析岳麓版选修?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检测练习含解析岳麓版选修是一本由湖南岳麓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历史辅导教材。

该资料结合历史课程教学大纲,精选历史重点知识点,囊括各种历史考试题型,并附有详细的解析和答案。

通过该资料的系统学习和练习,学生可以全面、深入地掌握历史知识点,从而提高历史学科成绩。

二、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检测练习含解析岳麓版选修的主要特点1. 知识点全面:该资料根据历史教学大纲,精选了各种重点知识点,包括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等方面的内容。

2. 练习题型丰富:该资料包括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等不同类型的历史考试题型,满足了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

3. 解析详尽:该资料附有详细的解析和答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知识点,并善于发现和纠正自己的错误。

4. 学习方法灵活:该资料的学习方法可以灵活变化,既可以根据历史课程教学大纲系统复习,也可以根据历史考试题型进行练习。

三、如何使用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检测练习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熟悉历史教学大纲:在使用该资料前,需要先对历史教学大纲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明确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

2.根据不同需求进行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如系统复习、针对性练习、错题重做等。

3.注意学习方法:在使用该资料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学习方法,多做笔记、多加思考、及时总结,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4.及时查阅解析:在做题时,需要及时查阅资料中的解析和答案,了解正确答案和解题方法,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错误。

四、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检测练习含解析岳麓版选修的作用1. 提高历史学科成绩:通过学习该资料,全面复习历史知识点,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历史学科成绩。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4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1.有人说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这里的“要义”是指()A. 全面学习西方全盘西化B. 政府的重视和参与C. 推翻旧的幕府统治建立新的天皇政权D. 封建统治腐朽【答案】C【解析】A.明显错误戊戌变法并没有做到全盘西化故排除B.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中中日政府都在积极参与故排除C.幕府的统治严重阻碍了日本的发展所以日本推翻了旧的幕府统治而当时中国的封建势力的腐败统治但是中国却未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这才是中日“要义”的差别故正确D.“要义”指的是关键所在当时中日都存在腐败现象只不过日本解决了而中国未解决故排除2.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化的起点它从一个处于亚洲文明边缘的小国实现了“脱亚入欧”的历史转折这里的“脱亚入欧”是指()A. 从亚洲边缘小国跻身于世界强国B. 从东方国家演变为西方国家C. 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D. 从亚洲脱离并加入欧洲同盟【答案】C【解析】材料中“脱亚入欧”并不是指地缘上的变化而是指日本效仿欧洲实现社会的根本转型即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模式作为自己改革的目标 C项正确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3.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发生的新变化主要有()①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②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③由半殖民地状态走向了殖民扩张的道路④封建等级制被形式上的平等所取代A. ①②③B. ①②③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答案】B【解析】明治维新前日本是一个封建国家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故①正确明治维新期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标志着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故②正确明治维新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 同时废除了不平等条约结束了半殖民地状态也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故③④正确4.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有①赋役沉重②战事不断兵役频繁③西方列强帮助奥斯曼帝国打击埃及④封建统治本身的弊端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答案】A【解析】5.蛮学时期兰学时期洋学时期” 其中“洋学时期”是指A. 早期传入日本的中华儒家文化B. 美国叩关后英、美、法为主的西方文化C. 17世纪葡萄牙、西班牙的天主教文化D. 18世纪荷兰文化为主的西方文化【答案】B【解析】“洋学时期”是指日本向西洋学习期间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应该是日本明治维新期间所以B符合题意“中华儒家文化“不属于“洋学” 排除A 17世纪时日本并没有向西方学习排除C “18世纪荷兰文化为主的西方文化”是兰学排除D.6.如表是不同人物对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反应由此可推知俄国A. 农民无条件地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B. 农奴完全摆脱了封建地主的控制C. 农奴制改革使农奴获得真正的自由D. 农奴制改革具有一定的不彻底性【答案】D【解析】考查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根据题干“不想替地主干活”“农民根本不听吩附”“宣言在农奴们中间引起的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 说明宣言颁布后农民仍然受到地主和村社的管理并未真正摆脱地主的束缚和获得自由意味着农奴制改革具有一定的不彻底性故选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令规定土地仍然归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故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奴并没有完全摆脱封建地主的控制故排除B项农奴制改革后农民虽然不再受个别地主的支配但仍然受到由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故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7.康梁维新派提出向西方学习推动“百日维新” 但真正得以实施的措施是A. 按西法编练新军B. 设制度局为新政立法C. 进行地方官制的改革D. 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答案】A【解析】8.有人认为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向现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人则认为这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也有人在肯定农奴制改革促进俄国现代化的同时又指出改革使农民背负了沉重的债务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是对农民的严重不公这些认识说明A. 从不同评价中可以发现真相B. 历史事实随史料变化而变化C. 研究者叙述历史的主观性D. 历史评价缺乏一定的标准【答案】C【解析】材料列举的三种不同认识分别选择了从积极性、局限性和辩证等不同的角度去评价俄国农奴制改革对同一事物的评价因研究者的角度不同而不同说明研究者叙述历史具有主观性 C项正确从不同评价中可能发现真相不符合唯物史观 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历史事实随史料变化而变化 B项错误历史评价缺乏一定的标准说法错误 D项不符合题意9.有人说日本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尚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这里“外部因素”主要是指()A. 中下级武士破产B. 西南大名的强大C. 倒幕运动的胜利D. 民族危机加剧【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危机加剧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关键因素也是重要外部因素故D正确ABC均是内部因素排除10.德川幕府(1603~1867年)治者多次颁布禁令禁止日本船出海贸易偷渡者处以死刑取缔天主教会传教士对潜入日本者应予以告发和逮捕以防天主教在日本的蔓延这说明德川幕府()A. 禁止一切海外贸易B. 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C. 竭力推崇儒家学说D. 维护领主土地所有制【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德川幕府严格管理对外交往这说明德川幕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以维护统治故B项正确A项中的“禁止”说法绝对化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对外交往没有涉及儒家思想也没有涉及土地所有制故CD两项错误故选B11.康有为在宣传维新思想时将西方的进化论思想自由、民主、平等等价值理念都融入到他所构建的今文经体系中这说明康有为的思想()A. 将西方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B. 没有突破“中体西用”的原则C. 更利于国人接受民主共和观念D. 证明了“西学中源”的科学性【答案】A【解析】材料中提到西方进化论、自由、民主、平等等理念与儒家今文经相结合恰好反映出康有为思想中将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的特征故A项正确“中体西用"思想主张以中国制度文化为主只学习西方的技术康有为则倡导学习西方的政治在中国实施政治改革排除B项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政治反对民主共和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康有为思想的特征没有涉及西学起源中国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A12.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是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A. 挽救民族危亡B. 实现富国强兵C. 引领思想启蒙D. 建立民主政治【答案】C【解析】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同时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结合材料所述材料强调了戊戌变法引领思想启蒙的意义故选C13.以下是1950—1971年美国、西欧四国(西德、英、法、意)、日本国际贸易增长表(单位亿美元)判断①②③代表的国家分别是A. 美国、西欧四国、日本B. 西欧四国、美国、日本C. 日本、美国、西欧四国D. 美国、日本、西欧四国【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牵头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因此1950年左右美国的国际贸易增长最快主要是出口额增长较快②是美国日本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资本主义经济强国但是国际贸易额显然要小于欧洲四国因此③是日本①是西欧四国结合上述分析可知B正确ACD排除故选B14.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主要是因为他们()A. 不敢触动封建制度B. 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C. 认为中国“民智未开” 难以实行立宪制度D. 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答案】D【解析】百日维新期间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主要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体现出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但变法部分触动了封建制度故选D二、论述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5.1918年8月陈独秀在《新青年》第五卷上发表《偶像破坏论》驳斥了中国传统的君王崇拜和圣人崇拜要求青年应该有正确的偶像观念他提出了正确的偶像崇拜观念“吾人信仰当以真实的合理的为标准” 切忌盲目迷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近代偶像崇拜的变迁根据材料谈谈你对近代偶像崇拜变迁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答案】理解现实主义的偶像崇拜鸦片战争过后中国的“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传统的儒家经典未能让国人赢得抵抗外来侵略的胜利于是人们开始探索新的思想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魏源的《海国图志》对于解放当时人们的思想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受到推崇洋务运动时期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甲午中日战争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于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借助儒学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面对“尊孔复古”的逆流陈独秀等人掀起新文化运动冲击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因此可以看出近代中国的偶像崇拜是以现实主义为基础的【解析】解答本题需要结合不同派别的活动及其对中国社会进步的意义进行论述近代偶像崇拜结合地主阶级开明分子的著作从开眼看世界理性理智地看待中国的角度论述结合洋务派的活动从其勇于进行近代化实践的角度论述结合康梁的著作从其猛烈批判封建伦理纲常和君主专制的角度论述结合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激进知识分子从制度和思想断然与封建政治、思想决裂的角度论述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6.(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当时俄、日各自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16.(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国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的主要表现并谈谈你对日本进行的“比俄罗斯更为彻底的改革计划”的认识【答案】(1)俄国农奴制度阻碍经济发展农奴起义威胁沙皇统治克里木战争俄国失败日本资本主义兴起引发幕府统治危机美国打开日本国门面临民族危机【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俄国面临的问题从题干给出的时间入手分析当时俄国的内部问题主要是农奴制的问题外部是克里木战争战败日本面临的内部问题是幕府统治危机外部出现民族危机【答案】(2)表现经济工业化、军事近代化认识俄保留了封建专制政权继续维护封建统治相比俄国的改革日本虽然保留了封建残余与军国主义传统存在不彻底性但日本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解析】(2)有关于两国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的问题其本质上是要求回答俄日两国是如何效法西方进行挽救自身的统治危机并走向近代化的这个需要从政治、经济等方面来分别分析回答有关于日本进行的“比在俄罗斯社会中更为彻底的改革计划”的认识的问题需要从两国学习西方的内容、特点及效果上来分析解决17.(1)概括材料一中对“解放宣言”的两种不同态度并分析其原因有人对材料一中“在俄罗斯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件能和它媲美”的观点提出质疑请阐述其理由17.(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材料一有何关联?【答案】态度一喜悦(欢迎).原因农奴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态度二愤怒(反对).原因农奴对原来的主人仍要承担两年的义务理由解放宣言保留了农奴主的某些特权是对农奴的一场“合法”掠夺具有极大的欺骗性【解析】本小问的态度和原因依据材料“我无法表达自己的喜悦”“很少有文件能和它媲美”可知态度一是喜悦(欢迎)结合说知识可知原因是农奴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依据材料“让这个文件见鬼去吧!两年?我绝不干”可知态度二是愤怒(反对)结合所可知原因是农奴对原来的主人仍要承担两年的义务第二小问根据所知识解答即可根据所可改革的知俄国1861年保留了农奴主的某些特权是对农奴的一场“合法”掠夺具有极大的落后性【答案】现象俄国工业产量不断增长(工业发展)关联俄国1861年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和资金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获取和解读表格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的现象依据材料二的统计数据表的数据可知俄国工业产量不断增长(工业发展).第二小问的关联结合俄国1861年改革的影响解答俄国1861年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和资金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8.(1)材料一体现了王安石变法的哪一项措施?实施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18.(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历山大二世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18.(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18.(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教育与改革的认识【答案】措施整顿太学目的为变法培养人才、制造舆论【解析】第一小问措施依据材料一中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来归纳即可从材料一中“王安石创立太学三舍法将太学分为外、内、上三等”的信息再联系王安石变法在教育方面的措施可以得出整顿太学第二小问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联系王安石变法在教育方面措施的目的来思考可得出其目的为变法培养人才、制造舆论【答案】内容扩大大学的自主权鼓励社会与私人办学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解析】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的信息来概括即可从“取消了教育部督学对大学的种种干预恢复了1835年被尼古拉一世取消的大学自治”可得出扩大大学的自主权从“其中规定允许社会团体和私人创办小学”可归纳出鼓励社会与私人办学从“重点学习数学与自然科学”可得出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答案】指导思想既要培养学生具有日本的忠君爱国思想又要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魂洋才)【解析】指导思想依据材料三联系日本文明开化的相关知识从“特广求知识于世界之卓见一时取西洋之长”“应基于祖宗训典专一阐明仁义忠孝道德之学主述孔子”的信息可归纳出既要培养学生具有日本的忠君爱国思想又要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答案】改革推动教育教育服务改革【解析】谈谈你对教育与改革的认识可以从教育与改革的关系谈如改革推动教育教育服务改革。

岳麓新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试题

岳麓新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试题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试题模块检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说:这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

这种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世袭制解析:B 宗法制是一种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故B项正确。

2. “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

”材料认为秦朝集议制度()A.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B. 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c.有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D.强化君主个人独裁解析:A 从“君臣集议……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可知秦朝集议制度不是君主独裁,而是有利于皇帝决策时吸取他人意见,故A项正确。

3. 比较下列甲、乙两图,由甲图到乙图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中央官吏日益增多B.以分权实现集权c.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权力分到兵部解析:B 甲图反映的是秦汉的三公九卿制,乙图反映的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三公九卿制下,丞相权力很大,威胁皇权;而三省六部制下三省长官均为丞相,三省之间相互制约,相权一分为三,从而保障了皇权的独尊,故B项正确。

4. 《儒林外史》中有一则故事,讲到屡试不中的穷书生范进,得知中举后,竟高兴得发了疯。

这反映出作者认为科举制()A. 扼杀人才和压抑人性B. 选拔人才注重德才兼备c.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D.考试程序繁杂试题艰涩解析:A 材料“得知中举后,竟高兴得发了疯”,表明科举制使士人的心理发生扭曲,人性得不到应有的伸张,故A项正确。

5. 中英《南京条约》第^一款规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中国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

两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

”这说明()A. 英国开始干涉中国的内政B. 中国的行政主权遭到破坏c.清政府失去了外交自主权D.清朝天朝上国观念被打破解析:D 材料规定突出的是中英来往时人员的平等,打破了清朝的朝贡体系和天朝上国观念,故D项正确。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日本的中下级武士中的有志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探寻救亡图存之路日本武士对此做出的反应不包括()A. 激发斗志维护民族独立B. 改革幕府实现富国强兵C. 对外开放学习西洋之法D. 推翻天皇建立民主政权【答案】D【解析】A.“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指的是黑船来航佩里叩关是美国打开日本的国门实行侵略所以激发了日本的斗志维护民族独立符合史实故排除B.佩里叩关之后日本掀起推翻幕府统治富国强兵的明治维新符合史实故排除C.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打开国门加强对西方的学习革除弊政符合史实故排除D.佩里叩关之后幕府的腐败统治激发了武士推翻幕府的决心而不是推翻天皇不符合史实故正确2.日本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的重心是A. 派遣留学生B. 翻译西方著作C. 改革教育D. 社会生活习俗“西化”【答案】C【解析】3.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不同点是()A. 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改革B. 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C.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势力D. 逐步摆脱了严重的民族危机【答案】D【解析】俄国1861年改革是在社会矛盾重重农民暴动的“内忧”背景下进行的虽然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但是这次战争只是一场争夺克里米亚控制权的战争失败并未导致俄国割地赔款或者签订不平等条约 D俄国不具备而日本具备因为日本是在面临列强打开国门的背景下进行改革的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严重的民族危机故D正确两国的改革都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是本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都有保留大量封建残余的局限性都是从统治者开始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ABC都是共性排除4.维新变法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有()①王韬②严复③薛福成④郑观应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D【解析】5.“政治体制的改革便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然而最高统治者对于死亡异常敏感在大独裁者、长期垂帘听政的慈禧看来政改如同玩火其结局只能加速以个人为中心的权势集团的崩溃于是及时地把光绪帝及其政改计划给扼杀了”材料描述的是A. 义和团运动B. 百日维新C. 新文化运动D. 护国战争【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在大独裁者、长期垂帘听政的慈禧看来政改如同玩火其结局只能加速以个人为中心的权势集团的崩溃于是及时地把光绪帝及其政改计划给扼杀了“可知这里描述的是慈禧太后扼杀百日维新运动 B正确义和团运动和光绪帝无关排除A 新文化运动以及护国战争时期清政府已经灭亡排除C、D.6.戊戌变法要废除八股考试时近万名士子不认为变革是好事而认为变革断了自己的前程群起而攻之视康有为等人为“叛徒” 这表明()A. 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B. 康梁思想脱离了时代的要求C. 戊戌变法未冲击封建制度D. 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戊戌变法时近万名士子反对康、梁等人废除八股考试的制度说明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并未获得当时士子的支持这表明变法缺乏群众基础故A正确康、梁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故B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D项说法绝对材料只能表明部分知识分子在思想上极为保守故排除故选A7.公元前2千纪中后期,赫梯人建立了一个强大国家利用强力的战车和先进的冶铁技术,他们很快建立了地区霸权,并与当时周边多个文明发生冲突其建立霸权的“地区”是()A. 西亚B. 南欧C. 西北欧D. 南亚【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赫梯人是由公元前2千纪迁入小亚细亚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后形成的他们建立霸权的“地区”应为西亚地区 A项正确BCD所涉及的地区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8.下列中外改革使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有()①商鞅变法②王安石变法③北魏孝文帝改革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⑤日本明治维新A. ①②③④⑤B. ①②③④C. ②④⑤D. ①③⑤【答案】D【解析】①使秦国确立了封建制度③推动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⑤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故①③⑤正确②④都没有改变旧的封建制度属于封建社会内部的局部改革排除.故选D.9.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同治初年德相毕士麻克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呜呼令虽不幸而言中矣惩前毖后亡羊补牢有天下之责者尚可以知所从也”梁启超意在()A. 分析中日学习西方的根本区别B. 反对中国购买外国先进武器C. 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舆论条件D. 指出近代日本崛起的原因【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呜呼令虽不幸而言中矣惩前毖后亡羊补牢有天下之责者尚可以知所从也”可知这一句是梁启超的根本用意希望光绪帝向日本学习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为变法提供了舆论条件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C10.康梁维新派提出向西方学习推动“百日维新” 但真正得以实施的措施是A. 按西法编练新军B. 设制度局为新政立法C. 进行地方官制的改革D. 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答案】A【解析】11.明治政府视为推动近代化关键所在的是A. 工业发展B. 废除割据状态C. 建立新军队D. 教育【答案】D【解析】12.如图为1881年发行的开平矿务局股票股票右侧记载“……直隶爵阁督部堂李批准设局招商开采煤铁等矿札饬筹办等因当经本局议定先后招集股银壹百贰拾万两分作壹万贰仟股每股津平宝纹壹百两一股至千股皆可附搭……”由此可知()A. 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官督商办B. 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C. 洋务企业受西方经营方式影响D. 煤矿业获得了稳健快速发展【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洋务派在“自强”和“求富”的口号下分别创办了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军用企业完全由清政府投资创办而民用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形式材料中体现了开平煤矿有民间商人的投资以股份制形式参与分红体现了西方近代企业的特点故C正确A项与洋务运动中军用企业特点不符故排除B项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清政府才宣布的故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13.如图是“马木路克的城堡”图片下列有关马木路克的评述正确的有()①奥斯曼帝国征服埃及前在埃及占据统治地位②是埃及社会动乱的祸源之一③奥斯曼帝国征服埃及后马木路克的势力被消灭④18世纪末马木路克实际统治了埃及使埃及社会更加动乱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C【解析】在奥斯曼帝国征服埃及前马木路克统治埃及①正确马木路克生性强悍经常仇杀、掠财是埃及社会动乱的祸源之一尤其是18世纪末使埃及更加动乱②④符合史实奥斯曼帝国征服埃及后其残存势力仍然很大③不正确故选C14.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有①赋役沉重②战事不断兵役频繁③西方列强帮助奥斯曼帝国打击埃及④封建统治本身的弊端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答案】A【解析】15.《中报》自1873年6月中旬开始通过各地信局招徕通商码义之外的零散订户声明“不拘多少数张或十余张均可” 至1875年3月《中报》更雄心勃勃、大张旗效地进京销售报纸同年3月9日《申报》头版刊发了进京销售报纸的广告这说明()A. 采用饥饿营销策略B. 具有现代市场意识C. 推动了广告业发展D. 在全国设文化销处【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申报》利用各地信局招徕道商码头之外的零散订户订阅报纸同时又注意通过广告宣传报刊井充分利用北京的政治中心地位销售报纸这说明《申报》具有较强的现代市场广告宣传和营销策略意识因此B项正确A项限制性特点与材料明显不符故排除材料主旨是《申报》利用广告进行宣传推销不是说明广告的发展故C排除材料没有提到在全国设销售处故D排除二、论述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革命家们提倡民族主义的目的始终集中于“国家”这一点上无论辛亥革命爆发之前提出的“排满”、汉族即中华民族的思想(“小中华民族思想”)还是中华民国成立之后经过“五族共和”的时期最后定位于将中国所有各族同化为一个中华民族的思想(“大中华民族思想”)都是在致力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国家”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所走过的历程不仅是中国近代民族意识即“中华民族”意识同时也是近代国家意识即“中华民族国家”意识产生、转换以至最后形成的过程﹣﹣摘自(日)王珂著《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一历史中国的认知与实践》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答案】论题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发展与民族危亡阐述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挽救国家进行探索恢复中华)虽然带有“排满” 但也受到近代救国思潮的影响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提出五族共和后经历了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的失败为了救国与中国共产党合作、联共也将中国各族同化为一个中华民族的思想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走向成熟因此为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解析】17.(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经济总量长期居世界第一位的中国没有成长为世界经济的中心?并概括推动1750~1850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因素17.(2)面对文明冲击带来的危机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试列举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哪些方案并进行了怎样探索实践?17.(3)评述材料五中关于掠夺与西方崛起关系的观点(要求在材料中的任选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1)原因小农经济占主体经营方式落后以农业为主生产水平低由于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导致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不充分科学技术落后阻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素工业革命的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成功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启蒙思想和资产阶级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解析】(1)第一小问从古代中国落后的经济政策、经济模式、政治制度以及落后的科技来回答第二小问抓住“1750~1850”时间可以从政治上民主制度建立经济上工业革命的推动思想上启蒙思想和资产阶级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来回答【答案】(2)方案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实践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解析】(2)回答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答案】答案示例观点西方近代国家的发展首先是掠夺后来才获得进一步发展证明西方近代国家的崛起主要是在工业革命以后在这之前他们进行了早期的殖民扩张新航路的开辟从殖民地获得了大量的原始资本同时在国内英国进行了圈地运动掠夺农民的财富促进了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乃至思想文化都进一步发展从而最终奠定了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解析】(3)观点可以根据材料二“西方的兴起靠的是掠夺然后才有金融的发达科技进步才有今天的现代化即掠夺在先发展在后”、“如果掠夺在先发展在后的观点成立的话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方面的发展也没有认识到古希腊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归纳为“掠夺在前发展在后”和“发展在前掠夺在后”的观点任选其中一种加以说明选择“掠夺在前发展在后”可以从西方殖民掠夺扩张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角度回答“发展在前掠夺在后”可以从西方出现进步的政治、经济、思想、科技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殖民扩张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18.(1)哪一个国家首先出现材料中的这种社会状态?最先出现这种社会状态的原因是什么?18.(2)俄国人和日本人在分享工业文明的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障碍?后又是通过什么方式排除其障碍的?18.(3)如何理解“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答案】(1)英国原因首先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使英国进入一个较长的稳定发展时期圈地运动提供自由劳力海外殖民和奴隶贸易提供了资本和市场手工工场和科技进步准备技术条件【解析】(1)第一小问的国家依据材料的描述可知材料中的这种社会状态是指工业革命及其影响结合所学可知首先出现材料中的这种社会状态的是英国第二小问的原因实际上考查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结合所学可知英国首先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使英国进入一个较长的稳定发展时期圈地运动提供自由劳力海外殖民和奴隶贸易提供了资本和市场手工工场和科技进步准备技术条件【答案】(2)农奴制和封建幕府统治的阻碍方式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和日本1868年的武装倒幕和明治维新排除障碍【解析】(2)第一小问的障碍结合所学可知俄国人和日本人在分享工业文明的过程中遇到农奴制和封建幕府统治的阻碍第二小问的方式结合所学可知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和日本1868年的武装倒幕和明治维新排除障碍【答案】(3)工业文明的到来使西方列强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进行殖民扩张把中国等国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打破了亚洲国家的封闭与隔绝动摇和破坏了自给自足的封建生产关系客观上传播了工业文明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或推动采用近代工业生产方式)【解析】(3)本小问的理解实际上考查工业革命对亚洲国家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工业文明的到来使西方列强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进行殖民扩张把中国等国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打破了亚洲国家的封闭与隔绝动摇和破坏了自给自足的封建生产关系客观上传播了工业文明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或推动采用近代工业生产方式)1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钦定宪法大纲》的特点19.(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政府师法日本结局却迥然有别的原因【答案】特点带有封建性确立了君主至高无上的法律地位体现了民主宪政精神君主权利受到限制规定了臣民的宪法权利保护私有财产等【解析】据材料一的关键信息“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法律在皇帝批准颁布前应经议院决议”“任官权虽议院不得干预但由大臣辅弼之”“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等事均准其自由”“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 从中逐一概括特点带有封建性确立了君主至高无上的法律地位体现了民主宪政精神君主权利受到限制规定了臣民的宪法权利保护私有财产等【答案】原因政治上日本通过废藩置县确立中央集权政权天皇具有至高的政治权威而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经济上甲午中日战争后巨额赔款使日本财政收入增加而清政府则损失惨重外交环境清政府主权严重受损西方列强转而支持地方军阀缺乏一个和平安定的外交环境【解析】据材料二的关键信息“中日在政治、经济、外交环境等具体因素方面都具有巨大的差异” 联系所学知识可以从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的对比分析不同结局的原因。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检测:第4单元 单 元 整 合 Word版含解析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检测:第4单元 单 元 整 合 Word版含解析

单元整合[网络构建][考题例证]例1(2021·福建卷)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特点 ,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同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材料二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 ,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 ,因此 ,农奴制废除得很不彻底.改革后 ,沙皇政权根本原封不动 ,大局部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 ,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 ,依然存在 ,并且继续在开展 .- -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材料一中 "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是指哪些(民族)国|家?如何理解这场战争对俄国来说是 "绝||望的搏斗〞?(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 "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实际考查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对手 ,第二小问主要从克里米亚战争时的俄国社会背景这一角度进行理解、分析.第(2)问首||先解释农奴制改革延缓革|命的原因 ,主要应从改革对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开展及稳固沙皇统治的作用这两个角度分析;然后解释改革并不能消除革|命的原因 ,主要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这一角度进行分析.答案:(1)英国、法国.落后的农奴制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2)延缓:废除农奴制,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开展;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矛盾,稳固沙皇统治.不能消除:农奴制改革不彻底;(政|治)上保存了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保存了大量的农奴制剩余;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答三点即可)例2(2021·江苏卷) "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的有机组成局部,给日本社会带来了震撼和反思.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1872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 ,自天皇以下 ,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 ,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饮食结构也在变化 ,幕府时代禁食的牛肉被称为 "开化的药铺〞 "文明的药剂〞 ,"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咸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 ,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 .一群群年轻人聚在店里边大嚼牛肉 ,饮用葡萄酒 ,边用蹩脚的英语谈论时事 ,成为众人趋之假设鹜的时尚 .- -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材料二(1888年日本某学者认为)一国文明之进步 ,必基于国民本来之元气和性格 ,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然而 ,我国开国以来只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 ,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一味心醉于泰西文明之结果 ,便产生了崇拜泰西文明之风潮.此风潮破坏了作为国民独立之根基的国民性格 ,虚饰了一国之文明 .- -松本三之介?政教社文学集?请答复:(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文明开化的特征.(2)据材料一、二,说明日本人在吸收外来文明的态度上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前后态度产生的原因.(3)据上述材料,指出有些日本人 "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这一错误的实质.解析:(1)根据材料一 ,从方式、范围、学习形式等方面概括特征.(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某学者的观点可归纳出日本吸收外来文明的态度是由模仿虚饰变为理性对待;第二小问要根据明治维新前的状况和明治维新后存在的问题分别说明前后态度产生的原因.(3)要认识到当时日本人不了解西方文明的真正内涵 ,局限于形式上学习西方.答案:(1)自上而下推行;涉及范围广泛;国民竞相效仿;学习西方外表化.(2)变化:由模仿虚饰变为理性对待.前因:摆脱民族危机;改变落后状况.后因:全盘西化的现实危害;传统文明的社会价值.(3)片面理解西方文明(不了解西方文明的内涵) .例3(2021·新课标卷)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1901年1月29日 ,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 "我中|国之弱 ,在于习气太深 ,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 ,豪杰方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 ,困天下者在一例字 .至||近之学西法者 ,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 ,此西艺之皮毛 ,而非西政之根源也.〞 "舍其根源而不学 ,学其皮毛而又不精 ,天下安得富强耶?〞 "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 ,各就现在情形 ,参酌中西政要 ,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 ,当因当革 ,当省当并 ,或取诸人 ,或求诸已 ,如何而国势始兴 ,如何而人才始出 ,如何而度支始裕 ,如何而武备始修 ,各举所知 ,各抒所见 .〞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 ,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 ,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 .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 ,改革逐步推行 .史称 "清末新政〞 .- -据?清德宗实录?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2)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可归纳出 "向西方学习〞 "侧重制度改革〞的共同点 ,结合所学可知都是 "自上而下的改革〞.第(2)问对结果差异很大原因的分析可从主导者、地方支持度、过程、国内外情况等方面分析.清末新政的实质要结合其主观目的分析 .答案:(1)向西方学习;自上而下的改革;侧重制度改革.(2)原因:改革主导者不同;地方实力派对改革的认识与支持程度不同;推行过程不同;面临的国内外情势不同.实质:维持专制统治,抵抗革|命.[升华拓展]西方工业浪潮冲击下四次改革的不同特点1.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阿里改革从性质上看是属于稳固封建统治秩序的改革.改革以富国强兵为目的,虽然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但是侧重于军|事.改革使埃及迅速崛起,摆脱了殖民统治.但是由于专制专制、对外扩张,失去群众根底,阿里改革最||终失败.2.俄国1861年改革: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是以沙皇为代表的统治集团迫于形势自上而下进行的改革.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开展,是继彼得一世改革后,俄国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步骤.改革保存了大量封建农奴制剩余,特别是保存了沙皇专制制度.俄国改革后,社会开展仍然步履艰难,矛盾重重.3.日本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以中下级||武士为核心力量的改革派在进行武装倒幕运动后推动的,是在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府的前提下进行的,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强国,并迅速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4.中|国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救亡图存的改革运动.改革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自上而下进行.由于守旧派势力的强大和资产阶级||力量的相对薄弱,改革昙花一现.但改革所起的社会启蒙作用是深刻的.。

高中历史 单元综合测评4 岳麓版选修1-岳麓版高二选修1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单元综合测评4 岳麓版选修1-岳麓版高二选修1历史试题

单元综合测评(四)(时间:60分钟分值:90分)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

……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材料二“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民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人心不倦;破旧来之陋习,基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俄、日两国解决社会危机的侧重点的不同。

(7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日两国的改革在核心主X、改革方式和局限性上的相同之处。

(8分)【解析】第(1)问,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材料一反映的是俄国进行自上而下的农奴制改革,以便解决危机;材料二反映的是“求知识于世界”的明治维新。

然后依据二者解决危机的途径不同来分析其侧重点。

第(2)问,俄、日两国改革后,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故其改革的核心可从经济近代化的角度分析。

由“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上下一心”等信息总结其改革方式的相同点。

至于局限性,可根据改革方式带来的局限性进行分析。

【答案】(1)不同:俄国侧重解决内部危机,废除农奴制;日本侧重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文明来改造社会。

(2)相同:核心主X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实现富国强兵;改革方式都是自上而下。

局限性: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穆罕默德·阿里对欧洲文明所带来的福泽看来非常羡慕,因为欧洲文明有使这个国家的生产力增加的希望。

模仿欧洲建立的第一所学校是一个采用英国教学方法的算术学校。

但是在其他方面,法国人在宫廷中占有优势。

除了一些真正关心国家情况有所改进的人们之外,他花了钱上了一大群骗子的当之后,才能找到一个有足够能力安装工厂设备的人。

2021秋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检测卷四(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

2021秋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检测卷四(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

模块综合检测卷四(时间:10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梭伦鼓励开展农工商业的措施对雅典民主政治建立的意义( )A.扩大了下层平民的就业时机B.加强了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的经济实力C.直接削弱了贵族专权的局面D.壮大了雅典城邦的实力解析:农工商业的开展壮大了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的实力。

这有利于削弱贵族专权,从而有利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

答案:C2.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A.都去除了封建割据势力B.都保存了君主专制统治C.都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D.都确认农民得到少量的土地解析:明治维新与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都不彻底,保存了封建剩余,其中俄国沙皇专制的保存及日本天皇制的强化均是这种不彻底的表现,因此A项不对,B项说法准确,C、D 两项仅适合于日本。

答案:B3.有学者认为,王安石变法时,国家通过市场的力量调节供需和物价,而不是着重于国家的直接经营活动。

与之相应的变法措施是( )A.农田水利法B.免役法C.方田均税法D.市易法解析:关键信息是“国家通过市场的力量调节供需和物价〞。

A项农田水利法是政府鼓励开开荒地和修建水利工程。

B项免役法是民户向官府交钱,官府雇人充役。

C项方田均税法是重新丈量土地,计算税收。

市易法是朝廷在开封设置市易务,平价收购市场上滞销的货物,并允许商贩赊货,按规定收取利息。

因而选D项较适宜。

答案:D4.美国Williamson牧师在评价王安石的某一措施时说:“不但把农民从沉重的乘人之危的高利贷负担中解放出来,而且他们能够在偶遇资金短缺时,不必中断农作。

〞他评价的是( )A.青苗法B.均输法C.保马法D.募役法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从沉重的乘人之危的高利贷负担中解放出来〞,其针对的是豪强之家在农民青黄不接的时候放高利贷给农民。

故他评价的是青苗法。

答案:A5.忽必烈诏命行中书省及各级官员“劝诱百姓,开垦田土,种植桑枣,不得擅兴不急之役,妨夺农时〞。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有人用“观念转变黄金万两”来解释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下列哪项最符合这种解释()A. 沉重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B.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C.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 有力地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2.英国圈地运动后产生了新贵族美国南北战争前有种植园主德国在普鲁士改革后保留了容克日本明治维新后新兴地主势力发展了上述四个阶级“新贵族、种植园主、容克、新兴地主”的共同点是()A. 都是旧的封建生产关系的维护者B. 都是资产阶级化的新阶级C. 都是反对革命的旧势力D. 都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阶级【答案】B【解析】英国圈地运动后产生了新贵族是指保留了贵族头衔却也从事一些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活动的社会阶层种植园主是指排斥自由雇佣劳动制度但为资本主义工业提供原料为资本主义经济服务起到配合的作用的社会阶层容克是资本主义化的半封建型的贵族地主日本明治维新后新兴地主是从事农业资本主义的地主阶层由此可见“新贵族、种植园主、容克、新兴地主”都是资产阶级化的新阶级故排除ACD B符合题意故选B3.如图是一幅描绘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的漫画结合所学推断当时的日本()A. 经济上开始超越美国B. 凯恩斯主义左右了产业变革C. 形成了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D. 谋求与周边国家建立密切的经济关系【答案】D【解析】从图的“泰国”“菲律宾”“韩国”可知日本谋求与周边国家建立密切的经济关系故D正确ABC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D4.近代一些大国先后崛起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与下列标题“先声夺人称大国”、“手伸五大洲”、“亚洲诸国的梦魇”、“后发制人称霸世界”所指国家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法国、俄国、英国、德国B. 英国、俄国、美国、德国C. 西班牙、英国、日本、美国D. 西班牙、英国、德国、美国【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成为殖民强国“先声夺人称大国” 18世纪后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手伸五大洲” 明治维新后日本成为殖民强国成为“亚洲诸国的梦魇”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的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后发制人称霸世界” 据以上分析 C项正确排除ABD故选C5.百日维新期间普通绅民纷纷上书据康有为记载“至有野民渔人上书纸用二尺条长称及皇上亦不抬头上亦一笑置之”这说明()A. 中国下层人民对光绪皇帝不尊敬B. 许多上书没有遵照奏折格式人民急需教育C. 新政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激起资产阶级和普通民众参政热情D. 光绪皇帝比较通情达理【答案】C【解析】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多次颁布诏令鼓励士民上书言事这大大激起了资产阶级和普通民众的参政热情他们纷纷对新政提出建议故C正确A项说法明显错误下层民众上书并非对皇帝的不尊敬而是不懂得相关书写规矩故排除B项说法断章取义本段材料中心不在于人民受教育的问题故排除D项材料也能体现但是并非最优选项故排除故选C6.穆罕默德•阿里在改革中注重民族工业的发展他从西欧国家引进工业生产的技术、设备重点发展()A. 重工业B. 轻工业C. 军事工业D. 民用工业【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穆罕默德•阿里在改革中注重民族工业的发展他从西欧国家引进工业生产的技术、设备重点发展军事工业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7.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局的不断恶化促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由对社会客体的思考转到对社会主体的探讨即“欲其国之安富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这是当时中国()A. 民族危机出现后的反思B. 器物变革失败后的反思C. 马克思主义传入的反思D. 制度变革失败后的反思【答案】D【解析】由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可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便是没有广泛发动群众得不到人民的支持所以“新民之道不可不讲”故选D8.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的标志事件是()A. 戊戌变法B. 农民起义C. 王安石变法D. “戊辰战争”【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 1868年戊辰战争推翻幕府统治确立了明治政府的统治为明治维新提供了前提条件故D正确戊戌变法是中国的改革故A错误日本的农民起义被幕府镇压故B错误王安石变法在中国宋朝不是日本的故C错误9.日本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A. 改革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B. 资产阶级是改革的领导者C. 改革废除了封建身份制度D. 改革发展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答案】D【解析】A应是天皇专制制度故排除中下级武士是主要领导者故B排除C材料未体现故排除D符合题干“主要依据” 故正确故选D10.读下表影响其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 先进政治制度的确立B. 国内外市场的扩大C. 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D. 生产关系的变革【答案】D【解析】从俄国1860年到1879年的企业数及工人数可知这一时期的俄国工业化发展较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和俄国进行1861年农奴制改革有关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 D正确当时俄国仍然处于沙皇专制统治先进制度并未确立 A排除 BC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故选D.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阅读与思考日本右翼文人中村粲在《大东亚战争的起因》中说“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日本没有进入美国的经济区域而苏联有苏联的区域美国也建立了自己的区域设置很高的关税壁垒当时就是这种情况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基于当时的情况日本不得不关注满蒙向白人世界的移民受到排斥日本为了解决每年增加的100万人口自然要利用满蒙这一新天地日本人转而关注满蒙是受周围国际形势所迫……“满洲事变即九一八事变还有很多其他原因满洲铁路由于受到了各种各样的阻碍陷入危机……在二十一条问题上日本虽然得到了在满洲从事农业和商业的土地并获得和中国人联合开展经营然而这些几乎成了白纸空文正如刚才所说各种各样的情况促成了满洲事变的爆发因此满洲事变……并不能就简单地断定为侵略”在以上材料中作者从哪些方面为日本侵略中国进行辩护?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为侵略行径辩护的荒谬之处【答案】辩护作者认为由于美国苏联等国都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日本为了自己的生存必须侵占中国东北等地区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有许多具体原因因此不能认为这一事件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荒谬之处按照作者的逻辑日本侵略中国十分有理这是一种强盗逻辑日本的生存和发展不能建立在牺牲别国利益的基础上不能通过侵略扩张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日本过去这样做是错误的今后如果还这样做仍然是错误的坚持这一强盗逻辑的人在今天的日本还有市场不能不说是历史的悲哀这也是造成历史观问题上日本某些人与亚洲其他国家国际社会公认的观点截然不同的原因【解析】辩护通过材料“日本人转而关注满蒙是受周围国际形势所迫”和材料“满洲事变……并不能就简单地断定为侵略”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者观点荒谬之处则结合日本对外扩张的理论来进行驳斥12.(1)依据材料一 19世纪中叶西方是如何实现“把自己强加于中国和日本的”?12.(2)依据材料二归纳明治维新改革的特点?12.(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的措施是如何体现“东方道德、西方技艺”?【答案】(1)实现美国强迫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解析】(1)从材料一明显可以看出西方国家加强对日本和中国的侵略主要表现为美国强迫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答案】(2)特点规模大、程度深借鉴西方文明坚定沉稳有计划、有步骤【解析】(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日本明治维新规模大程度深大力借鉴西方文明改革过程有计划、有步骤坚定而沉稳【答案】(3)东方道德天皇制武士道精神忠君思想西方技艺殖产兴业政策文明开化建立新军队建立君主立宪制【解析】(3)明治维新坚持日本的特色主要表现为保留了天皇制和武士道精神以及忠君思想学习西方的技艺主要包括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建立现代军队和君主立宪制度13.(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给中华帝国组装了哪些“硬件”?汉武帝在选官制度方面添加了哪些“软件”?13.(2)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哪一选官制度?依据材料概述其历史作用13.(3)根据材料三回答军机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问题?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答案】(1)硬件秦始皇实行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软件察举制、征辟制【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采取的政治措施包括皇帝制、三公九卿和郡县制而汉武帝在汉承秦制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例如在选官制上采取察举制和征辟制【答案】(2)选官制度科举制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有利于扩大官吏来源(或扩大统治基础)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有助于社会公平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解析】(2)结合时间是“隋唐”并且杜绝“选官制度中‘唯门第是准’的现象有效地提高了封建王朝官员队伍的素质”等可以得出是科举制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科举制的影响【答案】(3)问题军机处的设置说明了君主专制制度的进一步加强时代特征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解析】(3)结合所学知识中军机处的特点及军机处人员的地位和职能回答军机处设置说明的问题以及时代特征14.(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废藩置县”的特点14.(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废藩置县”的意义【答案】(1)特点借助有利形势政治诱导以武力为后盾循序渐进分步实施釜底抽薪不留后患较为彻底【解析】(1)根据材料“又以武力为后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废藩置县”的特点是借助有利形势政治诱导以武力为后盾循序渐进分步实施釜底抽薪不留后患较为彻底【答案】(2)意义消灭了封建割据形成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在事实上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文明开化的进程促进了明治维新的深入开展为地方治理变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解析】(2)意义可从制度变革、资本主义发展、明治维新的影响等方面分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明治政府成立之后斥巨资在东京修建日本第一座洋楼“鹿鸣馆” 作为上层人士进行国际社交活动的场所并在其中举办欧式的娱乐活动此举的主要目的()A. 开启日本学习西方之路B. 提升日本民族的自信心C. 通过西化实现强国之路D. 改变欧美对日本的歧视【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作为上层人士进行国际社交活动的场所并在其中举办欧式的娱乐活动”可知日本政府通过西化实现强国之路故C正确“开启”说法有误排除A材料未体现“民族自信心” 排除BD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C2.19世纪70年代有个日本人对来访的德国友人说“我们的历史自今日始!”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一时期的日本()A. 表达与旧制度决裂的决心B. 刚准备抵制西方侵略C. 开启了近代化的建设道路D. 已成为世界重要强国【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19世纪70年代” 结合所学可知 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开始实行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即明治维新因此19世纪70年代日本正进行明治维新开启了近代化的建设道路故C项正确19世纪70年代日本已经开始明治维新故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日本明治维新是以西方文化作为自己效仿和学习的对象故B项错误当时日本刚刚开始明治维新所以还不能说已成为世界重要强国故D项错误故选C3.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 维护自己的统治抵御外来侵略B. 保护民族工业C. 改变粮食匮乏、饥荒不断的局面D. 整顿社会秩序【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里改革的直接目的是富国强兵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专制统治和对外扩张故A正确BCD都属于直接目的排除4.公元前2千纪中后期,赫梯人建立了一个强大国家利用强力的战车和先进的冶铁技术,他们很快建立了地区霸权,并与当时周边多个文明发生冲突其建立霸权的“地区”是()A. 西亚B. 南欧C. 西北欧D. 南亚【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赫梯人是由公元前2千纪迁入小亚细亚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后形成的他们建立霸权的“地区”应为西亚地区 A项正确BCD所涉及的地区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5.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导致了中国的转型走向了一个更加艰难更加惨烈的道路因为共和政体在中国文化传统里缺乏支撑的要素不像西方文化里有希腊的城邦与罗马共和政体这样的制度遗产作者旨在强调()A. 历史传统与政治制度建立密切相关B. 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漫长而曲折C. 君主立宪制更符合当时中国国情D. 戊戌变法导致了近代的动荡与徘徊【答案】A【解析】材料说明的是戊戌变法不像西方文化中希腊的城邦与罗马共和政体这样的制度遗产作者意在说明历史传统与政治制度建立密切相关故A正确材料并不是说明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漫长而曲折故B项错误材料不是说明君主立宪制更符合当时中国国情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的是戊戌变法失败导致了中国政治转型的艰难并不是说明戊戌变法导致了近代的动荡与徘徊故D项错误故选A6.19世纪下半叶通过改革迅速崛起为新兴工业化强国并向旧殖民体系下的远东国际关系格局提出挑战的是A. 日本B. 俄国C. 英国D. 德国【答案】A【解析】7.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有①赋役沉重②战事不断兵役频繁③西方列强帮助奥斯曼帝国打击埃及④封建统治本身的弊端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答案】A【解析】8.在近代中国较早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提倡者是()A. 魏源B. 张之洞C. 郑观应D. 梁启超【答案】C【解析】魏源和张之洞都属于学习西方器物层面的代表人物郑观应是中国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最早将“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故选C9.纪泽在1881年所上《改订俄约办事艰难情形疏》中称“我皇上因俄事日迫意在转圜一切情形许臣由电径达总理衙门代奏请旨已属破格施恩”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疏中的“电”应该是指电话B. 清朝密折制加强了中央集权C. 该条约签署使中国收复了伊犁D. 科技发展有助于行政效率提高【答案】D【解析】“我皇上因俄事日迫意在转圜一切情形许臣由电径达总理衙门代奏请旨已属破格施恩”中的“电”应该是指电报表明科技发展有助于行政效率提高故A错误 D正确BC材料未体现排除10.1903年2月蒋百里在《民族主义论》中写道“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制造派”是指()A. 地主阶级顽固派B. 地主阶级洋务派C. 资产阶级维新派D. 资产阶级革命派【答案】B【解析】从时间信息看蒋百里所说的“制造派”应该是在1873年左右这个时期属于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大力发展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近代海军属于名副其实的“制造派”故选B11.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化的起点它从一个处于亚洲文明边缘的小国实现了“脱亚入欧”的历史转折这里的“脱亚入欧”是指()A. 从亚洲边缘小国跻身于世界强国B. 从东方国家演变为西方国家C. 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D. 从亚洲脱离并加入欧洲同盟【答案】C【解析】材料中“脱亚入欧”并不是指地缘上的变化而是指日本效仿欧洲实现社会的根本转型即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模式作为自己改革的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12.维新变法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有()①王韬②严复③薛福成④郑观应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D【解析】13.日本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的重心是A. 派遣留学生B. 翻译西方著作C. 改革教育D. 社会生活习俗“西化”【答案】C【解析】14.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土、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该措施是()A. 奖励发明B. 废除八股C. 精简机构D. 裁减冗员【答案】B【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废除八股涉及科举制的存废问题影响了“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进身之道故B正确奖励发明属于科技创新方面与材料无关故A错误精简机构只涉及官员而秀才和童生不属于官员故C错误裁减冗员也只涉及官员故D错误故选B15.颜柄罡在《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提到戊戌变法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等思想观念并没有因为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材料反映了A. 戊成变法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B. 戊成变法提倡实行君主立宪制C. 戊成变法是中国现代化的起步D. 戊戌变法因为戊戌政变而失败【答案】A【解析】根据“并没有因为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可得出其强调变法在思想方面的作用变法失败了但客观上促进了思想解放 A项正确BD项与主旨无关排除中国现代化的进步是洋务运动排除C.二、论述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16.1902年梁启超在《国之旧史》中说“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的记忆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梁启超观点的认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答案】示例历史是一个国家的记忆忘记历史等于背叛梁启超先生认为历史学习与治史可以增强民族认同感、凝聚力和爱国主义情感可以弘扬民族传统铸魂立德梁启超所言发生的背景正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中华民族面临深重的危机当时摆在国民面前最迫切的任务就是救亡图存求得民族独立与自强为此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努力在进行抗争与探索自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作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外来侵略与自身面临曲折时以国家大义为重不计个人荣辱显示了民族气节与爱国情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后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尽管有认识的局限但无畏地反抗侵略者的爱国斗争使当时的官员亦采取赞同认可态度让西方人认识到自身的非正义性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民族意识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则走上用革命手段救亡图存探索国家发展之路显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感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与自强正是在中国人的努力中不断迈进当今在中华民族复兴路上作为青年学子更要学习了解历史对历史充满温情与敬意更需要民族认同与自豪感更需要以国家、民族为重【解析】本题根据材料中相关人物的记载可以从四个角度来分析①认识治史、学史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历史功能②结合时代背景对梁启超的认识进行论述、从中华民族危机严重和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的角度论述、从社会各阶层为挽救危局所作努力的角度论述③结合材料中各阶层挽救危局的努力活动及其对中国社会进步的意义进行论述、结合林则徐的主要成就从睁眼看世界等角度论述、结合义和团运动反抗外来侵略的影响、从激发民族情感的角度论述结合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从对推动中国社会进程的角度论述④联系现实谈自己的责任和担当阐述时要做到条理清晰有理有据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革命家们提倡民族主义的目的始终集中于“国家”这一点上无论辛亥革命爆发之前提出的“排满”、汉族即中华民族的思想(“小中华民族思想”)还是中华民国成立之后经过“五族共和”的时期最后定位于将中国所有各族同化为一个中华民族的思想(“大中华民族思想”)都是在致力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国家”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所走过的历程不仅是中国近代民族意识即“中华民族”意识同时也是近代国家意识即“中华民族国家”意识产生、转换以至最后形成的过程﹣﹣摘自(日)王珂著《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一历史中国的认知与实践》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答案】论题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发展与民族危亡阐述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挽救国家进行探索恢复中华)虽然带有“排满” 但也受到近代救国思潮的影响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提出五族共和后经历了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的失败为了救国与中国共产党合作、联共也将中国各族同化为一个中华民族的思想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走向成熟因此为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解析】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18.(1)依据材料比较《钦定宪法大纲》和《大日本帝国宪法》有关君主权力内容的异同18.(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钦定宪法大纲》产生的背景并分别指出两部宪法产生的影响【答案】相同点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体现一定的民主性不同点中国皇帝不受议会的制约日本天皇受议会的制约中国皇帝有司法权日本天皇没有直接的司法权中国皇帝凌驾于法律之上日本天皇依据法律行使权力【解析】“二、君上神蚤尊尹不可侵犯三、飲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詔命批准頒布者不能見諸施行四、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第三条天皇神圣不可侵犯第四条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依本宪法规定实行之第五条天皇依帝国议会之协赞行使立法权第六条天皇批准法律命其公布及执行”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体现一定的民主性“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詔命批准頒布者不能見諸施行”“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依本宪法规定实行之”中国皇帝不受议会的制约日本天皇受议会的制约“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襾大臣輔弼之议院不得干預”“天皇为保持公共之安全或避免灾厄依紧急之需要于帝国议会闭会期间可发布代法律之教令”中国皇帝有司法权日本天皇没有直接的司法权中国皇帝凌驾于法律之上日本天皇依据法律行使权力【答案】背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立宪派的积极推动西方列强的侵略要求清政府统治危机日益严重日俄战争日胜俄败影响《钦定宪法大纲》导致立宪派分化旧官僚离心清政府空前孤立客观上推动了辛亥革命对后世法制产生重要影响《大日本帝国宪法》推动了日本的民主化使日本政治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为日本逐步走上法西斯主义道路埋下隐患【解析】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立宪派的积极推动西方列强的侵略要求清政府统治危机日益严重日俄战争日胜俄败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钦定宪法大纲》导致立宪派分化旧官僚离心清政府空前孤立客观上推动了辛亥革命对后世法制产生重要影响《大日本帝国宪法》推动了日本的民主化使日本政治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为日本逐步走上法西斯主义道路埋下隐患19.(1)哪一个国家首先出现材料中的这种社会状态?最先出现这种社会状态的原因是什么?19.(2)俄国人和日本人在分享工业文明的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障碍?后又是通过什么方式排除其障碍的?19.(3)如何理解“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答案】(1)英国原因首先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使英国进入一个较长的稳定发展时期圈地运动提供自由劳力海外殖民和奴隶贸易提供了资本和市场手工工场和科技进步准备技术条件【解析】(1)第一小问的国家依据材料的描述可知材料中的这种社会状态是指工业革命及其影响结合所学可知首先出现材料中的这种社会状态的是英国第二小问的原因实际上考查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结合所学可知英国首先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使英国进入一个较长的稳定发展时期圈地运动提供自由劳力海外殖民和奴隶贸易提供了资本和市场手工工场和科技进步准备技术条件【答案】(2)农奴制和封建幕府统治的阻碍方式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和日本1868年的武装倒幕和明治维新排除障碍【解析】(2)第一小问的障碍结合所学可知俄国人和日本人在分享工业文明的过程中遇到农奴制和封建幕府统治的阻碍第二小问的方式结合所学可知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和日本1868年的武装倒幕和明治维新排除障碍【答案】(3)工业文明的到来使西方列强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进行殖民扩张把中国等国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打破了亚洲国家的封闭与隔绝动摇和破坏了自给自足的封建生产关系客观上传播了工业文明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或推动采用近代工业生产方式)【解析】(3)本小问的理解实际上考查工业革命对亚洲国家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工业文明的到来使西方列强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进行殖民扩张把中国等国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打破了亚洲国家的封闭与隔绝动摇和破坏了自给自足的封建生产关系客观上传播了工业文明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或推动采用近代工业生产方式)。

高中历史单元过关检测卷四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单元过关检测卷四岳麓版选修1

单元过关检测卷四( 时间: 100 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10 小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 1.对以下柱状图反响出的信息解析正确的选项是()图 1 19 世纪 50年月俄国与英国生铁产量比较表A.俄国发展远远落后于英德等国图 2 19 世纪 50年月俄、英、德铁路比较表B.俄国还没有出现资本主义经济C.俄国落后的原由主假如政治制度方面D.俄国的落后推动了农奴制改革解析:解答本题必然要注意题干要求“柱状图反响出的信息”,由此可知 A 项切合题意。

B 项不切合史实,C、 D 两项固然切合史实,但不切合题意。

答案: A2.亚历山大二世在农奴制改革中遇到了极大的阻力,他之所以能无论部分保守贵族廷臣的反对,宣告取销农奴制度,是因为他认识到“若不弃小利,则大利难保”。

这里的“大利”指()A.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B.迅速发展资本主义C.保护沙皇的专制统治D.加强实力,对外扩大解析:俄国农奴制改革是由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主持推行的,他发动这场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保护沙皇的专制统治。

答案: C3.俄国在 19 世纪曾与西欧国家发生过两次大的战争。

在这两次战争中“俄国的士兵在1855 年和在 1812 年时相同英勇地作战”,但战争的结局大为不一样样,并对俄国和欧洲的历史造成了很大影响。

以下表述正确的选项是()①1812 年战争的成功挫败了拿破仑称霸欧洲的野心② 1812 年战争牢固了十二月党人对现存制度的信念③ 1855 年战争前赫尔岑等人提出认识放农奴的主张④ 1855 年战争的失败迫使沙皇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十二月党人是指1825年发动反对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制度的武装起义的俄国贵族青年军官。

1812 年时并没有十二月党人。

故除掉含②的选项,答案选B。

答案: B4.史学界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谈论谈论纷繁,莫衷一是。

以下相关谈论与史实明显相悖的是 ()A.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牢固了封建的中央集权统治B.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消除了地主对广大农民的封建盘剥C.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使埃及主权在较长时间里得以保护D.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客观上推动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穆罕默德·阿里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他的改革代表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因此,阿里改革不会消除地主对广大农民的封建盘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检测卷四(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时间:10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梭伦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的措施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 )A.扩大了下层平民的就业机会B.加强了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的经济实力C.直接削弱了贵族专权的局面D.壮大了雅典城邦的实力解析:农工商业的发展壮大了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的实力。

这有利于削弱贵族专权,从而有利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建设。

答案:C2.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A.都清除了封建割据势力B.都保留了君主专制统治C.都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D.都确认农民得到少量的土地解析:明治维新与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封建残余,其中俄国沙皇专制的保留及日本天皇制的强化均是这种不彻底的表现,因此A项不对,B项说法准确,C、D 两项仅适合于日本。

答案:B3.有学者认为,王安石变法时,国家通过市场的力量调节供需和物价,而不是着重于国家的直接经营活动。

与之相应的变法措施是( )A.农田水利法B.免役法C.方田均税法D.市易法解析:关键信息是“国家通过市场的力量调节供需和物价”。

A项农田水利法是政府鼓励开垦荒地和修建水利工程。

B项免役法是民户向官府交钱,官府雇人充役。

C项方田均税法是重新丈量土地,计算税收。

市易法是朝廷在开封设置市易务,平价收购市场上滞销的货物,并允许商贩赊货,按规定收取利息。

因而选D项较合适。

答案:D4.美国Williamson牧师在评价王安石的某一措施时说:“不但把农民从沉重的乘人之危的高利贷负担中解放出来,而且他们能够在偶遇资金短缺时,不必中断农作。

”他评价的是( )A.青苗法B.均输法C.保马法D.募役法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从沉重的乘人之危的高利贷负担中解放出来”,其针对的是豪强之家在农民青黄不接的时候放高利贷给农民。

故他评价的是青苗法。

答案:A5.忽必烈诏命行中书省及各级官员“劝诱百姓,开垦田土,种植桑枣,不得擅兴不急之役,妨夺农时”。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A.体现了元朝实行“以农桑立国”的方针B.重视农业生产C.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D.体现了对蒙古旧俗的尊重解析:材料反映了元朝忽必烈转变了立国之本,废除游牧地区的旧俗,重视农业生产,加快了元朝由游牧经济向农耕文明转变的步伐,D项错误。

答案:D6.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把获利视为上帝对于选民的期望。

新教伦理不仅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而且把劳动看作是远离罪恶和堕落的手段之一。

新教还宣扬禁欲主义,主张节俭。

这些新教思想( )A.打破了教会的精神垄断B.继承了天主教因行称义学说C.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解析:材料中新教强调“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

答案:D7.1712年,彼得一世建立了新都圣彼得堡——新俄罗斯的象征。

“新俄罗斯”巩固了( )A.金融贵族和工业家的国家B.手工工场主和贵族的国家C.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国家D.贵族地主和商人的国家解析:彼得一世改革后的俄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故可排除A、B、C三项,选D项。

答案:D8.俄日两国均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俄日两国(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B.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C.具有浓厚的军事性和封建性D.缺乏民主传统解析:俄日两国均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其原因在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则是根源。

答案:A9.有人说:“日本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孕育在明治维新中。

”对此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富强B.明治维新使日本在富强中走向战争C.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战争D.明治维新使日本在战争中走向富强解析:根据所学,明治维新为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改革后的日本发展迅速,走上了富强之路,但是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军国主义、天皇崇拜、极端民族主义等使日本逐步走上了侵略之路,即明治维新使日本在走向富强的同时走向战争,故选B项。

答案:B10.著名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

”这强调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A,挽救民族危亡B.实现富国强兵C.引领思想启蒙D.建立民主政治解析: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同时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结合材料所述,材料强调了戊戌变法引领思想启蒙的意义。

答案:C11.光绪帝利用康有为、梁启超进行“百日维新”,希望借此挽救即将衰亡的大清王朝,也使自己避免成为亡国之君,但最终还是失败,其主要原因是( )A.“百日维新”所实行的措施违背潮流B.帝国主义列强的干涉和破坏C.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反对D.袁世凯的暗中告密解析:A项说法不准确,当时的变法是符合历史潮流的;B、D两项是重要原因,但和C项比较起来,处于次要地位。

答案:C12.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

”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D.大伙儿对他的背叛解析:材料中“搞合作化”是指对农业进行的由国家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十多年后……大家又散伙了”指的是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实行分田到户、自主经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3.(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

……其慈子耆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

然并心而赴时犹曰蹶六国,兼天下。

功成求得矣,终不知反廉愧之节,仁义之厚。

信并兼之法,遂进取之业,天下大败,众掩寡,智欺愚,勇威怯,壮陵衰,其乱至矣,是以大贤起之,威震海内,德从天下。

曩之为秦者,今转而为汉矣。

——贾谊《治安策》材料二战国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演进史上的一座巍峨丰碑,它有力地荡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制度、旧习俗、旧观念,建立、巩固和发展了新型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

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中国古代史资料》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贾谊批评商鞅变法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8分)(2)结合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论证材料二中“战国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演进史上的一座巍峨丰碑”的观点。

(6分)答案:(1)遗弃礼义传统,废止仁德政策;导致社会风气败坏,世情淡薄;引发人民起义,推翻秦朝统治。

(2)废除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变法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转型。

14.(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回答。

材料一圣祖(注:康熙)天纵神明,多能艺事,贯通中、西历算之学,一时鸿硕,蔚成专家,国史跻之儒林之列。

测绘地图,铸造枪炮,始仿西法。

凡有一技之能者,往往召直蒙养斋。

其文学侍从之臣,每以书画供奉内廷。

又设如意馆,制仿前代画院,兼及百工之事。

故其时供御器物,雕、组、陶埴,靡不精美,传播寰瀛,称为极盛。

——《清史稿·艺术传》材料二俄国彼得一世(1672—1725)深刻感受到俄罗斯与西欧各国的差距。

他迫不及待地要将自己的国家改造成一个同样强盛的欧洲国家,他采取各种措施加速把俄罗斯赶向文明。

他把个人对西方科学技术的痴迷化作了国家的行为。

他按照西欧的模式兴办学校,开设数学与海洋学校、炮兵学院等,他不断地引进俄国人闻所未闻的新鲜事物,1725年12月,俄国科学院正式成立,成为国家集中科学人才、发展科学事业的核心机构。

彼得亲自为科学院制定了预算,每年约2.5万卢布。

优厚的待遇吸引了德国、荷兰等国的大批科学家,从这时开始,对科学研究的重视成为俄国的传统,并一直延续。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康熙帝是怎样对待西学的。

(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康熙与彼得一世对待西学的态度加以评价。

(6分)解析:第(1)问提取材料一中康熙帝重视西学的相关信息进行概括。

第(2)问从个人与国家的角度去分析康熙与彼得一世对待西学的不同,进而对其进行评价。

答案:(1)融合西方历法于中国历法之中;仿照西法测绘地图,铸造枪炮;重用在西学方面有特长的人才;设立画院展览、观赏西式器物。

(2)康熙向西方学习基本上是个人行为,而彼得一世将其化为国家行为;康熙设立的画院是个人观赏性的,彼得一世设立的俄国科学院成为发展科学事业的领导核心;康熙引进西方科技人才有限,彼得一世引进了西方大批科学家。

彼得一世使重视科学研究成为俄国的传统;而康熙以后中国逐步走向闭关锁国,西学东渐的势头逐渐衰落下去,科学研究亦未成为清朝的传统。

彼得一世统治时期,俄国大规模向西方学习,使俄国摆脱了落后局面,逐渐成为欧洲强国,康熙帝个人观赏式地学习西方,没有使国家摆脱落后状态。

15.(12分)以下是马丁·路德和卡尔文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主要观点。

阅读下列材料:(1)有学者认为,马丁·路德是一个宗教“煽动家……就其实践来说,更多的是一个摧毁者”。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观点。

(6分)(2)对比马丁·路德,卡尔文则更多的是一个新教“构建者”。

结合材料扼要概括卡尔文在构建新教中体现出的“资本主义精神”。

(6分)解析:第(1)问,“煽动家”主要从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揭开宗教改革的序幕等方面分析作答;“摧毁者”主要依据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破除对教皇与教会的信仰等内容综合分析作答。

第(2)问,“资本主义精神”依据材料“学会忍耐、克己、勤劳、无止境的追求的艰苦创业精神”“合理合法地赚取更多的财富”“建立信仰和政治相互独立的权力和法律体系”等信息分析作答。

答案:(1)说明:公布《九十五条论纲》,批评教皇出售赎罪券的错误行为;宣扬“因信称义”、主张政教分离等;否定了天主教的传统观念和权威。

(2)精神:忍耐、勤劳、艰苦创业品质;合理合法地追逐财富;建立法律法治秩序,宗教信仰服务于现实政治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