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药物代谢动力学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药物代谢动力学精品PPT课件

药物代谢动力学精品PPT课件
Absorption, Distribution, Metabolism and Excretion
Process of Drug in the Body
➢药物经过给药部位进入直至排出机 体的过程。
➢包括药物的吸收(absorption)、分布 (distribution)、代谢(metabolism)和排 泄(excretion),即ADME。
熟悉
被动转运、主动转运、易化扩散的概念 及特点。
肝药酶概念及特性。药物分布、再分布 ,血浆蛋白结合率,结合型药物的特点 ,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药物的生物转 化:药酶抑制剂、药酶诱导剂;药物的 排泄:肾脏排泄,胆汁排泄。
零级消除动力学的概念、特点。
表观分布容积概念及意义;负荷量、清 除率的含义。
➢ 依靠浓度差,不耗能。 ➢ 转运速度与浓度差成正比 ➢ 转运速度与药物解离度 (pKa) 有关 pKa:药物解离50%时容易的PH值
离子障 ion trapping
药物被限制在使其变成离子的 膜的那一侧,不可自由穿透。非离 子型即分子型脂溶性好,可自由穿 透。
酸性药 (Acidic drug): HA H+ + A 碱性药 (Basic drug): BH+ H+ + B (分子型)
(4)Excretion (3)metablism
药物代谢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药物代谢动力学PPT课件

药物代谢动力学PPT课件

dX/dt = -Kel·X
Kel:一级消除速率常数。
对血浆药物浓度C:
Kel·C
dC/dt = -
当n=1时,dC dt


k
eC
1=
k
eC
,
将上式积分得:Ct=C0eket,取自然对数 lnCt=lnC0 ket
换算成常用对数logCt=logC0

ke 2.303
t,
t=log C0 2.303, Ct ke
二、药动学参数计算
一、基本概念与药动学参数及其意义
(一)房室模型(compartment model)
房室:不是解剖学或生理学空间,为假设 分割空间,是一抽象概念。
但有物质基础,根据药物吸收、分布、 代谢和消除过程科学划分。可因人、给药 途径、计算方法不同而不同。
常用模型:一房室模型,二房室模型;
2.消除速率与C成正比。
3. t1/2恒定,与C0无关。 4.AUC:普通坐标作图为
凹型曲线;对数作图 呈直线。
5.速率常数Kel (1/h)
1.恒量消除。 2.消除速率与C无关。
3. t1/2不恒定,与C0成正
比。 4. AUC: 普通坐标为直线; 对数作图呈凸型曲线。 5.速率常数Kel (mg/h) 6.常由体内药量过大所致。 血药浓度充分降低后转
为一级动力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学PPT课件

药物代谢动力学学PPT课件

药物代谢的酶系统
药物代谢的类型与产物
氧化反应
通过加氧的方式将药物转化为极性更强的代谢物,易于排泄。例如,苯妥英钠在肝内氧化为苯妥英。
还原反应
通过加氢的方式将药物还原为更易排泄的形式。例如,硝苯地平在肝内还原为硝苯啶。
水解反应
通过加水的方式将药物分解为更易排泄的形式。例如,阿司匹林在肝内水解为水杨酸。
研究药物从体内排出的过程,包括药物的排泄途径、排泄速率等。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萌芽阶段,主要研究药物的吸收和排泄。
20世纪初期
20世纪中期
20世纪后期至今
药物代谢动力学得到快速发展,开始关注药物的分布和代谢。
药物代谢动力学逐渐成熟,成为新药研发和临床用药的重要支撑。
03
02
01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发展历程
结合反应
通过与葡萄糖醛酸、硫酸等结合的方式将药物转化为极性更强的代谢物,易于排泄。例如,磺胺类药物在肝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利用动物模型研究药物代谢过程,如大鼠、小鼠、狗等。
动物实验
利用离体组织或细胞研究药物代谢过程,如肝切片、肝细胞培养等。
体外实验
通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代谢产物和排泄情况,研究药物代谢过程。
中药代谢动力学研究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放射性标记技术
利用放射性标记的药物追踪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排泄情况。

药物代谢动力学ppt课件

药物代谢动力学ppt课件
药物活性减弱或消失。
精选课件
26
• 部位:肝脏 微粒体
• 主要酶系: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 (cytochrome P450 enzymatic system)
• 临床意义:
肝药酶诱导剂 药物相互作用 肝药酶抑制剂
精选课件
27
(2)催化酶:
①专一性酶:如乙酰胆碱酯酶(AchE)、单 胺氧化酶、它们分别转化Ach和单胺类药物。 ②非专一性酶: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 (肝药酶)。 组成:细胞色素P450,细胞色素b5和辅酶 Ⅱ(NADPH)。 功能:促进多种药物和生理代谢物的生物
4、经皮给药 脂溶性 促皮吸收剂
精选课件
15
精选课件
16
吸收速度与程度主要取决于药物的理
化性质、剂型、剂量和给药途径。 1)消化道吸收 (1)口腔粘膜:脂溶性药物如硝酸甘油 (舌下给药)以简单扩散方式被吸收。 (2)胃:小的水溶性分子如酒精可自胃
粘膜吸收。 (3)小肠、大肠:大多数药物在小肠被
吸收。
和 肝肠循环
(Enterohepatic recycling)
Liver
Portal vein
Bile duct Gut
精选课件
Feces 34
excretion
第二节 体内药量变化的时间过程 一、药物浓度和时间曲线
血浆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称时 量关系。

药理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ppt课件

药理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ppt课件
51
胆汁排泄
(biliary excretion)

肠肝循环
Liver
(Enterohepatic recycling)
Portal vein(门静脉)
Bile duct(胆管) Gut(消化道)
Feces excretion (粪便排泄)
52
三)其他排泄
肺脏(某些挥发性药物) 乳汁、唾液、胃液及汗液等。
53
第二节 体内药量变化的时间过程
54
血浆药物浓度 (mg/L)
一、一次给药 静脉注射
Cmax
口服
AUC
Tmax
时间
55 55
56
57
58
59
60
二、生物利用度 (bioavailability,F)
药物从某制剂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数 量和速度。它吸收的相对数量是用AUC进行 估算,而其吸收速度是以Cmax与tmax估算。 F=A/D,A为体内药物总量,D为用药剂量 F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2.当体液的pH值发生微小的变化时,对弱酸或 弱碱药物的解离度(脂溶性)有显著影响。
15
Handerson-Hasselbalch公式
弱碱性药物
BH+
H++B
Ka

H B BH
B

药物代谢动力学PPT演示幻灯片

药物代谢动力学PPT演示幻灯片
49
问题
某病人病情危急,需立即达到稳 态浓度以控制,应如何给药
加大剂量 缩短给药间隔时间 其它方法
52
24
(三)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 药物代谢 drug metabolism)
• 定义
• 后果:代谢失活,代谢活化,毒性增加 • 步骤:
Ⅰ相反应(第一步) 氧化 还原 水解 极性增加 Ⅱ相反应(第二步)结合反应 极性进一步增加
葡萄糖醛酸、硫酸、谷胱甘肽、甘氨酸
25
1、生物转化类型及其催化酶: (1)生物转化类型: ①第一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水解, 是母药加入极性基因如-OH,产物的多数是 灭活的代谢物,但也有少数药物变为活性 或毒性代谢物。 ②第二相反应:结合反应,是母药或代谢 物与内源性物质如葡萄糖醛酸和甘氨酸结 合。结合的产物一般是极性高,水溶性大、
泌。
32
2、胆汁排泄: 许多药物如洋地黄毒甙或其它代谢物 从肝细胞经胆汁排入小肠中,结合型 药物在肠中受细菌或酶的水解后可被
重吸收,形成肝肠循环。
3、乳汁排泄: 某些药物如吗啡经乳汁排泄,故哺乳
期用药时应注意。
33
胆汁排泄
(biliary excretion)
和 肝肠循环
(Enterohepatic recycling)
1、药物的理化性质:如分子大小,脂 溶性。 2、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为可逆 性疏松结合,结合型药物分子量增大, 不能跨膜转运、代谢和排泄,并暂时 失去药理活性,某些药物可在血浆蛋 白结合部位上发生竞争排挤现象

药理学 4.药物代谢动力学 PPT课件

药理学 4.药物代谢动力学 PPT课件

药物跨膜转运主要影响因素
药物跨膜转运主要受到药物的溶解性 和解离性等理化特性的影响。 溶解性是指药物具有的脂溶性和水溶 性。药物的跨膜转运必须先融入生物膜的 脂质双层结构,然后达到膜的另一侧。 化学物质具有脂与脂相融,水与脂难 融的特点,因此脂溶性强的药物容易跨膜 转运;而水溶性强的药物难于跨膜转运。
一、消除半衰期(Half-life, T1/2) 血浆药物浓度消除一半所需时间
一级消除动力学: t1/2 =0.693/Ke
单位时间消除药量与浓度成正比 半衰期不随浓度而变 Slope(斜率) = -Ke/2.303
零级消除动力学: t1/2 = 0.5 C0/k
单位时间消除药量不变 半衰期随浓度而变
脂溶度 局部 pH 和药物离解度 毛细血管通透性 组织通透性 转运蛋白量 血流量和组织大小 血浆蛋白和组织结合
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与竞争结合
血浆蛋白结合率很高的药物在长期用药时 可能发生具有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 极少数血浆蛋白结合率高、消除慢和安全 范围窄的药物,如华法林和磺胺或阿司匹林的 相互作用 。 两种药物竞争共同的血浆蛋白结合位点时 ,可能引起游离血药浓度增加,作用和毒性增强 。
影响药物生物转化的因素
1.药酶的诱导 2.药酶的抑制 3.遗传的多态性
药物代谢酶的活性可被诱导或抑制
药酶诱导 (Induction): 苯巴比妥、利福平,环境 污染物等

药理学 4.药物代谢动力学 PPT课件

药理学 4.药物代谢动力学 PPT课件

胎盘屏障
胎盘将母体与胎儿血液分开,也起屏障作用,故 称胎盘屏障。 药物通过胎盘的转运方式主要是简单扩散。
大多数药物均能进入胎儿。
(三)生物转化 (biotransformation)
代谢部位:
主要在肝脏 其它如胃肠、肺、皮肤、肾
代谢步骤和方式
Phase I
氧化、还原、水解引 入或脱去基团(-OH、 -CH3、-NH2、-SH)


一、药物的转运
药物的转运方式 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 泄本质上是药物分子在体内跨过各部位生物 膜的转运(跨膜转运)。 1. 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 2. 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3. 其他转运方式。
被动转运
1.被动转运 指药物自生物膜浓度高的一 侧向浓度低的另一侧进行的跨膜转运。包括 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和滤过(filtration)。
主动转运
2.主动转运 指药物不依赖膜两侧浓度 差的转运,可以由生物膜的浓度低的向浓 度高的一侧转运,形成药物在特殊部位的 高浓度聚积,因而又称为逆浓度梯度转运 或上山转运。 少数药物和生命活动的关键离子(如 Na+、Ca2+、K+)依赖机体特有的载体转 运系统(酶或离子泵)消耗能量ATP进行 主动转运形成浓度势能。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药物代谢动力学PPT课件

药物代谢动力学PPT课件

y free drug is able to cross membrane to reach tissues, sites of d
rug action and 2b02e1/m7/28etabolized or excreted.
3
一、药物的转运
药物的转运方式 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本质上是药物分子在体内跨过各部位生物膜的 转运(跨膜转运)。
18
(二)分布(distribution)
药物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到达各组织器官 中的过程称为分布。
药物分布的规律是药物由静脉回流到心 脏,从动脉先向体循环血流量相对大的组织 器官分布,再转向血流量相对小的组织器官 ,最终达到各组织间分布的动态平衡。
19
再分布(redistribution)
脂溶性高的药物如静脉麻醉药硫喷妥钠(p entothal sodium)先向血流量大的脑组织分布, 药物浓度迅速升高而产生麻醉效应,但脑组织 中的药物很快随血流再向脂肪组织转移,浓度 迅速下降而麻醉效应消失。药物先分布于血流 量大的组织器官,随后向其他组织器官转移的 这种现象称为再分布。
2021/7/28
24
(三)生物转化 (biotransformation)
生物转化 药物作为外源性物质在体内发 生化学结构的改变称为转化或生物转化。
药物发生转化的器官主要是肝脏,此外肠 黏膜、肾、肺、体液和血液等组织的酶参与 某些递质和药物的转化或灭活作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屏障、胎盘屏障、肝药酶、肝药酶诱导剂和抑制剂、肝肠循环? 3.什么是 峰浓度、达峰时间、AUC、一级动力学消除、零级动力
学消除、生物利用度、表观分布容积、消除半衰期、血浆清除 率、血浆稳态浓度?
3
药物代谢动力学
➢讲授内容:
➢ 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 ➢ 药物的体内过程 ➢ 体内药量(药物浓度)-时间关系 ➢ 药物消除动力学 ➢ 房室模型 ➢ 药代动力学重要参数 ➢ 药物剂量的设计和优化
�需要载体 特异性 选择性 �消耗能量 �有饱和现象 �同一载体同时转运不同药 物时,有竞争性抑制现象 �当膜一侧的药物转运完毕 时转运即停止
少数药物和关键离子 (如Na+ 、Ca2+ 、K + )
26
二、影响药物通透细胞膜的因素
1.影响因素 �药物的物化性质(分子量、脂溶度、解离度—通透系数)
�膜面积、厚度 �体液pH �膜两侧药物浓度差(C1- C2) �组织血流量
23
1. 易化扩散 facilitated diffusion
1)顺浓度差,高低; 2)不消耗能量; 3)需要载体; 4)有选Fra Baidu bibliotek性,饱和性,竞争性;
24
2. 主动转运 active transport
1)是少数药物转运方式; 2)逆浓度差,低高,耗能; 3)需要载体; 4)有饱和性和竞争性抑制;
19
小结
• pH值较高(碱化),酸性药物解离多,碱性药物解离少。 • pH值较低(酸化),酸性药物解离少,碱性药物解离多。
--------酸酸碱碱易跨膜,酸碱碱酸难跨膜。
20
pKa值概念的应用
在生理情况下细胞内液pH为7.0,细胞外液及血浆为7.4。 例子:
(弱酸性药物)
1、提升血液pH值可使弱酸性药物向细胞外转运; 2、降低血液pH值使其向细胞内浓集。
4
●药物体内过程 即:机体对药物的处置 (disposition)
�吸收(absorption) �分布 (distribution) �代谢(metabolism) → 生物转化 �排泄 (excretion)
5
6
第一节 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
一、药物在体内的跨膜转运方式
●滤过 (filtration) ●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 ●载体转运(carrier-mediated transport)
2.Fick定律
27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吸收 Absorption ;
➢分布 Distribution; ➢代谢 Metabolism; ➢排泄 Excretion;
10
(二)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
绝大多数药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也称被动转运(Passive diffusion)。是药物转运的最常见、最重要的形式 。
�定义:
指非极性药物分子以其所具有的脂溶性溶解于细胞膜的脂 质层,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
11
�简单扩散过程?
1.药物首先分散在水相(利用水溶性); 2.进入脂层(利用脂溶性); 3.从脂层通过扩散进入膜的另一侧; 4.终止时间:在膜两侧浓度相等时,达到动态平衡。
• 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 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胞裂外排(exocytosis)
7
跨膜转运(Membrane Transfer)
simple diffusion
carrier-mediated
active
facilitated
endocytosis
ATP ADP-Pi
8
(一)滤过(filtration)
�定义:
水溶性的极性药物分子,借助于膜两侧的 流体静压或渗透压通过细胞膜的水性通道,由 细胞膜一侧到达另一侧。 如:肾小球滤过。
8 9
�特点:
1)水溶性物质; 2)顺浓度差,高低; 3)通过细胞膜的水性通道; 4)不耗能,不需要载体; 5)无饱和性,无竞争性抑制;
16
Handerson-Hasselbalch公式
pKa是解离常数(Ka) pKa决定药物分子解离量
17
pKa值的概念
• pKa值——是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在50%解离时溶液的pH值。 • 注意:pKa值不是药物自身的pH值。
• 药物离子化程度受自身pKa值及所在溶液的pH值决定。
18
体液pH值对弱酸或弱碱性药物解离的影响
25
被动转运(简单扩散)与主动转运的区别?
被动转运 定义 依赖膜两侧浓度差顺浓度梯
度转运(高→低)
特点
应用
�不需要载体
�不消耗能量
�无饱和现象
�不同药物同时转运时无竞争 性抑制现象
�当可跨膜转运的药物分子在 膜两侧浓度相等时达到动态 平衡 大多数脂溶性药物
主动转运
不依赖膜两侧浓度差逆浓 度梯度转运(低→高)
12
�特点7:
1)绝大多数药物按此方式转运; 2)顺浓度差,高低; 3)通过细胞膜脂质层; 4)不需要载体,不耗能; 5)无饱和性,无竞争性抑制;
13
6)药物通过胞膜的速度受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药物分子大小; �药物脂溶性; �药物解离状况;
分子量小、脂溶性高、极性小、非解离型的药物容易透过细胞膜。
药理学总论
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1
●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
• 简称药动学,研究药物在机体的作用下所 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的学科。
2
前瞻思考?
1.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有哪些?各具的特点? 2.什么是 吸收、分布、代谢、排泄、首过消除、再分布、血脑
21
问题
某人过量服用苯巴比妥(酸性药)中毒,有何办法 加速脑内药物排至外周,并从尿中排出?
22
(三)载体转运
�定义:跨膜蛋白在细胞膜的一侧与药物或生理性物质结合
后,发生构型改变,在细胞膜的另一侧将结合的内源性物 质或药物 释出的过程。
�特点:
– 选择性(seletivity) – 饱和性(saturation) – 竞争性(competition, 竞争性抑制)
14
7)药物通过细胞膜的速度受环境pH的影响
� --------------离子障 ion-trapping �大多数药物为弱酸性或弱碱性;
�原则:药物解离程度脂溶性 跨膜转运 效应。
15
离子障(ion trapping)
• 离子型分子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不易跨膜转运, 被限制在膜的一侧的现象 称为离子障(ion trapp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