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高三地理专题复习之人口与环境
高三地理教案人口与环境
高三地理教案:人口与环境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口分布、增长、结构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理解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掌握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人口分布、增长、结构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难点1.如何科学准确地解读人口数据,分析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2.如何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环境问题的性质,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人口分布与环境1.导入环节教师简要地介绍人口问题和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征求学生对此的看法和想法。
2.人口分布•定义: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一定范围内的分布情况。
•影响因素:地理环境,资源分布等。
•实践案例:通过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让学生分析人口分布的差异和特点。
3.人口增长•定义:人口增长是指人口数量的变化。
•影响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等。
•实践案例:通过举例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让学生理解人口数量变化的内在规律。
4.人口结构•定义:人口结构是指人口的性别、年龄、职业等方面的分布情况。
•影响因素:出生率,死亡率,教育水平,医疗水平等。
•实践案例:通过实践对人口结构的分析,让学生理解人口结构对环境和社会产生的影响。
第二课时:人与环境1.导入环节教师放映相关视频、图片或分析统计数据,让学生了解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环境问题•定义:环境问题是指由人类活动所带来的影响,导致生态平衡被打破,社会和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实践案例:通过分析环境问题的性质、产生的原因、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3.环境保护•定义:环境保护是指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人类生存健康而采用的各种措施。
•实践案例:通过实践,体验环境保护工作,让学生具体感受环保行动对自然生态和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五、教学方法1.案例讲解法2.实践教学法3.课堂讨论法六、教学评价1.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2.课后测试,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3.学生的教学反馈七、教学资源1.人口与社会现象相关的数据统计报告及分析2.环境保护组织提供的资料和案例八、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学习,让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了人口与环境的基本概念、原则及其相关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月4日)人口与环境
人口与环境一、高考考纲要求1.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主要因素。
世界人口的增长。
世界人口的分布。
中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
中国的人口政策。
2.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
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
环境承载力。
合理容量。
控制人口数量的意义3.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
人口的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二、你应该达到的学习目标1.学会分析影响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机械增长的因素。
2.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及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意义。
3.了解人口问题及解决对策。
三、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的梳理(一)人口自然增长(人口再生产)1.影响世界人口增长的决定性因素2.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时间变化3.人口再生产的空间差异4.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利弊“高—低—高”型:“低—低—低”型:【练习】读人口增长统计图,回答(1)~(2)题。
(1)目前欧洲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类同于A.甲 B.乙C.丙 D.丁(2)对图中人口增长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人口出生率(年平均人口自然增A.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可能是甲B.最适宜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国家是乙C.社会经济和生态压力最小的国家是丙D.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较重的是丁(二)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概念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①自然生态环境因素②经济因素③政治因素④社会文化因素3.不同历史时期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①历史早期:②古代农业社会:③二战前:④现代:①现状:流动人口增加,自发流动为主。
②方向: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从贫困落后山区到沿海发达城市。
③原因:务工和经商;学习、培训、毕业工作迁移的人数增加。
④影响:人口迁移改变了区域人口分布和人口构成,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民族的同化和融合,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其中对迁出区:减轻人口压力;加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科技和文化的联系,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问题:人才流失,青壮年劳动力减少。
高三总复习地理课件 人口与地理环境
3.我国人口迁移 (1)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有政治、经济、战争、灾害等方面。 (2)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迁移对我国人口分布状况产生了深刻影响,促进了我国 多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3)当代我国人口迁移:大批剩余劳动力迁往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 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01 夯实 必备知识 02 提升 关键能力 03 培育 学科素养
01
一、人口分布 1.世界人口分布 (1)衡量指标:人口密度。 (2)特征:极不平衡。
①亚洲人口最多。图中 a东亚、b南亚、东南亚,以及 c西欧地区和 d北美东北部是 人口密集区。
②世界各国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2016 年,人口超过 1 亿的国家有 13 个。 ③城镇人口比例逐渐上升,乡村人口比例逐渐下降。 ④世界人口近 90%分布在北半球,并且主要集中在 10°N~50°N 的区域。 ⑤世界有 8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海拔 500 m 以下的低地和平原 地区。 ⑥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线 200 km 以内的地带。
三、人口容量 1.人口增长 (1)人口发展的总趋势:不断增长。目前,世界人口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2)影响因素:自然资源 、环境条件、社会经济、科技进步、医疗卫生、文化教育、 政治制度等。 (3)世界人口增长:由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还与当地的人口迁入率和 迁出率 有关。 2.资源环境的限制性 (1)产生原因 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__需__求__与日俱增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资源的___人__均____消耗量也在逐步增加
由图可知,人口密度西密东疏,东北部最小;发达国家人口 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缺乏,社会负担大
高三地理人口与环境知识点
高三地理人口与环境知识点人口与环境是地理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在地理学中,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相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作用。
而在高三地理中,人口与环境知识点的学习是考试中重要的内容。
本文将围绕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展开讨论。
首先,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表现在如何人口数量的增长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人口数量的增长导致了人口密度的增大,人们在有限的空间中进行生活和发展,因此对环境的消耗和破坏也会增加。
例如,大量人口集中居住在城市中,城市规模的扩大导致了大量土地的开发和填充,带来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此外,人口的增长还会导致对水资源、能源和食品等生存资源的需求增加,进而带来环境容量的压力和资源的过度开采,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其次,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还表现在如何环境条件影响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
自然环境的差异会导致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和人口密度的差异。
例如,地理条件不利的地区,如高山、沙漠和寒冷地区,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人口数量较少;而地理条件优越的地区,如沿海城市和肥沃的农业区,人口数量相对较多。
此外,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会影响人口迁移。
当环境质量下降时,人们往往会选择迁往环境质量较好的地方,因此环境恶化可能导致人口的外迁,而环境改善则会吸引人口的迁入。
此外,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还表现在如何人口规模和发展水平对环境影响的不同。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规模庞大,但人均资源消耗较低,因此总体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
而发达国家的人口规模相对较小,但人均资源消耗较高,导致对环境的压力较大。
这说明了人口数量和人均资源消耗水平都是影响人口对环境影响的重要因素。
此外,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在不断变化。
新兴产业的发展和环境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实现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最后,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还表现在如何人口增长对资源分配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人口的快速增长给资源的分配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人口与环境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人口与环境一. 本周教学内容:人口与环境二. 重点、难点:(一)重点1. 环境人口容量2. 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与环境的关系3. 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二)难点分析、判读各种图表资料,说明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 复习要点:(一)人口再生产1. 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1)定义:人口内部的这种老一代陆续死亡,新一代不断出生,世代更替的过程。
(2)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影响因素: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3)人口再生产类型原始型:高高低传统型:高高低过渡型:高低高现代型:低低高完成现代型的转变应是出生率的下降2. 分布世界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过渡型向现代型转变(1)发达国家:现代型(2)发展中国家:过渡型但内部也有差异(二)人口数量与环境1. 人口数量变化:人口的自然增长(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我们主要考虑的因素人口的机械增长(人口的迁移)2. 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生育率(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人数之比)决定出生率死亡率(1)环境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社会因素主要;自然因素影响是极小(2)环境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社会因素主要;自然因素也明显气候、水、土壤、自然灾害(直接、间接)影响生病率和死亡率。
环境污染:造成死亡率上升3. 人类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人口增长不是环境污染的唯一决定因素,但很重要(三)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1. 概念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和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 影响因素(1)资源是首要因素:资源多,环境人口容量就大(2)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是重要因素。
科技发展水平高,获取资源多,环境人口容量就大地区开放程度大,环境人口容量就小消费水平高环境人口容量就小3. 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土地资源)(1)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不确定性:现有资源总数不确定,科技发展水平的变化,人口消费水平变化相对确定性:(一定历史条件)资源的基础和潜力相对稳定,假定技术水平人口消费水平变化不大(2)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通常把一种或某几种资源能供养的人口数,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人口与环境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人口与环境一、课标呈现1.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3.结合史料,结束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二、基础知识知识点1:人口分布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举例气候气温温暖的气候适宜人类生产和生活北半球温带地区,气温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世界上约半数以上的人口居住在这一地带降水降水主要通过影响植被分布间接影响人口分布。
降水适中的地区适宜人类居住和生产,人口分布往往较为集中干旱的沙漠、戈壁地区,由于降水量极少,生存环境恶劣,往往成为无人区或人口稀少区地形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我国的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的恒河平原,都是人口密集的地区水源一般来说,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人口较为密集北美五大湖地区,人口稠密在干旱地区,有水灌溉的地方往往成为人口聚居地我国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土壤土壤是发展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它大多是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地影响人口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肥沃的黑土分布区农业比较发达,人口密度也较大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从而影响人口分布大型油田的发现和开采,使原本荒无人烟的地区崛起为一座新城市2.人文因素人文因素影响及实例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如我国东部地区、美国东部地区和欧洲西部地区历史因素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东亚、南亚的人口稠密区政治因素战争有时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人口分布状况。
如两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政治版图发生明显变化,人口也随之大规模移动,改变了人口的空间分布政策鼓励或限制政策能够影响人口的流动和增长,进而影响人口分布。
如二战后,日本先后制定了5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有计划地开发落后地区和疏散过密的城市人口和产业,改变了人口的空间分布文化因素婚育习俗等影响人口增长,进而影响人口分布。
高三地理《人口与环境》学习指导(一)
《人口与环境》学习指导(一)一、考纲要求1、人口的再生产(1)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主要因素。
(2)世界人口的增长。
世界人口的分布。
(3)中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
中国的人口政策。
2、人口数量与环境(1)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
(2)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
(3)环境承载力。
合理容量。
控制人口数量的意义。
3、人口素质与环境(1)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
(2)人口的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4、人口迁移与环境(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二、知识结构三、重点难点解析1.理解“人口问题”人口问题是指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不相协调而产生的问题。
表现为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增长过慢、人口结构不合理等方面。
以人口增长过快产生的问题最突出。
人口问题是人类一切问题的核心。
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人作为消费者是无条件、绝对的,只要是活着的人,一生始终要消费一定数量的生活资料,而作为生产者,则是有条件、相对的。
在人的一生中,只有在相当的年龄范围内,同时具备一定的体质、技能、文化教养等条件,才能作为生产者发挥作用。
因此,当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特别是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人口的增长速度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适应时,就会产生人口问题。
我们一方面应当对当前世界面临的人口问题高度重视,另一方面要对人类前途充满信心,不受世界末日论的影响。
通过提高人口的素质,将人口的数量转化为优势。
2.理解人口再生产与人口的发展人口再生产属于人口发展的基本内容,但不等同于人口发展。
人口发展的内容应当包括三个方面: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口结构的改变。
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绝对数量的变化及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人口增长速度主要由出生率、死亡率及二者决定的自然增长率决定,这正是人口再生产研究的内容。
由此,人口再生产主要研究人口发展中人口数量增长的问题。
而人口发展的内容则含盖三个方面。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教材中谈到的人口再生产定义,是仅从人口数量方面考察人口变动的过程,这只是狭义上的人口再生产概念。
高考地理环境与人口分布讲解
高考地理环境与人口分布讲解在高考地理中,环境与人口分布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它不仅关系到我们对地球表面人类活动的理解,还对我们探讨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具有关键意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气候是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比如,在热带地区,高温多雨的气候虽然有利于植物生长,但由于过于炎热潮湿,疾病容易传播,不利于大规模的人类聚居。
而温带地区,气候相对温和,四季分明,既没有极端的炎热,也没有极度的寒冷,为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提供了较为适宜的条件,因此往往人口密集。
地形也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有利于农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所以往往是人口集中的区域。
例如,我国的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就是人口密集的地区。
而高山、高原地区,地势崎岖,交通不便,气候条件也相对恶劣,人口分布则较为稀疏。
水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
那些靠近大江大河、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能够满足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的需求,所以更容易吸引人口聚居。
像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等,都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人口密集的区域。
土壤条件也会影响人口分布。
肥沃的土壤能够提供丰富的农产品,支持更多人口的生存。
例如,东北的黑土地,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人口相对较多。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人口分布对环境的反作用。
当人口过度集中在某个地区时,可能会对当地的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比如,过度的开垦土地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大量的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可能会造成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而在人口稀少的地区,虽然对环境的直接压力较小,但可能由于缺乏人力和技术,导致资源开发不足,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能力相对较弱。
在全球范围内,人口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特征。
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欧洲、北美和日本,人口密度相对较高,且城市化水平也很高。
这些地区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良好的生活条件,吸引了大量人口。
2020年山西高考地理人口学题及解答
2020年山西高考地理人口学题及解答2020年山西高考地理科目中,人口学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在此章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2020年山西高考地理人口学题及解答。
通过学习这些题目和解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口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并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题目一:请解释人口密度的概念并计算山西省的人口密度。
解答:人口密度是指在单位面积内所拥有的人口数量。
计算人口密度的公式为:人口密度 = 人口总数 / 面积。
根据山西省的人口总数和面积,我们可以计算出山西省的人口密度。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题目二:请说明山西省人口的主要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解答:山西省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太原市及其周边地区,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的分布特点。
这一分布特点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所形成的:首先,太原市作为山西省的省会和经济中心,拥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前景,吸引了大量人口向该地区聚集。
其次,太原市地处山西省的中部地区,交通便利,周边资源丰富,适宜人口居住和发展。
此外,山西省的西部地区地势高,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因而人口数量相对较低。
题目三:请解释人口迁移的概念,并结合山西省的实际情况,讨论其影响及应对措施。
解答: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流动。
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城市间迁移和农村到城市的迁移。
在山西省的实际情况中,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和城乡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具体影响和应对措施如下:首先,人口迁移使得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导致了城市就业压力加大、住房紧张、交通拥堵等问题。
因此,应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吸纳能力。
其次,农村人口减少,导致了农业劳动力短缺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困难。
针对这一问题,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吸引农民留在农村发展。
另外,人口迁移也会导致资源分配不均衡以及社会结构和文化变化等问题。
因此,应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口资源的合理配置。
题目四:请解释人口老龄化的概念,并分析山西省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高考地理专项:人口与地理环境(解析版)
高考地理专项:人口与地理环境(解析版)一、选择题1.人口增长形式类型决议于〔〕A.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B.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消费力C.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D.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生育率2.以下人口空间移动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 游牧民的迁移B. 有两处或多处寓居地的人在不同寓居地之间活动C. 日自己去美国定居D. 中国人去欧洲旅游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接受劳务输入的国度主要集中在〔〕A. 西欧、北美、澳大利亚B. 西北亚、西亚、南非C. 东亚、西欧、拉丁美洲D. 西欧、北美、中东4.与子女临时分开寓居老人,被称为〝空巢老人〞,以下图为四国人口年龄结构表示图。
读图回答以下各题。
〔1〕四国中更多出现〝空巢老人〞现象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2〕近几年来我国乡村〝空巢老人〞现象较为严重的主要缘由是〔〕A. 家庭缘由B. 城乡差距C. 乡村开展D. 方案生育5.新疆全区的环境承载力为16人/平方千米,目前其人口密度为13人/平方千米。
右图是我国各省人口迁入散布图。
读图完成以下各题。
〔1〕新疆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A. 地域广阔,资源丰厚,环境人口承载力大B. 地处内陆,水资源丰厚,环境人口承载力小C. 天文环境〝干、寒〞,生态软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D. 虽然是人口迁入的地域,但环境承载力仍小〔2〕以下关于人口迁移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新疆是西部人口迁入最多的省区,主要是由城市化推进惹起的B. 促进我国人口活动的主要要素是地域间经济开展的不平衡C. 革新开放前,人口总是自觉的从东部移向西部D. 革新开放以来,民工的输上天主要是上海、广东、四川等地6.读某国在甲、乙、丙、丁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形式表示图,完成效果。
〔1〕该国人口增长形式的演化顺序普通为〔〕A. 甲→乙→丁→丙B. 丙→乙→丁→甲C. 甲→乙→丙→丁D. 丙→乙→甲→丁〔2〕招致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能够缘由有〔〕①社会经济的开展②国际移民③人口政策的实施④资源十分匮乏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②④7.读〝人口规模相当的四座城市①~④某年人口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之人口城市与环境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之人口城市与环境前言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涉及自然现象,也关注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人口城市与环境作为高考地理的重要内容,其知识点广泛且深入。
本文档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和掌握这一部分内容,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第一部分:人口地理1. 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2. 人口分布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的地理特征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3. 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原因与影响4. 人口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职业结构教育结构5. 人口政策人口控制政策人口发展政策人口政策的实施与效果第二部分:城市地理1. 城市化城市化的定义与过程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2. 城市空间结构中心商务区(CBD)住宅区工业区城市边缘区3. 城市交通城市交通系统交通拥堵问题公共交通发展4. 城市问题城市贫困城市犯罪城市环境问题5. 城市规划与管理城市规划的原则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与服务第三部分:环境地理1. 自然环境气候水文土壤植被2. 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生态破坏森林砍伐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环境问题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3.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政策可持续发展绿色能源与技术4. 环境与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环境教育与公众参与结语人口城市与环境是高考地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的知识点广泛,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
通过本文档的系统复习,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口城市与环境的相关知识,提高解题能力,为高考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三一轮复习人口与环境
保持较 低水平
增长 缓慢
文化教育 比较稳定 、社会保 ,一些国 障制度健 家的人口 全、生育 数量还会 观念的转 逐渐减少 变等
英国、 德国、 日本
鼓励生 育,吸 引外来 移民
水平较高
增长 很快
政治上的独 立,民族经 济的发展, 医疗卫生事 业的进步, 人口死亡率 下降等
人口
增长 中国、印 计划生
开始 度、巴基 育,控
(4)我国既有人口过多,人口压力大的问题,也有人口老龄 化的问题。
下图是有代表性的四种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示 意图。
1.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C )
A.① B.②
C.③ D.④
【针对训练】 读下表资料,回答 1~2 题。
1.下面结论错误的是( ) A. 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B.欧洲的新增人口最少 C. 新增人口主要分布在亚洲 D.发达国家的自然增长率较低 【答案】B 点拨:新增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总 数,由表中数据可以判断:新增人口最少的大洲是大洋洲。
二、考点梳理.夯实基础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主要因素
(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基数 人口增长数=人口基数×自然增长率
2、世界人口数量增长的时间差异
人口数量增多 增长速度加快
人口数量少 增长缓慢。
人口数量多 增长明显加快
3、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差异
(1)图中Ⅰ对应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A.原始型 B.传统型 C.过渡型 D.现代型
答案:A
解析:读人口增长统计图可知,Ⅰ对应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原始 型,因为人口出生率高达47‰,人口死亡率接近37‰,而人口 自然增长率仅10‰左右,所以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 增长率的原始型。
高中地理人口与环境知识精讲
高中地理人口与环境【知识结构】【重难点解析】一、人口的再生产1. 世界人口的增长产业革命前,人口增长速度极其缓慢;产业革命后,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二战后人口迅猛增长。
2. 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集地区:东亚、南亚、西欧和美国东北部。
人口稀少地区:高山和寒冷地区、沙漠地区和热带雨林地区等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
3. 中国人口的增长新中国成立前,人口增长速度缓慢;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家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技术及设备的改善,人口增长迅速;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家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迅速下降。
4. 中国人口的分布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以“某某—腾冲”线为界,东部沿海多、西北内陆少。
5. 中国的人口政策实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二、人口数量与环境环境对生育率的影响:主导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经济水平、婚姻制度、生育政策、避孕技术、文化及某某等)。
次要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其对生育率的影响是极小的(通过影响死亡率来实现)。
环境对死亡率的影响:主导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受教育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等)。
次要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土壤影响较明显;自然灾害;环境污染)。
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不只是人口的增长,主要是不重视环境保护等原因造成的。
三、人口素质与环境1. 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2. 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从整体上影响着人们的环境观、资源观和发展观。
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直接的影响;科学文化素质不同的人口,对资源利用的充分程度也大不相同;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类活动的环境后果。
四、人口迁移与环境1.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2. 中国的人口迁移时期特点影响因素迁移方向历史上①迁移原因:移民支边、战争、自然灾害;②迁移方向: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③人口中心:(“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①人口迁移规模小;②频率低(方式:就业、支边、工矿开发、招生、分配等)①计划经济;②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③政策限制农民进城①净迁出地:辽、鲁、沪、川;②出入持平:某某;③净迁入地:其他省市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①人口迁移日趋活跃;②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目的:务工、经商、学习)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剩余劳动力剧增;②户籍制度改革,为流动人口大量涌现提供了契机;③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是促使人口大量流动的根本原因①农村→城市;②内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中国“民工潮”现象分析(1)原因: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剩余劳动力过多,就业压力大;②城乡或地区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经济收入差距悬殊;③国家户籍制度改革为流动人口的大量涌现提供了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高三地理专题复习之人口与环境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8题;共36分)1. (4分) (2014高一下·沁阳月考) 下列①②③④示意图反映了一些国家近年来的人口迁移状况,这些国家是()A . ①德国、②俄罗斯、③日本、④美国B . ①俄罗斯、②德国、③美国、④日本C . ①美国、②日本、③俄罗斯、④德国D . ①日本、②美国、③德国、④俄罗斯2. (4分) (2017高一上·海南期中) 中国逐步实施“单独二胎”政策,主要是为了()A . 缓解人口老龄化的问题B . 增加总人口C . 解决独生子女的问题D . 提高人口质量3. (6分) (2018高一下·南昌期中) 人口迁移率是指迁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迁入为正,迁出为负。
左图为“人口增长曲线图”,右图为“我国某地区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曲线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左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人口增长曲线,符合图2所示地区人口增长特征的是()A . ③B . ②C . ④D . ①(2)右图所示地区人口数量最多的时间大约出现在()A . 2005年B . 2010年C . 1910年D . 1970年(3)下列地区中,与右图所示地区人口迁移特征最符合的是()A . 西藏B . 三峡库区C . 黑龙江D . 上海4. (6分)甲图表示某国人口自然状态下的增长轨迹示意图,M表示增长初期,N表示末期。
乙图为该国人口增长过程的中期阶段,农村人口的年龄结构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特征,读图完成问题。
下列有关该国人口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 . 图甲中代表该国人口自然增长从M到N转变的轨迹一般是曲线①B . 图乙显示年龄结构中中青年所占的比重较少,一般是政策因素引起的C . 图乙阶段该国国内交通运输的压力可能会增加D . 该国人口增长处于图甲中N阶段时劳动力资源丰富5. (6分)下图为20世纪世界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情况,由图可知,从1950年至1995年()A . 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提高B . 欧洲人口出现负增长C . 北美洲死亡率下降最快D . 亚洲与拉丁美洲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下降6. (4分) (2019高一下·北京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早在2010年年末,温州的常住人口就已超过了900万人;然而在2014年年末,却少了州移动大数据识别出温州籍人720万,其中有33.7万人在杭州生活,这些人的平均年龄仅为32.5岁,远低于市内温州人43.0岁的平均年龄。
2010年前,外来流动人口偏爱温州的原因是温州()A . 服务设施较齐全B . 生活条件好C . 适宜就业机会多D . 生态环境好7. (2分)导致我国20世纪70年代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有()A . 自然灾害B .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C . 民工潮D . 城市化8. (4分)下图是“2005—2010年省际人口迁出率、迁入率分布”,据图可知()A . 贵州迁入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B . 福建迁出率大于迁入率C . 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居高不下D . 安徽的人口机械增长为负值二、综合题 (共5题;共66分)9. (10分)(2020·渭南模拟)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新区距离北京、天津和石家庄的直线距离分别约105千米、106千米和755千米。
“雄安新区的设立将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未来雄安新区将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
新区域市规划指出、在治理白洋淀水环境的同时,营造“千年秀林”,发展生态农业,建设水域共融的生态城市。
下图为雄安新区位置略图。
(1)结合图文信息,简要分析雄安新区选址的区位优势。
(2)分析雄安新区的建设对该地区耕地利用产生的影响。
(3)白洋淀位于年安新区的中心,指出其对新区建设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4)依据国家对雄安新区的目标定位,简要说明雄安新区在规划建设中需要采取哪些发展措施?10. (12分) (2018高二下·厦门期中)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
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
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
图4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
(1)归纳尼日利亚现有铁路路网特点及作用。
(2)指出尼日利亚拟建沿海铁路的布局特点。
(3)简述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针对此气候特点,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范的问题。
(4)指出因尼日利亚沿海铁路项目而可能获益的我国主要工业部门。
11. (9分) (2020高二上·亳州月考) 下面两图中,图Ⅰ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Ⅱ为世界局部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Ⅰ中A季节为北半球________季,B季节为北半球________季。
导致A、B两季节气压带和风带位置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
(2)常年受甲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其气候类型分布对应图Ⅱ①②③④四地中的________地。
(3)图Ⅱ中①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其气候是常年受图Ⅰ中________(甲、乙、丙、丁)带影响形成的。
(4)图Ⅰ中B季节时,图Ⅱ中②海沿岸此季节受________(甲、乙、丙、丁)带控制,此季节②海沿岸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此季节40°N的亚欧大陆东岸盛行________风,气候特征为________。
12. (15分) (2017高二下·浙江会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7年7月1日上午,《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粤港澳三地在中央有关部门支持下,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是继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陆地面积、常住人口、GDP 总量分别占全国的 0.6%、0.5%、12.1%,有三个港口排名世界前十。
粤港澳大湾区的格局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
2017 年 7 月 7 日,港珠澳大桥实现了主体工程全线贯通。
2017 年底通车后,从珠海、澳门到香港原来 4 小时的路程,只需 45 分钟。
下图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示意图。
(1)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将首先辐射到亚洲的________地区。
(2)《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后,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城市将________,避免恶性竞争。
(3)粤港澳大湾区四个核心城市是指香港、澳门、________和________。
(4)从自然环境角度,简述建设港珠澳大桥面临的主要困难。
(5)简述粤港湾大湾区成为引领我国经济发展引擎的主要条件。
13. (20分) (2020高二下·泸县期中)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数据中心是用特定设备在互联网上传输、存储数据信息的场所。
数据中心的规模以设备运行耗能的多少来衡量,规模越大,运营成本越高。
2010年之前,我国的数据中心一般规模较小,主要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
2010年之后,一些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开始在中西部地区布局,位于贵州省中部的贵安新区(国家级新区,位置见图),因气候凉爽、用电成本较低、自然灾害少等优势,吸引了数十个大规模数据中心在此集聚,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
(1)说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建设数据中心的主要优势。
(2)分析数据中心在贵安新区集聚的有利条件与集聚发展的益处。
(3)如果把数据中心的数据比喻为“原料”,指出贵安新区利用这些“原料”可以发展的产业。
(4)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数据中心开始采取节能降耗措施。
你认为目前贵安新区的数据中心是否有必要这样做?请表明观点并解释原因。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8题;共36分)答案:1-1、考点:解析:答案:2-1、考点:解析:答案:3-1、答案:3-2、答案:3-3、考点:解析:答案:4-1、考点:解析:答案:5-1、考点:解析:答案:6-1、考点:解析:答案:7-1、考点:解析:答案:8-1、考点:解析:二、综合题 (共5题;共66分)答案:9-1、答案:9-2、答案:9-3、答案:9-4、考点:解析:答案:10-1、答案:10-2、答案:10-3、答案:10-4、考点:解析:答案:11-1、答案:11-2、答案:11-3、答案:11-4、考点:解析:答案:12-1、答案:12-2、答案:12-3、答案:12-4、答案:12-5、考点:解析:答案:13-1、答案:13-2、答案:13-3、答案:13-4、考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