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复习课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复习课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a)
(b)
(1)观察图(a)可知,甲车在做__匀__速___直线运动。甲车通过
O.6 m的路程所用时间为__6_____s。 (2)观察图(b)可知,在AB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 的路
程为___1_.2___m。
(3)比较图(a)(b)可知,甲车的速度__小__于___ (填“大
于”“等于”或“小于”)乙车的速度。
80 _k_m_/_h_____, (2)图乙“南京市60 km ”的含义:_交__通__标__志__牌__到__南__京_
_市__的__路__程__是__6_0_k_m___ 。
·教育科学版
(2)图像速度计算题: 由图像找出对应的一组数据,应 用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变形公式进行相 关计算。 小华乘水上游船进入世博园的过 程中,若以游船为参照物,浦江两岸 的建筑是__运__动____ 的。如图所示的s -t图像反映了游船在某段江面上的运 动情况,由图像可得该游船行驶的速 度为_____1___ m/s,它在30 s内通过的 路程为____3_0___ m。
s t=___v__交通运输计算题: 交通运输工具的速度单位是:km/h。
例如:一辆满载货物的卡车速度为20 km/h。
·教育科学版
如图所示为某交通标志牌,请你说出这两个数据的含 义,(1)图甲“80”的含义:_____车__辆__的__运__行__速__度__不__超过
如果所选的参照物不同,其运动和静止的结论一般 __不__同__。
例:翟志刚在太空中走出“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站在舱口处手举五星红旗的情 景.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A.地球 B.太阳 C.月亮 D.“神舟”飞船
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才能选作参照物 B、只有地球上的物体才能选作参照物 C、任何物体都可以选作参照物,但在具体选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D、研究物体的运动,选择太阳为参照物最合适,因为太阳是真正不动的物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复习课(共39张PPT)
典型示例,抽取规律
变式题3如图4所示的是 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s-t图 像,则v甲= 2.5 m/s,甲物体以此 速度运动20 s通过的路程是 50 m.
【解析】题图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路程,据 图像能看出,甲、乙的图像都是直线,所以甲、乙做匀 速直线运动,对于甲来说,在4 s所走的路程是10 m,所 以甲的平均速度是 v s 10 m 2.5m / s; 若甲以上述的速度
热身反馈,小试牛刀
5. 一辆正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其速度表如图所示, 90 指针显示汽车速度为________km/h ,合________m/s 。 25
典型示例,抽取规律
类型一 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
例1 如图1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 是 1 mm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2.50 cm.
典型示例,抽取规律
变式题1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圆柱体的直径, 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 mm ,从图中知圆柱体 的直径为 0.90 cm.
【解析】 由图可知1 cm之间有10个小格,则每个小 格为1 mm,即为刻度尺的分度值;圆柱体处在2和3 之间,总共9个小格,为9 mm即0.90 cm.
典型示例,抽取规律
类型二 参照物的选取及运动状态的判断
s 类型三 与 v 相关的计算 t 例3 小芳骑自行车上学的速度是18 km/h,她在50 m 短跑的体育测试中成绩是8 s, 跑完50 m的平均速度 是6.25m/s,这个速度比她骑自行车上学的速度 快 .
典型示例,抽取规律
【解析】已知短跑时的路程为50 m,所用时间为8 s, s v 由速度公式 得平均速度为6.25 m/s; 骑自行车的速 t 度18 km/h=5 m/s,所以短跑的平均速度大于骑自行车 的速度. 【名师点拨】解此类题的关键在于(1)看清题目中的 已知量和所求量;(2) 看各物理量的单位是否统一; (3) 结合对应的公式或变形公式代值求解.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复习课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复习课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复习课【复习目标】1、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是有区别的。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能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来描述运动,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3、会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能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4、能通过实验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能利用v=s/t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长度的测量,测量时要引导学习选择合适的工具,然后正确使用工具进行测量.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与计算【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学具准备】刻度尺、钢卷尺、秒表、斜面、小车、金属片等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让学生把准备的刻度尺、钢卷尺、秒表、斜面、小车、金属片等放在桌面,问:我们利用所有的器材可以做哪些实验?学生回答:可以进行长度、时间的测量,还以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
引出复习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长度、时间入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达到温顾知新的目的。
二、专题复习【专题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聚焦知识点一: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2.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
3.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为:1km=m、1dm=m、1cm=m、1mm=m、1μm=m、1nm=m练习题:1.中学生的大拇指指甲宽度约为()A.1 mm B.1 cm C.1 dm D.1 m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人头发直径约7×10-5m=μm地球半径6.4×106m=km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8.84443=884443(填上单位)3、估测课桌的长度为80(填上合适的单位)。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
2.(202X•益阳)《龟兔赛跑》新篇:兔子
和乌龟自从上次赛跑后,成为了好朋友,于
是在以后的旅行中,陆地上兔子背着乌龟跑
,在水中乌龟驮着兔子游,兔子和乌龟因此
都走得更快更远了,实现了共赢。当兔子背 着乌龟在陆地上奔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是运动的 B.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是静止的,兔子 是运动的
训练反馈:
1.(202X.滨州)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 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 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是( C)
A.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乙车到达600m地方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地方 用时间 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该图线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
示例:
信息一,他们同时开始运动;
信息二: 骑车者和跑步者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
信息三: 骑车者的速度比跑步者速度快
。
4.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1):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
1km=__1_0_0_0__ m 1m=_1_0____ dm
1dm=_1_0___ cm 1cm=_1_0____ mm 1mm=_1_0_0_0__ μm 1μm=_1_0_0_0__ nm
4.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2): 都和m进行换算
①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读: ②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A
B
C
数字 4.记: 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2.33cm
0cm 1 2 3 4 5
典型例题2.
(202X,济南) 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物体要紧 贴在有刻度的一边,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有刻 度一边垂直,如图甲物体长度为 2.65cm,乙物 体长度为 2.10cm ,丙物体长度为 3.00cm 。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 复习课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一、复习目标:1)通过看书讨论形成机械运动知识框架。
2)通过讨论总结本章基本概念、规律。
3)讨论本章基本实验及其结论。
4)会利用本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复习过程:(一)通过看书讨论形成机械运动知识框架学习活动1、请同学们通过看书讨论复习本章内容整理知识网络评价展示1: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其它小组做出评价和补充。
(二)通过讨论总结本章基本概念、规律学习活动1、请同学们通过讨论总结本章基本概念本章基本概念自主评价1: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其它小组做出评价和补充。
学习活动2、请同学们总结本章基本规律。
评价展示2: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其它小组做出评价和补充(三)讨论本章基本实验及其结论学习活动1、请同学们回顾本章基本实验——测平均速度,解决以下问题:(1)实验原理是什么?实验中用到哪些测量工具、测哪些物理量?(2)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3)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评价展示1: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其它小组做出评价和补充。
(四)会利用本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习活动1:请学生解答以下几题,反馈参照物,长度,时间测量的理解情况。
1、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A. 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是静止的B. 月亮躲进云层里,是以地面为参照物C. 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D. 坐在行驶的车上的人,相对于车站是静止的2、看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物体长度的测量3、如图所示, 木块的长度为 cm,其中准确值为cm,估计值为cm。
4、右图停表所指时间经过了秒评价展示:学习活动2:通过分析讨论会分析、会计算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5.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是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s )或速度(v )与时间(t )关系的象,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1)和(4)B (2)和(3)C ( 2)和(4)D (1)(2)(3)6.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件
速度 §相同的时间比路程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_运__动_快__慢__的__物理量
§定义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速度公式:v=
s t
§国际单位:m/ s 常用单位: km/h
1m/s=_3_._6_km/h
人步行的速度约是_____m/s,意义是:
课型:复习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位及换算: 长度:
测量:刻度尺 使用方法:认、放、看、读、记
单位及换算:
一、长度和 时间的测量:
时间:
测量:停表、钟表等
产生的原因:测量工具、测量人 误差: 定义:
与错误的区分:
减小方法:
(注: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例1:下列几种估测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D)
A.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mm B.正常人“1拃”约为40cm(拃:念zhǎ,张开手, 拇指尖到中指 尖之间的距离) C.正常人的步幅约为2 m (步幅:走路时,两脚尖 之间的距离) D.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1.5mm
例1: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15m/s,它表 示__汽__车__每__秒__钟__通__过__的__路__程__是__1_5_m_._.
例2:单位换算:
10m/s=_3_6_km/h 54km/h=_1_5_m/s
例3:轿车行驶的速度是108km/h,自行车行驶的
速度是5m/s,这表明( C )
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 B、速度V与路程S、时间t没关系 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 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
例5:百米赛跑时,某同学前30m做加速运动,后 70m做匀速运动,通过终点时的速度是7m/s,测 验成绩是15.0s,那么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_6_._6_7_m/s,他在前30m的平均速度是__6___m/s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复习课》(32张)
1.(2013·宁波中考)2013年4月,宁波市14个路段启用“绿波带”
设置。设置“绿波带”能使按绿波速度行驶的车辆一路绿灯通
过。曾有记者在早高峰时段驾车通过世纪大道,在实施绿波的
12km路段用时10min,比实施前减少了5min,该车平均速度提高
了
km/h。从节能减排角度分析,设置“绿波带”的好
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参照物的选择:
2.运动和静止的判断:
【特别提醒】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若一物体相对参照物位置 不变,它是静止的;反之则是运动的。
1.(2013·郴州中考)放学了,甲、乙两同学并肩漫步在校园里。
甲说乙是静止的,应该选择什么为参照物( )
A.甲
B.乙
C.树
D.路面
【解析】选A。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甲、乙两同学
的。
【解题指南】三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1)选定参照物,并把它当作静止的。 (2)分析研究对象与参照物距离或位置的变化情况。 (3)分析得出结论。 【解析】岸上的房屋相对于划行的龙舟位置不断发生改变,故 岸上的房屋是运动的。 答案:运动
三、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
1.匀速直线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用v= s 求解,此速度
2.速度(v)—时间(t)图像:
甲图像是一条水平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图像不是 一条水平直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
1.(2013·青岛中考)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 的是( )
【解析】选A。本题考查物理图像的识别。四个图像的横轴均 表示时间,纵轴表示的物理量不太一致。A选项中纵轴表示速度, 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延续速度始终保持不变,故为匀速直线运 动;B选项中纵轴也表示速度,随着时间的延续速度在逐渐加大, 故错误;C选项中纵轴表示路程,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路程 与时间成正比,图像应为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故C错误;同理,D选 项错误。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件
mm
mm
m
km
二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看:
①零刻度线 ②量程(测量范围)③分度值
2.放:
①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一端
②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
③刻度尺平行所测长度
①视线要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②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读:
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4.记:
数字
3.读:
①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A
B
6.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他们的运动时间之比为2:3,运动路程之比为3:1,则甲乙两物体运动速度之比为( )
A.1:2 B.2:1 C.9:2 D.2:9
7.某同学测自己的步行速度,从8点10分5秒开始 计时,当他走完40m时,正好是8点10分55秒.该同学 的步行速度为多少?
┃机械运动
物理·新课标(RJ)
1、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 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 120m,则它的速度为 m/s,其物理意义为 。 3、一个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 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 ) A、80m/s B、10 m/s C、5 m/s D、无法判断 4、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s/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物体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5、一辆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第1h内通过的路程是80km,在第2h内通过的路程是80km,在第3h内通过的路程还是80km,小华说该汽车在这3h内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明则认为汽车在这3h内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谁说得对?谈谈你的看法。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节 知识梳理 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如图:
(1)实验原理:_v_=__st_。 (2)实验器材:__长__木__板__、__小__车__、__刻__度__尺__、__停__表__。 (3)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应很小,其原因是:_延__长__小__车__运__动__的__时__间___。
(4)设计记录表格:
12.“吃动平衡,天天运动”,周末晚饭后,小明的爸爸打开手机软 件,和小明向学校附近步行一段时间后,软件主页显示如图甲所示。 小明利用刻度尺测量他爸爸的步长如图乙所示。求: (2)小明和他的爸爸步行的平均速度。 解:小明和他的爸爸步行的平均速度v= st=209×606m0s=0.8m/s。 答:小明和他的爸爸步行的平均速度为0.8m/s。
2.同学们估测教室里讲台的高度,结果正确的是( C )
A.80m
B.80dm
C.80cm
D.80mm
3.宇航员麦克莱恩进入空间站四个月后,她发现无法穿上从地面带去
的宇航服,原因是她在失重环境下长高了,如图所示,这四个月她长
高了( B )
A.5cm
B.5.0cm
C.5.00cm
D.5.000cm
4.单位换算是理科学习中需要同学们熟练应用的基本技能,所以我们 必须搞清楚各种单位的基本意义和各级单位之间的进率,以下的长度 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B ) A.9.6nm=9.6×10-3=9.6×10-3μm B.9.6cm=9.6×10mm=96mm C.9.6cm=9.6cm×10=96mm D.9.6cm=9.6×100dm=0.096m
3.运动分为__匀__速__直__线__运__动__和_变__速__运__动___。_匀__速__直__线___运动是最简单 的运动,物体沿着_直__线___运动,且__速__度__不变。 4.物体做直线运动,_速__度___改变,我们说物体在做变速直线运动,变 速运动可用_平__均__速__度___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可以用_v_=__st _来 计算。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复习课件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符号m 表示)
机 械 运 动
长 度 和 时 间 的 测 量
长 度 的 单 位 和 测 量
测量工具: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米尺等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
刻 度 尺 的 使 用
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用
磨损的零刻度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
8.(RJ八上P18“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改编)鲁迅的《社
戏》中有这样的描写: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
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B )
A.山
B.船
C.房屋
D.河岸
易错易混归纳
易错点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如图所示,用A、B两把不同的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
C.以样本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运动的
D.以抛掉的重物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静止的
易错点4:不能正确区分运动图象 7.如图所示分别是甲、乙两车沿直线运动的图象。由图
象可知:
甲
乙
(1)0~5 s内,甲车的速度_不__变___(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第3 s时甲车的速度为_0_.4__m/s。
时间内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先向西运动后向 东运动
B.若两车同时出发,乙车到达800 m处所用的时间大于甲车到达 800 m处所用的时间
C.在30~40 s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D.甲车在10~20 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车在0~40 s内的平均速度
【精编】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 机械运动 单元复习课
=7
s, v'人
=
s t'
=
8m 7s
≈1.14
m/s
答案:小王同学的速度应大于1.7 m/s或小于1.14 m/s.
25
10
参考答案:①国际单位:m,常用单位:km、dm、cm、mm、μm、 nm ②a.放:一般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测起,如果刻度尺没有零刻 度线,可以从其他整刻度线测起,此时读取数据时一定要减去 整刻度前的数据. b.看: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并与尺面垂直,不能斜视. c.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d.记:准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结果=精确数+估读数+单位. ③停表 ④国际单位:s,常用单位:h、min、ms、μs
11
⑤测多求少法、测少求多法、辅助工具法、替代法等 ⑥校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选用高精度的测量工具、多 次测量求平均值 ⑦物体位置的改变 ⑧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时,作为标准的物体 ⑨我们平时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同一 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其运动情况也可能不同
12
⑩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⑪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 公式: v= s ;单位:m/s、km/h,1 m/s=3.6 km/h
(淮安中考)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
行人沿该公路的便道向西散步.以行人为参照物,汽车( )
A.向东运动
B.向西运动
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
【解析】选B.本题考查的是参照物的知识.以地面为参照物,汽
车和行人都是向西运动的,但行人比汽车运动得慢,故选项B正
确.
17
有关长度的估测问题 在生活中,人们经常需要估测长度,方法有很多,可以目测, 还可以用身体的某部分或身边的某物品作为“尺”来测量. 1.目测法:可以经常想一想、画一画、比一比、测一测1 mm、 1cm、1 dm、1 m 有多长,用心中的“尺”去估测物体的长度.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 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判断一辆汽车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运动?计算一名运动员跑步的速度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4. 学生互相交流心得,分享学习经验。
4. 鼓励学生提出改进的建议和目标,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动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机械运动的实例,如交通工具的运动、运动员的跑步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机械运动的现象。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实例,提出问题:“这些物体是在做怎样的运动?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
4. 通过实验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机械运动的特点,如在操场上进行跑步实验,观察物体的抛掷等。
(二)问题导向
1.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物体会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如何计算的?等,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思考能力。
2. 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3.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如判断一辆汽车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运动?计算一名运动员跑步的速度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的一次复习课。在之前的授课过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及其计算等知识。通过复习,学生需要进一步巩固这些知识点,加强对机械运动概念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通过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机械运动实例,培养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认识。
2. 通过实验和计算,让学生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的特点及速度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5篇在教学中我们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物理快乐课堂,中学阶段物理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1第一节功(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2、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提问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
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进行新课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5.1-1中力做功和15.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复习课【复习目标】1、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是有区别的。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能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来描述运动,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3、会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能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4、能通过实验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能利用v=s/t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长度的测量,测量时要引导学习选择合适的工具,然后正确使用工具进行测量.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与计算【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学具准备】刻度尺、钢卷尺、秒表、斜面、小车、金属片等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让学生把准备的刻度尺、钢卷尺、秒表、斜面、小车、金属片等放在桌面,问:我们利用所有的器材可以做哪些实验?学生回答:可以进行长度、时间的测量,还以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
引出复习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长度、时间入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达到温顾知新的目的。
二、专题复习【专题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聚焦知识点一: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2.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
3.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为:1km= m、1dm= m、1cm= m、1mm= m、1μm= m、1nm= m练习题:1.中学生的大拇指指甲宽度约为()A.1 mm B.1 cm C.1 dm D.1 m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人头发直径约7×10-5m= μm地球半径6.4×106m= km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8.84443 =884443 (填上单位)3、估测课桌的长度为80 (填上合适的单位)。
设疑:我们估测的准确吗?如果不准确应该怎么办?设计意图:从身边的事例做起,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估计中会出现很多的偏差,要想减小偏差,那就要借助到工具,引出刻度尺正确使用并练习了国际单位及常见单位的换算。
聚焦知识点二:正确使用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要做到会观察、会放置、会读数、会记录。
会观察——刻度尺的、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会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的长度,刻度线要被测物体,找准或选取一个整刻度线和一端对齐。
会读数——视线要和尺面,读数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
会记录——测量结果应由和组成。
实验设计:利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1、用所给出的钢尺、卷尺等刻度尺,挑选出合适测量工具并测出课桌的长度m。
2、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不正确.选用正确尺子测量出的物体长度是cm。
3、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mm。
设计意图:第一题通过实践熟练的掌握刻度尺的正确使用,让学生在实际的运用中发现不足。
第二题让学生正确选用刻度尺,理解刻度尺使用方法中“刻度紧贴被测物体”并会记录正确的测量值,区分误差和错误。
第三题在计算细铜丝直径时,除不尽2.083333,测量结果准确程度一定与用刻度尺直接测量时的准确程度一致。
聚焦知识点三: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常用测量工具:、。
2.值与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不是错误,误差避免,只能尽量减小;错误避免。
3.减小误差的方法:(1) 求平均值;(2)选用;(3)改进。
实验设计:利用停表进行时间的测量。
1、停表的示数如图所示,该停表所示的时间为 min s。
2、单位换算:25min= s3、已经在温度升高的相同的条件下,铜膨胀的程度比钢大,在20℃时用一个钢卷尺测得一个铜块的长度为2.60cm,若在50℃的高温环境下,再测量一次铜块的长度,则测量的结果应该是 2.60cm(大于、小于或等于)。
设计意图:第一题练习了停表的使用,第二题练习了时间的单位换算,虽然很熟悉,但个别同学还有不知道的,第三题让学生感受到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专题二】运动的描述知识点聚焦:1.物体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的物体叫参照物。
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与所选择的参照物有关,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的。
设疑:参照物可不可以选择本身作为参照物?学以致用:1.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中,相对于放在车厢内小桌上的苹果,运动的物体是()A.这列火车的机车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C. 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D.关着的车门2.放学路上,小明和小红沿人行道步行,一辆汽车从身旁疾驰而过,如图所示,司机说:“你没有动”是选定了为参照物,小红说:“车真快”是选定了为参照物。
3.甲、乙、丙三人分别乘坐直升机。
甲看见地面楼房匀速下降,乙看见甲静止不动,丙看见乙匀速上升,请说明这三架直升机各做何种运动?设计意图:第一题复习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第二题复习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
第三题是对学生准确表达、发散思维的训练。
说明甲乙丙对物体运动描述要以“地面为参照物”。
【专题三】运动的快慢知识点聚焦:1.与之比叫做速度,是描述物体的物理量.速度的计算公式,单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 m/s = km/h.2.不变,物体沿着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一个定值,与路程、时间无关。
3.变速运动的快慢用表示,它只能粗略地反映物体整体的平均快慢程度。
设疑:在生活中我们比较快慢的方法和比赛中裁判员判断胜负的方法相同吗?1、思考并研讨日常生活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1)图a表明相同的时间比;(2)图b表明相同的路程比。
2、实验探究:利用秒表探究人步行的速度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2 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同学家距学校600 m,他以此速度从家步行至学校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_s;以该同学身上背着的书包为参照物,他是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3、小球从左向右运动,每隔相等埋单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如下图,其中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4、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运动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
照片上A与B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57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m/s。
5、长20m的一列火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铁桥,铁桥长980m。
问这列火车过桥要用多少秒?设计意图:第一题通过复习引出速度的定义;第二题探究加深对速度的理解并再次练习了秒表的使用;第三题是加深了对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第四题复习了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而是某段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通过这四道习题的练习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层层递进逐渐深入,为后边复习测平均速度做铺垫。
第五题加强学生解题规范化训练,审题训练。
在解题过程中,长度,时间的单位要统一。
【专题四】测量平均速度实验设计:利用长木板,秒表,金属片,小车探究平均速度的测量。
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_(填"大"或"小")(3)请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回答:s AB=_______cm t BC=______s v AC=_______m/s(4)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_______。
(填"大"或"小")探究结论:小车做的是变速运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反馈练习:1、汽车从甲站出发头20s前进了100m,然后以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2min,以后又用4s前进了50m,到了乙站停车.求:(1)汽车在前20s内的平均速度.(2)汽车在整个路程中行驶的平均速度.2、物体运动的规律不但可以用公式表示,还可以用图像来表示,表示路程和时间关系的图像,叫路程——时间的图像,可以简称路程图像。
一辆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运动路程和时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路程/m2030507090110130时间/s235791113(1)请你在如右图所示的坐标中,画出路程图像。
(2)根据图像上确定出物体运动8s时,通过的路程是多少?设计意图:第一题通过复习练习平均速度的计算,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第二题体会用得出的规律可以解决问题。
三、练习反馈:1.下左图中被测铅笔的长度为cm。
2.小明一家双休日驾车外出郊游,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了一下速度及里程表盘如下右图甲所示.此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为___________,汽车行驶了半个小时后.表盘的示数如下右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3.从2012 年9 月起,我国海监对钓鱼岛区域实行常态化的维权执法巡逻.“海监50 ”绕钓鱼岛巡逻,以宣示主权,以钓鱼岛为参照物,该船是________的。
(选填“运动”或“静止”)4、张先生驾车从广州到肇庆旅游,汽车以9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5h到达三水,休息0.5h后,再以8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1h到达肇庆。
请求:(1)广州到三水,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km?(2)广州到肇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附答案:1、5.252、80km/h 65 km/h3、运动4、解:(1)汽车从广州到三水的路程为s1,速度v1=90km/h,时间t1=0.5h由公式:s1=v1.t1=90km/h×0.5h=45 km(2)汽车从三水到肇庆的路程为s2,速度v2=80km/h,时间t2=1h由公式:s2= v2。
t2=80km/h×1h=80 km汽车从广州到肇庆的总路程s= s1+ s2=45 km+80 km=125 km总时间t=0.5h+0.5+1h=2h由公式:v=s/t=125 km/2h=62.5km/h四、板书设计第一章机械运动长度时间运动速度单位测量误差基本单位、单位换算刻度尺(观察、放置、读数、记录)定义、减小误差平均值单位测量工具运动静止种类参照物相对性匀速直线(曲线)变速直线(曲线)定义公式单位物理意义平均速度V =S/t1米/秒=千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