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实验报告2
通信原理实验 (2)
实验六PCM编译码及A/μ律转换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脉冲编码调制与解调的原理。
2、掌握脉冲编码调制与解调系统的动态范围和频率特性的定义及测量方法。
3、了解脉冲编码调制信号的频谱特性。
4、熟悉了解W681512。
二、实验器材1、主控&信号源模块、1号、3号模块各一块2、双踪示波器一台3、连接线若干三、实验原理1、实验原理框图图2-1 1号模块W681512芯片的PCM编译码实验图2-2 3号模块的PCM 编译码实验图2-3 A/μ律编码转换实验2、实验框图说明图2-1中描述的是信号源经过芯片W681512经行PCM 编码和译码处理。
W681512的芯片工作主时钟为2048KHz ,根据芯片功能可选择不同编码时钟进行编译码。
在本实验的项目一中以编码时钟取64K 为基础进行芯片的幅频特性测试实验。
图2-2中描述的是采用软件方式实现PCM 编译码,并展示中间变换的过程。
PCM 编码过程是将音乐信号或正弦波信号,经过抗混叠滤波(其作用是滤波3.4kHz 以外的频率,防止A/D 转换时出现混叠的现象)。
抗混滤波后的信号经A/D 转换,然后做PCM 编码,之后由于G.711协议规定A 律的奇数位取反,μ律的所有位都取反。
因此,PCM 编码后的数据需要经G.711协议的变换输出。
PCM 译码过程是PCM 编码逆向的过程,不再赘述。
A/μ律编码转换实验中,如实验框图2-3所示,当菜单选择为A 律转μ律实验时,使用3号模块做A 律编码,A 律编码经A 转μ律转换之后,再送至1号模块进行μ律译码。
同理,当菜单选择为μ律转A 律实验时,则使用3号模块做μ律编码,经μ转A 律变换后,再送入1号模块进行A 律译码。
四、实验步骤实验项目一 测试W681512的幅频特性 概述:该项目是通过改变输入信号频率,观测信号经W681512编译码后的输出幅频特性,了解芯片W681512的相关性能。
1信号源:FS 模块1:TH9(编码帧同步)提供编码帧同步信号信号源:FS 模块1:TH10(译码帧同步)提供译码帧同步信号模块1:TH8(PCM编码输出)模块1:TH7(PCM译码输入)接入译码输入信号2、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PCM编码】→【1号模块】→【第一路PCM 编译码方式】→【A律PCM编译码】。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2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课程名称:通信原理实验三:二进制数字信号调制仿真实验实验四:模拟信号数字传输仿真实验姓名:学号:班级:2012年12 月实验三二进制数字信号调制仿真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数字调制的原理与实现方法;2.掌握OOK、2FSK、2PSK功率谱密度函数的求法;3.掌握OOK、2FSK、2PSK功率谱密度函数的特点及其比较;4.进一步掌握MATLAB中M文件的调试、子函数的定义和调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1. 复习二进制数字信号幅度调制的原理2. 编写MATLAB程序实现OOK调制;3. 编写MATLAB程序实现2FSK调制;4. 编写MATLAB程序实现2PSK调制;5. 编写MATLAB程序实现数字调制信号功率谱函数的求解。
三、实验原理在数字通信系统中,需要将输入的数字序列映射为信号波形在信道中传输,此时信源输出数字序列,经过信号映射后成为适于信道传输的数字调制信号。
数字序列中每个数字产生的时间间隔称为码元间隔,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符号数称为符号速率,它反映了数字符号产生的快慢程度。
由于数字符号是按码元间隔不断产生的,经过将数字符号一一映射为响应的信号波形后,就形成了数字调制信号。
根据映射后信号的频谱特性,可以分为基带信号和频带信号。
通常基带信号指信号的频谱为低通型,而频带信号的频谱为带通型。
调制信号为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时,对应的调制称为二进制调制。
在二进制数字调制中,载波的幅度、频率和相位只有两种变化状态。
相应的调制方式有二进制振幅键控(OOK/2ASK)、二进制频移键控(2FSK)和二进制相移键控(2PSK)。
下面分别介绍以上三种调制方法的原理,及其MATLAB实现:本实验研究的基带信号是二进制数字信号,所以应该首先设计MATLAB程序生成二进制数字序列。
根据实验一的实践和第一部分的介绍,可以很容易的得到二进制数字序列生成的MATLAB程序。
假定要设计程序产生一组长度为500的二进制单极性不归零信号,以之作为后续调制的信源,并求出它的功率谱密度,以方便后面对已调信号频域特性和基带信号频域特性的比较。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引言:通信原理是现代通信技术的基础,通过实验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通信原理的各个方面。
本次实验主要涉及到调制解调和频谱分析。
调制解调是将原始信号转换成适合传输的信号形式,频谱分析则是对信号的频域特性进行研究。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调制解调原理、频谱分析技术以及其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
实验一:调制解调实验调制解调是将信息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信号形式的过程。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模拟调制技术。
首先,我们通过声卡输入一个带通信号,并将其调制成调幅信号。
接着,通过示波器观察和记录调制信号的波形,并利用解调器将其还原为原始信号。
实验二:频谱分析实验频谱分析是对信号在频域上的特性进行研究。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频谱分析仪来观察信号的频谱分布情况。
首先,我们输入一个具有特定频率和幅度的正弦信号,并使用频谱分析仪来观察其频谱。
然后,我们改变信号的频率和幅度,继续观察和记录频谱的变化情况。
实验三:应用实验在实际通信中,调制解调和频谱分析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实验三,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模拟调制解调技术在调制解调器中的应用,观察和分析不同调制方式下的信号特性。
同样,我们可以使用频谱分析仪来研究和理解不同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频谱分布。
这些实验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通信系统中的调制解调和频谱分析技术,从而为实际应用提供支持。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通信原理中的调制解调和频谱分析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调制解调是将信息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信号形式,而频谱分析则是对信号的频域特性进行研究。
这些技术在通信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实际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非常重要。
通过实验的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调制解调和频谱分析的原理和应用,从而提高我们在通信领域中的能力和技术水平。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通信原理中的调制解调和频谱分析技术进行了学习和实践。
通过实验的过程,我们深入了解了这些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并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信号的波形和频谱特征,加深了我们对通信原理的理解。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一抽样定理实验二 CVSD编译码系统实验实验一抽样定理一、实验目的所谓抽样。
就是对时间连续的信号隔一定的时间间隔T 抽取一个瞬时幅度值(样值),即x(t)*s(t)=x(t)s(t)。
在一个频带限制在(0,f h)内的时间连续信号f(t),如果以小于等于1/(2 f h)的时间间隔对它进行抽样,那么根据这些抽样值就能完全恢复原信号。
抽样定理告诉我们:如果对某一带宽有限的时间连续信号(模拟信号)进行抽样,且抽样速率达到一定数值时,那么根据这些抽样值就能准确地还原信号。
这就是说,若要传输模拟信号,不一定要传输模拟信号本身,可以只传输按抽样定理得到的抽样值。
二、功能模块介绍1.DDS 信号源:位于实验箱的左侧(1)它可以提供正弦波、三角波等信号,通过连接P03 测试点至PAM 脉冲调幅模块的32P010 作为脉冲幅度调制器的调制信号x(t)。
抽样脉冲信号则是通过P09 测试点连至PAM 脉冲调幅模块。
(2)按下复合式按键旋钮SS01,可切换不同的信号输出状态,例如D04D03D02D01=0010对应的是输出正弦波,每种LED 状态对应一种信号输出,具体实验板上可见。
(3)旋转复合式按键旋钮SS01,可步进式调节输出信号的频率,顺时针旋转频率每步增加100Hz,逆时针减小100Hz。
(4)调节调幅旋钮W01,可改变P03 输出的各种信号幅度。
2.抽样脉冲形成电路模块它提供有限高度,不同宽度和频率的抽样脉冲序列,可通过P09 测试点连线送到PAM 脉冲调幅模块32P02,作为脉冲幅度调制器的抽样脉冲s(t)。
P09 测试点可用于抽样脉冲的连接和测量。
该模块提供的抽样脉冲频率可通过旋转SS01 进行调节,占空比为50%。
3.PAM 脉冲调幅模块它采用模拟开关CD4066 实现脉冲幅度调制。
抽样脉冲序列为高电平时,模拟开关导通,有调制信号输出;抽样脉冲序列为低电平,模拟开关断开,无信号输出。
通信原理实验2
①以9号模块“NRZ-I”为触发,观测“I”;以9号模块 “NRZ-Q”为触发,观测“Q”。
②以9号模块“基带信号”为触发,观测“调制输出”。 ③以9号模块的“基带信号”为触发,观测13号模块的 “SIN”,调节13号模块的W1使“SIN”的波形稳定,即恢复 出载波。 ④以9号模块的“基带信号”为触发观测“DBPSK解调输 出”,多次单击13号模块的“复位”按键。观测“DBPSK解 调输出”的变化。
⑤以信号源的CLK为触发,测9号模块LPF-FSK,观测眼 图。
实验项目三 2PSK调制及解调实验
1、实验原理框图
256K
信号源
PN15
载波1 基带信号
256K
载波2
BPSK解调 输出
门限
低通
判决 LPF-BPSK 滤波
9# 数字调制解调模块
反相
I NRZ_I
取反
NRZ_Q Q
相干载波
13# 载波同步及位同步模块
模块9:TH4(调制输出) 模块13:TH2(载波同步输入) 载波同步信号输入
模块13:TH1(SIN)
模块9:TH10(相干载波输入) 用于解调的载波
模块9:TH4(调制输出) 模块9:TH7(解调输入)
解调信号输入
模块9:TH12(BPSK输出) 模块13:TH7(锁相环输入) 锁相环信号输入
模块13:TH5(BS2)
(4)波形观测 ①示波器CH1接9号模块TH1基带信号,CH2接9号模块 TH4调制输出,以CH1为触发对比观测FSK调制输入及输出, 验证FSK调制原理。 ②将PN序列输出频率改为64KHz,观察载波个数是否发 生变化。 ③尝试以学号作为基带信号,观测调制输出波形。
④以9号模块TH1为触发,用示波器分别观测9号模块 TH1和TP6(单稳相加输出)、TP7(LPF-FSK)、 TH8(FSK 解调输出),验证FSK解调原理。
通信原理实验_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通信原理实验二、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通信系统中的调制、解调、编码和解码等基本技术;3.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三、实验内容1. 调制与解调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调幅(AM)和调频(FM)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2)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调幅调制器、调频调制器、解调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2. 设置调制器参数,生成AM和FM信号;3. 将调制信号输入解调器,观察解调后的信号波形;4.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AM和FM调制信号的特点;(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AM和FM调制信号的特点,验证了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
2. 编码与解码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数字通信系统中的编码与解码技术;(2)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编码器、解码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2. 设置编码器参数,生成数字信号;3. 将数字信号输入解码器,观察解码后的信号波形;4.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编码与解码前后的信号特点;(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编码与解码前后信号的特点,验证了数字通信系统中的编码与解码技术。
3. 信道模型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信道模型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2)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信道模型仿真软件、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2. 设置信道模型参数,生成模拟信号;3. 将模拟信号输入信道模型,观察信道模型对信号的影响;4.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不同信道模型下的信号传输性能;(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不同信道模型对信号传输性能的影响,验证了信道模型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性。
4.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实验(1)实验目的:分析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2)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通信系统仿真软件、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2. 设置通信系统参数,生成模拟信号;3. 仿真通信系统,观察系统性能指标;4.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不同参数设置下的系统性能;(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不同参数设置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验证了通信系统性能分析的重要性。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二振幅调制与解调一、实验目的● 掌握振幅调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掌握调幅波调制系数的意义和求法;● 掌握包络检波器的基本构成和原理。
二、实验原理1、AM 信号调制对于单音频信号:()sin(2)m m m t A f t π=进行AM 调制的结果为:()(sin(2))sin 2(1sin(2))sin 2AM c m m c c m c s t A A A f t f t A A a f t f t ππππ=+=+其中调幅系数mA a A =,要求1a ≤以免过调引起包络失真。
由maxA 和minA 分别表示AM 信号波形包络最大值和最小值,则AM 信号的调幅系数为:max minmax min A A a A A -=+。
如图所示为AM 调制的过程和频谱示意图。
2、AM信号的解调AM信号由于具有离散大载波,故可以采用载波提取相干解调的方法。
其实现类似于实验一中的DSB-SC AM信号加导频的载波提取和相干解调的方法。
AM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利用包络检波器进行非相干解调,可以使得接收设备更加简单。
三、实验设备用模块音频振荡器(Audio Oscillator),可变直流电压(Variable DC),主振荡器(Master Signals),加法器(Adder)和乘法器(Multiplier),移相器(Phase Shifer)实现AM信号调制;用共享模块(Utilities Module)和音频放大器(Headphone Amplifier)实现AM信号解调。
四、实验过程1、AM信号调制1)模块连接图2)步骤音频振荡器输出为1kHZ,主振荡器输出为100kHZ,将乘法器输入耦合开关置 DC 状态。
● 将可变直流器调节旋钮逆时针调至最小,此时输出为-2.5V 加法器输出为+2.5V 。
● 分别调整加法器增益 G 和 g ,使加法器交流振幅输出为 1V ,DC 输出也为 1V 。
通信原理硬件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硬件实验报告实验二抑制载波双边带的产生一.实验目的:1.了解抑制载波双边带(SC-DSB)调制器的基本原理。
2.测试SC-DSB 调制器的特性。
二.实验步骤:1.将TIMS 系统中的音频振荡器(Audio Oscillator)、主振荡器(Master Signals)、缓冲放大器(Buffer Amplifiers)和乘法器(Multiplier)按图连接。
2.用频率计来调整音频振荡器,使其输出为1kHz 作为调制信号,并调整缓冲放大器的K1,使其输出到乘法器的电压振幅为1V。
3.调整缓冲放大器的K2,使主振荡器输至乘法器的电压为1V 作为载波信号。
4.测量乘法器的输出电压,并绘制其波形。
见下图:5.调整音频振荡器的输出,重复步骤4。
见下图:6.将电压控制振荡器(VCO)模快和可调低通滤波器(Tuneable LPF)模块按图连接。
8.将可调低通滤波器的频率范围选择范围至“wide”状态,并将频率调整至最大,此时截至频率大约在12kHz 左右。
LPF 截止频率最大的时候输出:(频响)9.将可调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至频率计,其读数除360 就为LPF 的3dB 截止频率。
10.降低可调LPF 的截止频率,使SC-DSB 信号刚好完全通过低通滤波器,记录此频率(fh=fc+F)。
11.再降低3dB 截止频率,至刚好只有单一频率的正弦波通过低通滤波器,记录频率(fl=fc-F)只通过单一频率的LPF 输出:12.变化音频振荡器输出为频率为800Hz、500Hz,重复步骤10、11。
OSC=500HZOSC=800HZ 的频响:三、思考题1、如何能使示波器上能清楚地观察到载波信号的变化?答:可以通过观察输出信号的频谱来观察载波的变化,另一方面,调制信号和载波信号的频率要相差大一些,可通过调整音频震荡器来完成。
2.用频率计直接读SC—DSB 信号,将会读出什么值。
答:围绕一个中心频率来回摆动的值。
通信原理第二次实验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第二次实验——QPSK通信系统的Monte Carlo仿真实验报告目录一.实验目的 (3)二.实验原理 (3)三.实验内容 (5)㈠因果数字升余弦滚降滤波器设计 (5)⑴窗函数法设计非匹配形式的基带系统的发送滤波器 (9)⑵频率抽样法设计匹配形式的基带系统的发送滤波器错误!未定义书签。
⑶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㈡设计无码间干扰的二进制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设计子函数的输入和输出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⑴二进制信源子函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⑵发送信号生成子函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⑶非匹配模式下的发送滤波器的单位冲激响应波形(升余弦滚降数字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⑷匹配模式下的发送滤波器的单位冲激响应波形(平方根升余弦滚降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⑸发送滤波器器输出信号计算子函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⑹高斯分布随机数生成子函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⑺噪声标准方差计算子函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⑻AWGN信道输出子函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⑼匹配模式下的接收滤波器的单位冲激响应波形(平方根升余弦滚降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⑽接收滤波器输出信号计算子函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⑾抽样判决点信号生成子函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_2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熟悉信号源实验模块提供的信号类别;2、加深对PCM编码过程的理解;3、掌握2ASK、2FSK的调制、解调原理;二、4.通过观察噪声对信道的影响, 比较理想信道与随机信道的区别, 加深对随机信道的理解。
三、实验器材实验模块---信号源双踪示波器模拟信号数字化模块数字调制模块信道模拟模块数字解调模块连接线三、实验原理测试工具---示波器:(1)示波器的输入功能区: 从通道1和通道2输入2、(2)示波器的测量功能区: QuickMeas光标调节和快速测量, 可以测量电压和频率;auto-scale自动触发扫描;在左上角的按钮可以调节扫描时间;在右上角的按钮可以调节水平位置。
3、(3)示波器的控制功能区, Run/Stop可以暂停便于得出波形4、模拟信号数字化(PCM编码)脉冲编码调制(PCM)简称为脉码调制, 它是一种将模拟语音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的编码方式。
PCM的原理框图:PCM主要包括抽样、量化与编码三个过程。
抽样是把时间连续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时间离散、幅度连续的抽样信号;量化是把时间离散、幅度连续的抽样信号转换成时间离散幅度离散的数字信号;编码是将量化后的信号编码形成一个二进制码组输出。
(1)、采样: 利用奈奎斯特定律, fs 2fb,(fs是采样频率, fb是信号的截止频率), 满足这个不等式关系信号才不会重叠, 以致信号不能还原。
(2)、量化: 模拟信号的量化分为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
本实验模块中所用到的PCM编码芯片TP3067是采用近似于A律函数规律的13折线(A=87.6)的压扩特性压扩特性来进行编码的。
A律13折线:(3)、编码所谓编码就是把量化后的信号变换成代码, 其相反的过程称为译码。
当然, 这里的编码和译码与差错控制编码和译码是完全不同的, 前者是属于信源编码的范畴。
本实验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TP3067对语音信号进行PCM编、解码。
PCM电路原理图:3.2ASK 调制原理将载波在二进制基带信号1或0的控制下通或断, 即用载波幅度的有无来代表信号中的“1”或者是“0”, 这样就可以得到2ASK 信号, 这种二进制振幅键控方式称为通—断键控(OOK )。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优秀范文5篇)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通信原理实验报告通信原理实验报告1、实验名称:2、实验目的:3、实验步骤:(详细记录你的实验过程)例如:(1)安装MATLAB6.5软件;(2)学习简单编程,画图plot(x,y)函数等(3)进行抽样定理验证:首先确定余弦波形,设置其幅度?、频率?和相位?等参数,然后画出该波形;进一步,设置采样频率?。
画出抽样后序列;再改变余弦波形的参数和抽样频率的值,改为。
,当抽样频率?>=余弦波形频率2倍时,怎么样?否则的话,怎么样。
具体程序及图形见附录1(或者直接放在这里,写如下。
)(4)通过DSP软件验证抽样定理该软件主要有什么功能,首先点“抽样”,选取各种参数:a, 矩形波,具体参数,出现图形B,余弦波,具体参数,出现图形然后点击“示例”中的。
具体参数,图形。
4、思考题5、实验心得6、附录1有附录1的话有这项,否则无。
第二篇:通信原理实验报告1,必做题目1.1 无线信道特性分析 1.1.1 实验目的1)了解无线信道各种衰落特性;2)掌握各种描述无线信道特性参数的物理意义;3)利用MATLAB中的仿真工具模拟无线信道的衰落特性。
1.1.2 实验内容1)基于simulink搭建一个QPSK发送链路,QPSK调制信号经过了瑞利衰落信道,观察信号经过衰落前后的星座图,观察信道特性。
仿真参数:信源比特速率为500kbps,多径相对时延为[0 4e-06 8e-06 1.2e-05]秒,相对平均功率为[0-3-6-9]dB,最大多普勒频移为200Hz。
例如信道设置如下图所示:移动通信系统1.1.3 实验作业1)根据信道参数,计算信道相干带宽和相干时间。
fm=200;t=[0 4e-06 8e-06 1.2e-05];p=[10^0 10^-0.3 10^-0.6 10^-0.9];t2=t.^2;E1=sum(p.*t2)/sum(p);E2=sum(p.*t)/sum(p);rms=sq rt(E1-E2.^2);B=1/(2*pi*rms)T=1/fm2)设置较长的仿真时间(例如10秒),运行链路,在运行过程中,观察并分析瑞利信道输出的信道特征图(观察Impulse Response(IR)、Frequency Response(FR)、IR Waterfall、Doppler Spectrum、Scattering Function)。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审批稿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审批稿【报告名称】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了解通信原理中的调制和解调技术,掌握AM和FM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实验原理】实验中使用的是直接调制(AM)和频率调制(FM)。
AM调制的原理是将信息信号直接调制到载波上,通过改变载波的幅度来传输信息。
FM调制的原理是将信息信号调制到载波上,通过改变载波的频率来传输信息。
【实验仪器】1.双踪示波器2.信号源3.功率放大器4.频谱仪【实验步骤】1.连接电路:将信号源输出端连接到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然后将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到双踪示波器的通道1、另外,将信号源的触发信号也连接到示波器的外部触发端口上。
2.AM调制实验:a.选择一个适当的幅度调制指数,调节信号源的频率和幅度,使之与载波频率和幅度匹配。
b.在示波器上观察到的波形应表明载波的幅度已经发生了改变。
c.调整信号源的模拟开关,将幅度调制指数调整到0.5d.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检查幅度调制指数对波形的影响。
e.用频谱仪观察到的频谱,检查幅度调制带宽及其变化。
3.FM调制实验:a.调整信号源的频率和幅度,使之与载波频率和幅度匹配。
b.在示波器上观察到的波形应表明载波的频率已经发生了改变。
c.调整信号源的模拟开关,改变调制指数。
d.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检查调制指数对波形的影响。
e.用频谱仪观察到的频谱,检查频率调制带宽及其变化。
【实验结果与分析】1.AM调制实验结果:a.通过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可以清楚地看到载波的幅度已经发生了改变。
随着幅度调制指数的增加,波形的变化程度也增加。
b.通过频谱仪观察到的频谱图,可以看到幅度调制带宽明显增大,并且随着幅度调制指数的增加而增加。
2.FM调制实验结果:a.通过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可以清楚地看到载波的频率已经发生了改变。
随着调制指数的增加,波形的变化程度也增加。
b.通过频谱仪观察到的频谱图,可以看到频率调制带宽明显增大,并且随着调制指数的增加而增加。
通信原理硬件实验二 PSK调制解调
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学号:姓名:实验名称:硬件实验二 PSK调制解调实验成绩:一、实验目的1.掌握PSK调制解调的工作原理及性能要求;2.进行PSK调制、解调实验,掌握相干解调原理和载波同步方法;3.理解PSK相位模糊的成因,思考解决办法。
二、实验仪器1.RZ9681实验平台2.实验模块:•主控模块•基带信号产生与码型变换模块-A2•信道编码与频带调制模块-A4•纠错译码与频带解调模块-A53.100M双通道示波器4.信号连接线5.PC机(二次开发)三、实验原理1、PSK调制原理2PSK(二进制相移键控,Phase Shift Keying)信号是用载波相位的变化表征被传输信息状态的,通常规定0相位载波和π相位载波分别代表传“0”和传“1”。
图3.3.3 1 2PSK调制信号波形PSK调制由“信道编码与频带调制-A4”模块完成,该模块基于FPGA和DA芯片,采用软件无线电的方式实现频带调制。
图3.3.3.2 PSK调制电路原理框图硬件实验二PSK调制解调实验报告姓名:学号:上图中,基带数据和时钟,通过4P5和4P6两个铆孔输入到FPGA中,FPGA软件完成PSK的调制后,再经DA数模转换即可输出相位键控信号,调制后的信号从4P9输出。
2、PSK解调原理实验中2PSK信号的解调采用相干解调法,首先要从调制信号中提取相干载波,在实验中采用数字costas环提取相干载波,二相PSK(DPSK)解调器采用数字科斯塔斯环(Constas 环)解调,其原理如下图所示。
图3.3.3.3 数字科斯塔斯特环原理图设已调信号表达式为(A1为调制信号的幅值),经过乘法器与载波信号A2(A2为载波的幅值)相乘,得:可知,相乘后包括二倍频分量和分量(为时间的函数)。
因此,需经低通滤波器除去高频成分,得到包含基带信号的低频信号,然后同向端和正交端两路信号相乘,其差值作为环路滤波器的输入,然后控制VCO载波频率和相位,得到和调制信号同频同相的本地载波。
通信原理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本次通信原理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联系实践,使我对通信原理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提高我的动手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1. 实验室环境及设备介绍本次实习在XX大学通信实验室进行,实验室配备了丰富的通信实验设备,如信号发生器、示波器、频谱分析仪、网络分析仪等。
实验室环境整洁,设备齐全,为我们的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 通信原理实验(1)基带信号传输实验实验目的:验证基带信号传输的原理,分析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失真和畸变。
实验内容: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基带信号,通过传输线路(如电缆、光纤等)传输,在接收端用示波器观察信号波形,分析信号失真和畸变。
(2)调制解调实验实验目的:验证调制解调原理,分析不同调制方式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实验内容:使用调制器将基带信号调制为高频信号,通过传输线路传输,在接收端使用解调器将高频信号解调为基带信号,观察解调效果。
(3)多路复用实验实验目的:验证多路复用原理,分析不同复用方式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实验内容:使用多路复用器将多个基带信号复用为一个高频信号,通过传输线路传输,在接收端使用多路解复用器将高频信号解调为多个基带信号,观察解调效果。
(4)差错控制实验实验目的:验证差错控制原理,分析不同差错控制方法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实验内容:使用差错控制设备(如纠错编码器、解码器等)对信号进行编码和解码,分析差错控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三、实习收获1. 深入理解通信原理通过本次实习,我对通信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包括信号传输、调制解调、多路复用、差错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2. 提高动手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通信实验设备,掌握了实验操作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实习过程中,我与同学们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4. 拓宽知识面通过实习,我了解了通信行业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
四、实习总结本次通信原理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加深了我对通信原理的理解,还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二基带传输常用码的编码解码方法
实验二基带传输常用码的编码解码方法一、实验目的了解基带传输常用码的编码解码方法。
二、实验内容设定一个信息码串,产生常见的编码如单极性非归零、双极性非归零、单极性归零、双极性归零、AMI、HDB3码的时域波形;不考虑噪声影响,以采样电平为依据恢复出原始信息串。
三、实验原理1、单极性非归零。
它用正电平和零电平分别对应二进制码“1”和“0”,波形特点是电脉冲之间无间隔,极性单一。
2.双极性非归零。
用正负电平的脉冲分别代表二进制代码“1”和“0”。
其正负电平的幅度相等、极性相反。
3.单极性归零。
是单极性非归零波形的形式。
4.双极性归零。
是双极性非归零波形的形式,兼有双极性和归零波形的特点。
5.AMI。
全称是传号交替反转码,其编码规则是将消息码的“1”交替的变换为“+1”和“-1”,而“0”保持不变。
6.HDB3。
全称是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
编码规则是:1)检查消息码中“0”的个数。
当连“0”数目小于等于3时,HDB3码与AMI码一样,+1、-1交替;2)当连“0”个数超过3时,将每四个连“0”化作一小节,定义为B00V,称为破坏节,其中V称为破坏脉冲,而B称为调节脉冲;3)V与前一个相邻的非“0”脉冲的极性相同,并且要求相邻的V码之间极性必须交替。
V的取值为+1或-1;4)B的取值可选0、+1或-1,以使V同时满足(3)中的两个要求;5)V码后面的传号码极性也要交替。
译码:从收到的符号序列中可以很容易的找到破坏点V,就可以断定V符号及前面的三个符号必须是连“0”符号,从而恢复四个连“0”码,再将所有-1变成+1后便得到原消息代码。
四、实验内容(一)单极性非归零、双极性非归零、单极性归零、双极性归零时域波形。
实验代码:M=10000; %产生码元数L=10; %每码元复制32次dt=0.1; %采样间隔T=L*dt; %码元时间TotalT=M*T; %总时间t=0:dt:TotalT; %时间F=1/dt; %仿真频宽df=1/T otalT; %频率间隔f=-F/2:df:F/2-df; %频率N=M*L; %总长度ShowM=16; %显示码元数ShowN=ShowM*L;ShowT=(ShowN-1)*dt;Showt=0:dt:ShowT; %时间dutyradio=0.5; %占空比randwave=round(rand(1,M)); %产生二进制随机码,M为码元个数randwave(1:16)=[1 0 1 0 0 1 0 0 1 1 0 1 0 1 0 0];onessample=ones(1,L); %定义复制的次数L,L为每码元的采样点数rerandwave=randwave(onessample,:); %复制的第1行复制L次unipolarwave=reshape(rerandwave,1,L*M); %重排成1*L*M数组%单极性不归零码subplot(4,1,1);plot(Showt,unipolarwave(1:ShowN));axis([0 20 -1.2 1.2]);%双极性不归零码bipolarwave=unipolarwave*2-1; %转换成双极性的subplot(4,1,2);plot(Showt,bipolarwave(1:ShowN)); axis([0 20 -1.2 1.2]);%单极性归零码:unipolarzerowave=zeros(1,N);for i=1:dutyradio*L %dutyradio为占空比unipolarzerowave(i+[0:M-1]*L)=randwave;endsubplot(4,1,3);plot(Showt, unipolarzerowave(1:ShowN)); axis([0 20 -1.2 1.2]);%双极性归零码bipolarzerowave=unipolarzerowave*2-1; %转换成双极性的subplot(4,1,4);plot(Showt, bipolarzerowave(1:ShowN)); axis([0 20 -1.2 1.2]);生成图像如下:此次实验产生的二进制码型是1010010011010100(可以更改),从实验结果看,与理论值是一致的。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8份)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8份)姓名:学号: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姓名:姓名:学号:实验一HDB3码型变换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几种常用的数字基带信号的特征和作用。
掌握HDB3码的编译规则。
了解滤波法位同步在的码变换过程中的作用。
二、实验器材主控&信号源、2号、8号、13号模块双踪示波器连接线三、实验原理1、HDB3编译码实验原理框图各一块一台若干姓名:学号:HDB3编译码实验原理框图2、实验框图说明我们知道AMI编码规则是遇到0输出0,遇到1则交替输出+1和-1。
而HDB3编码由于需要插入破坏位B,因此,在编码时需要缓存3bit的数据。
当没有连续4个连0时与AMI编码规则相同。
当4个连0时最后一个0变为传号A,其极性与前一个A的极性相反。
若该传号与前一个1的极性不同,则还要将这4个连0的第一个0变为B,B的极性与A相同。
实验框图中编码过程是将信号源经程序处理后,得到HDB3-A1和HDB3-B1两路信号,再通过电平转换电路进行变换,从而得到HDB3编码波形。
同样AMI译码只需将所有的±1变为1,0变为0即可。
而HDB3译码只需找到传号A,将传号和传号前3个数都清0即可。
传号A的识别方法是:该符号的极性与前一极性相同,该符号即为传号。
实验框图中译码过程是将HDB3码信号送入到电平逆变换电路,再通过译码处理,得到原始码元。
四、实验步骤姓名:学号:实验项目一HDB3编译码(256KHz归零码实验)概述:本项目通过选择不同的数字信源,分别观测编码输入及时钟,译码输出及时钟,观察编译码延时以及验证HDB3编译码规则。
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2、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HDB3编译码】→【256K归零码实验】。
将模块13的开关S3分频设置拨为0011,即提取512K同步时钟。
姓名:学号:3、此时系统初始状态为:编码输入信号为256K的PN序列。
4、实验操作及波形观测。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1. 实验简介该实验旨在探究通信原理中的基础概念和技术,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收集,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达到以下目的:- 理解调制、解调、信道传输等基本通信原理- 学习并应用相关通信原理工具和设备-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出相关规律和结论- 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3. 实验过程3.1 实验设备和器材预备准备以下设备和器材:- 调制解调器- 信号发生器- 示波器- 噪声源- 电缆和连接线3.2 实验步骤步骤1: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载波信号,并将其连接到调制解调器的输入端口。
步骤2:将待发送的消息信号连接到调制解调器的输入端口。
步骤3:通过示波器观察并记录调制解调器输出的调制信号。
步骤4:使用示波器观察并记录解调器输出的解调信号。
步骤5:将噪声源连接到调制解调器的输入端口,并观察解调器输出的抗噪性能。
步骤6: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
4. 实验结果与讨论4.1 调制信号观察与记录通过示波器观察到的调制信号波形如下图所示:(可以插入图片)4.2 解调信号观察与记录通过示波器观察到的解调信号波形如下图所示:(可以插入图片)4.3 抗噪性能观察与分析连接噪声源后,示波器观察到的解调信号波形相对于无噪声的情况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畸变。
通过分析解调信号的信噪比和误码率等指标,可以进一步评估抗噪性能,并提出改进建议。
5.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探讨了通信原理相关的调制、解调和信道传输等基本概念。
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调制技术可以将消息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载波信号,进而实现有效的数据传输。
- 解调技术可以将接收到的调制信号还原为原始的消息信号。
- 通信系统在存在噪声的情况下,解调信号的质量和抗噪能力会受到一定影响。
6. 改进建议根据实验结果和结论,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进一步优化调制和解调算法,提高传输效率和抗噪性能。
- 使用更先进的设备和器材,提升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通信原理实验二
通信原理实验二实验二:调制与解调一、实验目的1. 理解调制与解调的基本概念;2. 掌握调幅(AM)、调频(FM)以及解调的原理;3. 实现AM、FM的信号调制与解调。
二、实验原理1. 调制原理调制是指在通信过程中将信息信号调制到载波上,以便传输的过程。
调制是将信息信号的某些特征参数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1.1 调幅(AM)调制调幅是指通过改变载波的振幅来传输信息的一种调制方式。
调幅信号能够改变载波的背景亮度,使其随着信息信号的变化而变化。
1.2 调频(FM)调制调频是通过改变载波的频率来传输信息的一种调制方式。
调频信号能够改变载波的频率,使其频率随着信息信号的变化而变化。
2. 解调原理解调是指将调制信号中的信息还原出来的过程。
解调过程是调制的逆过程。
2.1 调幅(AM)解调调幅解调是从调幅信号中还原出原始信号的过程。
调幅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叠加一定的噪声,因此解调时需要采取一定的处理方法,如包络检波、同步检波等。
2.2 调频(FM)解调调频解调是从调频信号中还原出原始信号的过程。
调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对噪声具有较好的抵抗能力,因此解调过程较为简单,常采用频率鉴别解调等方法。
三、实验内容1. 实现AM调制与解调2. 实现FM调制与解调四、实验步骤1. 搭建AM调制电路,将音频信号与载波信号进行调制;2. 实现AM解调,将调制后的信号还原为音频信号;3. 搭建FM调制电路,将音频信号与载波信号进行调制;4. 实现FM解调,将调制后的信号还原为音频信号;5. 测试与观测调制与解调过程中的信号波形变化。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根据实际实验情况填写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调制与解调的原理,并实际搭建电路进行了AM和FM的调制与解调。
通过观测信号波形变化,我们加深了对调制与解调过程的理解,并掌握了相关的实验操作技巧。
本次实验对我们理解通信原理中的调制与解调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学生学号0121410880117实验课成绩学生实验报告书实验课程名称通信原理开课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指导教师姓名刘维学生姓名陈鑫宇学生专业班级软件工程14012015-- 2016学年第 2 学期实验课程名称:______通信原理_________static int num = 0;// server 对话框IMPLEMENT_DYNAMIC(server, CDialogEx)server::server(CWnd* pParent/*=NULL*/): CDialogEx(IDD_DIALOG1, pParent){}server::~server(){}void server::DoDataExchange(CDataExchange* pDX){CDialogEx::DoDataExchange(pDX);}BEGIN_MESSAGE_MAP(server, CDialogEx)ON_BN_CLICKED(IDC_BUTTON1, &server::OnBnClickedButton1)ON_WM_TIMER()END_MESSAGE_MAP()// server 消息处理程序void server::OnBnClickedButton1(){// TODO: 在此添加控件通知处理程序代码//SetTimer(1, 50000, NULL);int err;//错误信息int len;char sendBuf[100];//发送至客户端的字符串char recvBuf[100];//接受客户端放回的字符串SOCKET sockServer;//服务器端SocketSOCKADDR_IN addrServer;//服务器端地址SOCKET sockClient;//客户端SocketSOCKADDR_IN addrClient;//客户端地址WSADATA wsaData;//winsock结构体WORD wVersinRequested;//winsock版本//配置Windows Socket版本wVersinRequested = MAKEWORD(2, 2);//初始化Windows Socketerr = WSAStartup(wVersinRequested, &wsaData);if (err != 0){//启动错误,程序结束return;}/*确认WinSock DLL支持2.2*/if (LOBYTE(wsaData.wVersion) != 2 || HIBYTE(wsaData.wVersion) != 2) {//启动错误WSACleanup();//终止WinSock 2 DLL的使用return;}//定义服务器端socketsockServer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设置服务器端socketaddrServer.sin_addr.S_un.S_addr = htonl(INADDR_ANY);//本机IPaddrServer.sin_family = AF_INET;addrServer.sin_port = htons(6000);//将服务器socket绑定在本地端口bind(sockServer, (SOCKADDR *)&addrServer, sizeof(SOCKADDR));//Listen监听端口listen(sockServer, 5);//5为等待连接数目printf("服务器已启动:\n监听中...\n");len = sizeof(SOCKADDR);//accept会阻塞进程,直到有客户端连接上来为止sockClient = accept(sockServer, (SOCKADDR*)&addrClient, &len);//当客户端连接上来时,拼接字符串sprintf(sendBuf, "欢迎 ip:%s 的用户连接,发送成功,欢迎使用\n", inet_ntoa(addrClient.sin_addr));//向客户端发送字符串send(sockClient, sendBuf, strlen(sendBuf) + 1, 0);//获取客户端返回的数据recv(sockClient, recvBuf, 100, 0);//打印客户端返回的数据CString text;text = recvBuf;SetDlgItemText(IDC_EDIT1, text);//关闭socketclosesocket(sockClient);}客户端:#include<Winsock2.h>#include<stdio.h>#pragma comment(lib, "ws2_32.lib")#include"stdafx.h"#include"通信实验.h"#include"client.h"#include"afxdialogex.h"// client 对话框IMPLEMENT_DYNAMIC(client, CDialogEx)client::client(CWnd* pParent/*=NULL*/): CDialogEx(IDD_DIALOG2, pParent){}client::~client(){}void client::DoDataExchange(CDataExchange* pDX){CDialogEx::DoDataExchange(pDX);}BEGIN_MESSAGE_MAP(client, CDialogEx)ON_BN_CLICKED(IDC_BUTTON1, &client::OnBnClickedButton1)END_MESSAGE_MAP()// client 消息处理程序void client::OnBnClickedButton1(){// TODO: 在此添加控件通知处理程序代码char* ip1 = ;char* ip2 = ;CString text;GetDlgItemText(IDC_EDIT1, text);int nLength = text.GetLength();int nBytes = WideCharToMultiByte(CP_ACP, 0, text, nLength, NULL, 0, NULL, NULL);char* message = new c har[nBytes + 1];memset(message, 0, nLength + 1);WideCharToMultiByte(CP_OEMCP, 0, text, nLength, message, nBytes, NULL, NULL);message[nBytes] = 0;int err;char recvBuf[100];SOCKET sockClient; // 客户端 ScoketSOCKADDR_IN addrServer; // 服务端地址WSADATA wsaData;WORD wVersionRequested;wVersionRequested = MAKEWORD(2, 2);err = WSAStartup(wVersionRequested, &wsaData);if (err != 0){return;}if (LOBYTE(wsaData.wVersion) != 2 || HIBYTE(wsaData.wVersion) != 2){// 启动错误,程序结束WSACleanup();return;}// 新建客户端 scoketsockClient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定义要连接的服务端地址addrServer.sin_addr.S_un.S_addr = inet_addr(ip1);addrServer.sin_family = AF_INET; // 协议类型是INETaddrServer.sin_port = htons(6000);// 连接端口1234// 让 sockClient 连接到服务端connect(sockClient, (SOCKADDR *)&addrServer, sizeof(SOCKADDR));// 发送数据到服务端send(sockClient, message, strlen(message) + 1, 0);// 从服务端获取数据recv(sockClient, recvBuf, 100, 0);// 打印数据text = recvBuf;SetDlgItemText(IDC_EDIT2, text);// 关闭socketclosesocket(sockClient);WSACleanup();// 定义要连接的服务端地址二addrServer.sin_addr.S_un.S_addr = inet_addr(ip2);// 目标IPaddrServer.sin_family = AF_INET; // 协议类型是INETaddrServer.sin_port = htons(6000);// 连接端口1234// 让 sockClient 连接到服务端connect(sockClient, (SOCKADDR *)&addrServer, sizeof(SOCKADDR));// 发送数据到服务端send(sockClient, message, strlen(message) + 1, 0);// 从服务端获取数据recv(sockClient, recvBuf, 100, 0);// 打印数据text = recvBuf;SetDlgItemText(IDC_EDIT2, text);// 关闭socketclosesocket(sockClient);WSACleanu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班级:08011301班实验日期:2016年5月 18日
三实验目的
1、掌握Agilent公司MSO6012A混合信号数字示波器的使用。
2、熟悉各种波形的参数测量和存取方法以及文件格式。
3、了解NWPU-804MZH通信实验箱的结构与信号源模块的工作原理。
4、掌握信号源模块的使用方法。
四实验原理
1、打开实验箱,向右平移拆卸箱盖。
2、NWPU-804MZH通信原理实验箱的规格为“9U115X166+5±12”,结构为9单元可拆卸模块
式,每个单元PCB板尺寸为115X166mm,4枚供电触点可提供+5V和±12V三路直流电源,每个单元由1枚触点和两个固定螺栓完成接地。
3、信号源模块的模拟信号源部分方框图:
工作原理:正弦波、方波、锯齿波、三角波一个周期的点数据被以不同的地址存入波形数据存储器中,单片机根据波形选择开关和频率调节器送入的信息,一方面发出控制信号给CPLD 调制CPLD中分频器的分频比,并将分频后的频率通过驱动数码管显示出来,另一方面通过控制CPLD使其输出与波形选择及分频比输出的频率相对应的地址信号到波形数据存储器中,然后输出的波形的数字信号依次通过D/A转换器、滤波器、放大器得到所需要的模拟信号。
4、信号源模块的数字信号源部分方框图:
工作原理:数字部分为实验箱提供以2M为基频分频比1~9999的BS、2BS、FS信号及24位的NRZ码,并提供1M、256K、64K、32K、8K的方波信号。
信号源数字部分信号是直接由CPLD分频得到的。
(1)首先将24M的有源晶振三分频得到8M的时钟信号。
(2)然后通过可预置的分频电
路(分频比1~9999),由于经可预置分频器
出来的信号是窄脉冲,因此通过D触发器二分频将其变为占空比是50%的信号,因此从CPLD 得到的BS信号频率是以2M为基频进行1~9999分频。
(3)BS信号经过一个24分频的电路得到一个窄脉冲即是FS信号。
(4)NRZ码产生器通过FS信号和BS信号的触发得到同外部码型调节一样的
NRZ码。
五波形与数据
1 MY开头的序列号、MAC地址
3模拟信号输出点波形
5 三角波参数
6锯齿波参数
7方波参数
8学号2013300073 二进制
9 NRZ+FS双踪,NRZ+BS双踪,PN15+BS双踪+FFT波形
六结论
1 讨论测量仪器LAN接口的应用和通信实验室的网络结构。
2 评价测量精度和实验箱的优缺点。
优点:可以精确测量待测信号,并显示波形测量参数。
缺点:试验箱体积过大不便于携带,不便于工程实践中使用。
3 对Agilent仪器的体会以及对通信实验的意见和建议。
仪器体会:Agilent 仪器是非常精确高效的测量仪器,测量精准,入手简单,但是体积大,实践过程中不便携带很不方便。
通信原理实验意见和建议:老师耐心负责,上课风趣有意思,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并且提升了自身的动手能力,让我们把课堂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得以实践一下,非常有意义,希望以后能增长课时,学习跟多通信知识。
七思考题
1、位同步信号BS和帧同步信号FS通信及信号测量中起什么作用?
答:以串行通信为例:一般的波特率设置为9600b/s。
并且一帧格式为10b:
包括1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1个停止位。
接下来为了确保通信正确,帧同位信号在起始位置位,表示一帧数据开始发送。
位同位在每发一个bit置位。
这样就相当于帧信号每10个时钟周期置位,位同步信号1个时钟周期置位。
发送接收端都设置这个同步信号,就可以正确接收了。
2、设计一个15位PN码产生电路。
3、通信信号的表达方式?(时域、频域和矢量,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