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考试说明(广东省)——文科综合
2012年高考文综全国卷1(含详细答案)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1页(共36页)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2页(共36页)绝密★启用前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课标卷1)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6页,共300分。
考生注意: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 考生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
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仍连续增长。
据此完成1~3题。
1. 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B. 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C. 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D. 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2. 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A. 太湖平原B. 洞庭湖平原C. 江汉平原D. 成都平原 3. 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
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 耕地面积广B. 生产规模大C. 机械化水平高D. 人口较少图1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 )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 )。
读图1,完成4,5题。
图14. 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 中的 ( ) A. ①地B. ②地C. ③地D. ④地5. 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 )A. 河道淤积B. 河谷变宽C. 湖泊分流D. 湖水补给量减小读图2,完成6,7题。
2012广东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科综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剧烈太阳活动产生的太阳风吹袭地球,可能引起A.人口迁移加快B.风力电厂增产C.生活耗能降低D.卫星导航失效2.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
该作用可能A.缓解全球变暖B.缩小臭氧层空洞C.减轻酸雨污染D.加快海洋流速3.老少比=65014老龄(岁以上)人口数少儿(岁)人口数*100,表1是2009年四个国家人口统计数据,其中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A.波兰B.西班牙C.白俄罗斯D.匈牙利4. 地球大气与海洋是相互作用的,下列作用过程及其结果符合事实的是A.大气通过降水将水输送给海洋,驱动洋流B.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C.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加重赤潮D.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5.图1所示为我国东南部某地出现的灾害现场,其灾害类型是A.泥石流B.地面沉降C.陨石坠落D.滑坡6.2012年春分日,我国甲、乙、丙、丁四地的日出时间(北京时间)分别为5:20,6:20,7:20,8:20.则四地的经度最接近105E 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7.图2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
这段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8.为了规划鸟类自然保护区,在获取了不同鸟类的觅食半径等资料后,准确划定保护区范围可以采用的效率最高的技术手段是A.GIS B.GPS C.RS D.手动绘图9.图3是某城市高铁站影响范围(半径2.5km)内,以车站为中心的不同圈层(以0.5km 等间距划分)中三类企业数量的统计。
由此可判断A.直接相关企业数量占该类企业总数比重,在距离车站0.5-1.0km圈层中最小B.关联企业在各圈层中的数量,以1.0-1.5km 圈层中最少C.派生各圈层中的数量,由内圈到外圈先增后减D.各圈层中三类企业的数量之和,由内圈向外圈依次减少读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图4),完成10-1110.以下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A.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地B.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C.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比乙模式大D.乙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甲模式大11.从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关系的动态变化看,可推断A.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甲模式B.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变的趋势C.在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甲模式会消失D.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不会同时存在12.有学者认为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对他最有力的证据是A.商代遗址总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成、牛牵引犁头府士状13.“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致事”的现象反映了A.君主专制的消弱B.宗法制的消亡C.中央集权加强D.分封制的巩固14. 有人这样说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A.限制君权B.消弱相权C.实行君主立限制D.废除三审六部制15.图5为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买国B.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国民党从新诠释了三民主义D.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16.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
2012年高考考试说明(广东省)——文科综合
2012年高考考试说明(广东省)——文科综合Ⅰ.考试性质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有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校依法行使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切实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改革精神,反映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的目的。
命题以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2011年版)》和本说明为依据,符合选拔性考试的规律和要求,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
试题以能力立意,将知识、能力、素质的考查融为一体,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的实现。
注重考查考生政治、历史、地理学科的学习能力及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考查考生对政治、历史、地理学科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运用“新材料、新情境”,强调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引导考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试题适用于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
Ⅱ.考试目标要求与考试范围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确定文科综合考试内容。
政治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能够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2、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够根据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作出必要的判断·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3、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能够利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理解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综合阐述或评论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4、论证和探究问题·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二、考试内容经济生活1、货币(1)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2、价格(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3、消费(1)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4、生产与经济制度(1)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展生产的意义(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企业与劳动者(1)生产的微观主体一一企业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劳动与就业劳动光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维护劳动者权益6、投资与融资(1)商业银行利息、利率与本金储蓄存款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的业务(2)投资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股票债券商业保险(3) 融资7、个人收入的分配(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8、国家收入的分配(1)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收支平衡(2)财政的作用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整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9、征税与纳税(1)税收及其种类税收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税收的作用(2)依法纳税纳税人负税人依法纳税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市场与计划市场调节及其弊端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l1、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经济持续协调发展12、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影响(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对外开放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合作“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政治生活1、公民的政治生活(1)我国的国家性质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2、我国的政府(1) 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我国政府的作用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我国行政监督体系(3)政府的权威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民代表的产生人民代表的职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2)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宗教政策4、当代国际社会(1)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5、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1)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国家的本质现代国家的刮泥形式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2)民主集中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3)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欧盟文化生活1、文化与生活(1)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2)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2、文化传承与创新(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3)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走进文化生活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体系和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生活与哲学l、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什么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2)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7)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10)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的概念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7)辩证的否定观辩证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6)人生价值价值和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价值的实现方式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第五部分时事政治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历史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2012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全国卷)解析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考点】古代中国土地制度【解析】关键信息: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
“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的原因是“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田宅逾制”,说明汉武帝的做法是要抑制豪强,其目的是缓解土地兼并,C项正确;“经济支柱”说法错误,A项排除;B项无从反映;题干的是政治手段,D项排除。
【答案】C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解析】题干中的故事具有世俗化的特征,这是因宋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D项正确;ABC项都无法从题干中反映。
【答案】D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解析】关键信息: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已六七分去农。
从题干中反映了明后期松江人绝大部分弃农而从事工商业活动的经济现象,B项正确;ACD项题干无从反映。
2012全国卷文综(高清 解析)
【大纲版】2012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全国卷文综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版)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2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示意2008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
读图1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A.中国B.美国C.印度D.日本2.借助图示资料可以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A.单位GDP能耗B.碳排放量C.能源进出口量D.煤炭自给率【解析】:1题是个读图题,而且涉及计算,一定小心!当然只是大概估算。
从图中可以读出每年这四个国家的消费总量,再根据这几个国家的人口数(这点考察学生的识记情况,中国大概13亿、美国3亿、印度10亿、日本就算1.3亿吧),只是略算而已,不要较真,很容易找到答案。
2题考察学生的地理推理能力,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有一个陷阱必须、只能“借助图示资料”,而图中只能读出两个量——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所以不要想当然地做。
A项单位GDP能耗需要知道国家的GDP总量,但是图中读不出来,所以A错;B项煤炭只是能源的一部分,并不是能源的全部,所以肯定读不出来;C项原因和B项相同,能源进出口至少还应该包括天然气、石油,但是图中读不出来;D项用煤炭消费量除以煤炭生产量就等于煤炭自给率,图中这两个量都有!【答案】:1.B 2.D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图2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了、泥沙量之差)。
2012年高考真题——文综(安徽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8页,第Ⅱ卷第9页至第12页。
全卷满分3000分。
考生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132分)本卷共33小题,每小题4分,共132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A. 运用经济手段——B. 运用行政手段——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C. 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规范并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D. 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落实和完善支持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2.图1 反映的是在商品价格和其它因素不变时,收入(M)变化引起A商品需求量(X)变化的曲线。
下列判断正确的有①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相应增加②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相应减少③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的增加幅度递增④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的增加幅度递减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3.读表1,假定其他件不变,2011年某企业生产M 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比例和价值总量分别是表1年份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M商品总产量2010 4 4 10万2011 4 2 20万D. 200% 160万4.网络给人们的信息交流提供了便利的平台,同时,借助这一平台,谣言也得以迅速传播。
2012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文科综合(地理)考试说明
2012年高考文科综合(地理)考试说明I.命题指导思想一、命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依据《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和《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夏季高考)考试说明》,不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科书。
二、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考生多角度、刨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学科的课程标准、《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确定文科综合科目的考试内容。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体现学科特点,注重运用所学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出创新性思维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命题保持相对稳定,体现新课程理念。
四、命题力求科学、准确、公平、规范,试卷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及要求三、地理(一)考核目标与要求l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2012高考考试说明
5.突出我省自主命题的特点。在选择题题型示例中,例1、2、6、8、15、18是我省文综自主命题的高考试题,图文并茂,耳目一新。12道非选择题中有两题是我省自主命题,比去年多一道。
二、复习策略
1.第一轮复习按照教科书顺序,第二轮复习按通史的备考模块较为科学。只有回归通史,重视单元时代特征和历史规律,才能将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模块实现有机整合,弥补模块专题史的不足。
政治
文综亮分值,多看教材
合肥七中 瞿著平
一、变化解析
1.2012年文科综合的“试卷结构与题型”没有变化,依然延续去年选择题、非选择题分值比重和三个学科试题安排顺序。
但是,文综试卷的分数分布有了新的规定:“第Ⅱ卷由地理、历史、思想政治三个科目的非选择题组成,共6题,原则上不超过15题,合计168分。”这就在分数安排上有了原则性要求,极有可能是平均每个学科5小题,值得关注。
3.词汇数量略增
2012年《考试说明》新增了大约50个词汇,涉及到宗教、政治、文化、科技、安全教育、社会生活等方面。
给建议:
1.坚持听力训练:不断加强对所听材料的理解能力。
2.扩大阅读范围:注意阅读题材和体裁的多样性,不断提高用英语获取信息的能力。
3.重视写作训练:严格审题,切忌遗漏要点,弄清楚写作的相关要求。考生可以熟记一些各种体裁的范文,积累一些好的语句,使文章通顺流畅。总之,要勤动笔练习。(记者张晓嵘整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篇目:删去《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念奴娇》(大江东去)。人教版普通课程选修部分:增加《蜀相》、《李凭箜篌引》、《菩萨蛮》(其二);删去《夜归鹿门歌》、《阁夜》。
给建议:
一、基础小题,查缺补漏。对字音、字形、熟语、病句、名句名篇默写等小题常练,文言实虚词、特殊句式不忘回归课本。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科综合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科综合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地理答案一、选择题:二、非选择题:40.(28分)(1)全年温和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2)从沿海到内陆(干湿度地带)水分(3)①土壤肥沃,水分适宜,有利于葡萄生长;②葡萄生长期内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③葡萄成熟后气温低,能够自然冰冻。
(4)①少耕、免(休)耕,退耕还草;②加强牧场生态管理,划区轮牧;③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节水农业;④合理利用肥料和农药(加强农牧业技术培训与推广等)。
41.(28分)(1)乙丁丙甲(2)旱地建筑用地(3)临江濒海、位于郊区技术与高素质人才(4)①严格工业企业准入,防止传统工业企业的过度引进;②合理布局工业企业,防止土地资源浪费;③严格控制工业“三废”排放,防止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④做好海岸带防护,防止台风等自然灾害对工业生产的影响与破坏。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科综合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历史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二、非选择题(共52分)38.(25分)(1)新航路开辟;西班牙对美洲殖民扩张和掠夺;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6分)(2)传统手工业。
(2分)英法等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国家;对外扩张,中国遭到侵略;(4分)采用机器大生产的洋货物美价廉,涌入中国,传统手工业受到严重冲击。
(3分)(3)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处于冷战时期,中美两国彼此敌对;中国经济相对落后。
(4分)70年代以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中国改革开放,成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加入世贸。
(6分)39.(27分)(1)科举制度;(2分)“究天理”(2分)(2)变化: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2分)原因:甲午战败,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3分)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推行政治改良;(3)辛亥革命后建立民国,但民主政体有名无实;(3分)于是提倡科学精神,寻求思想解放。
2012年广东高考文综政治卷(含标准答案与解析)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选择题:新课标全国卷的水准肯定更高,福建把政治选择题放最前面的创新,做得不错。
广东卷,整体质量可算上乘,较好地体现了时代性和思想性的统一,突出了广东地域特征。
题目形式可谓是“丰富多彩”,没有出现“错题”,也没有超出范围的“偏题、怪题”,考得比较基础、主干。
24.《汉书.食货志》记载:“籴(dí,买进谷物)甚贵,伤民;甚贱,伤农。
”近期,“十元钱两根大葱”、“卷心菜八分一斤愁坏菜农”等报道也时有所见。
这说明(B)A.农产品的价格变化由流通环节决定B.农产品的价格应调控在合理范围内C.农产品“好货不便宜,便宜无好货”D.农产品的价格波动由价值变动引起25.以下是三种投资方式风险——收益比较示意图,不考虑其他因素,表达合理的是(A)因为国债是中央政府发行,以中央政府的信誉担保,是“金边债券”,因此风险小;而储蓄机构主要为商业银行,故储蓄的风险应当高于国债。
26.对图6解析正确的是(C)A.该省财政收人是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而增长的(总量既定的情况下,二者此消彼长)B.该省地区生产总值应与居民收入水平保持同步增长C.该省财政收入的比重过大不利于个人购买力的增加D.该省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基础(关系颠倒)27.近年来,广东某市委市政府以城乡社区民主自治和社会组织“自立、自主、自律”发展为两大着力点,推动法律、体制、能力三大建设,形成了“党委政府为主导、社会组织为主体、人民群众为主人”的社会管理新机制,受到当地居民的支持和拥护。
这说明(A)①城乡社区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获得了行政权力②新机制使政府、社会与公民的关系定位更合理③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④新机制有利于调动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28.表2011年工作总结的部分内容。
根据其内容,可以看出(C)A.人大代表有依法行政的义务B.人大代表有权提出意见并直接处理问题C.人大代表有权监督政府的工作D.该代表行使了提案权、审议权、问责权29.在2011年世贸组织第八次部长级会议上,各成员普遍认同应加强世贸组织的作用,呼吁抵制贸易保护主义,但在多边贸易机制未来方向性问题是存在明显分歧。
【历史】2012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广东卷)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史学方法。
抓住关键词“商代”“最有利的证据”,B项《诗经》收录的是西周到春秋中期的诗歌,C项孔子是春秋末期的人,故B、C均可排除。
A项虽然和牛有关,但不能断定是牛耕。
D项“牛引犁头启土”最能说明是牛耕。
13.“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A.君主专制的削弱B.宗法制的消亡C.中央集权的加强D.分封制的巩固【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君主专制的强化。
诸侯原是相对独立的地方割据势力,有政治、经济、军事大权,“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说明诸侯权力受到削弱,中央权力得到加强。
故选C。
A、D与材料意思相反,B项与材料无关。
14.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
据此可知,他主张A.限制君权B.削弱相权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废除三省六部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材料分析理解能力。
“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
”,很明显不是主张废除和削弱相权,而是反对当时君主肆无忌惮,排除B、D,C项实行君主立宪制太绝对化,也应排除。
故选A项。
15.图5为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B.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全面概括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看清图片中的语句“农工兵商学大联合”“联合起来打倒军阀及一切帝国主义”“民众的力量”“中国国民党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印行”。
A项反对袁世凯时没有实现农工兵商学大联合,B项抗战时期没有打倒军阀的任务,C五四运动时尚无“国民革命军”一说。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文科综合)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一、考试目标与要求二、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更强调考查考生对文科各学科知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考试既反映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表现注重学生思考、知识迁移、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通识教育理念。
目前我国高中阶段政治、历史和地理仍单独设课,各学科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学组织等均分别独立制定完成,学生在系统地学习各门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学科的知识结构、逻辑结构和带有学科特色的思维方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内容并未脱离开高中学生已具有的文科各单学科知识体系,而是以学生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内容作为载体或背景,或是在提供新情境的条件下,分别用各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
测试力图在各学科之间建立起联系,根据事物及其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将知识重组、整合,构成一有机整体,以期在知识的交融、各种思想方法相互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更为深刻的思想内涵。
毋庸置疑,每一门学科科学体系的建立和成就都是人类文化的结晶,都有其形成、发展的历史和社会的需求。
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环境的过程中,为研究和解决不同的或从不同方面研究和解决问题而形成了不同的学科体系,然而,问题的产生和出现却是不分学科的。
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诸多问题,如能源消耗、资源开发与配置、环境问题、人口剧增等,仅靠某单一学科已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发挥各学科的综合优势,才能寻求合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综合考试也正基于这一事实,表现出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的主体设计思想。
以下从记忆、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在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的表现与要求做具体说明:1.记忆观察、描述基本的社会科学现象、了解社会科学现象的规律及意义。
2012年广东省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平行志愿
“平行志愿”是指在某个规定的录取批次中设置的院 校志愿均为并列的志愿。平行志愿与传统志愿的根本区 别在于投档方式。平行志愿允许考生填报若干个平行但
有顺序排列的院校志愿,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
的原则,根据考生高考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情况和院校志
愿顺序投档,投出档案均视为第一志愿,由高校择优录
567
567 567 567 567
1826
2685 2524 2663 2505
1733
1781 2645 2195 1137
504
504 508 504 504
案 例 二
2011年某考生理科总分507,填报志愿如下(理科二A控制 线为504,括号内为当年投档线):
第一组 A 重庆师大(512) [湖北师院(504)] B 湖南农大(511) [云南农大(504)] C 惠州学院(511) [韶关学院(504)]
加分
平行志愿投档
投档原则:分数优先、遵循志愿顺序 区别:平行志愿——分数优先,投档有序,一次投档 传统志愿——志愿优先,按分投档,多次补档 投档顺序:按考生成绩排序从高分到低分检索考生 第一志愿组 A 第二志愿组志愿 B B C C
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
/
(经主管部门审核的招生章程、高校招生网上咨询周)
招生高校网站 对社会上各种招生宣传要注意甄别、求证,谨防受骗
充分了解各项政策规定
艺术类和普通文科类 体育类和普通理科类
分时段填报
3B志愿填报(未上3B最低控制线也可填报) 填报→提交→可修改→点击志愿确认按钮(之后不 能修改) 注意征集志愿时间
10037
10038 10057 10059
2012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卷比较分析——以福建卷、安徽卷、辽宁卷、浙江卷为例
选 择 题 分 值 1 = 4分 1 ×4 4 1 44 X 1 = 4分 1 2×4 4 = 8分 1 = 4分 1 X4 4 必做 题 3 6题 3) : 7题 2 (分 3 6分 : 3 5题 2 4分 : 3 6题 2 2分 : 综
口
识 点均 从题 目创设 的情 境 出发 ,强 调知 识 的运用 和学 习能 力 的体 现 。 如福 建卷选 择题 考查气 候生 产潜 力 、 河流 的 日 蒸
理信 息 、 调动 和运 用地理 知识 、 述 和 阐释地 理事 物 的考核 描
选 择 题
过 对 图表 的解 读 , 考查 学生 获取 和解 读信 息能力 、 综合 调动 和运用 知识 的能力 。具 体 比较 如表 2 。
表 2
浙 江 卷
安 徽 卷
福 建 卷
辽宁 卷
3图 1 表
表 1
3 . 试题考查 内容比较( 见表 3表 4 表 5 、 、 )
二 、 卷 主 要特 点 试
1立足主 干知识 , . 强调 能力立 意
四套试卷 地理 试题 均 以学 科 的核心 主 干知识 为考 查重
点, 自然地 理 和人文地 理 的 比例 大体相 当 。 干知识 点主要 主
浙 江 卷 安徽 卷
一
、
试 卷 结 构 和 内容 的 比较 分 析
1试卷 整体 结构 比较 .
3 7题 2图 : 3 5题 】图 : 1 表 3 7题 1图 : 合 选 题 选 做 题 做 题 二题 选 做 题 三 题 选做 题 三 题
2图
|
四套 试卷 均采 用政治 、 史 、 理 门课 程合 卷考 试 的 历 地 方式 , 地理 的分值 均 为 10分 , 型均 采用 选择 题 +综 合题 0 题
解读《考试说明》 把握高考动态
解读《考试说明》把握高考动态2012年浙江高考文科综合的《考试说明》地理部分继续以求稳为主,主干知识仍然是高考命题的基本要点,考点和能力要求和去年相比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题型示例换成近几年浙江自主命题的文综题,更体现浙江特色;从难度值看《考试说明》指出文综全卷难度值为0.6左右,其中地理为0.55~0.6,不论是试题题型、分值、考查内容,还是考查特色都将不会有太大改变,而去年我省的文综高考卷考生反映偏难,由于地理试题背景材料新、学生入题较难,思考时间过久,估计今年的地理难度可能会略有下降。
一、近年来浙江地理学科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趋势近年来浙江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其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地理学科高考试题呈现出以下的特点:1.侧重基础、突出主干知识,体现“能力立意”的考查目标浙江地理试题整体上比较平稳,从考查内容上来看,依然立足于考查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基本技能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基本观念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所考查知识点均为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很好的体现了地理新课程的特点;从考试题型上看,地理试题选择题有11题,综合题有两大题。
试题注重对学科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图形语言的阅读理解能力(发掘图表中隐含信息,实现图图转换、图文转换,对原有知识结构整合重组)、综合分析能力(对复杂的地理现象进行分析,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论证和解释地理问题的形成过程与结果)、动手绘图能力等。
2.重视图表、选材新颖,凸显地理学科特色高考地理试题离不开地理图表,试题中的图表不但形式多样、选材新颖,而且注重图表信息的组合。
这些都对考生运用图表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地理图表叙述地理事象和其特征,进行分析、判断、归纳和总结;另一方面要求考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图表信息中的隐性信息进行提取和对无效信息进行排除,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12年高考真题——文综(山东卷)含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综合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2页。
满分24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命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必做,共100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图1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
读图回答1~2题。
1.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A.苔原带B.温带草原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水分C.风力D.光照3.图2为某区域地址剖面示意图。
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A. 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 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 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 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
图3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
读图回答4~6题。
4.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是A.①B.②C.③D.④5.在科学考察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A.获取卫星云图B.查询地理数据C.选取考察路线D.对科考船实时导航6.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P地时,P地当日的昼长约为A. 10小时B. 11小时C. 13小时D. 14小时图4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
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信息反映出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8.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 标明25~2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广东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及示例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科考试大纲的说明(广东卷历史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 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 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 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 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
4. 论证和探讨问题● 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 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 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二、考试内容古代古代中国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5.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 *(1商鞅变法(2北魏孝文帝改革古代希腊、罗马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雅典民主政治(2罗马法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近代近代世界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启蒙运动2.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新航路的开辟(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①大抗议书 *②内战 *③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3法国共和制的确立(4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的选修内容(5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 *①《独立宣言》②《人权宣言》4.俄国和日本的重大改革 *(1俄国农奴制改革(2日本明治维新5.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1 《共产党宣言》(2巴黎公社5.近代科学技术(1经典力学(2进化论(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近代中国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 1840—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戊戌变法 *(3辛亥革命(4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5新民主主义革命(6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3.思想解放的潮流(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现代现代世界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俄国十月革命(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3 “斯大林模式”(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5.现代科学技术(1相对论和量子论(2现代信息技术6.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1文学的主要成就(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现代中国1.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 “文化大革命”(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5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5.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毛泽东思想(3邓小平理论(4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6.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3教育事业的发展Ⅲ.考试形式闭卷、笔答。
2012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文综试卷及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6页,共300分。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II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
据此完成1-3题。
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A.太湖平原B.洞庭湖平原C.汉江平原D.成都平原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
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B.生产规模大C.机械化水平高D.人口较少图1示意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吧、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1完成4~5题4. 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中的A ①地B ②地C ③地D ④地5. 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A 河道淤积B 河谷变宽C 湖泊分流D 湖水补给量减小读图 2 ,完成6~7题6. 根据图是信息可以推断,A 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B 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C 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D 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7. 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A 关中平原,浙闽丘陵B 江汉平原,山东丘陵C 汗水谷地,黄淮平原D 汾河谷地,松嫩平原图3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3,完成8-9题8.由图3可以推断,该区域A.T0年工业基础雄厚 B.T0¯—T1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C. T1—T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D. T2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9.甲、乙两类企业相比A.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B.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C.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D.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图4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0-11题10.Q地的海拔可能为A.90米B.230米C.340米D.420米11.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A.260米B.310米C.360米D.410米12.货币最早以足值的金属货币形式出现的。
高中历史丨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与文化
一、雅典民主政治起源
1、古希腊文明起源:
克里特文明:君主制、王宫建筑群、文字
克里特文明
迈锡尼文明:君主制,王宫卫城,文字,好战
BC2000~BC1700 BC1400
迈锡尼文明
BC16世纪上半 BC12世纪
BC8世纪
BC6世纪
希腊复兴
爱琴文明
西方文明 古希腊文明
黑暗时代
爱琴文明
城邦形成
克里特和迈锡 尼文明
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
C.频繁改革的结果
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3.(2013·海南单科·T9)在梭伦上台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 派别。山区的人多主张采取极端民主制;平原地区的人多主 张极端寡头制;海滨的人多主张“中间性的混合制”。这反 映了当时雅典
A.平民与贵族的政治对立不可调和 B.工商业者的政治要求最为激进 C.公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政治意愿 D.公民的政治诉求未能充分表达
(5)公民意识:关心雅典、参与政治、城邦为上、政治为本是雅典 人的共识。
6、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书P27-28)
6、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得来的。我们的制度 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人。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我们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占有总人口六分之一的人享有了民主权利, 才使雅典国家与古代其他特别是东方国家严格区分开来,也才使以雅典 为代表的古希腊法具有了民主和法制的精神。……它已在思想和传统上 为后来所有类型的西方民主和法治奠定了基石。
A.雅典的民主,只是城邦公民内部之间的民主 B.轮番而治与抽签选举,导致权力的滥用与误用 C.直接民主,使不同素养的人享有相同的政治权利 D.妇女与奴隶被排除在民主之外,激化了社会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高考考试说明(广东省)——文科综合Ⅰ.考试性质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有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校依法行使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切实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改革精神,反映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的目的。
命题以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2011年版)》和本说明为依据,符合选拔性考试的规律和要求,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
试题以能力立意,将知识、能力、素质的考查融为一体,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的实现。
注重考查考生政治、历史、地理学科的学习能力及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考查考生对政治、历史、地理学科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运用“新材料、新情境”,强调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引导考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试题适用于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
Ⅱ.考试目标要求与考试范围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确定文科综合考试内容。
政治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能够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2、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够根据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作出必要的判断·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3、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能够利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理解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综合阐述或评论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4、论证和探究问题·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二、考试内容经济生活1、货币(1)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2、价格(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3、消费(1)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4、生产与经济制度(1)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展生产的意义(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企业与劳动者(1)生产的微观主体一一企业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2)劳动者劳动与就业劳动光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维护劳动者权益6、投资与融资(1)商业银行利息、利率与本金储蓄存款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的业务(2)投资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股票债券商业保险(3) 融资7、个人收入的分配(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8、国家收入的分配(1)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收支平衡(2)财政的作用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整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9、征税与纳税(1)税收及其种类税收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税收的作用(2)依法纳税纳税人负税人依法纳税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市场与计划市场调节及其弊端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l1、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要求(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经济持续协调发展12、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影响(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对外开放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合作“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政治生活1、公民的政治生活(1)我国的国家性质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2、我国的政府(1) 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我国政府的作用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我国行政监督体系(3)政府的权威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民代表的产生人民代表的职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2)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宗教政策4、当代国际社会(1)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5、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1)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国家的本质现代国家的刮泥形式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2)民主集中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民主集中制的特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3)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欧盟文化生活1、文化与生活(1)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2)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2、文化传承与创新(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3)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走进文化生活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体系和主要内容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生活与哲学l、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什么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2)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7)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10)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的概念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7)辩证的否定观辩证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6)人生价值价值和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价值的实现方式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第五部分时事政治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历史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