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静定梁
结构力学课件--3静定梁
合力,使杆产生伸长变形为正,画轴力图
N
N
要注明正负号;
剪力—截面上应力沿杆轴法线方向的
Q
Q
合力, 使杆微段有顺时针方向转动趋势的
为正,画剪力图要注明正负号;
M
2021/4/9
弯矩—截面上应力对截面形心的力矩
M 之和, 不规定正负号。弯矩图画在杆件受
拉一侧,不注符号。
3
二、用截面法求指定截面内力
P
2Pa
极 角(向 极 (突变 为零
直线 下凸) 值 下)
值 值=M)
2021/4/9
课件
9
§3-2 分段叠加法作弯矩图
MA
q
MB
P
q
A
YA
YB
MA
q
假M分A定段:叠在加外法荷的载理MM作论用依下据,:构M件B 材料NA 和
B
YA
A
结构几何变形均处于线弹性阶段。 MA
q
图中:OA段即为线弹性阶段MB
MA
如图所示梁,其中 AC 部分不依赖于其它部分,独立地与大地组成一个 几何不变部分,称它为基本部分;而CE部分就需要依靠基本部分AC才能保证 它的几何不变性,相对于AC 部分来说就称它为附属部分。
A
C
EA
C
E
A
E C
(a)
(b)
二、分析多跨静定梁的一般步骤
(c)
对如图所示的多跨静定梁,应先从附属部分CE开始分析:将支座C 的支反
例:利用叠加法求作图示梁结构的内力图。
[分析] 该梁为简支梁,弯矩控制截 面为:C、G (或D、F) 叠加法求作弯矩图的关键是
计算控制截面位置的弯矩值
P=8kN q=4 kN/m m=16kN.m
结构力学 第三章 静定梁和静定刚架
C A
θ
x
VC
ql 2
第三章 静定梁和静定刚架
q
B
M图 图 ql
ql 2 8
C
ql 2
2
cos θ
V图 图
ql cos θ 2 ql sin θ 2
0
A
θ
l
ql 2
NC = −ql sin θ 2 + qx sin θ VC = ql cos θ 2 − qx cos θ
N图 图
第三章 静定梁和静定刚架
3、多跨静定梁实例
企口
多跨静定梁简图
基、附关系层叠图
第三章 静定梁和静定刚架 4、计算顺序:先附属部分,后基本部分 计算顺序:先附属部分,
P2
B A
P1
C D
P2 VB P1 VB VC VC
作用于基本部分上的荷载,只使该基本部分受力, 作用于基本部分上的荷载,只使该基本部分受力,不传 递给附属部分; 递给附属部分; 作用于在附属部分上的荷载,除附属部分受力外,还将 作用于在附属部分上的荷载,除附属部分受力外, 传递给基本部分。 传递给基本部分。
第三章 静定梁和静定刚架
练习: 练习: 作梁的 V、M 图。
q=20kN/m
40kN
A
4m 70kN
B
C
2m
2m 50kN
V kN)
70 + 3.5m 10 50
M(kN▪m)
2 ql1 = 40 8
122.5 120
Pl2 = 40 4
第三章 静定梁和静定刚架
练习:作梁的V 练习:作梁的V、M 图
第三章 静定梁和静定刚架
第三章
静定梁和静定刚架
第3章 静定梁与静定刚架(李廉锟_结构力学)
+
M'
FN
-
F' N
M'
§3-1 单跨静定梁
求所示简支梁任一截面的内力过程演示。
20 kN 15 kN/m A FxA =0 C D E 32 kN m G B
Ⅰ
FyA = 44 kN
Ⅱ
Ⅲ Ⅳ
FyB = 36 kN
解 (1)求出支座反力。 由整体平衡: X 0
2m 3m
2m 3m
4m
2m
2m
从支承情况不同又分为:
简支梁
伸臂梁
悬臂梁
§3-1 单跨静定梁
1. 任意截面的内力计算
通常先求出支座反力,采用截面法,建立平 衡方程,计算控制截面的内力。 内力符号规定如下: 轴力以拉力为正;
剪力以绕微段隔离体顺时针转者为正;
当弯矩使杆件下侧纤维受拉者为正。
FS FN
M
F' S
FS F' N
M
F' S
FP
a
FP
A ql2 2
a
l q
b
B
A
B
l
§3-1 单跨静定梁 F A a
Fab l
B
l q
b
A l
B
ql2 8
§3-1 单跨静定梁 a m l m A b m l a m l b B
l
m l
§3-1 单跨静定梁
4. 叠加法作弯矩图(section superposition method)
如何作DE段 弯矩图? 叠加法要点:以梁 段两端的弯矩值的 连线作为基线,在 此基线上迭加简支 梁在此分布荷载作 用下的弯矩图,即 得最终的弯矩图。
结构力学第3章静定梁的内力计算
弯矩(M)
横截面上应力(或横截面上正 应力)对截面中性轴的力矩代 数和称为弯矩。规定弯矩的竖 标画在受拉侧。
精品课件
杆件截面上的内力定义图
MA
MB
精品课件
MA
MB
精品课件
静定结构内力计算基本方 法和步骤:
基本方法:内力计算基本方法为截 面法。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可归纳 为:选隔离体、建立隔离体的静力 平衡方程,和求解方程三部分主要 工作。
F A y3 a M q 3 a 3 2 a F P 5 4a 0 F A y 3 1 a M q3 a3 2 aF P5 4a
精品课件
MA 0
3 a 4 F B y3 a M q 3 a 2 F P 5 4 a 0 F B y3 1 a M q3 a3 2 aF P5 44 a
0542333????????afaaqmafpay?????????????afaaqmafpay5423331??0bm??0am?????????????afaaqmafpby4542333104542333?????????afaaqmafpby??0xf053???paxffpaxff53???0yf由可校核所得支座反力
精品课件
AD段中点:
30kN/m 53kN/m 71kN/m
33kN/m
(b) M图
M E523 7 423k0N m
DC段中点:
M D1C 5 2 33 31 8 4427k1N m
精品课件
剪力图:见图(c) ,按图(a)外力 从梁的任意一端开始逐段绘制。 注意剪力正负号的确定。
30kN
33kN/m (c) FQ图
➢ 上一步所作的直线为新的基线, 叠加梁中部荷载作用下的弯矩 图。
第3章静定梁和静定平面刚架
3、三铰刚架 、
4、复合桁架(主从刚架) 、复合桁架(主从刚架)
三、绘制刚架内力图的步骤 ①求刚架的支座反力 将刚架拆成若干根杆件, ②将刚架拆成若干根杆件,求各杆件的杆端内 力 由杆端内力作各杆内力图, ③由杆端内力作各杆内力图,将各杆内力图组 合在一起就是刚架内力图 校核(选结点或结构的某部分) ④校核(选结点或结构的某部分)
4kN·m
4kN
8kN·m
2kN/m
3m
3m
3m
3m
(1)集中荷载作用下 )
(1)悬臂段分布荷载作用下 )
4kN·m 2kN·m
6kN·m
(2)集中力偶作用下 )
4kN·m 2kN·m
(2)跨中集中力偶作用下 )
4kN·m
4kN·m
(3)叠加得弯矩图 )
4kN·m
(3)叠加得弯矩图 )
6kN·m 4kN·m
FCy
FAy
FBy
3) 绘制内力图。 绘制内力图。 各段梁的约束反力求出后,可以根据图(c)计 各段梁的约束反力求出后,可以根据图 计 算各控制截面上的内力, 并逐段绘制内力图(此 算各控制截面上的内力 , 并逐段绘制内力图 此 处将计算过程略去)。 处将计算过程略去 。 最后将各段梁的内力图连 接在一起就是所求的多跨静定梁的内力图[ 接在一起就是所求的多跨静定梁的内力图[图 (d, , e)]。 ]
步骤: 选定外力的不连续点(集中力作用点、 步骤:①选定外力的不连续点(集中力作用点、
集中力偶作用点、分布荷载的始点和终点)为控 集中力偶作用点、分布荷载的始点和终点) 制截面,首先计算控制截面的弯矩值; 制截面,首先计算控制截面的弯矩值; 分段求作弯矩图。当控制截面间无荷载时, ②分段求作弯矩图。当控制截面间无荷载时,弯矩 图为连接控制截面弯矩值的直线; 图为连接控制截面弯矩值的直线;当控制截面间 存在荷载时, 存在荷载时,弯矩图应在控制截面弯矩值作出的 直线上在叠加该段简支梁作用荷载时产生的弯矩 值。
第三章 静定结构---静定梁
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
§3-1 梁的内力计算的回顾 §3-2 静定多跨梁受力分析 §3-3 静定平面桁架 §3-4 静定平面刚架 §3-5 组合结构 §3-6 三铰拱 §3-7 静定结构总论
1
§3-1 静定结构内力计算基本知识点讲解 静定结构的定义:
从几何组成的观点看,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 的结构称为静定结构。
MB 0
M B左
M B右
(FQB左
FQB右 )
dx 2
0
M B左 M B右 13
小结: 1)在有集中力作用点的左右截面,剪力有突
变。剪力图有台阶,台阶高度等于FP 。 2)M 图上有尖点,尖点的指向与集中力的指向
相同。
14
3. 集中力偶与内力之间的增量关系
m
MB左
MB右
B
x
FQB左
1 2
ql cos
ql cos
0
FQAB
1 2
ql
cos
Fs 0 FNAB ql sin 0 FNAB ql sin
36
2) 求跨中截面MC
FNCB 取图示CB段为隔离体:
MC 0
q
B MC
C
(qlcosθ)/2
FQCB
l/2
MC
1 q( l )2 22
桁架、静定组合结构 几何组成角度:悬臂式、简支式、三铰式、组合式。
内力分析的任务: 计算约束力、内力、作内力图
内力计算的方法: 隔离体的平衡方法、截面法 回顾材料力学
分析内力与荷载之间的关系
总结规律,引出叠加法
一、内力计算基本知识点讲解
结构力学第三章静定梁与静定刚架
例3-3 作图3-10(a)所示多跨静定梁的内力图。 解:(1) 画层叠图。ABC与DEF部分为基本部分, CD部分为附属部分。将附属部分画在上层,基本部 分画在下层,得到图3-10(b)所示的层叠图。 (2) 求反力。先求附属部分BC的反力,将其反向作用 在基本部分上,然后再求基本部分的反力,如图310(c)所示。 (3) 作内力图。首先求出各单跨梁控制截面的M、FS值, 然后按微分关系联线,也可用叠加法作弯矩图。其 内力图如图3-10(d)、(e)所示。
MA
的图线与水平基线之间的图形
即为叠加后所得的弯矩图。
F
a
b
l
Fab l
图3-4
MB B
MB
上述叠加法对直杆的任何区段都是适用的。只需将直杆段的 两端弯矩求出并连以直线(虚线),然后在此直线上再叠加相应 简支梁在荷载下的弯矩图,这种方法称为区段叠加法或简支梁叠 加法,也简称叠加法。
5.绘制内力图的一般步骤
424x得,x
=
1
m。
取AI段为隔离体,由ΣMI=0,可得:MI= 16×3-8×28×1×1/2 = 28 kN·m。
§3-2 多跨静定梁
1.多跨静定梁的组成
多跨静定梁是由若干根梁用铰相联,并通过若干支座与基 础相联而组成的静定结构。图3-7(a)为用于公路桥的多跨静定梁, 其计算简图如图3-7(b)所示。
44 FS(CE) 4 2kN
至于剪力的正负号,看按以下方法确定:若弯矩图是从基线
顺时针方向转的(以小于90°的转角),则剪力为正,反之为 负。据此可知,应为正。对于弯矩图为曲线的区段,可利用杆段
的平衡条件来求得其两端剪力。
例如BC段梁,取BC梁为隔离体,由MC 0和 M B 0 可分别求得
4第三章 静定梁和多跨静定梁
第四节 多跨静定梁
本章教学目标:
3.1掌握利用直梁法进行多跨静定梁的轴
力图、剪力图绘制方法,掌握利用静定平 面刚架弯矩图的绘制方法绘制多跨静定梁 的弯矩图。
本章要解决的问题
1.多跨静定梁分为哪两部分,支座力计算
从哪里入手? 2.多跨静定梁轴力图、剪力图绘制口诀 是什么?
3.多跨静定梁弯矩图绘制从哪里入手?基
骤是什么? 4.绘制所布置作业的轴力图、剪力图、弯 矩图。
第四节 多跨静定梁
一、多跨静定梁的组成
基本部分:不依赖于其他部分,能单独存在的部分
附属部分:依赖于其他部分,不能单独存在的部分
结构层次图
二、多跨静定梁的计算
支座反力计算:先计算附属部分,后计算基本部分
计算步骤:
1)找出结构的基本部分及附属部分,计算结构的支座 反力; 2)利用“从左至右,上上下下”的规则绘制多跨梁剪 力图; 3)利用刚架弯矩图作法绘制多跨梁弯矩图。
例题:
P42 例3-3 有力偶作用时的处理
从左至右 顺下逆上
例题:P42 例3-4 EF为最附属部分,应先算
15qa/8
21qa/8
4qa/3
qa/6
题:P42 例3-5 定向支座的处理
例题:P42 例3-6 必要时须计算铰的内力来分析弯矩
总 结
《结构力学》第三章 单跨静定梁
l
l/2 l/2
MM
l
l
练习: 利用微分关系等作弯矩图
M
1 ql2 2
P 1 ql2
4
l
l/2 l/2
l
M
2M
MM
l
l
lM
M
l
练习: 利用微分关系等作弯矩图
1 ql2 2
P 1 ql2
4
q
1 ql2
l
l/2 l/2
2l
l
M
2M
M
MM
M
M
M
M MM
M
l
l
MM
练习: 利用微分关系,叠加法等作弯矩图
M图
Q图
例: 作内力图
铰支座有外 力偶,该截面弯矩 等于外力偶.
M图 Q图
无剪力杆的 弯矩为常数.
M图
自由端有外
力偶,弯矩等于外
Q图 力偶
练习: 利用上述关系作弯矩图,剪力图
练习: 利用上述关系作弯矩图,剪力图
5.叠加法作弯矩图
注意:
是竖标相加,不是 图形的简单拼合.
练习:
1 ql2 16
种结构型式?
简支梁(两个并列) 多跨静定梁
连续梁
例.对图示静定梁,欲使AB跨的最大正弯矩与支座B截
面的负弯矩的绝对值相等,确定铰D的位置.
q
A
D
B
C
x
l
l
RD
q
q(l x)2 / 8
RD
B
解: RD q(l x) / 2()
M B qx2 / 2 q(l x)x / 2 q(l x)2 / 8 qx2 / 2 q(l x)x / 2
第三章:静定梁和静定刚架
二.多跨静定梁 多跨静定梁
第三章 静定梁与静定钢架 二.多跨静定梁 多跨静定梁 基本部分--能独立 基本部分--能独立 1.多跨静定梁的组成 承载的部分。 1.多跨静定梁的组成 承载的部分。 附属部分--不能独 附属部分--不能独 立承载的部分。 立承载的部分。
基、附关系层叠图
练习:区分基本部分和附属部分并画出关系图 练习 区分基本部分和附属部分并画出关系图 第三章 静定梁与静定钢架
ql 2 / 2
Q=0的截面为抛 Q=0的截面为抛 物线的顶点. 物线的顶点.
ql / 2
ql
2
M图 Q图
第三章 静定梁与静定钢架
例: 作内力图
ql 2 / 2
M图 Q图
第三章 静定梁与静定钢架
1.无荷载分布段(q=0),Q图为水平线,M图为斜直线. 1.无荷载分布段 无荷载分布段(q=0),Q图为水平线 图为斜直线 图为水平线,M图为斜直线. 2.均布荷载段(q=常数),Q图为斜直线,M图为抛物线, 2.均布荷载段 常数 图为斜直线 图为抛物线 均布荷载段(q=常数),Q图为斜直线,M图为抛物线, 且凸向与荷载指向相同. 且凸向与荷载指向相同. 3.集中力作用处,Q图有突变,且突变量等于力值; M 3.集中力作用处 图有突变 且突变量等于力值; 集中力作用处,Q图有突变, 图有尖点,且指向与荷载相同. 图有尖点,且指向与荷载相同.
P
1 Pl 4 1 Pl 4
P 1 Pl
4
l/2
q
l/2
l/2
1 2 ql 4
l/2
l/2
ql 1 ql 2 4
l/2
l/2
l 静定梁与静定钢架
§3-2 静定刚架受力分析
一. 刚架的受力特点
结构力学第3章静定梁与静定刚架(f)
§3-2 多跨静定梁
例3-4 试作图a所示多跨静定梁的内力图,并求出各支座反力。
解:不算反力 先作弯矩图
1)绘AB、GH段弯矩图,与悬臂梁相同; 2)GE间无外力,弯矩图为直线,MF=0,可绘出; 同理可绘出CE段; 3)BC段弯矩图用叠加法画。
§3-2 多跨静定梁
由弯矩与剪力的微分关系画剪力图
由若干根梁用铰相联,并用若干支座与基础相联而组成的静定结构。
分析多跨静定梁的一般步骤
对如图所示的多跨静定梁,应先从附属部分CE开始分析:将 支座C 的支反力求出后,进行附属部分的内力分析、画内力图, 然后将支座 C 的反力反向加在基本部分AC 的C 端作为荷载,再 进行基本部分的内力分析和画内力图,将两部分的弯矩图和剪力 图分别相连即得整个梁的弯矩图和剪力图 。
弯矩图为直线:其斜率为剪力。图形从基线顺时针转,
剪力为正,反之为负。 弯矩图为曲线:根据杆端平衡条件求剪力,如图c。
剪力图作出后即可求支座反力 取如图e的隔离体可求支座 c— 的反力 弯矩—剪力 支座反力
§3-3 静定平面刚架
常见静定刚架的型式
悬臂刚 架
简支刚 架
三铰刚 架
§3-3 静定平面刚架
R FSR F E SD 8kN
FSR F 12kN
FSR B 0
§3-1 单跨静定梁
用截面法计算 控制截面弯矩。
MC 0
M A 20kN 1m 20kN m
M D 20kN 2m 58kN 1m 18kN m M E 20kN 3m 58kN 2m 30kN 1m 26kN m M F 12kN 2m 16kN m 10kN m 18kN m
第三章 静定梁与静定刚架
§3-1 单跨静定梁1 反力的求解简支梁伸臂梁悬臂梁 三个支座反力,可由三个平衡方程求解2 截面法求内力轴力(N)—截面一侧所有外力沿杆轴方向投影的代数 和。
以拉为正,压为负。
N+N剪力(Q)—截面一侧所有外力沿垂直杆轴方向投影的 代数和。
使隔离体顺时针转为正,逆时针转为负。
Q+Q弯矩(M)—截面一侧所有外力对截面形心力矩的代数 和。
弯矩图画在杆件的受拉侧!!!截面法—将指定截面切开,取截面任一侧部 分为隔离体,利用平衡条件求得内力。
P1 A由∑X=0 得 HA 由∑MB=0 得 VAP2K由∑Y=0 得 VBBP1HA VA A K QM N步骤:先求反力,再求指定截面的内力。
隔离体与周围约束要全部截断,用相应的约束力代替。
约束力要符合约束力的性质: 链杆: 轴力受弯杆件:轴力、剪力、弯矩 只画隔离体本身所受的荷载与截断约束处的约束力。
未知力假设为正方向,已知外力按实际方向画出。
任 意 截 面{轴力=截面一侧所有轴线方向力的代数和 剪力=截面一侧所有垂直轴线方向力的代数和 弯矩=截面一侧所有力对截面取矩的代数和例:求M、 Q、 N值。
A FP1=10kN C2m 2m FP2=5kNB解:1) 求支反力FxA FP1=10kN FP2=5kN FyBFyA∑Fx=0 ∑MA=0 ∑Fy=0FxA=-5kN ( ) FyB =5kN ( ) FyA =5kN ( )2)取隔离体,求C左截面内力左部分为隔离体 MCL LA5kN 5kNCNCLQC∑ FX = 0 ∑ FY = 0 ∑MX = 0L N C = 5 KN L Q C = 5 KN L M C = 10 KN ⋅ m3)取隔离体,求C右截面内力 右部分为隔离体 NCRMCRCRB5kNQC∑ FX = 0 ∑ FY = 04)画内力图 M图10kN⋅ mR NC = 0 R Q C = −5 KN R M C = 10 KN ⋅ m∑MX=0Q N5kN5kNAaPb lBPb lPab lPa lq AlBql 2ql 82ql 2a m lm Aa l bBm lb m lm l内力图-表示结构上各 截面内力数值的图形 P 横坐标--截面的位置 A 纵坐标--内力的数值a l bPbB弯矩图—必须绘在 杆件受拉的一侧, 不须标正负号。
结构力学第3 章静定梁与静定刚架
M
A B
M
FYA
FYB
FN B
MA
M M0 M
图(d)
MB
图(b)
q
MA
MB
A
B
FY 0
A
图(c)
FY 0
B
内力图的绘制方法: ◆求控制截面的内力 ◆分段画内力图
叠加法作内力图步骤: (1)求出支座反力; (2)分段,定控制截面; 凡外力不连续点(如集中力作用点、集中力偶作用 点、均布荷载的起点和终点,支座)均作为分段点,分 段点处的截面均为控制截面。 (3)定内力图上的控制点; 先用截面法求出控制截面的内力值,并在内力图的 基线上用竖标绘出。这样就定出了内力图上的各个控制 点。
RB=20+30+5×4-58=12kN(↑)
返回
求解控制截面的弯矩数值
MC=0, MA=-20×1=-20kN· m MD=-20×2+58×1=18kN· m ME=-20×3+58×2-30×1=26kN· m MF=12×2-16+10=18kN· m
MG左=12×1-16+10=6kN· m
M图(kN· m) Mk
Mmax=32.4kn· N
=32.4kN· m
补充两点:
1 内力下标的标注
内力标注 即内力采用双脚标表示,第一个脚标表示该内力作用 端,第二个脚标表示杆件的另一端。
2 绘制内力图的正确顺序
静定结构作内力图时一般采用的是控制截面法和区段叠 加法。先按区段叠加法作M图,再作FQ图,最后作FN图。 注意:作截面的FQ 、FN图有两种方法。 一是由截面一边的外力(外荷载和支座反力)来求; 另一种方法是首先作出M图;然后取杆件为分离体,建立力矩 平衡方程,由杆端弯矩求杆端剪力;最后取结点为隔离体, 利用静力平衡条件由杆端剪力求杆端轴力。
3静定梁
qa/2
qa/2
qa/2
-3qa/4
9qa/4
qa
q
↓↓↓↓↓↓↓↓↓↓↓
qa
a
a
2qa
qa
+
a 3qa/4 qa qa/4
2a
a 9qa/4 qa/2
4m
2m 310kN 120
30
190
160 280
Q图(kN)
340
M图(kN· m)
不相切
1、求支反力: VA=18KN VB=6KN
2、求控制截面的 内力
3、联线
4、求最大弯矩值
例题:
q=20kN/m A P=40kN B
解:1/求支反力
C
4m 2m 2m 40kN
∑MA=0 ∑MB=0
ql qx2 M c 0, M c x 2 2
与等跨简支梁(M0、Q0、N0) 相比
M M
0
ql qx2 M x (0 x l ) 2 2
Q Q 0 cos
N Q 0 sin
Q( ql qx) cos 0 x l 2
N (
ql qx) sin (0 x l ) 2
FP
a
FP a b B
A ql2 2
l
q A l
B
F
A Fab l a b B
l
q
A
ql2 8 l
B
a m l m A b m l a b l B
m l
m l
4kN· m
4kN
8kN· m
2kN/m
3m
3m
3m
3m
2m
(1)集中荷载作用下
《结构力学》第三章 静定梁和静定刚架.
返19回
§3—4 少求或不求反力绘制弯矩图
弯矩图的绘制,以后应用很广,它是本课最 重要的基本功之一。
静定刚架常常可少求或不求反力绘制弯矩图。
例如:1. 悬臂部分及简支梁部分,弯矩图可先绘出。
2. 充分利用弯矩图的形状特征(直线、零值)。
3.刚结点处的力矩平衡条件。
4. 用叠加法作弯矩图。
5. 平行于杆轴的力及外力偶产生的弯矩为常数。 6. 与杆轴重合的力不产生弯矩等。
满足投影平衡条件。
0 24kN C 0
22kN
24kN 22kN (返1b8 回)
例题 3—6 作三铰刚架的内力图
→HA VA↑ 26.7 20 6.7
解(:1)求反力
←HB
↑VB
由(∑2Y由)=V刚0A求VH作得架=AA杆=弯整1=30H体端矩0Bk8平4=弯图N6衡↑矩.,66,以,7kV∑D3NMB0C(=kBN杆1=→0o↑为k可←N例得↑)
M图: 通常检查刚结点处是否满足力矩的平衡条件。
例如取结点C为隔离体(图a),有:
∑MC=48-192+144=0 满足这一平衡条件。
48kN·m
C
192kN·m
Q(N)图:可取刚架任何一部分为隔
离体,检查∑X=0 和 ∑Y=0 是否满足。 144kN·m (a)
例如取结点C为隔离体(图b), 有: ∑X=24-24=0 ∑Y=22-22=0
dQ q(x) dx
dM Q dx
d2M dx2
q(x)
据此,得直梁内力图的形状特征
梁上情况 q=0
q=常数
q↓ q↑
P 作用处
m 铰或
作用处 自由端 (无m)
水平线
结构力学上册课件-0302静定梁
1 ql
8
x 2
由以上三处的弯矩整理得:
q(l x) x 1 qx2 1 ql x2
2
2
8
x 0.172l
M负max 0.086ql 2 M正max
0.086 0.686 0.125
0.086 ql 2
0.125 ql 2
优点:与简支梁相比伸臂部分产生的负弯矩减小了 梁内弯矩,使受力更均匀。
计算方法:先附属,后基本。
2)计算多跨梁的关键在于:
正确区分基本部分和附属部分 熟练掌握单跨静定梁的计算方法
把多跨静定梁拆成一系列单跨静定梁,先计算附属部分;
将附属部分的反力反向加在基本部分上,作为基本部分上的外 荷载,再计算基本部分。最后把各单跨静定梁的内力图连在一 起即多跨静定梁的内力图。
练习: 区分基本部分和附属部分。
第三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3.2 静定多跨梁
Statically Determinate Multi-span Beams
1. 单跨梁(Single-span beams)
单跨梁是组成结构的基本构件之一,在 工程中应用广泛。
单跨梁是典型的受弯构件,其内力计算 是结构、构件受力分析的基础。
1)单跨梁的基本类型
为何采用 多跨静定梁这 种结构型式?
例题
对图示静定梁,欲使跨间的最大正弯矩与支座B 截面的负弯矩的绝对值相等,确定铰D的位置。
q
A
l-x
D
x
B
C
lHale Waihona Puke lqAD
q
D
B
C
AD
跨最大正弯距:
M AD
1 ql x2
8
B 处最大负弯距:
建筑力学3静定梁
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0 绪论 §1 力学基础 §2 力矩与力偶 §3 平面力系 §4 轴向拉压 §5 扭转 §6 几何组成 §7 静定结构 §8 梁弯曲应力 §9 组合变形 §10压杆稳定 §11位移计算 §12力法 §13位移法及力 矩分配法 §14影响线 [练习] [思考] [返回]
在一般情况下,则各横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都 可以表示为坐标x的函数,
截面C:根据截面左侧梁上的外力得:
FQC Fy FAy 2kN M c M O FAy 2m M e 2kN 2m 8kN m 4kN m
截面B左、B右:取右侧梁计算,得:
FQB 左 F FBy 2kN 4kN 2kN M B左 F 2m 2kN 2m 4kN m FQB 右 F 2kN M B右 F 2m 2kN 2m 4kN m
例题1 外伸梁受荷载作用,图中截面1-l和2-2 都无限接近于截面A,截面3-3和4-4也都无限 接近于截面D。求图示各截面的剪力和弯矩。
解:1.根据平衡条件求约束反力
FAy 5 1 F,FBy F 4 4
2.求截面1-1的内力
Fy 0 : F FQ1 , 得FQ1 F M 1 0 : 2 Fl M 1 0, 得M 1 2 Fl
解:1.根据平衡条件求出约束力反力
FAy 2kN
FBy 4kN
2.求指定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
§0 绪论 §1 力学基础 §2 力矩与力偶 §3 平面力系 §4 轴向拉压 §5 扭转 §6 几何组成 §7 静定结构 §8 梁弯曲应力 §9 组合变形 §10压杆稳定 §11位移计算 §12力法 §13位移法及力 矩分配法 §14影响线 [练习] [思考] [返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l qx 2 =M° M x2 2 Q q( l - x)cos Qo cos 2 N -q( l - x)sin -Qo sin 2
斜梁与相应的水平梁相比反力相同,对应截面弯矩相同, 斜梁的轴力和剪力是水平梁的剪力的两个投影。
18
斜梁的弯矩图也可用叠加法绘制,但叠加的是相应水平 简支梁的弯矩图,竖标要垂直轴线。
15
RB=7kN
16
9 Q图(kN)
x 26 4 M图(kN.m) 28
H
-
7 7 23
7
30
8 36.1 8 CE段中点D的弯矩MD=28+8= 36kN.m ,并不是梁中最大弯矩,梁中最大 ↓↓↓↓↓↓↓↓↓↓↓↓↓↓↓↓ 8 4 弯矩在H点。Mmax=MH=36.1kN.m。 均布荷载区段的中点弯矩与该段内的 8 最大弯矩,一般相差不大,故常用中点弯矩作为最大弯矩!!
q(l - 2 x) x qx 2 ql 2 代入上式: 2 2 12
MG
1 2 q(l - 2 x) M B - x qx 2 2
ql 2 解得: M B 12 3- 3 6 l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解得: x
25
MB=ql2/12
q ↓↓↓↓↓↓↓↓↓↓↓↓↓↓↓↓↓↓↓↓↓↓↓↓↓↓↓↓
ql M图
l
↓↓↓↓↓↓↓↓↓↓↓↓↓ ql2/4 qL ql2/8
+
- Q图 qL
14
10kN/m
↓↓↓↓↓↓↓
2m 2m
60kN.m
15kN
2m
2m
55
30 20 30 5 m/2 m m/2 M 图 (kN.m) 30
A 1m RA=17kN 17 +
4kN/m 由 Q 可得: 16kN.m H=QC-qx=0 ↓↓↓↓↓↓↓↓↓↓↓↓↓↓↓↓↓↓ x=Q /q=9/4=2.25(m) G C B C D =M +(CH段 E Q图的面积) F M H C =26+9 ×2.25÷2 1m 2m 2m 1m 1m =36.1(kN.m) 8kN
M N
M
N
Q
Q
图示均为正的轴力和剪力
3
2、截面内力计算方法: 截面法:截开、代替、平衡。
举例1
内力的直接算式: 轴力=截面一边的所有外力沿轴切向投影代数和。 剪力=截面一边的所有外力沿轴法向投影代数和,如外力绕 截面形心顺时针转动,投影取正否则取负。 弯矩=截面一边的所有外力对截面形心的外力矩之和。弯矩 及外力矩产生相同的受拉边。
q
10
B NB MB
MB
QB
YB °
MB
FP
↓↓↓↓↓↓↓↓↓↓↓↓↓↓↓↓
ql /8 l
2
m/2 m m/2 l l
Mmax=FPab/l a l
b
当 a=b=l/2 时,Mmax=FPl/4
13
ql A
q
ql /2
B
ql2/4
D↓↓↓↓↓↓↓↓↓↓↓↓↓ E 2
ql2/8
F
ql
l/2
ql
l/2
例:求截面1、截面2的内力 N2=50 -141×cos45o
↓↓↓↓↓↓↓↓↓↓↓↓↓↓↓↓↓
5kN/m
1
5
=-50kN Q2= -141×sin45°=-100kN
1 2 2
50kN
M2= 50×5 -125-141×0.707×5 =-375kN.m + M2=375kN.m (左拉) N1=141×0.707=100kN
qa2/2
qa
qa2/2
qa2
qa2/2
M图(kN.m)
23
40k N
A 2m B 2m C 2m D 1m
80k N· m E 2m 2m 1m F
20k N/m
G 4m 2m H
50
40
20
40
40
40
20 M
40 (kN· m)
24
例:确定图示三跨连续梁C、D铰的位置,使边跨的跨中弯矩 与支座处的弯矩的绝对值相等
5m
45° 141kN
125kN.m
5m
Q1= 50 +5×5-141×0.707 =-25kN M1=125 +141×0.707×10-50×5 -5/2×5² =812.5kNm (下拉)
6
§3.2 荷载与内力之间的关系
1 ) 微分关系 Q ↓↓↓↓↓↓↓ Q+d dN/dx= - q x qx N+d N Q dQ/dx=-qy , qy向下为正 →→→→→ N x M+d dM/dx=Q M M 微分关系给出了内力图的形状特征 dx y 2) 增量关系
20
桥梁示意图、计算简图、构造层次图、传力途径
21
多跨静定梁是主从结构,其受力特点是:力作用在基本部 分时附属部分不受力,力作用在附属部分时附属部分和基本部 分都受力。 多跨静定梁可由平衡条件求出全部反力和内力, 但为了避免解联立方程,应先算附属部分,再算基本部分。 q qa qa
↓↓↓↓↓↓↓↓↓↓↓
MA
q
MB
MB MB
+
M°
MB
q
↓ ↓↓↓↓↓ ↓↓↓↓↓ ↓ ↓ ↓ 2)直杆情况 A 1、首先求出两杆端 弯矩,连一虚线; ↓ ↓ ↓↓ ↓↓ ↓↓↓↓↓↓↓↓ 2、然后以该虚线为 NA 基 线,叠加上简支梁 MA QA 在跨间荷载作用下的 q MA 弯矩图。 ↓ ↓ ↓↓↓↓↓ ↓↓↓↓↓ ↓ ↓ ↓ 对于任意直杆段,不论 其内力是静定的还是超静 YA° 定的;不论是等截面杆或 是变截面杆;不论该杆段 M' 内各相邻截面间是连续的 MA M° 还是定向联结还是铰联结 弯矩叠加法均适用。举例
q ↓↓↓↓↓↓↓↓↓↓↓↓↓↓ MB
MA
l
MB MA
ql2/8
19
§3.5多跨静定梁(statically determinate multi-span beam)
(由基本部分及附属部分组成)
A
B
C
D
↓↓↓↓↓↓↓↓↓
G
H
E
F H
A
B
C
D
E
F ↓↓↓↓↓↓↓↓↓
G
将各段梁之间的约束解除仍能平衡其上外力的称为基本部分, ABC,DEFG是基本部 不能独立平衡其上外力的称为附属部分, 分,CD,GH是附属部分。 附属部分是支承在基本部分的,要分清构造层次图。
无何载区段 均布荷载区段
↓↓↓↓↓↓
返回
集中力偶作用处
集中力作用处 发生突变
Q图
平行轴线
+
-
+
P
无变化
-
发生突变 m 两直线平行
M图
斜直线
二次抛物线 凸向即q指向
出现尖点
尖点指向即P的指向
注备
Q=0区段M图 平行于轴线
Q=0处,M 达到极值
集中力作用截 面剪力无定义
集中力偶作用面 弯矩无定义
q 、M q Q、 、Q M 、M q 、q Q 、 、 Q M 、 在自由端、铰支座、铰结点处,无集中力偶作用,截面弯矩 零、平、斜、抛 等于零,有集中力偶作用,截面弯矩等于集中力偶的值。
a
a
a
2a
a
a
a
qa 2qa
qa
qa
qa
q
↓↓↓↓↓↓↓↓↓↓↓
qa/2
qa/2
qa/2
-3qa/4
9qa/4
22
qa
q
↓↓↓↓↓↓↓↓↓↓↓
qa
a
2qa
qa
a
a 3qa/4
+
2a qa qa/2
-
a 9qa/4
+
a
a
qa/2
qa/4
qa
-
qa/2 7qa/4
-
qa/2
qa2
Q图(kN)
qa
q
↓↓↓↓↓↓↓↓↓↓↓
A G B C D E F
l/2 MG=ql2/12
ql2/24
↓↓↓↓↓↓↓↓↓↓↓↓↓↓↓↓↓↓↓↓↓↓↓↓↓↓↓↓
MG=ql2/8
由于多跨静定梁设置了带伸臂的基本部分,这不仅使中 间支座处产生了负弯矩,它将降低跨中正弯矩;另外减少了附 属部分的跨度。因此多跨静定梁较相应的多个简支梁弯矩分 布均匀,节省材料,但其构造要复杂一些!!
ΔN=-PX ΔQ=-Py
qy
Q N m
M
Px Py
Q+ΔQ
N+ΔN M+ΔM
ΔM=m
增量关系说明了内力图的突变特征 由微分关系可得 右端剪力等于左端剪力减去 3) 积分关系: 该段qy的合力; QB=QA-∫qydx 右端弯矩等于左端弯矩加上 MB=MA+∫Qdx 该段剪力图的面积。
7
内力图形状特征
16
§3.4简支斜梁计算
q
q+q0
↓↓↓↓↓↓↓↓↓↓↓↓↓
q0l ql
q
q q0 cos
l
斜梁:
17
q ↓↓↓↓↓↓↓↓↓↓↓↓↓
YA 由整体平衡:
↓↓↓↓↓↓
M Q
ql 2
N
= YA
o
x YA
x
q ↓↓↓↓↓↓↓↓↓↓↓↓↓
l
YA
由分离体平衡可得:
YA°
2 ql ql qx Y Ao M o x2 2 2 ql Q - qx 2
弯 矩 图 对 误 判 别
不 求 或 少 求 反 力 画 弯 矩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