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极拳六大开.doc
八极拳百年不传之秘六大开八大招解析
八极拳百年不传之秘六大开八大招解析【看这篇文章一定要配合谭吉堂演练六大开八大招视频】论六大开六大开是八极拳绝技,意为先开门后进招,为一切攻防之招,凡与敌交手均不离此术。
六大开是「顶、抱、单、提、挎、缠」,但非指定式,招在变化之中,步落而招发,用招必须腰、胯、步法相连,用招时必使敌无可攻之机,攻防严谨,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进退如一,见缝插针,有隙即钻,不招不架为上乘,连架带钻混进为中乘,招架闪、躲、腾、挪为下乘。
(一)六大开歌:一打顶肘左右翻;二打抱肘顺步赶;三提挎合练单阳打;顺步绕身便是缠;翻打顶肘中堂立;大开神拳往后传。
(二)六大开练法:练六大开以三靠三合突胯相连为要旨。
胯是横力,招不离胯,发招以桩步为根基,根基不牢则招无用。
练习时每招为一趟,可单练,亦可合练,习熟必须有对手拆解过招,方能致用。
要大胆向前闯步,急进用突力,突进要跟上后足,前手拧劲突出,又要带上胯步,后肘发力催前手,松肩松胯,肩胯发力合膝才能治敌。
如此若练,方能得心应手。
(三)六大开用法:顶:发招时用撩,、挂、罩四种打法,中、高式用挎、挂、矮式用点打。
抱:招用托,搂、捋,加罩眼手,抱肘成招时以双手挤进为最佳,为防敌变招,后手不可收的太早,否则,冲力不足而无胯力,更无起托之力。
单:双不为单,由单手单足,所成之招御敌为单。
提:乃进身所用之招也,是独立之招,敌进我身则双手攀其肩,按其胸,提膝击敌裆部,上下结合,摔砸而提膝。
挎:挎为独立之招,三靠三合则为挎,不靠不合为挎打,招招不离胯也。
缠:逢敌可快用双手挤进缠打,近身可用小缠,上步,用大缠,亦可同时佐以抱肘和朝阳手。
(四)、六大开招法练习:六大开以三靠三合,突胯相连为要旨,胯为横力,突为冲力,有云:招招不离胯打,招以桩步为根基,根基不固则招无用。
六大开之抱肘,缠胯,顶肘,掸,五招连同折僵,朝阳手、跨缠、拌步、胯打等招之使用要决均为一线之急也,我占则我胜,敌占则我败,招法在使用时见敌遍身均有可攻之突机,发招最忌亮相,亮相则已露变化之机易为人所乘。
八极拳六大开练功指南
八极拳六大开练功指南流傳至今的八極拳已經形成12支不同風格的流派。
但是,不管哪種流派,在最重要的六大開問題上,看法還是一致的,都認為「六大開極其藝」,也就是說,六大開囊括了八極拳基本功與搏擊術的精華,是八極門的極品。
因此,前輩們攜藝自珍,輕易不露六大開,即使是入門弟子,也難以得到全部真傳,甚至終生看不到六大開的拳理和演練,引為憾事。
隨著社會的進步,觀念的更新,此種狀況已有所改變。
最近這幾年,武術刊物上出現了介紹六大開的文章,大家都對八極拳的核心問題給予關注並進行探討,試圖撩起六大開的神秘面紗。
然而,因為歷史的原因,在八極門眾多弟子中,真正明白六大開的人並不多,能夠全部掌握拳理和技藝的人更是寥若晨星。
對於六大開,八極門人普遍是「不識廬山真面目」。
筆者習練八極拳多年,自忖有明師的傳授和深切的體悟等有利條件,對六大開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這才敢於「現身說法」,欲使六大開秘傳大白於天下,供同好者研習指正。
根據八極拳老譜的記載,六大開非常簡明,只有字訣(頂、抱、單、提、挎、纏)和歌訣(一打頂肘左右翻,二打抱肘順步趕,提挎合練單揚打,順步繞身便是纏,翻打頂肘中堂立,打開神拳往後傳)。
在六大開的演練中,一般只能看到六個大勢(攔捶、搨掌、虎撲、貼山掌、纏絲崩、猛虎硬爬山)和一趟六大開拳。
據此,有的人就以為六大開沒有什麼高明之處,不過是極普通的幾個文字和拳架罷了,稱不上八極門的精華。
「一葉障木林不見,百川灌河笑大方」,六大開並不是想像的那樣簡單。
中國武術歷史悠久,門派眾多,各個拳種都有自己最高的功法絕技,它們對外對內都有不同程度的嚴密封鎖。
即使迫不得已公之於世,也往往是三言兩語帶過,沒有明師的口傳身授,門徒和大眾只能一知半解,難以領悟要旨。
八極拳毫不例外,六大開就是這種情況。
六大開可以分作理論和實踐兩大部分。
理論部分包括「文字傳」和「口頭傳」兩個內容。
文字傳就是前面提到的字訣和歌訣,本門弟子背得滾瓜爛熟,武林人士也耳熟能詳。
八极拳技击的“窍门”——六大开
八极拳技击的“窍门”——六大开八极拳的核心——六大开(程志伟)始创于明末清初的八极拳,相传是由一个叫“癞”的南方云游高人首传k村吴钟之后,才广为流传开来的。
自此,八极拳就以其“势如崩弓,发如炸雷”崩撼突击的刚猛风格,在中华武林独树一帜。
八极拳从康熙年间流传至今,已有十几代了,且历代名人辈出,其中最杰出者,当属六世“神枪”李书文,其“拍击挑战之燕客若摧枯然”所显示的八极功力,至今让人惊叹不已。
更使人难以置信的是,当年的李书文个头不足一米六,且年逾花甲,而挑战的燕客,均为膀大腰圆、习武有成的壮汉。
是什么原因使得一个瘦小老头迸发出如此巨大的威力呢?我认为一是八极拳特有的劲别:“十字劲” “缠丝劲”和“沉坠劲”;二是结合这些劲别所发挥出的技击手段。
讲到八极的技击手段,就不能不讲到“六大开”。
因为八极技击法的核心就是“六大开”。
说起“六大开”,世人都有一种神秘感。
当年李书文使挑战者毙命、受伤的绝招“暴虎归山”、“阎王三点手”无不由“六大开” 演化而出,故八极门中视“六大开”为看家绝招。
正如刘云樵先生在《八极拳术图说》中所说:“‘六大开’为八极拳重要拳法之一,除真正本门嫡传弟子而外,无外传者……”不过我想纠正一点的是,“六大开”不能仅仅看作拳法之一。
事实上,“六大开”乃八极拳各种动作姿势之母,换句话说,它就像是物理学中的定理,掌握了这六种定理,你就可以解开技击中无数个难题,随意变化出无数个招式,故拳谤云:“有招有式都是假,无招无式才是真”,“无形是我门中宝,贯穿阴阳显奥妙”。
“六大幵”并不复杂,它包括“顶、抱、单、提、胯、缠”。
拳谱云:“一打顶肘左右翻,二打抱射顺步赶,提胯合练单扬打,顺步腰身变是缠,翻身顶肘中堂立,打开神拳往后传。
”所谓“顶”是指上领、下沉、左顶、右拉四面八方发力。
十字整劲的攻击法,要求将重心、拳、目标置于同一直线,即全身力量集中一点冲击而出。
冲撞是其主要进攻方式,由于是整体发力,加上速度极快,如火药爆炸之威力,势不可挡。
八极拳六大开
八极拳六大开是八极拳术中的根本招法。
练架子以固根基,练六大开以致用。
所谓“开”,是指开而后进,一切手均不离“开”。
开有六招,即:顶,抱,掸(单),提,跨,缠。
所谓招,乃招法,不是定式,定式是招已打成之式,非招法。
招是在应敌变化过程中,所谓“步落招成”,“打招如闪电”,是过程。
“招”是巧力,以力降人非招。
一、六大开歌一打顶肘左右翻,二打抱肘顺步赶;提跨合炼单扬打,顺步绕身便是缠;翻身顶肘堂中立,大开神拳往后传。
二、六大开附属招术进步用法有:朝阳手,单体手,背后折缰,霸王折缰,猛虎爬山,拌步跨打,朝天掌,攉打顶肘,阎王三点手。
截手招法有:斩龙手,外搭肘,打踢蹬,打贯穴,开门炮,点扣穴,斜打太阳穴,背后肘,撩阴脚,背后撩阴,撩阴锤,劈砸,迎面锤,截腕掌,架打,压打,扁打,拧身腿,应门腿,漂腿,外拐腿。
六大开以三靠三合突跨相连为宗法。
“跨”乃横力,“突”乃冲力,所谓招招不离“突”“跨”。
打招尤以桩步为根基,根基不固则招无所用。
六大招中之“抱”“缠”“顶”“跨”“掸”五招,连同折僵、朝阳手两招之使用,均为一线之争。
我占一线则我胜敌败,敌占一线则敌胜我败。
明此,则见敌处处有可乘之机;昧乎此,则见敌通身无隙可乘。
发招最忌亮相,亮相已露变化之机,易为人所乘。
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见缝即插,有隙即钻为上乘;连架钻混而为一,为中乘;架而后进为下乘;若闪转腾挪,犹豫不定,则下乘之下乘也。
六大开贵单练又贵喂招,否则临敌仍难致用。
单练贵用手,尤贵闯步(无闯步则无突力)。
松肩松胯方能合膝,方能吃步,不合膝,则跨力无所耐。
饱不练,饿不练,心不平不练,身过乏不练,节假日宜多练。
气功在微,用意不可重;擤气震地亦需轻。
练运使功不可猛,修养生功宜常行。
德者,在武术论武德,在气功行功德,在人生讲道德。
武学德为本,武艺德为先。
学练八极拳,先须学做人,人品修优秀,技艺炼神化,寿命至仙成。
悲天悯人心常在,方便慈善时时行。
[八极拳六开撷英]八极拳六大开
[八极拳六开撷英]八极拳六大开[八极拳六开撷英]八极拳六大开八极拳六大开(顶、抱、单、提、挎、缠)又称六开。
六开是八极拳基本理论和高级技法的核心,因为言简意赅、藏形匿影,所以要旨很难领悟,技法不易窥破。
为了帮助八极拳爱好者探奥索隐,笔者提供一组六开技法并做简要分析,请习练者悉心揣摩,从中受益。
预备势: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全脚掌着地,站成身体略为侧立的四六步(前四后六);左手立掌在上,掌心向右,手指与喉部同高,臂微屈;右手约以平掌置于左肘内侧下方,掌心向左下方,手指略低于胸,右臂弯屈约 90度;下颏微收,目光平视(图1)。
说明:六开撷英中的每一个大势的单练、对接,都应该由预备势开始;动作完成后,可以回到预备势,接着练下一个大势。
若想结束练习,收腿收臂成立正姿势即可。
一、抱头顶――抱提1.右脚用力蹬地,左脚猛然向前膛出一大步,右脚随之�滑跟进,仍然站成左前右后的四六步;同时左肘向上划弧挂挡并向前顶出,左拳为开口拳,靠近左耳根,拳心朝向右上方;右拳往前击打,拳眼朝上,目视前方(图 2)。
2.右脚蹬地,左脚上一小步,随之用力向前上方提右膝;同时左臂稍展开,划弧往身前圈抱,拳眼朝上;右臂里裹回收,拳眼斜向内,略低于胸,目视前下方(图3)。
要点:动作1是抱头顶,运用六开中的“顶”,防中有攻,上下配合,利用肘尖和拳同时迎击对方。
为了加大击打的速度和力度,要运用技击八字(挨、傍、挤、靠、崩、撼、突、疾)中的“崩”与“疾”,利用步法、身法带动手法。
动作2是“抱提”,把六开中的“抱”与“提”结合起来,“挨”近对方,利用单(双)手“抱”,不使对方脱逃,利用膝“提”进行撞击。
为了使动作快而猛,上体要略有前倾和拧转,以便配合发力。
技击应用:甲(穿白衣者,下同)用右拳直击乙(穿黑衣者,下同)头部。
乙上步接招,左前臂向上格挡甲的冲拳,顺势以肘尖对甲前顶硬撞,同时右拳前冲,击打甲的腹部(图4)。
乙换招连续击打,双手揪住甲肩(也可以揪头发),用力往怀中按压,同时猛提右膝撞击甲头部 (也可以撞腹或裆)(图5)。
解说八极拳
解说八极拳解说八极拳提及沧州,便会想起武术,中国如此,外国亦如此。
沧州武术历史长、练者众、名家多,还有一个特点,叫作“人有我会,人无我有”。
其中以刚烈崩撼闻名中外的八极拳,便是沧州人的典型之作。
一、渊源及流派八极拳,名之为拳,却非单一拳种,而是一个门派。
述及渊源,还要从沧州回族吴氏祖先说起。
明建文元年(1399),燕王朱棣为夺帝位,举兵“靖难”,沧州一带惨遭兵,赤地千里,百人幸难逃一。
朱棣即位,降旨迁民,“以实空地”。
明永乐元年(1403)回族吴氏祖讳祚永公奉诏特授直隶河间府沧州盐运司运判,由安徽省徽州府歙县阖家迁沧,落居沧州南关。
自此,吴姓回族在沧繁衍生息,丁兴户旺,先后购置今孟村县孟村镇、何吕店,海兴县小路村,南皮县鲍官屯,黄骅市吴庄子,山东庆云县后庄科(时属沧州)等地大量田产,分庄立户。
其中,四世(以祚永为一世,下同)讳才公生四子,名安、泰、评、琏。
泰之子(六世)三统、三槐、三善迁孟村,琏之孙(七世)师孟迁后庄科。
即孟村和后庄科吴姓皆四世才爷之后。
后庄科师孟后人中有一曾孙(十世)名吴钟,字弘声,生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自幼丧父,衣食无靠,襁褓中由其母怀抱投奔孟村族人。
在其年长族侄(十一世)允明及本族众亲共帮之下,在孟村安家落户,长大成人。
吴钟自幼聪慧,淳良忠厚,勤奋好学,痴迷武术。
8岁入清真寺学经习文,15岁弃学习武。
业经多师,以天经“阴阳”“无形”之理,解道家“易经”之论,创成独绝之术。
此术在套路编排上,皆以“两仪顶”即“吴”字篆书象形为根式(起式)。
诀称:“头顶蓝天,脚踏清泉,怀抱婴儿,两肘顶山。
”一切招势皆由“吴”字变化而出。
这是八极拳命名冠以“吴氏”的重要标志。
雍正十三年(1735),吴钟23岁,只身南游。
于福建晋江少林寺(拳谱原著为“浙江少林寺”,实“浙”与“晋”在当地发音相似,故此笔误),以一杆大枪三进三出,无一暗器着身,折服长老,长老赠其锦镖一囊。
从此“神枪吴钟”成名。
八极八势
肢体(主要指双臂)由外向内揽扣合拢的打法及力量都是“抱”,虎抱捶为其中之一。强氏的虎抱捶可分为两个招式:1、圈抱。左足上前一大步,右足随之滑动前移,成左四六步,同时右掌速回收,再和左臂一齐从身两侧向身前围抱;左臂弧形连抱带下压停于左肋下,拳眼朝里,右臂弧形抱于头前上方,拳眼朝下;头和上体微向左前倾。要点:双臂向内抱要有拧裹劲;身体要有向前拥挤和向左下的沉坠劲。用法:对方顺步冲右拳,我方上左足落在对方前足后埋根,同时左臂向内下格挡截压,顺势滑抱对方后臀往里拧带,身体向左下方斜转,用右肘里侧向左下搓打挤压对方颈部,将其摔倒。2、劈砸抱。右足上一大步,左足随之向前滑进,成右四六步;右前臂里裹下压,右拳收按于右肋下,拳眼朝里,左拳从身后往身前上方外旋,穿搓劈打,拳心斜对鼻尖。要点:上体稍右转,带动步进拳打;右拳裹压与左拳穿打配合要协调一致;动作内含的十字劲和缠丝劲要发好。用法:接上动,对方右转身撤回右足,我方顺势赶打,进右步落在对方前腿后面埋根,右前臂拨压对方撤步时打出的左冲拳,左拳穿拥击打对方面部、颈部或胸
4.八极拳师与内家拳师在暗劲上有何不同?
刚猛暴烈,显形于外,被称为明劲,拳家都要经历这个阶段。把刚劲逐渐消去,柔劲越来越大,这是内家拳师在慢慢把明劲换成暗劲,打拳以暗劲为主,侧重养生。于是有了带有揶揄意味的“太极十年不出门”。八极拳师的明劲不减,仍然体现八极的劲力风格,但已揉进坚韧之力,刚柔相济,伺机而用,不走极端。
根据自己的经验领会如下。1、行气、发力要与拳式合拍,做到协调一致,同步进行。2、拳式的动作幅度小,用力轻,或打暗劲时,应闭口开鼻,以鼻行气,在较细的气流冲过鼻腔时,发出“哼”的微声。例如出探掌。3、动作大而猛,需全力以赴,仅以狭窄的鼻腔行气显然不行,此时要以口腔为主,大量的气流高速喷射出来,发出近似“哈”的声音。例如打卧立炮。4、打大势(大招、组
八极拳“六大开”
八极拳“六大开”大开:顶、抱、单、提、挎、缠。
八大招:阎王三点手,猛虎硬爬山。
迎门三不顾,霸王硬折缰。
迎风朝阳掌,左右硬开门。
黄莺双抢爪,立地通天炮。
网络配图八极拳“六大开”、“八大招”几百年来在武林中一直充满神秘的色彩,关于它们的真面目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那么“六大开”、“八大招”到底是什么样的呢?笔者作为沧州罗疃(音tan)八极巨窠张克明门下李书文、韩化臣(会清)、马英图的再传弟子,亲闻亲见亲历“六大开”、“八大招”,可以肯定地说,八极门中确实存在具体的“六大开”、“八大招”,绝非一些八极门人主观臆断出的“六达开”、“八打招”,或是核裂变似的“趋于无限变化”。
笔者现随“康德第一保镖”霍殿阁嫡孙霍文学先生学习“六大开”,是“顶、抱、单、提、挎、缠”六个式子简单的来回趟子。
笔者练功体会,这六个式子虽形简而意极深。
“六大开”说明就是打法,属于“法”的范畴。
此套“六大开”为“神枪”李书文亲自传给霍殿阁的,然后霍文学先生秉承了家学,动作丝毫未加改动,李书文的“六大开”是师爷张克明、师父黄四海、张景星手把手教出来的。
因为得来不易,他是不会擅改动作的。
霍家也有八大招,却不是本文前的名字,霍殿阁是武学奇才,他创编了一套“八极应手拳”非常实用,如今也已广播全国及海外。
笔者另一位师爷赵荣林先生是韩化臣的贴身弟子,原南京中央国术馆成立时,韩先生应馆长张之江的邀请带赵荣林入馆,韩先生国考取得优等成绩在馆任教,赵先生则免试进入第一期“教授班”学习。
赵先生毕业后曾任黄埔军校教官。
韩先生是张景星的弟子,他传给赵先生的“六大开”也是六个趟子,只可惜笔者未曾亲见师爷演练,仅仅听师爷说过:“‘六大开’朴实无华,属八极绝技,没有桩功、小架、大架、对接练习的基础,根本练不成,也发挥不出应有的巧妙和威力。
至于‘八大招’,没有‘六大开’,铁山靠、铁砂掌、铁指功、铁臂功、铁腿功、铁裆功、鹰爪功等作为基础,也一样不能体会出八个招的绝奥”。
《八极拳谱》(李书文)
《八极拳谱》(李书文)夫人之生也,万事劳其形,百感困其志,无时无刻不处于天地万物困扰之中。
先天所赋有限,苟非后天以补先天俾获得坚强之体魄,方能战胜世物之困扰,御侮以图存。
八极拳者正为此而作也。
此拳将健身与技击熔为一炉,顺会先天自然之能,对人之精神与肉体并练,内脏与外躯兼修,使全躯内部循环、神经、消化、排泄、呼吸诸系统及躯干筋骨,经过锻炼更加坚强于协调一致,不独为技术,亦是众生其延年益寿之良方也。
力必出于自然又贵于沉实厚重,活泼虚灵,如是方能运使自然,得心应手。
忌用强力僵力,所谓自然之力者,并非全不用力,乃一顺先天自然之能,循序渐进,以求各部之协调一致也。
要以气为主,气顺则灵,气逆则滞, 故气顺为发自然力之第一要义。
气有呼有吸,力有吞有吐,形有屈有伸。
吸为吞为含蓄为屈,呼为吐。
为松放为伸。
吞吐是否中式外于形,内存于气,用气要内七外三,下贯丹。
田。
胸腹松静则力足,肩胯松放则力强。
吸过深则缓,呼过度则蓄迟。
善呼吸方能有吞有吐,有含蓄有松放方能伸屈自如。
吞若吸铁不见形而劲已含蓄,吐似放箭势已止而力仍前贯。
掌如瓦扰而力注掌根,出手要运使腋力,臂似直非直、似曲非曲。
步促、身要通、胯要催、肩要松、气要下,掌法歌曰:气自丹田出,全力注掌心,要按实始用力,吐气需开声,椎宜朝上起,紧逼短马镫,三字沾、按、吐、全凭十天星。
变要快,发要急,定要稳,劲要极。
变式如闪电,发招似鹑突,定式如泰山,劲似箭离弦,运输和要外具八形,内存八意,八形歌曰:猛虎捕羊凶又狠,熊精硬靠距山林。
紫燕穿帘迅敛翼,乌龙入洞回首频。
猿猴夺食手急冷,灵犬角斗巧伏身。
饥鹰捉兔力透骨,鹑突冲撞势凌云。
八意者,警、慌、狠、毒、猛、烈、神、急也。
要动中含静,静中含动,刚中有柔,柔中有刚。
要静时随时可变之,要动时又随时可定之,如山峰之起伏,外形公断坐之,却一脉相连其收发也。
如饥鹰之下击卑飞敛翼,如猛兽之将搏缩爪张牙其吐也,嗔目切齿雷霆万钧其停也,稳重踏实几屹若泰山,不触则柔,一触则刚,遇刚则柔,遇柔则刚,刚极刚柔,柔极则刚,有横有直,有上有下,直不离圆,横不离圈,出手如风驰电掣,耳不及掩,目不及瞬,瞬息万变,并无手迹可寻,若此方称形神一致,气态完整。
解读开门八极拳的核心之“六大开”
解读开门八极拳的核心之“六大开”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解读开门八极拳的核心之“六大开”解读开门八极拳的核心之“六大开”开门八极拳的“核心”为“六大开”,即顶、抱、单(掸)、提、胯、缠。
到底如何理解和解读六大开,具体到每个字:顶、抱、单(掸)、提、胯、缠,又该如何理解和解读?每个字的内涵。
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一直以来,这是八极门人难以说得清的问题,虽已有几种理解和说法,但总觉得有局限,不宏观。
所以有人就用自己的智慧增加了“字”,变成“八大开”、“十大开”。
虽增加了“字”,但仍为“一字一招”。
如此发展,与时俱进,可能增到无限。
那么先贤定的“六大开”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恐怕不是那么简单吧!三个字就涵括了开门八极拳的“核心”,可见其字“六大开”仅字深奥,玄妙非常。
具体到每个字:顶、抱、单(掸)、提、胯、缠,就更有深层的内涵。
古先贤之用语,用字之简朴,内藏玄机,而内涵又极其丰富,叫后人赞叹!只有深深参悟,细细探究方能悟出其理法,探出其本源。
先说三个字中的两个“大开”,既然是提出“大”开,按理就应当有“小开”。
为什么呢?一般规律“大”是由小发展变化而来,从小到大,所以八极拳中就有狮子小张口和狮子大开口;有小缠又有大缠……“大”字是指从小到大,那么小有多小,大又有多大呢?它们之间关系是什么,其中的发展变化又是什么,简单想无非是发展的过程和变化的规律而矣。
但“小”可以无内,要说“大”,可不能没有外,应当是有极限的“大”。
“开”字其涵义,从字面讲应当是:“打开”、“开门”、“融化”、“通”、“扩大”、“发动”、“起始”,如果把它放在动词后面表示效果时,就叫“传”。
“六”字简单说就是个数字而已,但它与“大开”相合为“六大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开”,其内涵就完全变了,不单是个数字了。
由此,对“六大开”就有了以下几种认识理解和说法。
一说“六大开”是六种打法,每个字为一招,可自己利用智慧随意增加数字。
八极拳功法
八极拳功法以武学打开世界八极拳是中国北方拳种之一,又称“开门八极拳”。
八极拳有出于四面八方,可达极远的地方之意。
八极拳以六大开、八大招为主,动作简洁朴实,势险节短,猛起猛落,硬开硬打,多肘法,多直线往返。
发力爆猛、刚烈,以气催力,并发哼、哈二声。
打法有挨、傍、挤、靠,崩撼突击,硬进紧攻,贴身近发,寸截寸拿,以短制人。
现将八极拳功法介绍如下。
在实战搏击中身体的硬度很重要,比如格挡来拳、木棍等多以前臂受力,而格挡横扫踢或欲实施接腿摔时,前臂承受的力量更大。
训练有素的拳手出手一格就会使对方感受到痛彻骨髓的功力,使其不敢造次。
实际的对搏中,在闪躲不及或为了显示功力以背胯接敌拳脚的情形也时有发生,我们常见到高手受击如隔靴搔痒般轻松无事,而打人者却被震得连连后退……这些都需要进行抗击打或硬度训练。
1、闯步、震脚(1),闯步:一脚原地震脚之后,另;一脚迅速向前冲趟而出,身体随之向前撞,成马步姿势。
劲力充实,气势雄壮。
(2)震脚:又称跺子脚。
一腿屈膝提起,离地约二寸,然后全脚迅速落地下震,五趾抓地。
一脚为单震,两脚跳起同时落地为双震。
震脚时发“哈”声。
(3)碾震:全脚掌着地,然后足跟提起内转、外转落地的震脚为碾震,并发“哼”声。
2、桩功(1)两仪马步蹲桩:歌诀讲“头顶蓝天,脚踏清泉,怀抱婴儿,两肘顶山。
”将人体视为“桩”,定在地上,以增加气沉丹田而产生的沉坠功。
(2)磕桩:以树木或埋设木制桩为主,要以人能将桩磕至动荡为宜。
磕击部位为两前臂尺桡两骨棱和前臂背面。
磕时面向桩,站成马步,两手握拳于腰间,先以一手轮臂内扣用桡骨棱磕第一下,再反手用前臂背侧反磕第二下,随即将臂下垂,用尺骨棱回磕第三下,完成三次磕击后,抽回原位,再换另一手,如此顺序磕击。
磕击时,马步要站稳,力量要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而定。
练毕要轻轻按摩,发现红肿暂停练习,并用药物治疗。
也可将桩包上软垫继续练习。
(3)靠桩:靠桩方法很多,仅举三例。
①背靠。
起靠时距桩两步,面向桩成丁步。
八极拳拳谱教材
(独立式)
身形并足直立,双手握空拳置脐下高度,提左膝至中门腰部高度成右独立式,脚尖下压护住立足之膝盖,双拳由小腹直接伸至胸前高度,双拳、膝盖成三角形,独立之足五趾抓地、膝盖微屈保持弹性,脚尖微外摆。左右交替。
三、顶心肘
(马式)
由预备式蹲坐成马步,朝右前方顶出右肘,拳心外翻、小臂约垂直地面,左拳坐腕扯至左腰旁,拳心朝下,小臂略与右大臂平行。靠肘起立,左右互换。
二、弓步捶
以马步功架站定,收左拳回腰际,右转腰胯成右弓步,同时完成捅出左立拳,再收小腹、提胸背,使胸挺背平,出拳高度以心口为准,使两手大臂对称外撑、并略为下沉,务使双肩与脊椎组成工整的十字,不可耸前肩、翻後肘,撑满慢放坠肘回正,交替练习十次。
回目录区
八极架
1抱肘
2左蹬腿
3右蹬腿
4提膝
5献肘
6黑虎偷心
身形蹲坐成马步,双拳随沉坐之势向前下方栽出,拳心朝下,双臂平行伸直,约与大腿平行,头要顶、尾要收,肩臂拔张,目视双拳。靠肘含胸起立,收式。
回目录区
八极活步桩
一、蹬腿
身形直立,并步抱肘,并膝下蹲,坠肘平伸双臂,保持上盘不变,屈膝蹬出左脚,脚跟与右膝同高,身体不可有起伏,顺着重心前移平稳落步成左弓步,再蹬出右脚,出脚时不可刻意提膝抬脚,轻离地面即快速出腿,交互蹬腿前进。
四、小缠
出左脚成左弓步,右立拳前伸成拗步捶,腰胯左拧将右臂带至左腰,左掌即搭握右腕处,再向右拧腰,同时提右脚至左足侧坠步做提笼换步,双手压定於右腰际,再冲出左脚成弓步,保持握腕冲出右平拳。上右步成左拗步捶,换边交替练习。
五、冲捶
出右脚成弓步,右立掌前撑,再冲出左脚成马步,同时捅出左立拳,右手采抓回右腰际。身形左转成左弓步,左拳成立掌采抓,再上右步出拳,身形不可起伏,左右交替练习。
八极拳·八极拳法之六大开(上)
八极拳·八极拳法之六大开(上)练法(一)顶1.预备势两脚并步,两腿直立,身体正直,两臂自然下垂。
目视前方。
(图1)要领:身体端正,自然放松,精神集中。
2.抱拳礼步型不变,两掌直臂向前、向上直臂上举与胸平,两掌心相对,掌指均向前。
目视前方。
(图2)步型不变,两臂屈臂向上、向后划弧,两掌屈于颈两侧,掌心均向外,掌指均向后。
(图3)步型不变,两掌同时向下、向外、再向上划弧,握拳屈于体两侧,高与肩平,拳心斜向前,拳面均向上。
目视前方。
(图4)步型不变,两拳继续向里屈于胸前,拳面相对,拳心均向前。
目视前方。
(图5)步型不变,两拳直臂前推,左拳成掌,立掌附于右拳背处,掌指向上,右拳拳眼向下,拳,心斜向前。
目视前方。
(图6)要领:动作连贯,柔顺圆活。
注:为了与目前常用的抱拳礼相一致,特将传统的抱拳“左拳右掌”的做法改为如今的抱拳“右拳左掌”特此说明。
3.并步挽拳步不动,仍成并步,两手抓握成拳,向里、向外旋腕挽拳,两拳拳心相对,拳面均向前。
目视前方。
(图7)要领:旋腕抓握要一致,转腕柔顺圆活。
4.马步撑拳左脚向左一步,两腿屈膝半蹲成为马步,同时两拳向左右直臂分开撑出,拳心均向前,拳面均向外。
目视左拳方向。
(图8)要领:上步撑拳耍一致,要做到上顶(头)、下沉(气),左“右外撑(拳),形成十字整劲。
”5.弓步冲拳上体左转,右腿挺膝蹬直,成为左弓步,同时左拳直臂后摆,拳面向后,拳眼向上,右拳经右腰侧,向前直臂冲出,拳面向前,拳眼向上。
目视右拳方向。
(图9)要领:转身冲拳要协调一致,冲拳力达拳面。
6.虚步分拳右腿屈膝半蹲,左脚后撤半步,前脚掌虚点地,成为左虚步,同时右拳经右腰侧向后摆于体后,拳面向后,拳眼向上,左拳经左腰侧直臂向前冲出,拳面向前,拳眼向上。
目视左拳方向。
(图10)要领:身体后坐与前后撑拳要协调一致,要形成“十字整劲。
”7.踩脚攒拳左腿支撑身体,右脚向前蹬睬,脚尖稍外展,脚掌向前高与左膝平,右拳经右腰侧向前上攒拳,拳高与下顽平,拳面斜向上。
国术精华:八极拳秘要(二)
国术精华:八极拳秘要(二)八极拳之套路八极拳徒手训练的主要内容有:金刚八式、六大开、八大招、六肘头、六十四拆手等。
辅助练法有:弓、板、桩、袋、球等。
器械练习主要内容有:滑大杆、对劈刀、对扎大枪、对劈十三刀等。
主要套路有:八极拳、应手拳、八极小架、八极对接、六合枪、行者棒、夜战刀、纯阳剑等。
在中央国术馆传授的八极拳之徒手套路,主要有:架子;八极拳;六大开三套。
此外并有散招散手多种。
一、八极拳架子(小架)小架乃八拳之基本功、气功也。
初学者必须从小架始。
此路练好再练八极拳,最后为六大开及其它散手等。
架子乃八极拳精华也。
(一)小架各式名称悟空问路,定心肘(开胸肘),摆肘捆人(二郎捆人),顺势抽肘(凤凰单展翅),按阴掌(罗汉式,打虎势),迎面掌(打洋炮,单扬掌),牵缘手(摔手按裆),双手接拿(六合手),顶肘揣裆(双缠扎锤),托枪式(前进跨步),穿掌进步(阎王三点手),跪膝,回身接搡(抱拿搡撞),捋手(小缠),撞锤,左撞锤,左捋手,右撞锤,穿袖,中平掌(斜身拗步双展翅),撩阴腕,左中平掌,退步插手(挂搭),搜裆缠肘,收式。
(二)小架歌双拳齐出站中央,开步两肘勒胸膛;双手一合分左右,拧身扣步左手扬;右手高挑打洋炮,尼手退步忙护裆;双手接拿项肘式,两拳平对急揣裆;前进跨步托枪式,穿掌进步两分张;要打跪膝把裆藏,拧身退步邂了裆;搜裆挂搭归中堂,下界顶肘换式忙。
又歌悟空问路头一请,离步顶肘在中央;顺势抽肘弓裆步,二郎神拳两分张;扭身圈胯如新月,齐步搓掌把手扬;左手先搓右手护,倒退一步邂了裆;开弓顶拔扎锤急,前进跨步招术强;穿掌进步三点手,跟步跪膝把裆藏;回手按搡横拉车,要打捋手两头忙;斜身拗步双展翅,转身撩阴式难防;退步挂搭人难识,搜裆缠肘归中堂。
小架变化歌悟空问路出开胸肘,双拳一合出二郎捆人按阴掌出指上打下,控目掌出禁闭敌人,上步出迎面掌,左手掸开出牵缘手,护裆出双手接拿,揣裆出前进跨步,揣裆跨步出阎王三点手,跪膝出上撑下喽,转身出抱拿,撞锤出小缠,穿袖出中平掌,拧身出撩阴腕,退步出插掌,搜裆出缠肘。
霍氏八极拳的简介
霍氏八极拳的简介霍殿阁霍氏八极拳是指清朝末代皇帝的武师霍殿阁所传授的八极门武功,其技艺是几代成名人物毕生精力和心血的结晶,既包含了罗瞳八极拳的主要内容、特点和精华,又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霍氏八极拳主要在东北三省及天津、河北等地流传,且在海外流传日广,影响日著,并以系统完整、训练有序、简捷朴实、技术性强的特点而深受广大武术爱好者喜爱。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霍氏八极拳的简介。
霍氏八极拳源流霍氏八极拳源于罗瞳八极拳,早在清乾隆年间,罗瞳人张克明和李大钟自吴家得八极门武功及六合大枪之术。
此二人武艺精湛,技艺高超,在武术界名闻遐尔,二人授徒传艺,使八极拳在罗瞳得以广泛传播,且历代名人辈出,武林轶事更是层出不穷,在中华武林影响极著。
张克明之徒黄四海曾以高超武艺荣立战功,获六品顶戴。
到了同治年间,河北省沧县王南良村(今属盐山县)出现了一名武林奇人李书文。
李白幼随黄四海习艺,又得师祖张克明的精心指点,技艺精湛,一时间无有出其右者。
他重招势,轻套路,特别反对花法套子,删繁就简,还八极拳以古朴、简捷、实用之风貌。
他主张八极、劈挂应兼而习之,因此他所传授的八极拳都参以一套劈挂掌,拳谚“八极参劈挂,神鬼都不怕”即由此而得。
李书文是罗瞳八极拳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身材短小瘠瘦,貌不惊人,却功力奇大,交手以招狠手重著称,其武功令人叹为观止。
最精之艺为大枪之术,其喜枪入魔,人称“枪痴”,武术界尊之为“神枪李”。
其徒也多以八极拳闻名于世,但传艺很严,拳械皆精者以大弟子霍殿阁为著。
霍殿阁自幼酷爱武术,曾随一李姓拳师学拳,十七岁时拜李书文为师,苦练八极拳、六合大枪一十二载。
艺成,随李书文行走江湖,在比武中积累了丰富的临阵经验,使技艺更为精湛。
初时师徒在天津一带活动,并在天津建国道、中心公园教徒,后被奉系黑龙江省驻军第一师师长许兰州聘为军官学校武术教官,随军在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地教授八极拳术。
在这段时间里,传授武功的任务便由霍殿阁负责,而且教授了一大批弟子,又屡次与人交手较技,但总是赢人不伤人,又能扶危济困,行侠仗义,很快在东北侠名远播。
八极拳实战诀语释
八极拳实战诀语释八极拳门历代先师,根据本门派八极拳术技击的特点,总结出很多诀语,这些都是经验之谈。
如果能正确地理解这些诀语,对于技击术定有很大帮助。
因为诀语言简意骇,便于理解和记忆。
今就有关诀语的理解赘述于后。
十大劲别八极拳讲究“六大开”,即;顶、抱、单、提、胯、缠。
六大开是人体技击部位能发出通知的六种方向之力。
十大劲别:抖、缩、楞、含、惊、拥(崩)、撑、挺、竖、横。
因为力不等于劲,这是每个习武的人都明了的道理,故不述之。
那么十大劲别应如何理解呢?它是区别于六大开的。
十大劲别就是人们在技击时参与技击的部位所发出的十种劲别。
这十种劲别是,相辅相成的,即可独立运用,也可连贯运用。
如果是名高手,一般都讲究同时用几种劲别重创对方,克敌制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抖”。
颤动、震动,就是用肩、膀、腰胯之合力周身抖动。
如:白马抖身、金鸡翎般,多发寸劲、顺劲、巧劲,制敌与瞬间。
大多作用在跨、肩、肘、手等部位。
“缩”。
就是由大变小,后退。
利用人的躯体后缩躲闪,或由高屈膝下蹲也为缩。
是用于防守的一种身形变化。
缩中含有截、抱之劲。
“愣”。
鲁莽,不顾及后果。
是指习武之入要有大无畏的精神,要有楞劲,愣闯、愣入不给对方留有机会进攻。
“含”。
原指某种思想感情不完全表露出来。
这里指进攻意图不能暴露,发力要有含蓄劲、内含、内裹之劲别。
“惊”。
惊动、震动。
在这里指突然震动,发抖、崩之劲。
“棚”(崩)就是弹射的意思。
一般多用于肘法和膝法的顶弹之劲。
“撑”。
就是用力抵住、张开。
多用于手、肘部位所发之劲,“挺”。
伸直或凸出。
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位发出的直力或凸出的劲别。
“坚”。
上下或前后的方向。
竖劲多为顶撞之劲,又称直劲。
“横”。
横向旋转之劲。
与竖相反,大多是横破竖、竖破横。
另释,蛮横、凶暴。
二、技击的八个部位,一掌二拳三用肘,四肩五腰六胯明,七膝八脚莫忘头,相互连环玄妙生。
简单的说:一掌(梢)、二拳、三肘、四肩、五头、六胯、七膝、八脚(腿)。
中华名拳——八极拳
中华名拳——八极拳八极拳又称开门八极拳、巴子拳等,是中华武术名拳之一,属贴身短打拳术。
八极拳是取其行拳走架力达八方极远之意,与练习者习技求理应精至极达而得名。
拳谚云:“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足见八极拳在武术拳种中的显赫地位。
八极拳素以动作刚猛朴实,劲道雄厚合整,气势磅礴,大开大合,硬开狠打,以短制长,以气摧力,以声助威,气贯丹田,内外合一,快慢相变,长短兼施,攻守合度而著称,且有“晃膀撞倒山、跺脚震九洲”之气概。
八极拳劲力十分突出明显,常以“十字劲”、“缠丝劲”、“沉坠劲”、“撞靠劲”、“合整劲”等见长;身型讲究含胸拔背,沉肩坠肘,立腰滚臂,扣趾抓地;步法也非常有风格特点,其中有震步、闯步、碾步等组成。
八极拳系内容丰富,有八极小架、金刚八式、六肘头、纯阳剑、提柳刀、行者棒、梅花枪、六合大枪、八极对接、对劈刀、对扎大枪等等。
其中核心内容是:六大开,八大招。
六大开是指顶、抱、单、提、拧、缠等六种基本技法;而八大招则是:阎王三点手、猛虎硬爬山、迎门三不顾、霸王硬折缰、迎风朝阳拳、左右硬开门、黄莺双抱环、立地通天炮等八种组合动作。
演练八极拳要求:意专身正,松肩坠肘,外方内圆,手脚合一,气力融通,三盘连击。
此外,还有,眼不及一目,拳不打定处,身不舍正门,脚不可空存之讲究。
在此,笔者向广大武术爱好者,推出的是屡获国内武术比赛金牌的八极拳名套,具有一定技术难度和演练要求,需八极拳习练者静心体悟。
预备势双腿并站,上体自然,左、右手臂下垂身体两侧,目视前方(图l-图2)。
注:图1为武术抱拳礼。
1.并步按掌头先向右转视,同时左、右手臂侧展上托,随经头上方,直臂下按至腹前,日再转左方(图3-图5)。
要点:托、按掌连贯一致,转头变视快脆.2.蹲步握拳身体稍左转,左、右手由下向体左侧上挑,高与肩平,左臂伸直,右臂屈肘,接着双腿屈蹲,左、右手握拳,左拳平肩,右拳落腹,目视左侧方(图6,图7)。
要点:蹲身握拳协调,上体微含,左、右拳应有争力。
论六大开
论六大开摘要:六大开是八极拳中的六种劲力和六种式法,而每式中含六手共三十六手法,每招中分八式,综合运用于八极拳中,出神入化,奥妙无穷。
关键词:六大开功法六大开是八极拳中主要功法,是六种不同的劲力练法,即:顶、抱、掸、提、挎、缠。
在八极拳中有六大开,八大招,六六三十六肘头,八八六十四接手等,八极拳是我国武术众多门派中的一个较大支源,是北方主要拳种门派,其发源于河北孟村,清雍正年间吴钟受业于南少林寺高僧癩公,经十余载刻苦练习,深得八极拳与六合大枪之妙,炉火纯青。
雍正皇帝誉钟为八极拳始祖。
当时有南京到北京,大枪有吴钟之说,至今已二百八十年,传十余代。
名人辈出,自吴钟传吴永、吴钟玉、吴荣三人后分传吴梅、吴恺、李大忠、张克明、王世同、王长锡、张永泰等一传再传,黄世海、吴会清、李书文、韩化臣、王中泉、强瑞清、张书年、吴秀峰、霍殿阁、鲍有声、马凤图、孙亮亭等数不胜数。
分传支派,形成了多种不同风格,有开门八极、岳山八极、金刚八极、罗疃八极、开极八极、泊北八极。
以李书文为代表的金刚八极,李大忠为代表的罗疃小式八极,孟村吴会清代表的开门八极,张永泰为代表的泊北大八极;鲍有声代表的天街八极;孙玉龙代表的开极八极。
无论那种八极拳其宗旨万本不离其中,均以六大开为主,其中心法则:六大开顶、抱、掸、提、挎、缠六种劲力和不同形式组成招式,而形成了八极拳的内外相合,刚柔相兼,阴阳相生,暴打发力强,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的独特风格。
开门必进,打中有开,劲讲崩、撼、突、击;挤、傍、挨、靠、锁、点、跺;抢、爆扫、截、拥、弹、蹬。
以腰为轴,以膀胯为输,以内外三合贯通于肩、肘、手、膀、胯、膝、脚六个部位,发力于瞬间,动如崩弓,发如炸雷,势、力、神、形相随。
形就是形状、形象、身形。
式就是架式、形式、姿式。
即:龙、虎、熊、马、羊、鹞、鹏、鸡八种动物形象特征。
龙之飞、虎之变、羊之触、熊之撼、马之抖、鹞之翻、鸡之斗、鹏之展。
受节受益,用壮用解。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水火即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极拳六大开/郭清海
来源:武当2008年5期作者:郭清海点击: 189 发布时间:2008-05-23 双击鼠标滚字体:[大中
小]
八极拳六大开是八极拳术中的根本招法。
练架子以固根基,练六大开以致用。
所谓“开”,是指开而后进,一切手均不离“开”。
开有六招,即:顶,抱,掸(单),提,跨,缠。
所谓招,乃招法,不是定式,定式是招已打成之式,非招法。
招是在应敌变化过程中,所谓“步落招成”,“打招如闪电”,是过程。
“招”是巧力,以力降人非招。
一、六大开歌
一打顶肘左右翻,二打抱肘顺步赶;
提跨合炼单扬打,顺步绕身便是缠;
翻身顶肘堂中立,大开神拳往后传。
二、六大开附属招术
进步用法有:朝阳手,单体手,背后折缰,霸王折缰,猛虎爬山,拌步跨打,朝天掌,攉打顶肘,阎王三点手。
截手招法有:斩龙手,外搭肘,打踢蹬,打贯穴,开门炮,点扣穴,斜打太阳穴,背后肘,撩阴脚,背后撩阴,撩阴锤,劈砸,迎面锤,截腕掌,架打,压打,扁打,拧身腿,应门腿,漂腿,外拐腿。
六大开以三靠三合突跨相连为宗法。
“跨”乃横力,“突”乃冲力,所谓招招不离“突”“跨”。
打招尤以桩步为根基,根基不固则招无所用。
六大招中之“抱”“缠”“顶”“跨”“掸”五招,连同折僵、朝阳手两招之使用,均为一线之争。
我占一线则我胜敌败,敌占一线则敌胜我败。
明此,则见敌处处有可乘之机;昧乎此,则见敌通身无隙可乘。
发招最忌亮相,亮相已露变化之机,易为人所乘。
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见缝即插,有隙即钻为上乘;连架钻混而为一,为中乘;架而后进为下乘;若闪转腾挪,犹豫不定,则下乘之下乘也。
六大开贵单练又贵喂招,否则临敌
仍难致用。
单练贵用手,尤贵闯步(无闯步则无突力)。
松肩松胯方能合膝,方能吃步,不合膝,则跨力无所耐。
饱不练,饿不练,心不平不练,身过乏不练,节假日宜多练。
气功在微,用意不可重;擤气震地亦需轻。
练运使功不可猛,修养生功宜常行。
德者,在武术论武德,在气功行功德,在人生讲道德。
武学德为本,武艺德为先。
学练八极拳,先须学做人,人品修优秀,技艺炼神化,寿命至仙成。
悲天悯人心常在,方便慈善时时行。
附:
手足练桩功后洗药:
川乌、草乌、南星、蛇床、半夏、百部、花椒、狼毒、透骨草、藜芦、龙骨、海牙、地骨皮、紫花地丁各30克,青盐120克,硫磺60克,以醋五碗,水五碗,熬至七碗,每日烫洗。
注:内中以透骨草、地骨皮、青盐三味药为主,可仅用此三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