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第一课
六年级科学开学第一课教案
六年级科学开学第一课教案目标- 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科学方法- 明白观察和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教学准备- PowerPoint 或白板- 实验材料:透明杯子、水、砂糖、搅拌棒、计时器教学步骤1. 引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今天的科学课题,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 提问:你们知道科学是怎样研究问题的吗?2. 了解科学方法(10分钟)- 解释科学方法的基本步骤:观察、提出问题、做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 与学生一起讨论科学方法的重要性和应用。
3. 观察实验(15分钟)- 分发实验材料给学生。
- 要求学生观察透明杯子中的水,并提出问题:如果加入砂糖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将逐步添加砂糖到杯子中,并记录观察结果。
4. 实验和数据收集(15分钟)- 学生按照提供的步骤进行实验,逐渐加入砂糖并搅拌。
- 每隔一段时间,学生记录下观察到的变化,并测量溶解了多少砂糖。
- 学生将数据记录在自己的实验记录本中。
5. 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10分钟)- 学生将观察结果和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
- 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砂糖在水中溶解的速度是否随着加入的砂糖量的增加而增加?6. 总结和展望(5分钟)- 学生归纳科学方法的步骤和实验结果。
-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方法在其他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其他实验材料和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提供更复杂的科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家庭作业- 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并记录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
小学科学开学第一课教案设计
小学科学开学第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认识科学探究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问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观察、实验等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2)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科学概念:(1)科学探究:观察、实验、假设、验证。
(2)科学方法:比较、分类、分析、综合。
2. 实践活动:(1)观察身边的物体,了解物体的基本属性。
(2)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索科学原理。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有趣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探究:(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索科学原理。
(2)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分享探究成果。
3.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巩固科学概念。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探究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提出问题,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学习效果。
3. 探究活动: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建议1. 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选用适合小学阶段学生的科学教材。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科普书籍、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实验器材:根据教学需要,提前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工具和设备,确保实验安全和顺利进行。
六年级《科学》(上)第一课
介绍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技术及其在医疗、农业等领域的 应用。
新材料技术
介绍纳米材料、超导材料等前沿技术及其在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应 用。
环境保护重要性阐述
1 2
环境问题现状
介绍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水 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环境保护的意义
阐述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以 及每个人在环保中的责任和作用。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和学习成果, 布置课后作业和拓展阅读任务。
02
科学探究方法
观察法
01
观察法的定义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
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02
观察法的步骤
确定观察对象、制定观察计划、进行观察并记录、整理分析观察结果。
06
科技发展与环境保护意识培养
科技发展历程回顾
古代科技
简要介绍古代科技成就,如四大发明等。
近代科技
概述近代科技的发展历程,如工业革命、电气时代等。
现代科技
重点介绍现代科技的重要突破和标志性成果,如计算机、互联网、人 工智能等。
当代科技前沿动态介绍
信息技术
介绍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及其应用。
动物对环境的感知和适应
动物能够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并通过神经 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来适应这些变化,如调节体温、 改变体色等。
动物对环境的改造和利用
动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够通过自身的活动对环境进 行改造和利用,如筑巢、挖洞等。
05
地球与宇宙奥秘
地球构造及板块运动原理
地球构造
六年级上册科学资料
六年级上册科学资料第一课使用工具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2.机械: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很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1.杠杆: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
杠杆有(3)个点。
支撑这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2.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3.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1.杠杆举例: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费力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第四课轮轴的秘密1.轮轴: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
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
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省力)。
2.轮轴机械:门把手、自来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扳手…3.实验:螺丝刀刀柄粗细的秘密我的猜想: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研究的材料:2把刀柄粗细不同的螺丝刀,2枚螺丝钉、1块木板研究的方法:(1)分别用刀柄粗细不同的2把螺丝刀把2枚螺丝刀拧进木板中;(2)比较2把螺丝刀所用力的大小。
研究的结论: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它的作用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2.动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它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同一种工具,用法不一样,所应用的科学原理也不一样,如:螺丝刀拧螺丝钉运用了(轮轴)的工作原理;螺丝刀撬罐头盖,运用了(杠杆)的工作原理。
2024年小学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2024年小学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第一课认识物体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了解物体的基本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2.教学难点: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三、教学准备1.教具:各种形状、颜色、大小的物体。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个自己喜欢的小物件。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各种形状、颜色、大小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2.新课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个物体,要求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回指导,给予评价和鼓励。
各小组汇报观察结果,全班交流。
3.实践活动教师出示一个神秘盒子,要求学生猜测里面有什么物体。
学生轮流上台触摸盒子里的物体,并描述其特征。
其他学生根据描述猜测物体,猜中的学生可以获得该物体。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描述经验,互相学习。
教师布置作业: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物体,用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
第二课认识植物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常见的植物,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多样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植物,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对植物进行分类。
三、教学准备1.教具:各种植物的图片和实物。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张自己喜欢的植物图片。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各种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识这些植物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新课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套植物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并分类。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回指导,给予评价和鼓励。
各小组汇报分类结果,全班交流。
3.实践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或公园观察植物,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环境。
学生用相机或手机拍摄喜欢的植物,并与同学分享。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类经验,互相学习。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 第一单元光//第一课《有关光的思考》1.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例如:(太阳、点燃的蜡烛、正在发光的灯泡、萤火虫、发光鱼)等。
2.有些物体自身不能发光,但能反射其他物体的光,给人感觉很亮,这样的物体不是光源。
例如:月亮、汽车后视镜、人眼看到的鲜花等。
3.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我们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4.(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5.(月亮)不是光源,它的光来自反射太阳的光。
6.没有处在发光状态的物体不是光源。
如没有通电的电灯,没有点燃的蜡烛。
第二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我们在幕前,能够听到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说话的人。
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而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引起视觉效果。
3.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生活中看到的手电筒、激光笔的光束,都可以说明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2)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等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4.声音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但是光沿(直线)传播,不能绕过障碍物。
5.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的距离约为1. 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第三课《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1.光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物体向光的一面是(明亮的),背光的一面是(黑暗的)。
2.光(能)穿过透明的物体。
3.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4.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时,如果三者处在一条直线上,而且地球处于月球阴影中时,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便形成了日食。
5.当地球运行到月球和太阳之间时,如果三者处在一条直线上,而且月球处于地球阴影中时,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便形成了月食。
6.不能用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眼睛。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全册科学备课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全册科学备课第一课:观察春天的变化
课堂目标
- 通过观察春天的变化,了解春季的特点和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 研究如何进行简单的观察和记录
研究内容
1. 春天的特点:变暖、明亮、生机勃勃
2. 观察春天的现象:温度变化、花开、昆虫出现等
3. 如何进行观察:使用观察表记录温度变化、花开的情况等
教学过程
1.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例如温度
升高、阳光明亮、花草绿意盎然。
2. 向学生提问,激发学生观察春天的兴趣,例如:“你们在春
天时有没有注意到什么变化?”
3. 给学生分发观察表,让他们观察家中或学校周围的春天现象,并记录下来。
4. 学生交流观察到的变化,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春天的特点和现象。
拓展活动
1. 给学生分发种子,让他们在春季观察植物生长的变化,记录并比较不同植物的生长速度。
2. 安排春季郊游课程,让学生在实地观察春天中更多的现象和特点。
总结
通过本堂课的研究,学生们能够观察春天的变化,了解春季的特点和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并学会进行简单的观察和记录。
接下来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有趣的科学知识。
>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请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课《科学真有趣》教案范文
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课《科学真有趣》教案范文一班级科学上册第一课《科学真有趣》优秀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 认识到我们的生活到处有科学,能用试验的方法破解生活的神秘,科学讨论要从事观测、试验、考察、记录等实践活动。
能剔除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并通过试验验证猜想和假设;2. 让学校生经受科学探究发觉的过程,意识到科学并不神奇,小孩子也能做科学。
培育合作、细致观测的学习习惯,能体会到科学探究要尊敬证据;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科学应用。
3. 让同学认识到科学可以对自然现象作出很好的说明,但科学也不是万能的,一些问题至今仍没有找到答案。
4. 科学讨论、科学发觉需要一个过程,很多问题的答案在今日仍没有找到,但不代表以后不会找到,科学是不断进展的。
教学重难点:认识到我们的生活到处有科学,喜爱上科学。
教学预备:木条或磁性钓鱼竿假设干,写有数字或式题的纸小鱼〔上别有回形针〕假设干,鱼塘背景图一幅、小鱼缸假设干、记录用纸和记录用笔。
教学重点:能用试验的方法认识到科学真有趣。
教学难点:探究试验要求。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设置悬念,提出问题同学们看,这儿有两个相同各种外形的鱼,猜猜把它们同时放入水中会怎么样?〔同学自由猜想〕师演示:大家看到了什么?师提问:哪些小鱼能够被钓起来?〔同学大胆猜想〕 2.揭开谜底,揭示课题谜底:被钓起来的小鱼里面,有一个装有铁钉。
这就是我们今日要讨论的:钓鱼游戏真有趣〔板书〕二、猜想试验,亲历探究1.探究钓鱼现象〔1〕提出问题:假如把材料盒里的小鱼放入水中,会涌现什么现象?请各小组先猜想一下,把你认为钓得上来、钓不上来和不确定的小鱼在桌子上分开,并且要做好记录。
〔见试验记录表一〕〔2〕同学分组活动。
哪个小组想汇报一下你们的猜想结果?〔同学汇报〕〔3〕同学们大胆地猜想,但是,怎样证明你的猜想是否科学?生分组做试验,填好试验记录单,师巡回指导。
〔4〕老师总结2.探究取出水中曲别针方法〔1〕揭示要求在刚才的试验中,我们已经发觉,同样为纸小鱼,它们为什么有的能钓起来呢?那么,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捞取水中曲别针呢?能再做一次大胆的猜想吗?我们怎样能知道曲别针应当怎样钓起来?引导同学想到把手或工具放进水里,体会捞起感觉。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1《水到哪里去了》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1《水到哪里去了》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到哪里去了》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的状态变化,以及水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索科学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水的一些基本状态变化,如冰冻、蒸发等,但对水的微观结构和水在生活中的应用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的状态变化,知道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验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水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水的状态变化及其特点。
2.水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感受。
3.生活实例法: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水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水、杯子、加热器、冰块等。
2.课件:水的状态变化图片、视频等。
3.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水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提问:“你们知道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特点吗?”2.呈现(5分钟)进行实验:将一杯水加热至沸腾,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同时,将一杯水放入冰块,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水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要求每组选定一种实验方法,如加热、降温等,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4.巩固(5分钟)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特点。
提问:“水为什么会发生状态变化?”、“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用途有哪些?”5.拓展(5分钟)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举例说明水在生活中的应用。
(新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科学探究第一课什么是科学教学目标1. 认识科学的概念2. 研究科学的方法和技能3. 能够解决简单的科学问题教学重难点1. 科学方法的概念及应用2. 科学技能的研究和应用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探讨“科学是什么”,引入科学的概念2. 研究科学的概念:播放科学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定义和含义3. 研究科学的方法:解释科学方法的概念,帮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方法了解科学的方法和过程4. 研究科学技能:介绍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掌握科学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技能5.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2. 学生实验成果第二课科学常识教学目标1. 了解一些科学常识和科学知识2. 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 科学常识的研究和了解2. 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和技能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讨论“科学常识是什么”,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科学常识2. 研究科学常识:介绍一些科学常识,例如植物的生长过程、昆虫的蜕变等3. 观察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训练学生发现事物、观察事物的能力4.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2. 观察实验报告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第三课生活中的力教学目标1. 认识一些力的作用2. 掌握力的测量和计算方法3. 学会如何利用力教学重难点1. 不同种类的力的概念和效应2. 力的测量和计算方法3. 力的应用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探讨“力是什么”,引出课堂主题2. 研究力的概念:介绍力的概念和种类,例如重力、摩擦力等3. 力的测量:让学生研究如何测量力的大小,例如使用弹簧测力计等4. 利用力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力的实验,学会如何利用力5.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2. 实验报告和数据分析第四课生活中的定向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地图和罗盘2. 掌握定向的方法和技巧教学重难点1. 地图和罗盘的使用方法2. 定向的方法和技巧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讨论“什么是定向”,引入课堂主题2. 地图和罗盘的使用:介绍地图和罗盘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使用地图和罗盘3. 定向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实践,研究如何使用地图和罗盘进行定向4.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2. 定向实践成果第三单元声音传播第五课声音的产生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来源和产生方式2. 掌握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性教学重难点1. 声音的来源和产生方式2. 声音的传播特性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讨论“声音是什么”,引入课堂主题2. 声音的产生:介绍声音的源头和产生方式,例如乐器、嗓子等3. 声音的传播:研究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性,例如声音的传播速度等4. 声音的实验:让学生进行声音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5.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2. 声音实验报告和数据分析第六课声音的利用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作用和用途2. 学会利用声音教学重难点1. 声音的作用和用途2. 利用声音的方法和技巧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讨论“声音的作用和用途”,引入课堂主题2. 声音的利用:讲解声音的常见用途,例如广播、聆听音乐等3. 利用声音:引导学生设计并实践利用声音的小项目,例如制作乐器、录制广播等4.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2. 声音实践项目成果总结本教案以新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为基础,设计了第一单元科学探究、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科学和第三单元声音传播三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我们的科学第一课》课件
专注
毅力
那么我们该怎样学习科学?
科学课堂要求 • 老师讲课时:
安静听讲 举手发言 大胆质疑 听指令做
• 分组活动时:
分工合作 小声讨论 座位上做 轮流操作
• 收发器材时:
有序领取 合理分配 保持整洁 组长负责
• 外出活动时:
迅速排队 安静行走 小组合作 完成任务
小组合作:
按班内座位前后4位同学为一小组, 每个小组选一位组长或轮流当选,
• 所有小组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团结,
实验非常认真的可以每人得优,其中 如果有人制作活动作品优秀或参加科 技类比赛获奖,该小组的所有成员都 将奖励优。
积极进取:
• 每月读1本以上科普读物,能讲两个以 上科学故事。
• 参加科技小论文、小制作、小实验、小 活动,有活动成果或有计划、有行动。 • 积极思考、动手动脑、记录整理, 形成作品!
三年级上册——
我们的科学第一课
你认为科学的课堂 是怎样的?
科学范围广, 上至天文下至地理 横跨生物、化学、物理
化学
力学
电学
地理
光学
生物
天文
科学带给我们什么呢?
探究
快乐
专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创新
思维
自信
动手 好奇
自主 表达
科学就是要动手尝试和实践
分工
我听到了,我忘记了 我看到了,我记住了 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
小组长要做好三件事:
1.管好小组成员的纪律; 2.带领小组成员按时完成活动或作品; 3.分配好小组成员的实验工作。
去做吧!去尝试吧!去探索吧! • 让我们开启快乐的学习之旅!
有趣的分组活动
1、分豆子 2、传豆子
一年级科学教案第一课认识水
一年级科学教案第一课认识水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交流,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1. 水的性质和特点。
2. 科学探究方法。
教学难点:1. 水的分子构成。
2. 实验操作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实验材料:水、杯子、勺子、盐、糖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PPT,引入水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特点和作用。
2. 学生分享对水的了解和感受。
二、探究水的性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水的颜色、气味、味道等特征。
2. 学生用勺子取水品尝,观察水的温度变化。
3. 教师向学生介绍水的分子构成,解释水的性质。
三、实验:水的溶解性(15分钟)1. 教师准备实验材料,为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实验用品。
2.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观察盐和糖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3.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与组内同学交流分享。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和感受。
3. 教师强调水的珍贵,教育学生节约用水。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今天学习的水的性质和特点。
2. 家长协助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交流,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实验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操作技巧,确保实验安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水的循环与气候变化(10分钟)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2. 引导学生认识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学过程:1. 教师通过PPT展示水循环的动画,引导学生了解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2. 学生分享对水循环的理解。
3. 教师介绍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如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等。
七、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10分钟)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世界水资源的分布情况。
2. 引导学生认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课空气的成分
空气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它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体的共同呼吸之源。
空气的成分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五年级科学上册中,第一课就是关于空气的成分,通过本文,我们将详细介绍空气的成分以及对生物体的重要性。
一、空气的成分1. 氮气氮气是空气中最主要的成分之一,约占空气的78,它对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呼吸起着重要的作用。
氮气还能稳定大气的温度,并参与了大气层的氮循环。
2. 氧气氧气在空气中约占21,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气体,是呼吸作用的重要原料。
氧气还参与了大气的氧循环,是地球大气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空气中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约占0.03。
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气体,也是地球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之一,对地球气候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4. 稀有气体空气中还含有少量的稀有气体,如氩气、氦气、氖气等,它们虽然含量较低,但也对大气层的稳定和温度的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空气的重要性1. 对人类的重要性空气是人类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每天人们通过呼吸来摄取氧气,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正常的空气中的成分比例和质量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至关重要,而且还能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
2. 对动植物的重要性空气中的氮气和二氧化碳是动植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没有它们的存在,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人类和其他动物也无法进行正常的呼吸作用。
空气的成分对于动植物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3. 对地球的重要性空气中的成分对地球的气候和环境稳定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们可以维持地球的温度和大气层的稳定,保障了地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总结:空气的成分对人类、动植物以及地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们是地球上生物体共同呼吸之源,维持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我们要珍惜和保护好地球上的空气,保持空气的质量和成分,才能够保障我们自己和后代的生存和发展。
通过本文对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课空气的成分的介绍,相信读者对空气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希望大家能够从自身做起,保护好我们生存的地球。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2.1 感受空气-认识空气》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2.1 感受空气-认识空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2.1 感受空气-认识空气》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感受空气的存在,并了解空气的一些基本性质。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在科学方面,他们可能对空气的概念和性质知之甚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去发现和探究空气的特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感受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一些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空气的存在和基本性质。
2.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各种现象,发现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2.实验法:引导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探究空气的性质。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气球、塑料袋、水杯等。
2.准备教学课件和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空气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空气。
提问:“你们知道空气是什么吗?空气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呈现(5分钟)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感受空气的存在。
如:吹气球、用塑料袋装空气等。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总结空气的一些基本性质。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空气的性质。
如:比较不同容器中空气的多少、观察空气对物体的作用等。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安全、准确。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感悟。
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人要呼吸、气球会爆炸等。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污染的问题,讨论如何保护空气质量。
如:减少化石燃料使用、植树造林等。
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课(始业课)
有 序
严
谨
保持整洁
具体要求
分类摆放
6 目整标理的习惯S的M培A养RT原则 有
序
科学物品放专用袋
培养方法
小组材料贴上序号
注重反馈奖罚分明
科学小实验
金鸡独立
随意零散—科学有效
2 目观察标习的惯的SM 培养ART原则 探究
培养方法
提出观察的具体要求 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 正面鼓励,及时反馈
3
目标的SMART原则 记录的习惯
探
究
具体要求
做实验便记录(及时) 观察到什么记录什么(如实)
自己看得懂,最好别人也能看懂
3 目记标录习的惯S的M培养ART原则 探
听别人说
具体要求
听懂别人说了什么
他说的跟我想的是不是一样?
无意识倾听—有意识倾听
1 倾目听标习惯的的S培M养 ART原则 重要
要求细化
倾听时,眼睛看着发言的人,不插话; 倾听完一个内容,用手势表示自己的想法
目标的SMART原则
同意
补充
反对
2
观目察的标习的惯 SMART原则探究
在探究领域中,观察是认识周围世界、发展各种 能力的第一步。在整个小学阶段我们都应重视观察, 一年级是培养观察习惯的开始阶段。
我们课!
老师……
听故事
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珍妮古道尔与黑猩猩亲密玩耍
大猩猩深情拥抱珍妮古道尔
26岁奔赴非洲,38年野外生涯(64岁)
找一找 说一说
这是什么?你还知道什么?
《科学书》 《活动手册》
说一说:该怎么上科学课?
1
倾目听的标习的惯 SMART原则重要
究
培养方法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1--12课
实验过程: 1、将芹菜等植物的茎插入到滴有几滴红墨水的的瓶中。 2、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茎的变化。 3、然后将茎纵切和横切,观察茎的颜色变化 实验现象:茎的横切面上出现一圈小红点,在茎的纵切面上出现 一条红线。 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第五课 动物的食物 1、人和其他动物的生长也离不开(空气)、(水)、(阳光)等条件,同时,还要摄取各种食物来获得(营 养)和(能量)。 2、有些动物只以(植物)为食物,叫(草食性动物);有些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物,称为(肉食性 动物);而有些动物既吃(植物)也吃(动物),我们称它们为(杂食性动物)。 3、动物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生存(环境)。动物也是我们地球家园的(主人),它们的生存也需要我们 人类的(关爱)。 4.肉食性动物:老虎、狮子、狼等
实验材料:两株相同植物、盒子、剪刀、 实验过程: 1、选两株大小相同、生长情况相似的两株植物幼苗。 2、将盒子一侧的上方剪 2 厘米见方的窗口。 3、将植物同时放在向阳处,其中一株扣上盒子遮光。 4、几天后,将盒子取走,观察两株小苗生长情况有何区别。 实验结论:植物有向光性。
科学课开学第一课教案
科学课开学第一课教案一、引言开学的第一课对于科学课来说非常重要,它为学生打下了科学学习的基础。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则针对科学课开学第一课的教案。
二、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会:1. 了解科学的定义和核心思想;2. 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3. 发展观察和实验设计的能力;4. 培养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导入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对科学的理解是什么?科学的作用是什么?四、知识概述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的学科,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理解和解释世界的运行规律。
科学以事实和证据为基础,强调观察、实验和推理的重要性。
五、实验示范选择一个简单实验示范给学生观看,如用两片纸巾浸水后放置在阳光下观察其干燥速度。
同时请学生观察水从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六、探究实践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自然现象进行探究。
要求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实验设计:1. 你将如何观察这个自然现象?2. 你将如何记录观察结果?3. 你认为造成这个自然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七、实验设计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实验设计方案。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设计的重要性,包括变量控制、实验步骤和记录方式等。
八、实验实施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观察结果。
九、数据分析让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出对于自然现象的解释。
十、问题讨论进行学生间的小组交流,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解释,并提出对其他小组实验的问题和建议。
十一、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学生可以回顾科学的定义和核心思想,总结实验的基本步骤,以及提高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的重要性。
十二、延伸拓展鼓励学生继续进行科学探究,并提供更多相关资源供学生查阅和参考。
总结:通过开学第一课的教学,学生们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将得到进一步加深。
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培养了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进一步发展了观察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希望本教案可以帮助学生们在科学课上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一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第一课 全国通用 (共24张PPT)
科学课上,我们要注意什么?
端正学习态度。 重视兴趣
科学课上,我们要注意什么?
铃声响起后,保持安静,坐好等待老师。
准备好上课用的书本和训练,笔,放桌面上。
需要到实验室做实验,带好记录本、笔及需 要用到的其他材料,安静、整齐在班级教 室门口排队。
科学课上,我们要注意什么?
• 老师讲解时,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讲。 • 不准聊天,窃窃私语,随意走动等。 • 有问题举手,获得许可后可以发言。 • 课堂上一般只回答与所学内容相关的问题,
欢迎走进科学之门
奇妙的大自然现象
喷发的火山
火山
• 火山爆发(volcanic eruption)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 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 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 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由于岩浆中含大量挥发 成分,加之上覆岩层的围压,使这些挥发分溶解在岩 浆中无法溢出,当岩浆上升靠近地表时压力减小,挥 发分急剧被释放出来,于是形成火山爆发。
其余不相关的课后提问并解答。 • 课堂上没明白的地方可以举手提问。
如果老师拍手示意时
• 无论你在干什么这时候都应该停下来,面向 老师坐好,并安静的等待。
• 小声提醒你周围还没有注意到老师的同学。
当你迟到或中途离开时
迟到时:
• 进门喊“报告”,告诉老师迟到的理由,得 到允许后才能回草为什么会害羞的原因其实是与它的原生环境密 切相关。含羞草原产自热带南美,那里气候恶劣,常 有狂风暴雨肆虐。为了保护好自己,当第一滴雨水打 落在含羞草叶片上时,它就会及时有效地迅速闭合叶 片,垂下叶柄,避免了暴风雨的伤害,这也就是生物 界的自适应性。
雨后的彩虹
• 彩虹是太阳光穿透雨的颗粒时形成的。原本光是笔直 行进的,但它也具有一旦进入水中就会折射的性质。 因此太阳光在通过雨的颗粒时就会折射。此时,由于 光折射的角度因颜色而各异,所以七种颜色会以各自 不同的角度折射。所以七种颜色会很漂亮地排列起来 。这就是形成彩虹的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设计
班级:三年级()科目:科学主备人:杨军霞复备人:课题常见材料课时一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
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
能判断物体由不同材料组成的,认识某些材料的用途和性质。
过程与
方法
学生通过尝试探究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
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是由何种材料构成的。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教学重点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的区分
教学难点
材料的分类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授课类型新授教具准备一些材料、课件等。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教学引入:
A、教师谈话: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
你能
说出哪些材料?
B、学生回答:木头、金属、塑料、纸、布、泥、棉花、
石油、沙子、水、毛……
C、教师:提出今天的研究问题--------认识身边的材料,
板书:身边的材料。
二、学习新课
1、出示尝试题
下面的物品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教师出示一种物体,学生说出它的制成材料或由学生拿
来的各种物品说出它的制成材料。
2、学生讨论交流
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
3、小组汇报
请学生把学生带来的所有物品进行分类:
学生分类:
木头物体、塑料物体、金属物体、纸的物体等
请学生讨论:还有哪些物体由以上材料制成的?课本第
二页图下面的物品分别是由几种材料制成的?
4、认识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
观察画面
告诉学生:直接从大自然获取的材料是天然材料。
引导学生明白像玻璃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你还知道其他人造材料吗?
5、区分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
天然材料:石油、木头、棉花、沙子
人造材料:塑料、凳子、衣服、砖头
6、寻找教室里物品是用哪些材料做的?
学生自由活动,并汇报结果。
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找到的材料最多。
学生找并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到的最多,
把小组找到的材料写在书上。
三、拓展练习
拓展:调查自己家中的用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
学生调查,填写材料调查记录表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材料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并且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这些材料。
希望同学们都能有一双发现的眼睛。
板书设计
身边的材料
天然材料:石油、木头、棉花、沙子人造材料:塑料、凳子、布、砖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