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的垃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垃圾教案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垃圾教案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垃圾教案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废物不废》的第一节“一天产生的垃圾”,重点探讨我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种类、数量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第68页至第70页的垃圾的分类、垃圾的产生量、垃圾的处理方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一天中个人和班级产生的垃圾种类和数量,认识到垃圾问题的严重性。

2. 学习垃圾分类的方法,提高环保意识,养成减少垃圾产生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垃圾的分类方法,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养成减少垃圾产生的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垃圾分类图卡、垃圾处理视频。

学具:垃圾记录表、垃圾分类盒、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学生展示前一天收集的垃圾,引发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

讨论垃圾给生活带来的影响,引出本课主题。

2. 垃圾分类学习(15分钟)教师讲解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展示垃圾分类图卡。

学生动手实践,将垃圾进行分类。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讲解如何根据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来解决问题。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解答例题。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完成教材第69页的练习题,巩固垃圾分类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垃圾减量讨论(10分钟)学生分享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如: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回收利用等。

6. 垃圾处理方式学习(15分钟)观看垃圾处理视频,了解不同种类垃圾的处理方法。

学生讨论垃圾处理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2. 垃圾减量:减少一次性用品、回收利用、环保购物等。

3. 垃圾处理:填埋、焚烧、堆肥、回收利用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记录一周内家庭产生的垃圾种类和数量,分析如何减少垃圾产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垃圾教案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垃圾教案教科版
六、板书设计
1.垃圾分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2.垃圾产生原因:生活消费、生产活动。
3.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污染土壤、水源、空气,危害生物多样性。
4.减少垃圾产生方法:减少消费、重复利用、垃圾分类、绿色出行。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
(1)请调查你家附近的垃圾处理情况,并完成调查表。
学具:垃圾分类记录表、垃圾处理调查表、环保宣传册。
五、教学过程
1.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1)让学生展示自己家中一天的垃圾,讨论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法。
(2)提问:垃圾是如何产生的?垃圾对环境有哪些影响?
2.例题讲解(10分钟)
(1)讲解垃圾的分类及原因。
(2)分析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3)介绍减少垃圾产生的有效方法。
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教学难点解析
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及如何减少垃圾产生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应通过以下方式加强讲解:
1.详细阐述垃圾对土壤、水源、空气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合实例进行讲解,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垃圾污染的严重性。
2.介绍减少垃圾产生的有效方法,如减少消费、重复利用、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同时引导学生如何在生活中实践这些方法。
2.强调重点内容时,适当提高音量,使学生印象深刻。
二、时间分配
1.实践情景引入环节不超过5分钟,确保有足够时间进行后续讲解和练习。
2.例题讲解环节控制在10分钟内,突出重点,简洁明了。
3.环保行动和总结反思环节各占15分钟,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参与实践和反思。
三、课堂提问
1.提问时注意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二、实践情景引入解析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1《一天的垃圾》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1《一天的垃圾》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1《一天的垃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一天的垃圾》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垃圾的来源、分类和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各种垃圾,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实践。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环保意识,他们对垃圾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垃圾分类的方法和处理方式了解不够。

此外,学生对实践活动比较感兴趣,通过亲身体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各种垃圾,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垃圾分类的方法和处理方式。

2.难点:如何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垃圾分类实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垃圾的来源和处理方法。

2.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垃圾分类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和垃圾分类的方法。

2.学生准备:带一些常见的垃圾物品,如矿泉水瓶、果皮、纸张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垃圾是怎么产生的吗?垃圾有哪些种类?为什么我们要对垃圾进行分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垃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垃圾的名称。

然后,教师介绍垃圾分类的方法和原则,如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分发一些垃圾物品,要求学生将这些垃圾进行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分类。

4.巩固(5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垃圾分类的案例,让学生判断案例中的垃圾分类是否正确。

小学科学41《一天的垃圾》教案

小学科学41《一天的垃圾》教案

小学科学41《一天的垃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41课《一天的垃圾》,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垃圾的分类、认识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探讨减少垃圾产生的办法。

本节课将围绕垃圾的产生、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等方面展开教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标准,学会对垃圾进行正确分类。

2. 使学生认识到垃圾对环境的危害,培养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探讨减少垃圾产生的办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垃圾的正确分类方法,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找到减少垃圾产生的办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垃圾分类图示、环保宣传片、垃圾处理设施模型。

学具:垃圾袋、分类垃圾桶、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垃圾堆积如山的图片,让学生谈一谈对垃圾的认识。

(2)教师提问:“我们生活中会产生很多垃圾,那么你们知道垃圾是如何分类的吗?”2. 教学垃圾分类(15分钟)(1)教师出示垃圾分类图示,讲解垃圾的分类标准。

(3)教师邀请学生代表上台演示垃圾分类,其他学生评价。

3. 例题讲解(10分钟)(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例题,解答疑问。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出示随堂练习题目:“请将你身边的垃圾进行分类。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练习。

5. 认识垃圾对环境的影响(15分钟)(1)教师播放环保宣传片,让学生了解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2)学生讨论如何减少垃圾对环境的危害。

6. 探讨减少垃圾产生的办法(10分钟)(1)教师提问:“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减少垃圾的产生?”(2)学生反思自己在垃圾分类、减少垃圾产生方面的表现。

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方法2. 垃圾对环境的影响3. 减少垃圾产生的办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设计一份家庭垃圾分类指南。

答案要求:包括垃圾的分类标准、分类方法、家庭垃圾分类的注意事项。

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垃圾教案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垃圾教案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垃圾教案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具体章节为“一天垃圾的处理”。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垃圾的分类、垃圾的危害、垃圾的处理方式以及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垃圾处理的现状,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垃圾的分类方法,了解垃圾处理的基本过程,学会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小组讨论、观察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垃圾的分类方法、垃圾处理的过程及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处理垃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垃圾分类图卡、垃圾处理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垃圾分类表格、垃圾处理记录本、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收集一天内自己产生的垃圾,并记录下来。

2. 新课导入:通过展示垃圾处理的现状,引发学生对环保问题的关注。

3. 垃圾分类:讲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实践。

4. 垃圾处理过程:介绍垃圾处理的基本流程,让学生了解垃圾从产生到处理的整个过程。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减少垃圾产生,分享各自的经验和做法。

6. 观察分析:观察垃圾处理模型,分析其优缺点,提出改进措施。

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2. 垃圾处理过程:收集、运输、处理、利用3. 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节约使用、重复利用、分类投放、绿色消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设计一份家庭垃圾分类指南。

2. 答案:根据垃圾分类方法,列出家庭常见垃圾的分类指南,如:可回收垃圾:废纸、塑料瓶、玻璃瓶、金属罐等;有害垃圾:废电池、废灯管、过期药品、油漆桶等;厨余垃圾:剩菜剩饭、果皮、蔬菜残余等;其他垃圾:烟蒂、尘土、卫生间废纸等。

教科版《一天的垃圾》教案

教科版《一天的垃圾》教案

教科版《一天的垃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一天的垃圾》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垃圾的分类与定义、垃圾的处理方式、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垃圾产生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处理方式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3.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垃圾处理方式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重点:垃圾的分类方法、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垃圾分类图例、垃圾处理视频等。

学具:笔记本、笔、垃圾分类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垃圾堆积如山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1)垃圾的分类与定义通过讲解垃圾的分类方法,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垃圾及其特点。

(2)垃圾的处理方式介绍我国常见的垃圾处理方式,如填埋、焚烧、堆肥等,并分析各自的优缺点。

(3)垃圾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实例讲解垃圾对土壤、水源、大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垃圾问题的严重性。

(4)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如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提倡垃圾分类、循环利用等。

3. 实践情景引入:4. 例题讲解:以一道关于垃圾分类的题目为例,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份关于垃圾处理的选择题和简答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2. 垃圾处理方式:填埋、焚烧、堆肥3. 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土壤污染、水源污染、大气污染4. 减少垃圾产生措施:减少一次性用品、垃圾分类、循环利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垃圾的分类方法及其意义。

(2)分析垃圾处理方式对环境的影响。

(3)列举至少三种日常生活中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

2. 答案:(1)略。

(2)略。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垃圾问题的认识程度,针对不足之处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垃圾》精品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垃圾》精品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垃圾》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主要围绕《一天垃圾》这一章节进行详细教学。

内容包括垃圾分类、垃圾处理方式、垃圾对环境影响以及如何减少垃圾产生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垃圾分类及处理方式,认识到垃圾对环境影响。

2. 培养学生减少垃圾产生、保护环境意识。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垃圾对环境危害,以及如何减少垃圾产生。

2. 教学重点:垃圾分类、处理方式,以及垃圾对环境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垃圾图片、分类垃圾桶、投影仪。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垃圾堆积如山图片,引发学生思考:我们每天产生这多垃圾,该如何处理?2. 讲解:(1)垃圾分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2)垃圾处理方式:填埋、焚烧、堆肥、回收利用。

(3)垃圾对环境影响:污染土壤、水源、空气,危害生物多样性。

3. 实践情景引入:(2)讨论:如何减少垃圾产生?4. 例题讲解:(1)题目:假设一个小区每天产生1000千克垃圾,如果将这些垃圾全部填埋,会对环境产生什影响?(2)讲解:计算填埋垃圾对土地、水源、空气污染,以及解决方法。

5. 随堂练习:(1)请学生列举生活中可以减少垃圾产生做法。

(2)讨论:如何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率?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2. 垃圾处理方式:填埋、焚烧、堆肥、回收利用。

3. 垃圾对环境影响:污染土壤、水源、空气,危害生物多样性。

4. 减少垃圾产生:提高环保意识,践行低碳生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调查一下自己家庭垃圾产生情况,并提出减少垃圾产生措施。

答案:(1)调查家庭垃圾产生情况,如每天产生多少垃圾,各类垃圾比例等。

(2)减少垃圾产生措施:如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率,实行垃圾分类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解垃圾分类、处理方式及其对环境影响,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教科版科学六下《一天的垃圾》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一天的垃圾》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一天的垃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一天的垃圾》是教科版科学六下的一个课题,通过这个课题,学生可以了解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回收等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垃圾的来源、垃圾的分类、垃圾的处理方法、垃圾的回收利用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垃圾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回收等知识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可能对环保问题感兴趣,但缺乏实践经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等方式深入了解垃圾相关知识,并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垃圾的来源、分类、处理方法和回收利用方式;学会正确分类垃圾并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环保意识,自觉参与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为保护环境作贡献。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垃圾的分类、处理方法和回收利用。

2.难点:垃圾的分类标准和回收利用的具体操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垃圾的相关知识。

2.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2.垃圾分类和处理的实物或模型。

3.环保实践活动所需的道具和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垃圾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例如,展示一张地球上的垃圾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呈现(10分钟)介绍垃圾的来源、分类、处理方法和回收利用。

通过实物或模型,展示垃圾的分类标准和各类垃圾的特点。

同时,讲解垃圾处理的方法和回收利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垃圾处理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垃圾分类实践。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垃圾,让学生按照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进行垃圾分类,提高环保意识。

小学科学41《一天的垃圾》教案

小学科学41《一天的垃圾》教案

小学科学41《一天的垃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41课《一天的垃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垃圾的分类和性质,了解垃圾的产生、处理和回收利用,以及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具体章节内容为第一章第三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垃圾的分类方法,提高垃圾分类的意识和能力。

2. 使学生认识到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培养环保意识和行为。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垃圾回收利用的途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垃圾分类图卡、垃圾处理设施模型、环保宣传片。

学具:垃圾分类表格、垃圾处理流程图、环保宣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环境污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进而引出本课主题。

2. 新课导入:(1)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垃圾分类图卡,了解垃圾的分类方法。

(2)讲解垃圾的性质、产生和处理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3. 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家庭垃圾分类的经验和方法。

(2)进行垃圾分类小游戏,检验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

4. 例题讲解:(1)讲解垃圾处理流程图,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处理过程。

(2)通过环保宣传片,让学生了解垃圾回收利用的重要性。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垃圾分类表格,分析家中的垃圾产生情况。

(2)设计一道关于垃圾处理的选择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方法2. 垃圾处理流程3. 垃圾对环境的影响4. 垃圾回收利用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家庭垃圾分类调查报告。

2. 作业题目:设计一则环保宣传标语。

答案:要求简洁明了,具有宣传和警示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垃圾处理设施,深入了解垃圾处理过程。

科学《一天的垃圾》教案(三篇)

科学《一天的垃圾》教案(三篇)

一天的垃圾教案(一)【背景】如何认识我们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对学生来说,从调查、研究垃圾入手是简单、可行的方法。

每一个学生家庭每天都在制造垃圾、丢弃垃圾,学生也可能实际感受到垃圾问题的严重性,但对于“一天的垃圾有多少?垃圾里有些什么”是模糊的。

在这一课中,学生将垃圾进行分类、称重、统计,发现家庭一天的垃圾数量大而且成分复杂,从而意识到自己的日常行为影响着环境。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这些垃圾一经丢弃会给环境带来污染。

过程和方法:调查统计家庭中一天产生垃圾的名称、重量和种类。

通过讨论和计算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垃圾的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垃圾,这些垃圾对环境会造成破坏。

关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难点:家庭一天的垃圾进行称重测量。

垃圾的分类。

重点:垃圾的分类及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提前收集家庭一天的垃圾,把垃圾进行分类和称重统计。

2、收集垃圾的相关资料。

3、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能认识这么多的同学,心里特别高兴,就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吧。

先让我们欣赏几张图片吧,看看这些人都在干什么?出示课件(清扫垃圾的图片)二、新授1、我们还在熟睡的时候,环卫工人们就已经开始劳动了,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都在清理这些垃圾,这么多的垃圾都是从哪里来的呢?生回答:(如果学生只说是扔的,老师就要强调一下垃圾的来源!)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每天都在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就产生了大量的垃圾。

课件(当然,这些垃圾不仅仅是我们家庭制造出来的,还有商场、工厂、学校、机关、农业、建筑等,各行各业都会产生垃圾。

)课件在生活中,都产生了哪些垃圾呢?学生自由回答。

(过渡)你们说的可真多啊,使我不由得想起这样的场面。

(课件:垃圾图片)触目惊心。

请同学们和我一起看一下,这里边就有我从咱们市区拍的图片。

小学科学41《一天的垃圾》精品教案

小学科学41《一天的垃圾》精品教案

小学科学41《一天的垃圾》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41课《一天的垃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垃圾的分类、垃圾的产生与处理、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少垃圾产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垃圾的分类及各类垃圾的处理方法,认识到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3.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法,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学会减少垃圾产生的方法,提高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垃圾分类图示、垃圾处理流程图、环保标语。

学具:垃圾袋、分类垃圾箱、记录表、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观察学校附近的垃圾堆放点,了解垃圾产生的情况。

(2)讨论:垃圾的产生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如何减少垃圾产生。

2. 例题讲解(1)讲解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法。

(2)展示垃圾处理流程图,让学生了解垃圾处理的各个环节。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将垃圾袋中的垃圾进行分类,并放入相应的分类垃圾箱。

(2)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垃圾产生?4. 环保意识培养(1)让学生设计环保标语,提倡垃圾分类、减少垃圾产生。

(2)分享环保标语,评选最佳标语。

(2)讨论: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环保意识?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2. 垃圾处理方法:回收利用、焚烧、填埋、堆肥。

3. 减少垃圾产生的方法:绿色消费、垃圾分类、循环利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调查家里一天的垃圾产生情况,并记录在表格中。

表格如下:| 垃圾种类 | 产生数量 | 分类处理 |||||| 可回收物 | | || 厨余垃圾 | | || 有害垃圾 | | || 其他垃圾 | | |2. 答案:根据调查结果填写表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的垃圾分类、减少垃圾产生的行为,提出改进措施。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垃圾处理厂,了解垃圾处理的实际情况,提高环保意识。

小学科学《一天的垃圾》教学设计一等奖

小学科学《一天的垃圾》教学设计一等奖

小学科学《一天的垃圾》教学设计一等奖《小学科学《一天的垃圾》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小学科学《一天的垃圾》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

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

过程与方法调查统计家庭一天的垃圾数量和成分。

态度、情感、价值观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会产生破坏。

培养关注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调查统计一天的垃圾数量和成分。

【教学难点】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会产生破坏,培养关注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1、学生提前收集家中一天的垃圾;2、收集垃圾堆、垃圾场、垃圾污染河道的图片;3、教师准备大型垃圾场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品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的垃圾。

我家一天会有多少垃圾?垃圾里都有些什么?让我们不妨一起来研究一下。

(揭示课题:一天的垃圾)二、尝试给垃圾分类师:同学带来的垃圾中如果要进行分类的话,你打算按什么标准分呢?1、讨论分类的标准A、按是否有毒分B、按材料分C、按是否有毒分……2、讨论如何统计师:我们在统计时如果无法测出垃圾的重量怎么办?给垃圾分类时该注意什么啊?3、学生分组统计。

4、反馈统计结果。

三、关于垃圾的讨论1、说一说这些垃圾的来源。

2、统计全班所有家庭垃圾的总重量。

3、算一算每人每天平均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4、分组统计。

5、算一算全校学生家庭一天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6、组织讨论师:想一想,这么多垃圾被丢弃后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我们家里的垃圾最后到哪里去了?谈谈你家平时是怎么处理垃圾的?7、多媒体出示本溪市产生的垃圾统计数据及人们如何处理垃圾的四、课堂拓展1、谈谈今天所学的体会。

2、对校园内同学们产生的垃圾进行统计,写一封倡议书。

2、小学科学《一天的垃圾》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的】1. 使学生知道科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内容和自己平时所经历的科学过程。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推理归纳能力。

教科版科学六下《一天的垃圾》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一天的垃圾》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一天的垃圾》教案一. 教材分析《一天的垃圾》是教科版科学六下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一天内产生的垃圾以及垃圾的处理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知识,对垃圾的处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可能对垃圾的处理方式还不够重视,对垃圾分类、减量等方面还需要加强。

此外,学生对垃圾处理技术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在这方面的知识进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一天内产生的垃圾及其处理方式,知道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2.学会垃圾分类、减量,提高环保意识。

3.了解垃圾处理技术,拓展科学知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一天内产生的垃圾及其处理方式,学会垃圾分类、减量。

2.难点:了解垃圾处理技术,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垃圾处理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垃圾处理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垃圾处理方法。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垃圾分类卡片。

3.课堂讨论分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一天内产生的垃圾,引导学生关注垃圾处理问题。

2.呈现(10分钟)讲述垃圾的处理方式,如填埋、焚烧等,以及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让学生了解垃圾处理的紧迫性。

3.操练(10分钟)发放垃圾分类卡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会垃圾分类。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类原则,如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等。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家里的垃圾分类、减量方法,互相学习,提高环保意识。

5.拓展(10分钟)介绍垃圾处理技术,如生物降解、资源回收等,让学生了解垃圾处理的先进手段。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垃圾分类、减量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年级下册科学精品教案41一天的垃圾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精品教案41一天的垃圾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精品教案41一天垃圾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六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第四章《生活中科学》中第41课“一天垃圾”。

详细内容将围绕垃圾分类、回收和再利用进行讲解,让学生解垃圾对环境影响,并学会如何进行科学合理垃圾处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垃圾分类方法,解各类垃圾处理方式。

2.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意识。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使他们在生活中能够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垃圾分类方法,垃圾处理对环境影响。

难点: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垃圾分类图解、垃圾处理流程图、环保宣传片、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垃圾分类卡片、垃圾处理模拟实验器材、记录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环保宣传片,让学生解垃圾对环境影响。

邀请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垃圾分类问题,引出本节课主题。

2. 新课导入(10分钟)按照教材内容,讲解垃圾分类方法、处理方式及对环境影响。

通过垃圾分类图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垃圾分类重要性。

3. 例题讲解(10分钟)给出具体垃圾,让学生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原因。

分析垃圾处理流程图,讲解各类垃圾处理方法。

4.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垃圾分类卡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开展垃圾处理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垃圾处理流程。

提问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

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2. 垃圾处理:填埋、焚烧、回收利用、堆肥。

3. 垃圾对环境影响:土地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生活中常见垃圾,并进行分类。

请简述垃圾处理对环境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减少垃圾对环境污染。

2. 答案:生活中常见垃圾分类:可回收垃圾(如废纸、塑料瓶、玻璃瓶等)、有害垃圾(如废电池、废灯管、过期药品等)、厨余垃圾(如剩菜、果皮、骨头等)、其他垃圾(如砖瓦陶瓷、卫生间废纸等)。

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垃圾教案教科版(1)

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垃圾教案教科版(1)

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垃圾教案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具体章节为《一天垃圾》。

详细内容包括:垃圾的分类、垃圾的产生与处理、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少垃圾污染。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垃圾的分类及每种垃圾的处理方法,学会正确分类垃圾。

2. 理解垃圾对环境的影响,认识到减少垃圾污染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参与垃圾分类和减少垃圾污染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垃圾的分类、处理方法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实际操作,将垃圾分类和减少垃圾污染的理念付诸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垃圾分类图解、垃圾处理过程图解、环境受污染的图片等。

2. 学具:垃圾分类卡片、垃圾处理模拟道具、实践操作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垃圾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垃圾问题。

2. 新课导入:讲解垃圾的分类、处理方法及对环境的影响。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分类垃圾。

4. 随堂练习:发放垃圾分类卡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减少垃圾污染,提高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2. 垃圾处理:填埋、焚烧、回收利用、堆肥3. 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土壤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4. 减少垃圾污染: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回收利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以及如何减少垃圾污染。

答案:学生需围绕垃圾分类的意义、方法以及减少垃圾污染的措施进行阐述,要求条理清晰,具有实际操作性。

2. 作业题目:请列举三种常见的有害垃圾,并说明如何正确处理。

答案:如废电池、废荧光灯管、过期药品等,需分类投放至有害垃圾桶,由专业机构进行无害化处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操作中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垃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垃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垃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具体章节为《一天的垃圾》。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了解垃圾的分类,探究垃圾的处理方式,认识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讨论如何减少垃圾产生和进行垃圾回收利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知道不同种类垃圾的处理方法。

2. 使学生认识到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减少垃圾产生,进行垃圾回收利用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垃圾处理方式的选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垃圾的分类,垃圾减量及回收利用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垃圾分类图示、垃圾处理流程图、环保宣传片、板书用粉笔。

学具:学生用垃圾分类表格、垃圾处理方法调查表、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垃圾堆积成山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提出问题:“我们每天都会产生大量垃圾,那么这些垃圾是如何处理的?又会给环境带来哪些影响呢?”2. 新课内容:(1)垃圾分类:介绍垃圾的分类方法,引导学生完成垃圾分类表格。

(2)垃圾处理:讲解不同种类垃圾的处理方式,让学生了解其优缺点。

(3)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播放环保宣传片,让学生认识到垃圾对环境的危害。

3. 例题讲解:(1)展示一道关于垃圾分类的例题,引导学生正确分类。

(2)解答学生在垃圾分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互相交换垃圾分类表格,检查对方是否正确分类。

(2)讨论生活中如何减少垃圾产生,进行垃圾回收利用。

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2. 垃圾处理方式:填埋、焚烧、堆肥、回收利用。

3. 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污染土壤、水源、空气,影响生态平衡。

4. 减少垃圾产生和回收利用的方法:源头减量、重复使用、分类回收、环保购物。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和家人一起调查家里的垃圾产生情况,并完成一份垃圾处理方法调查表。

一天的垃圾优秀教案

一天的垃圾优秀教案

一天的垃圾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环境科学》教材第四章“城市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第三节“生活垃圾的分类与处理”,主要内容为生活垃圾的产生、分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以一天内产生的垃圾为案例,详细讲解垃圾减量、分类处理的重要性及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垃圾的分类标准,掌握日常生活中进行垃圾分类的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对垃圾进行科学分类处理的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关爱环境,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减少垃圾产生,养成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垃圾的分类标准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做到有效垃圾分类,减少垃圾产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垃圾分类图表、垃圾处理流程图。

2. 学具:垃圾分类手册、垃圾处理实践操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天内家庭、学校、社区产生的垃圾量数据,引发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

2. 知识讲解:a) 介绍垃圾的分类标准及方法。

b) 讲解不同种类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3. 实践操作:a) 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做到垃圾分类。

b) 学生代表分享垃圾分类经验。

4. 例题讲解:a) 分析家庭一日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

b) 解释不同垃圾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5. 随堂练习:发放垃圾处理实践操作材料,让学生现场进行垃圾分类操作。

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标准2. 垃圾处理方法3. 垃圾对环境的影响4. 生活垃圾分类实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列举一天内你家中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

b) 思考如何在家庭、学校、社区推广垃圾分类,提出具体建议。

2. 答案:a) 依据垃圾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b) 建议包括加强宣传、设立分类垃圾桶、定期开展垃圾分类活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对部分垃圾的分类仍存在疑问,需要在下节课进行解答。

一天的垃圾优秀教案

一天的垃圾优秀教案

一天的垃圾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一天的垃圾》。

文章通过讲述主人公小明的家庭一天产生的垃圾,引发学生对环保问题的思考。

文章内容贴近生活,旨在让学生认识到垃圾处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垃圾的来源、分类和处理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会垃圾分类和处理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垃圾的来源、分类和处理方法。

难点: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垃圾图片、垃圾分类卡片。

学具:课本、笔记本、垃圾分类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张垃圾堆积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吗?它们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呢?”从而引出本课主题《一天的垃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垃圾的来源、分类和处理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合作交流4. 课堂讲解5.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垃圾分类卡片,学生分组进行竞赛,看谁分类得又快又准确。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减少垃圾的产生?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和处理?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提出环保建议。

六、板书设计垃圾的来源、分类和处理方法来源:日常生活、工业、农业等分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处理方法:回收、填埋、焚烧、生物降解七、作业设计1. 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调查自己的家庭一天产生的垃圾情况,记录下来,并尝试进行垃圾分类和处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对垃圾分类和处理方法的理解与应用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垃圾处理场的运作情况,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垃圾处理的认识。

六年级下册科学优质教案41一天的垃圾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优质教案41一天的垃圾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优质教案41一天垃圾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科学”,具体内容为第41课“一天垃圾”。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解垃圾分类、处理和回收再利用重要性,详细内容包括垃圾产生、分类标准、各类垃圾处理方法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垃圾减量和资源回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垃圾基本分类和处理方法,认识到垃圾减量与环保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意识,提高他们环保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科学,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垃圾分类标准及其处理方法掌握。

教学重点:垃圾减量、资源回收意义与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垃圾分类图解、垃圾处理流程图、PPT课件、实物垃圾样品。

2. 学具:垃圾分类卡片、垃圾处理记录表、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将通过展示一组校园内垃圾桶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垃圾产生原因及其对环境影响。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PPT课件形式,详细讲解垃圾分类标准、处理流程及其在生活中应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发垃圾分类卡片,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将垃圾样品正确归类,并记录在垃圾处理记录表上。

4. 小组展示与评价(10分钟)各小组展示分类结果,大家共同评价其正确性,并讨论垃圾减量和资源回收方法。

5. 案例分享(5分钟)分享生活中垃圾减量和资源回收成功案例,激发学生们实践热情。

6. 互动环节(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接力赛”,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垃圾分类熟练度。

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内容理解和体会,引导他们认识到垃圾分类和环保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标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2. 垃圾处理方法填埋、焚烧、堆肥、回收再利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家庭中常见垃圾,并将其正确分类。

(2)谈谈你对垃圾减量、资源回收理解,以及在生活中实践。

一天的垃圾教案

一天的垃圾教案

一天的垃圾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环保教育》教材第五章“生活垃圾的处理与利用”,详细内容为第一节的“一天的垃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垃圾的分类方法和处理原则,提高环保意识。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垃圾的分类方法、处理原则以及环保意识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垃圾分类图示、垃圾处理模型。

学具:垃圾分类卡片、实践操作工具(如垃圾袋、分类垃圾桶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垃圾围城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提出本节课的主题“一天的垃圾”。

2. 知识讲解:(1)介绍垃圾的分类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四类垃圾的定义和分类标准。

(2)讲解垃圾的处理原则,强调分类回收的重要性。

3. 实践操作:(1)发放垃圾分类卡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垃圾分类能力。

(2)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家庭垃圾分类处理方案,并进行展示。

4. 例题讲解:以一道实际生活中的垃圾分类题目为例,讲解解题思路和技巧。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方法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2. 垃圾处理原则分类回收、资源利用、减少污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垃圾的分类方法和处理原则。

(2)结合自己的生活,设计一个家庭垃圾分类处理方案。

2. 答案:(2)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实践操作环节效果较好,但在讲解垃圾处理原则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垃圾分类处理的最新动态,了解国内外垃圾处理先进技术,提高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操作环节中,学生对垃圾分类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垃圾处理原则的讲解,特别是分类回收和资源利用的深入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一天的垃圾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这些垃圾一经丢弃会给环境带来污染。

过程和方法:调查统计家庭中一天产生垃圾的名称、重量和种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垃圾,这些垃圾对环境会造成破坏。

关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难点:布置学生按要求带垃圾来进行称重测量。

重点:引导学生对垃圾产量大带来的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提前收集家庭一天的垃圾,每组派一位学生把垃圾带到学校来进行分类和称重统计。

2、收集垃圾堆、垃圾场的图片和垃圾污染河道的图片。

3、教师准备弹簧秤。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家庭垃圾的收集工作
布置:每组派一名同学把自家一天的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统计工作。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在家称量好再把数据带到学校来进行统计,但一定要事实求是。

教师也可以把自家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和称重演示。


课前布置:
1、调查走读生数量
2、要求将垃圾家庭垃圾带到学校。

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先自学课本第一课,将垃圾在家里分类后进称重。

二、一天垃圾的分类、称重和填写记录表
1、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垃圾。

我家一天会有多少垃圾?垃圾里有些什么?
教师演示垃圾的分类和称量。

2、学生分组分类,称量并填写“我家一天产生的垃圾统计表”表。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卫生。


三、关于垃圾的讨论
1、请学生说说各种垃圾的来源。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张大表格,统计全班所有家庭产生垃圾的总重量。

3、学生汇报后填写表格,计算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4、阅读北京人均日产垃圾量资料,分组交流你对垃圾产量的一些想法。

5、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至少提炼以下几点:
(1)人们的家庭生活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2)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商场、学校也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3)大量的垃圾丢弃后,会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从而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健康。

(4)垃圾需要科学的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课堂小结:
讨论并记录通过学习懂得的与垃圾相关的知识,也记录下学习了这节课产生的一些思考。

板书设计:
一天的垃圾
教学反思:
让学生将垃圾带到学校合适吗?在尊重事实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的要求下,如何帮助学生的一天的垃圾。

对于以住校生为主体的学生,这确实比较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