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北缘西部中生界剥蚀厚度恢复及其地质意义
浅谈柴北缘西段构造样式及成因机理
浅谈柴北缘西段构造样式及成因机理
尚尔杰
【期刊名称】《勘探家:石油与天然气》
【年(卷),期】2000(005)004
【摘要】柴达木盆地是在第三纪是一泛河湖盆地。
在上新世晚期以前,柴北缘地区西段一直处于较稳定沉积阶段,没有大的构造活动。
冷湖-鄂博梁构造带第三系构造为上新世中期(N22)之后一次形成,此前第三系不存在有石油地质意义的构造。
地震反射特征及地质分析支持这一结论。
柴北缘侏罗系烃源层已引起勘探界的普遍注意,烃源岩演化研究及油气资源评价应结合本区上覆地层构造演化进行。
柴北缘地区油气藏均为上新世晚期开始形成的原生油气藏,油气勘探中选区及圈闭评价应予以充分考虑。
【总页数】5页(P38-42)
【作者】尚尔杰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7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0.8
【相关文献】
1.准南西段构造样式及逆冲推覆构造特征 [J], 肖立新;雷德文;魏凌云;郑新梅;阎桂华
2.柴北缘西段鄂博梁构造带储层碳酸盐胶结物成因及其油气地质意义——来自碳、
氧同位素的约束 [J], 付锁堂;王震亮;张永庶;王爱国;孔红喜;范昌育
3.南昆仑造山带西段构造样式及构造序列 [J], 戴传固;边申武
4.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第三系构造基本样式及石油地质意义 [J], 尚尔杰
5.柴北缘西段新生代弧形构造带演化历史及成藏过程 [J], 马新民;刘池阳;罗金海;陈大友;张建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柴达木盆地北缘白垩纪挤压构造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柴达木盆地北缘白垩纪挤压构造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白垩纪是地质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西部地区构造演化的关键阶段。
白垩纪挤压构造的发现表明,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形成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构造压力,这一构造过程在地壳动力学演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这一挤压构造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该地区地质构造的发展历程,为揭示地壳变形机制及油气资源的形成与分布提供重要线索。
具体来说,白垩纪挤压构造的发现揭示了柴达木盆地北缘在白垩纪期间的构造运动特征。
在该盆地北缘,挤压构造明显,表现为构造线amentum,构造面断裂与背斜构造等。
挤压构造的形成主要受古海侵和构造变形控制,同时受到古地应力场、断裂活动和岩石性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通过对挤压构造的断裂面和断裂带的解剖观察,可以判断柴达木盆地北缘古构造的运动方向、运动方式以及变形的程度。
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在白垩纪时期经历了强烈的挤压作用,区域构造受到明显的压力扰动,进一步强化了柴达木盆地北缘古构造的形成和发展。
白垩纪挤压构造的发现对研究柴达木盆地北缘的构造演化和油气资源的形成与分布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对于构造演化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地壳变形机制和油气成藏规律。
通过研究挤压构造的空间特征和变形特征,可以推测构造运动的方向和力量大小,为石油地质勘探提供方向性指导。
其次,对于油气资源富集的研究有助于优化油气勘探策略和加快资源开发。
白垩纪挤压构造为构造陷落盆地的沉积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综合分析构造变形特征和沉积环境特征,可以找出有利于油气资源积聚的勘探区和勘探层位。
同时,挤压构造的形成也为次生圈闭的形成提供了机会,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油气成藏机制。
综上所述,柴达木盆地北缘白垩纪挤压构造的发现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通过研究挤压构造的空间特征和变形特征,可以深入了解该地区地质构造的发展历程和沉积环境的演化,为研究地壳运动机制及油气资源的形成与分布提供重要线索。
此外,挤压构造的形成也为次生圈闭的形成提供了机会,对于优化油气勘探策略和加快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柴达木北缘中生代盆地的成因类型及构造沉积演化
第32卷 第4期2002年10月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JOURNAL OF J IL IN UNIV ERSITY (EARTH SCIENCE EDITION ) Vol.32 No.4Oct.2002 文章编号:16715888(2002)04033307柴达木北缘中生代盆地的成因类型及构造沉积演化和钟铧,刘招君,郭 巍,董清水(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 130026)摘要:柴达木盆地是我国西部一个大型中新生代陆相含油气盆地。
其剖面结构、构造样式、沉积特征、基底沉降、古地温等表明中生代盆地的性质应为挤压环境下经过多次幕式逆冲形成的、与祁连造山带有关的叠置前陆盆地,经历了早侏罗世的破裂前陆盆地和中侏罗世之后的类前陆盆地的演化过程。
柴北缘中生代沉积充填由构造层序Ⅰ(早侏罗世)、构造层序Ⅱ(中侏罗世)和构造层序Ⅲ(晚侏罗世)三个完整的构造层序构成,由粗到细多个沉积旋回代表了逆冲加载过程中由活动期到平静期的转化过程。
随着逆冲活动的加强和频率加快,构造层序Ⅳ(白垩纪)只经历逆冲活动期,是不完整的构造层序,发育补偿和过补偿沉积,盆地逐渐萎缩。
关键词:成因类型;构造层序;逆冲活动;盆地演化;柴北缘中生代前陆盆地中图分类号:P544.4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11029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九五”科技工程资助项目(QZ 97204102)作者简介:和钟铧(1968),男,河南省上蔡县人,博士,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及盆地分析的教学和研究11 区域地质背景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隅,地处古亚洲构造域南缘附近,其南邻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
四周均以深断裂与相邻构造单元相隔,北界为宗务隆山-青海南山深断裂与南祁连加里东褶皱系相连,西以阿尔金深断裂与塔里木盆地紧邻,东、南分别以鄂拉山深断裂和昆北深断裂与西秦岭及东昆仑造山带环接。
依据基底性质、基底起伏、断裂活动、构造特征及构造发展史可把柴达木盆地划分为三个一级构造单元(图1):南部昆仑山前地区表现为冲断构造,称昆北断阶地;中部沉积了巨厚的新生界,称为中央坳陷;北部祁连山前地区以冲断构造为主,称北部块断带。
西北地区破损山体植被恢复策略研究
西北地区破损山体植被恢复策略研究西北地区地势多为山地和高原,其破损山体植被恢复一直是该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山地植被受到破坏的现象也逐渐加剧,破损山体植被恢复的策略研究对于改善地区生态环境和防止自然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西北地区地处中国大陆腹地,气候条件干旱,地形复杂,自然环境恶劣。
区域内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森林和草原资源受到破坏,导致许多山体植被出现严重破损的情况。
破损山体植被不仅影响植被自身的生长和生态功能,还会加剧水土流失,引起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
对西北地区破损山体植被开展恢复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 生态土壤修复:生态土壤修复是破损山体植被恢复的首要任务。
通过合理的植被覆盖和地表工程措施,如植树造林、草本植被种植、植被覆盖网和植被复合材料等,修复破损土壤,增加土壤的肥力和抗风蚀能力,形成坚实的土壤基础。
在土壤修复过程中,应加强对土壤中微生物的保护,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为植被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2. 水土保持工程:加强对破损山体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是破损山体植被恢复的重要手段。
通过修复和建设坡面保护林、植物栽培带、植物物理、化学防治、滞洪调洪设施和水土保持林等设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和水资源,修复破损山体植被,同时降低自然灾害的风险。
3. 种子供给及植物选育:合理选择适宜的种子供给和植物品种对于破损山体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环境的植物种子,进行人工繁殖和培育,扩大供给范围,有效提高植被的恢复效果。
对于一些耐盐碱、耐旱、耐高温和寒冷的植物进行育种和培育,丰富植被种类,提高植被的适应性。
4. 生态补偿政策:建立生态补偿政策体系,引导企业、村民和居民主动参与破损山体植被的恢复工作。
政府可以通过发放奖励金、补贴资金或者提供相关生态产业的就业机会等方式,鼓励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到山体植被的恢复工作中,共同保护和建设美丽家园。
不整合面剥蚀量恢复及其构造意义——以贝南凹陷T22不整合面为例
地 震地 层外 延 法 的原理 是 :依据 地 震地 层 解释 划
分地 层 沉积 层序 ,分析 是否 存 在剥蚀 及 被剥 蚀 地层 的
残余 厚 度 、 地层 厚度 及横 向分布 规律 。 根据 保存 相对 完
位 于 2条 断层 之 间 , 构造 活动 强烈 , 受后 期 构造 反 转 且
式中 :£ △ 为泥 岩在 任意 深 度 日 处 的声 波 时差 值 . ̄m: p/ s
△ 如为 外 推 至 地 表 的 未 固结 泥 岩 声 波 时 差 值 , s C 仙/ m; 为 正 常压 实趋 势斜 率 , ~ H 为 埋深 , 。 I ; n i n 适 用 条件 : 原理 是建 立在 “ 岩沉 积 物 的压 实形 其 泥
[ ] 胡少 华. 6 基于地 震资料 的构 造. 沉积综合分 析法 : 一种剥蚀 厚度恢
复 新 方 法 [] 油 地 球 物 理 勘 探 ,0 4 3 ( )4 84 3 J. 石 2 0 ,9 4 :7 —8 .
Hu S a h a I tg aiesr cua—e i naya ay i to a e h o u . ne rtv t tr sd me tr n lssmeh db sd u l
运移 , 为油 气运 聚 提供 了有 效 的运移 通 道与 储集 空 间 , 并且 此 阶段地 层抬 升并 遭 受剥 蚀 ,地 层抬 升造 成 的异
1 6
断
块
油
气
田
21 0 2年 1月
u cnomi r a o f io s eevi []Junl f aig no fr t i f t no ol r a sror J .ora o D qn y no i m g r s
柴达木盆地北缘新元古代?前中生代几个重要不整合面地质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柴达木盆地北缘新元古代?前中生代几个重要不整合面地质特征及其构造意义马帅;陈世悦;孙娇鹏;贾贝贝;汪峰;崔绮梦【摘要】地层不整合接触是研究地质发展历史中构造演化及鉴定地壳运动特征的重要依据.通过大范围的野外露头观察与分析,根据不整合面(包括风化铝土层及铁质层)的发育特征,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岩性、产状、变质与变形程度等地质信息,在柴达木盆地北缘(简称\"柴北缘\")地区前中生界沉积地层中共识别出新元古界全吉群?达肯大坂群、下寒武统欧龙布鲁克组?全吉群、泥盆系牦牛山组?下古生界以及中生界?前中生界4个大的区域性角度不整合接触面(即4个Ⅰ级构造层序界面).这4个角度不整合面的形成均对应着区域性的构造反转事件,与周边大地构造边界的汇聚事件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构造带内地层、不整合的发育及分布特征,结合古生物、同位素年代学资料明确4个构造层序界面以及其制约的3个构造层序的时间跨度,建立地层(包括不整合面)?时间对应关系,并与前人建立的构造?岩浆?热年代格架进行对比,以此限定俯冲作用和碰撞造山的时限.【期刊名称】《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年(卷),期】2018(042)006【总页数】14页(P974-987)【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北缘;不整合面;新元古代‒前中生代;构造意义【作者】马帅;陈世悦;孙娇鹏;贾贝贝;汪峰;崔绮梦【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 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 266580;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 710069;中国石化胜利油田东胜公司,山东东营 25710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 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 2665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不整合面作为地层接触之间的大陆剥蚀面, 具有明确的构造意义。
(一)柴北缘位置和地层发育特征
(一)柴北缘位置和地层发育特征柴达木盆地不仅是中国西北地区一个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同时也是青藏高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柴达木盆地面积约1.2×105km 2,周缘被造山带所围。
柴达木盆地分为北部块断带、西部坳陷区和东部坳陷区(图1-0)。
柴北缘是侏罗系地层分布的主要地区。
(二)柴北缘烃源岩特征ab图1-0 柴北缘构造位置和构造单元划分III A带II D表1-9柴北缘中新生界地层及岩性地界第中七狮下上下路白古灰色砾、砂岩与、棕灰、土黄色泥灰、褐灰色砂泥岩互层为主,上部黄、褐、棕黄、灰色灰泥岩云质泥深灰、黑色夹层、绿色灰泥岩、云黑、深灰、灰色灰泥岩、云泥岩、棕红、灰、深灰色砂、泥岩互层,中、下部灰白、灰、棕红色砂岩和浅棕红色泥质和蓝灰色砂质岩夹黄紫红色砂砾岩,灰白、灰绿色砂质灰、灰绿、灰黑色泥岩、炭质页岩T 6层系统组岩性简述岩性剖面四系下更新统个泉组子沟组上油砂山组油砂山组干柴沟组干柴沟组乐河组犬牙沟组红水沟组采石岭组大煤沟组小煤沟组垩系侏罗系上统中统下统上新统中新统渐新统始新统新生界第三系Q 1+2N 23N 22N 21N 1J 31J 32J 2J 1E 1+2KE 3261--2354673--1221822--17981243-2482616--848644--1966267--1043853--145145--58914--83345--1405193--1509岩互层,夹有灰质泥岩、碳质泥岩。
石膏、盐岩层增多,出现碳质泥页岩。
盆地北部为棕色砂砾岩。
粒屑灰岩、砂质泥岩与粉砂岩互层,夹有含砾砂岩。
泥岩、粒屑碳酸盐岩与灰质云质泥页岩,夹有薄层粉砂岩。
灰质云泥岩与薄层粉砂岩互层,下部含有石膏、盐岩层和粒屑碳酸盐岩。
上段灰、深灰色碳酸盐岩、蒸发岩与沿线岩互层夹粉砂岩条带,下段棕红、深灰色灰质、云质泥岩、泥灰岩、泥云岩与粉细砂岩互层,含石膏、盐岩团块和膏泥岩。
夹有灰质泥岩和石膏质泥岩。
柴达木盆地北缘北西(西)向断裂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柴达木盆地北缘北西(西)向断裂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柴达木盆地北缘北西(西)向断裂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柴达木盆地的重力、地震等资料显示,柴达木盆地北缘发育众多的北西(西)向断裂构造带.平面上,这些断裂带自北向南成排成带展布,与重力异常反映的构造格局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控制着褶皱带的走向和发育;剖面上,这些断裂表现为上、下"两层楼"式结构,分别控制着上、下第三系的沉积与演化.研究表明,北西(西)向断裂带对区内油气的聚集与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①烃源岩的展布明显受北西(西)向断裂的控制;②形成多种与断层有关的构造样式,圈闭类型以与逆断层有关的断背斜和断块型构造圈闭为主;③既可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也可作为油气运移的遮挡物.可见,北西(西)向断裂带对本区油气的运聚成藏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作者:高长海查明 GAO Changhai ZHA Ming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 刊名:地球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GEOSCIENTICA SINICA 年,卷(期):2007 28(3) 分类号:P61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北缘北西(西)向断裂构造样式油气地质意义。
柴北缘造山带滩间山金矿田多期侵入岩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第59卷第3期2023年5月地质与勘探GEOLOGY AND EXPLORATIONVol.59No.3May,2023柴北缘造山带滩间山金矿田多期侵入岩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赵呈祥1,2,薛春纪3,赵晓波3,李鹏1,2,刘洋涛3,李君阳3,赵伟策4,李健1(1.青海省第一地质勘查院,青海海东810600;2.青海省柴达木周缘大型超大型金矿深部探测技术创新工程技术中心,青海海东810699;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4.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12)[摘要]柴北缘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北缘,其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造就了区域上多期多阶段的岩浆活动与金铅锌多金属成矿作用。
地处柴北缘西段的滩间山大型金矿田,以广泛发育中酸性岩脉(墙)为显著特征,但岩浆活动的时代、构造背景及其与金成矿关系尚不清楚。
本文以野外调查与显微观测为基础,对新识别出的青龙沟闪长玢岩、青龙滩细晶闪长岩和金龙沟霏细斑岩,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合已有资料探讨了滩间山金矿田岩浆侵入序列及其构造背景,分析了岩浆活动与金成矿的时空-成因联系。
结果表明,滩间山金矿田先后经历早奥陶世(474.6±1.3Ma)、中泥盆世(383.9±0.8Ma)、早白垩世(127.4±0.6Ma)三期构造-岩浆活动。
早奥陶世闪长玢岩侵位于大规模金成矿前,是柴北缘洋俯冲阶段的产物;中泥盆世和早白垩世岩浆活动均与碰撞后陆内造山地质过程有关,并呈现出绢云母化-硅化蚀变组合及浸染状黄铁矿和黄铜矿化。
研究认为晚古生代-中生代多期岩浆-热液叠加可能是滩间山大型金矿田成矿的关键。
[关键词]锆石U-Pb测年中酸性岩脉金矿化滩间山金矿田柴北缘造山带[中图分类号]P588;P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95-5331(2023)03-0591-17Zhao Chengxiang,Xue Chunji,Zhao Xiaobo,Li Peng,Liu Yangtao,Li Junyang,Zhao Weice,Li Jian.Geochronology and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multistage intrusive rocks in the Tanjianshan gold field,northern margin of the Qaidam orogenic belt[J].Geology and Exploration,2023,59(3):0591-0607.0引言柴北缘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图1a),以发育早古生代高压/超高压变质带而著称(Yang etal.,2002;许志琴等,2003;宋述光等,2009)。
东海西湖凹陷新生界主要不整合面地层剥蚀厚度恢复
东海西湖凹陷新生界主要不整合面地层剥蚀厚度恢复王子煜;张明利【期刊名称】《地质论评》【年(卷),期】2005(051)003【摘要】综合地质对比法、声波时差法以及不连续镜质体反射率法得到西湖凹陷新生界T20、T42、T03三个重要的不整合面上地层的剥蚀厚度.剥蚀量的宏观分布与主要构造带的走向基本一致,局部构造的剥蚀与其特定的构造位置有关.T02反射界面为斜坡-褶皱型地层剥蚀模式,剥蚀量主要分布在中央背斜构造带,沿龙井一井-东海一井-花港一井-玉泉二井-残雪一井一线附近的地层剥蚀量最大,可达2000 m 以上;西部斜坡区次之.T42反射界面地层剥蚀模式为过渡型剥蚀模式,地层剥蚀量在凹陷东部边缘较大,最大可达800 m以上;中央背斜带的东海一井构造带、龙井一井构造带、花港一井构造带、玉泉一井构造带、玉泉二井构造带、残雪一井构造带、春晓构造带等有局部剥蚀,一般在400~600 m以内.T03反射界面为断块-斜坡地层剥蚀模式,地层剥蚀量以西部斜坡最大,中央背斜局部构造有剥蚀.西部斜坡带剥蚀量一般在200~800 m之间,中央构造带的龙井二井构造带、花港一井构造带、玉泉二井构造带、天外天一井构造带以及东缘构造带有较少剥蚀,一般在200~400 m以下.【总页数】10页(P309-318)【作者】王子煜;张明利【作者单位】石油大学油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100871;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相关文献】1.沾化凹陷西部新生界地层剥蚀量恢复及地质意义 [J], 金春花;朱定蓉;2.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不整合面剥蚀厚度恢复 [J], 王震;张明利;王子煜;武法东;王林生3.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地层剥蚀厚度研究 [J], 王震;张明利;武法东;王子煜;王林生4.东海西湖凹陷第三系主要不整合面的特征、剥蚀量的分布及其意义 [J], 刘景彦;林畅松;肖建新5.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不整合面剥蚀厚度及埋藏史研究 [J], 韩载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种剥蚀厚度恢复方法在内蒙古雅布赖盆地侏罗系和白垩系中的应用及其地质意义
多种剥蚀厚度恢复方法在内蒙古雅布赖盆地侏罗系和白垩系中的应用及其地质意义田涛;任战利;杨鹏;曹展鹏;杨甫【期刊名称】《古地理学报》【年(卷),期】2016(018)006【摘要】剥蚀厚度恢复是进行盆地埋藏史、热演化史、油气成藏等定量分析的基础。
文中利用镜质体反射率法、流体包裹体法、声波时差法和地层厚度趋势法等多种方法,恢复了内蒙古雅布赖盆地侏罗系和白垩系剥蚀厚度。
计算结果表明,侏罗系和白垩系总剥蚀厚度为1610.9~2177.0,m;在流体包裹体法和地层厚度趋势法约束下,恢复的侏罗系剥蚀厚度为930.2~1395.3,m,白垩系剥蚀厚度为0~612.1,m。
雅布赖盆地侏罗系剥蚀厚度“北大南小”,白垩系剥蚀厚度“南大北小”,反映盆地改造强度具有晚侏罗世南弱北强、早白垩世南强北弱的特征。
大规模隆升剥蚀,导致地层温度下降、烃源岩遭到破坏,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雅布赖盆地的烃源岩成熟演化以及油气生成。
%Recovery of denuded strata thickness is the foundation of maki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basin burial history,thermal history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In this paper,the denuded thickness of the Jurassic and Cretaceous in Yabrai Basin of Inner Mongolia was calculated by the methods of vitrinite reflectance (RO ),fluid inclusion,interval transit-time and trend surface of formation thickness.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tal denuded thickness of the Jurassic and Cretaceous is 1 61 0.9-21 77.0,m, and that of Jurassic and Cretaceous is 930.2-1 395.3,m and 0-61 2.1 ,m respectively under theconstraint results calculated by fluid inclusion and trend surface of formation thickness methods.The denuded thick-ness of Jurassic appears larger in north and smaller in south,while that of Cretaceous shows diametrically opposed as larger in south and smaller in north.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enuded strata thickness indicate that the intensity of tectonic uplift in north was much stronger than that in south during the Late Jurassic and interconverted during the Early Cretaceous.The formation temperature descended and the source rocks were destroyed after the large scale uplifting and denudation,and that restricted the matu-rity and thermal evolution of source rocks and even the hydrocarbon generation in Yabrai Basin to a certain extent.【总页数】10页(P1002-1011)【作者】田涛;任战利;杨鹏;曹展鹏;杨甫【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26; 陕西省煤田地质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26;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 710069;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国土资源部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26; 陕西省煤田地质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3【相关文献】1.准噶尔盆地地层剥蚀厚度定量恢复方法研究与应用:以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二叠系下乌尔禾组为例 [J], 吴涛;吴采西;戚艳平;姚爱国;张顺存;徐洋;史基安2.周口盆地谭庄—沈丘凹陷下白垩统剥蚀厚度恢复方法研究 [J], 吕明久;姚亚明3.准噶尔盆地腹部白垩系/侏罗系不整合地层剥蚀厚度的恢复方法 [J], 李平平;邹华耀;郝芳;田建锋;佟殿君4.伊利石结晶度在恢复地层剥蚀量中的应用——以合肥盆地安参1井白垩系剥蚀量的恢复为例 [J], 徐春华;朱光;刘国生;李春华5.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东胜地区侏罗系-白垩系钻孔数据库与三维地质模型 [J], 张天福;张云;程先钰;孙立新;程银行;周小希;王少轶;马海林;鲁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柴北缘大浪滩北大煤沟组双壳类化石及其地质意义
煤 沟组主 要 为陆 相 沉 积 , 由于 陆 相 化 石年 代 延 限 较 长, 陆相 年 代地 层 划 分 存 在 较 多争 议 [ 2 . 3 J , 国 内许 多
作者 曾在该 地 区及邻 近 区域 进行 过古 生物 及地 层学 等方 面研 究 , 取得 一 系列 重要 进 展 。 海陆 交互 相地 层
作 者简 介 : 周晓 龙( 1 9 8 7 -一 ) , 男, 助 理工程师 , 主 要从 事 区域 地 质 调 查研 究 。
2 0 1 7 年第4 期
周晓龙等 柴北缘大浪滩北大煤沟组双壳类化石及其地质意义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号 : 1 O 0 6 ~7 9 8 1 ( 2 0 1 7 ) O 4 —0 O 5 2 一O 2
1 地 层简 述
柴 达 木 盆地 北 缘 大 浪 滩 北 部 及 其 周 围地 区 侏
罗系 十分发 育 , 层 序 清楚 , 构 造简 单 , 化 石丰 富 ( 植 物 化石 最为 繁盛 ) , 是 中国 侏 罗系研 究 的重 要地 区 。历
摘
要: 柴北缘 大浪 滩 北部 地 区大 煤沟组 十 分发育 , 本次 工作 将 其划 分 为三个 岩性 段 : 砂砾 岩段 、 砂
岩段 、 页岩段 。本次 发现 的双 壳 类化 石 可 与我 国扬子地 区、 华北 、 甘肃 、 新疆 早 中侏 罗世 陆相 地层 中的双
壳 类化 石 对 比 , 为大煤 沟组 沉积 时 间提 供重 要佐 证 。 大 煤 沟组 中上段 的陆 相 双壳 类化 石反 映 其为浅 一滨
5 2
内 蒙 古 石 油 化 工
2 0 1 7年第 4期
柴北 缘 大 浪 滩 北 大 பைடு நூலகம் 沟 组 双壳 类 化 石 及 其 地 质 意 义
乍得Bongor反转裂谷盆地中生界剥蚀厚度恢复及勘探启示
中图分类号 :TE l 2 1
文献标识码 :A
Me s o z oi c er o s i on t h i c k n e s s r e s t or a t i o n a n d i t s i mp l i c a t i o n t o e x pl or a t i on i n Bon g or i n v er t e d r i f t b a s i n , Ch ad
l o we r p l a y . Th e c o mp r e s s i v e s re t s s d u r i n g i n v e r s i o n f o l d e d he t s ra t t a nd a c o n t r i b u t e d t o he t f o r ma t i o n o f a l o t o f f a ul t e d a n t i c l i n e s nd a n o s e s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G e o s ci n g 1 0 0 0 8 3
Ab s t r a c t : Me s o z o i c e r o s i o n t h i c k n e s s o f B o n g o r Ba s i n w a s r e s t o r e d u s i n g mu g s t o n e a c o u s t i c t i me d i f f e r e n c e me ho t d , v i t r i n i t e r e l f e c t a n c e o )
吴才来等2008-柴北缘西段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柴北缘西部中生界剥蚀厚度恢复及其地质意义
文章编号:100020747(2006)0120044205柴北缘西部中生界剥蚀厚度恢复及其地质意义黄捍东1,罗群2,王春英3,姜晓健4,朱之锦4(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CN PC物探重点实验室;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大博创复杂油气藏技术开发中心;3.山西省第三地质工程勘察院;4.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公司孤岛采油厂)基金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中国典型叠合盆地油气聚散机理与定理研究”(6199904331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PX060696)摘要:恢复剥蚀过程和剥蚀量对研究沉积盆地的埋藏史、构造演化史、热史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部中生界曾遭受剥蚀,剥蚀量大小关系到对整个柴北缘油气勘探潜力的正确评价。
重点采用地震剖面法、镜质体反射率法,结合物质平衡法、声波时差法等多种方法,估算了柴北缘中生界剥蚀厚度,在此基础上恢复了柴北缘主要烃源岩成熟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柴北缘的油气运聚成藏事件主要发生在第三系沉积过程中,在此前没有大规模的生排烃和油气运聚成藏事件发生,由此得出柴北缘具有较大油气资源潜力的结论。
图8参10关键词:柴北缘;剥蚀量;恢复;地震剖面;镜质体反射率中图分类号:TE132.1 文献标识码:AMesozoic group denudation recover and its petroleum geologicsignif ications in the w est Q aidam B asinHUAN G Han2dong1,L UO Qun2,WAN G Chun2ying3,J IAN G Xiao2jian4,ZHU Zhi2jin4( PC Key L aboratory of Geop hysical Ex ploration,Facult y of N atural Resource and I nf ormation Technolog y,China Universit y of Pet roleum,B ei j ing102249,China;2.S hi dabochuang Technique Development Center ofCom plex Oil and Gas Reservoi r,China Universit y of Pet roleum,B ei j ing102249,China;3.T hi rd Geologic Project Ex ploration I nstitute of S hanx i Province,S hanx i030620,China;4.Gudao Oil Plant,SL O F,S inopec,S handong053306,China)Abstract:There was common denudation in the Mesozoic group in the west of north Qaidam Basin,the denudation quantity played a big role in the correct evaluation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potential of the whole research region.The authors estimated the Mesozoic stratigraphy denudation thickness and recovered the thermal evolution history of the main source rock by using the"seismic profile method","R o method","matter balance method",and"sonic2time method".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hydrocarbon migrating and accumulating events mainly occur in the Tertiary,there are no huge scale hydrocarbon generating and petroleum migrating,accumulating events before the Tertiary in the study region.There is good petroleum resource potential in the west of north Qaidam Basin.K ey w ords:north Qaidam Basin;denudation thickness;history recovering;seismic section;“R o”value1问题的提出柴达木盆地北缘(后文简称柴北缘)最重要的烃源岩是中、下侏罗统的湖相泥质岩和含煤地层[123]。
地表剥蚀量的恢复及其影响
地表剥蚀量的恢复及其影响通过广泛收集研究低温年代学的重要工具之一的磷灰石裂变径迹的文献资料,本文归纳整理并简要论述利用3种地表剥蚀量恢复方法如用古温标镜质体反射率(Ro)等得到的古地温梯度法,磷灰石裂变径迹法和声波时差法等恢复地表的剥蚀量的原理及操作步骤,并对隆升剥蚀对油气成藏和保存的影响做了简要的阐述。
标签:地表剥蚀恢复影响长期以来地层剥蚀厚度的恢复是沉积盆地沉降史热史重建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定量揭示区域上构造变形强度差异的方法之一。
特别是喜山期至今强烈的地表抬升剥蚀作用对区域构造的改造,和油气藏的破坏和烃源岩的演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目前较为常见有效的恢复方法有:1古地温梯度法镜质体反射率(Ro)是测定有机质的一种显微组分镜质体发射光能力的数值,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有机质成熟度指标,也是记录地层古地温的有效标志。
它的大小是由埋藏的温度和时间控制的,其中温度起决定作用,由于它的不可逆性,它记录的是地层所经历的最大古地温。
当Ro随深度的分布存在间断的跳跃时,只有在这种间断并非断层错动和浅层热流异常的情况下,而是地层抬升剥蚀所引起的情况下,这种间断分布才表明剥蚀面下伏地层较上覆地层经历了更高的古地温,才能利用Ro值估算剥蚀厚度。
将Ro数据转换成古地温的动力学模型有很多,目前被广泛应用的是Burham和Sweeney的平行化学反应模型,Barker的古地温经验公式和Karweil图解等。
对一口井或一套地层在垂直方向上进行系统采样,通过上述转化获得古地温梯度曲线后,与该地层的现代地温梯度曲线进行比较,如果在浅层无地温异常,将冷却温度(现代地表的古温度值减去地层在达到最大古温度时的地表温度值)除以古地温梯度则可求得地层的剥量。
2磷灰石裂变径迹法低温热年代学磷灰石裂变径迹(AFT)分析作为一种地质定年的手段在20世纪60年代初首先被提出。
它具有较低的封闭温度(60-120℃)和对浅部地壳(小于10km)岩石运动的敏感性,主要是建立在研究磷灰石所含的U238自发裂变产生的径迹数量、长度分布及裂变径迹年龄的特征,进而挖掘其中蕴含的地质信息。
柴北缘鱼卡地区中侏罗统石门沟组页岩段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地质意义
柴北缘鱼卡地区中侏罗统石门沟组页岩段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地质意义王克兵;孟庆涛;刘招君;孙平昌;徐银波;白悦悦【摘要】对柴达木盆地北缘(简称柴北缘)鱼卡地区鱼油页1井(YYY-1)页岩段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揭示了其对古环境、古物源和古气候的响应,并探讨了对油页岩成矿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石门沟组页岩段稀土元素总量(∑REE)为(139.16~342.59)×10-6,平均值为236.66×10-6,高于北美页岩(NASC)和后太古宙页岩(PASS).∑LREE/∑HREE和(La/Yb)N等地球化学参数表明,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分布模式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地球化学参数以及Ia/Yb-∑REE 图解表明,研究区物源主要为上地壳沉积岩和火山岩的混合来源.元素Eu具有明显的负异常,指示沉积水体为缺氧的还原环境,为油页岩中有机质的富集提供良好的保存条件.根据高含量的∑REE值以及δEu异常值,结合前人对该地区的孢粉研究成果,石门沟组页岩段形成于暖湿的气候条件,为油页岩的形成提供良好的物质来源和保存条件.%In this paper,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E from shale member of Shimengou Formation in Well YYY-1 have been analyzed,which illustrated the significance of paleoenvironment,paleoprovenance and paleoclimate,and revealed the impact on oil shale mineraliz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tal content of REE (∑REE) of shale member of Shimengou Formation va ried from 139.16 × 10-6 to 342.59 × 10-6 with an average at 236.66 × 10-6,which is higher than the content of NASC and PASS.Geochemical parameters such as the ratios of ∑LREE/∑HREE,(La/Yb)N indicate an obvious differentiation of ∑LREE and ∑HREE.The REE distribution patterns show that LREE is obviously richer thanHREE.Geochemical parameters and La/Yb-∑REE diagram suggest that the paleoprovenance was a mixture of sedimentary and volcanic rocks from the upper crust.Eu is obviously negative abnormality,indicating that the sediment was formed in anoxic environment suggesting that anoxic environment is in favour of the organic matter of oil shale enrichment.According to the high levels of ∑REE and δEu abnormal value,combined with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based on sporopollen,the shale member of Shimengou Formation formed in the warm and humid climate conditions,which provided a good source of material and preservation conditions for the oil shale.【期刊名称】《世界地质》【年(卷),期】2017(036)003【总页数】10页(P862-870,879)【关键词】柴北缘;鱼卡地区;稀土元素;中侏罗统;石门沟组;油页岩;古气候【作者】王克兵;孟庆涛;刘招君;孙平昌;徐银波;白悦悦【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吉林省油页岩及共生能源矿产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61;油页岩与共生能源矿产成矿及勘查开发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6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吉林省油页岩及共生能源矿产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61;油页岩与共生能源矿产成矿及勘查开发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6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吉林省油页岩及共生能源矿产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61;油页岩与共生能源矿产成矿及勘查开发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6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吉林省油页岩及共生能源矿产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61;油页岩与共生能源矿产成矿及勘查开发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61;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北京100029;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吉林省油页岩及共生能源矿产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61;油页岩与共生能源矿产成矿及勘查开发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4.52;P595稀土元素是一类非常特殊的元素组合,具有化学性质稳定、均一化程度高、受各种地质作用影响小等独特的地球化学性质;因此在讨论盆地沉积物物源、古环境、古气候方面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1--9]。
柴达木盆地花土沟地区地层剥蚀厚度恢复及其地质意义
柴达木盆地花土沟地区地层剥蚀厚度恢复及其地质意义陈晓智;许浩;汤达祯;胡晓兰;尹微【期刊名称】《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年(卷),期】2011(030)001【摘要】地层的抬升与剥蚀是沉积盆地中普遍存在的地质现象,剥蚀量的大小对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恢复地层的剥蚀厚度是研究沉积盆地构造演化史和油气成藏史的重要基础工作.为此,采用声波时差法和优化孔隙度法恢复了地层剥蚀厚度,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烃源岩埋藏史及生烃演化史,同时阐述了地层剥蚀与该区异常低压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计算结果比较接近,上新统地层剥蚀厚度约为1600 m;地层的构造抬升剥蚀期对应着烃源岩的主力生排烃期;异常低压的形成主要是地层构造抬升剥蚀作用的结果.【总页数】5页(P16-20)【作者】陈晓智;许浩;汤达祯;胡晓兰;尹微【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21.2【相关文献】1.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地层剥蚀厚度恢复 [J], 杜春国;郝芳;张树林;邹华耀2.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中生代地层剥蚀厚度估算及古构造恢复 [J], 李超;张立强;张立宽;王朋;胡才志;张海森3.多种剥蚀厚度恢复方法在内蒙古雅布赖盆地侏罗系和白垩系中的应用及其地质意义 [J], 田涛;任战利;杨鹏;曹展鹏;杨甫4.塔西南地区地层剥蚀厚度恢复研究 [J], 牟中海;唐勇;崔炳富;肖又军;王国林5.柴达木盆地西北区地层剥蚀厚度恢复及对油气成藏的启示 [J], 冯德浩;刘成林;田继先;太万雪;李培;曾旭;孔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区域生烃演化概况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区域生烃演化概况1吴英1,2,姜波1,朱炎铭1,彭德华3,陈晓山11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学院,江苏徐州(221008)2中石化华东分公司规划设计研究院,南京(210036)3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甘肃敦煌(736202)E-mail:83yingying@摘要:通过对构造-埋藏史和烃源岩的成熟生烃史进行模拟分析指出在构造演化的控制下柴北缘侏罗系烃源岩经历了两次生烃过程,主要发生在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
燕山期末,冷湖构造带、昆特依凹陷中心和伊北凹陷中心有机质进入生烃演化阶段,但成熟度演化幅度小,生烃率不大。
喜马拉雅期,侏罗系烃源岩不断被埋深,烃源岩成熟度大幅度升高,大部分区域烃源岩已达高-过成熟阶段,引发广泛的生烃作用,生烃量巨大为油气成藏提供了大量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构造演化;生烃演化;燕山期;喜马拉雅期1.区域地质背景柴达木盆地是我国西北地区一个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同时也是青藏高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
北缘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的东北部,是盆地的一个一级构造单元。
北缘块断带包括赛昆断陷、大红沟隆起、鱼卡-红山断陷和德令哈断陷四个亚一级构造单元。
研究区域为柴北缘西段,西起石泉滩,东至大柴旦,北至边缘山系,南止于一里坪坳陷(图1)。
盆地类型和构造演化控制了柴北缘盆地侏罗系及烃源岩的分布、烃源岩的埋藏和生烃演化。
中、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史控制柴达木盆地烃源岩生烃演化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备受人们的关注。
由于柴达木盆地构造演化的复杂性,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将盆地划分为不同的演化阶段,对不同阶段盆地性质的认识也不一致[2-5]。
并在盆地的成因类型及构造演化[6,7]、盆地的性质[8,9]和盆缘构造变形[10]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姜波等(2007)在盆地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认为柴北缘的构造演化具有多期构造演化的特征,可以划分为早-中侏罗世的断坳盆地、晚侏罗世-白垩纪的坳陷盆地、白垩纪末期的图1 研究区位置图Fig1 The Location of Study Area1本课题得到国家油气专项项目(项目编号:XQ-2004-01)的资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020747(2006)0120044205柴北缘西部中生界剥蚀厚度恢复及其地质意义黄捍东1,罗群2,王春英3,姜晓健4,朱之锦4(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CN PC物探重点实验室;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大博创复杂油气藏技术开发中心;3.山西省第三地质工程勘察院;4.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公司孤岛采油厂)基金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中国典型叠合盆地油气聚散机理与定理研究”(6199904331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PX060696)摘要:恢复剥蚀过程和剥蚀量对研究沉积盆地的埋藏史、构造演化史、热史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部中生界曾遭受剥蚀,剥蚀量大小关系到对整个柴北缘油气勘探潜力的正确评价。
重点采用地震剖面法、镜质体反射率法,结合物质平衡法、声波时差法等多种方法,估算了柴北缘中生界剥蚀厚度,在此基础上恢复了柴北缘主要烃源岩成熟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柴北缘的油气运聚成藏事件主要发生在第三系沉积过程中,在此前没有大规模的生排烃和油气运聚成藏事件发生,由此得出柴北缘具有较大油气资源潜力的结论。
图8参10关键词:柴北缘;剥蚀量;恢复;地震剖面;镜质体反射率中图分类号:TE132.1 文献标识码:AMesozoic group denudation recover and its petroleum geologicsignif ications in the w est Q aidam B asinHUAN G Han2dong1,L UO Qun2,WAN G Chun2ying3,J IAN G Xiao2jian4,ZHU Zhi2jin4( PC Key L aboratory of Geop hysical Ex ploration,Facult y of N atural Resource and I nf ormation Technolog y,China Universit y of Pet roleum,B ei j ing102249,China;2.S hi dabochuang Technique Development Center ofCom plex Oil and Gas Reservoi r,China Universit y of Pet roleum,B ei j ing102249,China;3.T hi rd Geologic Project Ex ploration I nstitute of S hanx i Province,S hanx i030620,China;4.Gudao Oil Plant,SL O F,S inopec,S handong053306,China)Abstract:There was common denudation in the Mesozoic group in the west of north Qaidam Basin,the denudation quantity played a big role in the correct evaluation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potential of the whole research region.The authors estimated the Mesozoic stratigraphy denudation thickness and recovered the thermal evolution history of the main source rock by using the"seismic profile method","R o method","matter balance method",and"sonic2time method".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hydrocarbon migrating and accumulating events mainly occur in the Tertiary,there are no huge scale hydrocarbon generating and petroleum migrating,accumulating events before the Tertiary in the study region.There is good petroleum resource potential in the west of north Qaidam Basin.K ey w ords:north Qaidam Basin;denudation thickness;history recovering;seismic section;“R o”value1问题的提出柴达木盆地北缘(后文简称柴北缘)最重要的烃源岩是中、下侏罗统的湖相泥质岩和含煤地层[123]。
由于中生代以来的多次构造运动,导致侏罗系至白垩系抬升并遭受剥蚀,剥蚀的大小、范围、年代和持续时间等直接与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条件有关(见图1)。
如果新生界沉积之前侏罗系烃源岩因上覆地层厚度大而进入大量生、排烃阶段,由于中生代末期的构造抬升使侏罗系及以上地层大量剥蚀,导致生、排烃过程停止,且早期形成的原生油气藏被破坏,到新生代侏罗系烃源岩因上覆地层厚度加大又进入二次生、排烃阶段,那么这种情况下柴北缘的油气勘探潜力会很有限。
因为经过第一次成烃过程后,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已严重消耗,二次生、排烃的潜力将远比第一次生排烃的潜力小。
图1 中生界剥蚀对柴北缘勘探潜力影响示意图44石 油 勘 探 与 开 发2006年2月 PETROL EUM EXPLORA TION AND DEV ELOPM EN T Vol.33 No.1 如果侏罗系在中生代末期的构造运动中剥蚀程度较小,即新生代构造运动前,侏罗系烃源岩未曾大量剥蚀或未曾进入大量生排烃阶段,那么,生、排的烃将大部分聚集在侏罗系和第三系的各类圈闭中,在这种情况下,柴北缘的油气勘探潜力将是巨大的。
因此,在该区油气勘探时,恢复剥蚀过程和研究剥蚀量大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侏罗系及其以上的中生界剥蚀厚度恢复将是正确评价柴北缘油气勘探潜力的关键。
2中生界剥蚀厚度的定量恢复2.1柴北缘西部中生界剥蚀特征由于受南北向拉张断陷的控制及断裂活动不均一性等的影响,柴北缘西部侏罗系河湖相沉积的空间分布差异性十分明显;随后的中、晚燕山期运动使盆地基底抬升,中生界强烈褶皱,在不同地区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导致第三系和中生界之间广泛不整合接触;到新生代晚期,侏罗系再次遭受剥蚀改造[4,5]。
上述多期次构造运动使中生代原生盆地遭受强烈改造,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中生界与新生界之间的角度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
野外地质剖面、地震剖面和钻井(如冷科1井等)资料都表明:下侏罗统及以上地层被大面积剥蚀,不同地区遭受剥蚀的程度不同,由盆地内部到斜坡再到盆缘,在地震剖面上地层逐渐由整合到小角度不整合,最后到大角度不整合,直到整套地层被完全剥蚀。
如昆特伊凹陷由南向北、由凹陷内向凹陷外,下侏罗统遭剥蚀程度不断增强(见图2、图3、图4);背斜部位地层剥蚀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整合削顶,如冷湖4号、5号构造带侏罗系褶皱强烈,上部地层被削顶严重(见图5);白垩系只在赛什腾凹陷、鱼卡和大红沟隆起地区分布,在赛什腾凹陷内保存相对完整,中、下侏罗统在鱼卡、大红沟地区被严重剥蚀。
图2 136测线中段(凹陷内)地震剖面图图3 156测线北段(盆地边界)地震剖面图图4 822136测线(昆北斜坡区)地震剖面图图5 冷湖4号构造地区地震剖面图2.2剥蚀厚度估算方法根据柴北缘的实际地质情况和现有资料,通过比较,重点选择地震剖面法、镜质体反射率(R o )法两种方法作为恢复柴北缘地层剥蚀厚度的主要方法,同时结合地层对比法、声波时差法、物质平衡法等,进行本区中生界剥蚀厚度的恢复[6210]。
2.2.1地震剖面法地震剖面法的原理是依据地震剖面上反射波同相轴具有连续性的变化规律,分析沉积区域反射波同相轴的变化趋势,根据现存的地层产状及其变化趋势分析剥蚀情况,在地震剖面上标定削截点,直接求取剥蚀54 2006年2月 黄捍东等:柴北缘西部中生界剥蚀厚度恢复及其地质意义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比较直观,可在无井区广泛使用;缺点是精度较差,且在构造运动小、平行不整合或沉积间断的情况下无法使用。
实践证明,本方法对柴北缘西部的勘探现状和地质条件非常有效。
通过对研究区T R 反射界面(相当于中生界顶不整合面)二维、三维地震剖面特征的分析,总结出使用地震剖面进行剥蚀厚度恢复的8种情况及进行剥蚀厚度估算的方法,可用于工区无钻井地区中生界剥蚀厚度恢复(见图6)。
图6 利用地震剖面估算地层剥蚀厚度图2.2.2镜质体反射率法镜质体反射率法即根据剥蚀面上下相邻地层R o值的差异来推算剥蚀量的方法。
在正常情况下,R o 值随深度的变化是连续和渐变的,只有当地层中存在断层、剥蚀、岩浆体侵入或沉积速率、地热梯度、热导率明显变化或岩体中有局部热源等情况时才会发生突变。
本区R o 值的突变完全是地层遭受剥蚀所致。
先分别绘出剥蚀面上下地层各自的R o 值与埋深关系曲线,然后通过图解法求得剥蚀厚度;或者分别求出R o 值与埋深的关系式,联立可解出剥蚀厚度。
各种R o 法的原理都一样,使用时需要有足够的实测R o 值数据。
本方法虽然原理简单,资料也容易获取,但同样也存在不足:首先须明确R o 值的突变是由于剥蚀引起的;其二,在地层进一步深埋时,在重新埋藏的早期,不整合面以下地层的R o 无明显变化,而不整合面之上地层的R o 却增长很快,经过一段时期后,二者会逐渐趋于一致,即穿过不整合面的R o 的绝对差值会随时间和埋深的增加逐渐减小,最后趋于0,导致某些不整合面被“隐藏”了;其三,该方法将地表的R o 值定为0.18%~0.2%,但很多资料表明,地表处的R o 值不在该范围,所以还需对其稳定分布的深度范围作进一步的研究。
由于以上原因,用该方法所得的剥蚀厚度只能是最小剥蚀厚度。
图7是统计冷湖及周边地区侏罗系的R o 值与埋深关系的散点图,由图可知,冷湖5号地区冷科1井的R o 与埋深的线性关系基本代表了冷湖地区两者的正常对应关系,而冷湖4号、潜西和冷湖3号等地区埋深与R o 值明显不符正常关系,这表明在这些地区存在剥蚀,越往北,剥蚀厚度越大,由R o 法计算得冷湖5号地区剥蚀厚度为0~1000m ,冷湖4号地区剥蚀厚度1000~2000m ,潜西地区剥蚀厚度为2500~3000m ,冷湖3号地区剥蚀厚度达2500~3500m。